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科技興國與知識產權

科技興國與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21-11-17 03:47:27

⑴ 科教興國的中國特色

採取「有所趕,有所不趕」的有限戰略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經過40多年的高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已在世界科技發展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在發展中國傢具有較強的科技實力,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科技實力明顯落後。
其一,中國科技人員總數1860萬人,排在世界前列,但每百萬人口中從事研究和開發的科學家、工程師不足500人,與印度、巴西等主要發展中國家相差無幾,而韓國、新加坡均在1000人以上,美、日、英、德均在2000人以上。
其二,科技投入低。1994年,中國研究與開發總經費為196億元,合22.53億美元,僅為美國的1607.5億美元的1/71,為日本的1/29,德國的1/16,法國的1/11,韓國的1/24;還低於中國台灣省(25.4億美元)和印度(23.27億美元)。
其三,中國發表的科技論文在國際上排在12位上下。每年僅有3萬多件專利問世,而發達國家則多達數10萬件。作為科研創新基礎的儀器設備已嚴重老化,實驗裝備水平停留在70、80年代水平。中科院有53個所沒有得到任何儀器更新的支持。以上情況表明,中國科技發展戰略,只能採用「有所趕,有所不趕」的有限戰略。不可能全面趕超,大多數領域採取跟蹤戰略。所以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基礎性研究要按照「有所趕,有所不趕」的原則。瞄準國家目標和世界科學前沿,重點攻關,力爭在中國具有優勢領域中有重大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落後於發達國家,又滯後於國內經濟建設。如果,科學技術再沒有大的發展,則必然更加滯後於經濟建設,因而必將制約今後的經濟發展。因此,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把實現科技生產力的新解放和大發展作為戰略重點,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
為突出這一戰略重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中規定:「科技工作要把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作為首要任務。」「在當前一個時期,基礎性研究要把國家目標放在重要位置,把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動力作為中心任務,重點解決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問題,創立新的技術和方法。」這就要求:
發展高技術要緊密結合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要,把握世界高技術發展的趨勢,堅持有限目標,突出重點,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經濟競爭力、掌握知識產權、實現產業化作為主要目標。大力推進企業科技進步,促進企業逐步成為技術開發的主體,要把增強企業應用先進技術的活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作為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大中型企業要普遍建立、健全技術開發機構,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 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新興科技體制。科技體制改革是一場解放科技生產力的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到本世紀末,中國要初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科學技術自身發展規律的新型科技體制,形成富有活力的運行機制。
過去,中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科學技術長入經濟的過程脫離了市場,造成了科學技術與市場脫節,因而科學技術進步運行的速度較慢,成效不大。其原因在於,計劃經濟下靠權力下達計劃,企業的生產是幾十年一貫制,這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新技術的採用和新產品的開發,使科技人員的知識逐漸老化,企業創新的能力逐漸減弱。在科學技術領域,雖然能推出新技術,但企業卻難以吸收和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把企業全面推向市場,這樣調動了企業為在競爭中獲得勝利,就必須採用先進技術的積極性。同時,市場經濟又把政企分開,使科技開發機構和企業都成為獨立法人,他們可以直接結合。企業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唯一場所,這又使企業和科研機構存在一種相互吸引的結合關系。
科技體制改革的核心是按市場規律來推進研究與開發,並為市場需要服務,使科技體製成為經濟體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同時,這種改革必須符合科學技術自身的發展規律,即發展的過程和動力機制。這樣,就能使市場經濟體制、科技體制和經濟體制統一起來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既是科教興國的基礎,又是一個目標。目中國科技人才面臨一些問題,正在嚴重製約著科技的發展。應當認真加以分析和解決。比如:基礎研究存在走下坡路的趨勢,孕育著基礎研究重大突破的環境正在受到嚴重沖擊。由於科研經費長期短缺,儀器設備更新速度慢,青年人才難以穩定等原因,近幾年來自然科學一、二等獎明顯減少,系統性的重大理論建樹,科學前沿上的突破已很少。1983—11989年,共頒一等獎13項,二等獎58項。而1990—1993年,共頒一等獎1項,二等獎28項。僅此一項的一等獎還是植物區系分類方面的工作,系屬長期積累的結果。1993年在國際發表科技論文,美國為40萬篇,中國僅2萬篇。
近些年來,科技事業、科技工作對傑出年輕人的吸引力繼續減弱,科技隊伍新鮮血液的補充越來越困難。中科院對43個單位抽樣調查表明,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才流失率達38%,大學本科學歷流失率27%,有的單位年輕人的流失率高達80%。若不採取特殊措施,到本世紀之交,人才斷層將成為嚴重的現實。出現這種狀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科研工作的清苦,收入又低,難以使年輕人才穩定。職稱定崗、學位點固定不變沒有活力機制,也難以調動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人才政策還存在一個誤區:把希望寄託在海外留學人員大量回國上。結果是更多的人才競相出國,留學不歸。倒不如下決心改善自己培養的科研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因此,應當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符合科技發展規律的科技人才政策。應當看到這是解放科技生產力的一個極為重要方面。 科技資金投入是科技進步的必要條件。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科技投入的總體強度還弱,研究與開發的投入指標,即R&D與GND的比例偏低,多年來徘徊在0.5~0.7%左右。1994年,中國的這個指標僅為0.5%,不僅落後於發達國家,而且在發展中國家也僅處於中下水平。造成這種局面原因很多。其一,政府財政支持不足;其二,未形成全社會多元化的投資體系;其三,科技投入政策與機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因而,利用市場機制吸收各類資金的能力相當薄弱;其四,科技資金投入中,各種矛盾沖突、責任不明確。如風險承擔、技術作價等問題。沒有形成有活力的機制 。
長期以來,企業未形成為科技投入的主力。產業界自身很少有研究和開發機構,使產業界在中國科技投入中所佔份額至今仍不到30%。而在發達國家,產業界這一比例高達60~80%。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需要採取果斷措施。關鍵是,根據國情建立全社會多元化、多層次的科技投入體系。這個體系由有效政策的吸引,有充滿活力的運行機製作保證,真正實現既有政府投入,也有企業投入;有撥款,也有貸款;有資金直接投入,也有政策的間接投入;有國內資金,也有海外投入。通過各方面努力,形成強大的合力。

⑵ 什麼是科技興國科技興國與科教興國有什麼區別

科技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

科教興國是在科技興國的基礎上提出的科學戰略,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結合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可以說科技興國是科教興國的重要環節。

「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科教興國是一種新的國家發展的運行機制,以科技進步作為運行的動力和過程。

(2)科技興國與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怎樣實施科教興國這一戰略

1,科技創新是我們實施科教興國的動力.要形成全黨,全社會重視和支持創新的新局面.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切實解決科技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2,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尊重人才,加大科技用人制度的改革力度,充分體現知識和人才應有的價值,鼓勵科技人員在競爭中創新創業。

3,盡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的文化環境和社會氛圍.要努力從學習,工作,體制,政策,環境等方面創造條件,推陳出新,讓優秀年輕英才不斷涌現.建立社會化的科技服務體系。

4,盡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的體制和機制.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的步伐。

5,建立精幹,高效,充滿活力的科研體系,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優化科技力量布局,加強原始性創新。

6,提倡敢為人先,敢冒風險,不怕失敗,鍥而不舍的創新精神,鼓勵探索未知世界和客觀真理.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提倡團隊精神,不拘一格地選用創新人才.這樣,我們的事業就能蒸蒸日上,就能永葆生機與活力。

7,要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待遇.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項激勵政策措施,使廣大科技人員的創新創業貢獻在分配上體現出來.我們要緊緊圍繞經濟結構調整這一主線,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中國經濟的效益和競爭力。

8,科技工作者自覺地把創造和發展先進生產力作為自己的使命,把服務於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作為自己的職責,把用科學知識造福於人民作為自己的追求 。

⑶ 「科教興國」與「科技興國」有什麼不同

科教興國是指科學和教育,而科技興國則只單單靠科技,現在這個社會,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生產力,並且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才能使國家綜合國力提升。

⑷ 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世界第一,你覺得我國離科技興國還遠嗎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顯示,過去十年全球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超52萬件。中國專利申請量為389571件,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總量的74.7%。

中國會成為下一個科技強國嗎?

我覺得中國能成為科技強國,但目前看離全球科技最強國還有很大距離。一方面,中國的科技水平的確像某些人所說,日新月異,增量愈發增加,是增量在增加,不僅僅是總量在增加。目前全球最大的科學機構,按照袁嵐峰先生所說,應該是中國科學院,質量也很優秀。和美國比,增量還遠不夠,但和其他國家比要好過許多。我覺得這主要拜許多人所唾棄的應試教育所賜。就像知乎網友常說的,應試教育雖然抑制了一部分創新能力,但卻有效的培養了許許多多足夠合格的工程師和科研人員。

⑸ 歷史上的科技興國與科技興國戰略意義相同嗎

歷史上的科技興國與科技興國戰略意義相同,戰術意義不同。

⑹ 科技立國和科教興國有區別嗎

自然有啊。科教興國和科技興國的區別在於一個教和技的區別。教是教育,技是科技。也就是說一個是以教育為本,另一個則忽略了教育轉而重視高尖端的科學技術。教育本身是為科技服務的,也就是說教育是基礎,也是根本。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不能脫離基礎,脫離群眾而搞高大上的東西。

⑺ 科技政策與法律法規的科教興國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這是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科技政策。當前,中國更加強調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和實現產業化。
「依法治國」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的治國理念。中國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科技政策法規體系建設,這是國家實施科技興國戰略的重要保證。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科技進步法、農業技術推廣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學技術普及法、計量法、標准化法、專利法等十幾部與科技相關的法律,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制定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科技獎勵條例等一系列有關科技的政策法規。各地方也紛紛出台相應的法規、實施細則等。這些科技法律法規對保障中國科技政策的實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⑻ 誰能幫我詳細列舉國內外依靠科技而興國的實例

日本的科技興國與經濟發展
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自 1868年實行明治維新以來,就將科技視為立國之本,使日本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走上了工業國的道路,並在百年之後國民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以後又一直保持了經濟持續發展的勢頭。縱觀日本經濟的發展歷程,「科學立國」是日本興國之本,科技進步是日本創造經濟騰飛奇跡的原動力。
第一階段: 1868年明治維新至 1945年二戰結束
這一時期的特點是:「以西歐化為目標,以和魂洋才、西洋技術、東洋精神為口號」,全面學習並移植西方近代科學技術體系,建立本國的科技體制,把學習西方科技與保存民族優秀傳統結合起來。 具體做法是:其一,聘請歐美國家的科技專家、學者、教授直接指導開展日本的科學技術體系的建設工作;其二,重視和發展國民的基礎教育和科學技術教育, 1873年設立的「工學寮」 (東京大學的前身 ),就是世界上第一所工科綜合性大學。其三,大力派遣留學人員,制定實行科技發明獎勵的法令。
第二階段: 20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這一時期的特點是:以趕超歐美為目標,以「振興科技」為口號,從「個別改良」到「綜合改良」,直至「產品與技術國產化」,從而使日本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大國。其方針是:採取引進先進國家的基礎技術的同時,相對地把大量資金投入應用研究發展領域,也就是從最初的模仿,然後通過改進工藝和改良進出口產品,增強在出口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即所謂工藝技術革新時代。隨著技術工藝革新,日本減少了對國外技術的依賴。
20世紀六十年代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制定使日本國民經濟規模按不變價翻一番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十年規劃」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方策。它加重科技投資,大力引進外國技術,掀起「引進技術熱」和「科學技術熱」,兩「熱」並行,互相促進,做到了「新產品與新的生產技術」國產化;出現了「一號機引進,二號機國產,三號機出口」 (在國外引進機器設備後,很快地將其技術消化,用於製造國產機,繼而又加以改進,使國產機進一步達到具有出口競爭力的水平 )的良性循環,由此形成了日本戰後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
第三階段:八十年代至今
這一時期的特點是:以「技術強國」為目標,以「技術立國」為口號,開創日本科學技術創新的新時期。
「技術立國」的口號,是日本政府在《八十年代的通產業政策設想》文件中提出的。 1986年 3月日本內閣會議作出了「科學技術政策大綱」的決議。該大綱的基本方針是:以加強基礎研究為中心,振興富於創造性的科學技術研究;同時,充分注意科學技術與人類社會的協調發展,以及科學研究的國際性。以此方針為指導,制定了科技政策的 3個重點:一是加強研究開發體制,使官、產、學的研究機制一體化;二是創造和加強有利於創造性科研活動的條件;三是推進 16個重要領域的研究開發活動,其中物質資料和信息電子更被突出為重點。該大綱提出後,日本政府採取了許多具體措施推動一些重點領域的基礎性研究。這一重大戰略轉折對於鞏固日本的「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具有深遠的影響,並為日本再創奇跡奠定了基礎。
進入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日本經濟總體增長乏力,恢復緩慢。為了適應九十年代以後信息化社會的新要求,村山富士首相 1995年 1月提出了科技創新立國的新戰略,並在同年 11月 8日公布的《科學技術基本法》中把它作為一項面向 21世紀的長期國策確定下來。 1996年 6月 24日,日本科學技術會議通過了《科學技術基本計劃》。這是日本貫徹科技創新立國戰略的行動計劃,因此科技廳把 1996年確定為「基本計劃實施元年」;同年 12月的《經濟結構改革與創新計劃》中「科學技術創新立國」成為面向 21世紀日本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關鍵課題。
目前,雖然日本經濟仍處於低迷之中,但日本從未放鬆對科技的重視,特別是企業界整體沒有減少對研究開發的投入,再加上日本已有的雄厚科技實力和近年來興建的基礎研究設施, 21世紀的日本經濟是不容忽視的。全面研究日本科技與經濟發展的歷程,對於加快和實現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及確立新世紀經濟大國地位,更具有歷史的借鑒意義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⑼ 需要3至5個關於科教興國的實例

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推動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黨和國家首先採取措施解決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脫節的問題。第一,從組織領導入手,成立了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加強對科技、教育的領導及其同經濟發展的協調。截至2003年底,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召開了14次會議,作出了一系列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決策。第二,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先後作出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相繼召開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全國技術創新大會,明確科技工作的重點是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教育工作的重點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第三,努力從體制、機制、政策以及思想觀念等各個方面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通過全面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加快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利於產學研結合的新型科技和教育體制。第四,加大對科技、教育事業的投入,努力建立一個能夠調動全社會力量支持科技教育發展的機制。第五,在繼續實施科技攻關計劃、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的同時,啟動了973計劃、《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等一系列國家級科技教育計劃,直接推動科技教育的發展。

經過近10年的發展,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新的跨越。科技創新能力逐步增強,科學知識生產數量增長迅速。載人航天飛船、基因組研究等高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原始性創新成果相繼涌現,表明我國在當今若干科學前沿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某些重點和關鍵領域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不斷增大。1991年到2001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工業總產值從3000億元左右增加到180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2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構成中所佔比例由10年前的1%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5%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科技進步已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我國教育事業不斷躍上新的台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證。基礎教育快速發展,2000年,在大部分地區如期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990年的6年左右提高到2001年的8年左右。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總體規模擴大、結構改善。高等教育蓬勃發展,順應了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2000年與20世紀70年代末期相比,我國具有中專以上學歷或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增加了3.4倍。在培養人才的同時,教育的發展還為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的知識貢獻。高等學校科研實力增強,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特別是基礎研究領域的生力軍。2002年高等學校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占項目總數的77%以上,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占項目總數的60%以上。教育事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總量提高和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關鍵性因素。

閱讀全文

與科技興國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