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江蘇外觀專利申請費用是多少有哪些流程
為提升我省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推動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相關部門出台專利支持和扶持政策。我省將實施資金項目的資助額度視情況而定,原則上不低於20萬元,特別優秀的項目可相應增加資助額度。下面就讓我們詳細為您介紹下江蘇外觀專利申請費用是多少?有哪些流程?江蘇外觀專利申請費用是多少?官費費用總為1305元,減緩費用個人為:370元,單位、企業:535元。2個及以上的單位不減緩,按1305元收費,2個及以上個人按照535元收費。年費繳納的時間:授予專利權當年的年費應當在辦理登記手續的同時繳納,以後的年費應當在上一年度期滿前繳納,繳費期限屆滿日是申請日在該年的相應日,此年費可由申請人自己繳納,也可以由我們代為繳納。江蘇外觀專利申請有哪些流程?1、申請階段;;審查階段;;授權階段(授權;頒發證書)外觀設計專利應當符合以下要求:(1)是指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的設計;(2)必須是對產品的外表所作的設計;(3)必須富有美感;(4)必須是適於工業上的應用江蘇外觀專利申請提交的資料1、指示函,在函中應指明發明名稱,申請人名稱和地址,發明人姓名和地址。2、至少兩套附圖或相片(包括正視圖、後視圖、左視圖、右視圖、俯視圖、仰視圖)如需要時尚需加上立體圖,圖樣尺寸不得大於15550px,不得小於3200px。可以提交相片代替附圖。3、一份合格的委託書,可延至中國申請日之後兩個月內提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求優先權(外觀設計的優先權僅有六個月),則需提供該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最先申請國、申請號及申請日。關於江蘇外觀專利申請費用是多少?有哪些流程?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申請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❷ 江蘇謙凱知識產權有限公司誰知道信譽怎麼樣朋友推薦的,說很強,求詳解!
江蘇謙凱知識產權有限公司坐落於江蘇省徐州市雲龍萬達,公司擁有從事知識產權服務工作多年的專業人士以及實踐經驗豐富的團隊,具有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
本地化的顧問式服務是謙凱知識產權知識化運營模式的重要基礎之一。謙凱知識產權深諳企業客戶的需要,將本地化、面對面、持續的顧問式服務作為其幫助企業客戶實現企業知識產權化的主要服務手段。謙凱知識產權面向客戶提供一對一的專業顧問服務,隨時了解企業客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個性化需求,為其提供針對性解決方案,伴隨企業知識產權化建設的全過程,成為企業知識產權化的忠實夥伴。
謙凱知識產權主要承接專利運營、專利代理、商標注冊、版權登記等業務。謙凱知識產權始終提供優質的專業服務並保持相對較高的授權率,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
❸ 知識產權強省建設 商務口應該怎麼做
1、處理合作夥伴的一般商務事件請求,處理日常商務工作(訂單處理、返款核算、打款等);
2、處理報價,客戶跟蹤、客戶信用管理等相關事務;
3、參與和協助與合作方(包括供應商)的商務談判、合同及協議的起草;
4、搜集行業的市場信息並進行分析整理;
5、協助商務活動安排。
❹ 2005年11月,江蘇省委十屆九次全會提出把「三沿」開發進一步拓展為 「沿江、沿滬寧線、沿東隴海線、沿海」
江蘇沿海面對黃海,海岸北起蘇魯交界的綉針河口,南抵長江口,大陸岸線全長954公里。沿海經濟帶由連雲港、鹽城和南通三個市區以及贛榆縣、東海縣、灌雲縣、灌南縣、響水縣、濱海縣、射陽縣、大豐市、東台市、海安縣、如東縣、通州市、海門市、啟東市14個縣(市)組成核心區域,人口1728.5萬人、土地面積2.84萬平方公里。2005年11月江蘇省委十屆九次全會正式提出把「三沿」開發進一步拓展為「四沿」開發。沿海開發,是江蘇繼沿滬寧線、沿江、沿東隴海線經濟帶之後,又一次重要的生產力戰略布局。三年來,沿海開發建設,為全省區域共同發展新添了強勁引擎。
一、江蘇沿海經濟帶發展狀況
(一)2007年發展狀況
在江蘇省強力推進區域共同發展戰略和市場機製作用下,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1、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工業經濟發展強勁。沿海經濟帶200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20億元,其中南通區域1895億元,占沿海經濟帶的52.2%;鹽城區域1110億元,佔30.5%;連雲港區域615億元,佔17.0%。按可比價計算,沿海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當年增長15.6%。其中南通區域增長16.2%;連雲港區域增長15.2%;鹽城區域增長14.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970元,比上年增加了3147元;經濟密度1275萬元/平方公里,比上年提高196萬元/平方公里。2007年沿海經濟帶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600億元,增長19.1%。製造業水平正在逐年提高,工業經濟占據了重要地位,佔GDP比重達到44.2%,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42億元,增長21.4%。其中,南通區域909.6億元,增長22.5%;連雲港區域191.2億元,增長20.0%;鹽城區域341.7億元,增長19.6%。規模以上工業利稅524億元,增長48.9%。
2、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內需拉動穩步加強。沿海經濟帶2007年第一產業增加值459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887億元,增長18.1%;第三產業增加值1274億元,增長16.3%。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14.3:51.3:34.4,轉變為12.7∶52.1∶35.2。南通區域三次產業比重為7.8:57.0:35.2;連雲港區域為16.6:47.0:36.4;鹽城區域為18.8:46.7:34.5。2007年沿海經濟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2393億元,增長27%。其中,連雲港區域584.6億元,增長37.9%;鹽城區域694.2億元,增長29.4%;南通區域1113.8億元,增長20.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39億元,增長18.3%。其中,南通區域637.9億元,增長18.6%;鹽城區域351.8億元,增長18.2%;連雲港區域249.0億元,增長17.7%。
3、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居民儲蓄穩步上升。2007年,沿海經濟帶財力大幅度增強,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19億元,增長37.6%。其中,連雲港區域48.8億元,增長43.7%;南通區域116.2億元,增長36.7%;鹽城區域54.5億元,增長34.8%。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為6.1%,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2007年末沿海經濟帶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515億元,增長9.9%。其中,鹽城區域895億元,增長14.1%;連雲港區域318億元,增長11.3%;南通區域1301億元,增長6.8%。人均居民儲蓄存款達到14569元,比上年增加了3003元。
4、對外貿易有所擴大,利用外投資大幅增長。2007年沿海經濟帶外貿依存度為34.9%;進出口總額173億美元,增長24.9%。其中,鹽城區域21.18億美元,增長30.2%;南通區域119.42億美元,增長25.6%;連雲港區域32.53億美元,增長19.3%。出口115.42億美元,增長26.2%。其中,鹽城區域12.49億美元,增長33.6%;連雲港區域18.47億美元,增長26.7%;南通區域84.47億美元,增長25.0%。2007年沿海經濟帶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8億美元,增長32.2%。其中,鹽城區域6.65億美元,增長143.6%;連雲港區域7.38億美元,增長113.5%;南通區域24.19億美元,增長6.4%。
(二)與全省發展水平比較
1、發展水平仍然低於全省。由於基礎薄弱,2007年沿海經濟帶發展水平仍低於全省平均,主要經濟指標絕對數存在差距。沿海經濟帶人口佔全省22.7%,土地面積佔全省27.7%,200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只佔全省的14.2%。經濟密度比全省低1221萬元/平方公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全省低12719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比全省低2.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省的26.6%;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全省的13.2%,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省的13.3%。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為6.7:55.9:37.4,沿海經濟帶第一產業比重比全省高5.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低3.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低2.2個百分點,非農產業比重偏低。
工業增加值佔全省的1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全省的11.6%;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佔全省的15.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佔全省的19.5%;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佔全省的19.3%;主要指標在全省佔比均低於人口和土地面積所佔比重。
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只是全省的17.4%;進出口總額是主要指標中佔全省份額最低的,僅為5%;其中出口僅佔全省的5.7%。外貿依存度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4.9個百分點,作為開放前沿,沿海經濟帶外向度比全省明顯偏低,值得關注。
2、發展速度己經快於全省。2007年沿海經濟帶經濟發展勢頭日益加快,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快於全省。
沿海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6%,比全省快0.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長4.1%,比全省快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長18.1%,比全省快2.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16.3%,比全省快0.4個百分點。
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9.1%,比全省快2.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4%,比全省快2.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利稅增長48.9%,比全省快12.5個百分點。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37.6%,比全省快2.5個百分點。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增長9.9%,比全省快3.1個百分點。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0%,比全省快5.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3%,與比全省持平。
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32.2%,比全省快6.6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增長24.9%,比全省快1.8個百分點;出口增長26.2%,比全省慢0.8個百分點。
(三)近三年發展態勢回顧
2005-2007年,沿海經濟帶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全面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在總量增長中實現了質量的不斷提升。
1、地區生產總值不斷擴大,工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沿海經濟帶2007年實現GDP3620億元,是2004年的1.62倍;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5.6%。第一產業增加值由三年前374.6億元,擴大到458.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由1103.3億元,擴大到1887.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由755.4億元,擴大到1273.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970元,比2004年增加了7927元。每平方公里產出地區生產總值1275萬元,比2004年提高430萬元。沿海經濟帶工業經濟規模明顯擴大,全部工業增加值由三年前的944.3億元,增加到1600億元。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44.2%,比2004年提高1.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三年前的655.7億元,增加到1443.5億元。規模以上佔全部工業比重達到90.2%,比2004年提高20.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由三年前的188.8億元,增加到524.1億元。
2、產業結構逐步調整優化,消費投資關系趨於改善。近三年沿海經濟帶三次產業總體呈現「穩固、提升、活躍」的良好局面,農業比重持續下降,非農產業比重不斷上升。2007年產業結構調整為12.7∶52.1∶35.2,與2004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降低了4.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升高了2.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升高了1.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沿海經濟帶保持投資快速增長,並著力調整投資結構。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加大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投入,相繼建成一批重大工程和項目,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三年前的1077.9億元,擴大到2392.4億元,增長了1.22倍;近三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5761億元。消費零售市場漸趨活躍。市場流通領域明顯呈現向商業中心區、新型流通業態、流通骨幹企業等三個方面集中趨勢,一批國內知名貿易業企業加盟地方市場,市場建設格局又提升到新的發展層次。2007年沿海經濟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8.8億元,在2004年688.7億元基礎上,增長了79.9%,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逐步加強。
3、一般預算收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儲蓄顯著增加。經濟發展質量有了顯著提高,財政收入連續幾年高增長,不斷實現突破。沿海經濟帶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由三年前的92億元,提高到219.4億元,增長了1.39倍。財力大幅度增強,形成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有力支撐。一般預算收入佔GDP比重為6.1%,比2004年上升了2.0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和儲蓄存款顯著增加,群眾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已由「量」的滿足,明顯轉向「質」的提高,向「全面小康型」過渡。2007年末沿海經濟帶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514.8億元,是2004年的1.67倍。人均居民儲蓄存款達到14569元,比2004年增加了5765元。
4、地方對外貿易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向縱深推進。這一時期是加入WTO過渡期,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對外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沿海經濟帶利用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水平有所提高。2007年進出口總額173.1億美元,比三年前增長91.5%;其中出口115.4億美元,增長1.13倍。外貿依存度34.9%,比2004年提高1.4個百分點。近三年,沿海經濟帶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得到進一步拓展,努力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利用外資實現大幅度增長,2007年沿海經濟帶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8.2億美元,是2004年13.7億美元的2.79倍;三年累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87.9億美元。
二、沿海經濟帶發展面臨的問題和不足
江蘇沿海經濟帶由於基礎薄弱、起步晚等因素的制約,還存在許多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一)發展差距較大
江蘇沿海地區近幾年追趕發達地區步伐加快,目前基本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相當於全國的112%。但經濟基礎薄弱,發展水平滯後,海洋經濟規模偏小。與其他省沿海地區、乃至本省其他地區比較,發展差距仍很明顯。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省的62.2%,與江蘇經濟強省的身份不相稱。南通、連雲港在全國15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經濟發展排位靠後,大致為第9、第14位。
如同全省情況一樣,江蘇沿海各地區發展程度也不平衡,自南到北,梯度落差較大。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南通區域30245元,鹽城區域17930元,連雲港區域12795元。南部縣(市)經濟相對發達,通州、海門當年GDP都超過300億元;北部縣經濟較為落後,有三個縣GDP還不到1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最高縣與最低縣相比,相差0.9倍。南部有的縣(市)己經進入了全國「百強縣」,而北部還存在省級扶貧縣。
(二)長期投入不足
多年來,江蘇沿海地區投入規模一直偏小,與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近年來投資增長較快,但仍屬於在經濟薄弱基礎上的補缺式增長,是在填補長期投入不足的欠賬,因此投資的作用主要還是夯實基礎。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投入較多,投資回報周期較長,尚未更多體現在促進跨越式發展方面。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助推器,江蘇沿海地區自身投資能力有限,吸引外來資金的功能不強,難以適應大開放、大開發、大發展的要求。
(三)開發層次偏低
江蘇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水平仍然不高,海洋資源未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資源優勢尚未轉化成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工業基礎薄弱,二、三產業比重低,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在海洋產業內部,基本還是依靠傳統的水產業及灘塗開發,技術水平較低,生產工具落後,精深加工比例低。海洋經濟發展仍處在粗放型發展階段,資源消耗型的漁業佔比重大,油氣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業還不發達,海洋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
(四)開放意識不夠
江蘇沿海地區開發歷史悠久,但長期以來內陸化傾向明顯,缺乏開放積淀。不論官方還是民間,歷史上就沒有將它當作海上樞紐,大到海上貿易、小到海外謀生等都很鮮見,是中國沿海對外交流最少的地區之一。江蘇沿海經濟的關聯度更多地是向內陸,沒能利用海洋,形成經濟、文化的紐帶。海洋反而成了一種隔斷,阻礙了與先進生產力接軌。雖地處沿海,與全省數據上的最大差距竟是外向化指標,開放沒有成為江蘇沿海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五)海洋科教落後
以南通為首的江蘇沿海地區傳統教育與科技水平還是可以的,但涉海技術教育十分不足,海洋經濟從業人員素質和職業教育等有待加強。海洋人才匱乏,科技力量薄弱,專門從事海洋教學院校和科研機構幾乎空白。海洋經濟發展缺乏科技支撐,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亟待提高。不僅當前缺乏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能力強、經濟總量大的項目拉動支撐,長遠看更缺乏重大海洋科技成果儲備。
(六)城市化水平低
江蘇沿海地區3個地級市都屬中小城市,市區規模普遍較小。建市只有25年的鹽城,近二年區劃調整後,市區人口達到160萬人。南通、連雲港兩市不僅市區人口沒有超過100萬,在省內十三市中居後三位之列,而且市區面積也居後三位之列。2007年江蘇沿海地區城鎮化水平約為45%,比全省水平低8個百分點左右。過低的城市化水平,過小的城市規模,造成城市集聚功能弱化,要素吸引力不足,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
三、加快沿海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江蘇沿海經濟帶的建設發展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發達地區先進經驗,發揮區位優勢,立足豐富的海洋資源,致力發展海洋經濟,盡快把發展潛力轉化為經濟實力,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搶抓發展機遇
1、貫徹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搶抓區域經濟發展機遇,是實現快速崛起的現實途徑。沿海經濟帶要抓住十七大提出的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推行主體功能區建設帶來的機遇,積極貫徹全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發揮自身區位優勢,緊密與長三角及環渤海的經濟關聯度,積極參與推進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融入經濟一體化大格局。努力成為連接東西南北的紐帶,在中國經濟全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2、抓住蘇通大橋建成通車契機。江蘇沿海地區擁有我國對外開放最早的連雲港和南通港,各縣也擁有小港,構築了較為便利的海上通道,海上交通運輸業發展前景廣闊;新長鐵路、蘇北鐵路的建成,加上中國最重要的東西干線東隴海段,為該區域構築了便捷的鐵路交通網;隨著鹽通、鹽連等高速公路通車,沿海高速公路網逐步形成;通榆河工程建成,不僅為沿海開發提供了穩定的淡水資源,而且也成為沿海的內河水運通道;空中交通也越來越方便。特別是蘇通大橋即將建成運營,江蘇沿海地區區位優勢將不斷凸顯,與上海、蘇南的經濟聯系將更加緊密,經濟腹地和發展空間將顯著擴大,承接產業轉移、輻射和擴散的功能作用將進一步提升。
(二)充分利用優勢
1、重要的戰略位置。從世界來看,江蘇沿海經濟帶處於正在崛起的環太平洋經濟圈中,是東北亞經濟圈和大上海經濟圈的節點,具有重要的國際開發價值。從中國來看,江蘇沿海經濟帶南端與經濟中心上海相連,伸入長江三角洲都市群;北端與山東半島城市群相望,是連接長三角與環渤海的中轉站。江蘇沿海經濟帶又是三條首級開發軸的交匯帶,本身處於東部沿海經濟帶中間,南北端又分別與長江流域經濟帶和新歐亞大陸橋經濟帶相交,在國家生產力布局中佔有重要位置。從江蘇來看,培育沿海經濟帶這條唯一的縱向的經濟增長軸線,可以使橫向的"三沿"經濟帶進行有機聯系,既可以形成蘇南和蘇北互動發展,又可以形成內陸與沿海互相融合的經濟循環體和"三橫一縱"的生產力布局。
2、富集的海洋資源。江蘇沿海資源優勢比較突出,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土地資源相對豐富,50多萬公頃的沿海灘塗,為人多地少的江蘇提供了一塊重要的土地後備資源。沿海漁場面積達15多萬平方公里,盛產多種魚、蝦、蟹、貝和藻類,還有大量的品種可以開發利用。海水資源豐富,淡水供應較穩定;風力發電潛力大,核電工程進展順利;勞動力資源充足,價格較低廉;為臨港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具有油氣勘探潛力的南黃海石油資源,將會帶動石化工業的飛躍發展。獨特的沿海自然風光,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環境優勢,是開發濱海旅遊業特別是生態、休閑旅遊的理想場所。大量的海域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仍然處於自然狀態,海洋經濟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三)堅持科學發展
1、進一步提升沿海開發層次。江蘇沿海新一輪開發建設重點,要從單純依賴海洋灘塗資源的農業開發向以加快工業化進程為主導的全面綜合開發轉變,重點在構建戰略性的經濟增長極上求突破;要從傳統開發向科技開發、生態式開發轉變,加快實現集約型增長和規模化經營;要從單個產品、單個企業的發展向產業集聚、產業群轉變,提高開發的集中度和競爭力;要從國內市場開發向國際市場開拓轉變,走開放式發展的路子。
2、高起點選擇規劃主導產業。作為連接省內從高到低三條橫向產業帶的縱向紐帶,江蘇沿海經濟帶應實施反梯度轉移戰略,提升主導產業定位層次。主導產業的選擇不必完全遵循從低到高的順序化原則,在穩定海洋漁業、海鹽業、灘塗種植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業、濱海旅遊業等現代產業,還要加快發展海洋油氣業、海水利用、海洋生物、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礦、海洋服務業等新興產業。
3、著力引進培育重點大項目。江蘇沿海經濟帶應著力抓好促進和支撐海洋經濟發展的大項目、重點項目和特色項目的落地。突出沿海比較優勢,培育海洋生物制葯、船舶修造、石油化工、鋼鐵等產業集群。依託豐富的海洋資源,培育生物醫葯、化學原料葯產業集群。抓住造船產業轉移的重要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具有深水良港、水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等條件,推動國內外企業合作建設石化、鋼鐵大項目。
4、加快港口物流中心的建立。江蘇深水港資源沒有兄弟省豐富,更要加大深水港開發力度,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暢通與省外連接的海陸空要道,拓展港口腹地。積極整合海運業,構建功能較為完善的港口體系,形成江蘇海洋經濟的一條主動脈。努力加快物流體系建設,在沿海城市建立現代物流園區和中心,整合現有物流資源,積極培育專業物流市場,推動口岸的高效優質服務,提高貨物集散能力。
5、以科技創新推動海洋開發。現代海洋開發屬於高新技術產業,沒有海洋高新技術就沒有現代海洋產業,也就沒有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江蘇沿海經濟帶必須實施科技興海方針,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科技開發,振興海洋經濟。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鼓勵科技創新,在關鍵領域和若干科技發展前沿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加快人才與項目的引進,加快企業的技術創新,加快高新技術應用,促進豐富的海洋資源轉化為生產力。
6、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江蘇沿海開發主要是發展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經濟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絕不能有短期的功利行為,不能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要盡快完善和健全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規,加大海洋資源管理力度,加強海洋環境保護。要從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對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出發,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注意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綜合平衡,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
❺ 如何邁向知識產權強國
產權創造有量也有質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將知識產權工作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各類知識產權數量快速增長。從2007年到2017年,國內(不含港澳台)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由9.6萬件增長到135.6萬件;全國著作權登記量由13.8萬件增長到274.8萬件;農業和林業植物新品種總量由1616件增長到1.1萬件;全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發證數量由345件增長至2017年的2572件;專利申請量、商標注冊量分別連續7年和16年位居世界第一位……10年來,中國知識產權事業在《綱要》的引領下,向世界交出了一張驕人的成績單。
與此同時,核心專利、知名品牌、版權精品不斷涌現,表明我國知識產權質量並沒有因數量的快速增長而放慢前進的腳步,穩步提升中彰顯創新定力。近年來,我國在信息通訊、航空航天、高鐵、核能等領域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得益於知識產權創造的優異表現,我國創新指數位居全球第22位,是唯一進入25強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截至2016年底,我國「馬德里商標」累計有效注冊量已達2.2萬件。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17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上,中國37個品牌在列,位居世界第五。
作為知識產權創造主體,企業創新強則知識產權質量高。2017年我國國內提交PCT專利申請100件以上的國內企業達到44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從2012年的16.7萬件增加至2016年的34.4萬件,在全球的佔比由2012年的27.0%上升為2016年的44.3%。
保護力度不斷加強
2008年以來,全國人大修訂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領域專門法律,國務院相應修訂了實施細則以及針對計算機軟體、信息網路傳播權、植物新品種的保護條例。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
2014年底,北京、上海、廣東3家知識產權法院依次成立。2017年到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又在各地中級人民法院內部設立了多個跨地域管轄的知識產權專門法庭,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審合一的工作在全國法院全面推開,審判標准日趨統一。知識產權司法體制的不斷完善為創新主體撐起了保護傘。據統計,全國法院新收知識產權一審案件量由2007年的2.2萬件增至2017年的20多萬件。
與司法保護相得益彰的是行政手段全面強化,保護及時性日益提高,「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已然形成。《綱要》實施以來,「雷雨」「護航」「天網」等專項執法活動連年開展,成效顯著。
全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量由2007年的1462件增至2017年的6.7萬件。2016年全國查處商標行政違法案件3.2萬件,案值4.5億余元。2005年至2016年,全國各級著作權行政執法部門共收繳各類侵權盜版製品超過5.08億件。
從2007年第一家知識產權仲裁中心在廈門設立至今,國內已設立10餘個知識產權專門仲裁機構;2017年,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達到31家;知識產權舉報投訴與維權援助服務網路基本覆蓋全國……多元保護機制的平衡發展讓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數據顯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已由2012年的63.69分增長到2017年的76.69分。
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提升
知識產權運用是發揮知識產權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知識產權工作的目的所在。《綱要》實施以來,知識產權許可、轉讓、融資已經成為知識產權綜合運用的有效手段。截至2017年,我國專利權質押融資額達720億元,商標質押貸款金額達369億元。
同時,高校科研院所知識產權處置、使用、收益改革的進一步落實,也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近八成高校已建立專職或兼職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六成以上的高校建立了知識產權權屬和利益分配製度。新型知識產權運用模式不斷涌現,出現了一批收益較高的典型案例。例如2008年到2016年,中國科學院累計轉移轉化知識產權從257件增加到1154件,金額從6.42億元提高到25.6億元。
知識產權運用效益的快速提升離不開知識產權管理能力的持續優化。專利審查效率提上去,收費標准降下來;商標注冊時間縮短了,申請渠道拓寬了……10年來,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在12個省(區、市)試行降低專利代理機構設立門檻,放寬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條件限制,有效緩解了一些地方代理力量不足的問題。相關部門還通過放管結合、創新監管方式減少了「重審批輕監管」現象,改善企業營商環境。
今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職責、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商標管理職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原產地地理標志管理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機構調整將更有利於知識產權的集中管理,進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我們將努力培育更多高價值核心專利、版權精品、知名品牌,實現知識產權創造由多向優、由大到強轉變。」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副召集人、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說,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將持續推進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各項工作,不斷提升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益,加快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完成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同時,也要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推動知識產權國際規則朝著普惠包容、平衡有效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文化環境等基礎建設,讓知識產權事業根深葉茂、興旺發達。
❻ 南京和江蘇省對大學生創業的詳細政策是什麼
一、培育自主創業主體
1、在法律、法規許可行業內創辦企業實體,或領取個體工商經營執照從事初始型自主創業活動的本市戶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復轉軍人、新生勞動力、農村勞動力及「零就業家庭」人員、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殘疾人等就業困難人員,均為鼓勵初始型自主創業的扶持對象。
本通知所稱初始型自主創業,是指扶持對象依照法律、法規和政策,在寧創辦企業實體或從事個體工商經營,首次實現自主創業的實踐活動。
2、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自主創業的扶持對象申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降至3萬元;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注冊資本可分期到位,公司全體股東的首次出資額最低為注冊資本的20%,其餘部分由股東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內繳足。
3、自主創業的扶持對象申辦私營企業,股東為本市郊縣自然人的,不再要求提交暫住證;申辦個體工商戶,不再因戶籍原因核發臨時營業執照,一律核發正式營業執照。對於合法經營的農村流動性小商小販,以及農民進城銷售自產農副產品等流動商販不再進行工商登記。
4、允許以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及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形式作價出資。知識產權、科技成果等出資額,經社會專門機構評估後,可由投資方協商約定,其占公司注冊資本的比例不受限制,但是貨幣出資額不得低於公司注冊資本的30%。
知識產權經專門機構評估認定後,可以作為質押擔保向銀行、投融資等機構貸款,銀行、投融資等機構應予以支持,促進專利技術、產品的轉化實施。
二、實施稅費減免
5、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按照《關於對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實行收費優惠政策的通知》(蘇財綜〔2006〕8號、蘇價費〔2006〕46號)的規定,免收屬於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6、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且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日期是在其畢業後2年以內的,自工商部門登記注冊之日起3年內免交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具體按照《關於對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實行收費優惠政策的通知》(蘇財綜〔2006〕8號、蘇價費〔2006〕46號)規定執行。
7、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創辦個體工商戶,自工商部門批准其經營之日起,憑《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證》,3年內免交登記類、證照類、管理類收費項目。
8、對2008年底前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除建築業、娛樂業以及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廣告業、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網吧、氧吧外),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
9、對開展自主創業及家庭型創業的新生勞動力,凡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可享受再就業有關稅收優惠政策。
在校大學生休學創辦的科技型企業或科技咨詢類中介服務機構,可按規定免徵企業所得稅2年;其從事技術咨詢、技術轉讓和與之相關的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在技術交易合同經科技主管部門認定後,報主管地方稅務局備案,可免徵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
10、從事個體經營的軍隊轉業幹部,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免徵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
11、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除建築業、娛樂業以及廣告業、桑拿、按摩、網吧、氧吧外)的,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免徵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12、從事個體經營的隨軍家屬,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免徵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
13、對個人或個體戶從事種植業、養殖業、飼養業、捕撈業且經營項目屬於農業稅(包括農業特產稅)、牧業稅征稅范圍的,其取得的「四業」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14、提高增值稅按期納稅的起征點,個人、個體銷售貨物起征點為月銷售額5000元;銷售應稅勞務起征點為月銷售額3000元,按次納稅起征點為每次(日)銷售額200元。
提高營業稅起征點,按期納稅的起征點為月營業額5000元;按次納稅的起征點為每次(日)100元。
15、一般納稅人銷售自行開發或生產,享有著作權且經認定的軟體產品,享受超3%稅負退還增值稅政策。
16、單位、個人銷售的自產農產品免徵增值稅,農產品指種植、養殖、林業、牧業、水產業生產的各種動植物的初級產品。
17、殘疾人個人提供加工勞務、修理修配勞務免徵增值稅。對殘疾人個人為社會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對殘疾人個人取得的勞動所得,按照省政府規定的減征幅度和期限減征個人所得稅。
三、發揮財政引導效應
18、持《再就業優惠證》的就業困難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或靈活就業且符合規定條件的,按照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政策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
19、本市在領失業保險金人員開展初始型自主創業,且經營一年以上的,可給予2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所需資金按人員戶籍,分別由市、縣(區)承擔。
20、本市「低保」就業困難人員申領工商營業執照,開展初始型自主創業後,家庭月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1.5倍、但高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保留最低生活保障待遇6個月不變,第7個月退出保障;創業後家庭月人均收入在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1.5倍以上的,保留最低生活保障待遇3個月不變,第4個月退出保障。
21、本市農村「低保」戶、低收入純農戶家庭及農村單親家庭等農村就業困難群體,依法自主開辦個體工商戶,創業經營1年以上的,給予1000元/ 戶的一次性創業補貼。
22、實施「千名初始創業者培訓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委託職業培訓機構對扶持鼓勵初始型自主創業對象中具備一定職業技能和創業願望的人員開展創業培訓,可根據培訓合格率、成功創業率,由市、區縣給予創業培訓補貼,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23、對領取工商執照,從事個體經營的殘疾人,經區縣殘聯審核,由區縣在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給予一次性補助。
四、拓展融資渠道
24、持《再就業優惠證》、《就業登記證》或《創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下崗失業人員、城鎮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和城鎮新生勞動力從事個體經營開辦經費或流動資金不足的,以及符合條件合夥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按照現有政策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
25、在勞動保障基層所、站現有設立的小額擔保貸款窗口基礎上,在人事部門增設小額擔保貸款窗口,對初始型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等新生勞動力,按照現有政策審核推薦貸款,方便大中專畢業生獲得創業資金。
26、適當擴大小額擔保貸款貼息范圍,在原有微利行業的基礎上,選擇工藝品零售、小五金和水暖器材銷售、租賃服務、個體運輸、園林綠化、服裝鞋帽加工製造、種植、養殖等符合政府產業導向、適合被列為扶持初始型創業者創業的行業,按規定給予財政貼息。
27、加大對初始創業者的融資扶持,在市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中安排200萬元,用於融資補貼。擔保公司對初始創業者的擔保費按1%收取,不足2%的部分由基金補助。
五、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28、吸納本市持《再就業優惠證》或《就業登記證》的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並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等各類自主創業實體,可按實際招用人數在勞動合同簽訂的相應期限內給予崗位補貼;符合社會保險補貼要求的,還可申請社會保險補貼。
29、納稅人同時符合再就業政策和其他所得稅優惠政策的,由企業選擇最優惠的一項所得稅減免稅政策執行。
30、就業困難人員被各類初始型自主創業實體和勞務派遣企業、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招用,享受原3年期限的就業再就業政策期滿後,與原企業續簽勞動合同或被其他企業重新招用的,招用企業仍可按規定繼續享受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收費減免等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
31、新辦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安置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超過企業從業人員總數60%(含60%),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含1年)期限勞動合同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免徵所得稅3年;免稅期滿後,當年新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占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30%(含30%)以上,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含1年)期限勞動合同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減半徵收所得稅2年。
32、對為安置隨軍家屬就業而新開辦的企業,凡安置隨軍家屬占企業總人數60%(含60%)以上的,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免徵營業稅、企業所得稅。
33、為安置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就業而新開辦的企業,凡安置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占企業總人數60%(含60%)以上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免徵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
34、對於新辦的從事商品零售兼營批發業務的商業零售企業,凡安置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經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認定,稅務機關審核,每吸納1名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每年可享受企業所得稅2000元定額稅收扣減優惠。當年不足扣減的,可結轉至下一年繼續扣減,但結轉期不能超過2年。
35、對在南京行政區劃內注冊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並由科技人員領辦、創辦或具有較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創業的前3年,通過對創業項目擇優給予資金扶持的方式,促進創業企業快速成長。
36、對安置殘疾人單位(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凡符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07]92號)文件規定條件的,可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
六、完善創業服務體系
37、區縣政府應充分運用各類資源,引導、鼓勵新辦貿易市場將其經營攤位,按一定比例優先優惠安排給初始型自主創業人員。
38、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創業載體建設,對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以免費或低價租賃方式提供創業場地的,政府給予適當扶持。
39、加強公共、民辦等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創業培訓的質量評估,將學員培訓合格率、創業成功率和帶動就業等情況納入考核,給予相應的創業指導和培訓經費補貼。
40、各級勞動保障、人事部門應面向社會廣泛徵集適合的創業小型項目,並優先、免費推薦給本市初始型自主創業人員,引導其開展自主創業和家庭型創業。對創業項目推薦方及創業中介服務機構,按《關於印發〈南京市「1118」創業項目運作和補貼試行辦法〉的通知》(寧勞社職培〔2004〕4號)的有關規定給予補貼。
七、加強組織領導
41、強化各級各有關部門責任,把鼓勵和扶持自主創業促進就業工作納入各級各有關部門的年度考核目標。市發展改革、經濟、建設、勞動保障、工商、國稅、地稅、財政、人事、科技、物價、市容、房管、民政、人行南京營管部等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人民團體,要加強協調配合、督促檢查,認真落實各項鼓勵和扶持創業帶動就業優惠政策措施,為初始型自主創業人員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務。
42、建立相關統計信息制度,全面、及時反映全市和區縣鼓勵和扶持初始型自主創業帶動就業工作進展情況,為各級政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43、加大扶持創業投入,除現行創業扶持政策安排的支出外,市、區縣政府應在每年就業再就業資金預算中安排扶持創業促進就業資金,用於開展創業扶持工作。區縣政府和市有關部門要整合各類創業扶持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並通過扶持創業,更好地帶動就業。
44、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市級報紙、廣播、電視和政府網站等媒體要開辟公益性專版、專欄,發布鼓勵、扶持創業的政策和信息,推廣成功做法和經驗,培育選樹先進典型,培育傳播創業文化,弘揚自強自立、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激發社會創業激情。
❼ 加快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的學習600字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根據省政府《關於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蘇政發〔2017〕32號)文件要求,現就我市加快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制定以下政策措施。關於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
❽ 曾博為什麼沒有去投行
曾博,副主任醫師,專業特長: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神經外科危重急救。200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醫學院,2008年獲溫州醫學院碩士學位。擅長神經外科危重疾病治療,對神經系統腫瘤及腦血管疾病有豐富的診療經驗。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多篇發表於中華系列雜志。曾博,你們不懂他。博哥看似很逗比,回答也是頗具爭議。但是我仍然相信博哥背後的意圖並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博哥經常提問題,最後卻為很多回答者都點了贊,無論正反論點雙方,只要是(他認為)值得點贊都會點贊。所以(在我看來),博哥至少是一個胸襟廣闊的人。博哥實在是太神秘了。不要試圖反駁我,對於大家的反駁,我這種腦殘粉能做到的只有:虛心接受,堅決不改。在加州讀書期間和知乎幾個大v約過。這幾個人之間,曾老師的表現還不錯,至少比某帶逛好的多。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從來不敢輕視低於平均長度的男人,一般不會因為這些原因而拒絕。我一直相信器物的大小並不是男女游戲中的最主要的因素。事實證明,曾老師的確證明了不可以以長度取人。待會再來寫寫他的癖好吧。其實我覺得曾博心裡可能壓根看不上跟他撕逼的大部分人,和他撕逼的90%被他完爆十條街的,人家估計是泡妹子泡累了來知乎撕逼發泄一下! 總的來說我還是很仰慕他能浙本UCB博,這一點知乎上能做到的,都是大神了,至於他有些話確實好逗逼,但也有不錯的答案,為何要黑他呢?希望以後可以私下認識一下?
❾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博士後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3月2日江蘇省發布《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動博士後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通知。
全文內容如下: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博士後人才是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省博士後載體建設不斷強化,博士後人才集聚效應日益顯現,但也存在設站單位主體作用發揮不足、培養質量有待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不夠等問題。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企事業單位聚才用才強化高質量發展人才引領的意見》(蘇辦發〔2018〕36號)要求,著力集聚培養優秀博士後青年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大力引進海內外優秀博士後人才
(一)實施萬名博士後集聚計劃。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圍繞加快建設自主可控的先進製造業體系、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聚焦優勢學科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揮博士後設站單位主體作用,每年引進培養2000名海內外優秀博士後人才,用5年時間集聚培養博士後人才10000名。
(二)大力吸引優秀海外博士到我省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建立健全更具競爭力的優秀留學回國博士招收引進機制。擴大外籍博士後招收規模,鼓勵設站單位與國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招收和培養外籍博士後。將引進的40歲以下在國(境)外高水平大學或中國境內高校從事博士後研究的外國青年人才列為外國高端人才(A類)范圍,並按照在站時間辦理簽證、工作許可和居留手續。
(三)加大對企業類設站單位博士後人才招收引進支持力度。企業類設站單位引進博士後人才支付的住房補貼、安家費及科研啟動經費,可按規定在稅前扣除。國有企業引進博士後經費,可按規定視同考核利潤。企業引進博士後所發生的人才引進成本,優先從本單位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中支出。對申請進入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企業類博士後設站單位的博士後,年齡可放寬至40周歲。
(四)吸引鼓勵省內外各類優秀博士後出站後在江蘇工作。各地、各單位要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加大引進力度,更大范圍匯聚省內外各類優秀博士後人才到我省就業創業。對引進或出站後留在江蘇工作的博士後,可由用人單位或地方財政給予適當的生活補貼,享受地方高層次人才政策。
二、加大博士後人才培養力度
(五)建立博士後日常經費投入動態調整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除國家下撥的博士後日常經費外,全省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省屬單位和中央駐蘇單位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屬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的在站博士後(非在職)日常經費由省財政擇優資助。地方設站單位的博士後日常經費由各地財政擇優資助。各地、各部門、各設站單位要不斷加大對博士後日常經費的投入,建立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博士後日常經費投入動態調整機制。
(六)加大博士後創新項目資助力度。每年遴選一批國際先進、國內同行領先、符合我省產業發展方向、能創造顯著經濟社會效益,或跟蹤國際學科發展前沿、具有良好研究和應用前景、對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博士後創新項目,由省財政給予科研經費資助。
(七)建立博士後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在站博士後可直接申報副高職稱,具有副高職稱的可直接申報正高職稱,在站期間的科研成果作為評審的重要依據。出站博士後在教學、科研等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滿1年、業績突出的,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高一級職稱,並優先聘用到相應專業技術崗位。本單位沒有相應崗位空缺的,可超崗位聘用,待崗位空缺時優先納入崗位管理。
三、支持博士後人才創新創業
(八)建強博士後創新創業載體。制定博士後設站引導目錄,優化設站結構布局。突出重點學科建設和重點產業發展,提升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水平,每年認定10家「江蘇省示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九)推進博士後科研成果轉化。鼓勵博士後參與科技鎮長團、科技副總等相關工作,推動產學研合作。定期舉辦博士後人才科技項目對接交流會、博士後學術交流活動,吸引國內外優秀博士後項目和科技成果到我省落地轉化及產業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博士後創新創業基金,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加快博士後科研成果轉化。
(十)完善博士後創新創業激勵政策。在站博士後享受國家和省關於支持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激勵政策,加強對博士後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鼓勵企業、高等院校、科硏機構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激發博士後人才創新創業活力。鼓勵博士後自主創業,各地創業載體(包括各類創業孵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大學科技園等)優先為創業博士後提供創業場所和服務,按規定給予一定的場地租賃費用減免。鼓勵社會資金通過設立風險投資基金、產業引導基金等形式,支持博士後創新創業、創業孵化和轉化科技成果。
四、完善博士後工作保障措施
(十一)加強博士後工作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博士後工作的重要意義,把博士後工作納入人才工作總體規劃,緊密結合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科技創新、發展動能轉換,健全工作體系,強化組織推進。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要會同省有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落實職責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充分發揮各設站單位的主體作用、社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努力提升服務水平。
(十二)營造博士後工作良好社會氛圍。加大對博士後人才的服務保障力度,實行零門檻落戶,積極解決博士後人才子女教育等方面實際問題。鼓勵各地和設站單位通過提供人才公寓和發放房租補貼等方式,妥善解決博士後人才住房問題。對博士後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揚和重點支持。對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項目研發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博士後,認定為「江蘇省優秀博士後」。加大博士後政策和博士後人才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有利於博士後人才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3月2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