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為什麼要物權公示原則

為什麼要物權公示原則

發布時間:2021-10-31 00:15:14

A. 物權的公示原則是什麼

物權公示原則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它是指物權在變動時,必須通過一定方式表現出來,使外界公眾知道物權發生了變動。

B. 如何理解物權法的公示信用原則

物權的公示原則是指物的權利人通過某種手段向特定或不特定人公開顯示其權利的法律事實,物權的公示表現為登記和佔有兩種表徵。對於信賴該表徵而有所作為者,即使表徵與實質的權利不符,對於信賴該表徵的人也不產生任何影響,這就是物權的公信原則。物權的公示原則因物區分為不動產和動產而表現為兩種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六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可見,不動產物權以登記和變更登記作為物權取得和變動的公示方法,而動產物權以佔有作為權利取得的公示方法,以交付作為權利變更的公示方法。物權是對世權,是絕對權,物權一旦經公示即告成立,即使某所有物是被無處分權的人「合法地」轉移到第三人的手中,如果第三人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相信處分物的人為所有權人並善意地取得了該物,那麼物的真正主人也無權追回該物,而只能向處分該物的人主張債權。
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對我們在日常生活從事與物權相關的法律行為時,將產生重要的深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不動產物權變動後要及時到登記機關登記。我國物權法對不動產確立的是實質主義的登記原則,即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的設立、轉移、變更和消滅等事項非經登記不得生效。這就是說,關於物權的一切法律行為,都必須在具備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條件之外,還必須將該意思表示予以登記,並自登記時起該法律行為方可生效。(二)取得他人的不動產前,要充分審查該不動產的產權登記簿,以確認對方是否對該不動產有處分權。只有不動產產權登記薄人記載的權利人對該不動產才有完全的處分權,如果在取得他人的不動產前未經登記的權利人同意,即使出於善意,也不會產生物權的變更。(三)不動產轉讓協議達成後要及時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以防止轉讓人對該不動產的再次處分。不動產預告登記是指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後,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防止現在的出賣人在不動產未登記前將該不動產再次處分而採取的一項約定措施。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行為不產生物權變更的效力。(四)利害關系人發現不動產登記簿記載事項錯誤,應當及時申請異議登記。異議登記是指不動產權利人以及利害關系人認為不動產登記的事項有錯誤而登記薄記載的權利人又不同意更正的情況下,向登記機關提出申請,請求登記機關根據事實情況予以更正的一項法律制度。該制度是一項臨時性的措施,異議人必須在提出異議登記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物權法設立該制度的目的在於及時地保護物的真正權利人,防止登記的權利人對不動產惡意處分。(五)動產變更要及時交付。交付是讓與動產物權的公示方法之一。交付與登記不同,登記可以作為不動產物權一切變更形式的公示手段,而交付不能作為動產物權一切變動形式的公示手段,只有在以民事法律行為讓與動產所有權及設定質權時,交付才是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手段。我國《民法通則》第72條規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法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此規定在原則上以交付作為物權變動要件的同時,也允許例外。(六)需登記的動產物權的產權產生與變動也要及時辦理登記手續,否則不能對抗善意的不知情的第三人。在現代法制下,以登記為公示的方法並不以不動產物權為限。例如,船舶、航空器、機動車等動產物權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也實行登記制度,未經登記,物權變動不能產生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即登記並非這些動產物權變動的要件,只是不能登記,對外不能產生對抗效力。

C. 請問誰知道新物權法里公示公信原則是怎麼解釋的謝謝了

物權法草案第四條規定:「物權應當公示。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人是該不動產的權利人,動產的佔有人是該動產的權利人,但有相反證據證明的除外。法律規定不經登記即可取得物權的,依照其規定。」 所謂「物權公示」,就是公示物的權利狀態,即物現歸何人所有,物上設有何種權種負擔,是否發生權利變動等。「公示」是物權變動的要件,動產以交付為公示方式,不動產以登記為公示方式。
比如:甲為乙在自己的房產上設定抵押權,並約定乙的抵押權優先於以後設定的抵押權,但沒有進行登記;後甲又以該房產與丙設定抵押權,並進行了登記。後來,甲不能清償乙、丙的債務,乙、丙都要行使抵押權,但甲的這套房屋不足以清償乙、丙的債務,乙、丙就因誰優先行使抵押權的問題訴諸法院。案件經過一審、二審和再審,拖了2年多的時間才得以解決。如果有了物權法草案關於擔保物權的規定,這個問題很容易得到解決。
物權法草案第二百二十二條規定:「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拍賣、變賣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依照下列規定清償:(一)抵押權已登記,按照登記的先後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二)抵押權未登記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三)抵押權有的已登記,有的未登記的,已登記的先於未登記的受償」。依據這條確立的公示公信原則,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抵押權屬於不動產物權是必須進行登記才有效的,因此,只能是丙先行使抵押權。乙的優先權最後不能實現,並不是因為你們這個約定本身沒有發生效力,而是因為物權法當中規定,登記的優先於未登記的。
所謂物權變動的「公信」原則,是指物權變動經過公示的,即使標的物的出讓人事實上無權處分,但善意受讓人基於對公示的信賴,仍能取得物權的一種原則。

D. 簡述我國物權變動的公示原則

公示原則是指物權變動行為須以法定公示方法進行才能生效的原回則。公示原則要答求當事人依法定方式向社會公眾公開其物權變動,以明確何人取得物權,何人喪失物權,否則不能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之所以要確立物權的公示制度,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因為物權是排他性財產權,即一物之上不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互不相容的物權。例如一物之上若已經成立一所有權,則不能再成立另一所有權(多人共同對一物享有一個所有權不屬此列)。正因為物權具有排他性,倘若外界無法知悉物權變動情況,則容易導致第三人遭受損害。二是因為物權是對世權,其義務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物權的變動不僅僅是權利人個人的事,對於廣大的社會公眾來說,也都發生權利義務變動的後果。物權人只有以公開的方式將變動事實告知社會公眾,才能使物權變動產生效力。物權公示的功能在於給社會公眾一個判斷標准,即沒有公示就沒有物權變動,以此判定物權歸屬,以維護交易安全。

E. 物權公示有什麼作用

物權公復示的作用:為制了讓他人清楚地知道誰是權利人,以維護權利人、與交易有關的人的合法權益。除有相反證據證明的以外,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上的人是該不動產的權利人,動產的佔有人是該動產的權利人。
物權的公示原則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物權變動涉及一國財產的流涌,關乎一國的交易秩序,因而公示及其重要。公示將物權的實際狀態表彰於外,通過對交易人信賴的維護,向社會交易界提供統一的、穩定的、普遍信服的法律基礎。物權公示對物權法的重大意義於促進大陸法系物權法的理論研究與立法和司法實踐都是不爭的事實。

F. 物權法為何實行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法》第5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該條即是關於物權法定原則的規定。
物權法定原則的具體內容如下:
1、物權的種類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創設,學說稱為「類型強制」
根據物權法定主義,當事人設定的物權必須符合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物權種類時,除我國《物權法》規定的物權種類外,法律不允許當事人自由設定,法律禁止當事人創設此種物權。
2、物權的內容法定,禁止當事人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悖的物權,學說稱為「類型固定」。
當事人不得逾越法律規定的物權內容的界限,改變法律明文規定的物權內容。
3、物權的效力法定,當事人不得協議變更。
物權的效力是指法律賦予物權的強制性作用力,是合法行為發生物權法上效果的保障力。物權為絕對權、對世權,具有對抗一般人的效力,關涉國家、社會和第三人的利益,影響物權的流轉和交易安全。因此物權具有的排他、優先及追及效力,都應當由法律明確規定,不容當事人通過協議隨意改變。例如,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抵押權人有權就抵押物優先受償,如果當事人通過協議設定不具有優先受償性的抵押權,這種約定應歸於無效。
4、物權的公示方式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確定。
關於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世界各國的通例為:動產公示以交付(佔有)為原則,以登記為例外;不動產均以登記為公示方法。法律對物權變動時的公示方式均有明確規定,非以法定方式予以公示,物權的變動或者無效,或者不得對抗第三人,當事人不得協商不經公示的所有權轉移。例如,當事人在房屋買賣合同中,約定房屋不通過登記而發生所有權的轉移,這一約定,因為違反了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要件而無效。如果該房屋在未交付前又出賣給第三人,並且第三人已經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則第三人取得房屋所有權。
對著上面說的在物權法里找一找法條附在後面即可,自己動動手也是有收獲的。字數應該差不多了,如果不夠你自己再隨便添加幾句。

G. 如何理解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的內涵

公示公信原則是公示原則和公信原則的合稱,目的是保護交易安全,特別是保護版
當事人對公示的信權賴利益。
所謂公示,是指
物權在變動時,必須將物權變動的事實通過一定的共識方法向社會公開,從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權變動的情況,以避免第三人遭受損害並保護交易安全。所謂公信,是指一旦當事人變更物權時,依據法律的規定進行了公示,則即使依公示的方法表現出來的物權不存在或者存在瑕疵,對於信賴該物權的存在並以從物權交易的人,法律也依然承認其行為具有與真實的物權存在相同的法律效果。
公示公信原則是
物權法的三大原則之一。
公示原則是指:物權變動必須以一定的方式向外界公示。這樣才有物權變動的效力。通常,動產以交付為公示方式;不動產以登記為公示方式。
公信原則是指:任何因為基於對公示行為的深信,而從事相關交易行為,即使公示錯誤,其交易行為也有效。

H. 什麼是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能舉個案例嗎

公示公信原則是公示原則和公信原則的合稱,目的是保護交易安全,特別是保護當事人對公示的信賴利益。公示公信原則是物權法的三大原則之一。

公示原則是指:物權變動必須以一定的方式向外界公示。這樣才有物權變動的效力。通常,動產以交付為公示方式;不動產以登記為公示方式。

公信原則是指:任何因為基於對公示行為的深信,而從事相關交易行為,即使公示錯誤,其交易行為也有效。

案例:

王某攜帶房產證原件及產權人身份證原件等資料到某中介公司放盤,出售李某的物業。王某提供購房的付款記錄,宣稱該物業是其全額出資的物業,因購房名額的問題,以李某名義落名,自己擁有房屋處分權。

該中介公司核實王某身份及付款憑證等資料後,對房屋進行放售,並成功促成王某與陳某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因王某未取得產權人李某的公證委託書,於是買賣雙方在合同里約定:「如產權人不同意出售該物業給買家,違約責任由王某承擔。」

買方因需辦理按揭,需王某提供公證委託書或產權人李某對合同追認,並協助買方辦理貸款手續,但王某遲遲未能提供李某授權的公證委託書。

李某亦不認同王某與陳某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成交價,要求解除原合同,重新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經過多次協商無果,買方劉某將王某告上法庭。

法律貼士:該糾紛中王某雖為物業出資人,但根據《物權法》「公示公信」原則,中介機構審核是否具有物業的處分權應按不動產登記簿為准。無權處分人訂立的合同,未經產權人追認的,不能約束產權人。王某未能提供產權人的公證委託,且未得到產權人追認的情況下,屬無權處分。

(8)為什麼要物權公示原則擴展閱讀:

2014年,在周吉宜等訴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要求判令拍賣無效,返還周作人撰書、魯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達》手稿一案中,北京東城區法院一審認為,由於手稿已經拍賣,中國嘉德公司已不佔有這份手稿,因此原告要求返還手稿,法院不予支持。

同時,原告一方要求確認涉案手稿的所有權等相關權益屬於原告,因缺乏事實依據,法院也不予支持。

二審中,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法律規定,「動產物權是以佔有為公示公信原則,物品為第三人所佔用,在不能確定第三人的佔有是非法佔有的情況下,難以認定周吉宜等人對物品享有的權益」。因此,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I.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中物權公示原則為什麼能提高物的利用效率

依照「物權變動說」,物權公示對象為物權變動的行為(物權變動的意思表示)或者物權變動這一法律事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物權公示的目的在於保護交易安全。物權變動即物權權屬的變動,往往涉及物權變動之外的第三人的信賴利益,如果沒有公示,則物權權屬純粹為一種物權變動當事人的觀念,第三人當然無從知曉,也就沒有一種可以信賴的表徵,其與他人的物權交易就可能不是與真正的權利人交易,因而就可能遭受損害。為防止這種狀況的發生,有必要將原本存在於人們觀念中的物權變動過程,外化為一定物態形式為公眾所知,以維護交易過程的安全。「物權既然是排他權利,所以物權發生變動時,必然排斥第三人利益,因此為保護以第三人代表的社會秩序,法律要求物權的變動必須向社會展示,以期獲得保護第三人的功效。」「物權所具有的對抗第三人的排他性,使得物權的變動會對不特定的第三人的利益產生限製作用。為避免第三人遭受不虞之害,要求物權的變動應當與一定的技術手段結合起來。這一技術手段就是公示制度。」
在「物權狀態說」看來,物權公示的對象為標的物上的物權狀態,從而間接地公示物權的變動。論者認為,物權公示的目的首先在於透明物權關系,宣示物權歸屬狀況,以維護標的物的靜的安全。「物權公示使物上權屬之狀況公之於眾,明確權利的歸屬,起著定分止爭的作用,不論對所有權還是對他物權而言,都使義務人負不侵犯物權的義務。」「其作用在於使潛在的較以當事人能對標的物上的權利內容獲得一清晰的認識,公示就是為此目的而設計的制度,故而,物權的現狀無疑是公示的本體。」物權的絕對對世效力不僅要求對物權種類進行界定,同時也要求物權的具體種類具有可識別性。為了實現物權的可識別性,公示原則發揮了作用。否則,就無法解釋作為公示方法之效力的公信力的問題。而公信力所要解決的正是被公示的物權現狀與真實的權利狀態的不一致。物權的變動則透過對前後兩個不同的物權存在狀態而獲得認識。其實,物權人的相對人並不關注物權變動的過程,關注的是物上的權利。就物權人而言,他向外界表明的是他對何物擁有何種物權,使相對人負有不作為的義務,並不需要向外界表明這一物權得失變更的行為。
而按照「物權狀態與變動說」,物權公示的客體包括兩個,一是標的物上的物權狀態;二是標的物上的物權變動。這實際上是上述兩種觀點的綜合。因為物權為具有絕對排他性效力的權利,若某一物上已經成立物權,則與之不能兩立的、有著同一內容的物權便不得再行成立。物權具有排他性,其變動常常產生排他效果,若不能由外界查悉其變動的徵象,則難免致第三人於不測的損害。因此要發揮物權的排他作用,防止人對物的爭奪、對他人財產的侵犯,物權公示制度使當事人及第三人能夠直接從外部認識物權的存在及現象,物權法律關系據此得以透明。反之,若無此項制度,則於交易旺盛、物權變動頻繁的市場交易中,不僅物權交易的安全將受到損害,且也必然害及第三人利益,從而最終使財產交易秩序陷於紊亂境地。足見物權的公示制度具有維護物的佔有秩序和交易安全的雙重作用。
其實,各種觀點都有著自己特定的歷史文化傳統。例如,在形式主義(無論是物權形式主義還是債權形式主義)立法模式下,物權變動的結果依賴於公示本身,公示生效即彰顯公示標的物上的物權狀況;不過在「物權形式主義」的模式下,由於物權變動的意思表示與公示本身不可分離,因此,公示自然包含了物權變動的意思表示的公示。從物權公示制度的首要功能在於維護交易安全這一點來看,即使是「物權變動說」,其目的也主要在於公示物權變動的結果狀態,使第三人在進行交易時知曉標的物上的物權權屬狀況,換言之,第三人僅需知道物權變動的結果(通過對動產佔有的辨認確認動產上的物權權屬,通過對登記的辨認確認不動產上的物權權屬),而對於該物權變動的行為及其過程,似無知曉的必要。單就這點看,「物權狀態說」似更為可取。

J. 為什麼要物權公示原則

為了維護交易安全
是由物權的本質屬性排他性所決定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物權公示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