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物權保護法
物權保護法,簡單來說就是保護物權的法律,是指通過法律規定的方法和程序,保障所有人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對其所有的財產行使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的制度。這是物權法律制度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物權的保護也是我國各個法律部門的共同任務。每個法律部門從各自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對保護物權作出了直接或間接的規定,憲法對保護物權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刑法是運用刑罰的手段懲罰犯罪,保護物權;行政法則利用行政措施和行政處罰的辦法,同破壞、侵吞財產的行為作斗爭。《物權法》第三章專門規定了"物權的保護",規定了五種對物權保護請求權,具有其他法律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物權的保護具有兩個特點:
(1)物權保護淵源的多元性。物權作為民法的一個理論范疇,盡管是私法的主要內容,但其保護卻在整個法律體系的各個部分均有體現,既包括公法對物權的保護,也包括私法對物權的保護。前者如我國憲法、刑法和行政法對財產權的保護,後者如民法,特別是物權法的有關規定,例如,我國《物權法》第三章就集中規定了物權的保護。
(2)物權保護方式的多樣性。物權保護,既可以通過權利受到不法侵害的物權人請求國家公力救濟,也可以在特定情形下依私力救濟排除他人的不法侵害,保護自己的物權。
㈡ 民法 保護所有權的民法方法有哪些
第三十二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第三十三條 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第三十四條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第三十五條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第三十六條 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七條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本章規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贊同0|評論
㈢ 民法可以保護我們哪些權益
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
㈣ 簡述保護所有權的民法方法
第三十二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回途徑解決。 第三十三條答 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第三十四條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第三十五條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第三十六條 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七條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本章規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㈤ 物權的保護的民事方法有哪些
樓上說得太多了,實際上只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賠償損失
㈥ 談一談如何運用民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孟德斯鳩說,在民法慈母般地眼神下,每一個公民就是整個國家。
一、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二、民法內容包羅萬象,包括物權、債權、婚姻、繼承等等。學好民法能夠真正了解自己的民事權利,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民事權利。
三、如何運用?首先學好民法、民事訴訟法、研究案例,學精學細,才能夠提高自己的應用能力。
㈦ 民法典規定物權保護包括什麼請求權
民法典規定物權保護包括物權保護包括物權確認請求權、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物權復原請求權、物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二百三十四條: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五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七條: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八條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依法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㈧ 物權的民法保護方法有哪些
物權的民法保護方法主要有一下幾種:
1、返還原物 2、確認物權 3、排除妨害 4、消除危險 5、恢復原狀 6、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