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張大千張大千版權

張大千張大千版權

發布時間:2021-11-07 01:24:09

1. 張大千原名叫什麼

張大千原名叫正權。

張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港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里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游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1)張大千張大千版權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1907年,隨姐從母習畫,母曾氏善繪民間剪紙花卉。1911年9月就讀內江天主教福音學校(華美初等小學)。1914年,就讀重慶求精中學,後轉江津中學。

1917年東渡日本,在京都公平學校學習染織,課余時間堅持自學繪畫,學詩,學治印。其二哥張善子也在日本。

1919年完成學業,由日本返滬。秋,拜上海名書法家曾熙、李瑞清為師。曾熙為其取藝名爰,字季爰。在上海寧波同鄉會館,他舉辦了首次個人畫展,百幅作品全部售完,一鳴驚人,自此以賣畫為生。

1926年應周夢公之囑,為其妾素蘭作白描像署名啼鵑。1926年3月21日在上海《申報》刊登《張季蝯賣畫》啟示。仲夏,在曾熙家結識溫州籍篆刻家方介堪。

2. 倒賣張大千國畫犯法嗎

國家文物局公布書畫作品限制出境標准

據《中國文物報》訊,國家文物局日常頒發「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和「1795年至1949年間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鑒定標准,以防止應得到國家保護的著名書畫家的作品流失出境,進一步加強我國珍貴人文藝術財產的保護工作。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的書畫家共140人,分為:作品一律不準出境,原則上不準出境和精品不準出境三類;列入1795年至1949年間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的書畫家共245人,分為:作品一律不準出境,原則上不準出境及精品和各時期代表作品不準出境三類。
此次公布的鑒定標准對1989年文物京第185號文所列著名書畫家名單做了相應的增補和調整。其名單詳見後附一、二。
附一:
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名單
為了保護國家文化遺產,加強管理,下列已故著名書畫家全部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圍:
一、作品一律不準出境者(10人)
王式廊 何香凝 李可染 林風眠 高 侖(劍父) 徐悲鴻 董希文 傅抱石 潘天壽
黃 質(賓虹)
二、作品原則上不準出境者(23人)
於右任 於 照(非暗) 齊 璜(白石) 豐子愷 石 魯 劉奎齡 劉海粟 沈尹默
吳作人 陳雲彰(少梅) 吳湖帆 謝稚柳 顏文梁 陸儼少 林散之
趙朴初 張 爰(大千) 高奇峰 錢松喦 郭沫若 黃 胄
蔣兆和 溥 儒(心畲)
三、精品不準出境者(107人)
王 賢(個簃) 吳 桐(琴木) 丁衍庸 馬敘倫 馬一浮 馬 晉 王心竟 王 偉 王雪濤
戈 荃(湘嵐) 馮 迥(超然) 王叔暉 王福庵 王 襄 方人定 方濟眾 鄧散木 鄧爾疋
吳 徵(待秋) 吳顯曾(光宇) 朱家濟 朱復戡 呂鳳子 劉子久 劉繼卣 劉凌滄 江寒汀
吳熙曾(鏡汀) 陳子庄(石壺) 陳之佛 陳子奮 陳秋草 張大壯 張書旗 張宗祥 張其翼
陳 年(半丁) 張克和(石園) 沙孟海 李鐵夫 李 耕 李瓊玖 宋文治 余任天 應野平
李 英(苦禪) 陸 翀(抑非) 趙望雲 羅復堪 胡小石 胡佩衡 錢君陶 唐 雲 高二適
何 瀛(海霞) 鄭 昶(午昌) 賀天健 容 庚 徐宗浩 徐 操 周元亮 鄭誦先 陶一清
周 仁(懷民) 趙 起(雲壑) 曹克家 常書鴻 黃幻吾 黃君壁 黃秋園 黃般若 謝無量
秦 裕(仲文) 董 揆(壽平) 黎冰鴻 王蘧常 朱屺瞻 吳華源 來楚生 周肇祥 趙少昂
謝之光 蔡鶴汀 葉淺予 葉恭綽 白 蕉 馮建吳 田世光 古 元 關 良 吳玉如 吳茀之
張振鐸 張肇銘 陸維釗 邵 章 蘇葆楨 周思聰 顧廷龍 諸樂三 郭味蕖 黃新波 商承祚
章士釗 傅增湘 溥 伒 溥 佺
附二
1795年至1949年間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名單
根據國內存量,避免出現空白,下列著名書畫家全部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圍:
一、作品一律不準出境者(20人)
王文治(婪樓) 王 宸(蓬心) 鄧石如(頑伯) 任 熊(渭長) 劉彥沖(泳之)
華 冠(吉崖) 余 集(秋室) 張惠言(皋文) 張 崟(夕庵) 改 琦(七薌)
金禮嬴(五雲) 趙之謙(撝叔) 洪亮吉(稚存) 段玉裁(茂堂) 費丹旭(曉樓)
徐三庚(袖海) 虛 谷(倦鶴) 黃 易(小松) 董婉貞(雙湖) 潘恭壽(蓮巢)
二、作品原則上不準出境者(32人)
王 傑(偉人) 王鳴盛(禮堂) 方 薰(蘭士) 永王星(少廠) 馮敏昌(伯求)
任 頤(任年) 伊秉綬(墨卿) 紀 昀(曉嵐) 孫星衍(淵如) 劉 墉(石庵)
吳榮光(荷屋) 吳俊卿(昌碩) 沈宗騫(芥舟) 汪承需(時齋) 李叔同(弘一)
陳師曾(衡恪) 嚴 復(幾道) 林則徐(少穆) 法式善(梧門) 姚 鼐(姬傳)
袁 枚(子才) 奚 岡(鐵生) 翁方綱(覃溪) 鐵 保(梅庵) 錢 杜(叔美)
錢大昕(竹汀) 錢 坫(十蘭) 梁同書(山舟) 梁啟超(任公) 董 誥(蔗林)
黎 簡(二樵) 戴 熙(醇士)
三、精品和各時期代表作品不準出境者(193人)
丁以誠(義門) 丁佛言(松游) 萬上遴(輞岡) 萬承紀(廉山) 尤 蔭(水村)
文 鼎(後山) 王引之(伯申) 王 禮(秋言) 王芑孫(惕甫) 王學浩(椒畦)
王 昶(德甫) 王闓運(湘綺) 王 素(小梅) 王懿榮(正孺) 計 芬(小隅)
龍啟瑞(翰臣) 包世臣(慎伯) 左宗棠(季高) 石韞玉(琢堂) 馮 洽(秋鶴)
馮譽驥(展雲) 司馬鍾(綉谷) 任 預(立凡) 任 薰(阜長) 江 介(石如)
朱文新(滌齋) 朱為弼(椒堂) 朱鶴年(野雲) 朱 本(素人) 朱孝純(子穎)
朱昂之(青立) 朱 偁(夢廬) 朱 熊(夢泉) 阮 元(芸台) 那彥成(繹堂)
許乃釗(信臣) 畢 沅(秋帆) 畢 涵(焦麓) 畢 簡(仲白) 湯金釗(敦甫)
湯貽汾(雨生) 湯 滌(定之) 達 受(六舟) 劉德六(子和) 何紹基(子貞)
何 翀(丹山) 沙 馥(山春) 佘啟祥(春帆) 余紹宋(越園) 沈曾植(寐叟)
吳大澄(清卿) 吳榖祥(秋農) 吳錫麒(榖人) 吳熙載(讓之) 吳 鼎(山尊)
吳慶雲(石仙) 宋光寶(藕堂) 宋 湘(芷灣) 宋葆淳(倦陬) 汪啟淑(秀峰)
汪 昉(淑明) 汪 恭(竹坪) 汪 葑(芥亭) 李鴻章(少荃) 李兆洛(申耆)
李 育(梅生) 李修易(乾齋) 陸 恢(廉夫) 張之萬(子青) 張之洞(香濤)
張兆祥(龢庵) 張如芝(墨池) 張問陶(船山) 張廷濟(叔未) 張伯英(勺甫)
張 洽(月川) 張 度(叔憲) 張 澤(善子) 張培敦(研樵) 張裕釗(廉卿)
張 盤(小蓬) 張 熊(子祥) 張燕昌(芑堂) 張 穆(石舟) 陳介祺(簠齋)
陳鴻壽(曼生) 陳希祖(玉方) 陳樹人(猛進) 陳豫鍾(秋堂) 陳 澧(蘭甫)
楊沂孫(濠叟) 楊 峴(藐翁) 楊守敬(惺吾) 蘇六朋(枕琴) 蘇長春(仁山)
嚴 鈺(香府) 居 巢(梅生) 居 廉(古泉) 招子庸(銘山) 武 億(虛谷)
林 紓(琴南) 英 和(煦齋) 周 鎬(子京) 金 啟(耘麓) 金 城(北樓)
鄭孝胥(蘇戡) 羅天池(六湖) 羅振玉(雪堂) 俞 禮(達夫) 俞 明(滌凡)
俞 樾(曲園) 姚文田(秋農) 姚元之(伯昂) 姚 燮(梅件) 胡 遠(公壽)
胡錫珪(三橋) 洪 范(石農) 姜 漁(笠人) 姜 筠(穎生) 姜 塤(曉泉)
趙之琛(次閑) 趙 光(蓉舫) 趙秉沖(研懷) 趙 魏(晉齋) 鈕樹玉(藍田)
倪 田(墨耕) 郭尚先(蘭石) 郭 麐(頻伽) 殷樹柏(雲樓) 翁同龢(叔平)
翁 雒(小海) 真 然(蓮溪) 秦祖永(逸芬) 秦炳文(誼亭) 桂 馥(未谷)
徐世昌(菊人) 徐 堅(絸亭) 高劍僧(秋溪) 高樹程(邁庵) 陶 梁(鳧薌)
錢 松(叔蓋) 錢維喬(竹初) 錢伯垌(魯斯) 錢 泳

符合國家規定的,在國內買賣不屬於違法。

3. 張大千的畫作算不算文物有相關法律依據嗎

不算 算藝術品

4. 假設,李老千仿張大千筆法和藝術風格,創作了國畫瘦桃,署名張大千。李老千侵犯張大千的著作權嗎,為什麼

不存在的。只是創作,沒有進入流通則未侵權

5. 張大千落款

僅從風格、著色、筆法和書法落款來看,此畫十萬八九是件人為造舊的粗劣工藝品。附上兩張真跡圖以供參考比對:

6. 張大千紀念館的介紹

張大千紀念館位於四川省內江市東桐路圓頂山,為紀念一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而建。紀念館東臨西林開發區;西與內江師范學院等高、中等學校相鄰;南俯沱江;北為淺丘田園風光。地貌為一狹長之小山丘陵。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75米。佔地面積20973平方米。地勢東高西低,登高南眺,甜城內江盡收眼底。 紀念館的五個展區,以數百件照片、實物、詩箋、書信、畫稿、畫集、書籍及書畫作品,分別展示了張大千的生平事跡、藝術進程、藝術特色、藝術成就及在世界藝壇的影響和地位。另在台北市有同名張大千紀念館。
張大千紀念館收藏有當代黃澤金、崔如琢、范曾、劉大為等作品。

7. 張大千在藝術收藏上,五百年來真的無人能比

張大千是我國現代史比較具有傳奇色彩的國畫畫家。除了畫家這個身份,他還是我國聞名世界的收藏家。他所收藏的字畫的數量以及價值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有人說他是500年來第一位收藏家以及精鑒家。這句話並沒有誇張的成分,而是張大千真的有如此成就。張大千收藏的字畫有上千幅,有些放在博物館和美術館里成為鎮館之寶,甚至在國外的博物館也有陳列。

三、張大千的歷史意義

張大千所收藏的書畫藝術作品,一定程度上讓這些藝術作品保留在國內,能夠被延續下去不被損壞,促進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所以張大千是我國500年來無人能比的收藏家和鑒賞家。

8. 張大千為何不回大陸

為何這么多人都在問張大千不回國?在大千傳里並非刻意提及,也沒有表明,但是在回憶錄里有些話道是表明了心意,一是政治問題,具體的原因是因為動亂,二是為了賣畫養家,張大千一個人要養活一家很多人呢!。他說過並非不想回來,只是身不由己。

9. 張大千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張大千先生,原名權,後改名爰丶蝯,小名季,號季爰,別署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四川省內江縣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年幼時,就跟隨母親及長姐學習繪畫,為其畫藝奠下了基礎。從重慶求精中學及江津中學畢業後,就到日本的京都公平學校攻讀染織技術。回到上海之後,就拜曾農髯及李梅二人為師,學習書法,此時畫風以臨摹石濤及八大山為主,並深得石濤之筆意。後來又上追宋丶元丶明丶清諸大家之精神。民國十二年,隨仲兄善子參加上海「秋英會」雅集時即席揮毫作畫,對菊吟詩,因而「一鳴驚人」,譽之為後起之秀。

民國十五年,開始游覽國內名山大川,初上黃山,並被日本漢畫學著稱為「黃山畫派始祖」。曾與黃君璧先生同游峨嵋。民國三十年夏天,作敦煌之行,由南而北為三百零九個洞窟編號,之後即著手於臨摹上至元魏丶下至西夏之千年壁畫。三十三年在成都舉行覽摹壁畫。之後曾僑居印度大吉嶺,在阿詹塔窟臨摹壁畫,並在香港舉行個展。民國四十二年,由阿根廷移居巴西,並在聖保羅附近之小鎮營建據地二百七十畝的「八德園」,園中有山有水,頗具園林之勝。後來應邀在日本東京及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舉辦其書畫作品及壁畫之展覽。並曾與西方畫壇之一代宗師畢加索共論藝。民國四十七年,曾以「秋海棠」圖,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偉大畫家,獲頒金質獎章。

於其花甲壽辰之際,開始以大寫意的風格創作,認為「七分人事三分天」,並諄諄告誡人,研究書畫,要有選擇地多讀書。民國六十六年由美返台,並於外雙溪附近籌建「摩耶精舍」,作為養老之所。曾將其珍藏之書畫及敦煌臨本,捐給台北故宮博物院暨國立歷史博物館,並獲元首褒題「葆粹報國」之匾額。

其一生之畫風,可分為四個時期,始則石濤漸江大風八大,繼則唐丶宋丶明丶清,再次為敦煌風俗格,晚年之潑墨則已進入世界性了。於畫則山水丶花鳥人物等,無所不精。其書法則得自《鄭文公》丶《泰山金剛經》之筆法,風格則凝重丶奇逸剛健,兼有南帖北碑之味,又能自出新意。其在書畫上的成就,則被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與傅心畲有「南傅北張」之稱。

民國七十三年,張大千先生因心臟病復發而去世。享年八十有五。逝世後,家人尊其遺囑,將其一生所收藏之古人書畫文物贈予「國立故宮博物院」,並將其寓所「摩耶精舍」贈與台北市政府,作為「張大千先生紀念館」。著有《敦煌石記》丶《張大千畫集》丶《敦煌畫冊》丶《黃山前後澥詩畫冊》等書。
以上僅供你參考

10. 張大千到底是不是歷史的罪人

對於中國畫界泰斗張大千曾經是否「蓄意毀壞敦煌國寶」一事,業界一直眾說紛紜。張大千剝損壁畫的行為是證據確鑿的,他這樣的做法被很多人詬病為「愚昧、盲目」毀壞國寶行為,也有人為張大千抱不平,認為他這樣做純粹是對敦煌做了一件「值得稱贊的貢獻」。

張大千的敦煌臨摹畫
被人們譽為「東方的畢加索」的張大千先生,是第一個到敦煌臨摹壁畫的中國專業畫家。他於1941年攜夫人、子、侄和幾個學生,來到敦煌莫高窟進行實地考察,研究臨摹古代壁畫。
張大千先生到敦煌後,深感敦煌莫高窟是座被埋在大漠之中的藝術寶窟,請人搬走洞窟周圍的積沙亂石,清理出洞窟309個。對莫高窟中許多有價值的壁畫進行了臨摹復原,共達二百餘件。
這本應該是件值得稱贊的事,但後來傳出了張大千先生在敦煌臨摹壁畫時,打掉壁畫的消息。隨之,張大千先生究竟有沒有破壞敦煌壁畫的爭議,一直沒再停歇過,眾說紛紜,難辨真假。
據說關於張大千打掉敦煌壁畫的說法,有鄭重著文說共有三種:
第一種說法:張大千率弟子們在第20號窟臨摹,注意力集中在一幅五代壁畫上,目光偶然落到右下角,看見早已剝落的那小塊壁畫下面,內層隱隱約約有顏色和線條,他認為畫的下面還有畫。當天晚上,張大千到上寺請教老喇嘛,老喇嘛說:「我幼年進廟時,老法師帶我去看壁畫,曾經對我說,莫高窟到處是寶,畫下面有畫,寶中有寶。」張大千和弟子們商量後,決定打掉外面的一層。在剝落之前,他把上面一層五代畫臨摹下來,剝落後,下面果然是一幅敷彩艷麗、行筆敦厚的盛唐壁畫。
第二種說法:張大千在敦煌期間,重慶國民黨監察院院長於右任和高一涵在西北視察時,曾繞道敦煌,與張大千共度中秋。此時已是63歲的於右任,到了敦煌,流連忘返,由張大千陪著觀看壁畫。於右任的隨員、且是敦煌土著竇景椿,在紀念張大千的一篇文章《張大千先生與敦煌》中有著這樣的論述:「我隨於右老由蘭州前往敦煌,及駐軍師長馬呈祥等人,記得參觀到一個洞內,牆上有兩面壁畫,與牆壁底層的泥土分離,表面被火焰熏得黑沉沉的,並有挖損破壞的痕跡,……從上面壞壁的縫隙中,隱約可見畫像的衣履,似為唐代供養人像,大千先生向右老解釋,右老點頭稱贊說:『噢,這很名貴。』但並未表示一定要拉開壞壁一睹。當時縣府隨行人員,為使大家盡可能看到底層畫像的究竟,手拉著上層張開欲裂的壞壁,不慎用力過猛,撕碎脫落,實則因年久腐蝕之故。」
第三種說法:張大千跟於右任商量以後,命馬呈祥的士兵打掉的。當時社會傳言張大千破壞敦煌壁畫,並引重慶方面的誤解,竇景椿在文章中說出了起因:「適有外來遊客,欲求大千之畫未得,遂向蘭州某報通訊,指稱張大千有任意剝落壁畫、挖掘古物之嫌,一時人言嘖嘖,是非莫辨。」
查找史實可知,重慶國民黨政府行政院是發過一封電報給敦煌縣縣長,電報中說:「張大千君,久留敦煌,中央各方,頗有煩言,敕敦煌縣縣長,轉告張大千君,對於壁畫,毋稍污損,免茲誤會。」而張大千在敦煌臨摹壁畫,近三年之久。

張大千的敦煌臨摹畫
從電報中,我們還是無法知曉張大千是否打掉了壁畫,那麼,張大千先生究竟有沒有破壞敦煌壁畫?或者說敦煌壁畫該不該打掉?
石湍1981年在《旅遊天府》發表《張大千並未破壞敦煌壁畫》一文說,自己在敦煌莫高窟工作過十餘年,從未親眼見張大千破壞過敦煌壁畫,相反對敦煌壁畫的恢復和整理工作做不少貢獻。
但現代著名書畫大家、書畫鑒定專家和詩人謝稚柳說:「我到敦煌之前,這兩幅壁畫的外層,已經給張大千打掉了,所以我並沒有親眼看見打掉的過程,……要是你當時在敦煌,你也會同意打掉的,既然外層已經剝落,無貌可辨,又肯定內里還有壁畫,為什麼不把外層去掉來揭發內里的菁華呢?」
敦煌石窟的牆壁,本是戈壁灘的石子一塊塊砌成,在壁上畫畫,先要在牆上塗上泥巴、石灰,把牆壁鋪成。由北魏到宋,前來求神祈福的人很多,前人把牆壁畫滿後,後人再在牆上鋪層泥巴、石灰,繼續再畫。這樣,經歷若干朝代後,敦煌的牆便由好幾層壁畫組合而成。但如今因缺乏保護,敦煌大量藝術瑰寶已被盜和流失,而且沒有專門的人來維護壁畫,大部分壁畫已被風沙雨雪侵蝕、脫落,若不採取必要措施加強保護與修繕的話,可能會毀於一旦。
張大千先生在《臨摹敦煌畫展覽目次》一文中也說:「莫高窟重遭兵火,宋壁殘缺,甬道兩旁壁畫幾不可辨認。剝落處,見內層隱約尚有畫,因破敗壁,遂復舊觀,畫雖已殘損,而敷彩行筆,精英未失,因知為盛唐名手也。東壁左,宋畫殘缺處,內層有唐咸通七年題字,尤是第二層壁畫,兼可知自唐咸通至宋,已兩次重修矣。」
1949年3月,當時國民黨甘肅省參政會對控告張大千「破壞敦煌壁畫」一事,作出了最後結論:張大千在千佛洞,並無毀損壁畫情事。
但此結論,國民黨政府沒有公開,一直保密。後經大陸研究張大千的專家李永翹先生於1986年8月,查找到1949年的裁決書原件,才使世人得知最終的事實。由此我們可知張大千先生是為弘揚敦煌藝術作出了貢獻的。

與張大千張大千版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