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今年亞冠央視五套不直播,是沒有版權嗎,今年所有比賽都不直播還是還在商討中
樂視只是沒能拿下國安股權控制,退出控股吧,什麼時候說這個企業要倒閉的。。。。。
Ⅱ 國家提倡壟斷,怎麼關於亞冠直播版權,連中央台都沒有直播,樂視獨斷
以後都會這樣的,這是趨勢
Ⅲ 在樂視開了一年的會員,結果重頭戲的亞冠轉播權都沒了,有辦法把錢退回來嗎
真 的 是 同是 天 涯淪落 人呀,我 跟 你一 樣開 了 樂視 會 員。 偷 偷 告 訴你, 其 實 我們 都笨回 了 , 根 本 不用 開通 會員 , 網 上 有一 些盜 (和 ) 版 ( 諧 ) 的 網站就 能 看 直播 。像 我 跟你 一樣沒 了 這 個 賣點 , 感 覺這 會 員 簡 直 是 雞 肋 啊, 不 過 我跟答 一些 朋友 的錢還是退 回 來了 , 因 為 我 們 都 到 一個 叫聚投 訴的 平台進行 集體 申訴 , 畢竟這次 事 件 波及的網友 太多 , 所 以 最 後 樂 視還 是退 款了 ,你可 以借鑒一下 我 的 經驗 。
Ⅳ 聽說樂視把中超和亞冠版權壟斷了,央視都沒
有人說央視和樂視一樣是壟斷,甚至偷換概念,說央視本身的做法就是行政作風,不符合「市場規律」。針對這一點,我覺得有必要替央視洗洗地。
的確,從前央視是壟斷,但那是針對亞足聯的買方壟斷,意思是,我作為買房就出白菜價了,你愛賣不賣。亞足聯為了保住中國大陸這塊陣地,再便宜也得買給央視。然後呢,央視白菜價拿來的轉播版權,地方台分一點,各個網路平台分一點,自己吃肉,大家也都有湯喝,國內觀眾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由選擇觀看平台,而且,幾乎免費。所以,對於最終的用戶-也就是國內球迷,央視沒有壟斷,各個媒體平台,大家憑實力掙廣告費。
樂視這次的壟斷,性質大家都看到了,是站在前台幫助亞足聯做了個賣方壟斷。對於亞足聯來說,多了個出天價的買方就是打破了央視的買方壟斷,雖然希望更好地推廣亞冠但畢竟真金白銀放在那,最少也是多了種選擇可以逼央視抬價。而對於國內的媒體而言,樂視天價拿下了版權後,企圖天價賣出,你愛買不買;對作為最終用戶的球迷,只有我提供視頻信號,你愛看不看。可以說,商業上,樂視企圖利用賣方壟斷的優勢地位,哄抬物價,讓國人買單,做了亞足聯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卻又承擔了巨大的商業風險,而亞足聯的營收部門則是樂見其成,賺得不要不要的。
別說樂視自己的錢愛怎麼花怎麼花,如果是花在國內,那確實如此。可是付給亞足聯的都是美元,在國家外匯儲備飛速縮水的今天,可惜了那1億多美元,不知道要出口多少玩具、衣帽、鞋子才賺得來的外匯,就這么花出去了,肥了亞足聯,受害的只有國人。
Ⅳ 樂視被終止亞冠版權後在哪看亞冠比賽
PPTV~ 雖然解說很一般,但是只能看他們了~
Ⅵ 怎麼看待樂視壟斷中超亞冠直播權
上港和申花兩場亞冠資格賽日前已落幕,但是圍繞這兩場賽事乃至後續亞冠賽事轉播的話題遠未結束。擁有亞冠賽事版權的樂視體育採用獨家全媒體直播方式,不但挑戰著中國觀眾傳統的收視習慣,也引發了一系列思考:在中國體育產業加速發展的當下,資本的力量是否已經強大到可以犧牲觀眾利益看當某些足球賽事版權成為高價的稀缺資源,中國足球是否會離廣大的球迷越來越遠看
信號中斷一分鍾的尷尬
上港和申花兩支球隊同時在亞冠出戰,對上海足球來說史無前例,很多球迷順理成章地等待五星體育的轉播。然而出於戰略考慮,樂視體育今年並未向各省市電視台體育頻道分銷2017年亞冠賽事版權,這直接導致觀眾無法通過電視收看賽事轉播。國內電視頻道看不到國內球隊的亞冠比賽,這在中國球迷中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往年,中超各參賽球隊的亞冠主場比賽信號往往由所對應的地方電視台來製作。據了解,今年亞冠樂視體育採取招標形式外包信號製作業務,不再依靠前述地方台製作信號。網路直播對網路環境要求較高,不少觀看亞冠網路直播的觀眾反映,直播過程中多次出現卡頓,甚至出現一分鍾左右的信號中斷,這在以往電視轉播本土的中超和亞冠賽事中極為罕見。此外,現場轉播製作水平也不如人意,無法讓觀眾獲得看傳統電視那般的體驗。
現在,通過網路平台看體育賽事並不是新鮮事。因為喜愛某位網路平台的評論員而選擇看網路轉播的,也大有人在。當然,這都是基於觀眾自己的選擇。這次的亞冠賽事則不同,由於轉播網站一家獨大,受眾沒有選擇自由,市場失去多元化競爭,即使用戶在收看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只能默默承受。還有更多50歲以上的老球迷們,因為不擅長使用新媒體,無奈與期盼已久的賽事失之交臂。這樣的現象發生在媒介如此發達的當下,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獨攬版權任性也有風險
2015年,樂視體育以接近10億元人民幣的天價獲得2017年—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如此高昂的成本如何消化看分銷給各地方電視台是一種做法。但據稱,樂視體育方面認為,分銷給地方台不但難以實現較高經濟回報,還可能對樂視體育的直播造成較大分流,不利於其聚攏用戶。
樂視體育高層認為,既然把版權抬到了天價,那麼商品就應該符合商業邏輯。樂視體育坐擁大量賽事版權,但無論是中超還是英超,均只擁有新媒體PC端的單一播映權。於是在兼具稀缺性和商業價值的亞足聯賽事上,樂視體育終於出手選擇獨播來遏制競爭對手。
之後,樂視體育是否會有進一步收費觀看模式考量,還是個問號。付費觀看一直是樂視體育期待的盈利增長點,就算想把版權成本分攤到觀眾頭上,也得看中國球迷是否願意買單。天盛傳媒就是前車之鑒。當初天盛以5000萬美元購得2007年—2010年英超在中國獨家播放權,借鑒國外的付費模式,但高估了中國球迷的購買力,最終慘淡收場。眾多球迷那幾年無法在電視上看英超,導致英超在中國的熱度大幅下降。如今亞冠賽事的前景也同樣令人擔憂。
獨攬亞冠版權的逗任性地背後,樂視體育有著怎樣的得與失看目前2017亞冠中國俱樂部球隊比賽,可以在其平台觀看,如此一來頗有賠本賺吆喝的意思。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樂視體育希望藉此來證明其信號製作、版權運營的能力,挽回投資方和用戶的信心,同時推動新一輪融資完成。
資本不該損害球迷利益
國務院發布46號文件之後,各路資本上演了一出出跑馬圈地的投資大戲,賽事版權市場的競爭更是白熱化。一些非核心賽事的版權報價與其受關注度也不再一致,屢屢出現天價。據了解,2013年—2016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不超過1億元人民幣,而樂視體育買下的價格已近10倍。高昂的版權費用抬高了行業准入門檻,使得賽事版權淪為資本巨頭間的逗壟斷地游戲。
如何收回購買版權的巨額成本,對投資者來說是嚴峻的挑戰。打造完整產業鏈,通過版權賽事的播出帶動下游產品的售賣,是新媒體平台期待實現盈利的路徑。但全產業鏈體育公司並沒有成功先例可循,變現只是一個存在於預期中的可能。資本市場也有風險,一旦融資速度趕不上版權成本的攀升,公司將面臨資金壓力。
業內人士指出,資本進入體育產業,應當腳踏實地為體育人群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真正創造價值,而不是去炒作概念。購買版權的目的應該是吸引盡可能多的觀眾來看,否則握著稀缺資源,人為設置觀賽門檻,只會讓觀眾越離越遠。尤其是在中國足球砥節礪行時,讓眾多球迷為看一場球賽而煩惱,實在是太受傷了。
Ⅶ 從融資80億到連失亞冠中超版權 樂視體育還剩下啥
情況在2016年7月27日這一天急轉直下,樂視體育作為運營方的ICC國際冠軍杯中國賽因內草皮問題而臨時取容消。自此後,公司先是曝出ATP網球大師賽因款項不到位而面臨信號被掐危機,緊接著是英超「信號危機」,此後又出現宣布裁員、高管離職等系列風波。最近則是亞足聯賽事和中超版權丟失,一時樂視承受的輿論壓力到達頂峰。
問題從何而來?一位資深體育產業觀察者認為,過高的版權獲取成本,讓樂視體育背上了沉重的財務負擔。而版權在變現上又遇到了艱難的瓶頸,缺乏有效「回血」,導致樂視體育現在的一些困境。
Ⅷ 為什麼樂視不轉播中超和亞冠pptv不收費用
2015年9月25日,體奧動力以年80億的價格,獲得2016-2020賽季的中超版權。對於中超聯賽來講,這無疑是一大天價。這樣的價格也創造了中超版權的新紀錄。體奧動力根據約定將每年支付給中超公司10億元,後三年則以15億元、20億元、25億元的遞增形式支付。中超年均16個億的價格,超越了當時西甲、英超和NBA在華版權價格的總和。在2014年,中超的年均版權價格還只是7000萬左右。
在樂視體育購得2016/2017兩個賽季的中超新媒體獨家版權後,體奧動力2年版權20億轉手即賺7億元。樂視體育當時表示不會繼續往下分銷版權,僅在樂視網及旗下新媒體平台章魚TV進行轉播。
上月28日,亞足聯官方宣布解除與樂視體育為期4年的賽事轉播合同。體奧動力將接盤獲得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和信號製作權,為期4年,從2017年到2020年。而隨後,體奧動力就將亞冠版權分銷予了PPTV。
而PPTV聚力今年一開年就在體育方面頻頻發力,背後實際上是蘇寧在體育產業的野心。
蘇寧近兩年在足球版權市場中多次購買版權:2015年8月,斥資2.5億歐元拿下了西甲2015-2020年的5年獨家版權;2016年11月,又斥資7.21億美元搶下2019-2022賽季英超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獨家版權。
也就在2015年7月,PPTV體育成功完成分拆獨立。體育公司將進行獨立公司化運作,下設在線事業中心、賽事運營中心、產業拓展中心、市場營銷中心、體育投資中心和職能管理中心。此前,蘇寧文創互聯網事業部常務副總裁、聚力傳媒高級副總裁曾剛已調至聚力體育,未來將重點發展體育業務。
Ⅸ 為什麼樂視沒有亞冠
樂視買的是中超的版權,其他的要花錢轉播。
Ⅹ 怎麼看樂視壟斷亞冠直播權
上港和申花兩場亞冠資格賽日前已落幕,但是圍繞這兩場賽事乃至後續亞冠賽事轉播的話題遠未結束。擁有亞冠賽事版權的樂視體育採用獨家全媒體直播方式,不但挑戰著中國觀眾傳統的收視習慣,也引發了一系列思考:在中國體育產業加速發展的當下,資本的力量是否已經強大到可以犧牲觀眾利益?當某些足球賽事版權成為高價的稀缺資源,中國足球是否會離廣大的球迷越來越遠?
信號中斷一分鍾的尷尬
上港和申花兩支球隊同時在亞冠出戰,對上海足球來說史無前例,很多球迷順理成章地等待五星體育的轉播。然而出於戰略考慮,樂視體育今年並未向各省市電視台體育頻道分銷2017年亞冠賽事版權,這直接導致觀眾無法通過電視收看賽事轉播。國內電視頻道看不到國內球隊的亞冠比賽,這在中國球迷中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往年,中超各參賽球隊的亞冠主場比賽信號往往由所對應的地方電視台來製作。據了解,今年亞冠樂視體育採取招標形式外包信號製作業務,不再依靠前述地方台製作信號。網路直播對網路環境要求較高,不少觀看亞冠網路直播的觀眾反映,直播過程中多次出現卡頓,甚至出現一分鍾左右的信號中斷,這在以往電視轉播本土的中超和亞冠賽事中極為罕見。此外,現場轉播製作水平也不如人意,無法讓觀眾獲得看傳統電視那般的體驗。
現在,通過網路平台看體育賽事並不是新鮮事。因為喜愛某位網路平台的評論員而選擇看網路轉播的,也大有人在。當然,這都是基於觀眾自己的選擇。這次的亞冠賽事則不同,由於轉播網站一家獨大,受眾沒有選擇自由,市場失去多元化競爭,即使用戶在收看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只能默默承受。還有更多50歲以上的老球迷們,因為不擅長使用新媒體,無奈與期盼已久的賽事失之交臂。這樣的現象發生在媒介如此發達的當下,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獨攬版權任性也有風險
2015年,樂視體育以接近10億元人民幣的天價獲得2017年—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如此高昂的成本如何消化?分銷給各地方電視台是一種做法。但據稱,樂視體育方面認為,分銷給地方台不但難以實現較高經濟回報,還可能對樂視體育的直播造成較大分流,不利於其聚攏用戶。
樂視體育高層認為,既然把版權抬到了天價,那麼商品就應該符合商業邏輯。樂視體育坐擁大量賽事版權,但無論是中超還是英超,均只擁有新媒體PC端的單一播映權。於是在兼具稀缺性和商業價值的亞足聯賽事上,樂視體育終於出手選擇獨播來遏制競爭對手。
之後,樂視體育是否會有進一步收費觀看模式考量,還是個問號。付費觀看一直是樂視體育期待的盈利增長點,就算想把版權成本分攤到觀眾頭上,也得看中國球迷是否願意買單。天盛傳媒就是前車之鑒。當初天盛以5000萬美元購得2007年—2010年英超在中國獨家播放權,借鑒國外的付費模式,但高估了中國球迷的購買力,最終慘淡收場。眾多球迷那幾年無法在電視上看英超,導致英超在中國的熱度大幅下降。如今亞冠賽事的前景也同樣令人擔憂。
獨攬亞冠版權的「任性」背後,樂視體育有著怎樣的得與失?目前2017亞冠中國俱樂部球隊比賽,可以在其平台免費觀看,如此一來頗有賠本賺吆喝的意思。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樂視體育希望藉此來證明其信號製作、版權運營的能力,挽回投資方和用戶的信心,同時推動新一輪融資完成。
資本不該損害球迷利益
國務院發布46號文件之後,各路資本上演了一出出跑馬圈地的投資大戲,賽事版權市場的競爭更是白熱化。一些非核心賽事的版權報價與其受關注度也不再一致,屢屢出現天價。據了解,2013年—2016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不超過1億元人民幣,而樂視體育買下的價格已近10倍。高昂的版權費用抬高了行業准入門檻,使得賽事版權淪為資本巨頭間的「壟斷」游戲。
如何收回購買版權的巨額成本,對投資者來說是嚴峻的挑戰。打造完整產業鏈,通過版權賽事的播出帶動下游產品的售賣,是新媒體平台期待實現盈利的路徑。但全產業鏈體育公司並沒有成功先例可循,變現只是一個存在於預期中的可能。資本市場也有風險,一旦融資速度趕不上版權成本的攀升,公司將面臨資金壓力。
業內人士指出,資本進入體育產業,應當腳踏實地為體育人群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真正創造價值,而不是去炒作概念。購買版權的目的應該是吸引盡可能多的觀眾來看,否則握著稀缺資源,人為設置觀賽門檻,只會讓觀眾越離越遠。尤其是在中國足球砥節礪行時,讓眾多球迷為看一場球賽而煩惱,實在是太受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