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益物權包括哪些 用益物權包括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用益物權主要包括具體如下: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
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1、佔有和使用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就是為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土地的權利,因此使用土地是土地使用權人的最主要權利。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對土地的使用權,應當在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所限定的范圍內進行。例如,限定房屋的高度、限制房屋的用途,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使用土地時不得超出該項范圍。由於建設用地使用權為使用土地的物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為實現其權利,自然以佔有土地為前提;同時,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也可以准用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規定。
2、權利處分。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處分其權利。這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權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既然建設用地使用權是以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為目的,則其必須與建築物共命運,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附著於該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一並處分。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該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是,在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時如果當事人對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轉讓做了限制,則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不得轉讓其建設用地使用權。
(2)抵押。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為抵押權的標的物,此時,其地上的建築或其他工作物也隨之抵押。另外,當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抵押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也隨之抵押。
(3)出租。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作為出租人將建設用地使用權連同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租賃給他人使用並收取租金。在建設用地使用權出租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出租人)仍須向土地所有人履行義務。
但是,通過土地劃撥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只有在下列幾種情況下,才可以轉讓、抵押、出租:①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② 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③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④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在其他情況下,通過劃撥土地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出租、抵押。
3、附屬行為。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在其地基范圍內進行非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的附屬行為,如修築圍牆、種植花木、養殖等。
4、取得地上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的補償。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在土地上建造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以及其他附著物,其所有權應當屬於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立法例上有認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對於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有取回權。但取回難免會使物受到毀損,而且即使取回後恢復土地的原狀,也往往對土地不利,從社會的利益上看是有害的。因此,立法例上又往往確認土地所有人對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以購買權補救之,即土地所有人以時價購買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時,地上權人不得拒絕。這種購買權是否行使,由土地所有人決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不得勉強;而且該項購買權一旦行使,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即不得再行使其取回權。我國物權法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該土地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對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給予補償,並退還相應的土地出讓金。另一方面,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
制改革中農村承包經營關系的新型物權。民法通則規定了公民、集體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第80條第2款、第81條第3款)。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民一項非常重要的權利,包含著諸多權利內容。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承包經營權應包括以下內容: (1)經營自主權,也稱經營決策權。 它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承包人自行決定干什麼,干多少,怎樣乾的權利。給予承包方經營自主權,就可使他們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關心生產、銷售情況,收益與經營效果掛鉤。但應當注意的是,承包方雖然可以決定干什麼、怎麼干,但是承包經營自主權應該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允許的范圍內自主,不能利用經營自主權進行非法經營,否則最終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2)收益權。它是指通過自主在承包地上進行經營活動後,佔有經營所得利益的權利。如村民在承包地上種植了果樹或者農作物,產生的收益就應該歸承包人擁有。
(3)收益的處分權。它是指承包方可以對自己經營的收益自行予以處理,可以留給自己或者送給別人,也可以當作商品將其出售。
(4)流轉權。它是承包方可以將承包的土地自行採取轉讓、轉包、互換、出租等方式使其擁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第三人,由第三人行使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
(5)優先承包權。它是指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或者將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過程中,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於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
(6)繼承權。它是指承包人在承包期內死亡的,該承包人的繼承人繼續享有原承包合同法定及約定的權利。
三、地役權
是指為使用自己不動產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不動產的權利。地役權的分類:
(一)積極地役權與消極地役權以地役權的實現方式為標准,可將其劃分為積極地役權和消極地役權。
積極地役權是指地役權人可在供役地上為一定的積極行為的地役權,也稱作為地役權。
消極地役權是指以供役地人不得為一定行為為內容的地役權,因其負有一定不作為的義務,而非單純的容忍義務,又稱不作為地役權。
(二)地役權的繼續地役權與非繼續地役權
以地役權的行使方式或權利實現的時間是否繼續為標准,可以將其劃分為繼續地役權和非繼續地役權。
前者指權利的行使無須每次都有地役權人的行為,而權利卻能不間斷地實現的地役權,道路與設施的存在本身就意味著權利人在持續地行使地役權。消極地役權一般均為繼續地役權。
後者又稱間斷間斷地役權,是指權利的行使每次都需要由權利人實施一定的行為,否則無法實現其權利的地役權。
(三)表見地役權與非表見地役權以地役權的存在是否表現於外部為標准,可將其劃分為表見地役權和非表見地役權。
前者是指權利的存續,能自外界得以知曉,有外部事實予以表現地役權,如通行地役權或地面排水地役權等。
後者是指權利的存續,不能從外界予以認識,無外部事實作為表現的地役權,如埋設地下管線的地役權、眺望地役權、採光地役權、特定營業禁止地役權。
(四)以地役權的內容為標準的分類
1、通行地役權即以在他人土地上通行以便到達自己土地為目的的地役權
2、有關水的地役權具體包括:
(1)取水或汲水地役權,即為了需役地的便利在供役地上取水或汲水的權利;
(2)導水地役權,即利用管道或溝渠經過供役地把水導入需役地的權利;
(3)排水地役權,即把生活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排入供役地或經過供役地排向他處的權利。
3、眺望地役權即為了確保在自己的土地或建築物中能夠眺望風景,約定供役地的物權人不得建造或種植超過一定高度的建築物或竹木的權利。
4、採光地役權即為了改善自己的土地或建築物的採光效果,約定供役地的物權人在一定的區域不得建造建築物或種植竹木,或者建築物、竹木不得超出一定高度的權利。
5、支撐地役權即利用他人已經建成的牆壁搭建房屋或其他地上定著物的權利,設立此種地役權往往為了節省建築成本或為了擴大房屋的使用面積。
6、放牧地役權 即按照約定在供役地上放牧牛、馬、驢等牲畜的地役權。
7、建造附屬設施或安設臨時附著物的地役權 需役地的物權人為了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土地或建築物,可以與供役地的物權人協商,支付一定的對價,取得一項在供役地上建造建築物之附屬設施或安設臨時附著物的役權。
8、排污地役權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排放污染物的企業,盡管其營業可能已經獲得環保部門的行政許可,但此種排污行為客觀上會給相鄰不動產的利用造成損害或不便,企業可以與相鄰不動產物權人訂立契約,支付對價,獲得一項排污地役權。
四、宅基地使用權
(1)佔有權。宅基地使用權人經依法申請批准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後,便享有對宅基地的獨占權,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非法侵佔、擅自使用或剝奪其宅基地的使用。對於宅基地上舊有的建築設施及其他林木,所有人或管理人應在合理期限內做出處理,不得影響宅基地使用權人的使用。
(2)在宅基地空閑處修建其他建築物、設施的權利。宅基地使用權人在主要住宅建築外,可自行在宅基地范圍內建築其他生產或生活需要的建築和設施。
(3)宅基地使用權人有在宅基地內種植林木、花草、蔬菜的權利。該種植的林木、花草、蔬菜歸使用權人所有。
(4)依法附隨房屋出讓宅基地使用權的權利。國家保護私有房屋合法買賣、繼承、贈與等權利。因房屋和宅基地連為一體,不可分離,所以,宅基地使用權必須連同房屋一並轉移。
㈡ 什麼是用益物權
用益物權是指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是以一定范圍內的使用、收益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定限物權。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
用益物權是直接支配物的權利,並且是直接支配他人之物的權利。另外用益物權是支配物的使用價值的權利。在用益物權中,他人之物不僅指他人享有所有權之物,而且包括他人享有使用權之物。對用益物權客體的特定性、獨立性的判斷可採取的同一性標准、特定區域和特定期限認定標准。
(2)用益物權是有期限物權擴展閱讀
用益物權是隨著人類對財產利用的范圍和程度的增強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其源遠流長,發達甚早,但用益物權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例如,在西方古代的羅馬法和日耳曼法上,在以法德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和以英美為代表的英美法上,用益物權都體現出了鮮明的特色和權利觀念,反映出了用益物權與社會經濟生活的密切聯系程度。用益物權的發展呈現出如下趨勢:用益物權在物權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它已發展成為現代物權法上處於中心地位的物權制度;用益物權因社會經濟的變遷而發生變動,新的用益物權不斷產生,固有的用益物權因不適應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而逐漸消滅;用益物權的權能在逐步擴大,以不斷滿足人們對不動產利用的需求。
㈢ 用益物權的法律特徵是什麼
用益物權,是指非所有人對於他人所有的不動產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用益物權的重心在於對於不動產使用價值的支配,強調的是對物的利用權,法律賦予這種對於物的利用權以物權的效力,使利用權人可以據此權利對抗包括所有權人在內的其他人的干涉,從而保障其對物的充分利用。用益物權即為以「利用」為中心的物權,實現物盡其用。由於土地等不動產資源具有永久性、安全性、供給有限性、資本價值性等特點,決定了不可能人人都擁有土地和房屋等不動產,法律為了調節人類的需求與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從穩定社會秩序的角度出發,創設了用益物權制度,以求對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但是大家應該注意,用益物權雖然是基於他人的所有權而產生,但是其是獨立於所有權的物權,並具有可轉讓性,從而使不動產的使用價值本身在市場中實現最優化的配置。由於我國一直實行土地公有制,因此用益物權制度也相應帶有公有制的特點。如國有土地使用權制度中帶有濃厚的行政管理因素,承包經營權也不似永佃權具有永久性和人身依附性,而是具有期限限制,且以平等社員資格為基礎的新型土地利用權利制度。但土地權利制度上的公有制特點,並不影響我國的土地利用制度仍屬於傳統用益物權的范疇,因為它們本質上也是在土地所有權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土地所有權權能分離的產物,在權利的內容上都包括了使用權或者收益權,因而也是這些權利本質上都是私法上的物權,都應當具有物權所應當具有的效力。作為一種物權,用益物權除了具備物權的一般法律特徵以外,又具有自己的一些獨特特徵:
第一,用益物權是一種他物權。即用益物權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成立的物權。
第二,用益物權是一種不動產物權。即用益物權的標的物僅限於不動產。動產之上不能成立用益物權。對於動產的使用可以通過借用合同或者借貸合同來進行。
第三,用益物權是以使用和收益為內容的限制物權。即用益物權人只能就其標的物為使用和收益,而不能其為相應的處分。當然用益物權人無權處分用益物權的標的物,並不代表著他不能處分用益物權本身,比如用益物權人可以依法將該用益物權轉讓給他人,但其不能將該用益物權的標的物轉讓給他人,因為將該標的物轉讓給他人意味著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這必須以轉讓人對該標的物享有所有權為前提,否則將構成無權處分。
第四,用益物權是獨立物權。雖然用益物權雖然以所有權的存在為前提,但其一經設立,在法律上就具有獨立性。也就是說,用益物權一旦依當事人約定或法律直接規定設立,用益物權人便能獨立地享有對標的物的使用和收益權,除了能有效地對抗第三人以外,也能對抗標的物的所有人對其權利行使的干涉。
此外,由於用益物權是依約定或法律規定設定,因此用益物權還是一種有期限的權利。
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我國的用益物權類型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對於海域使用權以及取水權、采礦權、探礦權、捕撈權、狩獵權等用益物權或者准用益物權適用相應特別法律的規定。
㈣ 用益物權是什麼意思 用益物權的特徵
用益物權,是指非所有人對於他人所有的不動產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用益物權的重心在於對於不動產使用價值的支配,強調的是對物的利用權,法律賦予這種對於物的利用權以物權的效力,使利用權人可以據此權利對抗包括所有權人在內的其他人的干涉,從而保障其對物的充分利用。用益物權即為以「利用」為中心的物權,實現物盡其用。由於土地等不動產資源具有永久性、安全性、供給有限性、資本價值性等特點,決定了不可能人人都擁有土地和房屋等不動產,法律為了調節人類的需求與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從穩定社會秩序的角度出發,創設了用益物權制度,以求對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但是大家應該注意,用益物權雖然是基於他人的所有權而產生,但是其是獨立於所有權的物權,並具有可轉讓性,從而使不動產的使用價值本身在市場中實現最優化的配置。由於我國一直實行土地公有制,因此用益物權制度也相應帶有公有制的特點。如國有土地使用權制度中帶有濃厚的行政管理因素,承包經營權也不似永佃權具有永久性和人身依附性,而是具有期限限制,且以平等社員資格為基礎的新型土地利用權利制度。但土地權利制度上的公有制特點,並不影響我國的土地利用制度仍屬於傳統用益物權的范疇,因為它們本質上也是在土地所有權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土地所有權權能分離的產物,在權利的內容上都包括了使用權或者收益權,因而也是這些權利本質上都是私法上的物權,都應當具有物權所應當具有的效力。作為一種物權,用益物權除了具備物權的一般法律特徵以外,又具有自己的一些獨特特徵: 第一,用益物權是一種他物權。即用益物權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成立的物權。 第二,用益物權是一種不動產物權。即用益物權的標的物僅限於不動產。動產之上不能成立用益物權。對於動產的使用可以通過借用合同或者借貸合同來進行。 第三,用益物權是以使用和收益為內容的限制物權。即用益物權人只能就其標的物為使用和收益,而不能其為相應的處分。當然用益物權人無權處分用益物權的標的物,並不代表著他不能處分用益物權本身,比如用益物權人可以依法將該用益物權轉讓給他人,但其不能將該用益物權的標的物轉讓給他人,因為將該標的物轉讓給他人意味著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這必須以轉讓人對該標的物享有所有權為前提,否則將構成無權處分。 第四,用益物權是獨立物權。雖然用益物權雖然以所有權的存在為前提,但其一經設立,在法律上就具有獨立性。也就是說,用益物權一旦依當事人約定或法律直接規定設立,用益物權人便能獨立地享有對標的物的使用和收益權,除了能有效地對抗第三人以外,也能對抗標的物的所有人對其權利行使的干涉。 此外,由於用益物權是依約定或法律規定設定,因此用益物權還是一種有期限的權利。 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我國的用益物權類型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對於海域使用權以及取水權、采礦權、探礦權、捕撈權、狩獵權等用益物權或者准用益物權適用相應特別法律的規定
㈤ 用益物權是不受限制的物權,這句話對嗎
用益物權是不受限制的物權的表述錯誤。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用益物權客體的限制性有三個方面:一是用益物權的客體必須具有使用價值,客體的存在形態或使用形態發生變化,會對用益物權人的利益產生直接影響,甚至喪失。例如:設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必須是可耕種、種植、養殖的土地,如該土已經成為沙漠,無法耕種,則不能設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而擔保物權則要求擔保物具有交換價值;二是用益物權的客體以不動產作為主導,在法制史上,用益物權的范圍一般較為廣泛,可以擴及一切法律上的物,法國、瑞士法上的用益物權至今仍然可以在動產和不動產上設立,但德國、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的用益物權主要以不動產為標的物而不適用於動產,一些國家法律甚至直接規定,在動產上不能設定用益物權,只能設定債權關系,如租賃權。中國物權法草案也把用益物權的客體限制在不動產。而擔保物權則既可以在動產上設立,也可以在不動產上設立;三是用益物權的享有和行使必須以對客體的實際佔有為前提,否則使用和收益無從談起。而擔保物權則不必要求權利人一定要直接佔有標的物,如在抵押權中,抵押權人就不直接佔有抵押物。
㈥ 用益物權是什麼 用益物權的特徵和特點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用益物權"這一概念在中國《民法通則》中沒有出現,有關用益物權的規定也只有零星幾條。物權法草案第123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嚴格說來這也不是用益物權的立法定義。因此,在中國民事立法上難以給用益物權一個明確定義。在民法學上,所謂用益物權,是指非所有人在他人所有的物上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他物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特徵:
第一,用益物權是一種他物權。即用益物權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成立的物權。
第二,用益物權是一種不動產物權。即用益物權的標的物僅限於不動產。動產之上不能成立用益物權。對於動產的使用可以通過借用合同或者借貸合同來進行。
第三,用益物權是以使用和收益為內容的限制物權。即用益物權人只能就其標的物為使用和收益,而不能其為相應的處分。當然用益物權人無權處分用益物權的標的物,並不代表著他不能處分用益物權本身,比如用益物權人可以依法將該用益物權轉讓給他人,但其不能將該用益物權的標的物轉讓給他人,因為將該標的物轉讓給他人意味著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這必須以轉讓人對該標的物享有所有權為前提,否則將構成無權處分。
第四,用益物權是獨立物權。雖然用益物權雖然以所有權的存在為前提,但其一經設立,在法律上就具有獨立性。也就是說,用益物權一旦依當事人約定或法律直接規定設立,用益物權人便能獨立地享有對標的物的使用和收益權,除了能有效地對抗第三人以外,也能對抗標的物的所有人對其權利行使的干涉。
此外,由於用益物權是依約定或法律規定設定,因此用益物權還是一種有期限的權利。
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我國的用益物權類型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對於海域使用權以及取水權、采礦權、探礦權、捕撈權、狩獵權等用益物權或者准用益物權適用相應特別法律的規定。
㈦ 用益物權和使用權的區別
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拿一隻母雞來舉例,比如我可以使用這只母雞,我讓這只母專雞去捉蟲子,那麼屬這個就體現的是使用權;另外一個例子,比如這個母雞下了一個雞蛋,那我能收取這個雞蛋,就是雞蛋屬於我,那這個例子呢,體現的就是用益物權。
㈧ 物權和用益物權的區別
1、含義不同
物權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沒有限制條件版。
而用益物權,是指以一定權范圍內的使用、收益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定限物權。
2、范圍不同
物權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具體可分為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用益物權是他物權,屬於物權的一部分,因此,用益物權的范圍小於物權。
3、分類不同
物權可分為自物權與他物權、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主物權與從物權、所有權與限制物權、有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民法上的物權(普通物權)與特別法上的物權、意定物權和法定物權等。
用益物權可分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等。
㈨ 用益物權與所有權的關系
關系如下:
1、用益物權是一種由所有權派生的物權
用益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財產上設立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因此用益物權被稱為「他物權」,這不同於所有權的「自物權」。
2、用益物權是區別於所有權這個完全物權的受限制的物權
雖然用益物權人可依法將其享有的用益物權轉讓、抵押等,但不具有對財產的所有權進行處分的權利。
3、用益物權是一項獨立於所有權的物權
用益物權在行使上具有優先性,即使財產的所有權發生轉移,也不影響用益物權的存在。
(9)用益物權是有期限物權擴展閱讀
用益物權與所有權的相關情況
1、用益物權的組成主要包括:
①土地承包經營權
承包人依法通過承包而取得的對農村土地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②建設用地使用權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在國家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建築物或者其他附著物的權利;
③宅基地使用權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依法享有的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個人住宅的權利;
④地役權
依合同約定,土地上的權利人為實現自己土地的利益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權利。地役權的成立,以有兩塊土地為必要,享有權利的土地稱「需役地」,供他人使用的土地稱「供役地」。
2、所有權的取得方式包括:
①一般方式
包括原始取得與繼受取得:所有權的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權利及意思為依據,而是依據法律規定直接取得所有權,如因先佔、建造取得一物的所有權。而所有權的繼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權利及意思為依據取得所有權,如因買賣、贈與取得物的所有權;
②特殊方式
善意取得是指受讓人以財產所有權轉移為目的,善意、對價受讓且佔有該財產,即使出讓人無轉移所有權的權利,受讓人仍取得其所有權。所謂善意是指受讓人不知道出讓人為無權處分人,或者受讓人應當知道卻非因重大過失而不知道出讓人為無權處分人。善意取得既適用於動產,又可適用於不動產。
㈩ 用益物權都是期限性物權
不是吧 用益物權屬於定線物權,除了期限性的還可以是 一定范圍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