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典權是否為我國所特有的物權類型
在物權法上,我國沒有規定典權,典權只存在於一個司法解釋中,但是,典權在現實中的應用非常罕見。
B. 典權為什麼沒放到物權法中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楊立新 2005年9月23日
評論《物權法》草案,最有意思的莫過於看看典權了。法律業界的人士說到《物權法》草案規定典權,是「三進三出」,盡管有些誇張,但是說的也有道理。在數次《物權法》草案中,經歷了規定典權,不規定典權,又規定了典權,又不規定典權了的反復過程。這次公開徵求意見的《物權法》草案又將典權刪除了。從現在的情況看,不知道將來是不是還要把典權規定進去。
我是堅決主張要規定典權的。為什麼?大概有以下幾個理由:
第一,典權是我國古代物權法的傳統制度,是我國民法獨創的制度,因此,有些人認為典權是中國物權法的固有制度,是有道理的。在很久之前,在中華法系中就有典權制度。最初的典權不僅可以典房、典地,還可以典人,後來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就只有典房和典地了。一千多年以來,典權制度在中國發揮了重要的融資和擔保的作用。現在的《物權法》草案規定的絕大多數物權制度都是歐洲的制度。細細清點一下,惟有典權是中國固有的物權制度,保留下來,應當是有發揚傳統、保持民族特色的意思。
第二,近幾十年我國典權制度的衰落,與實行普遍的公有制、計劃經濟和人民相對貧窮有關。在建國初期,土地和房屋存在私有制,因此,典權制度還是被廣泛地使用,那個時候的典權糾紛很多,需要法院處理。至公社化和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之後,新設的典權就不多見了,但是由於典權的典期很長,因此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的80年代,典權糾紛才基本滅絕。因此,我認為,我國人民不是不需要典權,而是在那個時候不存在典權生長的土壤。
第三,現在我國人民是不是需要典權?回答應當是肯定的。首先,在城市,房屋已經私有化,基本上不存在公有住宅的出租問題;在農村,農民的住宅都是私有的;既然存在私有住房問題,而且是普遍的存在,那麼,典房就會存在。其次,在城市,雖然土地屬於國有,不能設置典權,但是土地使用權卻可以設典;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只要准許,也可以設典,因此典地並非不可能,而僅僅在於政府所持的態度。計劃經濟已經改變,土地和房屋都存在私有,因此典權有存在的土壤,就會發生、發展。
第四,在現實生活中,法律為人民的融資方法增加一個新的渠道,會更有利於人民的生活。例如,閑置的房屋不願意出租,又不願意出賣,就可以典出去,所有權人既能收到典價進行使用,又能夠保留所有權,不至於滅絕產業,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而且「物權法定主義」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物權法》不規定典權,法律就不承認典權是物權,當事人約定典權就沒有法律根據,就會限制人民的權利。從這一點上觀察,典權的設立,甚至關繫到《物權法》是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大問題了。
出於以上四點考慮,我極力主張《物權法》應當規定典權。我們說,盡管「三進三出」的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典權在《物權法》中已經兩進兩出了。我勸立法機關還是要好好斟酌,看到《物權法》規定典權只有益處,沒有害處。既然如此,干嗎非要叫勁,非得把典權清理出物權體系,將這個土生土長的傳統的物權制度扼殺而後快呢?因此,我說《物權法》對典權應當「三進」,而不要再「出」,就會給人民一個既新又舊的物權制度,使人民在物權法的規定中又有一個可以自由利用的空間,豈不是更好?
註:楊立新 是法律界的名人
C. 為什麼民法中把典權當做不動產物權呢
典權具有物權性質是因為在中國制度中,典權是只佔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動產的一種物權,如果按照這個定義的話,典權應該是包含在用益物權里的,而用益物權是物權的特性之一。是典型的他物權。
D. 典權是物權還是法律
典權是物權。典權是指佔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動產的一種物權。所以它是物權中的一種。在古代,通常會使用典當一詞,這就涉及到典權。典權的效力,主要涉及典權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零五條
本編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二百四十條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二百四十一條
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E. 典權就是具有用益物權或擔保物權性質的一類物權
典權,應該是擔保物權的一種,打個比方,最常見的就是古時候的典當鋪,你需要錢了,就拿了值錢的東西去典當了,把東西交給當鋪,換回一些錢,在一定期限內,還可以用同樣的價錢贖回來,但過了這個期限不贖的話,東西就歸典當鋪所有了,而這個價格一般都是遠低於典當物品的實際價值的(當鋪賺的就是這個錢啊)同樣,典這種形式,也適用於不動產,而我所聽說過的不動產典權,一般都是期限較長,或不限期限,發生在同村近鄰朋友之間.再打個比方,家裡有難了,急需一筆錢,就把自家房子典給別人,先拿到錢救急,房子交給別人用,等過了這一段難,房子再贖回來,而這房子其實就是一種擔保形式.
說了這么多,直接回答樓主的問題,你談到的就是房屋的典權,這里說的典權人,就是出錢拿到房的這個人,是房屋的直接佔有人,但不是房屋的所有人,可以把這種形式理解為不動產的質押權,像承租人一樣,都是對不動產的直接佔有權的非所有權人,為了經濟活動的效率,經濟性,規定了這種購賣的優先權.
回復Christine穩:
目前學界對於典權的性質有不同的學說,有用益物權說、擔保物權說和折衷說,用益物權說乃通說,但通說之外其他學說之所以有存在的理由,是因為典權自有其超越用益特權的性質,最為關鍵的就是「典期到期後出典人不得回贖」,這實際上就是超越用益物權、而具有擔保物權的性質了。
「擔保物權說」的主要理由是:(1)典權是債權人借貸給出典人的金錢,典物是轉移佔有的擔保財產,相當於質權標的,只能收取其孳息。(2)民國時期制定的民法典將典權規定在質權和抵押權之間,說明典權為擔保物權。
所以,在「擔保物權說」有理論存在可能的基礎上,筆者從歷史沿革的角度看典權制度比較傾向於該說。
從現行法律對「典」與「當」的規定來看,無論是《民法通則》還是《物權法》都沒有典權的相關規定,而「當」則在基本法律與行政法規中都找得到依據。《物權法》第十七章規定了質權,《典當行管理暫行辦法》則對「當」這個行業細則作出了明確規定。此處的「典當」說的即是「當」,目前在典當及其現今的典當經營活動中,實質上是典當不分,或者是只有當而無典,「典當」一詞,已成為一種習慣連用。
綜上,針對回答Christine穩的質疑:
你說:「1.典權是用益物權的一種,絕不是什麼擔保物權」
我說:從學說角度,只能說有不同的傾向和看法,各種學說各執其理,不能絕對否定,亦不能絕對肯定。
從法理角度,典權概念的外延超出了用益物權所能包含的范圍,具有了擔保物權的性質,故把典權完全、絕對、肯定地夫於用益物權概念項下是不妥的。
從現行法律規定角度,我國法律並沒有以明確規定來確認典權這種權利實體形式,之所以有探討的必要,是因為這種形式在農村中仍實際存在,無奈最高院不得不用司法解釋承認典權制度的存在並陸陸續續地規定典權方面的內容,內地司法解釋僅承認房屋典權作為典權的唯一形式。
你說:「2.典和當是不一樣的,不能用當鋪的例子來解釋典權的」
我說:典和當確實不一樣,但當鋪的例子大家基本都會知道,做為切入點極佳,而且當鋪屬於動產質押,所以用它來解釋,幫助大家理解典權的擔保物權性質亦非不妥。
另外,目前在典當及其現今的典當經營活動中,實質上是典當不分,或者是只有當而無典,「典當」一詞,已成為一種習慣連用。而且,典權制度從「當」制度中汲取了不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可見,典與當密不可分,對民法概念的理解就是要在相互之間尋找共通點,並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去理解學習,這樣的民法知識體系框架才能像其所依託的現實生活一樣豐富多彩有血有肉。
你說:「現在我國只承認典不承認當的。」
我說:實際情況是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承認「當」是肯定的,依據是《物權法》第十七章規定了質權,《典當行管理暫行辦法》對「當」這個行業細則作出了明確規定。
而反觀「典」,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廢除了包括民國民法在內的國民政府六法。使得典權制度成為習慣法。《民法通則》、《物權法》均無相關規定。只是我國台灣地區仍沿用民國民法,直接規定了典權制度。(話說Christine穩同學,你是台灣同胞么?)目前我國司法解釋也算承認了典權制度,所以,嚴格來講,中國現行法是只承認當,不承認典的。退一步講,也是兩都均承認。而絕不是你所說的「現在我國只承認典不承認當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F. 典權是自物權嗎
不是,是他物權抄。
自物權是指權襲利人對於自己所有的物所排他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而他物權則是指,權利人對於不屬於自己所有的物,而依據合同的約定或法律的規定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他物權一般不包括處分的權利。因為只有享有所有權的人,才能合法行使處分權。他物權往往不能排他享有。常見的他物權有:地役權、地上權、典權等等,此外,除了這些用益物權以外,所有的擔保物權也是他物權。 (參見網路「他物權」)
G. 在物權當中:「典權」是指什麼
什麼是典權?
所謂典權是指房屋所有權擁有者有將其房屋典當給他人以獲專得利益的權利。房屋典屬當是指承典人用價款從房屋所有人手中取得使用房屋的權利的行為。
承典人與出典人(房屋所有人)要訂典契,約定回贖期限(即存續期),一般期限是3年到10年不等。到期由出典人還清典價,贖回房屋。
典價無利息,房屋無租金。典契中一般規定,到期不贖的,由承典人改典為買,也可經雙方協商,續期再典。承典人除佔有房屋供自己使用外,在典權存續期內,還可以將房屋轉典,或出租給他人,並且可以典權作為抵押權的標的物。
H. 下列不屬於物權的是a海域使用權b建設用地使用權c典權
不為求賞,願意幫忙!
樓主的問題是物權法的考試(測試)題,單項選擇。正確的專選擇應當是C。
解釋如下:
1.根屬據物權法的理論,物權的設定適用法定原則,即物權的種類及內容,由法律(通常就是物權法)所規定。這是大陸法系各國所遵循的通例。我國《物權法》也是這樣規定的。《物權法》第五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2.基於《物權法》的規定,
a海域使用權屬於(法定)物權(所有權歸國家,使用權可以依法出讓)的一種(《物權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礦藏、水流、海域屬於國家所有。」);
b.建設用地使用權屬於(法定)物權的一種(《物權法》第十二章 建設用地使用權);
c.我國《物權法》沒有規定「典權」,而是規定「質權」來涵蓋的(《物權法》第十七章 質權)。因此,「典權」的概念僅僅停留在法學理論上,法律上不承認「典權」。盡管法學界有爭議,但是,法律就是法律。
正確的選擇,不言而喻。
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I. 物權法中的典權是指什麼
典權是物權。在古代,通常會使用典當一詞,這就涉及到典權。典權是指佔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動產的一種物權。所以它是物權中的一種。典權的效力,主要涉及典權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零五條
本編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二百四十條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二百四十一條
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