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民族文化與遺傳資源知識產權保護

民族文化與遺傳資源知識產權保護

發布時間:2021-11-13 22:54:29

A. 中國民間藝術是否應該得到知識產權保護,我是正方4辯。。。 但我不知道從哪幾個方面闡述

你的觀點是民間藝術應該得到知識產權保護,是吧?

很遺憾,從法律角度來說,民間藝術是不能作為知識產權直接受到保護的,主要原因在於早已經進入公共領域、權利人難以確定、權利收益難以分配等等。

如果你的對手不是很熟悉相關法律的話,建議你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1. 民間藝術、傳統文化是智力創造的重要源泉和基礎,一旦這些智力成果商品化,就應該獲得知識產權保護,同時也應該回饋其上游權利,對民間藝術進行保護。這里你可以盡量模糊民間藝術和從民間藝術中衍生出來的智力產品的區別,強調後者應當得到保護,前者也隨之應當保護。

2. 民間藝術的傳統表達方式是比較落後的,很多都局限於相對狹窄的地域和人群范圍內,傳播方式也很原始,主要是手手相傳、口口相傳,甚至是家庭內部的傳男不傳女。而一旦這些藝術表達產生順應市場化進程的轉變,將很快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需要對其進行保護(其實還是在模糊,同化民間藝術和其衍生品,同化保護和知識產權保護)。

3. 民間藝術的原生態環境正日益受到沖擊,完全依賴原始狀態下的保護是相當困難的。一個比較有效的保護途徑就是,將民間藝術提煉成知識產品,從而創造經濟價值再回饋,提高民間藝術保存環境的自身造血功能,這樣可以極大的延長民間藝術的壽命。

4. 目前,國際社會對民間藝術應當受到保護已經達成了共識,只是如何通過立法來保護還存在爭議。一種觀點就是,在目前已有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當中納入有關民間藝術、傳統文化、遺傳資源等上游權利的內容。(但是這種觀點受到的批評也很多,不用太詳細展開)

希望對你有幫助。

B. 傳統文化不應該受到知識產權的保護的理由。急用!

傳統文化是公共的寶貴資源,不是屬於某些具體個人或者具體機構所有的,是屬於人民大眾的。是千百年來人們的文化結晶和傳承……

C. 傳統文化需要知識產權的保護 問答

傳統文化不需要知識產權的保護。傳統文化講述的是自然規律,即如太陽東升回西落一樣,答陽光普照一樣,水利萬物一樣,這些現象規律萬古長新,自然本有,何須保護?即有保護又有何用?人們只有學習傳統文化才能受益,這點才是首重要也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D. 中國民族文化應該如何傳承

(1)加大資金投入,拓寬多渠道資金來源
要切實得到傳承和保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需要專項資金的投入和贊助,這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提基礎。保護和傳承民間文化的各項工作都離開資金的支持。這既需要政府的投入,又需要社會各界、各渠道的共同參與。可以利用文化旅遊資源的收入,公益演出的資金收入,以及社會募捐和分散資金積累的方式多渠道的為保護活動的開展提供資金基礎。政府針對資金的來源制定方便政策上的有力措施,並監督資金的正確利用和開展進度。
(2)利用傳媒力量普及民族民間文化知識
人們對民族民間文化的認識度普遍偏低,要提高人們的主動參與的熱情度。利用現代媒體力量宣傳民族民間文化知識,包括報紙、新聞、電視專欄節目、電影、書刊雜志、互聯網以及宣傳欄等方式長期、不間斷的向普通民眾進行民族民間文化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宣傳。通過這種方式讓人們認識到民族民間文化的基礎知識和存在意義,樹立人們尊重和保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意識。
(3)大力培育民間文化人才,壯大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人才隊伍
人才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被保護的基礎,一切藝術形式的保護歸根結底是人才資源的保護。民族民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發展壯大人才傳承隊伍是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根本。人才的保護包含兩個主要方面:
①、注重對現有掌握民族民間文化技術的人才為其提供藝術繼續創造的周邊生活保障,為其傳授文化記憶提供有力的扶持性政策,如提高其待遇,以及申辦技藝傳授教學單位在政策上的扶持和獎勵;
②、注重對未來青年文化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做到民族民間文化技藝和教育的深度結合,和其他文化課程一並列入教育課程之中,培養青少年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之情,建立一套保護民族民間人才培養和未來就業方面的教育和社會保障、鼓勵機制,從而壯大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人才隊伍。
(4)樹立民族民間文化認同感,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
國民缺乏對本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對傳承和保護民族民間文化就不可能有該有和自覺及自律行為。我們可以將民族文化融入到正規的教育體制中,使得國民系統的了解民族民間文化的淵源和發展知識,建立對自己民族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這是一項長期而且艱巨的任務,不是一時的情趣高漲也不是一時的熱血澎湃。而是讓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融進血液之中,從而形成一種自覺、自發的保護和傳承意識。
(5)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
完善我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法律、法規。包括對民族民間文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包括著作權使用權、商標權、專利權等。使得我國傳統民族民間文化免受其他國家或組織的盜用,以及民間組織、個人的非法牟利性行為。可以利用先用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保護,並對存在法律漏洞之處及時修訂或者出台新法規。借鑒別國的成功保護模式,以充分實現傳統民族民間文化的文化、經濟價值,對其進行有法可依的保護、傳承和利用。

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E. 傳統文化需要知識產權的保護嗎辯論賽正方~~~~求答案~~

答案是啥意思。。
知識產權是這么個東西。。只要是人類創造的智力成果,知識產權都可以保護。但是問題在於一方面保護是有一定期限的。傳統文化這種東西都幾百年幾千年了,保護個十幾年也沒啥意義。。同時知識產權這個東西是用來保護不受他人侵害的。傳統文化的毛病通常在於想找人侵害都沒人理吧。。而且傳統文化這種東西發明創造著都掛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也不太好申請。。所以通常情況下大概用不到知識產權。
但是既然是辯論,提供點想法給你參考下。。
首先傳統文化也是文化。現在是法治社會。文化當然需要知識產權保護。連現在的網路文化都需要受到知識產權的保護,傳統文化也不是一個叫做「傳統文化」的東西,而是由諸多具體內容即文化載體組成的。如是著作、研究之類的成果還有產品、甚至包括對傳統文化、技藝的創新之類的東西。這些自然需要受到知識產權法的保護。同時還有老字型大小商標之類的東西,就更需要保護。
然後也許有點討打,就是很多傳統文化需要防止現代文化的沖擊。比如說西遊記,如果我說唐僧和孫悟空搞基這樣顯然就是在踐踏傳統文化。為了防止這樣的沖擊,我們有必要對部分傳統文化本身進行保護。畢竟辯題只是說「需不需要」沒說「依據現行知識產權法能不能」。
第三就是知識產權保護本身也有推廣作用。如評價為「馳名商標」,這本身也就是宣傳的一種。只有讓更多的傳統文化代表物具有競爭力,至少有生存能力,才能說去保護傳統文化。何況辯題貌似也沒說是受「知識產權法」的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如果忽略掉法律思維的話。。。作為法律人這么說真是。。說不定還能包括文化部門投資啊啥的,那就好打了。。。其實說慘點如果要申請保護就需要留下詳細資料,這樣至少能保證不會失傳。。。。

F. 保護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認識

保護民族文化產權的重要性

1.處理跨境民族文化的戰略需要。目前跨境民族文化面臨著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那就是,同源同根、長期相互交流的跨境民族往往擁有相同的文化,如果相鄰兩國中的一方搶先對雙方共有的文化標志進行產權登記注冊,則邊境地帶共同的民族文化變成了其中一方的「專利」、據為己有,另一方將喪失其民族文化品牌,從「正宗」淪為對方獨有品牌的一個旁支、一個附屬市場、一個銷售「分部」或「分公司」。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問題十分嚴重、嚴峻。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各國、各方的利益往往並不一致,民族文化的跨境性與民族國家利益的保護性、競爭性,時常相互矛盾,因此,必須要有戰略的、全局的眼光看待民族文化的保護,正確處理具有相同文化內涵卻跨境分屬不同國家的民族文化,從政府宏觀管理的戰略高度,應對其標志性的文化符號進行保護、弘揚,逐步形成具有本國特色的文化專利。這方面正反例子、經驗教訓很多。 中葯的歸屬問題是一個典型:中國與日本之間的「中葯」與「漢方葯」之爭,體現出日本的一種文化產權搶占戰略;部分外國、外地廠商趁我國中醫葯、民族醫葯知識產權保護之不足,大量購買中國傳統葯方和療法,分析其成分後,申請專利,反客為主,向我國這個中葯的原創地出口「洋中葯」,使知識產權原創者損失慘重;最近中國與韓國掀起的「端午節」歸屬權之爭,韓國將「端午節」列入其國家遺產名錄,把「端午節」視為韓國文化遺產;中越之間的銅鼓發源地及銅鼓文化之爭等等,都是典型。在國內,如廣西雲南等地對「壯族綉球」等品牌的歸屬,以及各民族對「扁擔舞」、「竹竿舞」等民俗歸屬的重復認領等等,也都是典型。這類相鄰地區搶占同一種民族文化資源的經驗教訓,真是不勝枚舉,必須引起慎重、周密的戰略思考。試想,如果中國、越南或第三國對中越邊境的民族特色資源,如衣飾、食品、住宅、節慶等等,以及八角、樹種、禽畜等農產品,或手工藝品等,率先注冊,其經濟、社會的後果將如何?當然,搶占文化資源的各方利益不是「有你沒我」的「零和」結局,相同的文化品牌,經濟利益上仍可以共享,但是,民族文化的特徵卻可能因對方的搶先注冊而受限制。

邊境歷來是各國保護本國知識產權的前沿,各國間簽署的知識產權保護協議,是邊境海關執法的依據。同理,邊境也應該是文化產權保護的前沿。跨境民族的文化知識產權問題,是國家之間、地區之間、民族之間知識產權問題的一個縮影,各國、各地、各民族在經濟交往中,要保護自己的利益,必然要保持自身的貿易比較優勢,必然要樹立自己獨有的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講,少數民族創造的文化當然也是一種需要保護的產權與貿易資源。

2.適應經濟全球化形勢的迫切需要。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形勢,當前我國正在遵循世界貿易組織(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法律依據,實行知識產權戰略,保護和壯大民族產業與專利技術。但目前對數量巨大、蘊藏豐富、歷史遺存的民族民間文化,除了極少數注冊、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及像對中醫葯之類利益重大的文化遺產開展知識產權保護之外,許多民族民間文化並沒有被視為「知識產權」,即便是各地採取的「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立法保護形式,由於民族民間文化的產權、所有權權利主體難以確認,即這些傳統文化似乎是國家所有,又是民族、地方所有,還可能是個人所有。因此,產權保護的操作難度大,全社會保護民族文化知識產權的意識仍然淡薄,這必然會使一些民族處於被動,無法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3.發展民族文化產業的現實需要。一方面,發展民族文化產業先要求確立文化產權。有了文化產權才談得上形成文化品牌、開發文化產業,否則,缺乏法律保護,終究會被當作「盜版」受到排擠、歧視、取締。另一方面,有了文化產權,還需要與經濟產業結合,善於在創新中發展,走上產業化,從而得以保護自己的文化。過去的教訓是,一些民族為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文化產權與經濟利益,數百年來以「祖傳秘方」的方式,「傳單不傳雙」,一代傳一人,秘密地保存、傳承有本地特色的民族技藝。由於擔心秘方外傳,不敢批量生產,發展到現在往往流失,偶爾也有成為「孤本」、「獨家」。在現代法治社會、產業時代,這種自我的、非產業的保護方式,因其不具備法律效力與產業化規模生產能力,最終也將被取代。

自從中國加入WTO、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以來,市場、產業的專利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散落民間的「秘方」、「孤本」、「絕技」正積極向國家申請專利,以尋求法律的保護。但是,各民族對本民族文化還沒有廣泛積極地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文化產權戰略。所以,要從戰略高度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專利競爭,既要在時間上加快專利申報、審查速度,也要擴大民族文化專利申報范圍,並鼓勵民族企業到國際上注冊專利。

總之,現今我國社會各界對民族文化產權仍然理解不足,以為這種產權可以自然而然獲得認可,其實缺乏法律依據。由於不少文化資源為各民族所共有,因此所有權、文化產權更是模糊不清。這種想當然的產權觀念與全球發展大勢相悖。在「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2004年寫入憲法後的今天,「民族文化產權不受侵犯」也應該成為有法可依的規范。而且,既然現在根據民族歌謠等改編、創新出來的民歌可以注冊、申請版權,為什麼作為這種文化產品源頭的民族民間文化不能申請產權呢?

閱讀全文

與民族文化與遺傳資源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