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有外觀專利的產品 、相似度 、達到多少、 算侵權
專利申請的著錄項目變更費是指因為發明人、申請人、專利權人的變更或申請專利代理機構、代理人委託關系的變更,以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著錄事項變更而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遞交變更文件同時應當繳納費用,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收取並開具財政收據(發票)。 費用標准:著錄事項變更手續費 1.發明人、申請人、專利權人的變更費200元人民幣(不予減緩)2.專利代理機構、代理人委託關系的變更費50元人民幣(不予減緩)3、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著錄事項變更手續費100元人民幣 繳費期限:著錄事項變更費的繳納期限是自提出相應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內。未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或繳足的,上述請求視為未提出。中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第九十九條 第三款 著錄事項變更費、專利權評價報告請求費、無效宣告請求費應當自提出請求之日起1個月內繳納;期滿未繳納或者未繳足的,視為未提出請求。
B. 怎樣才算侵犯知識產權
判定是否侵犯了知識產權可以看是否主觀意識,是否以經營為目的,情節版嚴重的構成犯罪權,侵犯知識產權罪是指違反知識產權保護法規,未經知識產權所有人許可,非法利用其知識產權,侵犯國家對知識產權的管理秩序和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的行為。侵犯知識產權罪包括: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侵犯知識產權罪的商品罪、非法製造或者銷售非法製造注冊商標標識罪;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假冒專利罪;侵犯商業秘密罪。知識產權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智力成果,包括專利權 、商標權、著作權等。
C. 外觀設計專利的產品相似度達到多少算侵權行為
專利沒有達到多少的標准,這是以一般公眾看到該產品時的一般注意力的位置,及產品特點來判定的。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准,簡單來說就是可以用於解釋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外觀設計專利的產品相似度達到多少算侵權行為?外觀設計專利的產品相似度的侵權評價:1、判斷前提:確定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產品是否屬於同類產品,不屬於同類產品的不能比較。判定同類產品不僅僅要依據《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而是要根據一般商品的分類標准來確定。考慮外觀設計的保護范圍、判斷是否專利侵權時,首先要注意被控侵權產品和外觀設計專利產品在市場上實際是否會混淆。2、判斷尺度:以普通消費者的眼光和認知水平為准,不應當以該外觀設計專利所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審美觀察能力為准。整體形狀相同、視覺效果一樣;局部微觀的不一致,從消費者角度不會留意的細節不同不作相似性對比。3、比較對象:將侵權物與專利的圖形或照片中展示的形狀圖案及色彩進行比較,對比兩者是否相同或相近似,如果結論為是,則侵權成立。如果結論為否,則不構成侵權。4、判斷方法:整體觀察、綜合判斷、突出要部5、使用狀態對比:對存在變化狀態的產品,即在銷售和使用時呈現不同形狀的產品。如折疊式傢具(確定使用狀態的形狀)、掛壁式信箱(確定要部)。相同或相近似的認定:(1)如果兩者的形狀、圖案、色彩等主要設計部分(要部)相同,則應當認為兩者是相同的外觀設計;(2)如果構成要素的主要設計部分(要部)相同或者相近近似,次要部分不相同,則應當認為是相近似的外觀設計;(3)如果兩者的主要設計部分(要部)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則應當認為是不相同的或者是不相近似的外觀設計。
D. 怎麼樣才算構成網路侵權侵權構成要素有哪些
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侵權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應當具備的條件。行為人實施了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權益的行為,但只有符合一定的條件,才能承擔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因具體侵權行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與歸責原則、法律的特殊規定以及侵權責任的形式密不可分。所以,適用所有的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不存在的,理論上,只能就一般的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進行闡述。
(一)損害後果
損害後果的客觀存在是確定侵權責任的首要的必要的條件。所謂損害,是指因人的行為或對象的危險性而導致人身財產方面的合法權益所遭受的不利後果。該損害是客觀存在的,是侵害合法民事權益的客觀後果;該損害是確定的,是已經發生、真實存在且能夠認定的,包括有造成損害的現實危險性;該損害具有法律上的補救性,即補救的必要性——在量上必須達到一定程度和補救的可能性——能用一定的形式填補權利人所遭受的缺損。損害包括財產損害、人身損害、人格損害和精神損害。
(二)因果關系
這里所說的因果關系是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即行為是導致損害的原因,損害是行為的必然結果,所要解決的是侵權責任是否成立的問題。其表現形式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和多因多果四種。至於如何確定行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大陸法系多採用相當因果關系說,即「無此行為,雖不必生此損害,有此行為,通常即足以生此種損害者,是為有因果關系。無此行為,必不生此種損害,有此行為,通常亦不生此種損害者,即無因果關系。」同時,當因果形式是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狀態下,在確定因果關系時,還要充分考量損害的原因力,即哪些行為是損害的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哪些是直接原因,哪些是間接原因,唯有如此,才能確定行為人是否承擔侵權責任以及責任的大小。
(三)行為的違法性
行為的違法性包括形式的違法和實質的違法。所謂形式的違法是指行為與法律的明文規定相抵觸。所謂實質違法是指行為不是從形式上而是從實質上違法,這種行為雖然不能確定違反的具體法律規則,但它卻違反了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則。
(四)過錯
過錯作為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一種主觀條件,是行為人實施不法行為時的心理狀態,是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損害後果的主觀態度。但是,如果要確定行為人是否存在這種心理狀態卻要藉助於其外在表徵即行為本身。過錯的形式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其中,過失又分為輕過失和重大過失。如果行為人不僅沒有遵守法律對其的較高要求,而且,連人們都應當注意並能夠注意的一般標准也沒有達到,這種過錯就是重大過錯。
E. 網路知識產權的侵權方式有哪幾種
網路上的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有以下幾種:
1.在未經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在自己製造或銷售的商品、商品的包裝、其他UI界面上使用其他權利人的專利號,並以此作為宣傳牟利。
2.在未經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在自己線上廣告,包括文字廣告、圖片廣告、動畫廣告、貼片廣告、視頻廣告、音頻廣告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導致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誤以為侵權人擁有該專利權,從而產生消費,對權利人的權益造成損害。
3.在未經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與業務夥伴簽訂合同、協議或其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約文書的時候,使用未經授權的專利號,使業務夥伴誤認為侵權人擁有某項專利的。
4.偽造或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用作己用,讓他人誤以為該侵權人擁有該項專利或者正在申請該項專利的。
F. 相似的東西算侵犯知識產權嗎
你又沒有用這logo賺錢,自己用一下,不算侵權的。
G. 相似度在多少以上算是抄襲他人文章,抄襲他人文章算是侵犯其知識產權嗎廣州有這方面專業的律師嗎
知識產權法不要只學一半。法律只學一半的人最容易出錯了。
《著作權法版》
第五條本法權不適用於:
(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二)時事新聞;
(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H. 我有外觀設計專利,如果別人的產品最少達到多少的相似度,對於我的專利來講算得上是侵權。誰能幫我回答!
專利沒有達到多少的標准,這是以一般公眾看到該產品時的一般注意力的位置,及產品特點來判定的。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判定
35、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中,應當首先審查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產品是否屬於同類產品。不屬於同類產品的,不構成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
36、審查外觀設計專利產品與侵權產品是否屬於同類產品,應當參照外觀設計分類表,並考慮商品銷售的客觀實際情況,對是否屬於同類產品作出認定。
37、同類產品是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的前提,但不排除在特殊情況下,類似產品之間的外觀設計亦可進行侵權判定。
38、進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即判斷被控侵權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否構成相同或者相近似,應當以普通消費者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不應當以該外觀設計專利所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
39、普通消費者作為一個特殊消費群體,是指該外觀設計專利同類產品或者類似產品的購買群體或者使用群體。
40、對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對比,應當進行整體觀察與綜合判定,看兩者是否具有相同的美感;比較的重點應當是專利權人獨創的富於美感的主要設計部分(要部)與被控侵權產品的對應部分,看被告是否抄襲、模仿了原告的獨創部分。
41、在原告和被告均獲得並實施了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情況下,如果兩個外觀設計構成相同或相近似,則可以認定實施在後獲得外觀設計專利權的行為,侵犯了在先獲得的外觀設計專利權。
42、進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不適用判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侵權中採用的等同原則。
(三)相同與相近似的認定
43、專利產品的外觀設計與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是否構成相同或者相近似,應當將兩者進行比較:
(1)如果兩者的形狀、圖案、色彩等主要設計部分(要部)相同,則應當認為兩者是相同的外觀設計;
(2)如果構成要素中的主要設計部分(要部)相同或者相近似,次要部分不相同,則應當認為是相近似的外觀設計;
(3)如果兩者的主要設計部分(要部)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則應當認為是不相同的或者是不相近似的外觀設計。
44、專利產品的外觀設計與被控侵權產品的大小、材質、內部構造及性能,不得作為判定兩者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的依據。
45、對要求保護色彩的外觀設計,應當先確定該外觀設計的形狀是否屬於公知外觀設計,如果是公知的,則應當僅對其圖案、色彩作出判定;如果形狀、圖案、色彩均為新設計,則應當以形狀、圖案、色彩三者的結合作出判定。
美國斯托里法官曾經說過:「專利和版權的保護方法,與任何其他屬於法庭辯論的案件類型相比,它們更接近那種可以被稱為法律玄學的東西,而區別在於,或至少可以說,它們高深莫測,難以捉摸,有時及稍縱即逝的」。斯托里法官的這段話比較形象地道出了知識產權侵權判定的復雜性。在法院受理的各類知識產權糾紛中,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占相當的比例並且審理難度較大,鑒於知識產權侵權理論與傳統的民事侵權理論有明顯的差異,各地法院對法律的理解、適用以及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判定,又存有較大的差異,在這種前提下,需要司法實務界在總結各類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判例的基礎上,探索出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判定的規律,以指導司法實踐。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於,在對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與普通民事侵權行為對比研究的前提下,結合審判實踐,歸納出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判定的共同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