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一國知識產權保護程度與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的關系
什麼是知識產權英文為「intellectual property」,德文為「Gestiges Eigentum」,其原意均為「知識(財產所有權)」或者「智慧(財產)所有權」,也稱智力成果權。在我國台灣地區,則稱之為智慧財產權。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知識產權屬於民事權利,是基於創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業標記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統稱。有學者考證,該詞最早於17世紀中葉由法國學者卡普佐夫提出,後為比利時著名法學家皮卡第所發展。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體依據法律的規定,對其從事智力創作或創新活動所產生的知識產品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又稱為「智力成果權」、「無形財產權」,主要包括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的工業產權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的版權(著作權)兩部分。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科學技術方面或文化藝術方面,對創造性的勞動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這個定義包括三點意思:(1)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有人稱為精神的(智慧的)產出物。這種產出物(智力成果)也屬於一種無形財產或無體財產,但是它與那種屬於物理的產物的無體財產(如電氣)、與那種屬於權利的無形財產(如抵押權、商標權)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動(大腦的活動)的直接產物。這種智力成果又不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現。但它又與思想的載體不同。(2)權利主體對智力成果為獨占的、排他的利用,在這一點,有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所以過去將之歸入財產權。(3)權利人從知識產權取得的利益既有經濟性質的,也有非經濟性的。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識產權既與人格權親屬權(其利益主要是非經濟的)不同,也與財產權(其利益主要是經濟的)不同。知識產權包括:工業產權和版權(在我國稱為著作權)一共兩部分。■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的工業產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制止不正當競爭等。下面只指出工業產權中的一些主要類型:△商標權是指商標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專有權。商標是用以區別商品和服務不同來源的商業性標志,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我國商標權的獲得必須履行商標注冊程序,而且實行申請在先原則。 商標是產業活動中的一種識別標志,所以商標權的作用主要在於維護產業活動中的秩序,與專利權的作用主要在於促進產業的發展不同。△專利權與專利保護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後,專利權人對該項發明創造擁有獨占權,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其專利產品。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厲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專利保護採取司法和行政執法「兩條途徑、平行運作、司法保障」的保護模式。本地區行政保護採取巡迴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專利執法形式,集中力量,重點對群體侵權、反復侵權等嚴重擾亂專利法治環境的現象加大打擊力度。 △商號權。即廠商名稱權,是對自己已登記的商號(廠商名稱、企業名稱)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種使用權。企業的商標權不能等同於個人的姓名權(人格權的一種)。此外,如原產地名稱、專有技術、反不正當競爭等也規定在巴黎公約中,但原產地名稱不是智力成果,專有技術和不正當競爭只能由反不當競爭法保護,一般不列入知識產權的范圍。■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版權。版權是法律上規定的某一單位或個人對某項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銷售的權利,任何人要復制、翻譯、改編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權所有人的許可,否則就是對他人權利的侵權行為。知識產權的實質是把人類的智力成果作為財產來看待。 著作權是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作品的原創作者,依法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 △著作權。在我國,著作權用在廣義時,包括(狹義的)著作權、著作鄰接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等,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范圍。這是著作權人對著作物(作品)獨占利用的排他的權利。狹義的著作權又分為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著作權法第10條)。著作權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著作權與專利權、商標權有時有交叉情形,這是知識產權的一個特點。答案補充保護護知識產權 就是通過知識產權保護法保護知識產權 答案補充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先後出台,為各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
『貳』 知識產權法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有何意義答案1000字以上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發布實施3周年,在第1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到來之時,4月20-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中宣部等25個部門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今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的主題是「知識產權助推經濟轉型」,與世界知識產權日的主題「設計未來」遙相呼應。重視創新,擁有並有效運用知識產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建立並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需要立足現實規劃未來。
本報記者 晁毓山攝影報道
記者日前從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開幕式暨中國知識產權高層論壇上獲悉,2010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39萬件,居世界第二位。而此前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在其主要目標部分提出,「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3.3件」。
「盡快提高專利的擁有量,對於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設創新型國傢具有重要意義。」參加此次中國知識產權高層論壇的專家們表示,知識產權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今年4月26日是第1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中宣部等25個部門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今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的主題是「知識產權助推經濟轉型」。
知識產權助推經濟轉型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在中國知識產權高層論壇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國內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正在將擁有專利的優勢轉化為經濟轉型發展的優勢,並且涌現出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專利、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這再次印證了知識產權助推經濟轉型的作用正在日益顯現。
田力普指出,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未來5年是我國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是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完成《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提出的階段性目標、為全面實現戰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也是知識產權服務科學發展、不斷提升知識產權工作社會影響力的戰略機遇期。要准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知識產權工作的新需要,積極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把服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促進知識產權與經濟融合作為主攻方向,把全面推進知識產權保護作為關鍵環節,把加強知識產權建設作為著力點。堅持把統籌兼顧、共享發展作為根本方法,科學規劃,扎實推進,為國家整體規劃目標的實現增添新動力。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頒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標志著知識產權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3年來,我國知識產權工作邁上新的台階,社會創新活力得到激發,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得到確立,知識產權保護日益成為全社會的主流共識。
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有效專利共計221.6萬件,其中國內有效專利所佔比重達到82.4%,而2006年的比例為75.5%。在有效發明專利中,國內所佔比例略低於國外,但近年來保持平穩增長勢頭,所佔比重已有明顯提升;同時國內有效發明專利中的職務發明比例從2006年的 70.1%上升到了2010年的81.3%;在有效發明專利中,國內所佔比例從2006年的33.3%穩步提高到2010年年底的45.7%。有效發明專利正在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力支撐。
知識產權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知識產權制度是激勵和保護創新的重要法律制度,是當前國際競爭中的兵家必爭之地,利用知識產權贏得市場競爭的先機已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韓俊在論壇發表演講時指出。
韓俊說,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左右。去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也提出這個目標以及到2020年更長遠的目標。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當前乃至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著力點。「十二五」更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攻堅時期,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有著重要的助推作用,能否發揮出這一助推器的最佳效益是實現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目標的決定性要素之一。
「知識產權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財富資源,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乃至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知識產權制度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支撐,也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孟憲棠在論壇發表演講時表示。
他說,知識產權深刻影響著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直接決定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競爭關鍵是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對市場主體自主創新的推動和引導作用。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如2010年度全國科技進步獎評審項目中大概有超過1/3的項目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對我國專利資料庫檢索後發現,在戰略性新興產業23個重點方向中,生物醫學工程、航空、軌道交通、衛星應用、高性能復合材料、生物醫葯、先進環保、高效節能等領域發明專利國內佔到九成以上。
孟憲棠強調,加快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必須堅持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強化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
一是加強科技政策、產業政策和知識產權政策的銜接協調,特別是要強化科技重大專項、產業重大創新工程和知識產權布局之間的聯系,突出知識產權對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
二是鼓勵引導企業和研究機構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著力突破重點領域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加速形成知識產權,加大對具有重大社會效益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水平。
三是積極研究推進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完善高校和科研機構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的利益保障和實現機制,鼓勵企業聯合構築專業聯盟,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評估交易機制,引導開發和運用具有區域特色的知識產權。
四是強化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鼓勵企業積極申請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支持企業主體加大知識產權投入,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創新。
「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基礎保障作用,將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力發展。」孟憲棠說。
馮曉青:知識產權制度要立足現實規劃未來
本報記者 吳璽報道
當前的國際競爭是科技的競爭,知識產權體現了企業的創新能力,也決定了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高科技企業應如何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贏得未來發展先機?近日,記者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馮曉青。
記者:今年世界知識產權日的主題是「設計未來」,在當前的形勢下,這一主題具有怎樣的含義?
馮曉青:「設計未來」具有很深的內涵。從當前的形勢看,這一主題具有以下含義:一是知識產權制度的構建要立足現實、規劃未來。目前國際層面進行的一些推動知識產權制度國際化進程的立法活動體現了這一點。就國內知識產權制度而言也一樣,目前《商標法》正在進行第三次修改,《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也被提上日程,與此相關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也提出要修改。
二是知識產權保護和制度運作需要面向未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就是對此很好的體現。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和實施為例,其規劃的是未來5-20年與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直接相關的重大知識產權問題,具有長遠性、全局性特徵。我國提出到2020年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無疑是「設計未來」的最好詮釋。
三是與知識產權直接相關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需要面向未來,而且需要未雨綢繆,以前瞻性的眼光勾勒出願景藍圖,用以指導當前的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活動,並形成一種激勵機制。不久前通過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就是對此的重要體現。
此外,「設計未來」還體現了理想與現實、目標與現狀、追求與動力的契合,為人生藍圖和事業發展提出美好的憧憬。對知識產權制度而言,則為制度的完善提出美好的願景,可以激勵人們更好地利用這一「重要發明」為人類謀福祉。
記者: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中,知識產權是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未來,我國企業應該如何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
馮曉青:知識產權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重要課題和熱點問題,這與當前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以及知識產權制度日益國際化等因素直接相關。高科技領域和知識產權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高科技企業的生命力在於提高創新能力,獲得更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就我國高科技企業而言,創新與知識產權也是其發展和壯大過程中的兩個極為重要的內容,具有戰略性意義。
提高高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需要著力做好以下幾點:一是重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文化;二是加大對創新的投入,適當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在銷售額中的份額;三是緊密結合企業的科技和經濟實力,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創新模式;四是重視技術創新活動,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五是重視利用知識產權戰略促進創新活動,將企業創新活動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緊密地結合起來,建立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融合的有效機制,通過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促進創新能力建設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記者: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哪些方面,企業應如何制定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馮曉青:知識產權是企業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其具體體現於:知識產權本身成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擁有知識產權可以憑借法律賦予的具有壟斷性的專有權利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競爭優勢,從而獲得極強的市場競爭力;通過實施知識產權,可以為企業帶來直接的高額利潤和品牌效應,爭取更多的消費者。基於知識產權對企業的重要性,在當前國際競爭環境中,企業不失時機地制定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此,企業可以採取以下策略:一是樹立知識產權的戰略意識,不僅要有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還要有經營管理知識產權的戰略意識;二是將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活動納入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實施知識產權全過程管理與保護;三是構建企業內部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和機制,例如建立健全完整的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制度、引進和確定知識產權管理專業人員、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專門機構和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網路;對企業員工進行知識產權培訓,弘揚知識產權文化和創新文化,推進企業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四是重視研究開發的投入,及時形成自主知識產權,這一點對於高科技企業尤其重要;五是根據特定企業的狀況和面臨的競爭環境,選擇適合自身的知識產權戰略形式和策略,如進攻型戰略與防禦型戰略就是不同的形式。另外,要善於學習和研究他人的知識產權戰略成功經驗。
記者: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糾紛越來越頻繁。面對這種情況,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馮曉青:高新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糾紛越來越多說明以下問題:高新技術與知識產權的聯系非常密切,高新技術成果本身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客體,知識產權制度成為保護高新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高新技術企業越來越重視以知識產權為武器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在高新技術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具有重要性和戰略性。
就我國高科技企業而言,為了應對與國外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糾紛,可以在以下幾方面採取對策:一是盡可能了解和掌握應對知識產權糾紛的知識和手段,如應對美國337爭端的策略;二是未雨綢繆,建立應對知識產權糾紛的日常應對機制,如知識產權風險預防機制,防患於未然;三是在發生糾紛時,應根據糾紛處理的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和市場情況,靈活採取對策,如在我國發生的糾紛處理成本相對較低,而在國外發生的糾紛處理成本較高,需要藉助於行業協會、政府的大力支持;四是如果我國企業處於被訴地位,應採取措施變被動為主動,如和解、提起反訴、提起專利無效宣告請求、交叉許可等形式;五是注意在日常的知識產權活動中保留證據和事實,以此為可能發生的知識產權糾紛提供足夠的證據,從而贏得訴訟的主動,增加訴訟的成功率;六是根據糾紛情況靈活採取相應的對策,例如針對專利權侵權訴訟,當有相當的證據時可請求宣告對方專利權無效等,利用交叉許可化解糾紛。
保護知識產權 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本報記者 郭濤 戈清平報道
「自主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只有不斷地進行自主創新,才能保持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企業才能在廣袤的市場里找到自己生存的土壤,開辟一番新天地。」在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鹽城捷康三氯蔗糖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堃表示,實踐證明,只有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才能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知識產權競爭的世界格局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日前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我國自身發展的需要,2010年我國的專利申請量位居世界第二,商標注冊量世界第一,我國已經把知識產權上升為國家戰略,保護知識產權有著堅實的基礎。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貿易形勢日趨嚴峻。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0年的兩年時間內,僅江蘇省就遭遇反傾銷、反補貼、美國337調查等各類貿易摩擦案件131起,涉案金額達54億美元。保護知識產權對於企業乃至整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國內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大多僅停留在保護層面,鮮有利用知識產權去拓展市場的案例,而鹽城捷康公司主動應對美國337調查,最終不僅勝訴還拓展了市場,為國內企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據悉,鹽城捷康公司自2009年主動加入美國337調查訴訟並獲得完勝後,得到迅猛發展。2010年,該公司年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出口創匯達 2000萬美元,年增長率達60%以上。鹽城捷康公司在獲得勝訴後抓緊時間申請專利,目前該公司共申請了8項中國專利和4項國際專利,並已獲得4項中國專利和3項美國專利授權。
「未來的競爭是知識產權的競爭。中國應建立相應的機構,制定知識產權的海外戰略,指導『走出去』的企業海外維權,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這是中國通領科技集團董事長陳伍勝在今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的感言。陳伍勝表示,西方國家實施知識產權制度已有200多年,有相當成熟的規章制度和游戲規則,也有相應的機構來保護其本國企業的利益,我國也應在知識產權領域制定海外戰略,指導「走出去」的企業海外維權,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打造知識產權戰略高地
知識產權包括版權、專利、工業品外觀設計和商標等內容,而專利保護是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主要內容。近年來,國內企業十分重視專利申請工作,專利申請量大幅攀升。通過合理利用專利技術,國內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我們連續3年,每年新生成的專利都在20項以上。」錢袋網(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江濤表示,正是基於對技術專利的重視,該公司擁有多項專利的厚度僅0.125毫米的晶元第二年銷售額是第一年的100倍,第三年是第一年的1000倍。
「目前我們已掌握了微光量子技術的核心技術。」北京清華慧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向明表示,該公司即將批量生產微量子電腦爽目儀,該產品目前已經獲得國內外不少經銷商的訂單,而且這項技術還可以應用於建築、交通、服裝、印刷等諸多行業。
砂基透水磚被評為上海世博會四大新材料之一,而它只是仁創科技集團雨水收集儲存利用系統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去年仁創科技在生泰砂基透水磚技術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研製出新一代生泰濾水磚、濾水溝、濾水井等核心部件,並配套開發出生泰透氣防滲砂,包括近50項專利技術,創造性地開發出系統解決方案。2010年仁創科技集團研發中心專利申請量達101項。
在東莞,市民只需攜帶具有SIMpass移動支付功能的手機,就能在安裝了POS機的農貿市場買到新鮮的蔬菜水果。這項新技術來自於北京握奇數據系統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握奇申請的國內外專利總數超過500多項,僅2010年就申請了168項專利。
在重視國內專利的同時,很多有實力的大企業也開始重視專利合作條約(PCT)。這意味著在一個成員國獲準的專利在其他成員國有效,也是國際上公認的衡量技術創新的重要指標。2008年華為以1737件PCT專利申請量,超過松下、飛利浦和西門子,排名企業PCT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2010年中興通訊也追了上來,以1863件排名世界第二。
在企業積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的同時,國家已經把營造知識產權保護與激勵的良好環境列為重點工作。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在解讀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時表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掌握相關知識產權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使戰略性新興產業真正走上主要依靠創新促進發展的新路。
在國家高新區,打造知識產權戰略高地的諸多規劃也在進行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知識產權推進工程」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實施中關村重點產業聯盟知識產權推進計劃,支持聯盟企業建立行業專利資料庫,開展重點行業專利動態分析研究;實施中關村知識產權「引優扶強」計劃,引導優質專利代理資源為中關村創新型試點企業提供高質量專利挖掘與管理服務;實施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採取知識產權託管形式,提供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託管套餐服務;開展中關村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質權處置試點,推行企業知識產權標准化管理體系。在上海,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上海張江高新區青浦園區計劃在3年時間內培育成為國家示範性知識產權優勢中小企業集聚區。杭州高新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創建工作已經通過驗收,培育形成了以萬向、中控、華三通信等企業為代表的一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叄』 知識產權專業是學什麼的
主要課程
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私法、國際法、著作權法(版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知識產權國際公約、專利文獻檢索。
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原理、網路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反不正當競爭法、知識產權代理實務等。
(3)知識產權與地區經濟擴展閱讀:
知識能力
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知識產權專業各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同時兼具普通法學各學科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知識產權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具備法學一般分析方法和技術;
3.了解知識產權發展的前沿和知識產權發展的趨勢;
4.熟悉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和相關政策體系及普通法律體系和政策;
5.運用知識產權知識解決和處理知識產權代訴訟和管理問題的能力;
6.掌握專利和商標檢索、資料查詢的技能和方法,同時具有一般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盡快解決文獻檢索和查詢的問題。
培養目標
知識產權成人高考專業培養能在律師事務所、專利事務所、商標事務所等從事商標代理、專利代理等專門知識產權事務,同時也能在公、檢、法等部門從事專門的知識產權司法審判及其他法律事務,或者在版權局、商標局、專利局、科技局等部門從事知識產權管理事務的知識產權專門人才。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exclusive right)。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是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
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肆』 知識產權的三大特徵是什麼
知識產權的特點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
(2)知識產權具備專有性的特點。
(3)知識產權具備時間性的特點。
(4)知識產權具備地域性的特點。
(5)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的程序。
■專有性,即獨占性或壟斷性;除權利人同意或法律規定外,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該項權利。這表明權利人獨占或壟斷的專有權利受嚴格保護,不受他人侵犯。只有通過「強制許可」,「徵用」等法律程序,才能變更權利人的專有權。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既不是人身或人格,也不是外界的有體物或無體物,所以既不能屬於人格權也不屬於財產權。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是一個完整的權利,只是作為權利內容的利益兼具經濟性與非經濟性,因此也不能把知識產權說成是兩類權利的結合。例如說著作權是著作人身權(或著作人格權、或精神權利)與著作財產權的結合,是不對的。知識產權是一種內容較為復雜(多種權能),具經濟的和非經濟的兩方面性質的權利。因而,知識產權應該與人格權、財產權並立而自成一類。
■地域性,即只在所確認和保護的地域內有效;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邊互惠協定外,經一國法律所保護的某項權利只在該國范圍內發生法律效力。所以知識產權既具有地域性,在一定條件下又具有國際性。
■時間性,即只在規定期限保護。即法律對各項權利的保護,都規定有一定的有效期 ,各國法律對保護期限的長短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只有參加國際協定或進行國際申請時,才對某項權利有統一的保護期限。
■知識產權屬於絕對權,在某些方面類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例如是對客體為直接支配的權利,可以使用、收益、處分以及為他種支配(但不發生佔有問題);具有排他性;具有移轉性(包括繼承)等。
■知識產權在好幾方面受到法律的限制。知識產權雖然是私權,雖然法律也承認其具有排他的獨占性,但因人的智力成果具有高度的公共性,與社會文化和產業的發展有密切關系,不宜為任何人長期獨占,所以法律對知識產權規定了很多限制:
△第一,從權利的發生說,法律為之規定了各種積極的和消極的條件以及公示的辦法。例如專利權的發生須經申請、審查和批准,對授與專利權的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規定有各種條件(專利法第22條、第23條),對某些事項不授予專利權(專利法第25條)。著作權雖沒有申請、審查、注冊這些限制,但也有著作權法第3條、第5條的限制。
△第二,在權利的存續期上,法律都有特別規定。這一點是知識產權與所有權大不同的。
△第三,權利人負有一定的使用或實施的義務。法律規定有強制許可或強制實施許可制度。對著作權,法律並規定了合理使用制度。
『伍』 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知識,分析我國為什麼要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在世紀之交,千年之交,我國即將加入「世貿」的新形勢下,進一步提高全民的知識產權意識,按照《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積極作用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下面就知識產權歷史沿革,我國知識產權現狀,知識產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以及需要加強的幾個方面作一簡要論述。
一、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和我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基本情況
世界上的財產權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為有形財產權和無形財產權。有形財產權又可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動產是指可移動的財產,如電視、汽車等,不動產是指永久固定在土地上的財產,如房屋、礦山、土地等等。而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所以,知識產權(知識財產),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創造。通俗地講,即人的智力勞動成果,依照法律得到承認並得到保護,權利所有人將享有佔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這種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也稱之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人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即為精神權利;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認可後,權利人可以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概括起來,知識產權是指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領域從事一切智力活動而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依法所享有的權利。
按照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歌爾摩簽訂的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規定,「知識產權」包括有關下列各項權利:(1)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2)表演藝術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廣播節目;(3)人類一切活動領域的發明;(4)科學發現;(5)工業品外觀設計;(6)商標、服務標記以及商業名稱和標志;(7)制止不正當競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保護的范圍與以上基本相同,但在保護的形式及期限方面做了更明確的規定。
除以上列舉的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外,在工業、科學或藝術領域內由於智力活動而產生的一切其他權利,都應該屬於知識產權調整的范圍。在實際工作中,知識產權通常分為兩部分,即「工業產權」和「版權」。上面(1)所述的對象為知識產權中的版權部分。(2)所述的對象通常稱為「鄰接權」,即與版權鄰接的權利。(3)、(5)、(6)和(7)所述的對象構成知識產權中的工業產權部分。第(4)項所述的科學發現應不包括在知識產權的客體之中,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也沒有一個國際公約認為科學發現可享受任何財產權。因此,科學發現應不屬於知識產權的范疇,本不應該列舉在知識產權所包括的權利之中的。
知識產權這種無形財產,與其他有形財產比,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主要表現在:(1)專有性。專有性也稱壟斷性或獨占性。他是指知識產權專屬權利人所有。知識產權所有人對其權利客體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2)地域性。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就是對權利的一種空間限制。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授予的知識產權,僅在該國或該地區的范圍內受到保護,而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不發生法律效力。如果知識產權所有人希望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也享有獨占權,則應依照其他國家的法律另行提出申請。(3)時間性。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除受空間(即地域)的限制外,還要受時間的限制。知識產權都有法定的保護期限,一旦保護期屆滿,權利即自動終止,這一點與其他財產有很大的不同,無論是動產還是不動產,它可以幾十年乃至幾代人占其財產,並沒有時間的限制。而知識產權卻有法定的佔有時間。有些知識產權的保護(如商標專用權)經過履行法定手續,可以續展延續。
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產權的保護內容在不斷的拓寬和發展。知識產權的保護,激發了人們的發明創造的積極性,保障了人們依法獲得的智力成果權利。而人們發明創造激情又不斷創造出來的高新技術的智力成果,給知識產權帶來了一系列新的保護客體,所以知識產權的保護內容是一個動態的開放性的發展過程。
世界上知識產權制度最早出現在中世紀的歐洲,1236年,英王亨利三世曾授予波爾多的一個市民十五年的色布染織壟斷權,這可以說是專利制度的雛形。1474年,在商業盛極一時的義大利威尼斯,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它以明文規定給某些機器與技術的發明人授予十年的特權。之後,英、美、法、俄等國家陸續頒布實施了專利法。西歐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為維護財產私有和鼓勵自由競爭,在19世紀初葉,法、英兩國率先頒布實施了商標法和版權法。至此,傳統的知識產權體系(專利、商標和版權)開始建立。迄今為止,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大都建立了體系完備,保護水準較高,而且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現代知識產權制度。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知識產權制度方面的完善以及保護方面的高水準,充分發揮了知識產權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方面的積極作用。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起步較晚,但知識產權立法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分別於五六十年代頒布了商標法規,但不夠完善,再加上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商標的功能和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真正意義的符合國際保護知識產權通行規則的法律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的事情。改革開放以後,國際經濟貿易開始活躍,代表商品信譽的商標專用權的保護顯得極為迫切,為適應改革開放和國際經貿合作的要求,於1983年3月1日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之後,1984年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91年6月1日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1991年10月1日實施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1993年12月1日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隨著改革的深化,以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這些法律法規參照國際標准,又先後進行了修訂,有的正在加緊修訂之中。我國在加速國內立法,健全知識產權制度的同時,先後參加了《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保護工業產權的巴黎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商標國際注冊與質量協定有關議定書》、《專利合作條約》、《世界版權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的伯爾尼公約》和《保護錄音製品的日內瓦公約》。由此看出,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用了二十年左右時間,不僅基本健全了知識產權法律體系,而且參加了國際保護知識產權相關的主要條約、公約。從我國知識產權法制建設的時間看,速度是相當快的;與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比,其保護水準應該是高的。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的知識產權立法,是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成功範例。中國知識產權制度不僅自成體系,與國際上通行規則接了軌,而且中國特色非常鮮明,基本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要求。
二、知識產權保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縱觀世界不同國家經濟體制現狀可以看出,市場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往往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就越完善,其保護水準也越高,有些經濟不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雖然也搞市場經濟,但並沒有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所以說知識產權保護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我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首先應當明確的是,既然市場經濟不具有社會制度的屬性,那麼它就具有市場經濟的共性。其共性主要有以下幾點:1.承認個人和企業市場主體的獨立性,它們自主地作出經濟決策,獨立地承擔決策的經濟風險。2.建立起具有競爭性機制的市場體系,由市場形成價格,保證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由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的作用。3.建立起有效的宏觀經濟調控機制,對市場運行實行導向和監控,彌補市場經濟本身的弱點和缺陷。4.必須有完備的經濟法規,保護經濟運行的法制化。5.要遵守國際經濟交往中通行的規則和慣例。上面講的市場經濟體制的5點共性,其中2、3、4、5點都涉及到知識產權,所以我們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必須遵守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充分運用知識產權對於市場經濟積極的促進作用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那麼,知識產權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有哪些作用呢?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特點要求,必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規范市場行為,反對不正當的競爭,創造一個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而知識產權法律就是直接規范市場競爭主體行為的法律。如《專利法》是調整發明創造所有權,授予發明創造以專利、轉讓專利發明創造和利用專利發明創造而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和。《商標法》是調整商標注冊、使用、管理、保護商標專用權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著作權法》是調整著作權關系的基本准則。《反不正當競爭法》是調整市場主體行為關系的法律。在知識產權的幾個主體法律中,《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是市場主體法中規范和保護智力成果的法律,但《商標法》、《專利法》側重於保護物質文明成果,《著作權法》側重於保護精神文化成果,而《反不正當競爭法》是規范市場交易行為、保障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一般性法律。所以,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構成了以保護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一般性法律。所以,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構成了以保護市場主體因智力成果而獲得的權利和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的行為規則。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即公平競爭。
(二)知識產權制度是企業開展公平競爭的法律保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獨立的經濟實體,具有獨立的生產經營權利和經濟利益,他們之間處於平等地位,接受市場優勝劣汰競爭法則的檢驗。作為一個企業來說,面對開放的市場,謀求生存和發展,使自己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一方面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在不確定的市場中,對自己利益的維護只能通過對最大利益的追求來實現。市場競爭實質上就是企業通過追求更高的利潤率來確保其實現平均利潤。另一方面,企業更高利潤的追求往往要通過優良的商品或優質的服務或滿足人們精神或物質的新需求來實現的,這就促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提高產品質量,運用高科技武裝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對新的發明創造,企業敢於投資開發,不斷地開發和創造新產品(包括物質產品和精神文化產品)從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那麼要維護這個公平競爭的經濟秩序,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法律作保障。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就是直接地規范企業公平競爭的法律。如企業有了新的發明通過專利審定,獲得了專利權,這種新的發明運用於生產,生產出了新產品,這種新產品就受專利保護,任何人未經專利權利人許可不得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依照《專利法》,發明專利將獲得二十年的保護。如果把這種專利產品命名一個商標,並依照《商標法》獲得注冊保護,那麼,就獲得了這種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獨占權。因為在同一類商品中,你的這種專利產品叫這個商標(牌子)並獲准注冊,別人就不能再用這個商標了,他人不管是善意還是惡意用了這個商標(牌子),就侵犯了你的商標專用權。同時,作為一種專利產品,專利保護的時間是有限的,而商標保護可以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從另一個角度說商標保護又彌補了專利保護的不足。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無論是你的專利權還是商標權受到侵害,企業都有權要求有關行政機關查處或到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護企業自身的合法權利。如果企業遭受了除此之外的其他不正當的競爭行為的侵害,可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也可以要求行政機關查處或到法院提起訴訟。所以,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既是國家維護公平競爭的基本手段,又是市場競爭主體(企業)參與競爭的有力武器和法律保障。
(三)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開展國際經貿合作交流的基本條件。一個國家資源、技術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置身於國際經濟舞台,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交流,才能彌其所短,揚其所長,更快地發展自己,更好地滿足本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但是,在世界經貿活動中,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越來越大時,或者說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已經成為經貿合作交流質量、數量的重要因素時,就要求世界范圍內開放的經濟關系需要世界各國在知識產權方面法律的建立、健全和完善。這不僅符合發達國家的利益,也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這是因為:首先,沒有知識產權的充分保護,在很多方面就沒有技術的轉移以及直接對外投資。其次,在所有國家的經貿交流活動中有其共同遵守的規則使其能夠公平競爭,以避免某些國家認為由於其他國家的行為方式使其受害,而採取單方面的措施保護自己。我國已經基本健全了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同時,我國在吸收外資的有關法律規定中,對有關知識產權權利作了明確規定。允許外國投資者以知識產權作為投資,該知識產權如何作價、如何使用由合資各方商定。吸引外資法律中還規定,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外商獨資)企業,可以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主要是指知識產權),該先進技術的作價標准、支付方法、保密條件,均由技術輸出方與技術引進方商定。正是由於我們國家在知識產權立法和保護,以及在吸收外資的有關法律規定中對知識產權的明確規定,促進了我國國際經貿的快速增長。我國經貿合作交流取得的重大成就,從一定意義上說有賴於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努力實施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
三、當前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應該重視的幾個問題
我國的知識產權制保護從總體來看,成績顯著,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基本相適應的。但也確實還有不相適應的方面。主要表現是,人們的知識產權法律意識還很弱,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還有待提高,知識產權專業人才比較缺乏,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特別是我們處在即將加入世貿,以及世貿對知識產權保護提出更高保護水準的新形勢下,我們要採取積極措施,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使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一)加強知識產權法律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改革開放以來,各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雖然做了大量的宣傳普及工作,但從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看,有較大的差距。分析起來,問題是多方面的,既有傳統計劃經濟模式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的一面,也有我們國家商品經濟還不很發達,激烈的市場競爭還未形成,外部壓力還未足以使企業驚醒起來,學會運用知識產權這個在市場競爭中最有力的武器,積極主動地參與市場競爭。在當前經濟體制轉換的關鍵時間,加強知識產權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提高市場競爭主體的知識產權意識,就顯得非常緊迫。通過宣傳普及工作,使知識產權權利主體明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是其基本的經濟法則。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必須學會用知識產權去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如企業要敢於投入開發新產品,對新發明要及時申請專利審定,對一些有望佔領國際市場的專利技術,還應該到一些主要貿易國去申請專利保護。對新開發的產品要選擇有時代感、顯著性強的商標及時申請注冊,同時還要及時在貿易國注冊,努力樹立商標信譽,爭創馳名商標,避免因專利、商標不及時申請而丟失市場,為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獲得有效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企業作為權利主體具有獨立性,有獨立的生產經營權利和經濟利益,權利主體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關系,因此,其權利主體在市場經營活動中必須樹立平等的競爭觀念,在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及時請求行政保護或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通過知識產權的宣傳普及工作,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的增強,不僅創造了公平競爭的經濟環境,並且對社會經濟發展將產生積極影響。
(二)嚴格依法辦事,強化執法的力度。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司法部門在提高知識產權法律意識的基礎上,要樹立起依法保護權利主體平等競爭的權利,並為權利主體提供平等競爭的條件。在實際執法中,要深刻理解法的原則精神,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主體的合法權利。特別是要把握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財產在遭到侵害時,往往是被侵害主體的聲譽或其產品所佔領的市場受到傷害和影響,在處罰起來,對侵權人採取制止侵權、罰款比較容易做到,但對其侵害人責令賠償損失上做得不夠。這方面既有其被侵害人應該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主動要求賠償的問題,也有執法部門要嚴格執法,在被侵權人的合法權利受到損害時,依法予以賠償,堅決維護被侵害人的合法權利方面的問題。如某一企業在等一年內共發生140餘起商標侵權案件,該企業對其中的80餘件商標侵權案向有關部門進行了申訴,這些侵權案件使該企業損失的利潤達一百多萬元,為處理這些案件,花去差旅費30多萬元,但是,該企業所得到的賠償只有差旅費的10%左右。由此看出,在查處商標案件時,堅持對被侵權人的賠償是很不夠的。在處理知識產權案件方面,還有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就是地方保護主義,有些地方仿製、假冒比較嚴重,但查處起來阻力很大。有的人錯誤的認為,仿冒、假冒能帶來地方經濟的繁榮,還有的認為,為地方考慮,保護地方利益,不會犯大錯誤。其實不然,假冒不僅不會帶來地方經濟的繁榮,而且會對地方經濟的長遠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保護假冒不僅會犯錯誤,嚴重的同樣構成犯罪。所以,執法部門在處理知識產權案件時,一定要排除地方保護主義的阻力,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堅決維護公平競爭的經濟秩序,進一步樹立我國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形象。
(三)加速人員培養和機構建設,盡快使我國知識產權的專業人才和機構體制方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相適應。從目前我國知識產權隊伍人員情況看,絕大部分都未接受過知識產權的系統教育和培訓,都是應工作需要而從一些其他部門轉入從事知識產權工作,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和完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顯得很不適應,特別是高精尖的人才,掌握國際知識產權發展動態,為我國知識產權發展規劃、對策提供決策信息的人才就更加缺乏。所以應從教育入手,作出教育培養人才規劃並付諸實施,使之在近期內人才短缺的狀況有所改變。在知識產權的管理機構方面,有些地方必要的機構還未建立起來,該建的機構要迅速建立起來。對知識產權代理組織要嚴格代理人標准,提高代理人業務素質,使之真正擔負起行業企業知識產權的參謀顧問角色。當前,當務之急是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廉潔、高效的行政執法隊伍。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鮮明特點,特別是在查處商標侵權案件方面,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案件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的,繼續發揮這一優勢,使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就必須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行政執法在行政管理第一線,擔負著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聖神職責,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行政執法效果,關繫到政府的形象。所以在用人機制上,要嚴格標准,公平競爭,擇優錄用,把好用人關。同時要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教育、培訓,建立健全執法監督機制,確保嚴格執法,從嚴治政。
總之,知識產權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緊密相連,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須臾不可離開的東西。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我們已經基本健全了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世界通行規則接軌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經過20多年的實踐,在知識產權立法和保護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只要我們一如既往,堅持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堅決保護知識產權,學習借鑒世界其他國家在知識產權制度方面的好的做法,嚴格依法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利,保障公平競爭的經濟秩序,努力造成人人尊重知識、尊重知識產權的良好社會風尚,就一定能夠使中華民族的智慧之花,結出更多輝煌燦爛的文明之果,為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陸』 知識產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作用
1、知識產權是一種競爭性資源。有利於佔領市場並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日益成為影響經濟的決定性因素。知識產權有利於鼓勵創新、有利於國家搶占制高點,先行者的利益得到保障,甚至是擴大。
2、中國加入」世貿」後帶給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影響正日益被國人認識。我國經濟要順利實行與國際接軌必定離不開相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在這種形勢下,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及對策將對越來越多的人提供幫助。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對我國的利弊
3、當今社會,知識產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商標、技術、著作權、計算機軟體、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法律保護權利對企業,市場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大,
4、實現依法治國的需要。必須將經濟建設的各方面的納入法律的范疇。知識產權就是通過法律來解決次類問題
5、認識到我國技術突破雖多但專利成果卻少,外國專利在我國跑馬圈地的現實情況
6、涉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內容
7、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建立
8、在佔領市場方面,專利權人能夠起訴侵權者,他既能尋求金錢賠償,又能向法院要求侵權者停止製造、使用、銷售侵權產品的強制令。例如一家資深公司可以利用專利對一家新建公司的侵權行為發起攻擊,因為後者缺乏足夠的經濟實力去應付專利侵權的官司。專利侵權的訴訟風險會阻礙新公司進入專利權人的市場。從防禦的角度上看,專利權人可利用專利證書對他人提起的專利訴訟提起反訴。這種反訴戰術能迫使糾紛因為有了專利證書能更快地得到解決。因為訴訟雙方都有專利證書,這類糾紛常見於交叉許可中,因為雙方互相許可使用對方的專利技術。專利還對風險投資家提供保障,因為投資者一般不情願進入技術領域,以免由於一項革新技術造成的人為屏障而減少了金融投資的回報。專利證書還可以憑借潛在的專利許可收益,導致金融家資產的價值評估錯失。具有遠見卓識的公司意識到專利成為確保競爭優勢和擊敗競爭對手的雙刃之劍。
9、知識產權的「殺傷力"有多大
成 誠
近期,又有一批中國企業遭遇涉外知識產權糾紛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各方深切關注。
據中國知識產權報報道,索尼已經向中國彩電企業致函,要求繳納有關視頻技術方面的專利使用費,目前相關企業已經委託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進行談判。此外,17家中國木地板生產企業被3家美國企業投訴至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要求對這些中國企業展開「337調查",並採取相應措施。
知識產權的本質是利益保護,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利用收取「專利使用費"或展開「337調查"頻頻對中國企業設置障礙,其目的是利用知識產權獲取高額財富,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僅在過去兩年中,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所發動的18起「337調查"中,就有9件是針對中國大陸企業的。這種訴求迫使中方企業付出大量財力、人力,制約中國企業的發展,以期達到阻止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目的。而據專家分析,今後幾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企業成為被告席上的「主角"。
由此,一方面,這表明原來技術比較落後、價格比較低廉的中國產品已經縮小了與國外產品的差距,一部分中國企業通過技術升級,開始向中高端產品發展,與跨國公司的競爭更加激烈了;另一方面,品質提升意味著將面臨激烈的知識產權競爭,中國企業要著手實現戰略性轉變,就要以自主知識產權來提高國際競爭力。國內外專家紛紛建議,中國企業應該盡可能多地申請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同時,也可以結成專利聯盟,或通過交叉許可的方式與對方達成互不起訴的協議,以防範自身遭受相應的追訴。企業要在知識產權問題上贏得主動,根本的出路在於提高發明創造的能力和水平,爭取逐步在較多的領域中,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中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知識產權的「殺傷力"有多大?曾在2003年5月遭遇「337調查"的浙江雙鹿、福建南孚等7家中國電池企業最深切的感受是:「如不應訴,就是滅頂之災。"在ITC初步裁定侵權成立的艱難境況下,這7家企業「抱團"申訴,終於在3個月後迎來了美國原告企業專利無效、中國企業沒有侵權的終審裁定。為此,我們應遵循的原則是,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也要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面對「337調查"等招數,中國企業應該積極應訴,而不是消極退避。(中國知識產權報)
10、呼喚涉外知識產權人才
知識產權戰略正在成為我國又一項重大戰略舉措,然而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人才,特別是涉外知識產權人才卻十分匱乏。近年來,涉外知識產權人才變得越來越搶手,有實踐經驗的涉外知識產權法律和管理人才更是千金難求。例如,上海一家專利事務所開出3~4萬的月薪卻仍難覓一名英語口語流利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入世之後,在國外跨國公司打進來和國內企業走出去的背景下,我國涉外知識產權糾紛層出不窮,然而國內能夠應對這些涉外知識產權訴訟的法律人才卻屈指可數,往往不得不求諸「外腦"。在涉外知識產權管理方面,能夠熟練運作知識產權國際轉讓、許可以及國際技術標准等事務的專業人才也是鳳毛麟角。
隨著知識產權重要性的不斷凸顯,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人才隊伍雖然比以前壯大了不少,但卻仍難滿足日益增長的涉外知識產權事務的需要,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外語能力特別是口語技能普遍有待提高;二是對國外知識產權法律和國際規則了解有限;三是缺乏實戰經驗,實務技能不足。我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過於偏重知識產權法學理論的學習,在實務操作訓練方面十分欠缺。加之對外實踐交流有限,涉外知識產權實務經驗更是缺乏。
要想迅速彌補涉外知識產權人才的缺口,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應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師夷長技以制夷"。例如2004年5月,上海市知識產權局與美國教育基金會簽訂了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合作協議書,計劃從2004年到2010年,雙方合作培養50名高層次人才。又如飛利浦與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合作培養本土知識產權人才。當然,吸引海外人才歸國服務也不失為一條捷徑。其次,大學在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上應當注意區分研究型人才和實務型人才,對社會需求更為廣泛的實務型人才要加強實務環節的訓練。最後,企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以及有關國家機關應當注重在實際工作中發掘和培養涉外知識產權人才,因為實踐往往是最好的老師。(中國知識產權報 詹 映)。
『柒』 知識產權最新的趨勢是什麼
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是近年來興起於發達國家的一種新型的資產證券化類別,其發展之快,引起各方的廣泛關注。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知識產權制度的確立,知識產權已成為現代企業重要的生產經營要素,企業經營形態也從強調傳統的土地、廠房、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轉而強調專利、品牌、顧客關系、服務等無形資產。在這種背景之下,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作為知識產權開發與知識產權融資的創新模式逐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所謂「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是指發起人將能夠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現金流的知識產權(稱為「基礎資產」),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基礎資產中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進而轉換成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的流通證券在國際上,有的理論家提出以"淡化"、"弱化"知識產權的專有性,來緩解專有性 與公開、公用的矛盾。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法學家中山信弘。 而更多學者,乃至國際公約,則主張以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強化專有性來解決這一矛盾。最 典型的例子就是1996年12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主持締結的兩個新的版權條約。其中增加了一大批受保護的客體,增列了一大批過去不屬於專有權的受保護權利。而 美國、歐盟國家均已准備在1998年到1999年,即進入21世紀之前,修訂知識產權法,使之符合新條約的要求。此外,在商標保護方面,強化專有性的趨勢則表現為 將馳名商標脫離商品以及服務而加以保護。
這種強化知識產權專有性的趨勢,應當說對發展中國家未必有利。但目前尚沒有發展中國家表示出"堅決抵制"。主要原因是:在知識經濟中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趨勢是抵制不了的,發展中國家應及早研究它們的對策。上述第二對矛盾,引出了知識產權保護中最新的程序法問題,亦即在涉外知識產權 糾紛中,如何選擇訴訟地及適用法律的問題。過去,絕大多數知識產權侵權訴訟,均以被告所在地或侵權行為發生地為訴訟地,並適用訴訟地(法院所在地)法律。但網路上的侵權人,往往難以確認其在何處;在實踐中,侵權復製品只要一上了網,全世界任何地點,都可能成為侵權行為發生地。這種狀況,主要是由網路的 無國界性決定的。曾有人提議採取技術措施,限制網路傳輸的無國界性,以解決上述矛盾。但在實踐中困難極大,或根本做不到。於是更多的學者,更多的國家及 地區,實際上正通過加速各國知識產權法律"一體化"的進程,即通過弱化知識產權的地域性,來解決這一矛盾。
國際知識產權法律"一體化",就要有個共同的標准。多少年來,已確認的專有權,一般不可能再被撤銷。於是,保護面廣,強度高的發達國 家法律,在大多數國際談判場合,實際被當成了"一體化"的標准。發展中國家雖然並不情願,卻又阻止不住。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時,訂立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 權協議》,就是違背發展中國家意願,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又不得不被廣大發展中國家接受的典型一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