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承租權是物權

承租權是物權

發布時間:2021-11-02 11:44:51

A. 租賃權屬於物權

租賃權不屬於物權。

《法學大辭典》對租賃權下的定義是:租賃權又稱使用收專益權,即承租人屬依租賃合同,在租賃物交付後對租賃物享有的為使用收益目的所必要的佔有權的總稱。房屋租賃,是指房屋的所有人作為出租人將其房屋出租給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支付租金的行為。

租賃權存在的基礎是租賃合同,因此從性質上說,租賃權是一種債權,只不過租賃權具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等物權特徵。租賃權的具有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請求權,請求出租人保持租賃物處於適租狀態的權利;其二是佔有租賃物,並予以使用收益的權利。

(1)承租權是物權擴展閱讀:

租賃權的根本存在價值是為了保障承租人的合法權益:、

立法政策只用給與租賃權一定的物權效力即可,如「買賣不破租賃」的權利、根據佔有法律關系享有的自立救濟權等,享有了這部分權利,基本就可以保障承租人的利益,賦予承租人完整的物權權利既不必要也超出了承租人權利的應得范圍,同時也會妨礙出租人行使自己的所有權處分權。所以說租賃權被認為是一種「物權化」的權利,而非物權本身。

B. 租賃權為什麼不是物權

因為立法者沒有必要將租賃權設計成一種物權,租賃權的根本存在價值是為了保回障承租人的合答法權益,立法政策只用給與租賃權一定的物權效力即可,如「買賣不破租賃」的權利、根據佔有法律關系享有的自立救濟權等,享有了這部分權利,基本就可以保障承租人的利益,賦予承租人完整的物權權利既不必要也超出了承租人權利的應得范圍,同時也會妨礙出租人行使自己的所有權處分權。所以說租賃權被認為是一種「物權化」的權利,而非物權本身。
對於樓上的回答,不太同意,租賃權不是針對物的權利,而是針對權利的權利,即權利客體是「對租賃物的佔有、使用和部分收益」這種權利,故租賃權是可以處分的,比如轉租,承租人將自己的租賃權通過轉租合同部分或全部讓與了第三人,處分了自己的租賃權。

C. 什麼叫租賃權的物權化

我國《合同法》第229條的規定:「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時,不影響租賃合版同的效力。」通常所說的「權買賣不破租賃」,是租賃權物權化的具體表現。租賃物的所有權在租賃期間發生變動後,租賃合同仍然有效存在,在承租人與租賃物的受讓人之間無須另行訂立租賃合同,視為受讓人在受讓該租賃物的所有權時就與承租人產生了租賃合同關系,成為一個新的出租人,繼承原出租人的權利和義務,受讓人要受該租賃合同的約束。如果出租人沒有將所有權變動的事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向原出租人支付的租金效力及於受讓人。

D. 借用權究竟是債權還是物權,與租賃使用權有什麼區別

借用權是物復權,屬於用制益物權。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借用權與租賃使用權的區別如下:

一、是否有償不同。

租賃是有償使用;借用是無償使用。

二、合同性質不同。

借用合同應屬實踐合同,只有實際借用後出借人與借用人間才形成權利義務關系,借用合同自出借人將借用物提供給借用人後生效。出借人在借用物出借前可以撤銷借用 ,出借人在借用物出借中可以停止借用。

租賃合同屬於諾誠合同。諾成合同自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可成立,不以一方交付標的物為合同的成立要件,當事人交付標的物屬於履行合同,而與合同的成立無關。

三、權利義務不同。

出借人的權利是於合同終止時得要求借用人歸還借用物。

出借人一般不負瑕疵擔保責任。但出借人故意隱瞞借用物的瑕疵而致借用人受損害的,應負賠償責任。

借用人的義務是按照合同的約定使用借用物,在合同終止後應及時歸還借用物。借用人違反義務的,應承擔違約的民事責任。

租賃人的權利是要求出租人交付標的物,義務是支付租金。

E. 定性為物權後的房屋租賃權保護

將房屋租賃來權定性為物權源後,不僅可以保護承租人的利益,也可以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1)租賃權物權化可以適應善意取得制度

若房屋租賃權屬於物權,從佔有的公信力角度來看,租賃權可以善意取得。所有權可以基於公信力和保護交易安全而取得,承租人也可以基於合理信賴承租無權處分人的租賃物。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權中的制度,房屋租賃權的取得只要符合善意取得的條件就可以適用善意取得。

(2)租賃權物權化可以更好保護承租人利益

將租賃權物權化,對於承租人來說,可以在租賃權受侵害時行使物權請求權,雖然物權請求權也只能向特定人主張權利,而不是一種排他性的絕對權,但是,物權請求權不適用消滅時效,不論何時,受害人都可以向侵害人主張權利;物權的請求權的效力優先於債權請求權,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承租人的利益。當租賃權受到第三人侵害時,主張物權請求權比主張債權請求權更利於承租人。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0-2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F. 請問不動產租賃使用權是屬於物權還是債權為什麼

《物權法抄》草案裡面用益物權也沒襲有包括房屋租賃權,物權是法定的,不是約定的,國家法律沒有規定的物權種類,當事人不可以自行創設。認為租賃權是物權的,只是學術界的爭論,並沒有為大多數國家的立法所採納。 另外,不動產物權的取得方式以登記為准,而房屋租賃權僅需要通過訂立合同的方式即可取得,不需要另行向房地產登記機關登記。 當然,租賃權現在越來越具有物權化的傾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如果物權化的傾向進一步強化的話,國家當然會將其納入《物權法》的體系,作為一種新的物權種類來對待。

G. 承租人佔有的性質是物權佔有還是債權佔有

只是佔有出租物使用權 物權還是沒變 所有權還是出租方 更加不是什麼債權佔有專 追問: 但是書上說:基於屬合同關系發生的戰友是 債權 佔有,怎麼回事? 追問: 但是書上說:基於合同關系發生的關系是 債權 佔有,怎麼回事? 追問: 那 物權 佔有與債權佔有的區別是什麼? 回答: 實際問題實際分析啊,全信書不如沒有書 承租這個是租賃關系, 如果出租方 違約 的話,可以要求繼續履行合同,並且要求給付 違約金 這個違約金的取得才是 債權 上佔有的部分 但是繼續履行合同的話取得的是出租物的使用權而已 補充: ╮(╯_╰)╭實際運用的話就不分得這樣詳細 該是你的就是你的還分什麼 債權 佔有和 物權 佔有,反正是佔有就是了 如果是 學術研究 的話 去問你老師比較直接吧 我畢業快2年了,只會實際運用而已

H. 租賃權是用益物權嗎

用益物權是指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租賃權在一定范圍內有上述三項權能,比如租賃他人的土地,那就應該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能。

I. 房屋租賃權是物權還是債權

是債權。我國遵循物權法定原則,其中物權種類法定,哪些屬於物權法律都明文規定了,租賃權不屬於法定的內容,因此不屬於物權,是債權。

J. 承租人對房屋的使用權是屬於物權還是屬於債權

承租人對房屋的使用權是屬於屬於債權。

1、《物權法》草案裡面用益物權也沒有包括房屋租賃權,物權是法定的,不是約定的,國家法律沒有規定的物權種類,當事人不可以自行創設。認為租賃權是物權的,只是學術界的爭論,並沒有為大多數國家的立法所採納。

2、另外,不動產物權的取得方式以登記為准,而房屋租賃權僅需要通過訂立合同的方式即可取得,不需要另行向房地產登記機關登記。

《物權法》第2條,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117條用益物權,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等。但普通的房屋租賃不屬於用益物權范疇。

另,《民法通則》第84條,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房屋租賃,承租人對房屋的使用權僅限於房屋本身,而不是對其所依附的土地也有使用權。

(10)承租權是物權擴展閱讀:

物權和債權的區別:

1、權利的效力不同

債權與物權具有下列區別:1.物權具有排他性,債權則具有相容性; 2.物權與債權同時存在於同一物之上時,物權具有優先效力;3.物權具有追及性,而債權則無。

2、時效性不同

債權具有時限性,物權則無。債權為有期限的權利,不能永久存續,它可因清償等原因而消滅。債的當事人的死亡,也往往導致債的消滅。而物權尤其是所有權,其性質為支配權,只要標的物存在,權利就存在,法律上沒有期限的限制。

3、權利的性質不同

債權為相對權,物權為絕對權。債權只能向特定的義務主體(債務人)主張。即使因第三人的行為使得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該第三人也不向債權人承擔責任。如果第三人的行為構成侵害債權,債權人也只能依另一法律關系,向侵害債權之人請求損害賠償。

物權的義務主體為不特定的一切他人,即一切他人均負有不妨礙物權人行使物權和不侵害物權人的物權的義務,因此物權能向一切他人主張。在此意義上,債權又可稱為對人權,物權又可稱為對事權。

閱讀全文

與承租權是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