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盡職調查方法

知識產權盡職調查方法

發布時間:2021-10-31 09:42:18

1. 進行知識產權訴訟的取證方法有哪些

現實困惑

某著名漫畫家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將北京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提出索賠額30萬元。原告在遞交法院的訴狀中稱,他所創作的《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記了》及《地下鐵》等繪畫書籍,出版後深受讀者歡迎。但是,他卻發現,北京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原告同意,竟然在網站上擅自使用他上述作品中的內容供用戶作為手機主題下載。原告在訴訟中取證的方法有哪些?律師點評

原告在訴訟中取證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自行取證和委託律師調查取證,且委託律師調查取證是首選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的把握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業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

2.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取得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基於此,當事人往往在提起專利侵權、商標侵權或著作權侵權訴訟的同時,提出調取證據申請。調取的證據通常分為三類:第一,保全被控侵權產品;第二,調查被控侵權單位的財務賬冊,以便確定賠償額;第三,調取被控侵權人存在侵權的證據。法院通常採取的措施是,對易拍照的被控侵權產品採用拍照的方式,或採用記錄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的方式,對易於調取的書籍、商標實物等採用扣押、提取等方式,至於被控侵權人的財務賬冊,則往往因侵權人的阻撓或隱藏而很難得到。

3.申請行政機關調查取證

我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法》第五章對調查取證有專門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在查處案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依職權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可以查閱、復制與案件有關的合同、賬冊等有關文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採用測量、拍照、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涉嫌侵犯製造方法專利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被調查人進行現場演示。涉及產品專利的,可以從涉嫌侵權的產品中抽取樣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包括:(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專利行政執法辦法》

第三十五條第一款在專利侵權糾紛處理過程中,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部分證據的,可以書面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查取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調查收集有關證據。

第三十六條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查閱、復制與案件有關的合同、賬冊等有關文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採用測量、拍照、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涉嫌侵犯製造方法專利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被調查人進行現場演示。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查收集證據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應當由案件承辦人員、被調查的單位或者個人簽名或者蓋章。被調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由案件承辦人員在筆錄上註明。

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式。

特別提醒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必須合法。實踐中,證據不合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收集或提供主體不合法; (2)取證程序不合法,如以暴力、威脅、欺騙、引誘、收買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 (3)內容不合法,即不能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虛假的事實材料。

此外還要注意證據之間的關聯性和一致性。首先,各個證據之間要有某種客觀的聯系,相互印證,而不是相互孤立的。其次,當事人應收集與證明對象相一致的證據。實踐表明,證據證明對象過於分散往往容易削弱證據的證明力,至於相互矛盾的證據更是不為法庭所採信。所以,在收集證據後要仔細研究它們的內在關系,剔除無關緊要的證據,確保有的放矢。最後,注意證據的客觀性。不管採取哪種方法收集證據,都要以客觀性為前提,只有客觀真實的證據才有證明力。千萬不能篡改、偽造證據,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212199

213200

2. 盡職調查的方法通常包括哪些

盡職調查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審閱文件資料。通過審閱公司工商注冊、財務報告、業務文件、法律合同等各項資料審閱,發現潛在的異常情況及重大問題。

(2)參考外部消息。通過網路、行業雜志、業內人士等信息渠道,了解公司及其所處行業的情況。

(3)相關人員訪談。與企業內部各層級人員、相關中介機構、供應商和客戶進行充分溝通交流,獲取第一手資料。

(4)企業實地調查。查看企業廠房、土地、設備、產品和存貨等實物資產。

另外,會計師常用的函證、分析性復核等方法也可作為保薦機構進行盡職調查的方法。

3. 知識產權糾紛怎麼處理有哪些方法

知識產權糾紛的主要方法有協商、調解、行政處理、仲裁和民事訴訟五種。版
協商是指雙方當事人權在知識產權糾紛發生後,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通過直接的協商和談判,自行達成和解協議,從而使糾紛得到解決的活動。
調解是指知識產權糾紛發生後,經雙方當事人申請,由人民法院、仲裁機構或調解人從中協調,使雙方當事人在自願協商的基礎上,互作讓步,達成協議,從而使糾紛得到解決的活動。
行政處理是指知識產權糾紛有關的當事人或者不特定第三人請求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關處理其知識產權糾紛或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侵權等違法行為的活動。
仲裁是指知識產權糾紛雙方當事人在自願基礎上達成協議,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審理,由仲裁機構做出對爭議雙方均有約束力的裁決的解決糾紛的制度。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裁決或調解書要求對方承擔責任或履行義務,也可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知識產權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審理和解決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訴訟活動。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做出要求對方承擔責任或履行義務的判決書或調解書,並可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4. 專利盡職調查是什麼,哪些情況需要引入專利盡職調查

專利盡職調查也稱「專利交易的風險調查」或「專利審慎調查」。 「專利交易的風險調查是指通過收集和分析目標專利的信息,預測和評價相關的風險問題以及收益機會,作為調查方決策參考的依據。專利交易的風險調查有助於預防侵權爭議、控制合同風險、防止專利欺詐、避免投資浪費、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質量等。」 一個完整的專利審慎調查包括:專利資產的確認,專利交易的相關風險與評估,風險規避,與專利資產相關的利益協同,並購後專利資產的有效利用。歸納國內外先進經驗,通常在如下項目中需要引入專利盡職調查工作。
一、專利經濟價值和排他權利的盡職調查
1.包含專利資產的並購項目 在包含專利資產的並購項目中,專利資產只是目標企業資產中的一部分。因此專利資產的確認、並購後專利資產的有效利用是盡調的主要內容,這樣的專利盡職調查難度不大、門檻不高,並購律師團隊可以提供一站式的綜合服務。但是,如果目標企業的固定資產主要是為了實施專利技術或者專利技術構成目標企業被並購的主要原因,那麼就應該選聘專業的專利律師團隊組織專利盡職調查。
2.以專利資產出資的項目 以專利資產出資的項目,主要是指涉及將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專利申請權作為無形資產出資的項目。如果需要將無形資產計入注冊資本,專利申請權可否作為出資客體一直是一個爭議性的問題。因為專利申請權有可能無法轉化為專利權,即:在專利申請過程中被駁回,專利申請權無法形成價值,因此專利申請權在本質上是一種「或有」的財產權利;如果是以發明專利出資,盡職調查的重點應是發明專利是否存在被宣告無效的理由;[8]如果是以實用新型專利作為出資,盡職調查的重點應是考察該等實用新型是否做過《專利權評價報告》,以及該報告是否認定該實用新型專利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除此之外,以專利權作為資產出資,還要考察專利資產是否存在被查封、扣押、凍結或質押的情況。 3.以專利資產為交易標的物的項目 涉及專利資產交易,交易完成時的狀態通常是專利權轉讓或是增加專利權共有人。專利資產交易通常包括三個方面或三個要素,即:出讓方、受讓方和標的物。所以,此類項目中的專利盡職調查不僅要對專利資產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同以專利資產出資的項目),還要對出讓方和受讓方的交易資格是否合法進行調查。除此之外,如果交易雙方或標的物存在跨境或涉外的因素,還要對目標專利是否符合我國技術進出口管制規定進行調查。以專利權為交易對象的合同,需要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並登記才能生效。 4.以專利作為權利質押的融資項目 以專利作為權利質押的盡職調查內容與專利交易盡職調查的內容基本相同。專利質押與專利轉讓有一點不同:在以專利作為權利質押的融資項目中,通常要求對被質押的專利做資產評估,因此在辦理專利質押合同批准登記過程中通常要提交涉及專利權的資產評估報告。
5.以專利為紐帶的企業的合作的項目 以專利為紐帶的合作的項目通常包括企業法人之間的聯營和專利權的授權許可。專利授權許可分又稱為「專利特許」,特許形式包括排他許可、獨占許可和普通許可。專利權人將專利授權許可給被許可人使用通常要收取專利特許費。特許費可按年支付固定金額,也可以採取入門費加銷售提成的模式。如果需要採取入門費加銷售提成的模式,專利盡職調查的內容中應當包括被許可人的財務制度和統計制度是否健全、銷售數量和銷售毛收入是否可以准確計量。
二、技術自由實施的盡職調查(FTO) 企業在自主研製和首次公開銷售新產品前,應當做「技術自由實施的盡職調查(FTO)」。有的專利權人因為不熟悉專利法,思想中會存在兩個誤區:
其一,自主研發的產品不存在抄襲,因此不會侵犯第三人知識產權;
其二,本企業是光明正大的專利權人,自己實施自己的專利,不可能侵犯第三人專利權。如果不改變這兩個錯誤認識,非常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對一項技術的自由實施(Freedom to Operate 或FTO)指的是實施人可在不侵犯他人專利權的前提下對該技術自由地進行使用和開發,並將通過該技術生產的產品投入市場。廣義的自由實施(FTO)還包括實施該技術時不違反其它法律法規的規定。而所謂的自由實施(FTO)盡職調查則是指對實施該技術是否可能侵犯他人專利權和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而進行的調查和研究。」專利法保護申請在先的發明創造。實施在後的發明創造即使是獨立研發且不存在抄襲的情況也可構成侵權,這是專利法不同於著作權法的特別之處。由此可見,任何研發、創新行為,都要事先查新,都應有技術自由實施盡職調查(FTO)的意識,否則有可能白白浪費研發經費、耽誤寶貴的時間。 「專利法律權利的自由運作調查就是確認自由使用目標專利的技術不侵犯第三方專利權。專利權是一種阻止別人使用其專利的權利,而不是一種自由任意使用的權利。也就是說,專利權人擁有某項技術的專利權,不代表其能自由地,不受限制地使用該技術,其技術仍有可能錄入其他專利的保護范圍。」根據我國專利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在專利侵權訴訟中,被告以實施自己的專利作為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換句話說,實施自己的專利也可能侵犯第三方的專利權。其理由是,己方被授予的專利,可能因為審查員在檢索現有技術和抵觸申請時沒有查出實質相同的在先專利。實質相同的在先的專利權人既有權以缺少「新穎性和創造性」為理由申請宣告在後專利無效,也可以直接起訴至法院要求在後專利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新產品的自主研發前要先做 FTO,否則有可能導致研發成果在重復別人的專利技術、新品研製成功也不能上市。反過來說,FTO也會促進研發,因為第三方的專利文獻和現有技術,是可資借鑒的重要資源,研發行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研發前做FTO,還可以捕捉到第三方專利布局中的漏洞,做出巧妙的規避設計。這樣一來,既可以合法借鑒前人的技術成果,又可以巧妙地規避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不但研發前要做 FTO,在研發後、新品上市前還要再做一次FTO。其理由是:己方研發過程可能是秘密的,研發成果也沒有申請專利;可是在將科技成果轉化成產品需要一個時間周期,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第三方在國內申請了專利,也可能有第三方在產品的目標市場申請了專利。因此,研發FTO和新品上市前的FTO都有必要做,而且操作的方法基本相同。此外,關於新品上市前技術自由實施盡職調查(FTO)的范圍,除了整個的產品和方法之外,部件、半成品、外聯寫作廠商也可能在盡職調查的范圍內。為實施新技術、製造新產品而購買關鍵設備時,也要組織FTO。擁有諸多專利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上市前,特別是在創業板上市前,一定要針對拳頭產品認真作FTO,否則一旦在上市過程中出現權利侵權投訴,現做 FTO 是來不及的,現做的 FTO報告的說服力,通常也沒有事前做的報告說服力強。
三、專利侵權訴訟中的專利盡職調查 作原告時的盡職調查:專利權人發現第三人存在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後,首先要對侵權產品技術特徵是否落入了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進行調查;此後要對侵權行為人是否享有任何侵權豁免進行調查;第三要對己方專利的有效性和穩定性進行調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專利權人忘記繳納專利年費,專利尚未被宣布為無效,但此時專利權是不能得到司法保護的;被訴侵權人也可能提出專利無效抗辯或現有技術抗辯,被告行使這兩個抗辯權時會對原告造成風險,因為原告的專利可能被國家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為無效。 作被告時的盡職調查:作被告時的盡職調查與做原告時的盡職調查方法相同,但是目的正好相反。被告首先要調查自己的產品是否侵犯了原告的專利權,以便行使不侵權抗辯;如果初步判定產品的技術特徵落入了原告專利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內,被告應考慮行使專利無效抗辯權或現有技術

5. 如何進行知識產權侵權調查

1、自行取證。復
2、委託律師制調查取證。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把握的十分准確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門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
3、通過司法機關調查取證。公證機關的法定業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 法律對公證證據推定為真。充分運用公證機關收集、保全證據,是訴前准備工作的重要選擇。

6. 專利組合,應該做什麼樣的盡職調查

專利盡職調查的基本觀點

1.
基礎項目決定調查內容。由上文的歸納可以看出,基礎項目可以是交易、特定法律行為或是專利侵權訴訟。基礎項目不同,專利權被關注的內容和重點也不相同。例如,在專利權質押融資項目中,專利權的穩定性和其在經濟方面的價值(資產評估)是盡職調查的重點;但是在專利侵權訴訟中,產品技術特徵是否落入了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是調查的重點。合理設定專利盡職調查的重點,會顯著地提高調查效率和質量,並有效地節約調查成本。

2.
盡職調查應當詳略得當,但是不能專注一點不及其餘。一個完整的專利盡職調查應當包括專利資產的確認,專利交易的相關風險與評估,風險規避,與專利資產相關的利益協同,並購後專利資產的有效利用等各個方面。例如,很多項目組容易忽視並購後專利資產的如何有效利用的風險和提示。委託方做一次全面系統的盡職調查頗為不易,在調查重點被滿足的情況下,主持盡職調查的專利律師應當盡可能地將上述各方面給予快速、精準的覆蓋,以期使調查報告更全面、更有質量。

3. 四步檢索法:專利族檢索,專利法律狀態檢索,專利有效性檢索,專利侵權風險檢索。[17]

四步檢索法在專利文獻信息化後使得專利律師做專利盡職調查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專利族通常指同族專利。同族專利是基於同一優先權文件,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以及地區間專利組織多次申請、多次公布或批準的內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組專利文獻。例如在中國申請專利之後,又將相同專利向外國申請專利;此外,將此前合案申請的一個專利拆成若干個專利後分案申請的專利可以被稱原為同案專利的同族專利。

專利法律狀態通常包括專利申請過程中的申請提交、公開、授權、無效、繳費、查封、轉讓、質押等法律狀態。

專利有效性檢索通常是針對專利的穩定性進行檢索,即盡力發現可以使本專利喪失新穎性或創造性進而導致本專利無效的現有技術或抵觸申請。

專利侵權風險檢索的目的,通常是對比己方產品技術特徵是否落入了他人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做此類對比的前提是檢索出他人的相關專利。

(二)專利盡職調查的內容

專利盡職調查可以大致分為四個層面:形式層面、法律層面、技術層面和 FTO 專項。

1. 形式層面的盡職調查,普通律師即能勝任

此層面盡職調查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確認專利權的類型、專利的有效期限、專利費用繳納情況、專利所有權的共有、專利是否被授權、標的是專利權還是專利申請權、專利的地域性、專利質押、查封、無效等情況。

2. 法律層面的盡職調查,通常需要精通專利法的律師主持

此層面盡職調查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專利權的歸屬、專利權的穩定性、他人是否能對專利或科技成果提出權利主張、專利的有效期限、專利權利要求是否曾經修改、專利權人人是否放棄過發明技術方案、是否面臨潛在的侵權訴訟、是否存在對外授權許可、是否存在正在進行中的法律糾紛等。

3. 技術層面的盡職調查,通常需要專利代理人或具有專利代理人資格的專利律師主持

此層面盡職調查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本專利是否依賴於其他專利、是否存在替代技術、技術在所在行業的壟斷程度、技術的實施成本、權利要求的范圍、是否成熟的專利技術、是否依賴於背景技術、是否存在改進技術、是否存在配套技術、是否切合買方的需求、是否欠缺授權的實質條件、專利申請文件是否存在瑕疵、是否易於迴避設計、發明人是否支持專利的實施、專利權人是否具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專利組合是否存在問題等。

4.技術自由實施(FTO)專項調查

技術自由實施調查最好由具有專利代理人資格的雙證律師來主持。技術自由實施調查(FTO)的目的主要是避免新產品上市或企業上市遭遇專利侵權訴訟和懲罰性賠償金,因此組織FTO調查時持有雙證的專利律師是最佳人選。技術自由實施(FTO)專項調查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己方正在研發或生產的產品是否侵犯他人的中國專利權、是否侵犯他人的外國專利權;如果存在侵權風險如何從技術方面做規避設計、如何規避專利侵權風險地域和風險市場、如何發起導致他人專利無效的申請或訴訟、如何防範他人宣告己方專利無效、如果防範在資本市場融資或上市過程中遭遇「專利狙擊」。

7. 專利盡職調查是什麼,哪些情況需要引入專利

網頁鏈接知識介紹|如何組織專利盡職調查

一、需要引入專利盡職調查的項目

專利盡職調查也稱「專利交易的風險調查」或「專利審慎調查」。「專利交易的風險調查是指通過收集和分析目標專利的信息,預測和評價相關的風險問題以及收益機會,作為調查方決策參考的依據。專利交易的風險調查有助於預防侵權爭議、控制合同風險、防止專利欺詐、避免投資浪費、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質量等。」[5]

一個完整的專利審慎調查包括:專利資產的確認,專利交易的相關風險與評估,風險規避,與專利資產相關的利益協同,並購後專利資產的有效利用。[6]歸納國內外先進經驗,通常在如下項目中需要引入專利盡職調查工作。

(一)專利經濟價值和排他權利的盡職調查

1. 包含專利資產的並購項目

在包含專利資產的並購項目中,專利資產只是目標企業資產中的一部分。因此專利資產的確認、並購後專利資產的有效利用是盡調的主要內容,這樣的專利盡職調查難度不大、門檻不高,並購律師團隊可以提供一站式的綜合服務。但是,如果目標企業的固定資產主要是為了實施專利技術或者專利技術構成目標企業被並購的主要原因,那麼就應該選聘專業的專利律師團隊組織專利盡職調查。

2. 以專利資產出資的項目

以專利資產出資的項目,主要是指涉及將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專利申請權作為無形資產出資的項目。如果需要將無形資產計入注冊資本,專利申請權可否作為出資客體一直是一個爭議性的問題。[7]因為專利申請權有可能無法轉化為專利權,即:在專利申請過程中被駁回,專利申請權無法形成價值,因此專利申請權在本質上是一種「或有」的財產權利;如果是以發明專利出資,盡職調查的重點應是發明專利是否存在被宣告無效的理由;[8]如果是以實用新型專利作為出資,盡職調查的重點應是考察該等實用新型是否做過《專利權評價報告》,以及該報告是否認定該實用新型專利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9]除此之外,以專利權作為資產出資,還要考察專利資產是否存在被查封、扣押、凍結或質押的情況。

3. 以專利資產為交易標的物的項目

涉及專利資產交易,交易完成時的狀態通常是專利權轉讓或是增加專利權共有人。專利資產交易通常包括三個方面或三個要素,即:出讓方、受讓方和標的物。所以,此類項目中的專利盡職調查不僅要對專利資產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同以專利資產出資的項目),還要對出讓方和受讓方的交易資格是否合法進行調查。除此之外,如果交易雙方或標的物存在跨境或涉外的因素,還要對目標專利是否符合我國技術進出口管制規定進行調查。以專利權為交易對象的合同,需要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並登記才能生效。[10]

4. 以專利作為權利質押的融資項目

以專利作為權利質押的盡職調查內容與專利交易盡職調查的內容基本相同。專利質押與專利轉讓有一點不同:在以專利作為權利質押的融資項目中,通常要求對被質押的專利做資產評估,因此在辦理專利質押合同批准登記過程中通常要提交涉及專利權的資產評估報告。[11]

5. 以專利為紐帶的企業的合作的項目

以專利為紐帶的合作的項目通常包括企業法人之間的聯營和專利權的授權許可。專利授權許可分又稱為「專利特許」,特許形式包括排他許可、獨占許可和普通許可。專利權人將專利授權許可給被許可人使用通常要收取專利特許費。特許費可按年支付固定金額,也可以採取入門費加銷售提成的模式。如果需要採取入門費加銷售提成的模式,專利盡職調查的內容中應當包括被許可人的財務制度和統計制度是否健全、銷售數量和銷售毛收入是否可以准確計量。

8. 知識產權的取證方法有哪些

1、自行取證和委託律師調查取證
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把握 的十分准確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業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在司法實踐中法官 往往也會對律師另眼相待、提供更多的方便。
2、申請公證機關進行證據保全
公證機關的法定業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公證證據具有推定為真的效果。 《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應當確認其效力。但是,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公證機關對證據進行保全,其效果與法院依職權所進行的保全,是相等的。在訴前,當事人能夠充分運用公證機關收集、保全證據,是一個做好訴前准備的有效措施。
3、申請法院進行訴前證據保全
2002年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5條:「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證據保全的,依照其規定辦理」。這就為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向法院申請訴前證據保全確定了一個合法依據。
最高法院2002年1月實施的司法解釋《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了在商標權侵權案件中,可以申請訴前證據保全。
4、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因 客觀原因不能自行取得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基於此當事人往往在提起專利侵權,商標侵權和著作權侵權訴訟的同時,提出一份調取證據申請,調取的證據通常又分為三類:第一,保全被控侵權產品;第二,調查被控侵權單位的財務賬冊,以便確定賠償額;第三,調取被控侵權人存在侵權的證據。
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最高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有兩 種運作方式:一是主動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在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以及有關程序事項時,法院應當主動依職權調查和收集證據,而無需當事人提出取證申請。二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取證。在法院主動依職權調取證據的范圍被縮小了以後,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的申請變得日益重要。如果缺乏當事人及時提出的證據調查申請,法院一般不主動調查證據。在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申請後,法院是否啟動調查取證的機制還取決於法院的審查判斷,只有在當事人提出的該項申請符合法院取證范圍之時,法院才有義務調查取證,否則法院應當駁回該項申請。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應當注意兩點:一是申請調查的證據范圍,必須符合法定情形;二是此項申請必須注意舉證時限。
5、申請行政機關調查取證
我國的《專利行政執法辦法》 第五章對調查取證有專章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在查處案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依職權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可以查閱、復制與案件有關的合同、帳冊等有關文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採用測量、拍照、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涉嫌侵犯製造方法專利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被調查人進行現場演示。涉及產品專利的,可以從涉嫌侵權的產品中抽取樣品。

9. 企業並購盡調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有哪些

知識產權盡職調查一般包含以下七個步驟。

一、掌握並購目的

知識產權律師首先要與並購方討論並購在知識產權方面要達到的商業目的和未來的商業計劃,必須清楚地了解客戶期望從此次交易中獲得何種資產和對這些資產使用方式。當然,知識產權律師主要關注的是專利技術、商標和著作權等無形資產。根據並購目的,律師完成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就該交易能否滿足客戶要求提交報告。

二、確認並購的交易結構

股權並購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相對簡單,交易成本較低。因為在股權並購中,目標公司擁有的所有資產將自動轉移給買方。但即使如此,仍然需要審查:目標公司是否真的擁有或者有權利使用那些運營某種商務必不可少的知識產權資產?目標公司股權控制的改變是否終止了某些重要的知識產權許可?

資產並購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相對復雜。不但要審查目標公司對每一個專利、商標、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是否擁有所有權或使用權,還必須弄清楚其是否有權轉讓或許可他人使用,這些轉讓和許可是否要受限於某些條件,同時在交易過程中還需要針對目標公司每一個知識產權准備單獨的轉讓或許可協議,必須考慮不同國家對協議的條款和生效有不同的要求,如要求相應的知識產權當局批准或備案等。

三、審查知識產權的有效性

對所涉專利問題,要注意審查企業是否按時繳納專利年費以維持其專利權的有效性,必要時可通過查詢專利登記薄來確定盡職調查時的法律狀態,審查其是否被無效,或因其他原因失去專有權。特別要注意審查商標有效期及其是否在期限屆滿前申請續展並獲批准。

四、分析知識產權的真正權利人

以專利為例,以目標公司作為申請人或專利權人申請的專利,可能是其員工發明的,需要審查勞動合同中對此是否有約定:如果有約定,就根據勞動合同中的約定來確定誰擁有專利;如果沒有約定,就應根據《專利法》的相關規定來看其是否屬於職務發明並確定其歸屬。有時也需要審查發明人與目標公司的關系(發明人不是目標公司職員的情況),也許發明人才是真正的權利人,而表面上的專利權人並不真正擁有該專利。對於合作開發和委託開發的專利技術,首先審查是否有雙方約定,有約定從其約定,無約定的委託開發其專利權屬於受託方,無約定的合作開發其專利權屬於合作各方共有。對於共同擁有專利的情況,一定要審查雙方的合作合同,審查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尤其是對專利轉讓是否有限制性的規定。

版權的歸屬與專利權有一些差別,僅僅是職務作品,其版權由作者享有,單位只有權在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只有當主要是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單位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或者是有合同約定時,職務作品的版權才屬於單位。合作作品的版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不能通過合同來約定由其中的一方享有。

在此要特別重視委託開發和合作開發中知識產權的歸屬問題。由於著作權不需登記注冊就生效,時有企業並不擁有著作權卻誤以為自己是著作權人,因此,企業是否真正擁有著作權,往往還需多方核查。如果某產品是與他人合作開發,合作合同中關於著作權歸屬又無清晰的界定,就存在發生糾紛的可能。筆者曾代表一家著名大型跨國集團對中國一家從事手機外殼設計的公司作知識產權盡職調查。調查中發現,該公司主要以接受委託和合作的方式開展業務,其設計產品的版權和專利權的權屬關系非常復雜。有關權利歸屬的約定共有9種類型,有的約定比較清楚,可操作性強,而有的約定極其不確定。例如其中一種委託合同約定:在委託方付清所有的設計費前,所有的版權和專利權屬於受託方;付清設計費後,委託方就其接受的所有設計享有知識產權;對於沒有被委託方接受的設計,六個月後受託方可以有控制權,但在轉讓給第三方前,必須獲得委託方的書面同意,委託方必須在一周內答復,否則受託方可以處置。表面上看,受託方擁有未被委託方接受的設計的知識產權,受託方對這些設計申請專利和登記版權都是合法有效的,名義上是這些未被接受設計的知識產權所有人,但事實上,只要受託方轉讓其知識產權就需要委託方同意,對方握有絕對否決權,所以其知識產權處於極其不穩定的狀態,受託方並不能自由地轉讓上述設計的知識產權。加之該公司內部檔案記錄缺失,無法確定以該公司名義申請的專利和登記的版權的真正所有人。鑒於此種知識產權極度不確定的狀態,筆者在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後建議否決該項並購,客戶採納了律師意見,最後放棄了收購該公司。

五、審查知識產權的范圍,確定是否符合客戶並購的目的和是否能夠有效地為客戶所實施

以發明專利為例,作盡職調查時不僅要看目標公司是否擁有發明專利,有時還要研究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由於專利的權利要求書寫得不完備,而令收購企業放棄收購的事例也並不少見。權利要求書不完備會使專利保護范圍過窄,令競爭者很容易繞過該項專利,在市場上形成激烈的競爭。遇到這種情況,該專利預期的長遠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就並不會象並購時的市場表現那樣好。一旦競爭對手通過研究已經公開的專利說明書,找到替代專利的方法,其競爭優勢將不復存在。另一方面,對於並購中特別需要的專利或待頒專利,不但要研究其授權狀態或授權後被宣告無效的可能性,還要弄清楚,即使擁有該項有效專利後,該專利的實施是否仍然需要從競爭企業獲得其它核心專利的許可。如果存在這種可能性,就必須對收購價格乃至收購的必要性重新作出評估。

在盡職調查中,商標的審查重點在於審查目標公司的商標所核准注冊的商品范圍是否覆蓋了客戶所要從事的商業,目標公司是否擁有客戶所期望開拓的海外市場的商標專用權。要區分目標公司擁有的是商標專有權還是從第三方處獲得的商標使用權。如果是後者,一定要審查目標公司是否有再許可的權利,如果沒有,就要設法從原始商標持有人處獲得商標許可,否則並購可能流產。即使是在股權收購時也要注意,在商標許可協議中是否有股東變更後,商標許可將會收回等類似條款。

假設某公司並購聯想公司下屬的某子公司的資產,其目的就是使自己的計算機標上「聯想」的商標出售,但事實上該子公司只有「聯想」商標許可使用權,並沒有權利許可他人使用「聯想」商標,這時並購的目的就不能實現。

六、考察目標公司是否存在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情形

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之間成為知識產權侵權方,是並購中需要特別注意的。為此,在進行知識產權盡職調查時,也必須要審查目標公司與他人是否有知識產權的訴訟或糾紛,或其他可能存在的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情形。在了解相關情況後再評估已有的訴訟對目標公司運營的影響和潛在糾紛可能的後果等。如果目標企業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情形,就需要權衡並購目的和侵權後果的輕重。外資企業非常在意目標公司經營的合法性,在筆者代理過的並購案件中,對目標公司的設計軟體、制圖軟體甚至日常辦公軟體是否有合法來源都要求進行審查。

七、起草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報告

盡職調查報告要列明事實,在總結事實的基礎上,闡明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提出初步解決方案。

(一)知識產權談判和准備收購協議

完成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後,知識產權律師在隨後的知識產權談判中,還需要進一步確定知識產權的交易結構,准備收購協議中相關的知識產權交易條款,確保交易安全。

當出賣方僅出賣部分業務,而不是公司全部時,應與目標企業商談知識產權的交易結構,明確出售部分的知識產權與不出售業務部分知識產權,確認收購方所獲知識產權的權利范圍和使用方式,以及目標企業仍繼續使用的知識產權的權利范圍和使用方式。

在收購協議條款中必須包含目標公司對知識產權的陳述和保證。陳述和保證設計、撰寫得越嚴密、越周全就越有利於購買者。只有經過盡職調查,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陳述和保證,保證購買者獲得期望的知識產權。陳述和保證雖然不能對抗第三方,但能夠敦促目標公司履行承諾。

但僅僅依靠陳述和保證,依靠對權利的聲明和放棄是遠遠不夠。在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下,專利和商標的轉讓必須經過知識產權局和商標局的批准後才生效,專利和商標的許可合同也是經過備案後才能對抗第三人。版權的轉讓雖然無需版權局批准,但經過版權保護中心登記變更版權所有人並公告後的公信力才會更強,權利的法律狀態才會更穩定。所以在知識產權談判並准備收購協議時,務必把知識產權轉讓合同的生效或許可合同的備案作為整個交易的前提條件之一。

(二)權利轉移生效的法定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被收購的知識產權必須在相應的知識產權機關里核准並轉移到新公司名下後,新公司才真正擁有這些知識產權。及時登記知識產權所有權的變更對保護知識產權有效性和知識產權實施至關重要。因此,為證實專利、商標或版權的新所有者作為登記所有者,收購方有必要為每項知識產權准備單獨的轉讓文件,以便向相應權利的核准登記機關提交。

筆者曾接手一個由於並購之初沒有知識產權律師參與,並購文件准備不當,導致無法順利實現知識產權轉讓的案子。交易雙方把專利、版權等知識產權寫進了一個總的知識產權轉讓合同里,沒有顧及到專利和版權分由不同的管理機關來負責轉讓的審核和備案,也不知道中國知識產權局要求針對每一個專利要有單獨的專利轉讓合同,而不是由一個總的合同包括所有被轉讓的專利這些知識產權律師所應具備的基本常識。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盡職調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