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識產權保護在我國做得如何
從七十年代末至今的短短十幾年間,我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走過了一些發達國家通常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才能完成的立法路程,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在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執法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把保護知識產權作為改革開放政策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七十年代末即著手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同時積極參加相關國際組織的活動,加強世界各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交往合作。因而,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建設在初始階段就顯示了面向世界、面向國際保護水平的高起點。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知識產權立法速度之快,也是史無前例的。在短短十幾年中,陸續頒布並實施了《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有關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並積極參與有關知識產權領域的國際合作,先後加入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巴黎公約》、《馬德里協定》、《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等。同時相應地成立了國家商標局、專利局、版權局等知識產權法實施機構,從而初步建立起一套既體現中國特色又具有國際性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這些對維護我國智力創造者的合法權益,推動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促進對外開放和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合作與交流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時下我國政府正一步步修改與WTO不符的法律,這表明我們在誠心誠意地向WTO規則邁進,正在扎實地做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工作。但必須看到的是,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在某些方面假冒偽劣盛行,肆意侵犯知識產權,有些地方造假和黑社會、腐敗相勾結,形勢嚴峻。一些假貨已經造到了很偏僻、隱蔽的地方,使用非常現代的工具交易。同時也應看到,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與發達國家和國際保護的高水準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如:1984年頒布的《專利法》,把葯品、化學葯品、食品、飲料等為當今大多數國家保護的發明排除在專利保護之外;1983年實施的《商標法》所保護的僅僅是商品商標的專用權;甚至在後來頒布的《著作權法》中仍保留著「內外有別」的做法。即中國公民或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均可自動取得著作權,外國人的作品則必須在中國境內發表才能取得著作權;對專利、商標侵權行為可以適用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而唯獨著作權侵權行為無適用刑事責任的規定等等。值得欣慰的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市場經濟的充分發展,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國際化提供了最為有利的內部環境和堅實的經濟基礎,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與國際規則的接軌。四、推進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國際化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國際化工作上已取得的成就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第三十五屆成員國大會上,通過了我國的提案,決定從2001年起,將每年的4月26日作為「世界知識產權日」。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知識產權的地位、作用日益凸現。在由國務院體改辦國際合作中心舉辦的一場記者招待會上,美國知識產權評估權威公司M-CM的老闆馬丁對中國的記者說了一句「聳人聽聞」的話:「我們在這里探討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這段時間里,中國又有數以千萬計由產權轉化的利潤落入了別人的口袋。」中國入世,知識產權保護必須作為涉外
經營的「重中之重」。自1992年起,我國在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過程中,注意到了按國際規范保護知識產權,特別是在知識產權的立法和法律實施方面,逐步向關貿總協定《知識產權協議》靠攏。具體做了以下工作:立法方面:我國適時地修改了《專利法》、《商標法》;在新近出台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增加了對商業秘密保護的內容;全國人大常委會又先後作出了《關於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和《關於懲治侵犯著作權的犯罪的決定》,從而使我國知識產權立法基本達到了國際水平。應該特別指出的是,我國《專利法》的修改,與關貿總協定《知識產權協議》的要求大體一致,進一步提高了我國專利國際化保護的程度。法律實施方面: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產權法律的貫徹實施,國務院建立了知識產權辦公會議制度,負責對知識產權工作的宏觀管理和協調指導,全國主要省市也已建立了相應的協調指導機構或工作會議制度,嚴肅查處知識產權違法侵權行為。國務院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決定》,更加強化了知識產權的行政保護手段。同時,我國也重視運用司法程序保護知識產權,不少地方成立了知識產權審判庭,專門審理知識產權案件。我國海關總署還就制止侵權產品進出口採取了邊境保護措施⒋。由此可見,經過幾年來的工作,我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正在努力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和國際標准。如何進一步推進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與國際接軌在知識產權制度日趨國際化、關稅壁壘逐漸拆除的今天,僅僅研製出了高新技術成果還不足以擁有市場競爭優勢,只有在其依法獲得專利並得到切實保護的前提下,才能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在分得國際市場利益的同時,它還要求必須建立有利於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切實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經濟新秩序。80年代中後期,《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也就是著名的「TRIPS協議」的簽訂,已經成為國際知識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標志。在實施「TRIPS協議」的帶動之下,國際上相關國家和組織又先後締結和修改了《專利法條約》、《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等。「外邊的世界」告訴我們:從閉門造車,到告訴世界「這是我的車」,我們的車輪必須趕上世界的腳步。針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不足之處,筆者在如何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國際化方面提出以下幾點構想:以專利法、商標法等法律的修改為契機,在以上各法中增加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所有的行政決定享有最終司法審查權的條文,以切實保護知識產權人的權益,並且與國際上接軌。在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原則上,「在修訂現有知識產權法時,全面考慮知識產權侵權的特點、平衡各方當事人的利益和執法實踐中的可能性,參考國外已有的成例,分別直接侵權、共同侵權、間接侵權不同情況,規定無過錯責任及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場合,而不是『一刀切』地否認前者或後者」⒌。最高人民法院可對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原則問題作出司法解釋,明確對於不同的侵權行為種類,採用不同的歸責原則。即對於知識產權直接侵權行為採取無過錯責任原則,對於知識產權間接侵權行為採取過錯責任原則。在訴訟過程中,經權利人提出申請及提供有效擔保,法院應及時採取先予執行等措施,制止侵權人的繼續侵權行為,以避免給知識產權權利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可對先予執行的條件作出新的司法解釋,以便於當事人的申請及各法院的具體操作。在判決中加大對知識產權權利人司法救濟的力度。在民事救濟方面,侵權人所負有的經濟賠償責任應以侵權人因侵權獲得的非法利潤、被侵權人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以不低於合理使用費的數額為計算依據。在這幾種方法中,權利人有選擇權。對於故意實施侵權行為,且侵害後果嚴重的侵權人,不僅應賠償因其侵權行為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失,而且應將其侵權獲利賠償給原告,以加大對侵權者的制裁力度。我國應盡快建立法定賠償制度。依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在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或其侵權行為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失難以計算的情況下,其應承擔的法定賠償數額應在5000元至20萬元之間。此法定賠償數額適用於所有的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在侵犯知識產權案件中,權利人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一切合理費用,如律師費、調查取證費、公證費、審計費、鑒定費、交通費等均應由侵權人負擔。在確定賠償額時應遵守的一個原則是,要侵權人明白侵權是要付出代價的,是得不償失的。只有這樣才能對侵權人具有懲戒作用。總之,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離不開國際保護這一大舞台。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既是我國知識產權法制現代化、國際化的需要,也是我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可以相信,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將隨著與國際標準的進一步接軌而臻於完善。在此基礎上,我國應一如既往地積極參加有關國際組織的活動,履行知識產權領域各項國際條約和協定中應盡的義務,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平等互利原則與世界各國繼續合作,為完善和發展國際知識產權制度共同努力,作出積極的貢獻。現在,中國已經加入了WTO,加入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融入到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入,意味著我們必須遵守「游戲規則」,因為只有在規則統治的游戲中,我們才有機會不斷學習和引進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我們才能通過自己的原創性創新,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知識產權,參與到更高級別的競爭中去-這才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長遠利益與目標所在!
㈡ 知識產權保護是進步,還是限制了發展
肯定是進步啊,如果知識產權沒有得到保護,產權人的權利就得不到保護,其他人可以任意使用產權人的發明而不支付報酬,這樣會影響產權人的積極性,要麼就不把新的發明拿出來使用要麼就不再搞新的發明。
㈢ 知識產權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何意義
這個問題就很泛了。
至於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可以看到,每次重大的技術革命都專將帶個一個屬國家新的活力以及巨大的創新力,比如工業化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等等等等,可以說不僅改變了一個國家,也改變了一個世界。
當今社會,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直接決定了國家競爭力,也決定了國家的話語權,所以知識產權從2008年開始也列入到我們國家戰略!
㈣ 知識產權的是不是越嚴越好
相對來講,是越嚴越好,但也要結合企業本身情況而言,在企業發展規劃內規劃知識產權布局,有張有馳,步步為贏,促進企業長足發展。希望您能採納,專業知識產權代理十餘年。企我鳥--286-90陸-4捌叄5。
㈤ 我們以前對知識產權這個問題的認識,是不太清楚的。或者不太明晰,重視不夠。
這個問題從客觀上來講確實重視不夠,但是也沒辦法,國家只有發展到一點內層次才能開始參與知識產容權的博弈。
知識產權制度是個雙刃劍,既不能太早保護,也不能太晚。西方國家對知識產權制度的研究較早,在科技進步的過程中已經一步步的採用知識產權在保護了,保護的意思比較強。尤其是專利制度,站在技術革新者的角度,當然是好的,別人不能用他的技術,想要使用就要付費,因此抬高了後入行者的門檻;反過來想的話對後入行的人就困難重重了,想要發展提升,一下子超越不了之前的技術革新者,只能給錢用別人的技術。(比如某宗教國家,他們不玩知識產權,世界的技術再他們國內都隨便用,但是他們也得不到尖端的技術)
這普遍也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中國的知識產權才玩了三十年,百姓大多還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這個確實不是一下子能到位的。三十年能完成發達國家一兩百年的知識產權制度走過的歷程以及很厲害了。國家也只能潛移默化的改變大家的理念,同時逐步調整知識產權制度的框架。我們的專利數量已經世界第一了,現在就能質量也趕超了。
其實國家在加入世貿的時候就知道知識產權重要了,只能一步步的完善。
㈥ 關於知識產權的名言
需要是發明之母,但專利權是發明之父。
沒有專利局和完善的專利法的國家就像一隻螃蟹,這只螃蟹不能前進,而只能橫行和倒退。 我們從別人的發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們也應該樂於有機會以我們的任何一種發明為別人服務;而這種事我們應該自願的和慷慨地去做。
知識產權和香蕉一樣,是有保存期限的。
我關注知識產權,我相信知識產權管理就是怎樣增加施樂公司的價值。現在,善於管理知識產權的公司將會成功,而不善於經營知識產權的公司將被淘汰。
隨便哪個傻瓜都可能達成一筆交易,但創造一個品牌卻需要天才、信仰和毅力。
未來的行銷是品牌的戰爭——品牌互爭長短競爭,商界與投資者將認請品牌才是公司最珍貴的資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
保護知識產權,是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所在。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知識、鼓勵創新、保護生產力。
專利文獻是科學與生產的橋梁。
如果不保護知識產權,中國再難有四大發明。
公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結果讓創新者成了弱勢群體。
知識產權是把雙刃劍,揮舞不好容易傷到自己。
專利像魔鬼,總是造成天文數字般地賠償或和解金額;專利像潛水艇,在你看不見摸不著的地方靜靜地威脅著周圍。
不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就談不上真正的自主創新。而核心專利是自主創新的脊樑,一項核心專利可以成就一個企業,形成一個產業。
人類的聰明才智是一切藝術成果和發明成果的源泉;這些成果是人們美好生活的保證;國家的職責就是要保證堅持不懈地保護藝術和發明。
知識產權是一種文化。我們知道,建立一種文化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
寧願不要政府也不能不要設計。
瓦特的偉大天才表現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專利的說明書中,他沒有把自己的蒸汽機說成是一種用於特殊目的的發明,而把它說成是大工業普遍應用的發動機。
知識的歷史猶如一隻偉大的復音曲,在這只曲子里依依次響起各民族的聲音。
發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氣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進。
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證記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
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麼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 所有權原則上是永恆的,隨著物的產生與毀滅而產生與終止。但是,知識產權卻有時間限制,一定對象的產權在每一瞬息時間只能屬於一個(或一定范圍的人—共有財產),使用知識產品的權利則不限人數,因為它可以無限地再生。
㈦ 知識產權是一種什麼權,受國家法律的保護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收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一、概念: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exclusive right)。它主要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二、特徵:
⑴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
⑵知識產權具備專有性的特點。
⑶知識產權具備時間性的特點。
⑷知識產權具備地域性的特點。
⑸大部分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商標權的獲得需要經過登記注冊。
㈧ 知識產權有可能是不合理的嗎
您好,有可能的,知識產權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生成的一種運作資本的方法。本質上就是一種壟斷,而壟斷當然是不合理的。
有些學者認為知識產權可以促進技術創新,進而使經濟得到發展。所謂合理的知識產權就是在壟斷與刺激創新之間尋找平衡。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