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文出版社的版權貿易
外文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在與國外進行合作出版與轉讓版權中,貫徹「以進帶出」的方針,積極開展了版權引進的工作。自中國參加國際版權組織以來,出現了一個良好的國際間的版權貿易環境,給外文出版社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了更好地做好對外圖書出版工作,使中國圖書走向世界,我社除了自己出版外文版圖書外,還採取了向國外出版社轉讓版權和合作出版的方式。我社是中國出版界最早開始版權貿易和對外合作出版的出版社之一,並取得了喜人的成績。2001年初,在由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主辦,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版權研究會承辦的全國圖書版權貿易成果展並評選全國圖書版權貿易先進單位的活動中外文出版社被評為「全國圖書對外版權貿易先進單位」。
官網
外文出版社英文網站正式開通外文出版社英文網站正式開通
7月10日,為積極配合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召開以及即將在上海召開的世界翻譯大會,外文出版社正式開通了英文網站。網站欄目主要包括圖書中心、版權貿易、作者投稿、網上購書等內容。
外文社英文網站的開通可及時向海內外廣大讀者推薦該社最新出版發行的外文圖書,搭建與國外讀者直接溝通的平台,充分利用網路媒體優勢,積極有效地做好對外宣傳工作。
② 中國出版社
嚴格來說,目前,專門出版外文圖書的出版社已經沒有了,但是,此前,外文出版社成立之初是專門從事外文圖書出版的,具體看以下介紹:
·外文圖書出版社亦名「外文出版社」。1952年7月成立於北京。外文出版社現隸屬於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中國國際出版集團)。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成立後即開始以外文出版社的名稱出版外文版圖書。1952年7月1日國際新聞局撤銷後,正式成立了專門從事對外書刊宣傳、編譯出版外文版書刊的外文出版社。當時出版社在行政上隸屬出版總署,業務方針由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出版總署在《關於中央一級出版社專業分工及其領導關系的規定》中規定:外文出版社是國家對外宣傳的外文書刊統一的出版機構。
外文出版社於1966年成立了副牌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後於1986年獨立),專門出版外國人撰寫的有關中國情況的外文版圖書;1986年又相繼成立了專門出版漢語教材的副牌出版社華語教學出版社和專門出版兒童讀物的副牌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2001年初,在由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主辦,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版權研究會承辦的全國圖書版權貿易成果展並評選全國圖書版權貿易先進單位的活動中外文出版社被評為全國圖書對外版權貿易先進單位。
用英、法、德、俄、西班牙、葡萄牙、阿拉伯、斯瓦希里、日、朝鮮、泰、越南、緬甸、印尼、印地、烏爾都、孟加拉、義大利及漢語繁體字等十九種文字出版各類圖書。以介紹中國基本情況的書籍為重點,包括政治、經濟、文學、藝術、旅遊、歷史、地理、兒童讀物、漢語教材等。出版有鄧小平《論當代中國基本問題》(英、俄、日、法、西班牙、德、阿拉伯文版)、《中國手冊》(英文版)、《中國針灸學》(英文版)等。外文出版社成立49年來,用多種文字編譯出版了大量外文版圖書。近年平均年出書約500種,多種圖書在國內外獲獎。
(1)用多種文字編譯出版了一大批馬恩列斯經典著作、毛澤東著作、黨和國家領導人著作以及法律、政策文件等圖書。
(2)編譯出版了多種文版的近600部中國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國古典、現代和當代文學作品的精品。
(3)用各種文字編譯出版了一批介紹中國基本情況、傳統文化、醫療保健、歷史地理的圖書和畫冊,兒童讀物和漢語教材。社長:過桔新。
地址:北京市阜成門外百萬庄路24號 郵政編碼:100037
電話:010-68327211
ISBN7-119。
網址:http://www.flp.com.cn/
·新世界出版社1951年成立於北京。隸屬文化部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創始時專門出版外國作者和國外華僑撰寫的有關的外文書籍。1979年起擴大業務,還用編譯合一方式,出版中國作者撰寫的向外國讀者介紹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藝術、歷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情況的書籍。主要為英文版,重點在學術性、研究性的著作和參考書、工具書。是我國最主要的對外出版機構之一,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成員之一。四十餘年來,新世界出版社已發展成一個出版范圍廣泛的綜合性出版社,編輯、翻譯人才濟濟,出版經驗豐富,還有多名外國專家常年從事翻譯、改稿工作。重點出版學術性著作、參考書、工具書及精美藝術畫冊、傳統文化藝術圖書以及旅遊、外貿等中外書籍。
③ 科學出版社的國際合作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更新速度十分迅速,為了及時將國外先進科技成果引進國內,將中國優秀著作推向世界,在以往對外合作基礎上,根據「形成國際戰略合作,爭取海外出版資源,開發國際出版市場」的目標,科學出版社進一步加強了對國外科技出版現狀的跟蹤研究和版權貿易,開展了更廣泛的國際合作,構建了新的國際戰略夥伴合作格局。合作機構從以往的幾十家發到200多家。引進外文版圖書翻譯出版或影印出版。1996~2002年有1049種外文版圖書列入選題出版計劃,其中翻譯844種,影印205種。一些經典名著,如《分子克隆實驗指南》現已達到跟蹤同步出版。雲集國際知名專家、學者400餘人的大型叢書《材料科學和技術科學叢書》共23卷,也全套叢書同時引進。引進版圖書的規模和數量超過了科學出版社歷史上任何時期,其中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已形成規模和市場。2001年科學出版社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全國圖書版權貿易先進單位」。2003年更上一層樓,共引進版權312種;全年接待64個出版公司24批百人次來訪,出訪40家出版公司,實現60多個合作項目。
科學出版社的國際聲譽不斷提升,出版資源豐富,國際STM出版商協會在中國首選我社加盟,德國最大的威卡集團把我社作為中國的惟一合作夥伴。如今通過圖書、期刊、繁體字版等出版資源的優化配置,確立了科學出版社在引進和輸出科技出版市場的主導地位。
④ 投國內期刊,如果作者單位是國外,怎麼寫版權協議
1.相關的外文報刊及書目
外文報刊是出版社引進版權信息的重要來源,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快、更直接地掌握國外出版與版權貿易信息,這類報刊比如說有美國的《出版商周刊》,英國的《書商》雜志,法國的《圖書周刊》,日本的《出版月報》,德國的《德國圖書報》等。另外,《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報紙的書評版也是較為重要的外文出版資訊載體。此外,美、英、法、德、日等國每年出版的《在版圖書》也是值得參考的資料。目前,我國的出版社對這些外文報刊還缺少足夠的重視,這就使得原本已不充分的海外版權貿易信息渠道更加顯得狹窄。
除了外文報刊之外,一些書目信息也應是出版社不可忽視的版權信息源。比如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等從事原版圖書進出口貿易的公司提供的進口圖書出版信息較為全面,它們編發的新書征訂目錄也應是我們暈要的版權貿易信息參考資料。此外,國外出版社發行圖書時編制的新書目錄,以及由國外同行寄贈的書刊目錄,同樣是我們直接獲取圖書出版信息的較好渠道。
2.國際書展
在現代出版業中,連接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直接形式就是國際書展、國際圖書博覽會以及現代互聯網技術。國際書展已演變為促進圖書市場全球化的主要形式。
版權貿易歷來是國際書展的主要目的之一,而書展在現實中也已成為版權貿易的重要場所。參加書展,我們不僅可以探測世界出版氣候、溝通出版信息、開發圖書貿易市場、了解出版界的最新行業動態以及預測國際出版趨勢,而且還可以獲得豐富的出版與版權貿易信息。
3.版權代理機構
中外版權代理機構是出版社獲得版權貿易信息的又一個重要渠道。它們一般都掌握有一定作者和出版者的相關信息,甚至還經常擁有一些作品在某一地區授權的優先權。我國目前經國家版權局批准成立的版權代理機構現已達28家,它們一般可向國內外(包括我國港、澳、台地區)著作權人和作品的使用者提供有關版權轉讓或版權許可的咨詢服務,同時還向社會各界提供版權信息、資料和法律咨詢服務等,比如遼寧版權代理中心定期發布相關的版權貿易信息,與之聯系便可得到某本書的詳細信息及樣書,它還可根據要求,提供相應的版權信息。
4.網路
網路作為一種信息溝通的工具,在出版界的版權貿易中已經嶄露頭角。海外的重要出版公司大多都設立了自己的網站,通過他們的網站,我們可輕松地獲得相關的出版與版權貿易信息。另外,上述的許多外文報刊也都部分或全部地將報刊的內容上網,通過它們的網路版來瀏覽獲得其中的版權信息,要比查閱國內購買的種類不全且數量有限的紙質類資料快捷和方便得多。需要注意的是,網路版存在一個定期更新的問題,即它的數據更新可能很快,且一旦更新,就不能通過免費瀏覽的途徑來獲得,而是需要以用戶的身份來進入查閱,因此,及時跟蹤對於出版社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5.書評
在國外,書評被視為一種最有效的暢銷書營銷手段,據稱,美國書評至少可以使一種書多銷售2000本。美國的書評歷史悠久,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不管是全國性還是地方性的報刊,大都擁有著專門的書評欄目,其中以《紐約時報書評》和《出版商周刊》為代表。以前者為例,1896年《紐約時報》「星期六書評版」刊載書評,創辦《紐約時報書評》。每年16位編輯選評2000本圖書,由於書評公正,所以在讀者中有較高威信,經其評論的圖書銷量往往直線上升,成為美國相當部分暢銷書的起飛基地。現在美國人已經養成了先看書評再買書、讀書的習慣。《紐約時報書評》挑選書籍很嚴格,主要選的是社會科學類的書籍,且面對的是廣大普通讀者,而非專業人士。據悉,它上面的文章決不參與炒作,主要是從文化、學術的高度對書籍進行評論,並介紹一些新的思想和學術動向,使讀者能挑選到好的書來閱讀。因此,我們認為,在版權引進時,多注意參考一下國外的這些知名書評,對我們的引進是有著一定的參考、引導和借鑒價值的。
6.專家、學者的推薦
一些專家、學者經常出國進行學術訪問或參加國際性會議,他們在探討學術問題之餘,通常也會交流專業文獻出版方面的信息,互相推薦本專業的好書,並獲取一些圖書征訂單。此外,他們一般都很了解本學科的歷史、淵源、變遷、各國研究現狀、發展趨勢,以及本學科的學術帶頭人等,所以他們推薦的圖書是比較有價值的。據此,常與一些專家、學者聯系,是我們獲取一些圖書版權信息的重要的信息渠道。不過這條渠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他們所提供的版權信息大多是有關學術方面的,因此,我們只應將它作為引進版權信息的重要參考,而不把它作為主要的信息來源。
7.合作出版社的間接提供
與國外出版社成功合作的出版企業,有助於在國外其他出版社同行眼中形成良好的印象,這就有利於該社日後的版權引進-丁作的開展。此外,在我們目前出版信息不足的狀況下,還可以通過我國港、台這兩座橋梁,間接取得國際暢銷書版權。因此,通過曾直接合作的外國出版公司或通過曾合作過的港、台出版社問接獲得國外相關版權信息,也足我們在版權引進中有時會採用的一種信息渠道。
8.各種駐外機構
許多外國駐華機構中都有文化官員,他們對本國的文化、科技狀況都十分了解。此外,許多我國駐外使、領館或其他駐外機構的相關人員,對於當地的文化、科技狀況也很熟悉。通過他們,我們能獲得很多有用的信息,通過他們與外方聯系,既便捷,又降低了我方的很多成本
⑤ 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 區別
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圖公司")是一傢具有50多年歷史的集報刊、圖書、文獻資料、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文化信息產品進出口貿易、版權貿易以及出版、印刷、物流快遞、投資、信息技術、物業、展覽和廣告等業務於一體的國有重點骨幹企業,現有總資產20多億元。在財政部2000年對169家中央企業(集團)效績評價綜合排序中,中圖公司列為第11位,在46家商貿企業中名列第4位。
中圖公司的前身是1949年11月建立的原國際書店,1964年進出口業務劃歸中國外文書店經營,1973年1月中國外文書店改名為中國圖書進口公司,1981年正式更名成立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1999年改為現名。公司始終堅持"社會效益是公司發展的生命線"的經營宗旨,為國家科研、國防、教育、文化和經濟等領域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中圖公司每年進出口書報刊幾十萬種,音像製品5,900餘種;累計出版圖書3,000餘種,其它科技資料2,600餘種;累計購買國外科技期刊版權近400種,圖書版權4,000多種。
中圖公司總部設在北京,由報刊、圖書、文獻等8個業務部門及經理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計劃財務部等9個職能管理部門組成。公司分別在上海、廣州等地設有20多家國內分支機構,在美、英、德、日、俄等國家和地區設立7個境外分支機構。現有在職員工2,330人。
為迎接入世帶來的挑戰,中圖公司確立了以傳統進出口和出版業務為基礎,資本運營與實業經營相結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產業升級的"一個基礎,兩個拳頭"的發展戰略和"十五"發展規劃。圍繞文化信息這一主線,按照相關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逐步整合企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縱橫交錯地構建一座極具創新意識的超級"天羅地網"。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原名中國國際書店)成立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是中國最大的專業性書刊進出口公司之一,始終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擴大書刊和其他文化產品的國際貿易為己任。
五十多年來,她不斷拓寬經營范圍,努力開發國際市場,在美國、德國、英國、比利時、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業務網路遍及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海外千餘家發行機構、書店、出版社及數十萬讀者有業務往來。
改革開放以來,公司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積極開拓創新,不斷拓寬發展空間,目前,已形成朝華出版社的出版業務,圖書出口部、報刊出口部的書刊出口業務,中國圖書進口中心、上海分公司、深圳分公司的書刊進口業務,以北京國圖信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為依託的電子商務平台,以北京國際書店為龍頭的連鎖經營,以現代商業和地產建設業為主的資本運營等互動互進,共同發展的完整的文化產業,成為一個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和雄厚經濟實力的公司。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遵循重友誼,守信譽的原則,願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書業界的友好合作,願通過書刊貿易和信息產業,架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橋梁,使中國出版物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國。
業務方面內外有別
⑥ 幫我找幾篇關於圖書版權現狀的調查報告:採納後加至少20分!!
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現狀分析
2004-10-02 《出版廣角》
作者:王艷
版權引進「星星之火已經燎原」
十多年前,「版權貿易」在中國絕對是個陌生的概念。國外的作品拿來就譯之並出之,似乎天經地義。因為中國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才正式頒布《著作權法》並加入兩個國際性的版權公約。之後,隨著中國加強對著作權的保護,中國出版社和國外出版公司之間的圖書版權貿易從無到有,逐漸升溫。1995年之前,可統計的圖書版權貿易項目還寥寥可數。1995-1998年,根據國家版權局的統計,全國出版社四年的引進版圖書累計為14500種。而到了2002年,該年全年的圖書引進數量已達到了10235種;2003年,盡管受到SARS影響,全國引進版圖書數量也達到了近萬種。從開展版權貿易的省市來看,除了內蒙、西藏和青海,全國各省市出版社均有開展版權貿易的記錄。版權貿易這把火已經是越燒越旺。它的迅猛發展同時帶來的一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
遵守版權貿易規則,樹立自身的品牌形象。當今的世界,歐美文化仍是主流文化。中國的出版社為了優化自身的出版結構,積極投入版權貿易,採取「拿來主義」,這本身也無可厚非。可是,出版社萬萬不能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而採取短期行為。比如沒有得到合法授權而出版,或者抱著僥幸心理出版匯編作品,又或者欺瞞印數不結版稅。孰不知,這些行為能得一時之利卻是砸了自己的牌子。國內外出版圈子其實並不大,國外出版商或其代理人選擇合作夥伴的時候,你以往不尊重版權的態度也許早就被他們耳聞而被列入了他們的「黑名單」。去年,筆者碰到一個真實的事例,一家地方出版社和英國培生出版集團幾年來陸續簽約出版了二十多本經濟管理方面的書。去年該社突然決定調整出版方向,提出終止所有和英國培生已簽約的合同的執行。英國培生憤怒地宣稱:這是他們從未遇到過的最嚴重的毀約行為。他們會把這事情轉告英國同行,今後再沒有人會願意和這家中國出版社進行版權貿易。所以中國出版社在版權引進過程中應該以優良的圖書品質和自身誠信的形象使本社的版權貿易邁上長期良性循環的軌道。所謂「口碑在外」,版權貿易尤其要靠品牌和長期信譽的積累。國外有信譽的出版商和版權代理商大都很重視老客戶,版稅率高低不是惟一的標准,必須注重維護與合作夥伴的長久合作關系。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不履行和不適當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都屬於違約行為。國外對合同非常重視,大公司有自己的格式文本,小公司會採納代理人提供的合同文本。筆者曾經代理的一位美國作者,她在我方提供的常規版權授權合同的基礎上又讓本國律師把合同增加到厚厚的十幾頁。一旦出版社簽字認可了,就必須嚴格履行合同約定的各項義務。例如:遵守支付預付版稅的時間、出版時間、提交銷售報告的時間、寄送樣書時間等等。哪怕是很小的義務,只要是合同中約定的條款,就必須履行,否則不但造成違約,還影響出版社的信譽和對外形象。
在合同執行過程中,除了常規問題,還有一些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例舉如下:
1.原版作品的封面裝幀設計不可以隨便拿來就用,應該先徵求國外權利人的意見。
2.現有少數國外出版公司提供的是無固定期限合同,也就是以授權作品的國外版本的市場壽命為授權期限。這種情況下,一旦國外同本書有了最新的修訂本,他們就可以重新授權。原被授權方(國內出版社)雖然對新版本有優先購買權,但如果你放棄了,新版本的版權由其他國內出版社購得。你的舊版本在中國市場上就自然歸於失效。
3.關於分授權的約定。如果合同約定著作權人授予出版社為期若干年(不超過合同有效期)的「分許可」權,以及收益的具體分成比例,出版社就有權向其他出版社發放分許可並獲得「分授權」可能帶來的利益。如早期台灣出版社或代理人對大陸分授權海外的翻譯作品,是因為大陸的版權貿易起步晚,他們搶先購得了全球中文版權。現在大多西方國家已知道中文有簡體字和繁體字版本的區分,授權也已分開。但對於和中國版權貿易不熟悉的國家及出版社,我們大陸的出版社仍可爭取全球中文版權,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4.關於出版前提供外方樣稿審譯。少數國外的出版公司或作者,對自己作品的翻譯版本要求特別嚴格,會要求中方在正式出版前,提供譯稿給他們審核。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出版社可不要對此「視同兒戲」或採取「先斬後奏」或抱著僥幸心理,蒙騙「老外」。否則的話,你就等著對方的律師函吧。
在我們的出版社沒有對外版權貿易經驗、沒有專業人員從事版權貿易業務時,委託國內權威的版權代理機構運作不失為開展版權貿易的一條捷徑。
避免惡性競爭,以致「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由於引進圖書的競爭日趨激烈,導致中國出版社在版權貿易的購買條件(預付金和版稅率)方面都呈水漲船高之勢。其實,除了已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外國大型出版公司,大多國外出版商對中國圖書市場不甚了解。國外版權所有人(尤其是初次和中國做版權貿易的)常常簡單地將中國人口數量和圖書市場購買力結合起來,對中國市場給予樂觀的預期,而忽略了中國圖書定價和西方圖書價格水平的巨大差距。通常情形下,如果中國出版社對國外出版商客觀分析一下中國真實的圖書市場情況,爭取到一個合理的版稅價格是可能的。問題是,現在部分國內出版社對引進外國圖書採取的是盲目的一哄而上的態度,「拿到籃子里都是菜」。尤其是在一些比較緊俏的圖書的版權競爭中,一些出版社不顧自身承受能力而哄抬版稅,導致版稅率被人為抬高到了非正常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花高價買到版權的同時實際上也買到了高風險。更嚴重的結果是,國外出版商會認為,你們中國出版社既然有人能出到這個價錢,我抬高價格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前不久就有一家美國出版公司對筆者說,以前他們賣給中國的書都只要1000—1200美金的預付,但他們聽說出版同類書籍的一家澳大利亞公司賣給中國的書每本預付金都是在1500美金以上,於是大感吃虧,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圖書的質量和澳大利亞公司出版的圖書位於同一檔次。現在這家美國公司已明確表示,今後他們的圖書版權賣給中國也要抬高價格。這活生生的事例真應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句中國老話,吃虧的最終是中國出版社。惡性的版權貿易競爭不僅有損於中國出版界的整體形象,同時也助長了部分海外權利人漫天要價、趁火打劫的氣焰。
版權輸出「路漫漫其修遠兮」
在一方面中國版權引進如火如荼的同時,版權輸出的明顯逆差已是不爭的事實。綜觀這兩年的數據,比如2002年全國版權輸出1297項,2003年1317項。其中絕大多數的是輸出到港台和亞洲國家的,如果再詳細統計輸出到歐美國家的數字,恐怕就佔一二個百分點而已。這樣的話,中國每年版權引進和輸出的比例是9:1,而事實上引進和輸出到歐美國家的比例約為400:11
版權輸出真的那麼困難嗎?盡管各級領導早就重視這個問題,也再三強調要重點落實版權輸出工作。可是由於中文目前在世界上所處的文化地位的弱勢,翻譯語言的障礙和不完善的輸出渠道,做好版權輸出工作常常是「雷聲大,雨點小」。
首先就文化隔閡來說,筆者每每在國際書展上和國外出版商談及在他們國家讀者所能看到的或者感興趣的中國圖書題材,多是一些多年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作家為了迎合西方讀者口味所寫的小說,而且讀者的主體也還是華人華裔。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了解世界很多,但世界了解中國太少!這固然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綜合國力有關。隨著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矚目的熱土,「中國元素」在西方國家也逐漸升溫,現在已有一些西方作家跑到中國來尋找寫作素材。我們的國內的代理機構也可以考慮組織國際上對中國感興趣的作家或出版人,邀請他們到中國來親身體驗,與中國的作家面對面溝通,以此創造機會,讓中國本土的作家和文化真正走向世界,逐漸為世人所熟悉。
其次就語言障礙來說,凡是作過嘗試的出版社或代理人都知道,輸出版權的工作,之所以港台地區容易成功是因為沒有語言的障礙。而同樣的書,如果要推薦到歐美國家,難度要大得多。因為語言問題,事先要進行大量的翻譯工作,且不論翻譯質量如何,這翻譯費由誰承擔呢?作者本人、出版社還是國外出版公司?其結果:翻譯費的投入往往是「打水漂」。周期長,投人大,見效差。久而久之,出版社或代理人對版權輸出到歐美國家的工作也就不那麼「執著」了。借鑒法國、韓國等國家輸出本國文化的機制和模式,他們通常是由政府出資組織成立官方或半官方或民間的海外出版基金會,通過贊助翻譯者,補貼版權購買者或贊助出版發行的形式幫助本國圖書在海外出版發行。
還有關於推薦渠道的問題。國外的大型出版集團在開展版權輸出業務時往往會將自己出版物交由權威的專業版權代理機構處理,從而集中精力從事出版工作。在選題的挑選和決策上,國外出版公司的編輯也往往是在專業的代理機構或代理人的推薦下考慮是否出版。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把中國的書稿推薦到國外去出版,除了要有準確的翻譯,還必須要「找對人」——就是願意推薦書稿的版權代理機構或願意出版翻譯書稿的外國出版公司。阿來的《塵埃落定》之所以版權輸出到美國能取得較大的成功,除了小說本身的西藏題材較吸引西方讀者之外,美國的一家版權代理機構對這本書的成功推薦和運作是功不可沒的。
我們國內的版權代理機構如果能夠及時准確地傳導海外市場對中國出版物的需求信息,而出版社在版權輸出上則「集中授權」,由代理機構「統一運作」,中國版權輸出工作中的橋梁就真正建立起來了。在此,也呼籲國家在稅收、資本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扶持國內一兩家大的版權代理機構,以推動中國版權輸出事業的發展。
版權代理「朝陽還是夕陽」
在國際上,按照社會化、專業化分工的要求,版權代理人在出版界非常活躍,往往在版權貿易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版權貿易最活躍的美國有600多家版權代理公司。英國有200多家。即使在版權代理公司相對較少的德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等國家,他們的版權集體管理制度也很健全,某種程度上,那些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也在實施著版權代理人的角色。
那麼在中國版權代理行業的狀況如何呢?目前,經國家批准成立的專業版權代理機構有28家,從業人員不過百餘人。即使再加上行業協會、文化公司和熱衷於文化交流的海歸人士,版權代理人隊伍總共也就幾百人而已。從版權代理分布的領域看,上述28家機構,除了有5家專業從事電影、電視、音像產品的代理,其餘23家都限於圖書版權的代理。而其中真正能在版權貿易中發揮作用的也就屈指可數的三四家。從服務內容看,版權代理機構的主要業務可分兩大塊:一塊是國際版權貿易,例如代理引進和輸出版權;另一塊是國內版權代理,諸如聯系出版、提供版權咨詢,代理解決版權糾紛和代理訴訟等等。
從版權代理機構在國際版權貿易中的角色看,在國外,除了大型出版集團設有自己專門的版權貿易部門,大多數的中小型出版公司的版權貿易都是通過專業的版權代理機構去實現的。而中國的現實情況是,出版社無論大小都分別跟不同的海外出版商或海外版權代理機構進行業務往來,效率和效益低下不說,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當然這里有個客觀情況,就是版權代理行業在中國的發展也就短短的十來年,中國版權代理機構的競爭力與海外中介機構相比,相對較弱。這種情況下,海外中介機構利用他們多年的資源優勢,階段性地壟斷了海外的一大批優質的版權資源,並高價在中國兜售。這對中國出版社的涉外版權貿易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比較理想的狀態是中國出版社對國內自己的版權代理機構「集中授權」,把版權的引進和輸出交給專業、權威的版權代理機構去做,自己則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人到出版工作。這一方面是對國內年輕的版權代理機構工作的支持,支持他們和海外版權中介機構的競爭;另一方面也是節省出版社在人力,財力方面的開支,充分利用版權代理機構已有的人才專、渠道廣、協調能力強等優勢,有效維護自身的利益,避免版權貿易中的不正當競爭。
從版權代理機構在國內版權貿易的角色看,中國的代理機構在提供版權咨詢,代理解決版權糾紛和代理訴訟等領域已有所涉及,但代理國內作者的工作幾乎沒有開展起來。最好的概括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作家代理是國外版權代理公司活躍在出版舞台的最重要角色。國外作家大多是由其代理人與出版社簽約,並承擔一攬子與其作品相關的版權事務。這樣,作家可以更專心的投入到創作中去。但是目前在中國,作家代理這塊業務沒有能夠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從作家角度而言,出於中國傳統觀念,更多的人喜歡親力親為,認為自己的稿費本來就不多,哪裡願意再給別人提成?就知名的作家來說,他們的作品一誕生就是「香餑餑」,哪裡需要經紀人再去給出版社推薦稿子?所以很少有作家主動與國內的版權代理公司聯系版權代理事宜。從版權代理公司角度而言,處於最基本的經濟角度考慮,若以作家所應得稿費的10%作為代理傭金,大多數情況下是人不敷出,能出名的暢銷作家和暢銷書鳳毛麟角,靠常規的稿費提成哪裡能養活自己?所以積極性也不高。
出版和版權行業是公認的「朝陽行業」,版權代理盡管目前在中國困難重重,挑戰大於機遇,也沒有理由是「夕陽行業」。關鍵是中國的版權代理機構應當改變只為出版社服務的狀態,要善於向版權的深處和廣處挖掘潛力、求取效益。版權代理機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大潮中能否站穩腳跟,關鍵要看其擁有多少版權權利資源,如何去經營、盤活這些資源。沒有這些資源,代理機構就等於在為「無米之炊」,無法為文化產業界提供服務,當然也就無法生存下去,更不要說發展了。
版權代理機構,通常被稱作一座橋梁,一頭連接著著作權人,另一頭連接著著作權使用者。當前對國內的版權代理機構而言,當務之急是要開掘並抓住國內外兩頭的版權資源,積極嘗試影視作品、計算機軟體、美術攝影作品、實用藝術品和信息產業的版權市場;培養人才,找好定位,創立品牌,建立起具有國際競爭力、具備全方位代理能力的版權代理公司。
⑦ 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的介紹
中國圖書進出口(復集團)總公制司(China National Publications Import and Export (Group)Corporation)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圖公司」)是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所屬成員單位之一。經過幾代中圖人的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已經走過了60多年的歷程,現已發展成為集報刊、圖書、文獻資料、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文化信息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版權貿易以及出版、印刷、物流快遞、信息技術、展覽和廣告等為一體的國有大型文化企業集團。
⑧ 版權貿易的三 我國版權貿易的概況
在實踐中,我國正規的版權貿易活動起步較晚,版權貿易的發展水平還處於一種不平衡狀態。這種不平衡體現在幾個方面:版權貿易種類相對集中,比較活躍的是圖書版權貿易,其他類別作品的版權貿易由於種種原因的制約至今沒能超過圖書版權貿易的規模;版權貿易活動地區分布不平衡,北京、上海以及沿海地區的版權貿易成交量占據了全國版權貿易量的大半,內陸地區的版權貿易至今仍處在起步階段;在對外的版權貿易活動中逆差一直存在,版權引進一直處於主導地位,版權輸出相對較弱。
所有的貿易活動最終要靠人來完成,目前我國從事版權貿易工作的人員整體水平並不高,成規模的版權代理機構也不多,根據國家版權局的統計數字,截止到目前全國共有27家,但其中大規模開展業務的只在6-7家之間,代理的作品類別也有限。迅速提高我國的版權貿易水平,提升我國在國際版權貿易中的地位,是現階段版權貿易工作的主要目標。要實現版權貿易水平的提高,關鍵在於有關領導的重視、從業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
國家版權局是版權貿易工作的指導部門,根據國家工商總局與國家版權局合發的有關文件,在國內設立版權代理機構必須經過國家版權局的批准。國家版權局近年來也做了相當多的工作來支持版權貿易工作,包括開展版權貿易研討活動、對版權貿易進行統計分析、指導與相關行業協會工作等等。但由於版權本身跨行業的特點,國家版權局不能同時掌握版權產業范圍內所有作品類別的版權貿易情況,目前因與新聞出版總署同屬一個機構,對於圖書版權貿易的情況還可以做到基本掌握,但對於音像、電影、電視節目、軟體、實用藝術作品等類別作品的版權貿易情況便不得而知,無法對版權貿易的整體情況加以把握,所以其工作的指導性暫時仍僅限於圖書版權貿易范圍內。那麼在版權貿易的實踐中就要更多地依靠各個具體的出版社、音像出版公司等有關單位的領導的重視,以及本單位版權貿易人才的自身努力,才能真正做好版權貿易工作。相關單位的領導要充分認識版權貿易工作的重要性,大膽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從財力物力方面更多地關注版權貿易工作。
由於版權貿易的復雜性、跨行業等特點,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也比較高。從事版權貿易工作,須具備全方位的知識體系,除應掌握法律、語言等工具性知識外;還應當熟悉市場,具備敏銳的判斷能力以便及時准確地把握市場動向;此外,還應兼具大型宣傳的策劃組織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養與良好溝通能力。
一個優秀的版權貿易人才應當做到這些:掌握版權法律知識,熟悉我國的著作權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政策規定,了解有關的國際公約內容、成員國情況,迅速了解談判對手所屬國家地區的版權法,制定合同嚴密合理,保證版權貿易過程中即不侵犯他人版權也能保護自身版權;涉外的貿易談判中沒有語言障礙,能夠清楚表達我方出版單位的意思、清楚了解對方的意思表達,避免語言不同引起的歧義;對出版市場以及其他版權產業市場動向能夠准確把握,迅速作出判斷,在某個版權作品沒有熱起來前搶先獲得版權,佔領市場,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大利潤;在將版權作品成功引進或者輸出以後,能夠及時有效地通過宣傳手段將其轉換成市場上的暢銷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版權貿易市場中創建自己的固定渠道,擁有相對穩定的合作夥伴,並不斷開拓貿易范圍,佔領市場。這些素質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獲得。目前,隨著知識經濟的沖擊,我國已經擁有了大批可塑人才,相信經過市場的錘煉,能夠迅速成長為版權貿易領域的一批中堅力量。
加入WTO前後,我國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形勢,對現有的法律體系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改、完善、調整;領導層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力求緊跟時代步伐;行政機關加緊轉變職能,提高對產業發展的宏觀指導能力,加強對產業發展的服務作用;國際相關產業集團看好國內的投資環境,總體來說,我國目前的法律環境、政策環境、國內外經濟環境對發展版權貿易工作極為有利,但願正在從事和即將從事版權貿易工作的同志們把握住機遇,迎接挑戰,為發展我國的版權貿易、發展我國的版權產業作出自己的應有貢獻。
⑨ 圖書版權貿易客體是什麼
抄圖書版權貿易的襲客體是指版權中的財產權利,也稱經濟權利。例如:「中國大陸地區中文翻譯出版權」。 依照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版權中的經濟權利主要有以下種類: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 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同文種地區版 權、圖書俱樂部授權、平裝版本權、重印權、連載權、一次性期刊登載權、錄音和音像權、改編權和 影視權、復制權、電子出版和多媒體權、商品化版權等,出版領域的版權貿易主要涉及的是:翻譯權、出版 權(包括復制權和發行權)、重印權。
⑩ 【求助】關於版權貿易的畢業論文我遇到了問題 , 我是學國貿的學生
知識產權
你可以從知識產權這方面入手,也是世界貿易越來越重的服務貿易中的一種,而且,現在服務貿易也細分了,知識產權我記得已經單獨分出來了。
你如果是國貿專業應該對這個有所了解,從這方面入手可將國貿與版權聯系起來,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