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用益物權以支配物的交換價值為內容

用益物權以支配物的交換價值為內容

發布時間:2021-11-13 01:01:09

物權法中的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的詳細解釋

你好,首先,「用益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他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
基於一定的目的對他人的土地進行使用和收益的限制物權。這是與擔保物權相對的概念。

現代人的生活都與土地的直接或間接利用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需要在土地上建立住宅或者工廠。或者,要在土地上種植農作物,放牧牛馬,或者,為了取得建築用的材料,需要種植樹林等。民法所規定的用益物權,就是指可以利用具有上述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相對)的土地的一種權利。雖然人們可以對自己所擁有的土地進行使用和收益,但是對於沒有擁有土地的人,就必須要租借這些土地。所謂用益物權,就是不擁有土地的人向他人租借土地進行收益使用的一種權利。除用益物權外,還可以與土地所有者簽訂契約,取得他人土地的用益權。因此,用益物權與租賃權共同組成了非土地所有者使用他人土地的制度。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永佃權、地役權、典權等。
然後,擔保物權為了擔保債權的實現而在一定的物上設定的物權。與用益物權共同被稱作限制物權。用益物權的目的在於物的使用價值,而擔保物權最終通過將標的物出賣而獲得的金錢用於實現債權。擔保物權分為根據法律規定而產生的法定擔保物權以及根據契約而產生的約定擔保物權。在民法上所規定的留置權和優先權屬於法定擔保物權,而抵押權和質權屬於約定擔保物權。此外,隨著經濟活動的多樣化,目前出現了讓與擔保,所有權保留等多種非典型擔保方式。

各種擔保物權的共性,有附隨性,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留置權無)等性質。

⑵ 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的區別

用益物權是指以標的物的使用和收益為目的而設立的定限物權,擔保物權是指為擔保債權的實現而設立的定限物權。二者的區別是:

(1)設立的目的不同。

設立用益物權的目的在於實現物的使用價值,而設立債權的目的在於實現物的交換價值。

(2)權利性質不同。

用益物權多為具有獨立性的主權利,而擔保物權多為具有從屬性的從權利。

(3)標的物不同。用益物權的標的物主要為不動產,而擔保物權則不然。

(4)客體價值形態的變化的影響不同。用益物權的價值形態變化對其有直接影響,而擔保物權價值形態的變化對其並無影響。

(5)存續期間不同

用益物權只有在物權關系被解除以後,才歸於消滅。權利人取得用益物權之後,就可以對標的物進行使用、收益。

擔保物權的權利人不能在設定權利後立即實現權利,只有在所擔保的債權已屆清償期且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擔保物權人才能行使變價受償權。

(2)用益物權以支配物的交換價值為內容擴展閱讀:

與所有權、擔保物權相比,用益物權具有以下特徵:

1.用益物權以對標的物的使用、收益為主要內容,即注重對物的使用價值,並以對物的佔有為前提。這區別於擔保物權注重物的交換價值的特點。

2.用益物權除地役權外,均為主物權;擔保物權為從物權。

3.用益物權雖然也可以在動產上設立,但是從用益物權的具體類型來看,用益物權主要以不動產為客體,這主要是便於通過登記公示。

4.用益物權是直接支配他人的物的權利。用益物權人可以直接支配標的物,不需要他人行為的介入。

⑶ 用益物權的法律性質包括哪些

在對用益物權性質的認識上,學者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別。有的學者用他物權的性質來闡述用益物權的性質;也有的學者從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的區別上來分析用益物權的性質。我們認為,認識用益物權的性質,應當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應明確用益物權是物權,所以,用益物權應當具備物權的通有性,如法定性、優先性、排他性和追及性等;第二,應明確用益物權是他物權,所以,用益物權應當具備他物權的通有性,如受限制性、派生性、不完全性等;第三,應從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的區別上來認識用益物權的性質。綜合上述三個方面,我們認為,用益物權除具有法定性、優先性、排他性、追及性和受限制性、派生性、不完全性等物權和他物權的共有屬性外,還具有如下法律性質:
1.用益物權具有用益性所謂用益性是指用益物權是以物的使用和收益為目的而設立的物權。用益性是用益物權的基本屬性,是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相區別的基本標志。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物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雙重屬性。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是就這兩種不同的價值而設立的權利:用益物權側重於物的使用價值,擔保物權側重於物的價值或曰交換價值。正因為如此,用益物權又稱為使用價值權,而擔保物權又稱為價值權。由於用益物權的目的在於對物的使用和收益,因而,它不可能具有擔保物權的變價受償性和物上代位性等屬性。就是說,用益物權不涉及以用益物的價值清償債務問題,也不涉及用益物滅失後以其他物代替的問題。用益物權的用益性因用益物權的種類不同而存在著范圍和程度上的差別。例如,傳統民法上的地上權和永佃權都是以土地為用益物的權利,但兩者的用益范圍和程度卻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地上權以在土地上營造建築物和種植樹木為用益范圍,而永佃權則以在土地上耕作或牧畜為用益范圍。
2.用益物權具有獨立性所謂獨立性是指用益物權不以用益物權人對所有人享有其它財產權利為其存在的前提。用益物權的獨立性表明用益物權不具有擔保物權所具有的從屬性和不可分性的屬性。就是說,用益物權不以他權利的成立為成立前提,不隨他權利的讓與而讓與,亦不隨他權利的消滅而消滅;同時,用益物的變化,如部分滅失或價值減少等,用益物權都將隨之發生變化。在用益物權獨立性問題上,地役權似有例外。通說認為,地役權具有從屬性和不可分性。這似乎與擔保物權相同,其實不然。地役權的從屬性和不可分性與擔保物權的從屬性和不可分性存在明顯的差別。地役權的從屬性是指地役權不得與需役地所有權分離而存在,不得保留地役權而處分需役地所有權。這種從屬性具體表現在:地役權必須與需役地所有權一同讓與,地役權不得與需役地分離而成為其他權利的標的;地役權的不可分性是指地役權不得被分割為兩個以上的權利,也不得使其一部分消滅。可見,地役權的從屬性和不可分性是為保證需役地人的用益目的而採取的措施,而非為保證某一債權的實現而設置的。
3.用益物權具有佔有性所謂佔有性是用益物權須以實體上支配用益物為成立條件。物權是一種支配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都是如此,但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支配形態不盡相同。用益物權的內容在於使用收益的實體,即對物的使用價值的用益,因而它必然以物的實體上的有形支配,即實體佔有為必要。用益物必須轉移給用益物權人實際佔有支配,否則,用益物權人的用益目的就無法實現。例如,若不轉移土地,地上權人或永佃權人就無法在土地上營造建築物、種植樹木或進行耕作;擔保物權的內容在於取得物的交換價值,因而可不必對物進行實體上的有形支配,以無形支配為滿足。在擔保物權中,質權和留置權以標的物實體上的有形支配為必要,但這種支配並不是用益性的。在質權和留置權中,都有權利人非經物之所有人的同意,不得使用收益物或留置物的規定。否則,權利人應負民事責任。

⑷ 什麼是用益物權

用益物權是指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是以一定范圍內的使用、收益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定限物權。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

用益物權是直接支配物的權利,並且是直接支配他人之物的權利。另外用益物權是支配物的使用價值的權利。在用益物權中,他人之物不僅指他人享有所有權之物,而且包括他人享有使用權之物。對用益物權客體的特定性、獨立性的判斷可採取的同一性標准、特定區域和特定期限認定標准。

(4)用益物權以支配物的交換價值為內容擴展閱讀

用益物權是隨著人類對財產利用的范圍和程度的增強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其源遠流長,發達甚早,但用益物權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例如,在西方古代的羅馬法和日耳曼法上,在以法德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和以英美為代表的英美法上,用益物權都體現出了鮮明的特色和權利觀念,反映出了用益物權與社會經濟生活的密切聯系程度。用益物權的發展呈現出如下趨勢:用益物權在物權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它已發展成為現代物權法上處於中心地位的物權制度;用益物權因社會經濟的變遷而發生變動,新的用益物權不斷產生,固有的用益物權因不適應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而逐漸消滅;用益物權的權能在逐步擴大,以不斷滿足人們對不動產利用的需求。

⑸ 物權法的分類

根據物權的性質和內容,並根據不同的劃分標准,可將物權作以下分類:
(一)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根據對標的物進行支配的內容的不同,還可以將定限物權劃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是指以物的使用收益為標的的定限物權。用益物權是對物的實體進行利用,以取得其使用價值為目的。傳統的地上權、永佃權、地役權、典權以及我國現行法上的土地使用權屬於用益物權的范疇。擔保物權是為債權擔保所設定的定限物權。擔保物權以支配物的交換價值為內容,以標的物的賣得價金清償債務為目的。因此,擔保物權以標的物是否具有交換價值為重點。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屬於擔保物權。
(二)主物權和從物權
根據物權有無從屬性可以將物權區分為主物權和從物權。主物權是可以獨立存在的物權,它與其他權利沒有從屬關系。所有權、地上權、永佃權、采礦權、取水權和捕撈權等屬於主物權
從物權是從屬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從屬於債權而存在,屬於從物權。地役權從屬於需役地的所有權而存在,屬於從物權。區分主物權和從物權的意義在於,主物權獨立存在;從物權的命運取決於主權利,主權利消滅,從權利也消滅。

(三)所有權與定限物權
所有權與定限物權的區分,是以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為標准。所有權是對標的物為全面支配的物權。因此,所有權又稱為完全物權。定限物權又稱為限制物權或他物權,是指所有權以外的其他物權。定限物權成立於他人的所有物之上,是對標的物一定范圍的支配;另外,定限物權還可以產生限制所有權的作用。例如,在我國,土地使用權、抵押權、質權、留置權、船舶優先權、采礦權、取水權和捕撈權等屬於定限物權。

(四)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和權利物權
根據標的物種類的不同,可以將物權劃分為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和權利物權。動產物權是指以動產為標的物的物權。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和留置權屬於動產物權。以不動產為標的物的物權,是不動產物權。不動產所有權、不動產抵押權和地役權屬於不動產物權。存在於權利之上的物權,是權利物權。區分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和權利物權的意義在於,由於物權變動要件和公示方法的不同,一般情況下動產以佔有、不動產以登記公示。
應注意,我國《擔保法》第42條規定,以航空器、船舶、車輛、林木和企業的設備等動產設定抵押的,必須登記。
(五)法定物權和意定物權
雖然物權的內容皆基於物權法定主義,但可根據物權發生內容的不同將物權區分為法定物權和意定物權。法定物權是指由法律規定而發生的物權。留置權屬於法定物權。意定物權是指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的物權。區分法定物權和意定物權的意義在於,法定物權和意定物權成立的要件和適用的法律不同。
(六)有期限物權和無期限物權
以物權之存續有無期限為標准,可以將物權區分為有期限物權和無期限物權。有期限物權是指有存續期限的物權。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屬於有期限物權。無期限物權是指沒有期限限制的物權。所有權和永佃權屬於無期限物權。地役權為從屬於所有權的權利,但設定行為須定為有期。
(七)應經登記的物權和不經登記的物權
以物權之變動是否經登記為標准,可將物權劃分為應經登記的物權和不經登記的物權。不動產物權,不經登記不發生效力或不得處分其物權。采礦權和捕撈權為依特別法的物權,也必須登記。法定物權(如法定抵押權、法定地上權)無須經過登記。動產物權,原則上不需經過登記,但船舶和航空器則須經過登記。區分應經登記的物權和不經登記的物權的意義在於,兩者的成立要件和適用的法律不同。

⑹ 以支配特定財產的交換價值為內容,以確保債權實現為目的而設定的他物權的擔保物權

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 抵押權是債務人或第三人向債權人提供不動產作專為清償債屬務的擔保而不轉移佔有所產生的擔保物權。當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債務時,抵押權人有權就抵押財產的價金優先受償。 A,B,D!

⑺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有這些

一、對物支配方面差異
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雖同為物之支配權,但兩者對物進行支配的主要方面則有所不同。用益物權以追求物的適用價值為內容,標的物須具有使用價值。而擔保物權主要以標的物的交換價值和優先受償為內容,因此,擔保物權標的物必須具有交換價值。
二、性質上的差異
用益物權具有獨立性,擔保物權則具有從屬性。一般地,用益物權根據法律的規定或與財產所有人的約定獨立存在,不以用益物權人對財產所有人享有其他財產權利為前提,因此,用益物權都是主權利。而擔保物權系以擔保債務履行為目的,其存在則以擔保物權人對擔保物的所有人或其他關系人享有債權為前提,它因債權的產生而產生,因債權的消滅而消滅,因此,擔保物權是從物權。
三、權利的存在差異
用益物權往往有明確的存續期間。在物權關系解除後,權利歸於消滅,而在權利的存續期間,權利人可以依法或依合同規定行使權力。擔保物權以債權的存在為前提,在擔保物權實現之時,該權利亦歸於消滅。
四、目的實現的差異
就目的實現之時間而言,擔保物權須於接受擔保債權屆期未受清償時,始得實行,其目的實現的時間系於將來。而用益物權一旦設定,即能實現用益的目的,故其目的的實現時間系於現在。
五、物滅性上的差異
擔保物權具有物上代位性,而用益物權則不具有這一性質。擔保物權的標的物滅失,如不能歸責於擔保物權人,擔保物權人可以請求擔保人以其他物替補。而用益物權的標的物滅失,用益物權人不得請求所有人以其他物替代。

⑻ 用益物權具體包括哪些

目錄 概念 特徵 立法完善 意義 必要性 概念 用益物權的概念: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特徵 用益物權的特徵: 自身特性 1.用益物權具有用益性; 2.用益物權具有獨立性; 3.用益物權具有佔有性; 比較特性 與所有權、擔保物權相比,用益物權具有以下特徵: 1.用益物權以對標的物的使用、收益為主要內容,即注重對物的使用價值,並以對物的佔有為前提。這區別於擔保物權注重物的交換價值的特點。 2.用益物權除地役權外,均為主物權;擔保物權為從物權。 3.用益物權雖然也可以在動產上設立,但是從用益物權的具體類型來看,用益物權主要以不動產為客體,這主要是便於通過登記公示。 4.用益物權是直接支配他人的物的權利。用益物權人可以直接支配標的物,不需要他人行為的介入。 立法完善 用益權是用益物權的最基本形態 從各國物權法的規定來看,由於各國的國情不同,因而物權法規定的用益物權的種類亦不盡相同。在羅馬法中,用益物權包括役權、永佃權、地上權。其中役權分為地役權和人役權,人役權又包括用益權、使用權、居住權和奴畜使用權;《法國民法典》規定了用益權、使用權和居住權、地役權。這種規定沿襲了羅馬法中的用益物權的分類,即把役權分為人役權和地役權,前三種用益物權都屬於人役權的范圍;《德國民法典》規定的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先買權、土地負擔、役權。其中役權包括地役權、用益權和人的限制役權;《日本民法典》規定了地上權、永佃權和地役權三種用益物權;《瑞士民法典》只規定了役權及土地負擔,役權的具體種類包括地役權、用益權、居住權、建築權、對泉水的權利。從這些規定中,我們可以得出兩點認識:一是用益物權大多是以土地為標的的不動產物權,二是地役權、地上權、用益權是用益物權的最基本形態。 歷史沿革 在中國古代法中,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地役權、地基權、永佃權、典權。這些用益物權基本上都是以土地為用益物的,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在清末起草的《大清民律草案》中,規定了地上權、永佃權和地役權三種用益物權。之後,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的民法都規定了地上權、永佃權、地役權和典權四種用益物權。目前施行於台灣的國民黨民法仍規定著這些用益物權。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眾所周知因素的影響,我們在法律上只承認所有權,而否認他物權,特別是用益物權,致使中國在將近40年的時間里,不僅在法的理論上否認了用益物權制度,而且在法的實踐上也一直沒有建立用益物權體系。1986年《民法通則》的頒布,是中國民事立法的一個里程碑。它以「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概念代替了用益物權的概念,規定了屬於用益物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國有資源使用權、采礦權、國有企業經營權、相鄰權。除《民法通則》規定的用益物權外,中國的其他特別法中還規定了漁業捕撈權、狩獵權、水權等用益物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還確認了典權和地上權的制度。盡管中國現行立法中規定了一些用益物權,但從整體上說,中國的用益物權制度還是比較雜亂的,還存在著相當多的缺陷,主要可以概括以下三個方面: 用益物權制度缺陷 其一,立法概念不準確。 中國的民事立法,一直沒有使用過物權及用益物權的用語。《民法通則》使用的「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學者們通常認為指的就是用益物權。歷史已經證明,用益物權是一個既准確,又嚴謹的概念,為各國物權法所通用。用「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這一中國獨有、但卻極不準確的非法律概念來代替用益物權,明顯違反了立法的技術要求,導致了立法概念的模糊。法律規定如此,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亦是如此,在大量的有關典權的司法解釋中,典權都被典當所取代。而實際上,典權與典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法律制度:一為物權,一為債權。 其二,立法內容不完整。 在中國《民法通則》中,涉及用益物權的規定少得可憐,被認為是用益物權規定的條文只有4條。區區幾個條文,怎能容納下用益物權的豐富內容!盡管在其他法律、法規中有一些更為具體的規定,但這畢竟不是民事基本法的規定,而且這些規定往往帶有明顯的行政色彩。這種規定的結果,不僅使用益物權的立法內容過於簡單、原則、分散,留下許多空白點,而且往往使民事權利無形中帶上了行政管理的枷鎖,給權利人行使民事權利帶來不便。 其三,立法體系不科學。 從羅馬法,一直到《德國民法典》,盡管各國設置的用益物權種類不盡相同,但各國民法無不都有自己完備的用益物權體系,以涵蓋該國所有權與其權能相分離的各種形式。中國《民法通則》雖然規定了一些用益物權,司法解釋中也確認了某些用益物權,但中國的用益物權尚沒有形成一個科學、完整的體系。有學者認為,最典型的用益物權體系,應當包括地上權、地役權、永佃權、德國和瑞士法中規定的用益權和中國古代法固有的典權。我們姑且不論這種主張正確與否,單就這些用益物權而言,中國的民事立法都未明文規定,更不用說完善的用益物權體系了。 必須建立完善的用益物權制度 中國用益物權立法的上述缺陷,嚴重影響了用益物權作用的發揮。為了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化資源配置的需要,解決資產閑置和資源缺乏的矛盾,我們必須建立完善的用益物權制度。 如何構造中國的用益物權體系 如何構造中國的用益物權體系,學者們的看法差別很大。具有代表性的意見,主要有:第一,用益物權包括經營權、承包經營權、地上權、典權、采礦權、地役權;第二,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地役權、用益權、永佃權、典權;第三,用益物權包括經營權、承包經營權、地上權、地役權(相鄰權)、典權、采礦權、租賃權;第四,用益物權包括經營權(國有企業經營權、農村集體組織成員的承包經營權)、國有自然資源使用權(國有土地使用權、水面灘塗養殖使用權、草原使用權、水使用權、采礦權)、地上權、地役權、典權。這些意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基本上是以現有的法律規定為依據來探討問題的。但由於中國用益物權立法的局限性,這些意見也就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限性。 用益物權體系 我們認為,中國未來的用益物權體系應當包括下列用益物權:地上權、地役權、典權、用益權,而永佃權、承包經營權、國有企業經營權、國有自然資源使用權、租賃權等,則不能成為中國未來的用益物權。因為:第一,永佃權已無存在之基礎;第二,承包經營權並不是嚴格的法律用語,在未來的用益物權立法中應當盡量避免使用;第三,國有企業經營權是一個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而至今尚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對國有企業經營權,我們傾向於通過法人所有權的方式來解決;第四,國有自然資源使用權可以改造成為用益權;第五,租賃權自始都是一種債權,雖然現代法中有「買賣不破租賃」原則,但這並不能改變租賃權的債權屬性。 1.地上權 傳統民法理論認為,地上權是指為建造房屋、隧道、溝渠等工作物及培植竹木、樹木,使用他人土地之權。中國民法中是否存在地上權,是否應當確認地上權,學者們有不同的意見。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土地使用權實際上就是地上權,或相當於地上權;也有學者認為,地上權與土地使用權的性質是不同的,我們沒有必要硬拘泥於地上權的概念,不應非將它們的名稱統一不可。我們認為,從本質上說,土地使用權與地上權並沒有什麼差別,完全可以用地上權這一準確、統一的概念取代土地使用權的概念。建立中國的地上權制度,應當以現行的以營造建築物、種植樹木為目的的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及造林權為基礎,同時,應當確認地下和空中地上權。 2.地役權 地役權是一種古老的物權形式,不僅在大陸法系國家普遍存在,而且英美法系國家也予以確認。通說認為,地役權是為實現自己土地的利益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權利,可分為積極地役權和消極地役權、繼續地役權和不繼續地役權、表現地役權和不表現地役權。中國立法中沒有地役權的規定,《民法通則》只是規定了相鄰關系。相鄰關系與地役權頗為相似,立法例上也有將相鄰關系作為一種地役權加以規定的。如,《法國民法典》在地役權篇第二章「法律規定的役權」中就規定了諸如流水、通風、採光、滴水、通行等相鄰關系。中國也有部分學者將相鄰關系與地役權等同起來,用相鄰關系取代地役權。這是不正確的。從法律性質上說,地役權與相鄰關系是不同的:相鄰關系屬於自物權的范圍,其創設的目的是對所有權行使效力及范圍進行直接限制;而地役權屬於他物權的范圍,其創設的目的在於利用他人土地以便於實現自己土地的利益。自羅馬法將相鄰關系作為所有權行使的限制措施,納入所有權體系,德國、日本、瑞士等國的民法都沿用此制。因此,在未來的用益物權中,應當將相鄰關系與地役權區分開來,在用益物權體系中,給地役權以一席之地。 3.典權 典權是中國傳統的特有物權制度,是指支付典價,佔有他人之不動產,而進行使用收益的權利。典權是屬於用益物權或擔保物權,還是兩者兼而有之,學者們甚有分歧。我們曾對這一問題作過詳細的論述,認為典權是一種用益物權。在傳統民法中,典權的標的物包括土地和房屋。新中國成立後,以土地為標的物的土地典權被廢除,但公民之間的以私有房屋為標的物的典權一直大量存在,並得到了司法實踐的承認和保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活躍,典權的適用范圍有擴大的趨勢。中國未來的用益物權立法應當確認這一具有中國固有傳統的物權種類,並將典權物擴大到一切不動產和不動產權利,如土地、房屋、地上權等。 4.用益權——指對物或權利不加變更使用收益的權利 用益權是指對物或權利不加變更地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在國外立法例中,如羅馬法、法國法、德國法、瑞士法等,均將用益權作為人役權的一種。按照《德國民法典》的規定,用益權包括物上用益權、權利上用益權和財產上用益權。借鑒國外的用益權制度來構造中國的用益物權體系,這是一種積極有益的探索。有學者主張,中國的國有企業經營權和國有資源使用權可以改造成為用益權。我們贊同創設用益權制度的設想,但對用益權的具體內容則有不同的看法。我們認為,目前有兩種權利可以歸入創設的用益權之中,即以開發利用國有、集體自然資源(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礦藏)為目的的使用權和以耕作、牧畜、養殖為目的而承包國有、集體自然資源(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的承包經營權。因為,這兩類權利都符合用益權的特徵,其內容與用益權基本相同。至於國有企業經營權,應當通過法人所有權的途徑加以解決。關於能否將農村承包經營權改造成為永佃權問題,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有學者主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改造成為永佃權;也有學者主張,現代法中不能重建永佃權制度,但在未來立法中可以借鑒永佃權制度中的某些合理成分及其做法。我們認為,農村承包經營權以改造成為用益權為宜,而不宜改造成為永佃權。因為:第一,在現代法中,隨著各國土地政策的不斷改進,永佃權已趨式微,甚至消滅;第二,永佃權作為封建剝削的工具,已在大陸消失近40年,這種國情不能不予考慮;第三,使用用益權而不使用永佃權,國外已有立法先例。《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都規定的是用益權,而沒有規定永佃權。

⑼ 什麼是用益物權,舉個例子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版的排他性的權利權。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9)用益物權以支配物的交換價值為內容擴展閱讀

用益物權,是指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用益物權作為物權之一種,著眼於財產的使用價值。在現代民法上,各國物權法貫徹效益原則,已經逐漸放棄了傳統民法注重對物的實際支配、財產歸屬的做法,轉而注重財產價值形態的支配和利用。這種立法趨勢反映到理論研究上即是學者越來越注重對用益物權的研究,然而,對用益物權的法律性質則有不同的闡述。

參考資料用益物權_網路

⑽ 《民法》試題,希望大家幫幫忙忙

1、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雖同為物之支配權,但兩者對物進行支配的主要方面則有所不同。用益物權以追求物的適用價值為內容,標的物須具有使用價值。而擔保物權主要以標的物的交換價值和優先受償為內容,因此,擔保物權的標的物必須具有交換價值。

2、用益物權具有獨立性,擔保物權則具有從屬性。一般地,用益物權根據法律的規定或與財產所有人的約定獨立存在,不以用益物權人對財產所有人享有其他財產權利為前提,因此,用益物權都是主權利。而擔保物權系以擔保債務履行為目的,其存在則以擔保物權人對擔保物的所有人或其他關系人享有債權為前提,它因債權的產生而產生,因債權的消滅而消滅,因此,擔保物權是從物權。

3、用益物權往往有明確的存續期間。在物權關系解除後,權利歸於消滅,而在權利的存續期間,權利人可以依法或依合同規定行使權力。擔保物權以債權的存在為前提,在擔保物權實現之時,該權利亦歸於消滅。

4、用益物權的行使,必須以佔有標的物為前提,而擔保物權的行使,除留置權、質押權外,均不以直接佔有標的物為前提。

5、就目的實現之時間而言,擔保物權須於接受擔保債權屆期未受清償時,始得實行,其目的實現的時間系於將來。而用益物權一旦設定,即能實現用益的目的,故其目的的實現時間系於現在。

6、擔保物權具有物上代位性,而用益物權則不具有這一性質。擔保物權的標的物滅失,如不能歸責於擔保物權人,擔保物權人可以請求擔保人以其他物替補。而用益物權的標的物滅失,用益物權人不得請求所有人以其他物替代

閱讀全文

與用益物權以支配物的交換價值為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