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土地使用權歷年改革

土地使用權歷年改革

發布時間:2021-11-10 18:11:41

❶ 中國一共進行了幾次土地改革,分別是什麼時候

五次。分別是:

1、1931年,中共制定了「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內,保護中小工容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線。

2、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在根據地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3、1947年,中共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

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土地改革法》,實行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我國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

5、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農村普遍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土改:土地改革通常是指土地所有權由人數相對較少的富有者、大量土地的所有者(如貴族、庄園、農場主,或通稱為土地主)向那些耕作者的轉讓

(1)土地使用權歷年改革擴展閱讀:

土改意義:

1、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2、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3、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

4、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5、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❷ 70年土地使用權是哪年出台的法律規定的

樓主來所說的土地使用權自出讓的年限,是1990年5月19日國務院令第55號《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里規定的。是國務院頒布的,屬於行政法規。其第二章第十二條明文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業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而《物權法》是2007年3月16日由全國人大通過的,屬於法律,在效力上,高於行政法規,僅次於憲法。其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物權法上所說的自動續期的是住宅建設用地,且未涉及是否收費。非住宅的續期收費是肯定的。有相關的法規具備規定。

《土地管理法》全文並未涉及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年限。

❸ 中國近現代史上總共幾次土地改革

中國近代史上中共的土地改革一共是三次,第一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斗爭時期(1950年)。三次土地改革,減輕了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了農民的物質條件。

一、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

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減輕了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了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聯合地主一致抗日。

二、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

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決定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這種土地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了保衛勝利果實,翻身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農民的支持,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斗爭時期(1950年)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復發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3)土地使用權歷年改革擴展閱讀:

土地改革的意義:

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

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3、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確立了貧雇農在農村中的優勢地位,為引導億萬農民走上集體化道路創造了條件。

4、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鞏固新中國政權。

❹ 中國四次土地改革的內容

地改革(agrarian reform)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全國解放後的新情況,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規定了沒收、徵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則和辦法。《土地改革法》將過去徵收富農多餘土地、財產的政策,改變為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護中農和小土地出租者,穩定民族資產階級,以利於早日恢復和發展生產。《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後,在3.1億人口的新解放區分期分批地,有計劃、有領導、有秩序第開展了土改運動。在土地改革運動中,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基本上正確貫徹和執行了黨的土地改革的路線和政策。到1953年春,全國除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台灣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務。我國存在兩千多年(建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從此被徹底被消滅。
1949年後,中國確立了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同時憲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這就形成了舊的國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徵,一是土地無償使用,二是無限期使用,三是不準轉讓。由於沒有把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開對待,致使土地無償佔用,亂占、多佔的情況屢禁不止,造成土地資源極大浪費。

改革開放前,中國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的是單一行政劃撥制度,國家將土地使用權無償、無限期提供給用地者,土地使用權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間流轉。

1979年中國開始以場地使用權作為出資興辦中外合資企業或向中外合資企業收取場地使用費。土地使用權可作為合資企業的中方合營者的投資股本。

從80年代起,中國開始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分兩方面進行。第一,土地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986年,國家通過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第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在使用權上,變過去無償、無限期使用為有償、有限期使用,使其真正按照其商品的屬性進入市場。1982年,深圳特區開始按城市土地等級不同收取不同標準的使用費。1987年4月國務院提出使用權可以有償轉讓,同年9月,深圳率先試行土地使用有償出讓,出讓了一塊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限期50年,揭開了國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1月國務院批准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門的報告,確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廣州、廈門、福州進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試點。12月,深圳市公開拍賣了一塊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這是新中國建立後首次進行的土地拍賣。按照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原則,國家在保留土地所有權的前提下,通過拍賣、招標、協議等方式將土地使用權以一定的價格、年期及用途出讓給使用者,出讓後的土地可以轉讓、出租、抵押。這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帶有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長期無償、無限期、無流動、單一行政手段的劃撥制度,創立了以市場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

1987年, 中國開始進行土地估價試點,先後頒布了《城鎮土地定級規程(試行)》和《城鎮土地估價規程(試行)》。

1988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城鎮普遍實行收取土地使用費(稅)。與此同時開始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定期出讓土地使用權。同年4月,七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修改了1982年《憲法》的有關條款,刪除了土地不得出租的規定,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12月通過《土地管理法》的修改議案,規定「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出讓、轉讓、出租、抵押。1988年全國各城市開始建立房地產交易所,各專業銀行成立房地產信貸部。1990年5月,國務院允許多外商進入大陸房地產市場,發布了《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外商投資開發經營成片土地暫行管理辦法》和相應的有關文件,這標志著中國的土地市場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軌道,從而使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國推開。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和土地市場培育的進程。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作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明確規定了規范和發展土地市場的內容和要求。通過市場配置土地的范圍不斷擴大,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有限期出讓已擴展到全國各地。特別是在經濟特區和一些沿海開放城市,建設用地基本納入了新制度的軌道。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基礎性任務。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土地市場體系。這個土地市場是一個公開、公正、公平、規范有序的土地市場體系,應該包括:有效的資源配置體系,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通過市場優化配置土地資源;正常的價格體系,建立土地使用權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健全的法律體系,使市場行為規范有序;合理的收益分配體系,體現明晰的產權關系和利用租、稅、費有效進行調節;完善的中介服務體系,促進土地市場的發展。

企業使用土地按年交租或分期交租。實行年地租,租期可長可短,到期後可優先續租。實行年租後,租戶對土地的處置權要受一定的限制。土地不得轉讓、轉租吉抵押。對於資金困難的企業,經批准允許將佔有的一部分土地的使用權轉租,或抵押、入股,但不能超過與國家的租賃年限,並且必須按年交納地租。

截止1994年8月,600多個城鎮完成了土地定級和基準地價的評估工作。同時,還根據土地資產評估和管理規定,廣泛開展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入股等宗地地價評估工作。全國各地先後建立了500多家由政府批準的土地估價機構,3500多人獲得土地估價師資格。

1995年7月,國家土地管理局公布了《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價確定辦法》,提出培肓和發展土地市場的8項要求,主要是加強國家對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壟斷,堅持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管理、集體討論、「一支筆」審批土地;進一步擴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范圍,規范出讓方式;逐步將用於經營的劃撥土地使用權轉為有償使用等。

1997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劃出24萬畝農村國有土地,公開招攬海外客商投資開發,這是全國農村國有土地首次向外資開放。該片土地一部分位於天山以北的烏蘇、昌吉等縣市,是全國著名的糧棉高產區,另外10萬畝土地可由投資者挑選,其中熟地佔1/5,其餘為宜農荒地。

集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集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於1988年開始進行。同年3月,山東省在德州地區首先試行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辦法。作為試點的臨朐縣規定,農民宅基地符合規定標準的,每平方米每年收費5分錢,超出標准和自建房的,每年每平方米收5角錢的費用,還要進行一次性罰款。超出標准30平方米以內的每平方米罰款4元;超出標准3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罰款8元。此後山東省的經驗在河北、湖北、江蘇、上海等省市相繼試行。

1990年1月,國務院批轉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請示的通知,將這項工作在全國推開。到1991年底,全國已有28個省、市、區,1400多個縣(市)的一萬多個鄉鎮實行了宅基地有償使用。此外,江蘇南通市還從1987年起率先試行鄉鎮企業用地有償使用,至1992年4月,全國已有140多個縣(市)相繼試行。 回答者: EAOU | 三級 | 2007-5-5 19:27

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農民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運動。舊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占農村人口總數不到10%的地主、富農約佔有農村70~80%的耕地,他們以此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農村人口總數90%以上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則只佔有20~30%的耕地,他們終年辛勤勞動,卻不得溫飽。這是舊中國貧窮落後的主要根源之一。中國共產黨為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完成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務,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領導農民開展打倒土豪劣紳和反對重租、重息、重押、重稅等斗爭。十年內戰時期,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和查田運動,實行土地革命。抗日戰爭時期,為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缐,以減租減息的政策代替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解放戰爭時期,解決解放區的土地問題,是奪取全國勝利的基本保證。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簡稱《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亦稱《五四指示》),把抗日戰爭時期削弱封建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消滅封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擁護,他們踴躍參軍參戰,支援前缐,鞏固解放區,積極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進攻。

1947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並於10月10日經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公布。其中規定:「廢除封建半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鄉村農會接收地主的牲畜、農具、房屋、糧食及其它財產,並徵收富農上述財產的多餘部分」;「鄉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鄉村農會接收,連同鄉村中其它一切土地,按鄉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統一平均分配」。此外,對若干特殊土地財產及分配中若干特殊問題的處理辦法、土地改革執行機關及保護工商業等,也作了具體規定。

《土地法大綱》的公布,明確了土地改革的方向和辦法。各大解放區還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分別制定了實行《土地法大綱》的補充條例。接著在各解放區迅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群眾運動的高潮。1947年12月,毛澤東發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1948年1月,任弼時發表《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糾正土改運動中的「左」的偏向。1948年4月1日,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講話,提出土地改革的總路缐是: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這樣,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就更加完備、土地改革運動就更加健康地發展。土地改革運\動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激發了群眾的革命熱情,使解放戰爭獲得了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的源泉,有力地保證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全國已有一億四千五百萬農業人口的地區實行了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做到了耕者有其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在擁有三億一千萬人口的新區進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9月為止,除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及台灣省外,全國普遍實行了土地改革。

❺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土地政策變化歷程

我國農村的土地政策,自新中國建立以來分為三個階段:
1、建國初期頒行《土地改革法》,依法把耕地分配給農民,完成了土地私有化(耕者有其田)的目標。
2、1956年以後,逐步實行農業集體化,從合作社發展到人民公社,農民喪失了土地所有權,成了「人民公社的社員」。
3、1980年起實行「包產到戶」的改革,農民通過承包合同重新獲得了土地使用權。現在,農戶對所承包的土地有了自由支配權,而且50年不變。

❻ 從原始社會到現今土地使用權的變更歷程

夏商周時期是井田制,土地歸國家所有,農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秦以後實行封建土地所有制,。新中國進行啦土地改革,土地歸國家所有。

❼ 2015年中央將出台哪些關於"農村土地改革"的政策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備受矚目,時值2014年底,已經有不少機構在預測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會涉及哪些內容?那麼,今日,老錢庄新聞小編就在這里為大家整理下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可能會談到的內容。
什麼是一號文件?「中央一號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該文件在國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綱領性和指導性的地位,現在已經成為中共中央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中央一號文件的發起方是中共中央,最早發布時間是1982年1月1日,文件的價值就是在國家工作中具有綱領性和指導性。

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內容?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

2004年至2014年又連續十一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內容猜想。第一,或涉及農村土地改革整體方案。其實,自從三中全會以來,該話題一直受熱議。而當前有消息成國土資源部、農業部以及財政部或將在年底完成並提交審議農村土改方案,這也加大了成為一號文件內容的可能性。同時,最近幾年來土地流轉規模正在加速,而土地改革的核心在於土地的「確權」與「流轉」。
第二,戶籍改革以及新型城鎮化農村改革。這兩方面都是資本市場未來數年的重要投資主體。
第三,歷年來一號文件的內容包括農業水利、農業科技以及經營體制等方面,今年或催生階段性的農改主題投資窗口。包括農產品價格政策的改革以及農墾系統的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內容如何,都是與農村農業有關,而對於股民來說,一號文件的公布將會對農業變革持續利好,不管是農資的服務型上市公司、還是對研發技術有需求的上市公司。因此,股民可著重關注農化、農機等細分領域,或者種子類上市公司。

請採納~

❽ 新中國成立以來土地所有權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2013·新課標)1928年中共六大通過的《政治議決案》指出:各省自發的農民游擊戰爭,只有和「無產階級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聯結起來」,才可能變成「全國勝利的民眾暴動的出發點」。這反映了當時中共中央堅持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模式。
1930年1月,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寫道:「我所說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決不是如有些人所謂『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種空的東西。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與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這段話是針對當時黨內和紅軍中存在的「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批評了共產國際和中共黨內某些人堅持的「城市中心論」,提出了以鄉村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文中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並且無疑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這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線」的概念。
1930年5月,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發表署名信件,明確提出共產黨應當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發展鄉村工作。
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指出,本本主義是「完全錯誤的,完全不是共產黨人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從而初步界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含義,闡明了堅持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即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的極端重要性,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和「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的重要思想,孕育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方面的思想,表現了毛澤東開辟新道路,創造新理論的革命首創精神。
1930年6月11日,黨中央提出關於爭取革命在「一省或數省得勝利」的設想。
1930年8月,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又稱第三黨)宣告成立,鄧演達當選為總幹事。在政治上,主張「平民革命」,推翻國民黨獨裁統治,建立平民政權;在經濟上,主張實行土地國有,實現「耕者有其田」;在軍事上,策動反蔣活動。
……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英山縣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達到五成,出現「赤色區米價一元一斗,白色區一元只能買四五升」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根據地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高。
在紅色地區糧食之所以能夠價格那麼低,很重要的就是在紅色區域實行了土地革命,做到了農民有田可以種,這就大大促進了農民的生產熱情。

閱讀全文

與土地使用權歷年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