㈠ 住房公攤面積戶主有使用權么
戶主有權使用沒有佔有全,像走廊、電梯、步梯消防等。
㈡ 房屋公攤面積使用的相關法律
至今為止國家沒有出台房屋公攤面積比例和相關法律規定,房屋公攤面積仍然是按照慣例,在一個單元中同一個樓層均按照自己的建築面積與共用面積的比例分攤,例如:樓梯間所佔面積、外牆中心線以外的面積(外牆是370mm、寬,而中心線在185mm處、那麼185mm牆寬乘以外牆長就是外牆的共用面積)是60平方米、本樓層建築面積是三家共360平方米,則60/360=0.166,也就是說每平方米應分攤共用面積0.166平方米,
㈢ 公攤面積使用權應該屬於全體業主,對嗎物業公司私自收停車費有依據嗎
現在買房有許多公攤面積,而對於公攤面積很多人不太了解。
如果大家了解房產相關政策,而且在購房簽合同的時候,應該會發現公攤面積其實並不是指所有公共部位。比如說一棟樓的消防間,樓梯間以及電梯間這些確實屬於公攤面積。但在樓房外的區域,也就是說停車場地,其實並不屬於某個業主的公攤面積,而是屬於全體業主的場地。
如果發現物業有違規行為的話,也可以向當地有關部門反映,相信政府也一定會管束物業單位。切忌不可任意妄為,不僅不會解決問題,而且還會造成不良影響。
㈣ 商鋪公攤面積使用權歸誰
公攤面積屬於全體業主共同所有,享有共同佔有、使用、收益的回權利。無論第三方答對於公攤面積的營利性或非營利性使用,都應當經過全體業主的同意。
具體來講,頂層露台不算入公攤,使用權歸整棟樓的業主而不是頂樓業主,頂層露台不能封閉。至於車庫,先要查開發商提供的公攤面積明細表,如果有,那麼車庫產權不是開發商的。
㈤ 公攤位置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業主還是物管
公攤位置的產權已經分攤給全體業主,所以歸全體業主所有。也就因為歸全體業主所有,對此的使用將由業委會與物業協商,提報業主大會批准後實施。
㈥ 老房子分攤面積使用權13.4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13.4平方米。就是說你的房子分攤的土地使用權面積是13.4平方米。
一、什麼叫分攤土地使用權?
1. 土地證上所指的分攤面積,簡單的說,它表示的是該土地使用者持有的證書附頁宗地圖內(黑色加粗封閉區間內)有產權住戶共同分攤的土地面積。根據各戶產權證上的建築面積分攤。
2. 國有土地使用證上面的分攤面積,是分攤擁有的土地使用權的面積,即小區所佔總用地面積,按照每套房子建築面積佔小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進行分攤。土地證上的分攤面積,是越大越好的。如果小區大,但是樓比較少,那麼土地的分攤面積就多一些。也說明小區的密度小,不太擁擠。
二、土地用權出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7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
土地使用權作為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必須經過評估,評估需要如下文件:
1、提供專土地使用權證,房地產證,土地平面位置圖,與無形資產出資有關的轉讓合同,交接證明等。
2、填寫無形資產出資驗證清單。要求填寫的名稱,有效狀況,作價等內容符合合同,協議,章程,由企業簽名或驗收簽章,獲得各投資者認同,並在清單上簽名。
3、無形資產應辦理過戶手續(知識產權辦理產權轉讓登記手續;非專利技術簽定技術轉讓合同;土地使用權辦理變更土地登記手續)但在驗資時尚未辦妥的,填寫出資財產移交表,由擬設立企業及其出資者簽署,並承諾在規定期限內辦妥有關財產權轉移手續;交付方式,交付地點合同,協議,章程中有規定的,應與合同,協議,章程相符:「接收方簽章」欄,由全體股東簽字蓋章。
4、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目的,評估范圍與對象,評估基準日,評估假設等有關限定條件滿足驗資要求的評估報告和出資各方對評估資產價值的確認文件。
5、一般無形資產出資最高可達企業注冊資本的70%。
6、以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資的,提供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辦理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
綜上所述,分攤土地使用權就是該使用者的證書與同有產權的住戶共同分擔的土地的面積。一般來說分攤面積越大,表明該小區的總體面積也大,是非常不錯的,如果小區面積太小那麼相應分攤面積也小,具體怎麼劃分還是依照實際情況而定。
㈦ 商品房公用建築面積的使用權歸誰
回答:沒有
公用建築面積也就是公攤面積是整棟樓所有業主共有
開發商沒有權利將公攤面積約定給某一業主使用。。
㈧ 房屋公攤面積在房權法中有何規定如何使用
《物權法》復第七十條業主對建制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七十四條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㈨ 急!!關於房子公用面積使用權,懂法律的人介紹一下
你好,本就公共設施參考其他律師看法,發表如下意見:
一、 物權的設定和歸屬問題。
物權先要合法設立,然後是權利的歸屬問題。
《物權法》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因此,物權的設立需經過合法登記,才能發生法律效力,受完全的法律保護。
不能進行登記、不能取得產權登記證明文件,就不具有公信力,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雙方雖然可以通過合同約定權利的歸屬,但不能受到完全的法律保護,如果約定的內容違反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則該條款無效。
二、買賣合同補充協議的效力問題。
1、實踐中,開發商往往通過補充協議來約定相關權利的歸屬。根據法律規定:由開發商預先擬定的未與對方協商的合同條款,屬於一種格式條款。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2、格式條款無效的情形:約定違法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3、合同條款是否有效應由法院或仲裁機關來認定,任何一方無權單方提出合同無效並以此拒絕履行合同義務。
三、相關物權之權利歸屬問題的法律規定和限制
(一)關於停車庫、停車位的歸屬問題
《物權法》第七十四條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1、物權法上述條款只適用於在建築規劃區域內的車位和車庫的歸屬,因違法改建而增加和規劃區之外的車位、車庫不適用上述條款。
2、「規劃許可」是指符合規劃設計文件,規劃設計文件沒有規定的,可依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規定。
3、利用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和空地設置的車位(車庫)一定是屬於業主共有(公共用地除外),即便買賣合同約定歸屬賣方所有,也屬無效條款。
4、開發商可以通過登記或合同約定將車位、車庫歸屬賣方所有,但受到限制:
1)小區內的業主享有優先租賃權。
2)如果小區本身的車位數量不能滿足業主的需要,向小區外的業主出售車位有悖於物權法的精神。
3)可以歸屬開發商所有的車位或車庫應當滿足:車位面積未被公攤到商品房的買賣面積中、不屬於違規改造情形。
(二)其他公共設施的歸屬權問題
《物權法》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1、「公共設施」的范圍法律沒有明確的界定,一般是指具備自來水、泵站、污水處理、變電、燃氣、供熱、垃圾處理、環衛、公廁、消防等公共用途功能的房屋,《物權法草案稿》曾經規定:「會所、車庫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除建設單位等能夠證明其享有所有權外,屬於業主共有。」但該條款最終沒有被採納。依據物權法之規定,會所不能完全視為歸業主共有。
2、會所或其他獨立用房能夠辦理產權登記的,則該權利完全歸屬登記人所有。
3、如果會所或其他獨立用房不能夠辦理產權登記,合同可以約定歸賣方所有,該物業面積也應該是未被公攤到商品房的買賣面積中、也不屬於違規改造情形。
4、會所在歸屬開發商所有的前提下,開發商不能隨意改變會所原有的規劃用途。
如果會所或其他獨立用房是作為物業管理(服務)用房,則根據上述物權法規定和新的《物業管理條例》,所有權應歸業主共有,並不得改變用途。
《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八條物業管理用房的所有權依法屬於業主。未經業主大會同意,物業服務企業不得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
必須說明的是:雖然物權法已經生效,但規定的比較籠統,實施細則尚未出台,而且各地方的具體情況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意見書部分內容缺乏明確的法律條文作為依據,主要依靠法理解釋,代表個人觀點,僅具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