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抵押權追及制度
在抵押權追及效力制度的構建上,大陸法系各國的做法略有不同。日本民法仿義大利民法設有代價清償制度,仿法國民法設有滌除制度。代價清償制度是一項以抵押權人為主動方的制度,第三買受人不能依據自己的需要來除去抵押權,這是代價清償制度行之極少的根本原因所在。滌除制度是以買受人為主動方的,抵押權人追及到買受人時,買受人可以要求行使滌除權。如果抵押權人拒絕接受滌除金額時,就必須申請增價拍賣,當無人應買時,則須以該價格自行買下抵押物。由於滌除制度被惡意濫用,2003年7月25日,日本國會通過了擔保物權法修正案,其中對日本民法上的滌除制度作了較大的修改,修正的核心是廢除增價拍賣制度。此外,為保護抵押權人的期限利益,規定滌除請求必須於抵押權擔保的債權到期後方能提出,而抵押權人准備實行抵押權時,亦無須通知滌除權人。同時,取得抵押不動產的地上權、永佃權者被排斥於滌除權人范圍之外。動產上設定抵押後,在日本法上,一方面無登記亦得對抗惡意第三人,另一方面雖為登記,不妨害第三人善意取得。然為預防第三人善意取得,所有人為抵押動產之讓與或供其他債務之擔保時,並有告知其抵押權標的於相對人的義務,否則應受處罰。瑞士民法在其第828~830條規定了滌除權制度。德國民法未採用滌除制度,它有完善的登記制度,第三人在購買該不動產時,自然可以發現物上存在的抵押權負擔,作為理性人,他會要求出讓人先清除抵押權,然後購買無負擔的不動產。如果購買了有抵押權負擔的不動產,第三人有替代清償的權利,即替代抵押債務人向抵押權人清償,由此取得抵押權及其相應債權,表現為憑清償可以要求交付抵押權證書和其他證書,然後憑證書可以要求更正土地登記簿或者注銷抵押權。台灣地區民法則規定:第三取得人可以依權利瑕疵擔保規定,請求出賣人除去抵押權,或者清償債務以使抵押權消滅而代位行使其債權,或於拍賣時為應買人,以保持其所有權。在動產上設定抵押後,抵押人轉讓該動產,按照台灣《動產擔保交易法》第5條的規定,抵押權如未經登記,則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抵押權已經登記的,則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
B. 抵押權的追及性表現在哪裡,抵押權可否善意取得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 在抵押物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時,抵押權人得及於抵權請求除去妨害。
第二,抵押人未抵押權人同意,擅自將抵押物轉讓他人時,抵押權不受影響,抵押權人仍得追及抵押物對之行使抵押權。我國《擔保法》第49條第一款中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已辦理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抵押的情況,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轉讓行為為無效。」這種無效是絕對無效還是相對無效?可否由法院依職權主動確認無效呢?我們認為,這里的無效是絕對無效的。因此,只有在抵押權人或者受讓人主張時,人民法院才可依法確認該行為無效。
善意取得適用於抵押權。
C. 抵押物被強制轉讓後抵押權是否仍有追及效力
這是一個我國物權法理論的一個焦點。抵押權的追及效力受阻於善意第三人。
至於你的問題,抵押權有無追及效力,要一分為二的看待。
不動產抵押,抵押權有絕對追及效力,是因為現有法律下不動產實行抵押登記主義,不可能有善意第三人。
由於現在我國物權法承認動產抵押,動產抵押的善意第三人取得動產所有權的,抵押權人無法要求其返還。
D. 抵押權的追及性(可代追討)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 在抵押物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時,抵押權人得及於抵權請求除去妨害。
第二,抵押人未抵押權人同意,擅自將抵押物轉讓他人時,抵押權不受影響,抵押權人仍得追及抵押物對之行使抵押權。我國《擔保法》第49條第一款中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已辦理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抵押的情況,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轉讓行為為無效。」這種無效是絕對無效還是相對無效?可否由法院依職權主動確認無效呢?我們認為,這里的無效是絕對無效的。因此,只有在抵押權人或者受讓人主張時,人民法院才可依法確認該行為無效。
E. 什麼是物權追及力
物權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權的標的物無論輾轉落入何人之手,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物權人內均可追容及至物之所在行使物權的法律效力。物權的追及效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種情況中:
當標的物由無權處分人轉讓給第三人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物權人有權向第三人請求返還原物。物權在此種情況下所具有的追及效力屬於物上請求權的一種形式。
當抵押人擅自轉讓抵押物給第三人時,抵押權人得追及至抵押物之所在行使抵押權。 物權的追及效力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物權法為維護交易安全,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對物權的追及效力設有若干限制。
第一,善意第三人對標的物佔有受即時取得制度和時效取得制度的保護。當善意第三人按即時取得制度或時效取得制度取得標的物所有權時,原所有人無權請求善意第三人返還原物,只能請求無權處分人賠償損失。第二,物權未按法定方式公示者,不具有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即對善意第三人不具有追及效力。例如,未經登記的抵押權,如抵押人將抵押物擅自讓與第三人,抵押權人不得追及至第三人行使抵押權。第三,物權登記錯誤時,與登記名義人進行交易的善意第三人受登記公信力的法律保護,真權利人對善意第三人無追索力。
F. 物權中涉及到追及效力與善意取得的問題怎麼區分
我國《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內人有權追回容。」在此種情況下所具有的追及效力顯然屬於物上請求權的一種形式,但它是一項獨立的物權效力,不能等同於物上請求權。另外當抵押人擅自轉讓抵押物給第三人時,抵押權人得追及至抵押物之所在行使抵押權。
物權的追及效力不是絕對的,法律在確認善意取得制度之後,物權的效力應當受到善意取得適用的限制。換句話說,善意取得制度就是對物權追及效力的限制,但並不是說物權的追及效力與善意取得制度矛盾。物權追及力說的在我有物權的前提下,無論物被誰佔有控制,我都可以追及至物的所在地行使權利。善意取得說無權處分權人未經我的許可把我的物賣了,第三方不知情又支付了對價,那麼第三方即善意的第三人就對該物取得了所有權。關鍵是一物一權,你有了所有權我就自動喪失了所有權,沒有了所有權,自然沒有辦法再追及了。
G. 什麼是物上追及權
物上來追及權是指抵押權自人原對抵押物享有的優先受讓權,在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給第三人後,可繼續享有,它是基於抵押權的物權性和可以對抗所有權的優先效力而衍生的,其目的在於平衡抵押權人的優先受益權和抵押物的處分權的沖突.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第六十七條規定「抵押權存續期間,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經登記的,抵押權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權;取得抵押物所有權的受讓人,可以代替債務人清償其全部債務,使抵押權消滅。受讓人清償債務後可以向抵押人追償」。
H. 抵押權什麼時候產生追及力啊
債權清償期屆滿不獲清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