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人民政府有一項職能叫做土地權屬糾紛的調解,這個職能一般是放在國土部門的,因為國土部門代表政府行使土地所有權人的職能。
調解不成的,可以提起訴訟。
2. 承包土地范圍爭議是由人民政府處理還是由法院裁
您好,
一、 問題的提出
某村村民甲以該村村民乙在其承包經營的土地范圍內種植樹木,侵犯其土地承包經營權為由訴至法院,請求判令乙排除妨礙。乙辯稱,其是在自己承包經營的土地上種樹。經查,爭議地塊位於某道西側,甲的土地承包經營合同載明其經營范圍為道兩側,乙的土地承包經營合同載明其承包土地范圍為東至道。就爭議地塊雙方均認為在自己的承包范圍之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二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包括:(一)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發生的糾紛;(二)因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流轉發生的糾紛;(三)因收回、調整承包地發生的糾紛;(四)因確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生的糾紛;(五)因侵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生的糾紛;(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第四條規定,當事人和解、調解不成或者不願和解、調解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上述兩部法律規定是否存在沖突?承包土地范圍有爭議的,是適用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由人民政府先行處理,還是由人民法院作為民事案件進行裁判?釐清上述問題,對於類似案件正確處理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認為,承包土地范圍爭議不屬於土地使用權爭議,不適用《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以下做具體分析。
一、 《土地管理法》對土地使用權與經營管理的概念有明確的區分
1.從條文邏輯來看。《土地管理法》第二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自第八條至第十六條,第八至十條分別從所有(第八條)、使用(第九條)、經營管理(第十條)三個層次對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經營管理做出規定,第十一條對所有權、使用權的登記做出規定。第十二條規定變更登記;第十三條規定經登記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從上述邏輯可以看出,所有權、使用權、經營管理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尤其是土地使用權和經營管理權,在主體、內容、是否需要登記、公示等方面均有顯著區別。而在第十三條對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登記效力的規定之後,才在第十四條、十五條分別對農村集體土地、國有土地的承包經營作出規定,顯然承包經營與土地使用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邏輯上來講,所有權是最全面、最完整的權利,土地使用權是從所有權分離出來的一種獨立的權利,其權能是所有權的一部分,而經營管理權只是所有權的一部分權能,其甚至都不能成為單獨的一項權利,而只能是所有權的權能,因而《土地管理法》中只用了「經營管理」,而未使用「經營管理權」,至於承包經營,不過是經營的承包,是經營的一種方式,其邏輯層次遠低於所有權、使用權,也低於經營管理。因而,《土地管理法》對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土地使用權這兩個概念有明確的區分。
2.《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登記程序明確了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的范圍。第十一條規定: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其中,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的具體登記發證機關,由國務院確定。
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該條以四款對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登記做出了明確規定。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系物權,其設立和變更,以登記作為生效要件和公示方式。該條以四個條款分類別對不同所有權、使用權的登記方式作出規定,也是對需要所有權、使用權范圍的明確界定,這四類分別是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村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國有土地使用權、林地、草原所有權或使用權、水面、灘塗養殖使用權。上述列舉並不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說明立法者顯然未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列入土地使用權。
綜上,從《土地管理法》自身條文的邏輯就可以看出,其所指的土地使用權不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因而,該法第十六條規定由人民政府處理的爭議,不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
二、 從權利的屬性來看,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也不應適用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從權利的設立與變更來看,土地使用權的設立與變更,均以土地登記和登記變更為要件,登記主體均為人民政府,很顯然,作為權利的設立與權利的變更要件的登記,均是人民政府的行政行為。其爭議的處理,由人民政府承擔,屬於邏輯必然。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設立和變更,是通過簽訂承包合同完成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合同生效時設立和變更,登記只是土地承包經營權設立、轉讓等的對抗要件,而非生效要件,其法律效果的發生,是民事行為的結果,而非登記的結果,因此,其爭議的解決,無須也不可能由人民政府來處理。正因為如此,《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為其爭議解決規定了獨特的解決程序,即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和解、調解不成或者不願和解、調解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上述程序屬於民事糾紛的處理程序。
三、 國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也可印證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不適用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國家土地管理局制定,1995年5月1日起施行的《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對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確認以及土地爭議的處理做出了具體規定。其對國家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所有權、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的確認及爭議處理均做了規定,但是未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認,作為土地確權行政依據的重要部門規章,卻未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認做出規定,顯然不是疏漏,而是有意將其排除在外,這也可印證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不適應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綜上,《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所指的土地使用權,不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除法律有明確規定不屬於民事案件的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認、侵權等糾紛,應由人民法院作為民事案件審理和裁判。
望採納
3. 請問土地使用權該歸誰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並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閑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
第六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
(一)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三)因撤銷、遷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
另外: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4. 關於土地糾紛問題該找哪個部門解決
農村土地糾紛問題,原則上屬於一般的民事糾紛,可以找以下部門依法處理:
一、村委會或鎮、鄉政府,或者縣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調解處理;
二、可以找土地管理部門進行確權申請;
三、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四、其他部門。
拓展資料
當事人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其他有關土地的權利歸屬問題發生的爭議。具體而言,就是兩個以上單位或個人同時對未經確權的同一塊土地各據理由主張權屬,根據各方理由難以解決的土地權屬矛盾。
它有以下特徵:
①主體的多樣性,土地所有權的爭議一般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使用權的爭議則是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也有發生在國家或集體和個人以及個人和個人之間。
②客體的特定性,一般表現為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歸誰所有、由誰來行使問題。
③爭議大都表現為情況復雜、年代久遠、查證難度大以及政策性強等特性。
④土地權屬爭議有特定的程序。
引起土地糾紛的主要原因有:
①相鄰單位或個人之間權屬界線不清;
②實地面積與批准面積不一致;
③用地手續不完備;
④有關補償、安置等措施未落實;
⑤國家政策體制變動;
⑥土地租賃、借用或重復徵用、劃撥等引起土地權屬紊亂;
⑦農田基本建設造成的土地原有狀況的改變和地界變更而又無原始記載,以及其他歷史原因遺留問題等。
5. 土地糾紛由誰調解
1、土管所。
2、政府國土局。
3、國土資源部。《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土地所有權和使版用權爭議,權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6. 個人與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爭議,由哪個部門處理
個人與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專府處理。
根據《土地管理法》屬第十六條規定,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7. 相鄰的土地承包人之間發生民事糾紛,該如何處理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明確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專;協商不成屬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8. 土地確權發證後的土地糾紛應該由誰負責處理
如果是土地權屬糾紛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版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權;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如果是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