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之上只能有一個所有權,但可以有多個物權
物權包括用益物權、擔保物權。
比如說,你有輛汽車,所有權是你的。同時如果內你想和別人借錢,把車作容為抵押物,抵押出去。那麼這輛車,有一個所有權(你是所有權人),還有抵押物權(借給你錢的人是抵押權人)。
就是題目所說的,一個所有權,多個物權。
B. 物權和債權區別的意義
物權與債權區分的具體意義在於:
(一)明確物權作為支配權的屬性
物權在本質上是一種支配權。所謂支配權就是指權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權利,與其對應的是請求權,是指權利人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羅馬法學家很早就開始從對人權和對物權的區分中來觀察這兩種權利。而潘德克吞學派利用支配權和請求權來概括這兩種權利,按照薩維尼的看法,物權之所以區別於債權在於其以物為客體,在於其「以佔有或者對物的事實支配為其材料」。溫德薩伊德也認為,對物權應該是物上的權利(einRechtanderSache),並且應該以物為客體。[8]物權作為支配權,是與作為請求權的債權相區別的,支配權與請求權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民事權利,它們在權利的內容、取得方法、行使方式以及救濟途徑等方面存在重大的區,應當在法律上對二者進行區分。具體而言:
(二)明確物權具有對世效力和優先效力
區分物權和債權,首先要明確物權具有對世效力。這就是說,物權人所享有的權利,可以對抗權利人之外的一切人。任何人侵害或妨害物權人的權利的,物權人都可以對其主張權利。而債權是一種對人權,權利人只能對特定的義務人行使權利,而不能對其他人主張權利。債權只能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產生效力,正是因為這一原理,債權也被稱為相對權。這種區分的意義在於,
其一,在權利的行使方式上二者是不一樣的。就對世權而言,權利人可以對抗一切人,任何人都負有不得妨害侵害的義務。而對人權的權利人只能對抗特定的義務人,權利人只能針對特定的義務人行使權利,而不能針對權利人之外的第三人,第三人也不負有這種義務。
其二,由於物權是對世權,關繫到第三人的利益,所以這種權利的設定原則上應當採取公示的方法為第三人所知曉。而債權則不需要採取任何公示方法,債權人也沒有義務讓第三人知道自己是否享有債權以及其內容為何。
其三,二者在權利的保護方法上存在重大差異。由於物權是一種對世權,因而其應當受到侵權法的保護,任何人侵害物權或者妨害物權人行使權利,權利人都可以通過提起侵權行為之訴來獲得法律上的救濟。但債權作為對人權,原則上不受侵權法的保護。如果債務人不履行債務,需要承擔違約責任。當然,在現代侵權法中,債權在特殊的情況下也能受到侵權法的保護,如第三人惡意侵害債權的,就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侵權法對債權的保護是將其作為一種特殊利益加以保護的,即合同債權作為一種相對權,只能對特定的債務人產生效力,對第三人而言,它不是一種「權利」,而只不過是一種應受法律保護的「利益」而已。可見,第三人侵害債權之所以能夠受侵權法的調整,實際上是將債權作為一種合法利益而不是權利來加以保護的。
(三)明確物權客體的特定性
物權作為一種支配權,必須以特定的物作為其支配的客體。這就要求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必須是獨立的、特定的,如果某物尚未形成為特定的物,是不能成為物權的支配對象的。例如,期房在建造過程中還不能形成為特定的物,所以不能成為房屋所有權的客體。但是債權作為一種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它以行為為其客體,但給付行為本身也可能涉及到一定的標的物的給付。例如買賣期房,要以一定的期房作為標的物。可見,期房因為還沒有特定化,所以不能作為物權的客體,但它可以成為債權的標的物。
明確物權客體的特定性,其意義在於:一方面,有助於明確物權可被支配的范圍。例如,海水本身難以被支配,所以它不能成為物權的客體,但是隨著現代社會對海洋利用技術的提高,海域是可以被確定支配范圍的,所以海域使用權可以成為一種物權。一定的空間,如果能夠成為被支配的對象,也可以在其上成立物權。另一方面,通過明確物權的客體,有助於理解一些物權法中新的客體。如果某物在交易中具有特定的交換價值,也可以成為物權的客體。例如,雖然集合物中的各個物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在集合物沒有作為一個整體進入交易領域時,一般都可以被所有人分別支配。比如,企業中的財產如其土地、房屋可以分別作為物權的客體被支配,此時沒有必要將集合物作為整個所有權的客體來對待。但是當集合物進入到交換領域後,集合物作為一個整體具有某種交換價值,並可以與其他物相區別,這樣它就可以作為物權客體。比如將企業的財產整體上作為擔保物設定抵押,或者將企業的財產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出售。還要看到,物權的客體是既存和確定的某一有體物,而債權可以成立於某一未定和將來的法律關系之上。譬如,當事人之間可以就未來的借款達成協議,也可以附條件的合同,待條件成就而使合同關系實際發生效力。但是物權則不存在著這樣的可能性。
(四)明確物權的法定性和公示性
區分物權和債權,有助於明確物權的法定性和公示性。所謂物權法定,就是指物權的種類、內容、效力以及公示方法由法律規定,原則上不能由法律之外的規范性文件進行規定,也不能允許當事人自由創設物權的種類以及確定物權的內容、效力和公示方法。物權法定存在的必要性在於,一方面,由於物權法是落實憲法所規定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所有制關系的民事基本法,反映社會的基本所有制關系,維護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因此物權必須要法定。另一方面,由於物權法定規定的物權類型就是對登記的指引與規范。依據物權法定原則所設定的物權公示制度,有利於防止欺詐,維護交易安全。還要看到,物權法定有利於節省談判成本。因為法律規定了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當事人在創設物權時就不需要在談判協商創設某一種物權應當具備什麼樣的條件以及有關物權的內容應該如何確定。物權法定其實就是要形成一種物權創設的標准化(standardization),這就是說,在物權法定的模式下,法律所規定的物權類型和內容,是法律設計的最優化的財產權標准(optimalstandardization),按照這種標准化來創設物權就可以節省談判成本。]物權被法定之後,當事人在談判中只需嚴格依據法律規定的內容以及類型進行協商,而不必就某一類物權具有什麼樣的內容、達到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創設物權以及該物權具有哪些效力等問題大傷腦筋,這樣就減少了當事人談判的成本。而且物權法定也有利於減少當事人因為設定不符合法律要求的物權及其內容,最終不被法律承認而不得不承擔的挫折成本(frustrationcost)。而對於合同債權,法律沒有法定的要求。在合同領域實行合同自由原則,當事人完全可以依法自由設定法定類型之外的無名合同。只要當事人所訂立的合同沒有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在法律上就能產生預期的效果。
(五)明確物權的長期性
區分物權和債權,可以明確物權的長期性特點。相對債權來說,物權是一種長期穩定的財產權。所有權是一種無期限限制的物權,他物權較之於債權一般也都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的特點。而債權是相對短暫的權利,物權與債權對應著兩種不同的財產結合關系。一般而言,物權對應著較為穩定、牢固的財產結合關系,而債權則對應著較為鬆散的財產結合關系。這種區分的意義在於:
其一,它直接表明了物權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確認某些財產權為物權,使其成為長期穩定的財產權利,使有恆產者有恆心,以此來鼓勵人們創造財富。
其二,這種區分在物權法上也會直接影響到現行法中法律規則的設計。以典權與租賃權為例,通說認為,典權是一種支配權,在舊中國民法和我國台灣地區民法中,承認典權是物權,而租賃權是一種請求權。而如果租賃權成為物權,就會在性質上發生變化。比如說《合同法》第221條規定:「承租人在租賃物需要維修時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內維修。出租人未履行維修義務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維修,維修費用由出租人負擔。因維修租賃物影響承租人使用的,應當相應減少租金或者延長租期。」為什麼在承租期間內必須要出租人維修,而不應當由承租人維修呢?因為這畢竟是合同債權,而不是一個長期穩定的權利。如果某人租賃他人的房屋,時間也不長,他還要負擔維修的費用等,這樣成本過高,而且,一旦租賃合同終止,他要返還租賃物,維修房屋時的材料無法取回,甚至支付的費用都很難補償。但如果是一個典權,情況就不同了。承典人對於承典的房屋享有廣泛的使用收益的權利,同時,也相應地要負擔維修的義務。另外,根據《合同法》第223條的規定,承租人不得隨意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在租賃物上增設他物。如果承租人違反了這種不作為義務,出租人有權要求其恢復原狀,賠償損失。這就意味著盡管承租人可以佔有租賃物,但畢竟租賃關系是一種鬆散的財產結合關系,對租賃物狀態的改變,必須要尊重出租人的意志。典權關系就並非如此,典權人對典物的改善或者在典物上增設他物,通常並不需要他人的同意。此外,物權和債權在時效的使用上也是不同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上述物權和債權區別的影響。
其三,由於物權是一種長期穩定的財產權利,因此,相對債權而言,物權通常可以自由轉讓,尤其是物權的轉讓不必要受到合同另一方的限制。債權的轉讓是受到限制的,尤其是受到合同相對方的限制。例如,租賃權本質上是一種債權,所以,轉租必須要取得出租人的同意。按照合同相對性的原理,出租人只有將租賃物交給承租人使用,而沒有將其交給其他人使用的意思。所以,承租人沒有取得出租人的同意而轉租,承租人將構成違約。但是,對於用益物權而言,通常是可以自由轉讓的。既然是一種物權,法律上不僅承認它是長期穩定的財產權,而且承認它可以自由轉讓。
C. 物權問題
1、物權法上物的最基本的分類是動產和不動產,不動產即土地及地上附著物。地上附著物是指固定在土地之上的物,如房屋、橋梁、紀念碑等。不動產之外的所有物都是動產。法律上區分動產和不動產的意義在於:基於動產和不動產的性質的不同,法律上規定的取得喪失動產和不動產的條件手續不同。一般動產所有權的取得基於交付皆可。佔有即是動產物權的公示方法。而不動產物權的取得則是要經過登記,登記是不動產物權的公示方法。另外,區分動產和不動產另一意義還在於確定法院的管轄,因為不動產的不可移動性,通常涉及不動產的案件都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
2、主物與從物。從物是指依交易習慣或當事人意思表示確定的經常輔助某物使用的物。所以,從物有如下幾個構成要件:非主物之構成部分,輔助主物使用,與主物同屬一人。區分主物從物意義在於:主物的處分一般都及於從物,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3、可替代無物與不可替代物。區分意義在於可替代物可以成為消費借貸的標的物,而不可替代物只能作為使用借貸、租賃合同的標的物。
4、融通物與不融通物。融通物可以作為交易的標的,而不融通物不能作為交易的標的。
5、特定物與不特定物。特定物是指依標的物的特有屬性或當事人意思具體制定的物。不特定物則是根據該種物的普遍屬性、品質而確定的不具體的某一類物。物權的標的物是特定物。債權標的物可以特定物也可以是不特定物。當債權標的是不特定物時,債務人准備的用於履行債務的標的物滅失時,其仍應依約定向權利人交付不特定物。
6、消費物與不消費物。消費物不能反復使用,而不消費物可以反復使用,所以區分意義在於消費物不能成為租賃、使用借貸的標的物。
7、可分物與不可分物。區分意義在於確定多數人之債是屬於可分之債還是不可分之債。共有終止時,對共有物是實物分割還是折價、拍賣、變賣。
8、單一物、結合物、集合物。結合物是由數個物結合成一個物,雖其每個構成部分不喪失其個性,但其在整體形態上已是單一物,法律上也將其按單一物相同對待。集合物是由數個單一物或結合物聚合而成,如一群羊,一個企業的全部財產等。區分意義在於:每個單一物、結合物上存在一個物權。集合物的每一個構成物都單獨成立一個權利客體。法律另有規定除外
9、原物與孳息。孳息分為法定孳息和天然孳息。物質收益須與原物分離後才能稱為孳息。未分離前是原物的組成部分。區分意義在於確定原物所生利益的歸屬。一般而言,孳息歸原物所有權人所有。
D. 一物之上不能同時設立兩個所有權,體現的物權法原則是
體現的是一物一權原則。
E. <物權法>中抵押集合動產中的集合動產,是指什麼請具體舉例
以下回答由「濟南商律師」提供,如需轉述請註明出處:
所謂企業財產集合抵押,是將企業所有的全部動產、不動產合為一體,作為一個物(集合物)而設定的抵押權。企業財產集合抵押的優點是,可以迴避以企業各種動產、不動產分別設立抵押權的煩瑣,且將企業全部動產、不動產合為一體,將充分發揮企業財產的擔保價值,以便獲得數額較大的融資。物權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二款所謂「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即是企業財產集合抵押。
這種抵押是以企業現有財產進行的,如有很多時候要牽扯企業資產的頻繁變動,很不容易抵押權人進行抵押照看。也就說對抵押權人的權利造成了一種不穩定。所以說,這種集合抵押雖然不需要義務人一件一件的申報明示,卻需要進行抵押登記。這種登記是強制性的。如有變動需要變更登記。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F.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面對各種各樣的事物,人們為了更好的定分止爭,逐漸形成了一套物權制度,而物權法正是規定各種物權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正如民法有「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一樣,物權法也有自己的原則。下面我就自己對物權法淺顯的理解來簡要分析一下物權法的原則。
首先是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法定原則,是指物權的種類,內容,效力和公示方法都應有法律明確規定。其主要內容有:(一)物權的種類必須由法律規定,任何當事人不得隨意創設。例如現在我國法律規定的物權有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當事人不得約定法律外的其他權利為物權。(二)物權的內容由法律規定,當事人不得創立與法定物權內容不相符的物權。例如所有權的內容可以為法律規定的各種動產和不動產,但當事人不能根據約定對人享有所有權。(三)物權的效力必須由法律規定,當事人不能基於其合意對頂物權的效力。如法律規定在對土地所有權上設立地上權時,該所有權的使用,收益權能即受到限制。而此種規定不能由當事人根據合意做出。(四)物權的公示方法應由法律規定。例如我國現行法律規定不動產物權變更須經登記始生效,動產物權的變動交付即生效。而其他由當事人創設的公示方法均為無效。
物權法規定物權法定原則有其原因。其根本原因要從物權本身的性質方面來考察。物權是權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並享有其利益的權利,是一種絕對的,公開的,具有排他性的權利。如果物權不是由法律規定而是由當事人任意規定,那麼人民間的交易活動將混亂不堪。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債權奉行的是合同自由的原則,即當事人可以在符合法律規定達成合意的情況下任意設定債權,而債權的標的物---各種各樣的動產和不動產---恰恰是由物權來規定的,也就是說,物權是債權的基礎,只有在物權得以確定的前提下,債權才能合理,穩定的存在,這就要求物權有相當的穩定性。而如果物權不是法定而是由當事人任意規定,那麼物權就毫無穩定性可言,而以之為基礎的債權制度也會隨之土崩瓦解。綜上,物權法定既是其本身性質決定的,也是其他法律制度對它的要求。
其次,是一物一權原則。
一物一權原則,是指在同一物上只能成立一個所有權,不能成立兩個以上的所有權的法律原則。理解該原則時應該注意兩個方面:一個是對「一物」的理解。所謂一物是指一個物權的客體只能是一個獨立的特定物,而不是指物的一部分(如汽車上的輪胎)或集合物(如一座圖書館);一個是對「一權」的理解,「一權」是指一物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但同一物上可以同時成立數個互不相矛盾的物權。如可以在所有權上同時設定抵押權和地上權。但是要指出的是,同一物上也不得成立兩個或兩個以上非所有權的其他物權,如一個樓房價值100萬,房主把它以100萬價格抵押給一個人後,又把它以100萬的價格抵押給另一個人,則第二次抵押無效。
一物一權原則,從根本上來說,是出於確定所有權,定分止爭的需要。如果說物權法定原則規定了物權的內容,種類,效力,變更方式,為物權規則的正常運行設立了前提條件,那麼一物一權原則則確定了物權的真正歸屬,為各種物品定了「名分」,為物權的正常行使提供了保障。
最後是公示公信原則。
公示公信原則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公示原則,公示原則是指當物權發生變動時(如設立,轉移)要通過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會公開,使第三人知道物權變動的情況。和對人的,不公開的債權不同,物權是一種對世的公開的權利,只有讓世人明知物權的真正歸屬及物上的權利情況(即物上除所有權外是否還有抵押權等),才能保證交易安全,有序,正常的進行。根據物權法定原則,物權的公示方法也必須由法律來確定,關於公示方法原則上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不動產的登記制度。關於此項制度,學理上分為登記要件主義,以德國為代表;登記對抗主義,以法國為代表;折中主義,以瑞士為代表。我國對此的規定是不動產的轉移,交付...登記後生效。無論採取何種主義,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轉移,變更等變動情況都要被記載於登記簿上,以備人們查閱,而這樣恰恰能達到公示的么地。另一種是動產的交付制度。交付簡單地說就是佔有的轉移。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交付必須要有兩個條件,即標的物的轉移和當事人之間達成的交付的合意。但是現實生活中,簡易交付,佔有改定,指示交付等非現實交付也大量存在。雖然後三者沒有現實的交付行為,但由於其達成了交付的合意,構成了觀念上的交付,現實生活中並不影響交易的進行,故法律也承認這幾種交付方式。二是公信原則。公信原則是指只要對一個物權做了公示,則次物權即具有社會公信力。也就是說,第三人有理由相信公示的內容是真實的,並且基於次做出的交易行為受法律保護,即使該物權根本不存在或有瑕疵。但前提是第三人須是善意的,如果是惡意的則不受法律保護。
G. 共有的客體為什麼可以是集合物
物權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是標的物特定,即一物一權.因此,物權變動也只能一個一個變動.集合物不是不能成為物權客體,而是不能只成立一個物權.
H. 為什麼集合物不能設立所有權,只能設立他物權
因為集合物一般不能作為權利客體,除非法律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不能設定自物權和他物權。
例外情形是夫妻共同財產、財團抵押、浮動抵押。
I. 集合物、單一物、合成物在法律上的區別拒絕扯淡
集合物、單一物、合成物在法律上的區別:
一、承載物權數量不同。單一物,是指獨立為一體的物,如一頭牛。結合物,是指由多數單一物結合成一體的物,如房屋。集合物則指多個單一物、結合物合為一體的物,如某企業的全部財物,羊群。
合成物的構成部分雖然沒有喪失其個性,但形體上已經成為統一體,所以,合成物在法律上的地位與單一物沒有區別。
因此,單一物、合成物只有一個物權,而集合物上有多個物權。
二、交易方式不同。單一物與結合物只能整體為交易的標的,不能就其某一部分進行交易;集合物可以為單一的交易標的物,也可以就集合物中的各物設定權利。
三、風險承擔不同。以單一物、集合物為標的的,風險可能在交付前轉移。以集合物為交易標的物的,交付以後風險轉移。
四、可分與不可分。以單一物、集合物為不可分物,集合物為可分物。
(9)集合物物權擴展閱讀:
合同法
第一百四十二條 標的物的風險負擔
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三條 買受人違約交付的風險承擔
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之日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
第一百四十四條 在途標的物的風險承擔
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同成立時起由買受人承擔。
第一百四十五條 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的風險承擔
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第一百四十六條 買受人不履行接收標的物義務的風險承擔
出賣人按照約定或者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二項的規定將標的物置於交付地點,買受人違反約定沒有收取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自違反約定之日起由買受人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