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河南省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條例

河南省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條例

發布時間:2021-11-17 15:24:45

① 土地使用權轉讓需要哪些手續

(一)辦事程序
由轉讓雙方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利用股受理審查是否符回合轉讓條件—現場勘測答—地價評估—填寫轉讓申請審批表—利用股審核—報局批准—簽定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
(二)轉讓土地報件
1、用地申請
2、土地使用證(原件)
3、原出讓合同,批復文件(涉及招、拍、掛的提供成交確認書)
4、雙方轉讓協議
5、如改變規劃的提供規劃部門意見
6、土地評估報告
7、雙方營業執照復印件、法人代表復印件、法人證書復印件
(三)承諾時限:15個工作日
(四)收費標准:不收費
(五)政策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辦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3、《國土資源部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
4、《國土資源部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范》
5、《河南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管理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7、《劃撥用地目錄》
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管理規定》

② 土地使用權轉讓的辦理方法

該問題適用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其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維護流轉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及有關規定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在堅持農戶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和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遵循平等協商、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
第三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承包土地的農業用途,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不得損害利害關系人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第四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規范有序。依法形成的流轉關系應當受到保護。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或農村經營管理)部門依照同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合同管理的指導。
第二章 流轉當事人
第六條 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轉、流轉的對象和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依法流轉其承包土地。
第七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益歸承包方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截留、扣繳。
第八條 承包方自願委託發包方或中介組織流轉其承包土地的,應當由承包方出具土地流轉委託書。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的事項、許可權和期限等,並有委託人的簽名或蓋章。沒有承包方的書面委託,任何組織和個人無權以任何方式決定流轉農戶的承包土地。第九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受讓方可以是承包農戶,也可以是其他按有關法律及有關規定允許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和個人。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受讓方應當具有農業經營能力。
第十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期限和具體條件,由流轉雙方平等協商確定。
第十一條 承包方與受讓方達成流轉意向後,以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承包方應當及時向發包方備案;以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事先向發包方提出轉讓申請。
第十二條 受讓方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護土地,禁止改變流轉土地的農業用途。
第十三條 受讓方將承包方以轉包、出租方式流轉的土地實行再流轉,應當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
第十四條 受讓方在流轉期間因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土地流轉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承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土地時,受讓方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具體補償辦法可以在土地流轉合同中約定或雙方通過協商解決。
第三章 流轉方式
第十五條 承包方依法取得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符合有關法律和國家政策規定的方式流轉。
第十六條 承包方依法採取轉包、出租、入股方式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部分或者全部流轉的,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雙方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不變。
第十七條 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方之間自願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雙方對互換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也相應互換,當事人可以要求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八條 承包方採取轉讓方式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經發包方同意後,當事人可以要求及時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注銷或重發手續。
第十九條 承包方之間可以自願將承包土地入股發展農業合作生產,但股份合作解散時入股土地應當退回原承包農戶。
第二十條 通過轉讓、互換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經依法登記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後,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符合法律和國家政策規定的方式流轉。
第四章 流轉合同
第二十一條 承包方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與受讓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書面流轉合同。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式四份,流轉雙方各執一份,發包方和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各備案一份。
承包方將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過一年的,可以不簽訂書面合同。
第二十二條 承包方委託發包方或者中介服務組織流轉其承包土地的,流轉合同應當由承包方或其書面委託的代理人簽訂。
第二十三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轉土地的四至、座落、面積、質量等級;
(三)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轉方式;
(五)流轉土地的用途;
(六)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七)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
(八)流轉合同到期後地上附著物及相關設施的處理;
(九)違約責任。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文本格式由省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二十四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當事人可以向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申請合同鑒證。
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不得強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當事人接受鑒證。
第五章 流轉管理
第二十五條 發包方對承包方提出的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承包土地的要求,應當及時辦理備案,並報告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
承包方轉讓承包土地,發包方同意轉讓的,應當及時向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報告,並配合辦理有關變更手續;發包方不同意轉讓的,應當於七日內向承包方書面說明理由。
第二十六條 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向達成流轉意向的承包方提供統一文本格式的流轉合同,並指導簽訂。
第二十七條 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應當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登記冊,及時准確記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以轉包、出租或者其他方式流轉承包土地的,及時辦理相關登記;以轉讓、互換方式流轉承包土地的,及時辦理有關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等手續。
第二十八條 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應當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及有關文件、文本、資料等進行歸檔並妥善保管。
第二十九條 採取互換、轉讓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當事人申請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登記的,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或農村經營管理)主管部門應當予以受理,並依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條 從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的中介組織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或農村經營管理)主管部門備案並接受其指導,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提供流轉中介服務。
第三十一條 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在指導流轉合同簽訂或流轉合同鑒證中,發現流轉雙方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約定,要及時予以糾正。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或農村經營管理)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工作的指導。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應當依法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指導和管理工作,正確履行職責。
第三十三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生爭議或者糾紛,當事人應當依法協商解決。
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調解。
當事人不願協商或者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四條 通過招標、拍賣和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經依法登記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可以採取轉讓、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其流轉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所稱轉讓是指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承包方申請和發包方同意,將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讓渡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由其履行相應土地承包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讓後原土地承包關系自行終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部分或全部滅失。
轉包是指承包方將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以一定期限轉給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經營。轉包後原土地承包關系不變,原承包方繼續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接包方按轉包時約定的條件對轉包方負責。承包方將土地交他人代耕不足一年的除外。
互換是指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地塊進行交換,同時交換相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入股是指實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間為發展農業經濟,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股權,自願聯合從事農業合作生產經營;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為股權,入股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從事農業生產經營。
出租是指承包方將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以一定期限租賃給他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出租後原土地承包關系不變,原承包方繼續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承租方按出租時約定的條件對承包方負責。本辦法所稱受讓方包括接包方、承租方等。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③ 河南省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他項權利證的發放規定

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

④ 河南土地管理細則條例

河南省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2004年)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

第三十九條 被徵用土地內有水源、渠道、涵閘、管道、道路、電纜等與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設施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會同用地單位和施工單位,妥善處理,不得擅自阻斷和損壞;造成阻斷、損壞的,應予以修復或者按規定修建相應的工程設施。

第四十條 臨時用地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執行。臨時用地期滿,應當恢復原狀,退還土地。

遇到搶險救災等特殊情況急需用地的,可以先使用,但應及時報告所在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

第四十一條 在城市建成區內,集體土地依法歸國家所有後,市、縣人民政府應對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有計劃的依法撤銷村民建制,將原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計劃轉為城鎮戶口,並合理安置就業。

在建成區外,被征地單位的耕地被全部徵用或徵用後剩餘耕地人均六十七平方米以下的,市、縣人民政府應將該單位原有的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該單位未被徵用的剩餘土地歸國家所有,仍由該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國家因建設需要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應按徵用土地給予補償。

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人員的條件和轉戶後集體財產及剩餘土地的管理,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具體辦法。

第四十二條 徵用集體所有的耕地,原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從次年起不再承擔被征土地農業稅的納稅義務和農產品定購任務。

第四十三條 下列項目可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

(一)國家機關和軍事用地;

(二)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用地;

⑤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 河南省監察廳關於房地產開發用地出讓有關問題的意見

(豫國土資發〔2010〕2號)

各市、縣國土資源局、監察局:

自房地產開發用地實施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以來,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行政監察機關密切配合,認真開展監督檢查,督促地方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認真執行有關制度,我省房地產用地管理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但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保增長、擴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決策,更好地發揮土地政策的調控作用,處理房地產開發用地出讓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根據我省實際情況,提出以下意見,請遵照執行。

一、各市、縣必須認真編制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優先確定工業用地、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規模、布局和時序。各市、縣在編制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計劃時,要明確項目名稱、用地位置、土地面積和建築容積率,註明使用新增建設用地或存量建設用地,並報省國土資源廳備案。

二、已購公有住房和取得房屋所有權5年以上的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可採取協議方式辦理房屋所有權分攤土地面積的出讓手續。其出讓金按現行城鎮住宅用地基準地價級別標準的5%計算。

三、納入棚戶區改造完成拆遷安置工作的國有建設用地,由省轄市、縣土地儲備機構統一納入儲備計劃,實施開發整理,也可以委託有資質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棚戶區改造建設用地的開發整理。開發整理後的土地,按照有關規定採取招標、拍賣、掛牌的方式出讓。拆遷過渡費(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等)、開發整理費及出讓前期相關業務費用一並計入公開出讓地塊的土地成本。前期參與開發整理的企業投入的資金,按實際投入成本加同期銀行貸款利息給予補償。城市棚戶區改造范圍內市政及公共設施用地和配建的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用地,可以劃撥方式供應。棚戶區改造出讓土地所得收益,優先用於棚戶區改造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於工礦棚戶區改造,原屬於劃撥的生產用地,由城市規劃部門調整為棚戶區建設住宅用地並出具規劃設計條件,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為原土地使用者辦理劃撥住宅用地手續,納入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屬商品房開發建設的,以招標、拍賣、掛牌的方式供應土地。

四、加強房地產用地管理,保持地價基本穩定。各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根據每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和市場供求狀況,統籌考慮可供應的增量和存量土地,合理確定房地產用地總量、各類房地產用地布局結構和供應時間,並保障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用地。禁止以建設保障性住房為名取得劃撥土地後用於商品住房開發,禁止國家機關新徵用土地或購買土地搞集資合作建房,嚴禁通過補辦出讓手續等方式,將已供應的保障性住房用地改變土地使用條件用於商品房開發建設。

為加快房地產開發建設進度,防止「地王」現象,各市、縣要按照兩至三年的開發周期,控制大地塊供應,確保供出土地能夠及時開發建設,形成有效的住房供給。政府供應的商品住宅用地應實行「凈地」出讓。對需成片開發建設的住宅用地可根據規劃道路或其他條件實行分宗多塊供應,鼓勵多家開發企業同時參與大面積住宅用地的開發建設。

五、建立房地產開發企業用地誠信檔案,規范開發企業市場行為。對違反招標拍賣掛牌活動規定,競買成功後不及時簽訂《成交確認書》或《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未按時足額繳納土地出讓金、未按合同約定動工建設的企業,除依法依規處理外,並記入用地誠信檔案,限制其參加土地「招拍掛」活動取得新的土地使用權。

六、嚴格法律文書簽訂。「招拍掛」出讓成交後,必須當場簽訂《成交確認書》或《中標通知書》,明確出讓合同簽訂的地點、時間和逾期不簽的法律責任。要規范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明確定金、交地時間、土地出讓金繳納時間、開竣工時間、延建時間、違約責任等。上述重要條款缺失的,追究出讓人的責任。

七、各級監察機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嚴肅查處違反公開出讓制度中的違紀違法案件。對出讓合同簽訂後擅自批准調整土地用途和規劃設計條件的,對不按規定及時准確在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網發布出讓公告和出讓結果信息的,對領導幹部干預公開出讓的,要認真糾正和查處,嚴肅處理。

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監察機關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應及時向省國土資源廳和監察廳反映,以促進我省保增長、保民生、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目標的實現。

二○一○年一月十三日

⑥ 哪裡可以找到:河南省<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

這個?(字數限制,沒完,具體見http://www.law-lib.com/lawhtm/1987/48741.htm)

河南省〈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第二次修正)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管理,全面規劃,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嚴格控制非農業用地,制止亂占濫用土地的行為。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的一切土地。
本行政區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土地管理法》和本辦法。

第二章 土地管理機構
第四條 省、省轄市、地區、縣(市)土地管理機構,直屬同級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統一管理工作。
市轄區的土地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的具體工作。
村民委員會和村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應做好本村的土地管理工作。
國營農、林、牧、漁場和工礦企事業單位,應做好本單位所使用土地的管理工作。
第五條 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本辦法和國家有關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負責擬定省土地管理方面的法規、規章草案;
(二)組織編制全省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市、地編制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負責擬定全省年度土地利用計劃;
(三)負責全省的土地調查、監測、定級、統計、登記、發證等地籍管理工作;
(四)主管全省建設用地的徵用、劃撥工作,承辦由省人民政府審批的征、撥用地工作;
(五)檢查、監督各地區、各部門土地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情況,負責全省城鄉土地利用中重大問題的協調工作;
(六)負責全省城鄉土地利用中重大違法案件的查處工作,承辦重大土地糾紛案件調解處理的具體工作;
(七)負責全省土地管理方面的宣傳、教育、科技等管理工作。
市(地)、縣(市、區)、鄉(鎮)土地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參照本條規定確定。

第三章 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六條 土地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徵用。國家建設徵用土地,被征地單位應當服從國家需要,不得阻撓。經國家徵用的集體所有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用地單位和個人只有使用權。
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規定另行制定。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規定另行制定。
第七條 下列土地屬於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
(一)國家劃撥給國家機關、社會團體、部隊、全民所有制企事業單位、城市集體企事業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
(二)國家建設經批准徵用的集體所有土地;
(三)城市居民住宅使用的國有土地;
(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劃撥或承包給集體、個人使用的國有土地;
(五)鄉(鎮)、村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個人使用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農副業生產基地的國有土地;
(六)1961年開始,農村實行固定土地所有權時,全民所有制和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已經使用的土地,沒有確定給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
(七)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認屬於集體所有的荒地、荒山、沙丘、牧地、林地、水域、灘地等;
(八)其他按照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土地。
第八條 下列土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一)1961年開始,農村實行固定土地所有權時,確認屬於農民集體所有而未經國家依法徵用的土地;
(二)根據《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荒山、荒地、林地、牧地、水域、灘地等;
(三)農村居民使用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自留塘、飼料地等;
(四)鄉(鎮)村企業建設、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使用的集體所有土地;
(五)其他按照法律規定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第九條 集體土地所有權,按《土地管理法》第八條的規定執行。
第十條 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集體土地所有證》和《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確認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
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確認使用權。
第十一條 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經營農業生產使用的國有土地,可以依法由集體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農、林、牧、漁業生產。
第十二條 依法改變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或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必須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變更登記,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更換土地證書。改變土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用於國家建設和鄉(鎮)村建設的,按本辦法第二十九條或第四十
七條建設用地審批許可權的規定先辦理報批手續。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認和變更,由國營農、林、牧、漁業單位,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決定。
依法確認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
第十三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的處理按《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和《實施條例》第八條的規定執行。

第四章 土地的利用與保護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土地資源情況,結合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報上級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城市規劃、村鎮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協調。
在城市規劃區內,土地利用應當符合城市規劃。
在江河、湖泊的安全區內,土地利用應當符合江河、湖泊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第十五條 國家建設和鄉(鎮)村建設必須節約用地、合理用地。可以少用土地的,不準多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佔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佔用好地。
城市建設應充分利用舊城區,提倡建高層樓;鄉(鎮)村建設應充分利用空閑地、荒廢地、崗坡劣地,提倡建樓房。
第十六條 建設用地實行計劃管理。佔用耕地實行指令性指標控制,佔用非耕地實行指導性指標控制。年度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由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查,報上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十七條 依法批准佔用耕地建房或從事其他非農業建設的單位或個人,應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
第十八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對本行政區域內磚瓦窯(廠)實行統一規劃管理。新建磚瓦窯(廠)的,應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批准。
磚瓦窯(廠)用地,應按國家建設用地審批許可權審批土地。
磚瓦窯(廠)及其取土用地,應充分利用荒丘、荒坡、荒廢地,嚴格控制佔用耕地;確需佔用耕地的,必須挖取生土,活土還田,制定復耕計劃,恢復利用。
農村居民應在村民委員會指定的土地上采土。在耕地上采土的,應該挖取生土,活土還田,恢復耕種。
第十九條 承包經營土地的集體或個人應當保護耕地,維護排灌工程設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水土流失、沙化、鹽漬化和土壤污染。未按規定批准不得改變土地的用途,不得擅自在承包地、自留地上建窯、取土、挖沙、建房、建墳,不準以建果園、挖魚塘等手段變耕地為非耕
地。
單位和個人在耕地上建果園、林地、魚塘等,而將耕地改為非耕地的,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一次改耕地三十畝以下的,須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一次改耕地三十畝以上一百畝以下的,須經市人民政府或地區行政公署批准;一次改耕地一百畝以上的,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條 縣級人民政府應根據經濟發展計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嚴格控制佔用。
農業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試驗用地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名、特、優農林水產品生產用地和城市商品菜地,一般不得佔用。
第二十一條 因開發地下資源或其他生產建設造成地面塌陷、壓占、挖損、污染、破壞耕地或使地上設施受到損失的,造成土地破壞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按《土地復墾規定》負責復墾整治或支付復墾整治費用,並給予相應的補償。
被破壞的耕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農業、城鄉規劃、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鑒定,確屬無法恢復耕種的,按建設用地審批許可權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核減耕地。國家生產建設單位造成土地破壞的,應按建設徵用土地的補償標准給予補償,補償後的土地屬國家所
有,由生產建設單位或當地人民政府組織開發利用。鄉(鎮)村集體企業和個人造成土地破壞的,應按本辦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償,補償後的土地權屬不變。
因自然災害造成耕地被破壞的,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的程序,經過鑒定並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後,方可核減耕地數,土地的權屬不變。
第二十二條 嚴禁荒蕪耕地。建設單位經批准徵用(劃撥)的耕地、園地和其他有種植業收益的土地,在正式劃撥後半年未動工興建的;集體、個人承包經營的土地棄耕半年以上的;因從事其他產業而粗放經營,使產量低於鄰近同類耕地產量一半的,均視為荒蕪耕地,應徵收耕地荒蕪
費。
徵收荒蕪費的標准:荒蕪半年以上、一年以內的,按該耕地年產值的一至二倍計收;荒蕪一年以上、二年以內的,按該耕地年產值的二至四倍計收;荒蕪二年以上的,按《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條和本辦法第二十五條或第二十六條規定,收回土地使用權。
建設單位和國有土地的荒蕪費,由市或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定徵收;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個人的荒蕪費,由鄉(鎮)人民政府核定徵收。荒蕪費繳當地財政,用於農田基本建設和發展糧食生產,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條 按照規劃開發國有荒山、荒地、荒灘,用於農、林、牧、漁業生產的,誰開發誰使用。開發單位或個人應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由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查,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允許開發單位長期使用。一次性開發五百畝以下的,經縣級人
民政府批准;一次性開發五百畝以上、二千畝以下的,須經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批准;一次性開發二千畝以上、一萬畝以下的,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一次性開發一萬畝以上、二萬畝以下的,須經國家土地管理局批准;一次性開發二萬畝以上的,須經國務院批准。
開發國有土地,用地單位或個人只有使用權。國家建設需要收回使用時,建設單位應給予不低於開發投入的補償。
第二十四條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條規定收回的國有土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按實際支付的費用,有償劃撥給符合用地條件的單位使用。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也可借給農業集體經濟組織耕種,但不得在地面上修建永久性建築物。國家建設需要使用時,不再支付土地
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第二十五條 鄉(鎮)村辦企業、公共設施、公益事業使用的集體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土地管理部門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注銷土地使用證;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收回土地使用權:
(一)用地單位已經撤銷或者遷移的;
(二)未經原批准機關同意,連續兩年未使用的;
(三)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的;
(四)農村道路、橋梁及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等經核准報廢的。
收回的土地,能還耕的應當還耕。
第二十六條 使用集體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收回土地的使用權,按照規定注銷土地使用證:
(一)農業戶轉為城鎮非農業戶後,其承包地、自留地、自留山、飼料地等;
(二)住宅遷移後的住宅用地及「五保戶」騰出的宅基地;
(三)農村居民經批准後一年未按批准用途使用的宅基地;
(四)按村鎮規劃建房,住宅遷移後騰出的宅基地;
(五)承包從事種植業的土地荒蕪兩年以上的;
(六)未經依法批准,改變土地用途或在集體承包地上建房、燒窯、毀田取土、采礦等;
(七)非種植業專業戶生產、經營活動停止,不再使用的土地。

第五章 國家建設用地
第二十七條 國家建設需要徵用集體所有的土地或使用國有土地,建設單位應向所在地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選址、定點申請。在城市規劃區建設的,應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報批時,必須附具土地管理部門的意見。在城市規劃區范圍以內的,還必須附具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選址意見書。
城市規劃區外的建設項目選址,必須由建設單位持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其他批准文件,向項目所在地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由土地管理部門主持,組織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提出選址意見。建設單位根據選址意見編制選址報告,按建設項目的隸屬關系和審
批許可權,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定址。佔用耕地五十畝以上的建設項目,同時報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備案。在城市規劃區內,建設項目的選址應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主持,組織土地管理、環境保護、文物管理等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提出選址意見。建設
單位編制選址報告,按建設項目的隸屬關系和審批許可權,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發給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按省計劃管理部門的規定不需要上報審批選址的項目,可直接發給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八條 國家建設用地的審批,按以下程序辦理:
(一)建設單位持經批準的建設項目選址批准文件,初步設計批准文件和總平面布置圖或用地范圍圖,年度投資計劃和建設項目用地計劃等文件,向項目所在地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建設用地。
(二)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對建設用地申請進行審核,劃定用地范圍,並組織建設單位和被征地單位及有關單位依法商定徵用土地的補償、安置方案,按本辦法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三)建設用地的申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後,由項目所在地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發給建設用地批准書,土地管理部門根據建設進度,一次或者分期劃撥建設用地。
(四)建設項目竣工後,建設項目主管部門組織有關部門驗收時,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查實際用地(城市規劃區內的建設項目,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土地管理部門核查實際用地),經認可後依照有關規定,辦理土地登記手續,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
在城市規劃區內申請用地,建設單位或個人在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後,依照前款規定程序辦理。
建設用地的征撥工作,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統一組織進行。用地單位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及拆遷補償費等,統一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與被征地單位結算,並對各項費用的使用進行監督。
第二十九條 建設用地的審批許可權:
(一)徵用、劃撥耕地三畝以下,其他土地十畝以下,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審查,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省轄市、地區行政公署土地管理部門備案。
(二)徵用、劃撥耕地三畝以上、十畝以下,其他土地十畝以上、二十畝以下,由縣、(市、區)人民政府審查,報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批准,並報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備案。
(三)徵用、劃撥耕地十畝以上,一千畝以下,其他土地二十畝以上、二千畝以下,由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審查,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徵用、劃撥耕地一千畝以上,其他土地二千畝以上,由省人民政府審查,報國務院批准。
上列(一)、(二)、(三)項審批許可權,耕地和其他土地面積之和不得超過其中其他土地的最高限額。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嚴格執行審批許可權的規定,一個建設項目需要使用的土地應根據總體設計一次審批,不得化整為零或越權審批。分期建設的項目,應分期徵用,不得先征待用。
第三十條 國家建設徵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用地單位應按下列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
(一)土地補償費。
徵用耕地(包括菜地)、果園、魚塘、藕塘、葦塘、茶園、苗圃等,省轄市郊區按年產值的六倍補償;其他市郊區、工礦區和縣轄鎮按年產值的五倍補償;其他地區按年產值的四倍補償。
徵用耕地中,各類作物的副產品(不包括蔬菜)按每畝主產品年產量的15-20%計算。
徵用未結果的果園比照一般果園年產值的60-80%計算。
徵用新開辟的魚塘、藕塘、葦塘、茶園、苗圃等,比照一般各該類年產值的60-80%計算。
徵用成材林地,按徵用時該地林木蓄積量的價值給予補償;徵用幼林地,按成材林價值的50%補償;徵用灌木林地和疏林地,按每畝年產值的三倍給予補償。
徵用宅基地和鄉(鎮)村公益事業、集體企業、個體工商戶已使用的集體土地,除按規定給予拆遷補助外,按耕地給予補償。
徵用其他土地,按被征土地實際年產值的三倍補償。
(二)青苗補償費。
徵用耕地,按以下標准支付青苗補償費:已下種的按季產值的60-80%計算;已耕作未下種的按季產值的40-60%計算。
(三)附著物的補償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制定。選址確定後,新增加的附著物不予補償。
第三十一條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用地單位除支付補償費外,還應支付安置補助費。
徵用耕地每畝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人均耕地一畝以上的補年產值的三倍;七分以上不足一畝的補年產值的四倍;五分以上不足七分的補年產值的五倍;三分以上不足五分的補年產值的七倍;三分以下的補年產值的十倍。
徵用其他土地的,按該土地年產值的二至六倍支付安置補助費。
第三十二條 按照本辦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的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由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提出安置方案和增加安置補助費的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適當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
總和不得超過該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二十倍。
第三十三條 徵用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第三十四條 經批准收回農業集體經濟組織長期(五年以上)耕種的國有土地,按照本辦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標准支付青苗補償費、附著物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劃撥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已經使用的國有土地,用地單位應參照本辦法規定的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附著物補償費的標准給予補償。
第三十五條 被徵用土地內有水源、渠道、涵閘、管道、道路、電纜等與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設施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用地單位和施工單位,會同有關部門妥善處理,不得擅自阻斷和破壞;造成阻斷、破壞的,應予以修復或按規定修建相應的工程設施。
第三十六條 遇到搶險或緊急的軍事需要等特殊情況急需用地的,可以先使用,但應及時報告所在地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並按照本章有關規定補辦用地手續。
第三十七條 工程項目施工,因堆料、運輸或修建其他設施需要臨時用地的,應在已徵用的土地范圍內安排。確需另外增加臨時用地的,由建設單位向當地市或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臨時用地的位置、數量和期限的申請,並制定出復墾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發給臨時用地
許可證。在城市規劃區內需要增加臨時用地的,應當先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定點申請,經審查同意後,向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臨時用地申請。
臨時用地一般不得超過二年,確需延長使用期限的,應申請辦理延期手續。
臨時用地一次超過十畝的,應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備案。
經批准臨時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應按該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逐年支付補償費。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物。使用期滿,建設單位應當恢復土地的生產條件,及時歸還。
架設地上線路、鋪設地下管線、建設其他地下工程、進行地質勘探等需要臨時使用土地的,由當地市或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並按照前款規定給予補償。
建設單位為選擇建設地址,需要對土地進行勘測的,應當徵得當地縣級人民政府同意,造成損失的,應給予相應補償。
第三十八條 被徵用土地上的墳墓,當地人民政府應公告墳主限期遷移。遷移費由用地單位支付。期滿不遷移或無主墳墓,用地單位可以自行處理。
在徵用土地內發現文物古跡或無主財物的,用地單位或施工單位應負責保護,並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或自行處理。
第三十九條 因國家建設徵用土地造成被征地單位的多餘勞動力,由所在地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計劃、勞動等有關部門組織被征地單位、用地單位和有關單位通過發展農、林、牧、漁業生產和舉辦鄉(鎮)村企業等途徑安置;安置不完的,當地人民政府可以
安排符合條件的人員到用地單位或其他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就業,並將相應的安置補助費轉撥給吸收勞動力的單位。
經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安排到全民所有制單位和城鎮集體所有制單位就業的人員,應轉為非農業戶口。
被征地單位的耕地被全部徵用或徵用後剩餘耕地人均一分以下的,該單位原有的農業戶口,由縣級人民政府審查,逐級上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分期分批轉為非農業戶口。但選址確定後遷入的農業戶口和不參加該單位農業分配的人員,不得轉為非農業戶口。該單位原有農業戶口全
部轉為非農業戶口後,該單位未被徵用的土地歸國家所有。
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人員的條件和轉戶後集體財產及剩餘土地的管理,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具體辦法。
第四十條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歸被征地單位集體所有,專戶存入銀行,用於被征地單位發展生產和安排多餘勞力的就業及不能就業人員的生活補助,不得私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或挪用。
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由當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監督使用。
第四十一條 國家建設徵用集體所有的計稅土地,必須相應免除被征土地的農業稅和農產品的定購任務。中央和省屬建設項目使用土地由省人民政府核免;市(地)、縣(市、區)屬建設項目使用土地分別由省轄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縣(市、區)人民政府核免。
第四十二條 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按照本章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城市集體所有制企業同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共同投資舉辦的聯營企業,需要使用集體所有土地的,按照《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四條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徵用土地的補償費標准和移民安置辦法,由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規定另行制定。

第六章 鄉(鎮)村建設用地
第四十五條 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合理布局、節約用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制定規劃。
集鎮、村莊建設規劃在城鄉建設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由村民委員會負責編制,經村民大會討論通過後,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查,報縣(市、區)人民政府批准。省轄市城市規劃區內的集鎮、村莊建設規劃,依照上述規定,由區人民政府審查,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農村居民住宅建設,鄉(鎮)村企業建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等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鄉(鎮)村建設規劃進行。
第四十六條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宅基地:
(一)農村居民戶無宅基地的;
(二)農村居民戶,除身邊留一子女外,其他成年子女確需另立門戶而已有的宅基地低於分戶標準的;
(三)集體經濟組織招聘的技術人員要求在當地落戶的;
(四)回鄉落戶的離休、退休、退職的幹部職工、復退軍人和回鄉定居的華僑、僑眷、港澳台同胞,需要建房而又無宅基地的;
(五)原宅基地影響規劃、需要收回而又無宅基地的。
有下列情況之一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一)出賣、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轉讓房屋的;
(二)違反計劃生育規定超生的。
第四十七條 村民申請宅基地應向村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提出用地申請,經村民代表會或村民大會討論通過,由村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根據村莊建設規劃提出定點意見,報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其他土地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使
用耕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審查,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建住宅需要使用集體土地的,按《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辦理。
由於村鎮規劃、搬遷等原因,需要集體使用土地劃宅基地的,應按擬使用的土地數量和建設用地的審批許可權,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經批准使用的宅基地,按照批准許可權由縣級或鄉級人民政府發給《農村居民宅基地用地許可證》,由鄉(鎮)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所核定使用土地。住宅建成後,經驗收,符合建設規劃定點要求和用地規定的,憑用地許可證向鄉(鎮)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所申報土地登記,由縣級人民政府
核發《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
農村居民購買、接受贈予房屋,應申請宅基地使用權變更登記。

⑦ 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程序

一、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送。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應當簽訂轉讓合同。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登記文件中所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權轉讓,應當依照規定辦理過戶登記。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分割轉讓的,應當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埋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並依法辦理過戶登記。土地使用權轉讓須符合上述規定,否則即為非法轉讓。
二、轉讓方法:
土地轉讓有兩種方式:一是土地使用人將土地使用權有償或無償地轉移給他人;二是在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情況下,土地轉讓指承包人自找對象,由第三者代替自己向發包人履行承包合同的行為。下面為土地轉讓辦理方法詳解:
(一)辦事程序
由轉讓雙方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利用股受理審查是否符合轉讓條件—現場勘測—地價評估—填寫轉讓申請審批表—利用股審核—報局批准—簽定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
(二)轉讓土地報件
1、用地申請
2、土地使用證(原件)
3、原出讓合同,批復文件(涉及招、拍、掛的提供成交確認書)
4、雙方轉讓協議
5、如改變規劃的提供規劃部門意見
6、土地評估報告
7、雙方營業執照復印件、法人代表復印件、法人證書復印件
(三)承諾時限:15個工作日
(四)收費標准:不收費
(五)政策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辦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3、《國土資源部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
4、《國土資源部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范》
5、《河南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管理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7、《劃撥用地目錄》
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管理規定》

⑧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 河南省監察廳關於進一步落實工業用地出讓制度的意見

(豫國土資發〔2010〕3號)

各市、縣國土資源局、監察局:

實施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以來,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行政監察機關密切配合,認真開展監督檢查,推進了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落實,工業用地公開出讓已經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但工業用地供應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工業用地出讓制度。最近,國土資源部和監察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落實工業用地出讓制度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101號),現予轉發,並結合我省實際情況,提出以下意見,請一並貫徹執行。

一、科學合理編制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優先確定工業用地供應規模、布局和時序。各市、縣在編制保障性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時也要明確項目、位置、面積和供地時序等,並報省國土資源廳備案。在工業用地供應規模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多層標准廠房建設用地。

二、對具有社會效益綜合目標或因特定條件,土地用途受嚴格限制的工業用地,在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擬定的土地出讓方案中,可以設定專項條件。經政府批准公開出讓時,在符合專項條件最佳者的前提下,按照價高者得的原則確定的受讓人,可持土地成交確認書或《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依法辦理立項、規劃、環評等相關手續。屬於國家項目的相關報批手續應在12個月內完成,屬於省級項目的應在9個月內完成,屬於省轄市級項目的應在6個月內完成。未按規定時間完成相關報批手續的工業項目,按合同約定處理。

三、屬於原國有劃撥(承租)工業用地使用權人申請補辦出讓手續的,在符合城市規劃的前提下,經依法批准,可以採取協議方式出讓。因實施城市規劃、產業調整或不適宜在原廠址繼續生產的工業企業(項目)確需遷建的,可以採取協議或租賃的方式為遷建的工業企業重新安排生產用地。

依據城市規劃,原劃撥工業用地需改變用途從事經營性開發或轉讓的,可由市、縣政府統一實施收購儲備,經整理後重新公開出讓。

四、對城市規劃條件限定的緊鄰出讓宗地邊界的邊角零散地塊,在不具備整宗土地出讓條件且無法獨立建設使用的情況下,經市、縣政府批准,可依照規劃條件協議出讓給同一土地使用權人。

五、違法佔地案件依法處罰後,宗地符合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被處罰人申請繼續使用且地上工業項目符合省定優先發展產業和供地政策,經市、縣政府認定確需補辦手續的,報市、縣政府批准後,可採取協議方式出讓,但必須從新從高收取土地出讓金。

六、對可以劃撥方式供應的土地和政策允許先行用地的建設項目,使用(承建)單位拖延不申請辦理土地供應手續的,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下達催辦通知,責令用地單位限期辦理劃撥或出讓手續。逾期據不申請辦理的,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報告市、縣政府後按違法用地處理。

七、建立企業用地誠信檔案,規范企業市場行為。對違反招標拍賣掛牌出讓規定,競買成功後不及時簽訂《成交確認書》或《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未按時足額繳納土地出讓金、未按合同約定動工建設的企業,要嚴格依法依規處理,並記入誠信檔案,限制其參加土地「招拍掛」活動取得新的土地使用權。

八、規范法律文書簽訂。「招拍掛」出讓土地使用權成交後,必須當場簽訂《成交確認書》或《中標通知書》,明確出讓合同簽訂的地點、時間和逾期不簽的法律責任。要規范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明確定金、交地時間、土地出讓金繳納時間、開竣工時間、延建時間、違約責任等。上述重要條款缺失的,追究出讓人的責任。

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監察機關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應及時向省國土資源廳和監察廳反映,以促進我省保增長、保民生、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目標的實現。

附件:《國土資源部監察部關於進一步落實工業用地出讓制度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101號)(略)

二○一○年一月十三日

閱讀全文

與河南省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條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