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TPP協定框架內容是TPP協定產生的原因是
TPP協定框架的主要內容就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其核心議題包括:貿易協定、工業產品、農業、紡織、知識產權、技術性貿易壁壘、勞工和環境。其他議題也包含過去貿易協定沒有的一些跨領域問題,例如增強TPP國家市場的調節系統,以讓美國公司能夠在TPP市場更加無縫操作等;以及一些新的貿易問題,例如保證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的公平競爭,以及不能將美國公司置於競爭不利地位等。
TPP協定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在全球經濟風雨飄搖、美國經濟困頓乏力以及全球增長重心「東移」的大背景下,力推TPP既反映了全球經濟貿易格局力量對比的變化,也凸顯了美國試圖以TPP為杠桿撬動「太平洋世紀」的雄心。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經濟格局發生巨大變化,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崛起沖擊著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力量架構。特別是近年來,亞太地區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成立了包括A PEC、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東盟、太平洋島國論壇等眾多經濟和貿易同盟,其人口總數、G D P總量均佔世界第一。其中,A PEC各經濟體的經濟總量和貿易量分別佔全球的43%和54%。
美國和亞洲有著最為密切的貿易和資金往來。僅2007年,美國與太平洋彼岸的商品貿易額就達1萬億美元,四分之一的美國貿易來自東亞地區。然而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強勁也使其他亞洲經濟體從西方需求轉而更多依賴對中國的出口。2009年,東亞第15次峰會首次明確將以「10+3」機製作為實現東亞共同體長期目標的主要載體。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啟動,日、韓、印、新等國與東盟的FTA談判也基本完成。「10+3」區域內貿易已佔各國外貿的58%,高於北美自貿區近3個百分點,而美國卻置身於上述進程之外,有被邊緣化的危險。因此,重返亞太塑造以美國為中心的貿易格局,進而主導亞太經濟合作的未來,是美國戰略的新指向。美國在2006年提出亞太自由貿易區(FTA A P)構想,旨在進一步實現貿易自由化,而TPP就是美國實現FTA A P構想的核心框架。
『貳』 tpp知識產權規則和trips協議的不同
正確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WTO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貿易的原則。其中最惠國原則是TRIPS特有的。其餘三項在《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中均有涉及。所以正確的選項為D項。
『叄』 tpp對中國造成的影響和中國如何應對用高中政治各個模塊的哪些原理解釋
國內對TPP的關注程度明顯不夠。實際上這個東西是近年來國際貿易格局乃至政治格局裡屈指可數的大變化,尤其對中國來說。
簡而言之,你可以把TPP當成經濟上的「北約」。一開始由四個丁點兒大的國家宣布成立的一個丁點兒大的經濟合作協議,為什麼突然會跳出美國這么一個大象來猛力助推,甚至真的威逼利誘日本也加入?因為奧巴馬看到這個協議背後的戰略價值。
TPP最大的真實目的之一,就是限制中國的對外貿易。
回想十年多前,中國加入WTO,之後對外出口獲得了無比的發展空間。尤其在2004年以後,對美貿易順差和總額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逐漸成了美國政治中一個爭論的焦點。反過來五年十年的保護期都已經過去,入世前許下的開放市場等一系列承諾,做到了多少?過去幾年裡中國甚至覺得自己翅膀硬了,開始不再掩飾,利用剛改善沒幾年的經濟實力在國際政治中與美國正面對抗。誰都不比誰傻多少,損人利已的事情(說過分一點中國的外貿和外交政策甚至可以說損人不利已)不可能做得長久。美國早已開始各種反制措施,一連串的雙反調查和關稅制裁就是證明。但奧巴馬明顯是覺得還不夠,想找一個一勞永逸的手段,這就是他選擇TPP這個框架的最大的原因。
TPP與WTO的主要區別,是它不只是一個互免關稅協議,包括了市場完全對等開放,以及人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和勞工權利等等內容。而且與WTO即使有國家違反游戲規則搞小動作也只能不痛不癢地申訴不同,TPP的會員國如果有違背協議內容的行為出現,其會員資格自動失效。很明顯,與日本糾結大米等行業能不能例外還不一樣,現在的中國根本就不可能滿足TPP的准入條件,這是個量身定作的經濟合作組織,目的就是不帶你玩。
越南的加入更是司馬昭之心。這個協定規劃之初,中國仍是生產基地幾乎唯一的選擇。TPP加盟的其他國家都是發達或准發達國家,總不能有人設計沒人生產,再去找中國,所以要特意把一個經濟發展水平與其他成員國格格不入的越南加進來,這樣連廉價的勞動力都自帶了。現在外商都紛紛把工廠搬到越南,比如三星已經在越南有了規模相當大的生產基地,將來TPP一成,這些國家經濟上有如一國,已經是微利或零利潤狀態苦苦掙扎的國內出口企業的境況可想而知。
當TPP生效以後,加上現有的北美自由貿易區,談判中的美洲自由貿易區,北美歐盟自貿區等,美國與其除中國以外的主要貿易夥伴的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就幾乎完成了。那個時候不排除美國有更大膽的舉動,比如宣布退出WTO。不要覺得不可能,WTO的前身本來就是美國為了在冷戰時期對抗意識形態上的敵人一手創立的,同樣為了意識形態上的敵人一手毀了另創個新的也不是那麼難以理解的事情。費那麼大勁一定要日本加入也是因為美國目前跟日本還沒有自貿協定,尤其對於亞太來說這么一個重要的拼圖當然要拉在自己的一邊。雖然隨著過去幾年裡日本左翼政府的親華反美外交路線在去年徹底破產,不用拉也會是在美國一邊。。。。。。。
看近來的報道,中國政府採取的開始和一些小國談自貿協定,開始和美國談投資保護等等,也算是已經意識到了一定的風險,准備留一些後手。但是經濟和貿易政策如果沒有大的改變,能打的牌不是太多。TPP這個沖擊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遇到,對中國的出口貿易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肆』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的具體規則和世界貿易組織(WTO)有什麼區別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的具體規則和世界貿易組織(WTO)區別如下:
2015年,WTO已成立20周年。TPP的壓力,內羅畢的回暖,WTO何去何從引人關注。
2016年,中國入世將滿15周年。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同時,盡管EU是否承認中國MES依然牽動人心,無可否認的是今天我們對WTO規則的認識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新一代全球經貿規則」的典範,與統治全球貿易過半世紀的多邊紀律之間,進行一個簡單的比較,應當是一件頗有意義的工作。
下文將從基礎、升級與突破三個方面就TPP與WTO之間的關系進行簡要分析。
(一)以WTO規則為基礎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協定)是一項旨在全面推進經濟一體化的區域性協定。作為「21世紀的FTA」,TPP實質性條款大大超越WTO,代表著新一代全球經貿規則的發展。但其整體上仍然脫離不了WTO多邊貿易規則這一基礎。
首先,TPP的宗旨和目標與WTO一致。TPP序言載明,它以「各自在《馬拉喀什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項下的權利和義務為基礎」,通過談判「締結一項協定以應對未來貿易和投資挑戰及機遇,並致力於推進各方優先事項」。
其次,TPP的法律基礎來自於GATT1994第24條及GATS第5條有關區域一體化的授權性規定。TPP協定第1章開篇即規定,「本協定各締約方。
在與《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24條和《服務貿易總協定》第5條相一致的基礎上,特此依照本協定條款建立自由貿易區。」
再次,TPP的大多議題為WTO所涵蓋,多處出現對WTO規則的直接援引,基本結構與其他FTA無實質差異。
(二)對於WTO規則的升級
與WTO相比,作為美國主導下達成的「高水平」的區域貿易投資規則,TPP協定不只是一個互免關稅協議,而是一個包括所有商品、服務和投資在內,包括市場完全對等開放以及人權、環境、勞工權、知識產權保護等廣泛議題在內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定。
TPP協定在諸多方面體現了其WTO-Plus的特徵,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全面取消貨物貿易海關關稅。TPP協定第2.4.2條規定,「除非本協定另有規定,否則每一締約方應依照附件2-D(關稅取消)中其減讓表逐步取消對原產貨物的關稅。」
WTO《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1994)僅規定各方應遵守關稅約束與關稅減讓原則,未要求締約方取消關稅。
2.全面取消進出口限制。TPP協定第2.11.1條規定,「除非本協定另有規定,否則任何締約方不得對進口另一締約方的任何貨物或向另一締約方領土出口或為出口而銷售任何貨物採取或維持任何禁止或限制措施,除非符合《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11條及其解釋性注釋。」
根據GATT1994,締約方可以採取的限制進出口方式遠遠不僅限於第11條之數量限制措施,尤其是在出口紀律方面。
3.全面取消農業出口補貼。TPP協定第2.23.2條規定,「任何締約方不可對向另一締約方領土出口的任何農產品採取或維持任何出口補貼。」在WTO多邊層面上,目前各方仍在為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而努力。
4.升級版的原產地規則。TPP協定第3章規定了非常嚴格而又詳盡的原產地規則和程序,前者包括原產貨物、區域價值成分、累積、微量等,後者包括訴請、核查、處罰等。以紡織品為例,第4章規定紡織品按「從紗開始」確定原產地。
即如一貨物含有彈性紗線,「只有在此類紗線是在一個或多個締約方領土內全部製成的,該貨物方可視為屬於原產貨物。」WTO《原產地規則協定》則僅規定了各國在實施原產地規則時應遵守的若干原則。
5.切實可行的海關管理與貿易便利化措施。TPP第5章就海關合作、進出口管理自動化、快運貨物、貨物放行等內容進行了規定,與GATT 1994第5條(過境自由)、第8條(進出口規費和手續)以及第10條(貿易法規的公布和實施)相比更為明確具體。
與已達成但尚未生效的WTO《貿易便利化協定》相比更為簡明扼要。
6.大幅提升跨境服務貿易自由化水平。TPP包括了WTO和其它貿易協定包含的核心義務,如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和市場准入。
與WTO《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正面列表的具體承諾不同,TPP締約方以「負面清單」的形式接受上述義務,這意味著,除協定附件規定的例外,締約方市場向其他TPP締約方服務提供者完全開放。
與GATS所列明的四種服務模式不同,TPP去除了商業存在,即不要求來自另一國的服務提供者以建立辦事處、隸屬機構或成為居民作為提供服務的前提條件。
7.大幅提高金融市場開放度。TPP協定規定締約方金融服務提供商無需在另一締約方設立運營機構即可向其境內提供服務,除非出於適當管理和監督的需要,該服務提供商無須在另一締約方注冊或者得到授權。只要一締約方的國內企業被允許提供某項新服務。
其他TPP締約方的服務提供商即可向該締約方境內提供該服務。與GATS逐步自由化宗旨不同,TPP未規定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和過渡期條款。
8.全面禁止投資措施中的履行要求。根據TPP協定第9.9條「業績要求」規定,締約方不得要求投資者遵守9類強制性措施或強迫投資者遵守4類要求以作為給予優惠的條件。世貿組織TRIMs協定則僅禁止採取與國民待遇或數量限制有關的四種「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
9.大幅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該部分是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增強版,在實體保護標准和程序規則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擴大了可專利范圍,允許就已知產品的任何一種或多種新用途、新的使用方法或新的加工工藝申請專利,即便該項發明不能提高該產品的已知功效;不要求商標注冊的條件具有可視性,聲音等也可注冊為商標。
版權保護期限延長至作者有生之年及死後70年或作品出版或完成之日起70年;加大對數字環境下版權保護力度;規定更嚴厲的執行措施,增加商業秘密刑事責任規定等。
(三)對於WTO規則的突破
1.投資者訴東道國爭端解決機制。TPP投資章節全面引入投資者訴東道國爭端解決機制,允許個人投資者可以在國際場合起訴締約國政府,這與WTO僅允許國家間爭端解決存在本質性區別。
2.電子商務。晚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增長和機會,TPP協定設立專章就數字產品、網路中立、跨境數據流、源代碼、電子簽名和認證、線上消費者保護及隱私權等問題進行了規定。對於電子商務,原有WTO規則並無特別考慮。
3.競爭政策。TPP設立競爭政策專章,要求各締約方建立相應的國內競爭法律制度,詳細規定了競爭法執行過程中的正當程序規則,允許私人訴權以尋求對競爭執法措施的救濟等。在WTO體制下,競爭政策並不是一個新問題,但一直沒有得到系統、實質、充分的發展。
『伍』 轉:什麼是tpp: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財產權」,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財產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exclusive right)。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陸』 關於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希望誰能幫我簡單易懂的介紹下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國中的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等四國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系的自由貿易協定,原名亞太自由貿易區,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決定加入TPP談判,而中國沒有被邀請參與TPP談判。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將突破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模式,達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務在內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議。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將對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可能將整合亞太的兩大經濟區域合作組織,亦即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和東南亞國家聯盟重疊的主要成員國,將發展成為涵蓋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大多數成員在內的亞太自由貿易區,成為亞太區域內的小型世界貿易組織(WTO)。
2005年5月28日,汶萊、智利、紐西蘭、新加坡四國協議發起跨太平洋夥伴關系,簽訂並生效的經貿協議,成員之間彼此承諾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以及投資等領域相互給予優惠並加強合作。協議採取開放的態度,歡迎任何APEC成員參與,非APEC成員也可以參與。該協議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貿易區。
2006年5月1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對紐西蘭和新加坡生效,對智利和汶萊生效的時間分別為2006年11月8日和2009年7月1日。
2008年2月美國宣布加入,並於當年3月、6月和9月就金融服務和投資議題舉行了3輪談判。 2008年9月,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參與TPP談判,並邀請澳大利亞、秘魯等一同加入談判。 2009年11月,美國正式提出擴大跨太平洋夥伴關系計劃,澳大利亞和秘魯同意加入。美國藉助TPP的已有協議,開始推行自己的貿易議題,全方位主導TPP談判。自此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議,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開始進入發展壯大階段。
2010年,馬來西亞和越南也成為TPP談判成員,使TPP成員數量擴大到9個。
2010年3月15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首輪談判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參與談判的共8個成員:美國、智利、秘魯、越南、新加坡、紐西蘭、汶萊和澳大利亞。此次談判將涉及關稅、非關稅貿易壁壘、電子商務、服務和知識產權等議題。美國較為強調的內容包括推動清潔能源等新興行業的發展,促進其製造業、農業以及服務業的商品與服務出口,並強化對美國知識產權的保護。
2010年11月14日,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高峰會的閉幕當天,與會九國同意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提案,將於2011年11月的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高峰會完成並宣布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綱要。
最近日本韓國也計劃加入TPP。
美國現在聯合日本澳大利亞想通過TPP來圍堵孤立中國,存心想把中國排除在TPP之外,這對中國無疑是個麻煩事。不過,只要中國經濟維持平穩增長,也不用對此過於擔心。龐大的經濟規模和市場規模,就是中國應對TPP的最有力手段。2010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接近3萬億美元,約佔全球貿易額的9.8%;2011年則已經達到3.5萬億美元。2010年美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約為3.2萬億美元。目前,中國已成為日本、韓國、東盟、澳洲、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是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TPP的成員國中很多國家和中國經濟關系緊密,要發展好TPP不可能完全把中國置之度外。
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的建立並非一日之功,TPP同樣如此。經濟水平差別較大的國家要進入TPP這個高門檻俱樂部,面臨的困難不少。美國是否能持續10年在同樣的戰略高度推動這一機制,也存在不少的疑問。如果中國經濟今後保持持續增長,繼續擴大開放度,同時加強與多個主要經濟體及亞太組織的自由貿易談判,將在很大程度上削弱TPP對中國的「排斥效應」。對TPP中國要保持戰略上的警惕,但最關鍵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保持中國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穩定。
『柒』 TPP模式是什麼
包括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12個亞太國家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簡稱TPP)日前取得突破性進展,各方經過多輪艱苦談判達成一致協議。TPP將對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國際關系產生深遠影響,它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貿易和投資協定的范疇,是一套全新的指導未來全球化發展方向的價值觀體系。
與傳統多邊貿易協定相比,TPP強調的不僅僅是關稅減讓和配額削減,而是各國經濟活動在勞工保護、環境治理、知識產權保護、國有企業、互聯網信息自由流動和反腐敗等領域的價值觀和規則的重塑。
『捌』 中國加入tpp難在哪裡 tpp對中國將有何影響
中國加入TPP的難度大,但目前已有一些國企改革趨勢,未來也有一些內部和外部的推動因素。
首先,內部因素是我國開始需要根據國有企業的社會經濟功能,規范國有企業行為。我國在研究國有企業分類監管,准備按競爭、公益、功能三個類別對國有企業實行分類管理,實行公益性和競爭性國有企業分類管理,國資委[微博]提出將112家央企分成三類,分別為公益保障類、特定功能類、商業競爭類。目前看,分類工作的推進難度高,落實難,中央企業分類都如此難,地方企業更加不好清理,2013年,全國獨立核算的國有法人企業高達15.5萬戶。
其次,外部因素是我國開展的對外談判的互相促進作用。比如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談判,其中也有國有企業地位問題,我國已經同意在開放准入前國民待遇和採用負面清單,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的達成與否,也是中國能否加入TPP協定的一個便利化因素。
而且,中國加入TPP協定的其他障礙也不小,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知識產權等,每樣都是高標准。其中,環境保護,貿易保護中的綠色壁壘。TPP主張在生物和貿易多樣性、多邊環境公約、環境保護分歧領域、海洋漁業捕撈等方面提出高標准要求,2015年中國新環保法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法,可以行拘企業負責人,近期也出現1580萬元的天價罰單,對我國環境保護起到了促進作用,但要看到,這些工作還局限在環境污染層面。
勞工權益挑戰不小,貿易保護中的藍色壁壘。美日等國提出的勞工貿易規則,注重勞工在商品生產中的工資待遇和環境條件,強調勞工的價值關注和企業對環境、消費者的人文關懷。雖然這些年中國工人工資在上升,勞動力成本增長,但目前依然難以改變勞工價格相對低廉、工作環境和作息時間得不到保障,勞動者權益保護距離美日還有相當長的距離的事實,以及中國勞工組織在勞工者保護中的缺位問題。
若啟動談判將歷程漫長
需要說明一點,自貿投資協定需要經歷相當長的談判時間,中韓自貿區談判歷時三年(2012年5月-2015年6月1日),而自2007年3月就開始研討可行性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至今無果。所以,現在,美日等國已就主要條款達成了基本共識,預計年內簽訂,而這個時間節點中國還處在加入的探討可行性階段,基本註定了中國失去了TPP發起成員國資格。
即便如此,中國加入TPP協定難度依然很大,不吝於入世,談判時間長達十年亦有可能。
美國加入並主導TPP既有其內在短期的經濟動因,更有其長遠深刻的戰略意圖。
短期看,中國不加入TPP產生的負面影響相對有限,美國也很難實現借TPP成功牽制東亞一體化的目標;但從長期看,對於這一美國重返亞太、推動其戰略重心東移的重要杠桿,中國應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統籌謀劃,深入開展跟蹤研究,及早制定應對預案,為中國實現科學發展、和平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一TPP的發展進程及主要特點TPP的發展進程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是由美國主導、共有12個國家參與談判的一項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目前,該協定正處於談判進程中,其發展進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醞釀階段(1990-2000年)。這一時期,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勢頭迅速興起,在亞太地區主要體現為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誕生。1994年11月APEC在《茂物宣言》中闡述了「開放的地區主義」理念,明確提出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的時間表和目標。在APEC的推動下,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開放程度不斷提升,經濟合作領域迅速拓展,新加坡、智利等貿易自由化程度較高的國家開始考慮建立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這為TPP的出現奠定了重要基礎。
起步階段(2001-2008年)。這一時期,WTO多邊貿易體制進展緩慢,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停滯。與之相對照,區域自由貿易協定(FTA)呈現迅速發展的態勢。隨著中國—東盟、韓國—東盟、日本—東盟等FTA的成功簽署,亞太地區逐漸成為全球FTA的中心。受此影響,紐西蘭、新加坡、汶萊、智利四國於2005年共同簽署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SEP),這也是TPP的前身。
快速發展階段(2008年至今)。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出於應對金融危機和美國戰略重心轉移的需要,加上美國反恐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基本結束,奧巴馬政府將TPSEP作為美國介入並主導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杠桿,於2008年11月正式宣布加入TPSEP。在美國的主導下,2009年底TPSEP被更名為TPP。這一時期,除美國以外,越南、秘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國相繼加入談判,從而使TPP成員國范圍由最初的4國(P4)迅速擴大到目前的12國(P12)。
TPP的主要特點
TPP是跨區域的自由貿易協定,與以往自由貿易協定相比具有以下三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成員國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和復雜性。從參與主體來看,各成員國在地理、人口、政治、宗教信仰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和復雜性比較突出。各經濟體遍及北美、南美、東亞和大洋洲,既有人口大國,也有人口小國;既有資本主義國家,也有社會主義國家;既有基督教國家,也有佛教國家,還包含儒家文化圈;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既有以製造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也有以資源為主導產業的國家。這就決定了亞太地區經濟體在涉及農業、勞工、環境、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談判時將會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和較大分歧。倘若考慮韓國、泰國等潛在成員國,這種差異性和復雜性還會進一步增大。
二是協議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超過以往任何自由貿易協定。從本質上看,TPP仍屬於一種FTA形式,但其框架協議中明確提出要樹立為一個「21世紀自由貿易協定的標桿、全球貿易合作的新標准」,因而其協議內容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明顯超過以往任何一個亞太區自由貿易協定。從廣度上看,它體現了全覆蓋的特點,既包括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等傳統FTA的條款,也包含知識產權、勞工、環境、臨時入境、國有企業、政府采購、金融、能力構建等亞太區絕大多數FTA尚未涉及或較少涉及的條款。從深度上看,它體現了高標準的特點,目前雖未正式簽署,但在關稅減免、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勞工、環境、國有企業、政府采購等相關領域的最終標准都明顯超出FTA的現有水平。在商品貿易領域,TPP最終有望實現全部貿易品零關稅。在服務貿易領域,FTA的條款一般僅允許准入後國民待遇;在市場准入方面,也僅在特定部門中給予外資企業超出國內規定的市場准入待遇。而TPP則採取「准入前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例外條款」這一自由化程度較高的方式,即對所有服務部門均給予准入前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僅對國防、金融、航空等少數特殊行業設置例外條款。在知識產權領域,FTA只是要求成員國遵守WTO的《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而TPP對知識產權保護所提出的要求則明顯高於TRIPs。此外,TPP在勞工、環境、政府采購、國有企業等領域也提出不少高於FTA的內容和標准。
三是協議內容和標准更多體現美國自由貿易理念及其戰略利益訴求。從價值理念看,TPP在知識產權、勞工和環境及服務貿易等方面設置的「高標准」,帶有顯著的美式自由貿易特點,其主要目的在於維護美國的經濟利益和戰略利益。首先,TPP框架協議明確指出,要在知識產權領域實施高於WTO(TRIPs)協議的標准。事實上,美國在技術創新和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提高知識產權標准將有助於美國繼續保持這方面的優勢,並從技術貿易、技術轉移和專利使用等方面獲取更多的技術擴散收益。但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將不利於以低成本獲取先進技術。其次,TPP協議中專門增設了勞工和環境條款,並將貿易與之相掛鉤,通過強加於他國較高的勞工環境標准等,有助於美國藉此對其他成員國的出口產品實施貿易制裁,以達到維護其自身利益的目的。最後,美國強調TPP談判要實現統一原產地規則、全面減免關稅、服務貿易的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擴大對亞太區域的出口。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了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即到2015年美國出口增加一倍。而亞太地區作為一個快速成長的新興市場,對於美國擴大出口、推動經濟復甦和增長顯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TPP給中國可能帶來的影響
TPP對中國的影響是多維度和多方面的。既有短期的影響,也有長期的影響;既有經濟的影響,也有非經濟的影響;既有局部的影響,也有綜合的影響。
從目前的現實情況看,短期內不加入TPP,對中國經濟和產業的總體影響是可控的和有限的,加入TPP的綜合收益不及「10+3」,但TPP對中國參與推進東亞區域合作已構成現實的制約,不利於中國提升在東亞事務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從中長期看,TPP的持續推進,可能會改變全球經濟治理規則,使中國與周邊大國關系趨向復雜,甚至會增加中國地緣政治與安全壓力,不利於中國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中國實現科學發展、和平發展帶來較大挑戰。
第一,TPP高標准條款短期內加大中國推進體制改革的緊迫性,長期看可能會演變成對美國等發達國家有利的國際治理新規則。一方面,TPP非傳統條款將導致國內企業成本增加和國外製裁增多:一是知識產權條款將以往免費獲取的專利變為必須付費,無法運用強制許可、專利撤銷手段使用發達國家的專利,增加企業引進先進技術的成本,也不利於企業開展模仿創新和產品升級;二是TPP列出的勞工條款,實際上為發達國家對中國等非TPP成員的發展中國家實施貿易制裁提供了便捷「通道」或籌碼;三是環境條款與勞工條款類似,也為發達國家實施貿易制裁提供了借口,不利於中國相關產品的出口;四是政府采購條款要求對各成員國企業採取無歧視原則,可能阻礙中國運用政府采購工具支持國內重點產業發展,甚至可能對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構成沖擊;五是國有企業條款要求除提供公共產品的少數行業外,國有企業不得享受任何優惠待遇,中國鋼鐵、化工、金融、物流、通訊等擁有大型國企較多的行業有可能成為實施該條款的「重災區」。另一方面,TPP條款有助於美國重塑全球經濟治理新規則。隨著亞太地區參與國的不斷增多,勢必會形成包括全球主要商品消費市場和供給地的大自由貿易區,可能會對WTO現有框架下的多邊貿易體制以及各類雙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形成一種「顛覆性」沖擊,進而形成一套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治理新規則。更為重要的是,TPP涵蓋環境保護、勞工權利、知識產權等有利於美國的諸多條款,新規則一旦建立起來,美國必將成為最大的獲益者。
第二,短期內中國不加入TPP負面影響有限,但日本的加入將致使中國受到的負面效應顯著擴大。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多年來位居中國第三、第四貿易夥伴,是東亞生產網路的重要節點。日本加入TPP與否,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日本加入TPP,中國不加入TPP,12個成員國間關稅水平於2013年一次性降至零。通過模型模擬,首先計算出2013-2022年的現行關稅不變情況下中國的GDP、就業、價格、進出口等經濟指標預測值,以得到「基準情形」(Base Scenario);然後,假定與有關方(國家和地區)關稅稅率於2013年一次性降至零,再測算以上相關經濟指標的預測值,以得到「沖擊情形」(Shock Scenario)。主要結論是,由於貿易轉移效應的存在,如果日本加入,不僅可以強化美國主導的亞太合作,而且中國經濟受損的程度將顯著增大。
第三,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中國加入TPP的綜合收益均小於推動「10+3」。美國主導的TPP使東亞區域合作格局更趨復雜多變,增加了中國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和「中日韓—東盟」自貿區等談判和實施的難度。就此而言,加入TPP對中國的收益更多是一種「機會」收益,是從政治經濟多角度考慮的、相對於其他東亞區域合作方式的一種比較收益。為此,需要通過建立CGE模型對三種「場景」進行一次性關稅降至零的模擬分析(見表1)。它們分別是:中國加入TPP(P12+C)、「中日韓—東盟」自貿區(10+3)和中日韓自貿區(CJK)。
主要結論是,綜合考慮增長、經貿、就業、產業發展等因素,「10+3」將強化東亞生產網路內部主要節點國家的經濟聯系,可以實現「以經促政」的目的,有利於提升中國在東亞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反觀P12+C,更多是強化中國與消費市場的經濟聯系,而中美在政治安全上的競爭和博弈是不會因經濟聯系更加緊密而消除的。可見,P12+C的促進提升作用雖大於「10+3」,但在政治上於中國不利,在東亞經濟合作上也不利中國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CJK」的促進提升作用雖相對較小,但卻是中國未來深化東亞區域合作、打造中國—東盟區域合作升級版的現實選擇和重要抓手。
第四,短期看TPP導致亞太合作格局更趨復雜,長期看則會強化美國的所謂再平衡戰略和對中國的牽制。美國在推進TPP上「高調說、高調做」,目的是為了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重返亞太,以謀求更大的利益。過去十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推動東亞經濟合作,取得了明顯實效,而美國的介入則會影響到中國在該地區作用的發揮。目前,TPP的這種影響已經顯現,但更多體現在壓力上,實質性的損失還不大。從長期看,一旦TPP成功簽署,中國面臨的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而且是東亞經濟合作中影響力的削弱;特別是,美國與其政治安全盟友關系的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將會惡化中國周邊乃至更大范圍的地緣環境,甚至可能危及中國長期謀求的和平發展環境。
第五,短期內TPP導致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復雜化,長期看則可能造成周邊大國關系的重構。中國與日本、韓國、東盟、俄羅斯等周邊國家有著密切的經貿關系,TPP的出現以及美國「重返亞太」,為這些國家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條額外的路徑,導致中國處理好與這些國家關系的難度加大。就中日關系而言,如果沒有TPP,沒有美國「重返亞太」,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景可能會更好,中日關系也會相對「單純」一些。就中國與東盟關系而言,隨著TPP的推進,加之南海局勢波瀾起伏,中國與東盟關系也趨於復雜化。歷史地看,東盟更傾向於與區域性大國單獨簽署FTA,以藉助大國平衡外交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目前,雖然越南、馬來西亞已加入TPP談判,泰國也向TPP伸出了「橄欖枝」,但東盟作為一個整體,尚未對TPP做出明確表態,這對中國是有利的。下一步如何利用好「10+1」等合作框架與機制,無論是對於深入實施自由貿易區、打造「10+1」升級版,還是對於強化周邊國家關系、營造良好周邊環境,都是一個重大的現實考驗。就中俄關系而言,俄羅斯雖在經濟上依賴中國,但隨著美國重返亞太,俄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有所增多,在中國、日本、美國等大國之間搞平衡的空間增大。就中印關系來說,印度在冷戰期間一直奉行「左右逢源」的取向,短期內會更多注重自身的利益訴求,單方面倒向美日的概率並不大。在當前的形勢下,由於TPP、釣魚島、南海等問題不斷升溫,中國在東向、南向這兩個戰略上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政治與安全壓力。
『玖』 tpp協議對中國的出口會帶來什麼影響
TPP對中國的影響是多維度和多方面的。既有短期的影響,也有長期的影響;既有經濟的影響,也有非經濟的影響;既有局部的影響,也有綜合的影響。
從目前的現實情況看,短期內不加入TPP,對中國經濟和產業的總體影響是可控的和有限的,加入TPP的綜合收益不及「10+3」,但TPP對中國參與推進東亞區域合作已構成現實的制約,不利於中國提升在東亞事務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從中長期看,TPP的持續推進,可能會改變全球經濟治理規則,使中國與周邊大國關系趨向復雜,甚至會增加中國地緣政治與安全壓力,不利於中國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中國實現科學發展、和平發展帶來較大挑戰。
第一,TPP高標准條款短期內加大中國推進體制改革的緊迫性,長期看可能會演變成對美國等發達國家有利的國際治理新規則。一方面,TPP非傳統條款將導致國內企業成本增加和國外製裁增多:一是知識產權條款將以往免費獲取的專利變為必須付費,無法運用強制許可、專利撤銷手段使用發達國家的專利,增加企業引進先進技術的成本,也不利於企業開展模仿創新和產品升級;二是TPP列出的勞工條款,實際上為發達國家對中國等非TPP成員的發展中國家實施貿易制裁提供了便捷「通道」或籌碼;三是環境條款與勞工條款類似,也為發達國家實施貿易制裁提供了借口,不利於中國相關產品的出口;四是政府采購條款要求對各成員國企業採取無歧視原則,可能阻礙中國運用政府采購工具支持國內重點產業發展,甚至可能對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構成沖擊;五是國有企業條款要求除提供公共產品的少數行業外,國有企業不得享受任何優惠待遇,中國鋼鐵、化工、金融、物流、通訊等擁有大型國企較多的行業有可能成為實施該條款的「重災區」。另一方面,TPP條款有助於美國重塑全球經濟治理新規則。隨著亞太地區參與國的不斷增多,勢必會形成包括全球主要商品消費市場和供給地的大自由貿易區,可能會對WTO現有框架下的多邊貿易體制以及各類雙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形成一種「顛覆性」沖擊,進而形成一套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治理新規則。更為重要的是,TPP涵蓋環境保護、勞工權利、知識產權等有利於美國的諸多條款,新規則一旦建立起來,美國必將成為最大的獲益者。
第二,短期內中國不加入TPP負面影響有限,但日本的加入將致使中國受到的負面效應顯著擴大。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多年來位居中國第三、第四貿易夥伴,是東亞生產網路的重要節點。日本加入TPP與否,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日本加入TPP,中國不加入TPP,12個成員國間關稅水平於2013年一次性降至零。通過模型模擬,首先計算出2013-2022年的現行關稅不變情況下中國的GDP、就業、價格、進出口等經濟指標預測值,以得到「基準情形」(Base Scenario);然後,假定與有關方(國家和地區)關稅稅率於2013年一次性降至零,再測算以上相關經濟指標的預測值,以得到「沖擊情形」(Shock Scenario)。主要結論是,由於貿易轉移效應的存在,如果日本加入,不僅可以強化美國主導的亞太合作,而且中國經濟受損的程度將顯著增大。
第三,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中國加入TPP的綜合收益均小於推動「10+3」。美國主導的TPP使東亞區域合作格局更趨復雜多變,增加了中國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和「中日韓—東盟」自貿區等談判和實施的難度。就此而言,加入TPP對中國的收益更多是一種「機會」收益,是從政治經濟多角度考慮的、相對於其他東亞區域合作方式的一種比較收益。為此,需要通過建立CGE模型對三種「場景」進行一次性關稅降至零的模擬分析(見表1)。它們分別是:中國加入TPP(P12+C)、「中日韓—東盟」自貿區(10+3)和中日韓自貿區(CJK)。
主要結論是,綜合考慮增長、經貿、就業、產業發展等因素,「10+3」將強化東亞生產網路內部主要節點國家的經濟聯系,可以實現「以經促政」的目的,有利於提升中國在東亞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反觀P12+C,更多是強化中國與消費市場的經濟聯系,而中美在政治安全上的競爭和博弈是不會因經濟聯系更加緊密而消除的。可見,P12+C的促進提升作用雖大於「10+3」,但在政治上於中國不利,在東亞經濟合作上也不利中國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CJK」的促進提升作用雖相對較小,但卻是中國未來深化東亞區域合作、打造中國—東盟區域合作升級版的現實選擇和重要抓手。
第四,短期看TPP導致亞太合作格局更趨復雜,長期看則會強化美國的所謂再平衡戰略和對中國的牽制。美國在推進TPP上「高調說、高調做」,目的是為了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重返亞太,以謀求更大的利益。過去十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推動東亞經濟合作,取得了明顯實效,而美國的介入則會影響到中國在該地區作用的發揮。目前,TPP的這種影響已經顯現,但更多體現在壓力上,實質性的損失還不大。從長期看,一旦TPP成功簽署,中國面臨的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而且是東亞經濟合作中影響力的削弱;特別是,美國與其政治安全盟友關系的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將會惡化中國周邊乃至更大范圍的地緣環境,甚至可能危及中國長期謀求的和平發展環境。
第五,短期內TPP導致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復雜化,長期看則可能造成周邊大國關系的重構。中國與日本、韓國、東盟、俄羅斯等周邊國家有著密切的經貿關系,TPP的出現以及美國「重返亞太」,為這些國家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條額外的路徑,導致中國處理好與這些國家關系的難度加大。就中日關系而言,如果沒有TPP,沒有美國「重返亞太」,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景可能會更好,中日關系也會相對「單純」一些。就中國與東盟關系而言,隨著TPP的推進,加之南海局勢波瀾起伏,中國與東盟關系也趨於復雜化。歷史地看,東盟更傾向於與區域性大國單獨簽署FTA,以藉助大國平衡外交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目前,雖然越南、馬來西亞已加入TPP談判,泰國也向TPP伸出了「橄欖枝」,但東盟作為一個整體,尚未對TPP做出明確表態,這對中國是有利的。下一步如何利用好「10+1」等合作框架與機制,無論是對於深入實施自由貿易區、打造「10+1」升級版,還是對於強化周邊國家關系、營造良好周邊環境,都是一個重大的現實考驗。就中俄關系而言,俄羅斯雖在經濟上依賴中國,但隨著美國重返亞太,俄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有所增多,在中國、日本、美國等大國之間搞平衡的空間增大。就中印關系來說,印度在冷戰期間一直奉行「左右逢源」的取向,短期內會更多注重自身的利益訴求,單方面倒向美日的概率並不大。在當前的形勢下,由於TPP、釣魚島、南海等問題不斷升溫,中國在東向、南向這兩個戰略上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政治與安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