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權種類法定
物權類型的封閉性屬於我國法律秩序中公理性質的基礎理論。該理論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法律人的意識中,以至於成為一個不言自明的理論。例如在施陶丁格(Staudinger)物權法[1]的引言中出現了如下經典表述:
「法律和習慣法對物上的權利根據其類型和內容作了終局性的規定。物權的類型僅僅是這些法源所准許的,也就是說物權的數量是有限的,因此物權類型法定(numerus clausus)。如果法律關系的各方希望在他們之間形成具有物權效果的法律關系,那麼他們就必須使用物權法所准許的類型,因此類型法定(Typenzwang)。雖然法律並未明確規定物權類型法定的原則,但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條款都是以該原則為基礎的。另外,對於法律起草人來說,考慮到物權法屬於絕對權利的一種,因而是不言而喻的道理,也就不需要對其正當性進行特別論證。」
每個法律歷史學家都非常清楚這種不言自明意味著什麼:一方面,它使對歷史文本的理解變得困難,甚至通常使對歷史文本的理解成為不可能;另一方面,在這種不嚴自明的背後通常情況下隱藏著一個基本的、已經固定成公理的或者是縮減了的價值衡量過程,這種價值衡量過程對法律制度特徵的形成起到決定作用。法律歷史研究處於對歷史進行沉思和共同促使現行法的形成這一緊張關系之中,如果仍然是可能的,法律歷史研究的中心任務在於描述這類發展過程。[2]這樣做的特殊意義在於使現行法的理論基礎清晰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其理解為溝通的橋梁:對現行法產生的環境進行歷史分析是對理解和向前發展現行法的貢獻。[3]正是在這種意義上,要在下面提出關於物權類型法定原則的形成、意義和功能等問題。為什麼恰恰是這個重要的原理(Dogma)現在成為人們特別關注的主題,或者為什麼應該使它更加完善呢?這是出於下列幾個在某種程度上相互聯系的原因:將通過內容豐富、並得到廣泛討論的改革方案對《德國民法典》的債法部分進行改革,以便將原理的發展繼續記錄下來並且固定下來[4],使法律適應新的情況和已經變遷了的私法理念的要求。幾乎與此同時「支付不能法委員會」開始對《支付不能法》進行全面的改革,該改革在另外一個領域追求同樣的目的:也就是說將有關破產的規則與現實情況再一次進行協調,並且考慮到已經變化了的關系和目標設定。[5]引人注目的是,在這兩個改革方案中幾乎都沒有涉及到物權法。人們也許會對這種沒有涉及物權法的債法改革而感到惋惜,但是無論如何這種情況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令人費解的是,物權法體系與《支付不能法》相互作用的關系受到了如此的忽略;特別是所建議的改革對傳統物權法的核心部分之一,即所謂的破產恆定性(Konkursbeständigkeit)*領域在很大程度上進行了削弱,至少也是對其有所觸及。對於每個熟悉歷史發展的學者都不陌生,《支付不能法》中法律地位的穩固性與物權法體系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互依存的關系。[6]
鑒於這種狀況就已經促使人們思考物權法在《德國民法典》中迄今為止的地位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恰恰是絕對必要的,如果考慮到涉及到上述所提及的兩個要點之外的另一個事實,特別是與《支付不能法》的改革相關聯的情況:在建立一個包羅萬象的並且是非常復雜的擔保體系的過程中,將會在動產物權領域產生一些法律地位[7],人們完全有理由能將其稱為新的物權類型。其適例之一,為保留所有權買賣的買方的期待權,它已經被確定成為物權法上的法律地位,並且取得了獨立的物權法律地位;其適例之二,為適用於那些保留性所有權和擔保性所有權,它們已經成為一種具有自己獨特特徵的物權。無需對經濟背景和與該體系相關聯的法律技術問題進行進一步詳細地討論,盡管它們是導致《支付不能法》改革的主要原因,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物權法體系,至少動產物權法領域正處於重大的變革之中。除了所描述的信貸擔保框架下的變化,還存在著一些同樣促進改革進程的其它因素。首先,是對信託理論(Treuhandtheorie)越來越多的認可和重視,這不僅僅體現在擔保性所有權上,而且也體現在其它受到約束的所有權形式中。其次,這里也出現了一種根本性的變化,即一方面建立在舊有的德國法中的模式基礎之上的,另外一方面明顯表現出對英美法法律思想的借鑒。[8]同時這也涉及到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它是當前法律狀況的一個特徵:我們的法律體系越來越多地受到了英美法系法律制度的影響,特別是受到美國法律思想的影響。在這里不能就「美國法的繼受」[9]詳細展開論述,但是對美國法法律制度的繼受引發了許多物權法領域的新問題和難題,這些問題有土崩瓦解我們物權法體系及其基本結構的危險。
㈡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是法定的那麼具體的含義是什麼
這是物權法定原則的基本內涵之一。
1、物權的種類法定是指:
當事人設定的物權必須符合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即「只允許當事人按照法律規定的物權秩序確定他們之間的關系」。
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物權種類時,則不能解釋為法律允許當事人自由設定,只可解釋為法律禁止當事人創設此種物權。
2、物權的內容法定是指:
禁止當事人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悖的物權,當事人不得逾越法律規定的物權內容的界限,改變法律明文規定的物權內容,如約定永久性地限制所有人對其所有物的處分權,亦即取消所有權中的處分權能。
由於所有權是所有人對其所有物於法令限制范圍內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除法律規定的限制外,無論設定用益物權還是擔保物權,都不能對物權人處分權設定永久的期限限制,否則將使所有權有名無實。
(2)啥是法定物權擴展閱讀:
我國《物權法》中的物權基本原則:
第四條 平等保護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 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 物權公示原則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第七條 取得和行使物權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原則
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㈢ 物權法定主義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內容抄
至於物權的取得方法、變動方法、效力、保護方法等,不屬於物權法定原則的內容,它們本身是可以通過協商約定的。而所謂物權的種類,其實就表現在物權的名稱上,當事人創設法律沒有規定的物權種類,其實就是自主創造一個新的物權名稱,比如我國法律目前沒有典權的規定,而當事人通過約定設典,一方當事人通過約定取得「典權」,此即創設物權種類,其方式是通過創設新的物權名稱而創設物權種類。所謂物權的內容,即物權的權能,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每一項物權在此方面的內容都是法律直接規定的,當事人不得自由創設或改變,如買賣合同中當事人約定買受人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但該所有權不包含處分權,此即創設物權的內容,又如當事人通過抵押合同約定抵押權人享有抵押物的佔有權和收益權,而依法律規定抵押權人並不享有這些權利內容。
此外,物權法定之「法」當以民商事法律為限,不包括其他法律。
㈣ 物權指的是什麼
權利人在法定范圍內,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並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與債權共同構成民法上的財產權制度。分自物權與他物權、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等。
㈤ 什麼是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法》第五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物權法定原則,指的是能設立哪些種類的物權,各種物權有哪些基本內容,只能由法律規定,當事人之間不能創立。
㈥ 關於物權法定
物權法定既物權的類型,各類物權的內容及創設方式,均由法律直接規定。
而物權的效力包括優先效力,追及效力,排除妨礙效力。
而對於公示,物權的存在與變動都應當具有法定的公示形式。
㈦ 物權法定的具體內容
物權法定包括內容法定和種類法定~內容法定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而種類法定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和佔有
㈧ 法定物權包括哪些
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更加重要意義。
㈨ 法定物權與約定物權的區別
法定抄物權是有法律直接規襲定的物權,與意定物權一起,組成物權的一種分類。法定物權與意定物權:法定物權和意定物權是對物權的一類劃分,法定物權是有法律直接規定的物權,如留置權,法律規定只能用在保管、運輸、加工承攬三種合同,所以也叫法定擔保物權;而意定物權是允許當事人在法定的物權種類中對物權的具體內容進行協議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押權都需要當事人簽訂合同才能確立,所以也叫約定擔保物權。法定物權與物權法定區分:物權法定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而法定物權是物權的一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