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案法官取證

知識產權案法官取證

發布時間:2021-11-07 07:44:44

A. 知識產權案件用什麼方法能取得更有效的證據

權利人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選擇一種最為有利可行的取證方法,尤為重要。其主要方式如下:
1、自行取證和委託律師調查取證
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把握的十分准確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門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往往也會對律師另眼相待、提供更多的方便。
2、申請公證機關進行證據保全
公證機關的法定業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公證證據具有推定為真的效果。《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應當確認其效力。但是,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公證機關對證據進行保全,其效果與法院依職權所進行的保全,是相等的。在訴前,當事人能夠充分運用公證機關收集、保全證據,是一個做好訴前准備的有效措施。
3、申請法院進行訴前證據保全
2002年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5條:「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證據保全的,依照其規定辦理」。這就為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向法院申請訴前證據保全確定了一個合法依據。最高法院2002年1月實施的司法解釋《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了在商標權侵權案件中,可以申請訴前證據保全。最高法院2001年7月1日實施的《關於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16條也規定了訴前證據保全。最高法院2002年10月15日實施的《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其中有一項就是:「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證據保全案件」。可見,申請訴前證據保全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是大量存在的。保全措施後,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應在法定時間段里提起訴訟。如果沒有向法院提起訴訟,則此種保全措施應當予以解除,或者將有關證據予以銷毀或發還,同時申請人還要就此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4、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取得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基於此當事人往往在提起專利侵權,商標侵權和著作權侵權訴訟的同時,提出一份調取證據申請,調取的證據通常又分為三類:第一,保全被控侵權產品;第二,調查被控侵權單位的財務賬冊,以便確定賠償額;第三,調取被控侵權人存在侵權的證據。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最高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有兩種運作方式:一是主動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在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以及有關程序事項時,法院應當主動依職權調查和收集證據,而無需當事人提出取證申請。二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取證。在法院主動依職權調取證據的范圍被縮小了以後,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的申請變得日益重要。如果缺乏當事人及時提出的證據調查申請,法院一般不主動調查證據。在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申請後,法院是否啟動調查取證的機制還取決於法院的審查判斷,只有在當事人提出的該項申請符合法院取證范圍之時,法院才有義務調查取證,否則法院應當駁回該項申請。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應當注意兩點:一是申請調查的證據范圍,必須符合法定情形;二是此項申請必須注意舉證時限。
法院通常採取的措施是對易拍照的被控侵權產品採用拍照的方式,或採用記錄下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的方式,對易於調取的書籍、商標實物等採用扣押、提取等手法,而對於被控侵權人的財務賬冊往往因侵權人的阻撓或隱藏而極難得到。
5、申請行政機關調查取證
我國的《專利行政執法辦法》第五章對調查取證有專章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在查處案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依職權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可以查閱、復制與案件有關的合同、帳冊等有關文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採用測量、拍照、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涉嫌侵犯製造方法專利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被調查人進行現場演示。涉及產品專利的,可以從涉嫌侵權的產品中抽取樣品。
更多有關專業知識產權知識或者更多服務,請登錄www.shewentm.com或者致電010-82685045

B. 知識產權侵權如何取證

1、自行取證。抄
2、委託律師襲調查取證。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把握的十分准確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門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
3、通過司法機關調查取證。公證機關的法定業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 法律對公證證據推定為真。充分運用公證機關收集、保全證據,是訴前准備工作的重要選擇。

C. 有關知識產權訴訟的證據收集有哪些

如何收集知識產權訴訟的證據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未知 更新時間:2006-4-10

一、在知識產權訴訟中取得充分、有效證據是勝訴的關鍵

知識產權是人們基於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和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是指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對侵犯自己知識產品的行為人所提起的一種民事訴訟。作為專利權人,商標權人和著作權人其提起侵權訴訟的目的是制止侵犯自己知識產品的行為,維護自己的民事權利,所以其有義務提供證據證明自己的權利正遭受侵犯。因此在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中,證據居於核心地位,起到切實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合法權益的作用。權利人對侵權證據收集的是否全面、准確、充分,直接關繫到法院最終的事實認定和裁判結果,是認定是否構成侵權和計算損失賠償的主要依據,在整個侵權訴訟中處於核心的環節。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一)款規定了「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這是舉證責任分擔的基本原則,即通常所說的 「誰主張,誰舉證」原則。舉證責任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對自己的訴訟主張,有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責任;和在無法證明時,要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

二、知識產權訴訟的取證范圍

無論是選擇何種途徑來追究知識產權侵權人的法律責任,當事人都需要向有關主審機關提供相關證據,包括證明知識產權權利有效的證據(權利證據)以及表明知識產權被侵害的證據(侵權證據)和有關損害賠償的證據。

1. 權利證據

當事人所提供的權利證據通常需要證明:(1)該當事人是該權利的擁有者或其利害關系人,因此他是合法的原告或投訴人;(2)該知識產權在中國合法存在、有效並且因此可被依法行使。

就商標權而言,提交該類證據的目的在於證明商標權的歸屬,受保護的是何種類型的商標,是否為馳名商標,從而確定該商標權的保護范圍。
主要包括:A、商標注冊證(如指定顏色的須提交商標注冊證的原件)及續展手續。如果是國際商標注冊,則需由國家商標局發布該國際注冊在中國有效的證明。B、馳名商標認證書

就專利權而言,提交該證據的目的在於明確專利權的歸屬、權利狀態、專利的有效期限,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主要包括:A、專利權證書,包括授權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該專利權如經歷無效或撤銷程序,且對專利文件進行了變更的,應當提交相應的行政審查決定。如果是實用新型專利,則最好還要有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證明該實用新型具有專利性的檢索報告。B、最近一次繳納年費的收據。C、專利獨占實施許可權人與專利權人作為共同原告一同提起侵權訴訟的,還應當提交獨占實施許可合同。

2. 侵權證據

當事人所提供的侵權證據要能夠證明:被告實施了或正在實施被控侵權行為。例如,被告的促銷宣傳材料、被告的產品樣品、被告的產品銷售合同、銷售發票等等。

被告實施侵犯其商標權行為的證據,提交該類證據的目的在於確認被告以何種形式侵犯原告的商標權,侵權行為發生的范圍等。
主要包括:被告生產的被控侵權產品及銷售發票、買賣合同、視聽資料等。在原告不能獲得被控侵權產品時,銷售被控侵權產品的發票、合同也可以作為直接證據使用。

被告實施侵犯其專利權行為的證據,提交該證據的目的在於證明被告實施了侵犯原告專利權的行為,是判令被告承擔侵權民事責任的事實依據。
主要包括:A、被告生產的被控侵權產品,即侵權行為的直接證據。B、如因客觀原因不能取得被控侵權產品,則可以先提供諸如被告在報刊上刊登的銷售其產品的廣告,與他人簽訂的買賣合同等間接證據,再以其他方式獲得侵權的直接證據。C、被控侵權產品的銷售和使用者明知該產品是侵權產品而仍然進行銷售和使用的證據。D、原告就被控侵權產品與原告專利權利要求書進行的對比,說明其技術特徵如何落入了原告專利的保護范圍,從而構成對原告專利權的侵犯。

3、有關損害賠償的證據

在侵權之訴中,原告要求被告賠償,應當提交有關賠償數額的計算方法。由於在幾類侵犯知識產權案件中賠償數額的計算方法均不止一種,且在幾種計算方法都可以使用的情況下,應當由原告選擇最有利的計算方法,保護自身的合法利益,並據此提交相應的證據。

侵犯商標權的賠償數額計算方法有三種,(1)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商品單位利潤乘積計算;該商品單位利潤無法查明的,按照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計算。(2)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含調查費和律師費),可以根據權利人因侵權所造成商品銷售減少量或者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乘積計算。(3)或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人民法院在確定賠償數額時,主要考慮侵權行為的性質、期間、後果,商標的聲譽,商標使用許可費的數額,商標使用許可的種類、時間、范圍及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開支等因素綜合確定。

在侵犯專利權案件中,提交該證據的目的在於以侵權事實為依據,以專利法及其相關法規規定的侵權法律責任承擔為原則,說明原告提出賠償經濟損失具體數額的計算方法或考慮的主要因素,使法庭注意原告訴訟請求的合理性。

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因侵權所造成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難以確定的,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可以視為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
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該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權人的營業利潤計算,對於完全以侵權為業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
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數額、該專利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
4、 有關侵權人情況的證據。
侵權人確切的名稱、地址、企業性質、注冊資金、人員數、經營范圍等情況,都是權利人必須了解的。權利人根據侵權人的具體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方案。確定訴訟或行政打假的方案和確定管轄的機關
三、知識產權訴訟的取證方法

權利人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選擇一種最為有利可行的取證方法,尤為重要。其主要方式如下:

1、自行取證和委託律師調查取證

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把握的十分准確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門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往往也會對律師另眼相待、提供更多的方便。

2、申請公證機關進行證據保全

公證機關的法定業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公證證據具有推定為真的效果。《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應當確認其效力。但是,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公證機關對證據進行保全,其效果與法院依職權所進行的保全,是相等的。在訴前,當事人能夠充分運用公證機關收集、保全證據,是一個做好訴前准備的有效措施。

3、申請法院進行訴前證據保全
2002年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5條:「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證據保全的,依照其規定辦理」。這就為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向法院申請訴前證據保全確定了一個合法依據。最高法院2002年1月實施的司法解釋《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了在商標權侵權案件中,可以申請訴前證據保全。最高法院2001年7月1日實施的《關於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 16條也規定了訴前證據保全。最高法院2002年10月15日實施的《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其中有一項就是:「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證據保全案件」。可見,申請訴前證據保全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是大量存在的。保全措施後,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應在法定時間段里提起訴訟。如果沒有向法院提起訴訟,則此種保全措施應當予以解除,或者將有關證據予以銷毀或發還,同時申請人還要就此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4、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取得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基於此當事人往往在提起專利侵權,商標侵權和著作權侵權訴訟的同時,提出一份調取證據申請,調取的證據通常又分為三類:第一,保全被控侵權產品;第二,調查被控侵權單位的財務賬冊,以便確定賠償額;第三,調取被控侵權人存在侵權的證據。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最高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有兩種運作方式:一是主動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在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以及有關程序事項時,法院應當主動依職權調查和收集證據,而無需當事人提出取證申請。二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取證。在法院主動依職權調取證據的范圍被縮小了以後,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的申請變得日益重要。如果缺乏當事人及時提出的證據調查申請,法院一般不主動調查證據。在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申請後,法院是否啟動調查取證的機制還取決於法院的審查判斷,只有在當事人提出的該項申請符合法院取證范圍之時,法院才有義務調查取證,否則法院應當駁回該項申請。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應當注意兩點:一是申請調查的證據范圍,必須符合法定情形;二是此項申請必須注意舉證時限。

法院通常採取的措施是對易拍照的被控侵權產品採用拍照的方式,或採用記錄下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的方式,對易於調取的書籍、商標實物等採用扣押、提取等手法,而對於被控侵權人的財務賬冊往往因侵權人的阻撓或隱藏而極難得到。

5、申請行政機關調查取證

我國的《專利行政執法辦法》第五章對調查取證有專章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在查處案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依職權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可以查閱、復制與案件有關的合同、帳冊等有關文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採用測量、拍照、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涉嫌侵犯製造方法專利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被調查人進行現場演示。涉及產品專利的,可以從涉嫌侵權的產品中抽取樣品。

四、知識產權訴訟取證應注意的問題
1.收集證據應合法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必須合法。實踐中,證據不合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①收集或提供主體不合法。②取證程序不合法。如以暴力、威脅、欺騙、引誘、收買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③內容不合法。即不能證明案件真實情況、虛假的、無證明力的事實材料,因對案件事實的查明毫無意義而為非法證據。

2.注意證據之間的關聯性和一致性。

首先,各個證據之間要有某種客觀的聯系,相互印證,而不是相互孤立的。其次,當事人應收集與證明對象相一致的證據。實踐表明,證據證明對象過於分散往往容易削弱證據的證明力,至於相互矛盾的證據更是不為法庭所認定。所以,在收集證據後要仔細研究它們的內在關系,剔除無關緊要的證據,確保證據有的放矢。

3.注意證據的客觀性

不管採取那種方法收集證據,都要以客觀性為前提,只有客觀真實的證據才有證明力。千萬不能篡改、偽造證據,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

D. 專利侵權的取證方法

權利人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選擇一種最為有利可行的取證方法,尤為重要。其主要方式如下:
1、自行取證和委託律師調查取證
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把握的十分准確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門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往往也會對律師另眼相待、提供更多的方便。
2、申請公證機關進行證據保全
公證機關的法定業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公證證據具有推定為真的效果。《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應當確認其效力。但是,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公證機關對證據進行保全,其效果與法院依職權所進行的保全,是相等的。在訴前,當事人能夠充分運用公證機關收集、保全證據,是一個做好訴前准備的有效措施。
3、申請法院進行訴前證據保全
2002年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5條:「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證據保全的,依照其規定辦理」。這就為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向法院申請訴前證據保全確定了一個合法依據。最高法院2002年1月實施的司法解釋《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了在商標權侵權案件中,可以申請訴前證據保全。最高法院2001年7月1日實施的《關於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 16條也規定了訴前證據保全。最高法院2002年10月15日實施的《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其中有一項就是:「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證據保全案件」。可見,申請訴前證據保全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是大量存在的。保全措施後,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應在法定時間段里提起訴訟。如果沒有向法院提起訴訟,則此種保全措施應當予以解除,或者將有關證據予以銷毀或發還,同時申請人還要就此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4、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取得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基於此當事人往往在提起專利侵權,商標侵權和著作權侵權訴訟的同時,提出一份調取證據申請,調取的證據通常又分為三類:
第一,保全被控侵權產品;
第二,調查被控侵權單位的財務賬冊,以便確定賠償額;
第三,調取被控侵權人存在侵權的證據。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最高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有兩種運作方式:一是主動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在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以及有關程序事項時,法院應當主動依職權調查和收集證據,而無需當事人提出取證申請。二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取證。在法院主動依職權調取證據的范圍被縮小了以後,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的申請變得日益重要。如果缺乏當事人及時提出的證據調查申請,法院一般不主動調查證據。在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申請後,法院是否啟動調查取證的機制還取決於法院的審查判斷,只有在當事人提出的該項申請符合法院取證范圍之時,法院才有義務調查取證,否則法院應當駁回該項申請。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應當注意兩點:一是申請調查的證據范圍,必須符合法定情形;二是此項申請必須注意舉證時限。
法院通常採取的措施是對易拍照的被控侵權產品採用拍照的方式,或採用記錄下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的方式,對易於調取的書籍、商標實物等採用扣押、提取等手法,而對於被控侵權人的財務賬冊往往因侵權人的阻撓或隱藏而極難得到。
5、申請行政機關調查取證
我國的《專利行政執法辦法》第五章對調查取證有專章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在查處案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依職權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可以查閱、復制與案件有關的合同、帳冊等有關文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採用測量、拍照、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涉嫌侵犯製造方法專利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被調查人進行現場演示。涉及產品專利的,可以從涉嫌侵權的產品中抽取樣品。
不管採取那種方法收集證據,都要以客觀性為前提,只有客觀真實的證據才有證明力。千萬不能篡改、偽造證據,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
專利權人發現自己的專利權被他人侵犯,並在確認自己的專利權有效、專利侵權成立之後,可以開始著手下一步工作。
所謂下一步工作,首先是收集證據。
專利權人要收集的證據,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有關侵權者情況的證據。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因此,侵權者確切的名稱、地址、企業性質、注冊資金、人員數、經營范圍等情況,都是專利權人首先應了解的。了解這些情況對專利權人對付專利侵權應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是很重要的。
二、有關侵權事實的證據。 構成專利侵權的前提是必須要有侵權行為。因此,證明侵權者確實實施了侵犯專利權的行為的證據在處理侵權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方面的證據有侵權物品的實物、照片、產品目錄、銷售發票、購銷合同等。
三、有關損害賠償的證據。
專利權人可以向侵權者要求損害賠償。要求損害賠償的金額可以是專利權人所受的損失。但專利權人要提供證據,證明因對方的侵權行為,自己專利產品的銷售量減少,或銷售價格降低,以及其他多付出的費用或少收入的費用等損失。

E. 專利侵權案件中如何去公證購買取證

專利侵權案件適用普通民事侵權案件的基本構成要件,即行為具有違法性,產生損害後果,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具有過錯。同時,專利侵權案件還具有其特殊性,這在雙方當事人提交各自的證據時尤為值得注意。 原告的舉證和證明 一、權利證據 1、原告主體資格證明,包括自然人的身份證明,企事業單位的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登記證。 2、專利權證書,證明專利權授權時的權屬狀況。 3、專利登記薄副本,一定意義上說,專利登記薄副本是比專利證書更為重要的證據,因為專利證書記載的是專利授權時的權屬狀況,在授權之後,專利的權屬狀況可能會發生改變,如專利權轉讓,專利被宣告無效等,這些內容在專利證書上並不能反映出來,但卻會在專利登記薄副本上記載。在訴訟中,這項證據往往被當事人或代理人忽視。 4、專利授權公告文本,不同的專利公告文本也是不一樣的。發明或實用新型的為權利要求書、說明書、摘要及摘要附圖;外觀設計的為公告授權的圖片或照片及簡要說明。專利公告文本能夠明確地反映專利保護的范圍,對於侵權事實有直接的證明力。 5、專利年費收據,能夠證明專利持續有效。其實這一證據在提供了前述的專利登記薄副本的情況下,是可以不提供的。因為在專利登記薄副本的最底行會註明「該專利年費已繳納至某年某月某日」。司法實務中專利權人提供專利年費收據的證明目的在於說明專利已繳納年費,專利持續有效。但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的繳費實務中,即使專利已被宣告無效,或因沒繳納年費而導致專利權終止後,繳納專利費也是可以進行的,從而取得專利年費收據。因此通過專利年費收據證明專利持續有效是不充分的,有時甚至是錯誤的。如此以來,前述的專利登記薄副本就顯得極其重要了。筆者認為之所以在實務中出現用專利年費收據來證明專利持續有效,可能是受《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的影響,該條規定:專利權人應當提交證明其專利權真實有效的文件,包括專利證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專利年費交納憑證。這里專利年費交納憑證是專利真實有效的文件之一,卻並未提及專利登記薄副本,不能不說是一個瑕疵。 6、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規定》第八條規定,提起侵犯實用新型專利權訴訟的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因此在該司法解釋出台後,不少法院在原告提起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訴訟時,若沒有提供實用新型的檢索報告,法院拒絕受理。但此種做法明顯的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規定。隨後最高法院在答復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請示中明確表示,出具實用新型的檢索報告並不是提起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訴訟的條件。但若不提供檢索報告,被告提起專利無效宣告請求的,如無其他可以不終止訴訟的情形,人民法院應該中止訴訟。因此原告在起訴時最好提供實用新型專利的檢索報告,避免案件被中止審理。 二、侵權證據 1、書證,通常是公證書,專利權人通過市場調查,發現了侵權行為後,通常會向公證機關提出申請,對購買侵權產品的過程及購得的侵權產品進行公證或對侵權現場(如許諾銷售)或對侵權產品的安裝地進行勘查公證,取得公證書,從而證明被告存在侵權行為。在公證取證的過程中,專利權人最好主動向銷售者索取產品宣傳冊、銷售侵權產品人員的名片、購貨發票或收據,以進一步的明確,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同時專利權人可要求公證機關對前述資料的來源和真實性作出說明,一並記載在公證書中。另外順便提及一下,在選擇公證機關時,也應有所考慮,如在省會城市,可以選擇省公證處,而不要選擇區公證處,一則可能區公證區缺乏經驗,二則可能區公證處出於地方保護或者擔心受到打擊報復,而以各種理由推託。此外在選擇公證處時還要注意《公證程序規則》第十四條的規定:公證事項由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受理。涉及不動產的公證事項,由不動產所在地的公證機構受理。而公證執業區域是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根據《公證法》第二十五條和《公證機構執業管理辦法》第十條的規定以及當地公證機構設置方案,劃定的公證機構受理公證業務的地域范圍。因此,在選擇公證處時,要注意其管轄范圍和執業區域的雙重限定,以免申請不予受理,或錯誤受理後導致公證書的程序瑕疵。 2、物證,專利權人從市場上購得的侵權產品。購得的侵權產品應由公證人員封存,並拍照。在提交給法院之前,原告應確保封條完好無損,否則被告將可能在質證時提出異議,對侵權產品不予認可。如上所提,物證的取得過程是經過公證的,專利權人或其代理人與公證員一起,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到侵權人處購買侵權產品,然後封存。在公證書中,會對這一過程進行說明,但是,很多公證書沒有對封存產品進行詳細說明。舉一個案例說明,筆者經辦一起商標侵權案件,作為被告(銷售者)的代理人,筆者發現原告當庭提交的經公證處封存的侵權產品的型號、規格在公證書中並沒有提及,封存的袋子雖然密閉無損,但是上面沒有編號等註明其與公證書的一致性。而原告是針對大量的銷售者進行公證取證和訴訟的,這就無法絕對排除該封存的物證非本案被告所售的可能性。經過法庭質證和辯論,法官亦贊同這一意見。 三、損失證據 1、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現在司法實務中,少有原告提供直接或間接損失的證據,主要原因是此類證據舉證難度較大,舉證成本較高。目前,有大量的專利權人通過與他人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以約定的許可使用費作為請求賠償的依據。但是有些專利權企業雖然會和其業務單位簽訂名義上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也會辦理相應的備案手續以及專利許可使用費的付款和繳稅憑證,但被許可方實際並未生產專利產品。在此種情形下,合同約定的許可使用費嚴格來講不應作為賠償的參照依據。對此,被告雖然可以提出抗辯,但是鑒於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證明力較強,法律對此又有明確規定,因此,法官一般是會予以採信的。 2、財務審計報告。根據專利法的相關規定,侵權賠償的數額確定除參照前述的專利許可使用費外,還有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獲得的利益以及法定賠償。在原告主張以自己所受到到的損失作為賠償數額的依據時,應提供自己單位產品獲利情況的財務審計報告,以及原告因被告侵權造成銷售量減少的總數或者被告製造的侵權產品的數量,兩者相乘之積就是原告的損失數額的依據;在原告主張以被告的獲利作為賠償的依據時,原告通常要申請法院保全被告的財務會計賬冊,經獨立的第三方審計後,以審計結論確定被告的侵權獲利情況,從而明確被告賠償的依據。最後在法定賠償中,原告可提供一些證明被告侵權情節及專利產品市場價值的輔助證據,作為法院在確定具體賠償數額時的參照因素,比如被告與第三方簽訂的相關合同,被告在其網站等宣傳材料上關於侵權產品的標價等等。 被告的質證和舉證 被告在收到專利侵權訴訟的應訴通知書後,不宜盲目地與原告協商和解,而應全面分析原告提供的證據,並根據抗辯主張,收集組織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實務中被告的抗辯主張有多種,針對上文原告的各項權利要求,被告就有如下不同的抗辯主張。 一、權利瑕疵抗辯 被告提出權利抗辯時,通常是對原告的主體資格、專利權的權屬、專利權的效力等方面進行抗辯。 專利侵權訴訟通常是由專利權人自己發起訴訟的,但在一些專利實施許可的情況下,則由被許可人提起訴訟。在此種情形下被告應首先審查許可使用的方式,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只有獨占實施許可的被許可人可以作為原告提起訴訟,而普通許可和排他許可的被許可人沒有得到專利權人許可的情況下都不能作為原告提起訴訟,這就涉及到原告是否具有訴訟主體資格的問題了。 有些原專利權人在專利權已轉讓給他人後,仍以專利權人的名義提起侵權訴訟,這顯然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對此被告可以提供該專利的登記薄副本,以證明該專利權已發生轉移,原告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從而要求法庭駁回其訴訟請求。 還有一種情況是,專利權可能已終止,但原告卻出於競爭策略的考慮,對被告提起侵權訴訟。此種情況下,被告提供專利登記薄副本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的規定,任何人都可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辦理授權專利的登記薄副本。因此被告提供專利登記薄副本沒有任何法律或實務障礙,只要繳納必要的費用即可。 更特殊的一種情況是,專利權人對專利申請至專利公告授權日期間的製造銷售相同產品的製造者或銷售者提起訴訟。而根據法律規定,在此期間的製造或銷售行為是不構成專利侵權的,因此作為銷售者或製造者的被告也可以此提出抗辯。 二、不侵權抗辯 侵權判定的基本原則是全面覆蓋原則,被告抗辯不侵權的,應證明侵權產品缺少了權利要求中的必要的技術特徵,或者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與專利權利要求的必要技術特徵在實質上不同也不構成等同。對此,被告只需根據原告提供的專利權利要求與侵權產品進行比較,就可得出結論,在必要情況下,也可以申請鑒定。 但若被告主張不侵權的理由是產品是他人假冒被告生產的,在此種情形下,法院應該如何分配舉證責任呢?是由原告舉證產品確實是被告生產的呢,還是由被告舉證產品不是自己生產的呢?筆者認為應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首先證明被告實施侵權行為是原告訴訟的核心要件,另外,就舉證原則來說,證明作為要比證明不作為容易些。 第三種情形是被告以禁止反悔原則主張不侵權。為了證明原告反悔,被告應舉證原告在專利申請或無效過程中,向國家知識產權據或專利復審委員會的作出的意見陳述書或其他專利相關的文件中對其專利權利要求書或說明書作出了某種限縮性的解釋。但在專利侵權訴訟中,原告卻主張適用等同原則對被告的侵權行為作出認定,視圖擴大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而這樣作對被告不利,對社會公眾也不利,且不符合誠實信用的原則,因此是為專利司法所不準的。為此被告應詳細的了解專利所有文檔。跟前述專利登記薄副本一樣,任何人都可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請求復制專利文檔。因此專利被告在收到被告的訴狀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復制涉案專利文檔。 三、公知技術(設計)抗辯 所謂公知技術(設計),是指發明、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在國內公開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的技術(設計)。為此被告應提供與侵權產品採用的技術方案相同或等同記載公知技術的出版物,或有確切來源、銷售或使用時間的產品實物及有關的輔助憑證,如產品說明書、產品圖冊、銷售發票以及證人證言等。有的被告在得知被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後,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尋找上述證據,以證明原告的專利權不具有新穎性,以宣告專利權無效。這點主要運用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的訴訟中,因為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相對比較容易,專利局受理後不進行實質審查,這就使得「有效」的專利存在「無效」的風險。 四、先用權抗辯 先用權雖然不會導致原告的專利權失效,但卻是法律明確的不構成侵權的抗辯理由。實務中不少被告會選擇使用先用權進行抗辯,但成功者卻寥寥,這主要是因為證據不足。通常情況下被告應提供以下證據: 1、在原告專利申請日之前的設計圖紙和工藝文件; 2、在原告專利申請日之前已購置的設備數量及產能的資料。 五、合同抗辯 有這樣一個案例:專利權人與他人簽訂獨占實施許可合同。但合同簽訂後不久,專利權人又與另一人再次簽訂許可實施合同。被蒙在鼓裡的獨占實施被許可人隨後發現了普通許可的被許可人的產品流入市場,遂對普通許可的被許可人提起侵權訴訟,此時普通許可的被許可人拿出普通許可實施合同抗辯,原告無奈只好撤訴,退而向專利權人提起違約之訴。此案例就是典型的合同抗辯成功的例子。 另外一種情形是被告實施的與原告專利相同或等同的技術方案是從他人處獲得許可的,在此種情形下,被告應向法庭提供許可合同。此證據雖然不能免除被告的侵權責任,但被告可申請追加轉讓人作為被告,以共同承擔賠償責任,避免直接承擔全部侵權責任。這也是一種訴訟技巧,在無法避免承擔責任的時候,盡量少得承擔,即部分免責。 六、侵權獲利低於原告請求賠償金額的抗辯 原告在提起侵權訴訟時,較多的依據專利許可使用費作為侵權賠償數額的依據或者以法定賠償50萬元的上限作為賠償的依據。而後者,因為有法律的規定,很多原告索性直接按照50萬元的上限提起訴訟。若被告的侵權成立,但獲利明顯低於原告的主張時,被告可以以自己侵權獲利的數額對原告提出的過高的賠償數額進行抗辯。為此被告應提供有公信力的財務審計報告,證明自己的獲利狀況。同時也可提供其他輔助證據,如公司的營業執照等證明成立日期至發生侵權行為之間的時間較短等證據,以進一步減輕自己的賠償責任。 七、合法來源抗辯 根據專利法第63條第2款的規定,為生產經營的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因此此條為被告提供了較好的法定抗辯根據,被告應充分利用。為此被告應提供確切的合法來源的證據,如買賣合同、租賃合同、發票、運輸單據以及其他證明交易合法成立的所有證據,同時被告可提供其他相關證據,如封存的樣品,產品的圖片等,以免被告在前述證據的關聯性方面提出異議。當然,這是針對比較正規的被告公司而言。實務中有一些個體經營者,由於管理問題,通常無法提供上述詳盡的證據,那就面臨著因無法提供合法來源而承擔賠償責任的不利後果。

F. 進行知識產權訴訟的取證方法有哪些

現實困惑

某著名漫畫家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將北京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提出索賠額30萬元。原告在遞交法院的訴狀中稱,他所創作的《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記了》及《地下鐵》等繪畫書籍,出版後深受讀者歡迎。但是,他卻發現,北京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原告同意,竟然在網站上擅自使用他上述作品中的內容供用戶作為手機主題下載。原告在訴訟中取證的方法有哪些?律師點評

原告在訴訟中取證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自行取證和委託律師調查取證,且委託律師調查取證是首選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的把握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業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

2.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取得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基於此,當事人往往在提起專利侵權、商標侵權或著作權侵權訴訟的同時,提出調取證據申請。調取的證據通常分為三類:第一,保全被控侵權產品;第二,調查被控侵權單位的財務賬冊,以便確定賠償額;第三,調取被控侵權人存在侵權的證據。法院通常採取的措施是,對易拍照的被控侵權產品採用拍照的方式,或採用記錄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的方式,對易於調取的書籍、商標實物等採用扣押、提取等方式,至於被控侵權人的財務賬冊,則往往因侵權人的阻撓或隱藏而很難得到。

3.申請行政機關調查取證

我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法》第五章對調查取證有專門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在查處案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依職權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可以查閱、復制與案件有關的合同、賬冊等有關文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採用測量、拍照、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涉嫌侵犯製造方法專利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被調查人進行現場演示。涉及產品專利的,可以從涉嫌侵權的產品中抽取樣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包括:(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專利行政執法辦法》

第三十五條第一款在專利侵權糾紛處理過程中,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部分證據的,可以書面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查取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調查收集有關證據。

第三十六條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查閱、復制與案件有關的合同、賬冊等有關文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採用測量、拍照、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涉嫌侵犯製造方法專利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被調查人進行現場演示。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查收集證據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應當由案件承辦人員、被調查的單位或者個人簽名或者蓋章。被調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由案件承辦人員在筆錄上註明。

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式。

特別提醒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必須合法。實踐中,證據不合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收集或提供主體不合法; (2)取證程序不合法,如以暴力、威脅、欺騙、引誘、收買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 (3)內容不合法,即不能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虛假的事實材料。

此外還要注意證據之間的關聯性和一致性。首先,各個證據之間要有某種客觀的聯系,相互印證,而不是相互孤立的。其次,當事人應收集與證明對象相一致的證據。實踐表明,證據證明對象過於分散往往容易削弱證據的證明力,至於相互矛盾的證據更是不為法庭所採信。所以,在收集證據後要仔細研究它們的內在關系,剔除無關緊要的證據,確保有的放矢。最後,注意證據的客觀性。不管採取哪種方法收集證據,都要以客觀性為前提,只有客觀真實的證據才有證明力。千萬不能篡改、偽造證據,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212199

213200

G. 知識產權的取證方法有哪些

1、自行取證和委託律師調查取證
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把握 的十分准確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業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在司法實踐中法官 往往也會對律師另眼相待、提供更多的方便。
2、申請公證機關進行證據保全
公證機關的法定業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公證證據具有推定為真的效果。 《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應當確認其效力。但是,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公證機關對證據進行保全,其效果與法院依職權所進行的保全,是相等的。在訴前,當事人能夠充分運用公證機關收集、保全證據,是一個做好訴前准備的有效措施。
3、申請法院進行訴前證據保全
2002年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5條:「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證據保全的,依照其規定辦理」。這就為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向法院申請訴前證據保全確定了一個合法依據。
最高法院2002年1月實施的司法解釋《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了在商標權侵權案件中,可以申請訴前證據保全。
4、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因 客觀原因不能自行取得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基於此當事人往往在提起專利侵權,商標侵權和著作權侵權訴訟的同時,提出一份調取證據申請,調取的證據通常又分為三類:第一,保全被控侵權產品;第二,調查被控侵權單位的財務賬冊,以便確定賠償額;第三,調取被控侵權人存在侵權的證據。
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最高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有兩 種運作方式:一是主動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在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以及有關程序事項時,法院應當主動依職權調查和收集證據,而無需當事人提出取證申請。二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取證。在法院主動依職權調取證據的范圍被縮小了以後,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的申請變得日益重要。如果缺乏當事人及時提出的證據調查申請,法院一般不主動調查證據。在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申請後,法院是否啟動調查取證的機制還取決於法院的審查判斷,只有在當事人提出的該項申請符合法院取證范圍之時,法院才有義務調查取證,否則法院應當駁回該項申請。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應當注意兩點:一是申請調查的證據范圍,必須符合法定情形;二是此項申請必須注意舉證時限。
5、申請行政機關調查取證
我國的《專利行政執法辦法》 第五章對調查取證有專章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在查處案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依職權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可以查閱、復制與案件有關的合同、帳冊等有關文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採用測量、拍照、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涉嫌侵犯製造方法專利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被調查人進行現場演示。涉及產品專利的,可以從涉嫌侵權的產品中抽取樣品。

H. 專利侵權案應如何收集證據

1.權利穩定性證據
一項專利越穩定,說明其創造性越高。
特別是實用新型專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如果能提供屬專利檢索評估報告,甚至被復審委維持專利權有效的決定書,可以由此說服法官相信這是一件獨一無二的專利。
2.同族專利證據
一項專利布局的國家越多,說明其不僅穩定,還說明商業價值高。
權利人之所以在多國進行布局申請,是因為這些國家都可能是專利產品的潛在市場。進一步推理,專利產品之所以能夠出口到多個國家,是因為專利產品受市場歡迎。
3.引用次數證據
學術文獻會通過引用率評估其學術貢獻程度,同理,一篇專利文獻被引用次數越高,說明其技術水平越高。
4.獲獎證據
品牌經常被評獎,專利也有,現在各級政府都喜歡舉辦各種專利獎評比活動,科技局同時也有科技申報類的活動,標准制定委員會也有標准制定工作。另外,如果一項技術被主流媒體報道過,如《我愛發明》欄目,均能說明專利技術有很高的創造性,技術貢獻率高。
5.銷售發票
專利產品或者搭載專利技術的產品銷量好,說明商業價值高,技術貢獻率高。別人用了專利產品對應的專利技術,從中也獲得高回報,判賠也應加大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案法官取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