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權登記的對外效力

物權登記的對外效力

發布時間:2021-11-25 04:55:00

物權的效力

物權效力,是指大陸法民法理論對物權法律效力的概括。通常認為包括三方面:

(1)物權具有對世效力和排他效力,它僅憑借權利人的對物支配行為即可實現,並可排除第三人的不法干涉,它對權利人以外的一切不特定人具有普遍約束力。

(2)物權具有追及效力和歸一力,其標的物不論輾轉落入何人之手,物權人依法均可向實際佔有人主張權利,追索原物,以回復初始權利狀態。有學說認為,物權的排他力和追及力均應概括為物權的請求權效力。

(3)物權具有優先效力,在同一物上有數種權利並存時,物權具有優先於債權而行使的效力,有擔保債權具有優先於無擔保債權而行使的效力。

(1)物權登記的對外效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四條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五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六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條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❷ 不動產物權是登記生效,還是合同生效

物權法第二章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第十四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第二十八條規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第二十九條規定: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不動產需經過登記生效,為什麼呢?很簡單,舉個例子,我賣一個蘋果給你,你一手交錢,我一手把蘋果給你,蘋果從我手裡到你手裡那一瞬間完成了交付,自此以後蘋果就是你一個人的個人財產,與我無關了,那為什麼不動產不是我拿到鑰匙那一瞬間就完成了產權的轉移呢,因為不動產是需要『公示』的,而公示的憑證就是不動產登記簿,分發到你手裡就是那本房產證,只有房產證是你的名字,才是你的房子,不然天下豈不是亂套了,我拿著這個房子的鑰匙,房子就是我的了嗎?所以登記產權就是一個公示的過程,就是對全世界宣告:這個房子是我張三的,就這么個意思

❸ 結合物權法,論物權登記的效力

物權登記的效力是指登記對物權的設立或變更起何種效力的問題。由於針對不同物權,登記的效力亦不相同。
《物權法》第六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第九條第一款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三條規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以上三個條文確定了物權登記的一般原則:不動產物權的得喪變更需要登記方能發生效力,動產則無此要求。這個原則有兩個關鍵內容:第一是區分動產與不動產物權的不同變動方式,第二是將登記生效主義為我國物權法上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基本原則。所謂登記生效主義系指以登記作為不動產變動的生效要件,它與以登記為對抗要件的登記對抗主義相對應。《物權法》在確立不動產物權登記生效作為基本原則的同時,也通過第九條和第二十三條中「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的表述表明了這個原則存在有例外。
就動產物權無需登記而言,其例外是指未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具體而言,其例外主要是指:一,所有權上,第二十四條「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二,抵押權上,第一百八十八條:「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款:「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概況而言,特殊動產的所有權、抵押權和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特殊抵押未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這里採的是登記對抗主義。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二款的特殊規定:「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也就是說,此種抵押即使登記也不能發生完全的抵押權效力。這不能不說是我國物權法上極特殊的登記規則。就不動產登記生效而言,其例外有兩個層次:其一是不經登記也能在當事人之間發生物權設立或變動的效力,但不能對抗第三人(登記對抗);其二是不經登記就能發生物權設立或變動的完全效力,即發生對世效力。就物權法本身規定而言,第一個層次的例外有:第一百二十九條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變更,第一百五十八條地役權的設立,第一百六十九條已經登記的地役權的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第二個層次的例外有:第九條第二款「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第一百二十七條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設立。此外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而依照其它法律規定,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無需登記,變更采登記對抗主義,未經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
以上是從動產和不動產的角度討論物權登記,但已經覆蓋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抵押權的登記。除此之外,在質押權上,以權利為客體的質押權中有的也需要登記。權利質押的登記集中體現在《物權法》第二百二十四、二百二十六、二百二十七、二百二十八條的規定上。以基金份額、股權、應收賬款、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沒有權利憑證的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出質的,質權均在登記時成立。此處又採用登記生效主義。
綜上所述,我國《物權法》上登記的范圍涵蓋不動產的所有權、用益物權(地役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上存在例外)和抵押權,特殊動產的所有權和抵押權,權利質權,和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動產抵押。在效力上,有登記生效,有登記對抗,還有一百八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特殊登記效力。

❹ 物權效力的優先效力

物權的優先效力亦稱物權的優先權效力,是指在同一物之上同時設定有物權和債權時,在權利實現過程中物權優先於債權,同一物之上存有相容的數個物權時,除了法律另有規定之外,先設立的物權優於後設立的物權。物權的優先效力問題,學界歷來存有爭議。以史尚寬為代表的學者認為,物權的優先效力僅指物權優先於債權的效力,而不包含物權之間的優先效力。還有學者指出,物權之間存在優先性的觀點在邏輯上也不成立,因為某一物權對另一物權優先,就意味著另一物權不優先,也即是有的物權優先,有的物權不優先,由此歸結出物權彼此之間具有優先性的一般性結論,顯然存在邏輯上的錯誤。另一種學說對物權優先性的問題持寬泛的理解,認為其既包含物權對債權的優先,也包含物權之間的優先效力,即先設立的物權的效力優先於後設立的物權。對於這兩種不同學說,各有其可成立的依據,可解釋為廣義和狹義之分。其中以物權效力既有對債權之優先,又有物權彼此之優先為廣義的見解。
(一)物權優先於債權的效力
在同一物之上既存在物權又存在債權時,無淪其成立次序先後,物權優先於債權。物權優先於債權的法理根據主要在於物權法的公示公信原則,不動產經過登記或動產經過交付轉移了佔有,就發生物權轉移,產生對抗第三人的債權的效力。如未經過登記或交付,就還停留在債權階段,債權當事人之間地位平等,彼此不發生某一債權優先於其他債權的問題。具體而言,物權優先於債權主要表現在:
1.所有權優先於債權
例如一房多賣,導致同一標的物上成立數個債權,彼此平等。如果賣房人與其中一個買房人辦理了過戶登記手續,則該買房人對該房產取得所有權,可以對抗其他與賣房人簽訂了買賣合同的當事人的債權,這些債權人不能就已經辦理過戶登記手續的該房產主張其債權的實現。
2.他物權優先於債權
他物權包含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當同一標的物上用益物權與債權並存時,除了法律另有規定,用益物權應當優先於債權。如建設用地使用權屬用益物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其用益物權對抗第三人對該建設用地主張租賃、借用、贈與等債權。擔保物權亦相同。當同一標的物之上擔保物權和債權並存時,擔保物權優先於債權。例如,享有擔保物權的債權人相對普通債權人擁有標的物折價後優先受償的權利。破產法上的別除權亦是擔保物權優先於債權的典型例子。
物權優先於債權是一般原則,但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時會出現例外。例如:(1)買賣不破租賃規則。我國《合同法》第229條規定:「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租賃合同中承租人佔有使用房屋,享有的是具有物權性質的債權,如後來該租賃標的發生物權變動,這一變動的結果不能對抗租賃合同的效力。(2)已經預告登記的債權。我國《物權法》規定了預告登記制度,該法第20條規定:「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預告登記所登記的不是現實的不動產而是將來交付的不動產,將購買不動產的合同進行預告登記,登記的雖然是債權,但是經過登記後的債權已經產生了類似物權的效力,可以對抗將來的針對該登記的不動產發生的物權變動。
(二)物權之間的優先效力
物權之間是否存在優先效力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對此前面已有提及。立足於物權效力的廣義理解,物權的優先效力應當包含物權之間的優先效力。物權之間的優先效力亦稱作物權的對內效力或物權的對內優先性,意指同一物之上多個他物權並存時,應當依據法律規定或者物權設立的先後確立物權實現的順序,先實現的物權相對後實現的物權而言具有優先性。根據物權的排他性質,同一物之上不能存在多個所有權,但可以設立多個互不沖突的他物權。多個他物權中確立優先性的依據首先是法律法規的規定。例如《物權法》第239條規定:「同一動產上已設立抵押權或者質權,該動產又被留置的,留置權人優先受償。」此條規定背後的法理在於留置權是法定擔保物權,抵押權與留置權是約定擔保物權,按照法律的一般原則,法定權利優先於約定權利。其次,應當按照權利設定的先後時間確立物權之間的優先順序,亦即通常所講的「先來後到」規則。我國《物權法》第199條對此亦有規定:「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拍賣、變賣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依照下列規定清償:(一)抵押權已登記的,按照登記的先後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這一規定體現了權利設立在先就應當實現在先的原則。
從以上規則可以看出,同一物之上可以並存多個互不沖突的物權,其權利的實現必有順序,表現為一物權對另一物權的優先效力問題,優先效力的依據或是法律規定,或是設立、登記在先。這種權利實現的先後順序表現了物權之間的優先效力。

❺ 結合我國物權法,舉例說明物權登記的效力

[案例]3個月前,南京市民張三急等錢用,決定將新買的私家車以20萬元賣給李四,當天兩人簽訂合同,李四一次性付清車款,從張三處拿到鑰匙將車開走。3個月後,張三發現李四把車開走後沒有辦理過戶登記,於是,他隱瞞了曾將車賣給李四的事實,又把同一輛車賣給了王五。王五用張三所給的車鑰匙,把車開走。李四發現該車「失竊」後當即報警,警察在王五處找到該車。李四、王五都認為自己是該車的合法所有者,爭執不下,對簿公堂,結果李四敗訴。
[解析]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由此可見,與攝像機、電腦、手機等動產不同的是,物權法對船舶、航空器、機動車等價值較高的動產的轉讓,也實行登記制度。但機動車等動產的登記制度與住房等不動產的登記制度是兩回事。住房等不動產的登記,是「不登記不生效」,即不登記根本就沒有取得物權。機動車等動產的登記,是「登記對抗」,即機動車等動產轉讓,可以登記,也可以不登記。如果不登記,自交付時車輛所有權就轉移,受讓人因此可以合法佔有、使用該車輛。如果不登記,張三又將該車賣給了王五,王五因不知張三此前已將同一輛車賣給了李四的事實,因此構成了「善意」。未登記的受讓人就可能「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上述案例中,雖然李四從張三處獲得私家車及其所有權,但由於他沒有登記,而王五事先對張三將車賣給李四的事實並不知情,又通過有償合同向張三支付了合理價格,並辦理了登記,就成了「善意第三人」,並因此取得了該車的所有權。在這種情況下,李四的「所有權」就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王五的「所有權」,物權法保護王五的所有權,而不保護李四的所有權,即法律上認定該小汽車歸王五所有,李四不享有車輛所有權(物權),而只能根據合同向張三主張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債權。
根據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規定,動產轉讓時,只要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受讓人即時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時不知道或不應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二)以合理的價格有償轉讓;(三)轉讓的財產依法律規定進行登記。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案例中,假如沒有王五這個「善意第三人」的出現,李四從張三處把車開走,即已經獲得該車的所有權,即使沒有登記,他也可以理所當然地合法佔有、使用該車,他也受物權法保護。因此提醒市民,購買機動車、船舶、飛行器等動產後,適宜立即登記,以免因出現「善意第三人」而失去所有權,出現不必要的糾紛,給自己帶來損失。

❻ 房地產登記對物權變動的效力國際上主要有哪些

自2007年10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開始施行以來,基於該法律的規定:《土地登記辦法》於2007年11月28日經國土資源部第5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房屋登記辦法》於2008年1月22日經建設部第147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基於上述法律、規章的規定,對房地產的登記制度的變更主要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二十八條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力。第二十九條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第三十條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土地登記辦法》:「第四十五條因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生效的法律文書或者因繼承、受遺贈取得土地使用權,當事人申請登記的,應當持生效的法律文書或者死亡證明、遺囑等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
權利人在辦理登記之前先行轉讓該土地使用權或者設定土地抵押權的,應當依照本辦法先將土地權利申請登記到其名下後,再申請辦理土地權利變更登記。」 《房屋登記辦法》:「第三十五條 因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生效的法律文書、合法建造房屋、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房屋所有權,權利人轉讓該房屋所有權或者以該房屋設定抵押權時,應當將房屋登記到權利人名下後,再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或者房屋抵押權設立登記。 因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生效的法律文書取得房屋所有權,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要求房屋登記機構予以登記的,房屋登記機構應當予以辦理。房屋登記機構予以登記的,應當在房屋登記簿上記載基於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生效的法律文書予以登記的事實。」
基於上述規定,我們可以明確,確認房產變動(即房產的設立、變更、轉讓、消滅)的公示方式包括:
1,土地、房屋登記機構;
2,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
3,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
4,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
5,因繼承或者受遺贈的法律事實;
6,因合法建造或者拆除房屋的法律事實。
即,通過上述法律、規章規定,通過上述方式公示,均有房產產權變動的確權效力。

❼ 物權的效力是什麼物權法是怎麼規定的

《物權法》第抄二條 因物的歸屬和利襲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❽ 物權公示的效力

簡單說物權公示的效力是指在物權法上所產生的公信力和確認依公示方法所取得的物權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所謂公信力,是指一旦當事人變更物權時,依據法律的規定進行了公示,則即使依公示方法表現出來的物權不存在或存在瑕疵,但對於信賴該物權的存在並已從事了物權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認其具有與真實的物權存在時相同的法律效果,以保護交易的安全。根據物權法定的原則,物權的內容,效力,變動等必須由法律統一確定,不允許依當事人的意思自由創設。物權的公示是法律為透明物權關系而採取的強制措施,主要目的在於保護當事人的交易安全,而物權公示保護交易安全的主要途徑就是為公眾提供了解物權的歸屬以及物上所存在的其它支配權。物權的效力如上所述,包括三個方面,即三大效力:
(一)物權轉讓的效力,即未經登記的不動產物權變動以及未經交付的動產物權變動不發生物權之得失變更的法律效力。
(二)權利正確性推定的效力,即推定以不動產登記薄所記載的當事人的權利內容為正確的不動產權利,以動產的佔有為正確的權利人佔有。即使不動產登記薄所記載的物權與實際的不動產物權不一致,或者動產的佔有與實際的動產物權不一致,但無論其是基於權利人,相對人或者不動產登記機關的過錯,登記對任意之善意第三人均為正確,動產佔有人則被推定為所有人。
(三)善意保護的效力,即通過法定方式取得的物權不受原權利人的追奪,即使登記錯誤,從登記名義人處取得物權的善意第三人仍受保護;即使佔有非為權利人,從佔有人處取得物權的善意第三人仍受保護。
上述三種效力的表述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充分說明了物權公示的效力第一個效力亦可以表述為公示對於物權變動的效力。 從各國的規定來看,有四種模式:
⑴意思主義,即物權的變動無須登記或者交付,此為法國立法模式;
⑵對抗主義,即物權變動非經登記或者交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但在當事人之間可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此為日本立法模式;
⑶要件主義,即物權變動必須以登記或者交付為要件,詞為奧地利,俄羅斯立法模式。中國的民法通則也是採用這種立法模式;
⑷形式主義,即物權變動除進行登記或交付外,當事人還應就物權變動作成一個獨立於債權契約的以物權變動為內容的合意,稱為物權行為。

閱讀全文

與物權登記的對外效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