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樣才能在網路上維護自己的版權
在網路版權維護中,網路公證已經成為最常見的證據收集手段。但是,網路公證如何能達到真實、公正?近日,在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規范網路證據保全會議上,與會專家對最近七學者訴某IT企業侵權所舉的網路公證書提出了質疑,並期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網路公證。
★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王紅茹/北京報道
每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面臨一系列難題,在互聯網上似乎更能立竿見影,在互聯網發展度過其泡沫期後,各種糾紛似有愈演愈烈之勢。
去年年底,鄭成思等七位學者訴北京書生公司網站「書生之家」(下稱書生公司)侵權的案件(本刊2004年第49期曾予報道),著實讓IT界熱鬧了一番。在法庭上,一份網路公證書在當事人質疑是偽造的聲音中,按照司法慣例,仍被採信了。隨之而起的是在今年2月27日,由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主辦的關於《書生公司版權官司中的公證書問題》,「網路公證」問題浮出水面;此後不久,4月7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網路版權聯盟組織的《網路證據保全技術鑒定會》,再次把網路公證問題推向了高潮。
公證書何以遭質疑?
隨著書生公司侵權案的發展,最近,七份原告出示的公證書又成為了案件的焦點。
由於被告方書生公司認為他們從未有過這一侵權行為,因此,他們認定這幾份公證書必然是偽造的。於是,書生公司試圖從公證書中找出偽造的蛛絲馬跡。
首先是書生公司總經理姜海峰發現,公證書中所稱的證據保全日期的實際股市指數與公證網頁中顯示的當天股市指數不相符合。與此相對應的是,網頁顯示的當天天氣預報也與網頁保全當天的日期不相符合。
除此之外,網頁上有明確的信息表明,其網站屬於山東煙台圖書館。而且幾份聲稱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採集的網頁內容也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諸如此類的技術性漏洞,引起了一些法學專家和技術專家的關注。這樣一份公證書,是否可以作為判決的依據?
2月27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江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江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利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趙旭東在對上述案件涉及的七份公證書審閱後,認為該公證書在製作程序上確實存在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證程序的公正性。
此後不久,4月7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組成的專家鑒定組在有關網路證據保全的鑒定會上,中國科學院軟體所所長助理、研究員何川,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徐祖哲,新浪總工程師嚴援朝,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網路多媒體中心主任黃鐵軍等專家也提出了同樣的結論。
對這樣一份疑竇叢生的公證書,在一審的判決中,為何能被法院採信呢?「從法院的角度來看,採信公證書沒什麼不對,因為公證書是權威機構做出的證明,所以公證書一向被認為是案件中的鐵證。」就此問題,北京中盛律師事務所律師鄒瑾向《中國經濟周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眼見」並不「為實」
與西安寶馬案中惡意做假公證不同的是,在越來越多的網路公證中,即使公證員認真執行公證程序,如果其缺乏相當高的技術水準,也有可能被人利用了,還蒙在鼓裡。
「稍懂點技術的人想讓你在電腦里打開一個網站上看到的不是真實網站的內容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比如,電腦對於一些曾經打開過的網頁可以從暫存的網頁中打開,如果有人對暫存的網頁作惡意的編輯修改,公證員實際看到的很可能就不是網站的實際內容。當然,更高水平的人可以利用代理伺服器等各種手段讓公證員公證的網頁是他所期望的網頁內容。這意味著對於一個不太懂互聯網,或缺乏足夠技術能力的公證員很容易被蒙蔽。」IT業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技術人員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傳統的公證基於「眼見為實」的基本認識和對公證處的信任,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所暴露的問題卻對公證這兩大基礎都提出了質疑:以西安寶馬案為典範的事件動搖了人們對公證處的信任,以七學者訴書生公司的侵權案在動搖人們「眼見為實」的基礎。
也就是說,在網路公證中,公證員看到的本身也不一定是真相。即使一個網路專家常常也很難輕易地判斷網頁來自於哪個伺服器,這個伺服器是否真的是公證對象的伺服器。在這種情況下,並非網路專家的公證員就像霧里看花,如何分得清孰真孰假?
「出現這樣問題的根源在於網路的高速崛起,在這個連IT技術專家也常常覺得難以追趕技術腳步的網路世界裡,公證員的腳步已經遠遠地落在互聯網之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網路多媒體中心主任黃鐵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
「作為這種落伍的一個明顯例子是如何在網路公證過程中保證公證員知道其正在干什麼,而在傳統環境下這種擔心似乎是多餘的。在互聯網時代,每一次網路公證都需要公證員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准確地判斷真假,所以要求公證人員要具備一定的網路技術水平,取得相應的技術資質。這是網路環境下的新問題,在傳統公證中缺乏相應的規范。」鄒瑾直言。
網路證據,可以相信多少?
近兩年來,發生在互聯網上的糾紛形形色色,搶注域名、非法鏈接、網上人身攻擊等等,但占最大比重的則是有關著作權的,比如去年就有浙江圖書館被訴侵犯父子著作權案,七學者訴書生公司侵權案,以及上海父子作者訴超星數字圖書館侵權案,等等。
打官司證據是關鍵,於是在網路環境下,網上證據也就不可避免地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七學者訴書生公司侵權案折射出網路證據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易變性。所以,網路證據必須及時地進行證據保全。現在大部分的被侵權人都會在起訴之前就通過公證機關對糾紛涉及的內容作為證據進行下載和公證,這就是「網路證據保全公證」。
那麼,網路證據保全該如何操作才能保證過程真實、有效呢?
「一般,網路證據保全過程非常簡單:由兩位公證員在申請人在場的情況下,監督操作人員按申請人的需要進行用電腦登陸有關網頁並進行實時列印,將操作結果存檔封簽後保存,並對全過程進行錄像即可。隨後製作的公證書會對此過程進行描述,在最後部分加註:×年×月×日,通過上網從×網站上得到×內容網頁,過程真實、有效。」鄒瑾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介紹說。
如此操作的確能夠證明該內容可以作為真實有效的證據,但很多人難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公證員了解計算機多少?如果不是他親自操作,被操作人暗中動了手腳,他能夠發現嗎?如果因為不懂技術而導致公證書公證錯誤,那該怎麼解決?
「其實網路證據保全是否真實有效,關鍵問題就在技術上。即便是一個計算機技術人員也未必能解釋、解決所有的問題,而目前我們的公證隊伍中,既熟悉計算機又熟悉法律的人才簡直是鳳毛麟角,」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徐祖哲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以公證員們目前的計算機水平來講,要鑒別出網路信息內容的真偽及是否被篡改就很困難。即便他是眼睜睜盯著操作員在進行網路證據保全,也可能因為不懂技術,而將修改證據內容的行為當成了正常的取證行為。」
權威鑒定提升公證公信力
當專家的意見與公證處相左時,到底應該相信公證處的公證,還是相信專家的鑒定?
事實上,專家看法與公證的矛盾體現了公證缺乏嚴謹的技術鑒定的缺陷。應該說,大多數公證程序中,公證處從一貫的公正程序出發盡到了職責,技術專家則從技術的角度搓到了公證領域的軟肋—公證行業技術鑒定水平的落後與公證人員計算機應用水平的落後。
「要想使『網路證據保全公證』真正做到公正,應該從其根本因素—技術上抓起,」中國互聯網協會網路版權聯盟秘書長王斌向《中國經濟周刊》闡述了解決之道,「從目前我國公證隊伍的現狀來講,要想練到確保網路證據取證過程中一丁點小動作都難逃其法眼的道行,這是件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走出這一困局,既要公證隊伍自己的努力提高,以及更多吸納計算機人才入行之外,還要針對公證領域的軟肋—技術,是否可以設立一個同級別的、被國家認可的、具有權威資格的技術鑒定機構,在公證程序中的技術環節發揮他的協助和補充作用。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彌補公證人員除法律外其他技術層面的不足,最大程度地降低因技術落後而導致公證錯誤率,提升公信力,讓公證重新回歸到百姓心中最公正的天秤。」
網路時代帶來更加復雜的公證環境對公證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意味著相關的管理部門必須要加強公證資格的認證體系,以提高公證人員的技術素質。
對於網路公證而言,公證過程如果沒有嚴格的技術鑒定相配合,它就很難真正做到「公正」。近來發生的網路侵權案例暴露出的網路公證問題讓人深思:如果公證書的可信度遭到質疑,那麼,傳統的公證是否還能適應新的環境?公證是否已經到了變革的邊緣?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人們期盼《公證法》盡快出台,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㈡ 是如何維護自己的版權的
在數字作品流傳和交流過程中,經常出現版權所屬不清的現象。比如數碼圖片存在復制容易、原件與備份很難識別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一張數碼圖片發到網上被廣泛轉載後,如果產生版權糾紛,很難判斷到底誰是圖片的原作者,甚至圖片被惡意更改後,很難確定原圖片到底是什麼樣。
如今,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數字化作品因權屬侵害而引發的糾紛已呈愈演愈烈之勢。如何保護這些以數字形式存在的作品著作權,已成為人們的共同心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作品產生即擁有著作權,只要是作品(不論是傳統印刷品,還是數字化方式),就一定會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我國實行的是著作權保護制度,作品只要完成作者就享有當然的著作權。因此,作者要在將來可能發生的侵權糾紛中保護自己,最好的就是保留自己是原始和唯一作者的證據。
如何保留證據?面對數字作品容易被無痕篡改,證據效力低且舉證困難的問題廣大著作權人又該怎麼辦?為了解決數字時代的版權保護問題,在國內著名法官、學者和版權保護專家的指導下,由國家授時中心和聯合信任共同建設的時間戳服務中心推出了時間戳版權保護服務,為著作權人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有效的版權保護方法。
人們長期以來都通過公正人來對版權進行保護。在許多國家,公正是對具有法律效力的事實的證明,公證人是執行簽署該證明文件的個人,公證只是應當事人要求,對當事人提供的任何文件進行登記,表明有這么個事件發生,但是公證人並不能為文檔的內容作證,因為他們並不了解文檔的全部內容,而時間戳就可以實現對電子文檔內容的公證。
時間戳就像一個權威第三方電子公證員,時間戳為所有電子文檔及隨後發生的任何修改提供實時的證明。時間戳可以讓著作權人輕松證明自己在什麼時間擁有一個什麼樣的作品,在出現版權糾時,解決了著作權人取證困難的問題。時間戳是不可能被偽造的。一個時間戳可以百分之百地持續保證您編制的電子文檔的所有內容與原創的一致性。因此相比之下,紙質的公證及所需費用就成了一種過時的公證方式。
㈢ 在實際生活中如何維護軟體版權
生活中,版權問題隨處可見。我們閱讀的小說、詩歌、散文、雜文等各種文字形式的文學作品當然受到版權保護;許多書籍、影片開頭所示的「版權所有,翻印(錄)必究」,是書籍、影片的權利人為防止他人非法復制發行其作品的警告;我們使用的電腦中安裝的各種軟體,同樣是受版權保護的作品形式之一;就連大家所喜愛的音樂、戲曲,也是版權保護的對象;甚至家中擺放的精美的瓷器、裝飾用的窗簾、桌布的圖案設計也屬於版權保護的范疇。
在我國,版權又叫著作權,是知識產權的組成部分。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版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同樣具有相應的價值。以作品為例,作者花費了時間、精力和金錢創作作品,付出了心血和勞動,通過作品的有償使用和轉讓,作者可以獲得相應的回報。一旦這種無形資產被他人盜取和破壞,損失將是巨大的。有資料顯示,目前在我國網路游戲市場上,60%以上的玩家都使用「外掛」,僅此一項,一些正版游戲廠商每天的損失都在10萬元以上。據了解,利用最新的「BT」下載技術,寬頻用戶下載一部容量為800M的正版游戲破解版最快只需要半個小時,這短短的半個小時可能吃掉開發商長達三年、數千萬美元的研發投入。著作權法的立法宗旨,就是對作品這種無形財產進行保護,確認作者和作品傳播者對其勞動成果享有的精神權利和物質權利,鼓勵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在1990年9月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通過,於1991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為適應社會生活與國際環境的變化,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對著作權法作了相應的修改。
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有九類: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美術、建築作品;攝影作品;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計算機軟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自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自動產生,無須經過任何批准或登記手續。無論作品是否發表,只要作品已經創作完成就能取得著作權的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實用藝術品,如裝飾布、工藝陶瓷等,如果其圖案、色彩等在設計上有獨創性,而且具有美感,就可以作為美術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同時,如果它們符合《專利法》規定的工業品外觀設計條件的,具有新穎性和實用性,向專利局提出申請獲得批准後,也可以受到《專利法》的保護,類似這樣的作品有很多。也就是說,同樣一部作品,在可能受到其他知識產權部門法律保護的同時,也受到版權的保護。與專利權、商標權相比,版權不用申請,自動產生,作品受保護的時間長,所需費用少,作者和使用者可根據需要選擇,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獲取最大的收益。
此外,生活中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受版權保護的作品,如舞蹈、雜技、攝影、電影、建築、模型、地圖、圖形、各種產品的說明書等。一般老百姓很少將自己的生活與版權聯系在一起,認為版權只是作家教授著書出版的權利,與老百姓無關。事實上,版權的含義,從最初起源的著作者的權利,發展到現在已有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等多達17種權利。說到底,版權與知識產權領域的其他組成部分是一樣的,同樣是人類的創造所產生的權利,版權保護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各類作品的創作者和傳播者,從而達到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
㈣ 軟體著作權登記後如何維護
軟體著作權登記之後對企業來說是否就必然能防範侵權呢?當下,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產業發展迅猛,傳統法律保護出現的弊端已開始顯現,軟體開發行業盜版現象也屢見不鮮,除了對軟體著作權進行登記保護外,我們有必要採取其他措施加以維護。那麼軟體著作權登記後如何維護呢?軟體著作權登記後如何維護代表著科技發展新方向的軟體產業,正成為信息產業的核心,而盜版的肆虐,嚴重影響了軟體開發者的積極性,制約著軟體產業的發展。傳統的軟體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已顯力不從心,如何讓軟體產業保護硬起來,探尋新的保護模式成為當務之急。軟體產業代表著科技發展的最新方向,正逐漸成為信息產業的核心和靈魂,引領和推動全球范圍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但是,軟體產業的保護卻面臨著困難,盜版的肆虐,嚴重影響了軟體開發者的積極性,制約著軟體產業的快速發展。由此,傳統的軟體知識產權保護模式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探索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保護模式已成當務之急。一、軟著遭遇侵權之困根據信息產業部的最新統計,2005年,我國軟體產業累計收入達3900億元,在電子信息產業中的比重超過1/10。軟體企業規模繼續擴大,實力不斷增強,去年收入過10億元的軟體企業有25家。同時,軟體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軟體服務和系統集成所佔比重也逐漸上升。但是,企業規模偏小、利潤率偏低、關鍵核心技術缺乏、軟體人才結構性失調等困擾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問題仍然存在。制約我國軟體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盜版問題。眾所周知,軟體開發工作量大、投資多,而軟體復制容易且費用低廉。一項新開發出的軟體剛上市,其盜版軟體即蜂擁而至。專家認為,盜版使軟體開發者在經濟上蒙受巨大損失,導致盜版的原因不是軟體價格,而是對軟體知識產權保護的漠視。重硬輕軟,缺乏對軟體價值正確認識仍然是目前我國軟體產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由此,提高對軟體價值認識,加強對軟體知識產權保護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二、軟著保護的法律軟體編寫是智力創作的過程,按照知識產權制度原理,應該將其全部智力成果納入保護范圍之中,而不應該只保護其中的一部分。北京高博隆華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瑜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對軟體的保護主要是依靠著作權法,但更能體現智力水平和軟體價值的技術方案卻被排除在保護之外。2002年1月,我國新修訂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正式施行。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著作權法保護為主,《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相關法規交叉和重疊保護為輔的格局,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軟體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體系。近年來,我國還加強了行政保護手段,以打擊盜版行為。2000年,國務院發布了18號文件《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這是我國軟體發展的重要政策,其中對軟體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進行了明確規定。盡管如此,軟體保護依然面臨著困難。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知識產權部經理李東亞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傳統的軟體保護模式遇到了許多困難,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是著作權法保護的是作品的表達形式,而不保護內容本身。實際上,軟體更重要的是軟體所體現的思想,內容本身比軟體的表達形式更為重要,而這恰恰是著作權法所不能進行保護的;二是著作權法認為程序等的反向工程是一種合理使用,而對軟體進行反向工程則實際上損害了權利人的利益,打擊了軟體開發人的積極性,抑制了軟體的創新發展。北京宏遠信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軟體企業,公司總經理楊立新對知識產權報記者表示,著作權只能保護軟體的源代碼,只保護軟體的表達形式,而不保護軟體本身的創新思想和內容,對軟體實行著作權登記只是一種備案。也就是說,只是一種證據的提前保全而已。三、軟著保護的新趨勢著作權法保護模式下的軟體保護的弊端,可在專利法中尋求解決。楊立新建議,通過專利的形式可以提供直接的保護,可以保護軟體本身的內容和思想,這樣,對軟體進行編譯等反向工程在專利模式下則被認為是侵權行為,所以,用專利的形式來對軟體進行保護,保護的強度顯然更大,操作性更強。宏遠信通公司就將net800語音呼叫系統這項新技術申請了專利,這是一個融入了軟體程序方法的產品專利申請。據李東亞介紹,截至2005年,中星共申請了539項專利,pct申請也達到了30多項。通過申請方法專利來保護軟體占公司全部專利申請量的一半,另一半則是通過軟硬體相結合的方式來保護軟體的創新。目前,對軟體實行專利保護已經得到許多國家的認可。在美國,由於軟體產業在其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採用專利的手段來加強對軟體的保護成為大勢所趨。在日本,以專利形式來保護軟體也逐漸被認可。日本特許廳曾公布過3種軟體專利審查標准。近年來,日本軟體專利的申請數顯著增加,富士通、日本電氣、日立、三菱、東芝、充電氣等大公司成為該國軟體專利申請的大戶。越來越多的案例和糾紛表明,國外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對軟體保護已不再限於軟體可否申請專利的討論,而是更多關注軟體專利的具體判斷標准,即專利審查的第二道門檻專利三性的問題。軟體保護之路仍需開拓,我們要跟上發展潮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王瑜認為,對軟體實行專利保護有利於建立起健康有序的軟體發展環境。
㈤ 軟體的版權怎麼保護
進行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 需要提交軟體基本信息以及軟體的說明書和部分源代碼等 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一單發生版權糾紛 就很有說服力了
㈥ APP軟體版權如何得到保護
APP軟體版權如何得到保護?APP保護獲取軟體著作權證書後,就具有產權了,屬於一種民事權利,具備民事權利的特徵。APP軟體經過登記後,軟體著作權人享有發表權、開發者身份權、使用權、使用許可權和獲得報酬權。APP軟體版權如何得到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是指軟體開發者或者其他權利人依據有關著作權法律的規定,對於軟體作品所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就權利的性質而言,它屬於一種民事權利,具備民事權利的共同特徵。根據我國現行的著作權法來說,只要軟體創作完成後,從理論上講就算軟體並沒有登記開發者也是擁有著作權法的。但是如果想要著作權有公證效力,那麼就必須要登記著作權並且得到國家版權局認證。當你擁有的軟體著作權被公證過以後,在別人對你的軟體盜版時,就可以採取法律上的保護措施,制止盜版。APP是基於移動端開發的軟體系統,是軟體的開發者或者其他權利人研發的勞動成果,依據有關軟體著作權法律的規定,對於軟體作品所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和國家優惠政策。軟體著作權登記的好處1、作為稅收減免的重要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規定:對經過國家版權局注冊登記,在銷售時一並轉讓著作權、所有權的計算機軟體徵收營業稅,不徵收增值稅。2、作為法律重點保護的依據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要規范和加強軟體著作權登記制度,鼓勵軟體著作權登記,並依據國家法律對已經登記的軟體予以重點保護。比如:軟體版權受到侵權時,對於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司法機關可不必經過審查,直接作為有力證據使用;此外也是國家著作權管理機關懲處侵犯軟體版權行為的執法依據。3、作為技術出資入股《關於以高新技術成果出資入股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計算機軟體可以作為高新技術出資入股,而且作價的比例可以突破公司法20%的限制達到35%。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規定:可以100%的軟體技術作為出資入股,但是都要求首先必須取得軟體著作權登記。4、作為申請科技成果的依據科學技術部關於印發《科技成果登記辦法》的通知第八條規定:辦理科技成果登記應當提交《科技成果登記表》及下列材料:(一)應用技術成果:相關的評價證明(鑒定證書或者鑒定報告、科技計劃項目驗收報告、行業准入證明、新產品證書等)和研製報告;或者知識產權證明(專利證書、植物品種權證書、軟體登記證書等)和用戶證明。這里的軟體登記證書指的是軟體著作權的登記證書和軟體產品登記證書,其他部委也有類似規定。5、企業破產後的有形收益在法律上著作權視為無形資產,企業的無形資產不隨企業的破產而消失,在企業破產後,無形資產(著作權)的生命力和價值仍然存在,該無形資產(著作權)可以在轉讓和拍賣中獲得有形資金。
㈦ 原創作者都是如何維護版權的
版權,又稱來著作權,包含以下人身自權和財產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在我國,著作權是從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的,人身權利中除了發表權外沒有期限限制,發表權一經行使即窮竭,如果在作者死後50年內不發表,就不再保護。財產權利的保護期限是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50年,如果作品創作完成後50年未發表的,不再保護;另外,法人和其他組織視為作者的作品以及電影、電視、錄像作品和攝影作品和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保護期都是作品首次發表之日起50年,創作完成50年內不發表就不再保護。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限為25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25年的12月31日。保護期滿前,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申請續展25年,但保護期最長不超過50年。軟體開發者的開發者身份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㈧ 怎麼修改軟體版權
方法/步驟抄
1
好,先確認軟體有襲沒有加殼,如果沒加殼就好辦了,首先打開EXE版權修改_e666.cn.exe,選擇文件,就選桌面的IPxiugai.exe
2
輸入版權。點擊保存版權。
3
之後打開看,右擊軟體屬性,版本選項卡,修改成功!
㈨ 如何對App的版權進行保護
近十年來智能手機的發展和普及是非常快的,智能手機的功能也是非常強大的,而智能手機的功能是需要通過軟體實現的,而手機軟體是屬於計算機軟體之一,那麼如何對App的版權進行保護?如何對App的版權進行保護手機APP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如果有人非法侵犯手機APP著作權的,受害人可以向版權局投訴,要求賠償損失和停止侵權行為。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三)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四)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五)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六)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七)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八)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㈩ 版權怎麼管理
版權的管理是指各種主體,為了維護版權領域的秩序,保護版權人的權益,所採取的各種措施。根據版權管理的主體、管理的性質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為版權的行政管理、社會管理、集體管理。
一.版權的行政管理
版權的行政管理是國家機關依據法律賦予的職權對版權進行的管理,這包括國家中央機關和省級機關對版權的管理。在我國管理版權的中央機關是國務院所屬國家版權局,其管理職權是:貫徹實施版權法律、法規,制定與版權行政管理有關的辦法;查處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版權侵權案件;指導地方版權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批准沒立版權集體管理機構、涉外代理機構,並監督、指導其工作;管理國家享有版權的作品的使用;負責版權涉外管理工作;承擔國務院交辦的其他版權管理工作。
省級管理機關是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版權局,這類管理機關的主要職責是依法制定本行政區域的版權行政管理辦法,普及版權的法律知識,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培訓版權行政管理人員,調解處理版權糾紛等。
二.版權的社會管理
在我國,版權的社會管理主要是指對具有全國性的有關版權的事項進行綜合服務和管理的活動,其機構是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該中心於1998年9月在北京成立。這是國家設立的綜合性的版權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機構。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的宗旨是依照《版權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維護作者的版權和作品的使用者及傳播者的合法權益,鼓勵創作,繁榮科學文化,促進版權事業和版權產業的發展。
該中心管理的下屬機構有: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中國版權使用報酬收轉中心、中國計算機軟體登記中心、《版權》雜志社、版權鑒定委員會、法律部、綜合業務部、全國反盜版聯盟聯絡處(籌)、中國文字作品版權協會、中國攝影美術作品版權協會(籌)等部門。
中國版權使用報酬收轉中心是國家版權局指定的從事法定許可報酬收轉的工作機構。其基本職能是根據版權法的有關規定開展法定許可報酬收轉工作。目前主要是收轉報刊轉載後作者地址不明的作品的稿酬。不屬於法定許可的稿酬,中心不予收轉。
三.版權的集體管理
版權的集體管理是實施版權法的重要手段,是專門為版權人行使版權、方便他人使用作品、保護版權的專門活動,版權集體管理組織是專門從事這種活動的社會團體。
1.版權人與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的關系
在國際上,版權人與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的關系有兩種,一是轉讓合同關系,二是信託合同關系。前者多為英美法系國家採用,後者多為大陸法系國家採用。在我國目前已有的版權集體管理組織與版權人的關系屬於信託關系。我國《版權法》第八條規定:「版權人與版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授權版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版權或與版權有關的權利。版權集體管理組織被授權後,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為版權人和與版權有關的權利人主張權利,並可以作為當事人進行涉及版權或者與版權有關的權利的訴訟、仲裁活動。」
2.我國的版權集體管理組織
我國的版權集體管理機構日前有兩個,一個為中國音樂版權人協會,一個為中國文字作品版權協會。
中國音樂版權人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成立於1992年,是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發起,經民政部准予登記的獨立的社團法人,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音樂版權集體管理組織,是專門維護作曲者、作詞者和其他音樂版權人合法權益的非營利性機構,主要管理音樂作品的錄制權、表演權、廣播權。
協會實行會員制。「協會」開展音樂版權集體管理的主要內容有:進行音樂版權人和音樂作品的登記和檔案管理;收取音樂作品使用者依法交付的作品使用費,並發放使用許可證;根據作品的使用情況向音樂版權人分配作品使用費;對侵犯音樂版權的行為提出法律交涉;受國家版權局指定,「協會」還承擔法定許可使用音樂作品使用費的收轉工作。在國際合作方面,「協會」於1994年5月加入了國際作者、作曲者協會聯合會(CISAC)。在CIS國家和地區的協會簽訂了相互代表協議,並將協會(國際作者、作曲者、出版者名錄)和WWI,(世界作品目錄),使中國的作品進入國際識別系統,一旦中國作品在海外被使用,其權益便可得到保護。
中國文字作品版權協會經國家版權局批准,由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和中國作家協會權益保障委員會共同發起籌建。該協會是由各類文字作品(包括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社會科學等類別)版權人和版權相關人的權利人自願參加組成的、共同維護其版權利及相關權利的非營利性組織。目前,協會會員已近千人,登記各類版權利2萬多項,各類作品使用者近200家。
此外,我國目前正在由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積極籌建美術、攝影作品版權集體管理機構。該機構將以委託集體管理和法定集體管理的方式,接受境內外美術、攝影作品版權人的授權,代版權人向使用者發放許可證並收取使用報酬;還將以版權代理方式開展版權貿易和訴訟代理;向使用者推介美術、攝影作品;為版權人聯系使用者;為使用者聯系版權人;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建立美術、攝影作品資料庫;開展美術、攝影作品網上展示活動,為廣大美術、攝影作品愛好者提供瀏覽、閱讀方便,為作品使用者提供查詢服務;協助版權人舉辦美術、攝影作品展覽;組織境內外美術、攝影作者開展版權業務及版權貿易交流活動等。
企業版權管理
版權法頒布10年來,中國的版權保護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由於我國起步晚,版權保護意識依然落後,侵權現象嚴重,權利落實難度較大,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網路等新興媒體平台的逐漸普及,版權方面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國內企業還需進一步提高版權保護的意識,做好企業版權管理工作。[2]
1.企業版權管理存在的問題。
企業版權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對版權基本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知之甚少,版權保護意識淡薄;二是沒有版權管理的機構、專兼職人員以及相關制度;三是企業雖有相關部門開發創作作品或委託他人、與他人合作開發創作作品,但權利歸屬混亂不明晰;四是企業版權資產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無形資產流失現象較為嚴重。企業往往在付出沉重的代價之後才認識到企業版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企業版權管理的重要性。
做好企業版權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版權管理機構、配備專兼職人員、制定一系列版權管理制度,企業設有知識產權部門的可由該部門負責企業版權日常管理工作。
企業版權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版權的歸屬管理;版權、鄰接權合同管理;版權糾紛管理;版權經營管理;計算機軟體版權管理、網路版權的管理等。
做好企業版權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一,可以防止他人侵犯企業的版權,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第二,在企業的科研開發及生產經營活動中,提高版權意識,避免侵犯他人的版權,一旦涉及侵權案件,能為自己作出合理的抗辯。第三,做好版權經營管理工作,可以使版權為企業帶來收益。版權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動力,版權中蘊藏著巨大的財富,版權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