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的農村宅基地怎麼繼承
父母的農村宅基地的繼承,必須是到農村辦理使用權的變更。具體而言,宅基地只能依法享有使用權,而沒有相對應的所有權,而法律對此的規定主要是繼承的宅基地上面的房屋,從而取得了宅基地使用權。農村的房屋是允許買賣的,使用權也是可以變更的,只要向村委會提出申請即可。因此父母的農村宅基地,可以按照上述規定來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 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遺產,不得繼承。
⑵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繼承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繼承】
用益物權具有財產的性質,應允許流轉、繼承。但宅基地使用權是特殊的用益物權,是一項「特殊的財產,其能否像一般的財產那樣繼承,一直是學界和實務界爭議的一個話題。
一種觀點認為宅基地使用權不能繼承,理由是:1、宅基地不是被繼承人的個人財產,不能依據繼承法進行繼承。我國《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不是一般的「財產」,而屬於「特殊財產」,其是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財產,其所有權歸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對於沒有所有權的財產自然不能依法繼承。而且法律規定宅基地由村民按戶申請使用,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權應屬於村民戶內家庭成員共同共有。被繼承人即使是宅基地使用權證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人,其也只是家庭的代表人,其並不能獨占宅基地使用權。因此宅基地使用權不能成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個人財產,當然不能夠作為遺產繼承。家庭成員對宅基地使用權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家庭成員之間對宅基地使用權沒有份額的劃分。在以戶為單位的家庭關系存續期間,家庭成員不得請求分割宅基地使用權。家庭個別成員的死亡,並不必然導致戶的消滅,也就不會產生宅基地使用權的分割問題,無法形成死亡人對宅基地使用權的個人份額。被繼承人死亡前,宅基地使用權並非其個人財產。宅基地使用權並非個人財產,自然不能作為遺產繼承。2、宅基地使用權的法律屬性決定了其不可繼承性。上已述及,宅基地使用權受到法律嚴格限制,它必須因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而取得,具有很強的人身依附性。同時,其也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質。農民一般無償取得宅基地,在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後,享有長期佔有、使用的權利。基於這兩點法律屬性,農村宅基地不能作為一般「財產」進行繼承。
另一種觀點認為可以繼承。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產權屬於公民自有,當然可以繼承。按照「地隨房走」原則及宅基地使用權的從屬性,在繼承人通過繼承獲得房屋所有權的場合,可以取得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宅基地使用權。因此,在滿足一定條件的前提下,繼承人對宅基地上所建造房屋的繼承將導致對宅基地使用權的繼承。
⑶ 繼承父母生前的宅基地使用權,是不是應其子
土地法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宅基地是按照家庭批准發放的,與繼承沒有關系,某種關系可以獲得一次審批機會
⑷ 關於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能繼承嗎像我家這樣的情況,又該如何繼承
1.你家的情況不屬於「地隨房走」情況。「地隨房走」是城鎮私有房屋的情況。在農村宅基地上的房屋是「房隨地走」,誰的宅基地一般人都宅基地上房屋就是誰的。
2.宅基地不能繼承。宅基地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集體土地的一種使用的權利。是本集體成員的權利,喪失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或已經轉讓的就喪失宅基地使用權。另外宅基地使用權不是所有權,因此它是不可繼承的,但可轉讓。
3.遺囑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不能處理不屬於自己的財產。宅基地,承包的土地都不是自己的所有權,不能遺囑繼承。
4.
⑸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能否繼承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不能繼承。宅基地屬於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由集體召開會議統一進行討論審批分配,宅基地不屬於被繼承人遺留的合法財產故不能成為遺產,不能被繼承。
【法律依據】
《憲法》第十條
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
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遺產,不得繼承。
⑹ 兒子死亡,父母有權繼承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嗎
宅基地是縣政府批準的,不存在繼承,願意得到可以讓縣政府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