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帶動

知識產權帶動

發布時間:2021-11-16 05:02:20

1. 知識產權真的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嗎

知識產權是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現在的時代是一個知識的時代,各種知識產權,各種新技術的發明,都需要以知識作為基礎來產生。這些知識產權,這些發明技術都促進了企業它的生產效率的提高,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所以給企業帶來了更大的利潤,使企業的經濟效益變得越來越好。現在整個世界進入了知識大爆炸的時期,各種知識、各種技術在不斷的進步。各種知識產權的應用一方面惠及了人民群眾,另一方面使企業的效益提高,促進了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2. 知識產權的保護會不會造成知識壟斷,從而不利於科學技術的普及

這不禁會讓人想起美國的微軟壟斷案。幾年來,該案一直沒有明確分曉,足以反映出美國政府在保護知識產權與保護公平競爭反壟斷這兩個價值利益選擇上的矛盾與權衡。當初,微軟壟斷案也是自一開始就受到我國各界的普遍關注。在當時正宣傳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的大環境下,這一案件也算是第一次比較有影響力地向國人傳播了反壟斷的理念,普及了反壟斷法的知識,讓人們開始意識到:原來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並不總是越強越好,保護知識產權也是要有一個合理限度的,知識產權並不當然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被看作是反壟斷法的例外。

追溯知識產權形成的歷史可以知道,其前身正是肇始於封建社會皇家授予的一種獨占壟斷權。在近現代社會推動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這種特權逐漸演變成為法律賦予權利人對特定客體的一種合法獨占壟斷權,權利人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能夠排他性地享有、行使其知識產權。因此,知識產權在通常情況下是作為反壟斷法適用的例外而存在的;其「壟斷性本身就是刺激科技進步、鼓勵科技創新與壟斷智力成果之間折衷調和的產物」。 [①] 在現今知識經濟的大背景下,隨著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的生產、傳播和使用,科技與經濟的一體化和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這一趨勢的不斷加強,一方面使得社會進步越來越快,另一方面也使得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越來越多元化與規模化。這就必然要求更有效地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調整保護范圍和保護期限,提高保護水平,加大保護力度。據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世界各國,包括我國在內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不斷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然而,所謂物極必反,真理再向前一步都可能成為謬誤,更不用說是本身就存在消極因素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設計是有雙刃性的,這一點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尤為明顯。私人獨占與社會利用這一對存在於知識產權保護自身的內在矛盾,在不斷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將會顯得更為突出。知識產權如果過分強化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利,就會對其他人的技術創新和社會的公平競爭環境帶來消極作用,甚而妨礙經濟發展。如果知識產權所特有的合法的獨占壟斷權形成濫用,就不再具有合法性,不再符合知識產權制度設計的本義了。撇開實然狀態不談,從應然狀態的角度來講,知識產權制度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促進競爭;它的利益驅動機制能夠鼓勵企業從事研究開發活動,從而成為開發創新、促進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現實證明,知識產權完全可以被看作是進行市場競爭的利器。

但值得注意的是,「競爭的作用是鼓勵競爭者跑得更快,但競爭的優勝者會遙遙領先,從而獲得控制市場的地位,破壞競爭而成為競爭最危險的敵人。」 [②] 因為競爭通常會使資本趨於集中,這種集中能帶來市場一定程度的繁榮與活力,從而推動整個經濟的發展,但當這種集中、規模超出一定限度時,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產生一種限制、排斥市場競爭的傾向: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的市場主體為了避免競爭的風險和壓力,濫用其所掌握的優勢,人為地扭曲市場競爭機制,破壞自由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為了維護公平和效率,促進競爭與創新,維護消費者利益,現代反壟斷法就由此而產生了。而作為反壟斷法適用例外的知識產權所保有的法定壟斷權並不表示於知識產權領域作出的任何行為都能豁免適用反壟斷法。一旦行為構成了對知識產權的濫用,對市場競爭造成實質性限制後果時,就應該適用反壟斷法。由此,知識產權與反壟斷可以說是僅有一線之隔、比鄰而居的。如果雙方均合理適用自己保有的權利就應是相安無事,甚至可以是攜手合作共同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但當權利遭到濫用,即越線時,情況就會截然不同。

實踐中,借知識產權之名濫用權利行市場壟斷之實的通常均是具有相當實力規模的大企業,反壟斷法對其進行規制使得有人據此推斷,保護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是水火不相容的,反壟斷法的施行會影響經濟「航空母艦」的成長。其實不然。對於由合法競爭而取得的市場主導地位以及依知識產權法依法取得的適度范圍內的壟斷,法律是當然進行保護的。只有當某些大企業濫用這種壟斷或地位作出違法的實質性的限制、損害競爭的行為時,反壟斷法才會對此行為進行規制。即「反壟斷法反對的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大企業,而是任何獨占市場的企圖;它所努力消除的並非簡單的企業優勢,而是藉助該種優勢對於競爭機制的扭曲與蹂躪;它所限制的並非企業通過先進的技術、優秀的策略等正當商業行為而獲得的市場支配地位及高額利潤,而是出於減滅競爭壓力、長期輕松獲取利潤的目的,以非正當的方式對於該地位的維持與濫用;它所保護的並非弱小企業的弱小,而是保護它們獲得平等的發展地位」。 [③] 也就是說,反壟斷法的規制在一定意義上來講是「對事不對人」的,其對濫用知識產權進行壟斷的行為進行法律規制的目的在於保證正當正常的競爭不被人為地非法限制,保證相關主體權利義務的平衡,維護創新的活躍、競爭的自由以及消費者的利益和經濟的正常有序發展。

聯繫到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以及相關的反壟斷規制,前者的真正建立也就十幾年的時間,正處在不斷發展完善的進程中;而後者更是尚未真正起步,沒有完整系統的法律,更不用說專門的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反壟斷法,只是在《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規中有一些零星的規范。

近年來,我國對外開發不斷擴大,又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為了改善投資環境,也出於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越來越強調嚴格保護和適用知識產權,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不可忽視的是,國外先進技術及大量資本在進入我國市場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擁有這部分資源的一些跨國公司也相對比較容易在我國相關市場上取得支配地位。當他們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優勢限制或排斥合理競爭時,對我國的競爭秩序和民族經濟發展的沖擊及不利影響也同樣是相當巨大的。可嘆的是,我國對此卻不能依法加以規制,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就因為師出無名:我們沒有與此相關的法律制度。於是,一方面,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受到別國法律的制約,另一方面,我們卻無法對國外企業和跨國公司的壟斷行為進行任何規制。對此,我們除了在根本上奮起建立更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以外,還應及時建立與之相協調配合的法律制度,如反壟斷法,以最大限度地維護我們的權益。

3. 什麼是知識產權它具有哪些特點

(1)獨占性。是指專利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具有排他性質,任何人要實施版專利,除法律另權有規定的以外,必須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並按雙方協議支付使用費,否則構成侵權。(2)時間性。是指專利權只在授權有效期限內有效,期限屆滿或終止失效後該發明創造就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專利權的期限是由專利法規定的。(3)地域性。是指一個國家授予的專利權只在授予國或地區的區域范圍內有效,對其它國家或地區沒有法律約束力,每個國家或地區所授予的專利權,其效力是互相獨立的。

4. 關於知識產權存在意義必要性的一些疑問

此言差矣!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制度創新總是社會進步的先行者,知識產權中的各種法律也是如此:當今社會、沒有制度的約束、沒有鼓勵創新的機制,人類會失去創造的動力,都變成了拿來主義,那世界真會變成山寨世紀了,恐怕到那時即使想山寨都不知道"山寨"誰了!而知識產權恰恰是為鼓勵創新而存在的,別忘了專利是有時間限制的國家用一定時間的保護期限換取你對專利權的公開、公用,從而成為社會的共有資產。用聰明人的智慧,造福人類自己

5. 新互聯網帶動的經濟對於專利知識產權重要嗎

「在『互聯網+』經濟背景下,專利制度作為國家提升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對商業模式創新給予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已勢在必行。」日前,在2015中國互聯網大會「中國互聯網創新知識產權論壇」上,奇虎360總法律顧問、副總裁傅彤發表了上述演講。同日,由奇虎360、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清華大學法學院等單位共同編撰完成的《「互聯網+」新商業模式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報告》(下稱報告)也新鮮出爐。報告指出,在「互聯網+」成為新業態的形勢下,知識產權保護也應該順應社會發展趨勢,重點關注新商業模式給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挑戰,希望通過商業方法專利的方式加強對「互聯網+」新商業模式的知識產權保護。
有關專家表示,當前,隨著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不斷融合發展,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應用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也幫助很多初創企業實現快速成長。然而,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商業模式無法獲得專利保護,很多企業由於商業模式被模仿,導致其核心智力成果被侵權,從而失去市場競爭力。因此,在「互聯網+」的熱潮下,如何實現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顛覆傳統產業 模仿現象增多
動動手指,在手機上下載一個軟體,購物、餐飲、娛樂、叫車,快捷便利,瞬間完成。這就是「互聯網+」時代,諸多新商業模式帶給我們的便利。「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產業呈現飛速增長的態勢,這主要取決於中國實行的開放政策、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有序管理等。」傅彤表示。
據統計,中國互聯網網站約400萬家,網民6億多,手機上網用戶突破5億人。而互聯網的增長速度、覆蓋范圍也超過了美國等發達國家。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應用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引領各行業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在「互聯網+」大潮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始擁抱互聯網。互聯網的出現,不僅顛覆了部分傳統行業,也對現有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出了挑戰。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下,開創一種新的網路經營方法,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而未來的收益卻並不確定。但部分企業開創了新的商業模式後,企業之間的相互模仿、無序競爭也愈演愈烈,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嚴重阻礙了產業發展。因此企業要求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給予專利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傅彤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與傳統工業產品不同的是,為了贏得用戶的青睞,各互聯網公司不斷在產品創新和增強用戶體驗上下功夫,而這種在信息內容的聚合、傳播,以及應用上的商業模式創新,所依託的底層技術大同小異,各互聯網公司差距不大,而體現公司價值的則是呈現給用戶的商業功能。因此,在傳統行業不斷與互聯網行業相融合的背景下,底層技術創新比重在減少,而商業模式創新的比重在不斷增加。和技術創新相比,商業模式的模仿顯然更加容易,因此,加強對新商業模式的知識產權保護成為眾多互聯網公司的共同心願。
激發創新活力 適應發展需要
如何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支撐,報告提出了以下建議:首先,建議將「互聯網+」新商業模式明確納入專利法的客體范疇;其次,適當放寬專利的「創造性」標准,將用戶體驗作為顯著進步的考慮因素;再次,適時考慮將商業方法專利納入實用新型專利保護客體,以適應互聯網產品迭代周期較短的特點,同時針對新商業模式創設新的知識產權種類。
在傅彤看來,能否實現和滿足「互聯網+」時代下的知識產權保護現實需求,將對我國未來互聯網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通過加強新商業模式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夠從法律層面進一步激發企業創造活力,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開展微創新,幫助中小企業擁有與大企業抗衡的資本,從而解決互聯網領域中小企業專利稀缺的問題,最終實現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傅彤表示。

6. 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的現狀及歷史

近年來,隨著中國加入WTO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育正在成為全社會的一個投資和消費熱點,尤其是體育用品行業。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提出的主題思想是:「給中國人一個機會」。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申辦則成為中國國內企業向世界品牌沖刺的一個強有力的跳板。與此同時,國外的體育用品製造商也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在這一形勢下,中國本國的體育用品製造商們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運籌帷幄以出奇制勝,根植於國土,立足於世界,就成為了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體育品牌的概念及其分類
1.體育品牌的概念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對品牌的定義是: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設計,或是它們的組合運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認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服務,並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區別開來。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品牌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承載著一定的精神內涵,並通過其載體(即某項產品或服務)體現出來,不同的品牌其內涵也各不相同,體育品牌由於承載著體育運動的精神和特點而自有其獨特的價值。
根據品牌的定義,按照筆者的理解,體育品牌是體育營銷意義上的以差別化為代表的體育商品個性和獨特賣點的標志,是活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一種消費情結,是一個名稱、術語、符號、標記,或是這些因素的組合。體育品牌是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創建的, 企業生產了產品, 通過一定的渠道, 將信息傳遞給消費者, 消費者在需求得到滿足之後, 對產品產生認同感, 進而同品牌建立良好的關系, 形成消費「忠誠」。 同時, 品牌在接受了消費者的檢驗後, 在以後長期的經營中不斷改進自己, 形成獨特的「品牌文化」, 最終形成「品牌」。
2.體育品牌的分類
從目前國內外體育營銷的實踐來看,體育品牌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體育核心產業品牌。體育核心產業包括競技表演業、健身娛樂業等,該產業形成的體育品牌包括體育賽事品牌、體育運動員品牌等。二是體育賽事品牌。體育賽事是體育運動的核心,最能夠展現體育運動的活力和魅力,也最能夠體現體育運動的精神和理念。三是體育運動員品牌。體育運動員是體育活動的參與者,是體育運動的核心,在體育活動中發揮主體性作用,正是他們將體育運動的魅力呈現給觀眾,讓人們感受到他們在運動場上拼搏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他們是力和美的化身,是體育理念的傳達者。四是體育支持產業品牌。體育支持產業包括體育用品、器材、服裝、場館等產業領域,該產業所形成的體育品牌包括體育用品品牌、體育設施品牌等;五是體育用品品牌。體育用品品牌,是指體育企業主體在市場競爭中創造出來的,得到社會公認的,與同類體育用品相比較,具有高知名度、高美譽度、高壽命、高效益、高價商標並名列前茅的產品。
二、我國體育品牌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分析
1.我國體育品牌發展的現狀分析
體育用品行業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我國最先發展,歷史最為久遠,最為成熟的一個區域,也是體育產業中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個行業。近幾年來我國的體育用品行業得到迅猛發展,全國居民用於體育用品的支出已經位於日常基本生活消費之外重要消費支出的第六位,全國體育用品行業總產值更是以每年493億元的規模增長,目前我國體育用品的年銷售額為300年~400億元。中國體育用品生產從地域分布來看,20世紀90年代以來多集中在京津、滬閩、粵三地,尤其是福建和廣東地區,體育用品生產廠家更為密集。目前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已超過400萬家,中國的體育市場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國內自主體育品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2.我國體育品牌發展存在的問題
(1)我國的體育用品科技含量相對較低。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大多生產技術落後,研發處於兼容並蓄的模仿階段,更缺乏專業運動領域的作為。在我國生產企業中,「重生產」、「輕研發」的現象還十分普遍,絕大多數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發隊伍,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缺乏把傳統產品不斷升級換代的前瞻意識,缺乏對國內外市場信息的掌握和未來走向的准確判斷。企業對產品研發的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直接導致生產出來的體育用品檔次、科技含量、產品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較差,不具備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因此,不利於我國體育品牌的長足發展。
(2)我國體育產品缺乏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就是指通過建立一種清晰的品牌定位,在品牌定位的基礎上,利用各種內外部傳播途徑形成受眾對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認同,從而形成一種文化氛圍,通過這種文化氛圍形成很強的客戶忠誠度。這種忠誠度是將物質與精神高度合一的境界,人物合一是對品牌文化的總結。它代表了某一種人群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個性。品牌文化其實是一種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它的魅力就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給消費者產品或服務,而且幫助消費者去實現他們的夢想。我國體育品牌將文化作為品牌戰略切入點的企業較少,很少從高端理解品牌或者從文化的宏觀視角塑造品牌,所以說我國的體育品牌缺乏文化根基作支撐。
(3)市場發育較低,行業競爭不規范。近年來,市場的活躍對體育品牌的流通起到了積極作用,短時間內過多過濫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展銷活動造成了無序的競爭,也給大量質量低下的偽劣產品提供了生存的條件。
我國對體育品牌業的標准化工作由於種種原因一直處於滯後狀態。因此,必須通過經濟和法律的手段,加強技術等級標准審查、企業計量標准審查、企業質量管理審查等,限制那些檢測設備不完善、無標生產、缺乏有效的質量保證的產品投產和銷售。
三、我國體育品牌發展的戰略途徑
體育品牌戰略就是以市場為導向,樹立「名牌意識」,從產品的質量、科技、創新、營銷服務以及管理等多方面、全方位出發,由企業內部與外部多方面共同努力、配合,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產名優品牌體育用品。
1.注重品牌質量及產品創新
品牌質量包括品牌本身所代表的產品質量和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感受的質量。品牌質量以產品質量為基礎,並擴展到消費者心中感受的質量。現在國內的品牌已經注意到這方面的發展,但是做的還遠遠不夠。
科技又是創新的基礎,每一個品牌產品都應具有其他產品所不具有的科技含量和技術訣竅。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因為受到設備、資金、技術和管理的限制,更多強調的是低價位,而忽視了對產品技術的研發,尤其是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體育用品,如賽車、戶外用品等設備器材的開發和研製,產品的質量問題直接影響到了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感受到的質量。只有不斷使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創造出企業自己的專利技術,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名牌才能永久名牌。
2.加強體育品牌文化
品牌知名度高並非代表品牌價值高,品牌的文化內涵才是品牌價值的核心資源,名牌的背後是文化,產品是暫時的,文化是永恆的,只有文化的,才是經典的。所以體育用品企業應重視品牌的文化含量,努力把文化、知識、智慧注入到品牌創建的所有過程中,豐富品牌的文化內涵,使品牌更具競爭力。我國的體育用品企業中還普遍處於起步階段,為此,借鑒國外知名體育用品品牌成熟的品牌文化理念和運作經驗,努力提高企業的文化創造力,用文化來創造品牌,用文化來創造品牌增值的價值,使品牌文化成為我國體育用品品牌成長的加速器,早日打造出我國的世界體育用品強勢品牌。
3.清晰市場定位及創造品牌個性
在目前眾多運動品牌雲集的情況下,就要細分市場,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鎖定高中低檔不同的消費階層、不同的區域市場等手段找准品牌定位。我國加入WTO,標志著我國體育用品品牌發展的國際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因此,必須立足全球,放眼世界,在國際市場的大環境中運籌體育用品品牌的發展戰略。我國體育用品品牌首先就是要正確分析市場生存環境,明確品牌定位。我國的體育用品品牌普遍存在著品牌定位模糊不清的缺陷,如作為我國體育用品品牌龍頭老大的「李寧」,在品牌創建的12年間,除了上世紀90年代的急速膨脹期,「李寧」一直不能突破成長的上限,營業額停滯不前,已有的消費者並沒有重復購買產品,也沒有新的消費者加入。造成這個結果主要就是品牌定位不清晰的原因所致。要想在全球市場與世界知名體育用品品牌競爭,我國體育用品品牌必須在創建品牌之初就形成一個清晰明確的定位策略,在品牌創建過程中要清楚地將定位思想、理念和原則傳達給市場,提供足夠的營銷資源並保證定位準確。
體育品牌的成功營銷不但能帶動體育產業大發展,更能帶動國內生產總值的大力發展,體育品牌是一個新的營銷點,在我國具有巨大的可挖掘的潛力。怎樣正確認識中國體育品牌的發展走向,以及如何制定適合中國體育品牌的發展戰略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7. 如何看待尊重知識產權是企業共同的社會責任

隨著市場機制逐步規范,以及我國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 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日益重視。在本案例中,不少傢具企業在保護自身創新成果的同時,卻 購買和使用侵權的傢具配件,甚至利用侵權仿冒的傢具配件,向供應商壓價,導致配件行業 惡性競爭,最終破壞的是整個傢具行業供應鏈的良性發展。 在任何時代,法律都只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最底線的辦法和途徑。早在2000 多年前,孔 子就提出「民信」是最高治國之道。同樣,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光靠法律制裁是不夠的,需 要形成一種「道德尊重」的良好風尚作為基本保障。因此,要想在中國企業中形成尊重知識 產權的競爭氛圍,企業、行業協會、相關行業展會等,都應當將知識產權保護上升到「道德 尊重」的新高度,在行業內形成一種尊重知識產權的道德自律性。 以本案例的傢具行業為例,經過20 多年的高速發展,許多傢具企業都已發展到了可觀 的規模。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引導和帶動行業向良性方向發展,是企業不可推卸 的社會責任。該案例中的「聯合之星」深知這一道理,因此從05 年開始,就藉助大型傢具 展會作為平台,向業界宣導知識產權意識。因為在 金融颶風橫掃過後,中國人已從「世界工 廠」的美夢中驚醒。廣東省內約 500 家企業在金融風暴下倒閉,使國人深刻認識到自主創新 的重要性。中國的產品要實現「從出口大國向出口強國的轉變」。 為了鼓勵企業創新,很多 展覽會開始還對為具有創新成果的企業提供最佳的展覽位置,而對於侵權企業,則有可能拒 絕其參展。 然而,要想在行業內形成尊重知識產權的道德規范,單憑個別企業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應該呼籲媒體、行業協會和行業展會,採取相應的手段和措施,推動傢具行業尊重知 識產權道德自律性的形成,在行業內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創新環境。

8. 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什麼是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回其智力成果答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exclusive right)。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是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9. 知識產權戰略目標是什麼

國家知識產權保護戰略的目標是:第一,建立比較完善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知識產權法律和政版策體系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環境;第二,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全工作體系,大幅度提高我國社會主義審批、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明顯提高,市場經濟按秩序明顯改善;第三,大幅度提高市場經濟主體,也就是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利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尤其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形成一批競爭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和大企業;第四,要基本完成努力自主,技術先進,功能完善,能夠全面滿足社會主義審批知識產權業務的和宏觀管理需要,能夠為社會提供良好服務的信息檢索和分析的平台; 第五,要培養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知識產權創造、管理實施和保護的工作隊伍,擁有一批研究能力強,精通知識產權國際規則和實務能力的高級人才;第六,要改善知識產權國際環境顯著提高我國在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調整和改革過程中的影響力,能夠切實維護我們的根本利益,經濟安全和國家利益。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帶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