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擔保物權無效

擔保物權無效

發布時間:2021-11-10 14:36:56

A. 什麼是無效抵押權

無效抵押是指抵押權的設定無效,它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是抵押權人的債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一)「無權擅抵」行為。
抵押人不論是債務人還是第三人,其所提供的抵押物必須是自己所有的或經營管理的財產,否則,抵押行為就無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第124條第一款指出:「以自己不享有所有權或者經營管理權的財產作抵押物的,應當認定抵押無效。」如實踐中,有的當事人為了向銀行貸款,自己又無財產可供抵押,就採取欺瞞手段向他人借產權證書或價值高的物品設定抵押。這種「無權擅抵」行為不僅違反了法律規定,而且嚴重地侵害了財產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應認定抵押行為無效。
(二)「共產私抵」行為。
共同財產的所有權屬全體共有人共有,任何人不得私自佔有、使用、處分或支配。如果抵押人以共同共有的財產設定抵押權的,必須取得其他共有人的書面同意;如以按份共有財產設定抵押權的,僅限於屬抵押人所有的那部分財產。這是由於有的共有財產(如房地產、存款單)的產權證書、單據暫由某共有人保管,保管人若利用便利條件,以共有財產作抵押時,就會損害其他共有人的合法權益。這種以共同財產私自抵押的行為即無效。
(三)「一物多抵」行為。
抵押人以同一抵押物轉讓他人,或者就抵押物價值已設定抵押的部分再行抵押的行為,在實踐中最常發生,這也與經辦審查不嚴有關。如泉州市某一時裝公司系合資企業,為了向銀行或單位或個人借款,就採用「一物多抵」的方式,在短短的1年內以三處房地產抵押借款11次,數額達435萬元;其中僅以一處土地使用權及地面上的未裝修建築物為抵押物,先後持該地的建設用地申;請審批表、規劃許可證等證書(並非土地使用權證),向銀行貸款達8次,總計395萬元,其中向某銀行貸出4次達200餘萬元。這種以一處財產作多頭重復抵押的行為顯然是無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第115條規定:「抵押物如由抵押人自己佔用並負責保管,在抵押期間,未經債權人同意,抵押人將同一抵押物轉讓他人,或者就抵押物價值已設置抵押部分再作抵押的,其行為無效。」但如經抵押權人同意的有效,清償時按抵押的先後順序受償。
(四)「多債一抵」行為。
在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的情況下,債務人將其全部財產抵押給其中一個債權人,因而使該債務人喪失了履行其他債務的能力,同時也剝奪了其他債權人的受償權,即侵犯了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務第四條、第五條的規定,應認定該抵押行為無效。

B. 擔保物權問題

①抵押合同有抄效,抵押權設立,動產抵押權設立僅需滿足抵押權有權處分,抵押合同有效。不登記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②甲丙間質權成立,滿足動產質權設立條件,即有權處分,質押合同有效,交付。
③丁有權留置該車,符合留置權設立條件,在丙不能支付修理費用或提供擔保的情況下,經過一定的履行期限的,可以就該車拍賣變賣,並享有優先受償權。
④依據擔保法及其解釋規定,在同一動產上設計了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的,留置權具有優先性,抵押權和質權是平等的,但抵押權未經登記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所以,對該動產,先由丁受償,其次是丙,再次是乙。
本人觀點,望採納謝謝

C. 擔保合同無效有哪幾種情況

一、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擔保法》第五條第一款規定:「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在司法實踐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一般也無效,這是確認擔保合同無效的一般原則。但對獨立擔保,如經常遇到擔保人出具的不可撤銷擔保書,遇到擔保合同中約定「不因主合同的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二、主合同有效,擔保合同無效。(1)擔保人主體資格不合格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例國家機關、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等不得為擔保人。(2)當事人惡意串通簽訂的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擔保合同,應為無效合同。(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簽訂損害國家利益的擔保合同,應為無效合同。

D. 抵押權無效,抵押合同有效是什麼意思

以下列財產設定抵押的,抵押合同無效:
(1)土地所有權;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但抵押人依法承包並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以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其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
(3)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和其它社會公益設施;
(4)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有爭議的財產;(5)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擔保法》規定必須進行登記的抵押合同未登記的,如以航空器、車輛、船舶、林木、企業設備等動產,以城市房屋、土地使用權等不動產抵押的合同,必須到主管部門進行登記,未到主管部門登記的為無效合同。
破產企業在法院受理企業破產案件前6個月至破產宣告期間,對原沒有設立抵押的債務設立抵押的合同無效。
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的情況下,債務人將其全部或大部分財產抵押給一個債權人,侵犯了其他債權人的利益,從而喪失履行其他債務能力的,抵押合同無效。

根據《物權法》第十五條的規定,合同行為(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時獨立的。這就是所謂的區分原則。由於不動產的抵押權需要到相關部門登記才能生效,而抵押合同只要符合意思自治,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即可生效,所以由於抵押合同生效後,當事人未登記,從而導致抵押合同生效而抵押權不成立

E. 債務承擔時擔保物權的效力

丙的抵押無效,因為丙的抵押只對所擔保的債權有效,就是只對原債權,甲的行為提供擔保,對丁,他的抵押是無效的。
如果是
質權
,丙對丁的質押依然無效。

F. 物權法里關於擔保物權,不理解的問題,請教下。

1、A向B借錢,用C的房產做抵押,A把債務分割給D。沒經過B的同意,A分割給D的債務有效?答:無效。
2、沒經過C的同意,C房產有義務給D的債務做抵押?答:不可以;c的房產只對合意的債權人負責。
3、?「辦理抵押登記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經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這句話怎麼理解?能舉個例子嗎?答:按照動產抵押的規定,c抵押給b的財產被別人f買走了,並且支付了合理的價款,這種情況雖然c的財產抵押給了b,但買受人f是屬於正常經營的活動主體,並沒有違反什麼規定,所購得的財產是受法律保護的。不因為你有抵押權就判定買賣行為無效或收回。

G. 擔保物權求教

1、所有權保留是指在移轉財產所有權的商品交易中,根據法律的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財產所有人移轉標的物的佔有於對方當事人,但仍保留其對該財產的所有權,待對方當事人支付一部或全部價款或完成特定條件時,該財產的所有權才發生移轉的一種法律制度。所有權保留適用於買賣、互易、贈與等領域,以買賣合同中的所有權保留條款最為常見。例如當事人A、B在分期付款買賣車輛的合同中約定出賣人A在購買人B付清全部車款前保留車輛的所有權,購買人B對車輛只能佔有和使用,待購買人B付清全部車款後,出賣人A為購買人B辦理車輛所有權轉移登記時,購買人B才取得該車的所有權。
2、流押條款是指抵押人和抵押權人事先約定,在債務人清償期屆滿而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給抵押權人所有。
我國法律嚴格禁止流押條款。其理由主要有三:一、保護債務人。當一個人在經濟上異常窘迫,而事實上又急切需要的情況下,往往會向第三人舉債,債權人有可能利用債務人的這種不利處境,迫使債務人與其訂立流押條款,以價值較低的債權獲得市場價值較高的擔保財產的所有權,這實際上是一種變態式的高利貸行為(名符其實的暴利行為)如果任其發展,將極大地損害債務人的利益。二、有利於保護抵押權人以外的其他債權人。如果擔保財產的價值大大高於被擔保的債權的價值,則在抵押權人獲得優先受償後,還會有剩餘的價值由債務人的其他債權人受償。如果抵押權人通過流押條款直接獲得擔保財產的所有權,則對於其他債權人是極為不利的。三、保護債權人。市場如戰場,變幻莫測,一個物品可能早上還值十元,晚上可能就一文不值了。雖然此時有利債務人,而簽訂流押條款時雙方又是自願的,從表面上看,應承認流押條款有效,否則有可能阻礙債務人的融資途徑,也正因為如此,日本民法僅對流質條款有禁止規定,於流押條款則無明文規定,可見流押條款在日本立法論上是有疑問的。由於我國物權法明文規定流押條款絕對無效,所以在我國立法論上,流押條款的效力是確定無疑的。我國法律之所以規定流押條款絕對無效,我想是基於公平原則的考慮,如果承認流押條款有效,無異於承認債務人逃避債務的行為是合法的。
3、「抵押權未登記的,按債權比例清償」--是指未登記的抵押權之間的清償順序相同,沒有先後之分,各抵押權人按照各自的債權比例平等受償,也就是你所說的「未登記的抵押權實現起來」「沒有先後順序」,同普通「債權的實現是一樣的」即都不以權利成立的先後順序依次受償。
4、抵押權分為不動產抵押權、動產抵押權和權利抵押權,花瓶是動產,所以也能抵押(特別是當這個花瓶是古董,而債權人又同意抵押時)
另外,動產抵押采登記對抗主義,即動產抵押合同不以登記為生效要件,也就是說,未登記的動產抵押照樣有效,只是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你所說的「未登記的抵押權實現起來」「沒有先後順序」指的正是這個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未登記的抵押權」只能是動產抵押權或權利抵押權(不能是不動產抵押權,因為不動產抵押權必需進行登記,不登記的不動產抵押權的法律效力絕對無效)
《物權法》第一百八十條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不動產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權利
(三)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權利
(四)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 動產
(五)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不動產、動產
(六)交通運輸工具;—動產
(七)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不動產、動產(花瓶)、權利

H. 關於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問題

我國擔保法對保證這一擔保形式規定了約定保證期間與法定保證期間兩種保證期間,盡管理論上至今仍存在爭議,在司法實務中則將保證期間理解為除斥期間。保證債權作為從債權,既受制於除斥期間,又可能罹於訴訟時效。但是,對於擔保物權而言,通說認為因其系物權,不受制於針對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至於是否受制於除斥期間,擔保法未設規定,一度存在較大爭議,實務中亦曾混亂一時。比如,抵押登記機關強制性地登記抵押期間,期滿後必須續登,否則消滅抵押權,人為地增加抵押權設定成本。而在抵押權糾紛發生後,對於超過登記期限的抵押是否予以保護或認定抵押權消滅,各地法院尺度不一。有鑒於此,《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條規定,擔保人在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結束後2年內行使權利的,法院應予支持。應該說,該規定缺乏相應的立法依據,只是為解決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統一裁判尺度,借鑒國外立法例不得已而為之。但問題接踵而至: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債權人喪失勝訴權,債務人則產生訴訟時效抗辯權。而按照擔保法規定,作為從債務人的擔保人享有主債務人的一切抗辯權,當然亦包括訴訟時效抗辯權。《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條規定豈不是剝奪了擔保法賦予的抗辯權,與擔保法之規定相悖?事實上,確有一省法院請示最高人民法院:保證期間約定過長,在主債務訴訟時效屆滿後保證期間未屆滿,保證人是否仍承擔保證責任。在對該請示的討論中產生極大分歧,其中持肯定觀點者的一個主要理由便是參照《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條之規定。
物權法在第202條規定: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該規定似乎一目瞭然,但深入考量,仍有幾個問題必須予以注意。
其一,該條僅規定了抵押權的行使期間,質權、留置權等其它擔保物權是否適用?擔保法司法解釋關於擔保物權存續期間之規定,對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均可適用,而物權法沒有在擔保物權的一般規定部分規定擔保物權存續期間,僅在抵押權一章規定了抵押權存續期間,應是有意將抵押權存續期間問題與質權、留置權相區別。參與物權法起草的人士解釋認為,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如果因質權人、留置權人未行使質權、留置權的,該物權消滅,質權人、留置權人還要向出質人或債務人返回已經實際佔有的財產,實屬不公。該解釋雖非在理論上無懈可擊,但應系對立法原意的權威詮釋,司法實務中似無另作他解之充足理由。為避免質權、留置權因權利人長期不行權利導致出質人、債務人的財產長期被限定,《物權法》第220條、237條作出了出質人、債務人可以督促權利人行使權利的規定。此條款應是對物權法沒有關於質權、留置權存續期限之規定可能帶來的消極後果,所採取的另類解決措施。
其二,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不行使抵押權,是抵押權消滅,還是喪失勝訴權?從《物權法》第202條關於「人民法院不予保護」的表述看,類似於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屆滿後的法律後果的表述。而訴訟時效屆滿的法律後果,應系債權人喪失勝訴權,並非實體權利的消滅。但是,抵押權存續期間顯然不是訴訟時效,應屬除斥期間,按除斥期間之法理,在該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導致權利消滅之後果。因此,不應因表述上的巧合而望文生義,得出抵押權期限屆滿抵押權人喪失勝訴權的結論。
六、關於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分別抵押問題
以往之爭議及基本裁判思路。在以往實踐中,存在這樣的情形:抵押人在設定房地產抵押時僅對房產或地產辦理抵押登記手續,而未將房產與地產一並抵押登記,或者抵押人將房產與地產分別抵押給不同的債權人,並分別辦理抵押登記。於此情形,是否應認定抵押有效?《擔保法》第36條規定,「以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應當將國有土地上房屋同時抵押。」該規定究竟是表明房產與地產必須同時抵押,否則無效,還是表明只要其中之一設定抵押,就當然產生同時抵押的效果?一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致可歸納為三種觀點:一是認為抵押無效,理由是《擔保法》第36條、《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47條、第48條等規定,土地使用權與地上房屋應當同時抵押。此為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故單獨設定抵押無效;二是認為抵押有效,且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未登記的部分。理由是《擔保法》第36條規定的是法定抵押權。根據「地隨房走,房隨地走」的原則,抵押權的效力當然及於另一部分;三是認為抵押有效,但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未登記的部分。抵押權人就抵押合同約定並登記的部分享有抵押權。經過一個階段的討論,在審判實務中第三種觀點漸趨主導地位,其法理依據如下。第一,《擔保法》第36條是關於房地產抵押的行為模式的規定,即設定房地產抵押時應當如何做,而不是對法律結果的規定。不能依據該條得出房產與地產只要有一個辦理抵押登記,就效力當然及於另一個的結論。否則,因房產與地產抵押機關不統一,不同的抵押權人分別在不同的部門辦理抵押登記,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此情形構成法定抵押權的情況下,會產生不可化解之權利沖突。第二,雖然由土地使用權與建築物所有權一體化規則決定,房產與地產不能分屬兩個民事主體,但抵押權旨在支配抵押物的交換價值,抵押權人從抵押物拍賣或者變賣的價款中優先受償即可實現其抵押權。而無論房產與地產分別抵押、單獨抵押或一並抵押,拍賣或變賣抵押物的結果均不違背房屋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一體化的原則:如果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同時抵押給了一個債權人,形成了概括抵押或共同抵押,經拍賣或變賣抵押物,兩個權利歸屬於同一受讓人,自不待言;如果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分別抵押給了兩個債權人,房產與地產一同拍賣或變賣,所得價款由兩個抵押權人分別按房產與地產的交換價值優先受償,二者的抵押權均得實現,而房產與地產同樣歸屬於同一受讓人;如果僅將房產或地產抵押,仍可對房產與地產同時拍賣或變賣,所得價款相對應部分優先受償,另部分歸屬於其權利人,房產與地產的歸屬仍是一體化。顯然,分別抵押並不必然導致土地使用權與其附著的建築物所有權分別歸屬的結果。對不同物權客體交換價值的分別支配,與其在法律上的統一歸屬,是可以和諧並存的。此外,《擔保法》第55條規定,抵押合同簽訂後,土地上新增的房屋不屬於抵押物。需要拍賣該抵押的房地產時,可以依法將該土地上新增的房屋與抵押物一同拍賣,但對拍賣新增房屋所得,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這實際上表明法律所強調的是土地及其附著物的同時轉讓,而對不同物權客體的交換價值的支配,則是完全可以根據經濟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區分不同的法律事實而相互分離的。這樣,就使分別設定的房產抵押權和地產抵押權均有實際實現的可能。
物權法之明確規定。盡管審判實務中形成上述思路,但因對該問題的爭議一直未曾偃旗息鼓,最高人民法院終未下決心形成相關批復,以統一裁判尺度。而物權法正是關注到了實踐中的困惑,在《物權法》第182條第1款基本重述了《擔保法》第36條第1款的規定後,於第2款明確規定,抵押人未將土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一並抵押的,未抵押的財產視為一並抵押。可謂是開宗明義,畫龍點睛,使久受《擔保法》第36條語焉不詳之困擾的法官們豁然開朗。

閱讀全文

與擔保物權無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