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集體土地使用權確權程序

集體土地使用權確權程序

發布時間:2021-11-17 09:01:09

❶ 承包集體土地怎麼確權

承包集體土地確權,如果你是原承包人,准備好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依據的文件資料,等待政府部門進行確權。
如果是別人轉讓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方與受讓方達成流轉意向後,以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事先向發包方提出轉讓申請,發包方同意轉讓的,當事人可以要求及時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注銷或重發手續,發包方應當及時向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報告,並配合辦理有關變更手續。
如果是互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方之間自願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雙方對互換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也相應互換,當事人可以要求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登記手續。
如果是採取轉包、出租、或者其他符合有關法律和國家政策規定的方式流轉,無法進行確權。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依據的文件資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處理決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解書;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當事人之間依法達成的協議;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調查表、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等地籍調查成果;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文件等。

❷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成果檢查驗收辦法的4 檢查驗收的程序

一般按照檢查驗收准備、內外業檢查、形成檢查驗收報告、檢查驗收總結的步驟開展檢查驗收工作。
4.1檢查驗收准備
a) 檢查驗收組工作準備。
1) 推薦確定檢查驗收組長。
2) 確定外業小組和內業小組的專家。
3) 確定外業巡查、抽樣檢測的區域、內容、線路、方法和所需的儀器設備。
4) 確定內業資料檢查的重點和方法。
5) 告知項目承擔單位需要做的准備工作。
b) 檢查驗收組開展內外業檢查之前,應召開檢查驗收工作布置會議。會議內容包括。
1) 介紹參加會議的領導、代表等情況,宣布驗收組成員。
2) 被檢查驗收單位做工作報告、技術報告、檢查驗收報告或整改報告。
3) 檢查驗收組質詢。
4) 被檢查驗收單位答疑。
5) 布置內外業檢查工作。
4.2內外業檢查
a) 外業小組按驗收規定進行巡視對照、檢測、審查成果資料,並做好檢查記錄。
b) 內業小組按驗收規定審查成果資料,並做好檢查記錄。
c) 檢查驗收組針對內外業檢查情況提出質詢,被檢查驗收單位答疑。
4.3形成檢查驗收報告
a) 檢查驗收組召開內外業驗收情況碰頭會,形成驗收報告。
b) 檢查驗收報告的主要內容和要求如下。
(一)檢查驗收的組織形式、時間、對象。
(二)檢查驗收依據。
(三)提交檢查驗收的成果資料。
(四)檢查驗收數量。
(五)總體評價。
1. 工作評價。組織領導、經費落實、工作計劃安排以及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領導小組在確權和登記發證工作中的業務指導和質量監管等方面的情況。
2. 成果評價。根據檢查驗收情況,實事求是地對成果進行評價。
3. 整改意見。列出所發現的問題或缺陷,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整改。
4. 檢查驗收結論。確定是否通過驗收或出具檢查結論。
(六)檢查驗收組簽名。
組長:
組員:
4.4檢查驗收總結
形成檢查驗收報告後,應召開檢查驗收總結會,會議的主要內容包括。
1) 介紹內外業檢查情況。
2) 宣讀檢查驗收報告。
3) 被檢查驗收單位負責人發言。
4) 相關領導講話。
4.5終止驗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評定為不合格,驗收組可決定終止驗收。
a)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地籍調查未全面完成(表1中指標6地籍調查完成率小於90%)。
b)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權屬爭議底數(表1中指標5權屬爭議地面積和宗地數)不清。
c)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未全面完成(表1中指標7確權登記完成率小於90%)。
d) 無技術設計書(技術方案、工作方案)或作業過程和方法不符合技術設計書(技術方案、工作方案)要求。
e) 起算數據錯誤或界址點測量存在系統性錯誤(表3-1中指標4起算數據錯誤)。
f) 其他不合格的情形。

❸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是什麼意思

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農業部關於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農辦(農工部、農委、農工委、農牧辦)、財政廳(局)、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財務局、農業局,解放軍土地管理局:
為切實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號),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60號),進一步規范和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明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范圍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是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等土地權利的確權登記發證。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要覆蓋到全部農村范圍內的集體土地,包括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遺漏。
二、依法依規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記辦法》、《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等有關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規、規章的規定,本著尊重歷史、注重現實、有利生產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原則,在全國土地調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基礎上,依法有序開展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依據的文件資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處理決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解書;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當事人之間依法達成的協議;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調查表、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等地籍調查成果;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文件等。
三、加快農村地籍調查工作
各地應以「權屬合法、界址清楚、面積准確」為原則,依據《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07)、《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技術規定》、《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等相關技術規定和標准,充分利用全國土地調查等已有成果,以大比例尺地籍調查成果為基礎,查清農村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面積和用途(地類)等,按照統一的宗地編碼模式,形成完善的地籍調查成果,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提供依據。同時,要注意做好變更地籍調查及變更登記,保持地籍成果的現勢性。
凡有條件的地區,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地籍調查應採用解析法實測界址點坐標並計算宗地面積;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為基礎,核實並確定權屬界線,對界址走向進行詳細描述,採用圖上量算或資料庫計算的方法計算宗地面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圖和地籍圖比例尺不小於1:10000。牧區等特殊地區在報經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同意後,地籍圖比例尺可以放寬至1:50000。
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地籍調查,應採用解析法實測界址點坐標和計算宗地面積,宗地圖和地籍圖比例尺不小於1:2000。使用勘丈法等其他方法已發證的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在變更登記時,應採用解析法重新測量並計算宗地面積。
四、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
確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遵循「主體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則,按照鄉(鎮)、村和村民小組農民集體三類所有權主體,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凡是村民小組(原生產隊)土地權屬界線存在的,土地應確認給村民小組農民集體所有,發證到村民小組農民集體;對於村民小組(原生產隊)土地權屬界線不存在、並得到絕大多數村民認可的,應本著尊重歷史、承認現實的原則,對這部分土地承認現狀,明確由村農民集體所有;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所有權應依法確認給鄉(鎮)農民集體。
屬於村民小組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由其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依法申請登記並持有土地權利證書。對於村民小組組織機構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員會代為申請登記、保管土地權利證書。
涉及依法「合村並組」的,「合村並組」後土地所有權主體保持不變的,所有權仍然確權給原農民集體;「合村並組」後土地所有權主體發生變化、並得到絕大多數村民認可的,履行集體土地所有權變更的法定程序後,按照變化後的主體確定集體土地所有權,並在土地登記簿和土地證書上備注各原農民集體的土地面積。
涉及依法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和農村土地整治的,原則上應維持原有土地權屬不變;依法調整土地的,按照調整協議確定集體土地權利歸屬,並依法及時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
對於「撤村建居」後,未徵收的原集體土地,只調查統計,不登記發證。調查統計時在新建單位名稱後載明原農民集體名稱。
在土地登記簿的「權利人」和土地證書的「土地所有權人」一欄,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按「хх組(村、鄉)農民集體」填寫。
五、依法明確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代表
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受本農民集體成員的委託行使所有權;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沒有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的,鄉(鎮)集體土地所有權由鄉(鎮)政府代管。在辦理土地確權登記手續時,由農民集體所有權主體代表申請辦理。
集體經濟組織的具體要求和形式,可以由各省(區、市)根據本地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依法確定。
六、嚴格規范確認宅基地使用權主體
宅基地使用權應該按照當地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面積標准,依法確認給本農民集體成員。非本農民集體的農民,因地質災害防治、新農村建設、移民安置等集中遷建,在符合當地規劃的前提下,經本農民集體大多數成員同意並經有權機關批准異地建房的,可按規定確權登記發證。已擁有一處宅基地的本農民集體成員、非本農民集體成員的農村或城鎮居民,因繼承房屋佔用農村宅基地的,可按規定登記發證,在《集體土地使用證》記事欄應注記「該權利人為本農民集體原成員住宅的合法繼承人」。非農業戶口居民(含華僑)原在農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產權沒有變化的,經該農民集體出具證明並公告無異議的,可依法辦理土地登記,在《集體土地使用證》記事欄應注記「該權利人為非本農民集體成員」。
對於沒有權屬來源證明的宅基地,應當查明土地歷史使用情況和現狀,由村委會出具證明並公告30天無異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審定,屬於合法使用的,確定宅基地使用權。
七、按照不同的歷史階段對超面積的宅基地進行確權登記發證
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前,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後至今未擴大用地面積的,可以按現有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確權登記;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時止,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的面積標準的,超過部分按當時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處理後,可以按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確權登記;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後,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的面積標準的,按照實際批准面積進行確權登記。其面積超過各地規定標準的,可在土地登記簿和土地權利證書記事欄內註明超過標準的面積,待以後分戶建房或現有房屋拆遷、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實施規劃重新建設時,按有關規定作出處理,並按照各地規定的面積標准重新進行確權登記。
八、認真做好集體建設用地的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村委會辦公室、醫療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和公共設施用地、鄉鎮企業用地及其他經依法批准用於非住宅建設的集體土地,應當依法進行確權登記發證,確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將集體土地使用權依法確認到每個權利主體。凡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的單位或個人應申請確權登記。
對於沒有權屬來源證明的集體建設用地,應查明土地歷史使用情況和現狀,認定合法使用的,由村委會出具證明並公告30天無異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審批,確權登記發證。[1]
九、妥善處理農村違法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問題
違法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必須依法依規處理後方可登記。對於違法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應當查明土地歷史使用情況和現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村鎮規劃以及有關用地政策的,依法補辦用地批准手續後,進行登記發證。
十、嚴格規范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行為
結合全國土地登記規范化檢查工作,全面加強土地登記規范化建設。嚴格禁止搞虛假土地登記,嚴格禁止對違法用地未經依法處理就登記發證。對於借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過「村改居」等方式非經法定徵收程序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轉為國有土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非法出讓或出租集體土地用於非農業建設、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等違法用地,不得登記發證。對於不依法依規進行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或登記不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十一、加強土地權屬爭議調處
各地要從機構建設、隊伍建設、經費保障、規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實採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權屬爭議調處機制,妥善處理農村集體土地權屬爭議。
十二、規范完善已有土地登記資料
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全面核查整理和完善已有土地登記資料。凡是已經登記發證的宗地缺失資料以及不規范的,盡快補正完善;對於發現登記錯誤的,及時予以更正。各地要做好農村集體土地登記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證登記資料的全面、完整和規范。各地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有關制度和標准,統一規范管理土地登記資料。
十三、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登記信息化
要參照《城鎮地籍資料庫標准》(TD/T 1015—2007)等技術標准,積極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登記資料庫建設,進一步完善地籍信息系統。在此基礎上,穩步推進全國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建設,提升土地監管能力和社會化服務水平,為參與宏觀調控提供支撐,有效發揮土地登記成果資料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各省(區、市)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細化制定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的具體工作程序和政策。 [2]
權威解讀折疊編輯本段
近日,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關於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11〕178號)。就相關政策要點,記者采訪了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有關負責人。
定位:面上推進勢在必行,點上難題留有餘地
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號)提出,「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力爭用3年時間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
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確權發證工作,是中央從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高度,作出的重要決策。這項工作涉及廣大農民切身利益,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巨大而深遠。為加快部署工作,2011年5月,國土資源部聯合財政部、農業部下發《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60號)文件。與此同時,對推進工作急需的政策措施,抓緊研究、論證,爭取早日形成《意見》。
在60號文件的基礎上,《意見》集中解決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急需的有關政策和技術措施等問題。《意見》起草過程中,經反復商討研究,吸收採納了法學界及實踐層面專家、學者的合理化建議,徵求了財政部、農業部、中農辦、國務院法制辦等多部門意見,在充分修改完善基礎上,最終形成《意見》。
部地籍司負責人指出,鑒於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全國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十分復雜,通過一個《意見》解決所有問題不現實,《意見》定位在「面上推進工作、點上留有餘地」。《意見》主要就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明確政策措施,把一些更具體的局部地區的問題留給地方解決,允許地方細化政策。同時,目前解決的主要是研究得比較成熟、看得比較準的問題,對一時還看不準的,留待下一步解決。
范圍: 堅持「全覆蓋」原則,「身份證」有別「工作證」
《意見》首先明確了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范圍,即覆蓋到全部農村范圍內的集體土地,包括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遺漏。
部地籍司負責人對「全覆蓋」原則,作了著重強調。他說,由於目前林業部門、草原部門都有各自的法律依據,在實際工作中,落實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全面覆蓋,與林地、草地登記發證有效銜接確實存在管理上的協調難度。對此,他認為,應當堅持一點,土地證書與林權證在內的其他證書的關系,應當是「身份證」與「工作證」的關系,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應當包括全部農村范圍內的集體土地。60號文件明確強調了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要堅持全覆蓋的原則,《意見》也重申了這一原則。
主體:不作「一刀切」規定,「是誰的就發給誰」
集體土地所有權發證到村還是到組?對這個地方反映強烈的問題,《意見》依據法律和中發〔2010〕1號文件,沒有作出「一刀切」規定,而是遵循了「是誰的就發給誰」的原則。
部地籍司負責人解釋,根據《物權法》、《土地管理法》和中發〔2010〕1號文件要求,對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應當「是誰的就發給誰」,屬於村一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確權發證給村一級農民集體;屬於村民小組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確權登記發證給村民小組一級農民集體;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確權登記發證給鄉(鎮)一級的農民集體。實際中,屬於村集體、村民小組和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在實地也是比較清楚的。
這位負責人認為,這次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是對土地權利歸屬的確認而不是調整。任何「一刀切」規定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發證到村或到組的做法,都是與法律政策不相符的。考慮到歷史原因、村民小組機構不健全等現實情況,《意見》規定以中央1號文件「把全國范圍內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為原則要求,同時允許對於屬於村民小組集體所有的土地,而村民小組組織機構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員會代為申請登記、保管土地權利證書,給地方留了空間。
焦點:「小產權房」不得登記發證,「撤村建居」把握「三個環節」
土地登記具有嚴肅性和權威性。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必須依法依規嚴格規范。這是《意見》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
《意見》明確要求,嚴格禁止通過土地登記將違法違規用地合法化,對於違法宅基地和建設用地必須依法依規處理後方可登記。對於借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過「村改居」等方式非經法定徵收程序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轉為國有土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非法出讓或出租集體土地用於非農業建設、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等違法用地,不得登記發證。對於沒有權屬來源證明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要求查明土地歷史使用情況和使用現狀,認定合法後,方可走程序並確權登記發證。對於違法違規登記發證或登記不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對於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和農村土地整治等重點工作中的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問題,60號文件明確對開展綜合整治和需要流轉的農村土地,優先進行登記發證,為整治和流轉提供條件。要盡快完成綜合改革試驗區、農村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地區、城鄉結合部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滿足改革發展的需要。為此,《意見》對「合村並組」、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農村土地整治以及「撤村建居」等工作涉及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工作依據實事求是原則分類作出規定。
以「撤村建居」為例,部地籍司負責人解釋,現實中,「撤村建居」涉及的集體土地權屬問題十分復雜。有的「撤村建居」後,農民集體成員全部轉為城鎮居民;有的一部分轉為城鎮居民,一部分仍為農村居民;有的「撤村建居」後,集體土地全部依法徵收為國有;有的一部分土地徵收為國有,其餘部分沒有徵收,仍然保留集體土地權屬性質。按照現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對於「撤村建居」的情況,須把握三個環節。一是如果集體土地全部依法徵收為國有的,其農民集體成員全部轉為城鎮居民;二是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只能通過徵收這一合法渠道;三是集體土地所有權只能確權登記給農民集體,不能給城鎮居民委員會。鑒於此,《意見》規定,對於「撤村建居」後,未徵收的原集體土地,只調查統計,不登記發證。調查統計時在新建單位名稱後載明原農民集體名稱,以給下一步國家出台相關法律政策後妥善處理該問題提供依據。他表示,關於未徵收的原集體土地,如何經過依法徵收的程序轉為國有,是一個重大的法律政策問題,還須留待有關方面下一步研究解決。
對實際情況復雜的宅基地登記發證問題,《意見》規定,非本農民集體的農民,因地質災害防治、新農村建設、移民安置等集中遷建,在符合當地規劃的前提下,經本農民集體大多數成員同意並經有權機關批准異地建房的,可按規定確權登記發證。已擁有一處宅基地的本農民集體成員、非本農民集體成員的農村或城鎮居民,因繼承房屋佔用農村宅基地的,可按規定登記發證,在《集體土地使用證》記事欄應注記「該權利人為本農民集體原成員住宅的合法繼承人」。非農業戶口居民(含華僑)原在農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產權沒有變化的,經該農民集體出具證明並公告無異議的,可依法辦理土地登記,在《集體土地使用證》記事欄應注記「該權利人為非本農民集體成員」。之所以在《集體土地使用證》記事欄注記,主要是考慮這幾種宅基地權利特殊,以同今後相關農村宅基地管理政策的出台和實施做好銜接。

❹ 有集體土地使用證還需要確權登記嗎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是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等土地內權利的確權登容記發證。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要覆蓋到全部農村范圍內的集體土地,包括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遺漏。你有集體土地使用證,意思是土地使用權已經確權。但如果村集體要進行所有權確權,就需要進行所有權確權。性質不一樣。

❺ 農村集體土地怎麼確權

中國農村土地問題,是農村工作中的關鍵問題,農村集體土地的確權問題,關繫到現代農村的發展,關繫到農民切身權利,而農村集體土地如何確權這又是一項艱巨復雜的工作。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的對象是農民集體的每一宗土地,確權登記工作涉及到的是每一戶農家的幸福和農民集體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要深入到每戶農戶,每塊土地。確權登記的工作要求對每宗土地的位置、面積、地類、權屬、界址等搞清楚,進行嚴格登記。針對此類情況,必須要對確權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尋找到改善措施,確保確權工作的完成。
1、開展廣泛宣傳,提高農民意識 國土資源部門、各省、市、縣、鄉(鎮)、村等相關工作人員要深入農村,廣泛發動宣傳,鼓勵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加、支持到農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深入農村,宣傳集體土地確權知識、各類型的學習資料,以板報、宣傳冊、農民大會等形式,講解農民集體土地確權的重要意義,讓農民充分了解土地確權的作用。集體土地的確權工作不僅可以明確土地的歸屬,保障農民的基本權利,同時,更是縮小城鄉差距的基礎性工作。「三農」問題得到解決,就可以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但是,很多農民對此並不十分了解,認識不深刻,相關工作人員的任務就是讓農民認識到,土地確權的目的是將土地權利轉讓給農民,他們可以自己維護自身的土地權利,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獲得農民對確權工作的支持,確權工作的開展就會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
2、 扎實做好准備工作,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要扎實做好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的各項前期准備,確保確權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要做好專業技術准備。負責確權工作的工作單位和工作人員要在工作開展之前參加技術培訓,了解確權工作的相關政策,熟悉各個環節的技術知識,以便更好地適應工作;同時,相關部門要對進行土地勘測、審核的單位和隊伍進行動員培訓,保障土地的勘測結果真實、有效。其次,要做好資金籌備工作。各級要將開展確權工作所需要的經費提前籌措到位,隨支隨撥,避免在工作過程中因費用問題導致工作受阻。再次,要做好相關工具的准備。在土地確權工作中,一定會用到很多工具,土地測量勘探的工具,相關登記所需要的工作,以及相關宣傳資料的印刷等等,這些都是促使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
3、 建立責任機制,多管齊下全面推進 各工作部門以及各級領導要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要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形成國家、省、市、縣、鄉(鎮)、村多個層次的大網路大格局,各相關單位要齊心協力,多管齊下,全面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避免出現國土部門單獨干,其他各部門配合不力的情況出現。鄉(鎮)、村職能部門可以制定關於開展土地確權工作的實施方案,嚴格按照方案開展工作,方案中要明確規定各級部門的工作職責,以及相應的獎勵懲處制度,使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一旦出現瀆職行為,嚴肅懲處。只有將各項工作任務進行明確分工,才能保證工作過程的完美配合和順利進行,在有任務、有壓力的情況下,多管齊下,共同做好農村集體土地的確權登記工作。

❻ 集體土地的集體土地確權

為切實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號),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60號),進一步規范和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明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范圍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是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等土地權利的確權登記發證。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要覆蓋到全部農村范圍內的集體土地,包括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遺漏。
二、依法依規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記辦法》、《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等有關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規、規章的規定,本著尊重歷史、注重現實、有利生產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原則,在全國土地調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基礎上,依法有序開展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依據的文件資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處理決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解書;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當事人之間依法達成的協議;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調查表、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等地籍調查成果;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文件等。

❼ 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確權發證

通過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依法確認農民土地權利,強化農民特別是全社會的土地物權意識,有助於有效解決農村集體土地權屬糾紛,在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切實維護農民權益;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過程,是進一步查清宗地的權屬、面積、用途、空間位置,建立土地登記簿的過程,從而確認農民集體、農民與土地長期穩定的產權關系,可以進一步激發農民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的積極性。
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 ,要求力爭到2012年底把全國范圍內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確認到每個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做到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全覆蓋。
(一)完善相關政策。認真總結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方面的經驗,圍繞地籍調查、土地確權、爭議調處、登記發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創新辦法,細化和完善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政策。嚴禁通過土地登記將違法違規用地合法化。
(二)加快地籍調查。地籍調查是土地登記發證的前提,各地要加快地籍調查,嚴格按照地籍調查有關規程規范的要求,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調查工作,查清農村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面積和用途等基本情況。有條件的地方要製作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地籍圖,以大比例尺地籍調查為基礎,製作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特別是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籍圖。縣級以上城鎮以及有條件的一般建制鎮、村莊,要建立地籍信息系統,將地籍調查成果上圖入庫,納入規范化管理,在此基礎上,開展土地總登記及初始登記和變更登記。建立地籍成果動態更新機制,以土地登記為切入點,動態更新地籍調查成果資料,保持調查成果的現勢性,確保土地登記結果的准確性。
(三)加強爭議調處。要及時調處土地權屬爭議,建立土地權屬爭議調處信息庫,及時掌握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權屬爭議動態,有效化解爭議,為確權創造條件。
(四)規范已有成果。結合全國土地登記規范化和土地權屬爭議調處檢查工作,凡是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沒有確認到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的,應當確認到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已經登記發證的宗地缺失檔案資料以及不規范的,盡快補正完善;已經登記的宗地測量精度不夠的,及時進行修補測;對於發現登記錯誤的,及時予以更正。
(五)加強信息化建設。把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同地籍信息化建設結合起來,在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確權登記發證的同時,一並將地籍檔案數字化,實現確權登記發證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建設全國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逐步實現土地登記資料網上實時更新,動態管理,建立共享機制,全面提高地籍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地籍工作的社會化服務程度。
(六)強化證書應用。實行憑證管地用地制度。土地權利證書要發放到權利人手中,嚴禁以統一保管等名義扣留、延緩發放土地權利證書。各地根據當地實際,可以要求凡被徵收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在辦理征地手續之前,必須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在征地拆遷時,要依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證和農村集體土地使用證進行補償;凡是依法進入市場流轉的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必須經過確權登記,做到產權明晰、四至清楚、沒有糾紛,沒有經過確權登記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一律禁止流轉;農用地流轉需與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工作做好銜接,確保承包地流轉前後的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不改變,農民土地承包權益不受損害;對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涉及宅基地調整的,必須以確權登記發證為前提。
為充分發揮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成果在國土資源管理各個環節的基礎作用,《通知》提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與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農村土地整治、農用地流轉、土地徵收等各項重點工作掛鉤。凡是到2012年底未按時完成工作的,農轉用、土地徵收審批暫停,農村土地整治項目不予立項。
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加快農村地籍調查推進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
按照黨的「十八大」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中發〔2013〕1號)精神,部研究決定,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快農村地籍調查,全面推進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❽ 集體土地如何確權

目前最具權威的土地確權依據是:原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印發確定土內地所有權和使容用權的若干規定的通知》(國土〔籍字〕26號)中「依據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及有關規定,凡當時沒有將土地所有權分配給農民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實施1962年《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未劃入農民集體范圍內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閱讀全文

與集體土地使用權確權程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