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臨摹畫作算侵犯著作權嗎

臨摹畫作算侵犯著作權嗎

發布時間:2021-11-14 14:53:00

① 臨摹美術作品售賣算不算侵權

臨摹美術作品售賣算侵權,不屬於合理使用。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② 臨摹作品有沒有著作權,臨摹作品是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嗎

你好!
關於臨摹作品的著作權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若原作品仍在的有效保護期之內,則其臨摹作品不享有新的著作權。這種觀點將原作享有與否視為臨摹作品取得著作權的限制條件,然而著作權法的一般原理決定了作品的著作權隨其完成而自動取得。若對臨摹品不能給予著作權保護,則對一切臨摹品都是適用的;如承認臨摹品作為一件獨立的作品取得著作權,而又將一件其它作品的保護期限作為限制條件,從邏輯上說不合理。
(2)臨摹作品作者僅可對其臨摹品在原作基礎上表現出獨創性的部分享有著作權。 這種論點忽視了藝術品的特殊性,以為藝術品的獨創性可以象專利那樣,清清楚楚地寫出創新點和權利要求。
(3)臨摹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權,應視該臨摹作品對於原作品是發展、進步了,還是倒退、落後了。若屬於前者,臨摹者將享有通過再創作而發展了原作品的藝術性這一先進部分的著作權;若屬於後者,臨摹作品對於原作品而言是倒退,甚至是糟粕的情況下,則不可能享有任何權利。 這種觀點更脫離實際。藝術品的質量水平高下是一種非常主觀化的判斷,怎麼可能象專利那樣用先進性的標准來規定。不可能所有藝術品都能雅俗共賞,在現實中,為藝術家及愛好者所欣賞而被普通人目為塗鴉的作品時有所見。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③ 臨摹寫真對於侵犯著作權嗎

臨摹名畫不侵犯著作權。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行為人對在公共場所所設置或者陳列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並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十項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並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
由不同作者就同一題材創作的作品,作品的表達系獨立完成並且有創作性的,應當認定作者各自享有獨立著作權。

④ 臨摹他人繪畫作品,並且出版,侵犯著作權嗎

如何保護原創者的合法權益
來小鵬:在權利產生階段,雖然我國的著作權採用自動取得的原則,即著作權自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但為更好地維護原創者的合法權益,建議原創者向有關部門進行著作權登記。這有助於解決因著作權歸屬造成的著作權糾紛,並為解決著作權糾紛提供初步證據。
在權利保護階段,原創者對於侵犯其私權利的行為,既可以採取自力救濟,即與侵權人私下和解的方式,也可以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通過公力救濟,即採取法律途徑要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張偉君:著作權法保護美術作品原創者的合法權利,禁止對美術作品的非法復制以及臨摹。特別是要禁止那些賣假畫(贗品)以及抄襲剽竊原作的行為。但是,對於為了個人學習繪畫需要的臨摹,只要不公開發表和銷售,則屬於合理使用的范圍。那些在合理借鑒基礎上創作新作品的行為,也不應該追究其法律責任。
祝斌:一旦遭受侵權,原創者要注意收集證據,根據侵權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維權策略,合理預算索賠額,並及時向政府部門反映侵權情況,提供線索,以有力地打擊大規模侵權行為。同時,行業協會要承擔公益性維權責任。
臨摹是否對原作者構成侵權
張偉君:臨摹畫不管是對原畫的精確復制還是對原畫的有所改變(但兩幅畫在視覺感受上沒有明顯區別),如果未經原畫作者授權,都可能構成侵權,出版機構也要承擔侵權責任。但是,我們要區分臨摹(復制)和借鑒原畫的創意或風格而自己重新創作之間的區別。模仿或借鑒原畫的一些創意或者風格而重新創作出一幅在視覺感受上不同於原畫的新作品,這應該屬於合理借鑒的范疇,不應該被認為是侵權。事實上,相同題材的美術作品在畫面構圖上雷同的情形也是很常見的,不能一概認為這種情形就是侵權。
來小鵬:在我國著作權法中,臨摹不完全等同於復制。臨摹作品是對原作品的復制還是演繹,宜由司法部門根據臨摹作品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案認定。如果臨摹作品為無獨創性的復製品,由於復製品上未表明原作品的作者身份,則該行為實質上涉嫌構成對原作品的剽竊,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可能會成為著作權侵權行為。而當臨摹作品有獨創性時,臨摹作品為自原畫作上產生的新作品,是原畫的演繹作品,臨摹人對該作品也享有著作權。但根據著作權法第十二條的規定,演繹作品的作者在行使其演繹作品的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該臨摹作品的作者在行使其著作權時如出版發行該臨摹作品,未獲得原著作權人的許可,且未標明原著作權人的身份,即侵犯了原作品著作權人的演繹權與署名權,可能會成為著作權侵權行為。
侵權行為人的著作權侵權行為與出版社的出版行為在司法實踐中一般被看作是共同侵權行為。只有著作權侵權行為,沒有出版行為,難以構成實質侵權;而沒有剽竊等侵權行為,就根本沒有出版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出版者對其出版行為的授權、稿件來源和署名、所編輯出版物的內容等未盡到合理注意義務的,依據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出版者盡了合理注意義務,著作權人也無證據證明出版者應當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權的,依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出版者承擔停止侵權、返還其侵權所得利潤的民事責任。
傅鋼:對於臨摹作品是否涉嫌侵權,還是應該遵循認定著作權侵權的公式:接觸+實質性相似。在此事件中,無論夏俊峰的兒子對幾米的作品是「臨」還是「摹」,肯定都是以幾米的作品作為前提的,侵權判斷中的「接觸」肯定是成立的。從網上公開的部分畫作來看,筆者認為的確與幾米的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因此在其畫作公開出版的情況下認定侵權成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也有網友認為,夏健強的作品與幾米的作品還是有不小的差別的,有自己獨立的個性,因此不構成侵權。這是對著作權侵權的誤讀。事實上「獨創性」是勞動成果構成作品的條件,但與判斷這種勞動成果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權並無直接關系。一種勞動成果完全可以既構成演繹作品,也侵犯他人著作權。在被控侵權作品與原告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的情況下,被控侵權的成果是否具有獨創性,不影響對侵權的認定,隻影響對所侵犯的專有權利的判斷:如果被控侵權作品有獨創性,應認定侵犯改編權等演繹權;如果被控侵權作品無獨創性,應認定侵犯復制權。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除了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的目的而合理使用之外,臨摹他人作品一般會對原作者構成侵權。當然,這也要排除那種臨摹水平過低導致的後作與原作差別「十萬八千里」或者僅僅解決了其創意而另行創作新作品的極端情形。
出版社在編輯、審校書稿時,有著嚴格的審查義務,如果其出版的圖書構成著作權侵權,出版社難辭其咎。實踐中幾乎所有的出版社在與作者或書商訂立的出版合同中都約定,作者或書商保證享有所出版圖書的著作權,如因圖書侵犯他人權利,出版社不承擔任何責任。但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這種約定僅能約束合同雙方,對提起侵權的權利人無約束力,出版社無法因此免責。
祝斌:每一個藝術家都有一個臨摹學習的過程。臨摹行為是否侵權,要看這行為是為學習等目的,還是為了盈利。其次,要看相似度。但目前,判斷是否相似還沒有量化的指標,在實踐中,一般認為兩幅作品相似度達到90%以上,可以認定為侵權。出版社出版侵權作品,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⑤ 臨摹別人的作品算侵權嗎

不算。

我國著作來權法過去源不承認臨摹作品的著作權,修改後的著作權法對臨摹的態度仍很模糊。本文從藝術自身的規律出發,結合著作權的取得條件,說明了臨摹行為不是復制,臨摹作品可以具有獨創性,應該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臨摹作品應該具有完全的著作權,但其權利應受到某些限制。給予臨摹作品完整的著作權及適當的利益保護,符合藝術規律,有利於公眾和藝術品作者。在立法中應對臨摹作品採取更明確和寬容的態度,以促進文化的繁榮。

臨摹作品是基於原作品產生,與純粹的原創作品畢竟有所不同,在實踐中很可能會與原作發生一些沖突。雖然極力主張臨摹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權,但由於它相對原作的在後及派生性,為保護原作及其作者利益,還是應對其上的權利做出某些限制。

⑥ 臨摹圖片標明了臨摹到沒標明出處算侵權嗎

您好,臨摹畫不管是對原畫的精確復制還是對原畫的有所改變(但兩幅畫在視覺感受上沒有明顯區別),如果未經原畫作者授權,都可能構成侵權,出版機構也要承擔侵權責任。但是,我們要區分臨摹(復制)和借鑒原畫的創意或風格而自己重新創作之間的區別。模仿或借鑒原畫的一些創意或者風格而重新創作出一幅在視覺感受上不同於原畫的新作品,這應該屬於合理借鑒的范疇,不應該被認為是侵權。事實上,相同題材的美術作品在畫面構圖上雷同的情形也是很常見的,不能一概認為這種情形就是侵權。

在我國著作權法中,臨摹不完全等同於復制。臨摹作品是對原作品的復制還是演繹,宜由司法部門根據臨摹作品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案認定。如果臨摹作品為無獨創性的復製品,由於復製品上未表明原作品的作者身份,則該行為實質上涉嫌構成對原作品的剽竊,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可能會成為著作權侵權行為。而當臨摹作品有獨創性時,臨摹作品為自原畫作上產生的新作品,是原畫的演繹作品,臨摹人對該作品也享有著作權。但根據著作權法第十二條的規定,演繹作品的作者在行使其演繹作品的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臨摹作品的作者如果在行使其著作權時如出版發行該臨摹作品,未獲得原著作權人的許可,且未標明原著作權人的身份,即侵犯了原作品著作權人的演繹權與署名權,可能會成為著作權侵權行為。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⑦ 臨摹作品是否具有著作權

劉文華臨摹是以名家書畫為藍本進行模仿繪畫,是書畫學習的必經之路。臨摹者通過對原作的觀察、體會和理解,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技能,以一定的方式和技巧,力圖一致地人工還原原作的外在形式以及內在精神。臨摹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大師,也為我們留住了千年畫史。
圍繞精確臨摹是復制還是獨立具有著作權,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認為,精準臨摹不但要具備一定的技巧,而且要在「再現品」中增加自己的創作性勞動,所以,這種臨摹的結果實際上是「再創作」出新的美術作品,完全可以構成著作權上的獨創性。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臨摹盡管不可否認會展現出臨摹者個體的差異性,但如此細微的差異不足以構成作品獨創性中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創造性,僅是復制的一種表現形式。
筆者認為,要判斷精確臨摹足以構成作品,具有著作權,最重要的標准就是其是否具有「獨創性」,即除了必須是獨立完成的,還必須具備一點創作上高度的「創作高度原則」。針對精準臨摹的創作高度判斷,主要指臨摹品與原作相比有可以被客觀識別的視覺差異,同時該差異又達到了最低限度的創造性。具體而言,臨摹品要達到創造高度之標准,必須具備與他人成果之間存在能夠在一般水平下即可識別或分辨的區別。正如英國版權學者所述,在同一介質上對藝術品進行復制確實需要比對文字作品的單純復制有更高程度的技巧和判斷,但僅僅是復制過程中的技巧、勞動和判斷卻不能產生獨創性。要構成作品,必須在原作品基礎上進行某種實質性的改變或潤色,而且,改變或潤色在視覺上對作為一個整體的作品的影響比其技術上的意義更重要。而臨摹者在臨摹時總是力求盡量精確,盡力去避免與原作之間細微的區別,更不用說是進行某種實質性的改變或潤色。即使臨摹品與原作品間存有差別,這些細微的差別也並非臨摹者自己主觀選擇產生的。故精確臨摹品與原作之間客觀識別上的視覺差異不具有可識別性,也達不到最低限度的創造性,很難達到著作權上的獨創性要求。綜上,筆者認為,精確臨摹應當認定為是一種復制,而不具有可著作權性。

閱讀全文

與臨摹畫作算侵犯著作權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