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貿易戰只針對中國,是因為知識產權問題嗎
首先中美貿易摩擦由來已久,目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美國對華反傾銷內問題 美國是世界上對我容國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最多??力度最大的國家??自1980年起,共對我國出口產品實施了100多項反傾銷措施,涉及的中國產品范圍非常廣泛,包括紡織品??自行車等多種產品,涉及的金額呈擴大趨勢?? 2.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 關於紡織品貿易的摩擦問題,一直是困擾中美貿易的重大問題??紡織品一直是中國對美出口的重要產品,紡織業在美國已經是夕陽產業,加上中國紡織品的沖擊,近年來,美國紡織業的失業率逐年上升,美國對我輸美紡織品一直實行嚴格的配額管理制度,限制我紡織品輸美?? 3.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中美在知識產權領域屢起風波??多年來,中美之間圍繞知識產權的爭端此起彼伏??美國對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努力始終感到不滿意,多次揮舞301條款,對我國進行制裁和指責??
❷ 世界各國為什麼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首先,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有利於調動人們從事科技研究和文藝創作版的積極性。知識產權權保護制度致力於保護權利人在科技和文化領域的智力成果。只有對權利人的智力成果及其合法權利給予及時全面的保護,才能調動人們的創造主動性,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其次,加強保護知識產權,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增強經濟實力。知識產權的專有性決定了企業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時技術、品牌、商業秘密等無形財產的巨大作用,而如何讓這些無形資產逐步增值,有賴於對知識產權的合理保護。
最後,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有利於促進對外貿易,引進外商和外資投資。
❸ 美國為什麼要確立知識產權國家戰略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知識產權法律和制度的國家之一。美國獨立後即在其《憲法》中明文規定發明人、作者的創作成果應當享有知識產權,並於1790年頒布了《專利法》和《版權法》,時間早於絕大多數其他國家。這表明,美國建國之初就把保護知識產權作為其基本國策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美國在其科技和文化創新能力低於歐洲發達國家的歷史階段,曾在知識產權制度上採取明顯的本國保護主義。例如,美國早期的專利制度拒絕為外國申請人提供與本國申請人同等的待遇,長期拒不參加當時由歐洲國家發起制定的知識產權國際條約,直至1988年才參加了《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
世紀中期之後,隨著美國逐漸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其國內知識產權制度也不斷完善。美國一方面注重為權利人提供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如大力促進其版權產業的形成和壯大,將能夠獲得專利保護的范圍擴大到微生物、與計算機程序有關的商業方法等,規定大學和科研機構對利用國家投資完成的發明能夠享有並自主處置專利權等;另一方面,也注重知識產權權利人利益與公眾利益之間的合理平衡。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反壟斷體系並將其用於規制知識產權權利濫用行為的國家,它還通過其最高法院近10年來的一系列重要判決,制止對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作出過寬的解釋,以免其他人使用先進技術有隨時「觸雷」的危險。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在其對外知識產權政策方面一直從維護本國利益出發,進攻性地參與和推動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制定和調整。美國在雙邊交往中也不斷強制推行自己的「知識產權價值觀」,與相關國家簽訂雙邊協議,使對方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比世界貿易組織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更嚴格、要求更高。例如,2005年開始的澳大利亞新一輪知識產權法修訂,就是按照2005年1月的《澳美自由貿易協議》的要求進行的。美國頻頻運用其《綜合貿易法》的「特別301條款」和《關稅法》的「337條款」,對其認為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國家和企業進行威脅和制裁。美國是對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形成和發展影響最大的國家。
❹ 知識產權爭端對中美貿易的影響
1、積累經驗
此次WTO第一案是中國加入WTO以來,面臨的關於知識產權爭端的首例案件回,在此之前我國的經驗比較答欠缺,而通過此次的應訴和不斷的磋商,使得我國積累了爭端解決的經驗,從而為更好的應對以後的案件打下了基礎,尤其是解決在多邊框架機制下知識產權爭端問題。
2、 促進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此次的WTO第一案告訴我們,建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環境,能夠促進企業創新,充分發揮知識的作用,因此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促進我國科技的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尤為重要。此次案件以後,我國進一步完善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了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3、降低了中美貿易逆差
中美貿易逆差較大,一直以來都是中美貿易摩擦產生的根本原因,美國為減少貿易逆差,改善貿易條件,要求中國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從而發揮美國在國際貿易的競爭優勢。WTO第一案中關於中國假冒商標和盜版案件,支持了美國的訴求請求,中國的盜版行為由於此類案件有所減少,在一定程度上給中美之間的貿易產生了影響,減少中國的出口,降低了中美貿易逆差。
❺ 美國知識產權戰略的介紹
美國知識產權戰抄略是指知識產襲權領域的美國國家發展戰略。 美國從20世紀的80年代開始實行知識產權發展戰略,一是產業結構的調整,二是相應的知識產權改革,制訂法律,重新界定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和利益分配,包括知識產權的實施者和推動者及管理者的權益。在對外方面,謀求美國知識產權權利人在全球利益的最大化,推動〈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的簽署。由於WIPO僅限於IP授權前的事務,不涉及到授權後的保護,因此在WIPO領域內難以實現高標准,因為它沒有WTO那樣的強制措施。故美國尋求WTO的執行手段。
❻ 美國是如何對文化產品的版權進行保護的
轉篇文了解下:
在美國,知識產權意識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它源於美國人從小就有敢於想像的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就是自己財產一部分的價值觀
美國知識產權分為四類:專利、商標、版權和商業秘密。美國專利法早在1790年就寫入國家憲法。
這種對知識保護的意識和法律,有助於激勵和保護發明者,使個人、公司和國家都從中獲得巨大利益。比如,上世紀80年代建立的美國應用分子基因公司(AMGEN),起初並不起眼。後來它研發出兩種葯品E-POGEN和NEUPOGEN並獲專利,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獨銷權,公司資產從最初不到2000萬美元,到去年超過600億美元。著名的迪斯尼公司,僅靠銷售兒童玩具等產品的品牌和專利使用權就獲得巨額收入。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美國許多公司技術翻新快,專利多,像IBM一年獲得的專利就有3000多個。專利權給企業帶來巨大利益。
美國是知識產權大國,也捨得在這方面花大錢,因為這可以一本萬利。這不僅是美國成為技術和經濟強國的重要因素,也是它要竭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原因
美國霍根與哈特森律師事務所負責知識產權保護的律師楊衛寧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有許多獨特之處。比如美國的專利法規定,誰先發明誰就有專利權,而歐洲國家是誰先申請誰就有專利權。另一方面,歐洲國家規定,在申請專利前,你的產品不能銷售,專利不能發表和使用。在美國可以在申請專利之前的一年時間里,允許銷售、使用和發表。她說,這是因為它要鼓勵和保護發明者和創業者,許多發明者和小的創業公司開始沒有錢,同時也需要時間。有的先要市場實驗才去籌資申請專利權和投入生產。所以,在美國發明者從剛剛有創意和想法時就開始記錄,公司也有一套體制,研究發展的每一進展和日期都有表格記錄在案,並有證人簽字。
為了加強對本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盡量與世界接軌,美國前幾年已對部分法律進行修改,比如專利權的有效期從批准日始算的17年,改為從申請日開始延長到20年;《版權法》也從團體著作權保護期的75年和個人終身享有及去世後的50年分別延長了20年。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美國還有一條跟歐洲等其他國家不同,就是原告訴被告侵犯他的專利權,如果輸了,在歐洲國家原告必須賠償被告的律師費。但在美國如果原告輸了,不用作任何賠償,這實際上也是對專利人的一種支持。還有,專利人如果告別人侵權,可以先不付任何律師費,贏了官司,再從被告賠償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費用。輸了,可不付律師費。這是鼓勵訴訟以保護專利。
負責高科技知識產權保護的陳英律師在接受采訪時說,高科技的發展使知識產權變得更加復雜,美國的法律內容也在不斷修改和增加。
高科技的發展和使用,使專利相互扯在一起,官司越來越多。陳律師舉例說,比如現在美國市場上的數字相機很熱門。多數產品出自日本公司,但裡面用的零件技術專利很多是美國人發明的。前段時間,一家美國公司說日本索尼相機里的零件有一項是它的專利,雖然不是關鍵性的零件,但它告索尼侵犯了它的專利權,要索尼將這項產品銷售額的5.7%賠償給它。索尼輸了官司,幸運的是,陪審團裁決只賠償2500萬美元,相當於它銷售額的0.8%。
美國對侵權的懲罰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意侵權,即在你銷售產品時,不知道此產品別人早有了專利權。人家告你,你只要賠償對方的損失費。另一種是故意侵權,要3倍賠償對方損失。所以,美國人在申請專利前通常都請律師幫其調查,並有調查報告。如遇問題,憑當時律師的調查報告,可以避免3倍罰款。
在美國,專利和商標的注冊由聯邦政府專利局負責,版權在國會圖書館注冊,版權沒有太多的國界性。比如你的著作只要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登了記,如果有人侵犯了你的版權,根據美國版權法,侵權者必須按銷售的件(次)賠償你。沒有登記,也可告他侵權,但須證明損失數量。
商標的權利關鍵在使用。在美國你注冊了商標,可以得到保護,但長期不用,權利就會消失。
商業秘密保護比較復雜,但有些規定是很明確的。比如你在一家公司搞研究,後來你離開了,雖然這個項目的研究沒有成功,但仍是商業秘密。你到別的公司不能繼續這項研究,因為法律規定,你在前一家公司所搞的研究,屬於前公司所有。
知識產權的保護也使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得到很大好處。比如專利權是有國界的。也就是說,如果外國產品到美國銷售,必須在美國申請專利,或擁有美國專利,否則就不能銷售。如果美國的某項產品在別的國家也注冊了專利,那你在那個國家也不能銷售屬於它的專利的同類產品
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取消了配額等貿易壁壘,但知識產權的國界性「技術壁壘」依然存在。這將嚴重影響技術專利比較少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出口。
事實上,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存在壟斷問題,這種壟斷不僅影響美國本國消費者的利益、其他同類公司的發展,對國際貿易中的世界其他國家也有影響。
比如美國有家電力公司,發明了一種節省電力和能源的技術產品,並申請了專利,但為了多賣電,它把這個專利束之高閣,自己不用,別人也不能用。又比如微軟公司,不僅進行技術壟斷,還將產品進行捆綁式銷售,引起消費者的反感,也影響了別的公司的發展。對諸如此類的問題,美國政府解決的辦法只有兩個:一是規定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時間限制;二是用《反壟斷法》來對知識產權濫用者加以制裁,以促進社會的發明創造和有序競爭。
❼ 美國在哪些方面體現知識產權法律嚴密
同世界其他國家基本一致,美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范圍也是根據智力勞動成果的不同型態和不同權益確定。
首先,先說下,美國知識產權法保護的范圍分類。
1. Copy right and neighboring rights.版權及領接權
2. Patents. 專利。
3. Fade marks. 商標。
4. 商業秘密。
5. 其他知識產權,主要是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
以上,幾點主要美國知識產權立法的基本框架。
其次,體現其嚴密性。一方面,可從美國知識產權立法來說,美國知識產權立法十分活躍,主要也是受企業團體影響、企業與政府的協調、高立法效率。另一方面,可從美國知識產權的行政和司法框架現實來說,行政方面有美國專利商標局、版權辦公室、美國貿易代表署、版權稅查庭;司法方面有聯邦和州法院體系,華盛頓的巡迴上訴法院在專利方面的案子特別突出典型。除此,美國還有一些知識產權保護的民間組織,比如國際知識產權聯盟、商業軟體聯盟等。
總體來說,從立法到實際操作保護,有一套完整且完善的體系。同時,建議您讀幾本有關美國知識產權法的書籍,比如李明德著美國知識產權法,那樣您有一個較為全面系統的認識,也可以自行體會其嚴密性。
❽ 美國知識產權戰略的專利戰略
1.美國專利制度是條文法與判例法的混合體
專利制度通過對發明人提供獨占權,使創新產品具有獲得高額利潤的可能。美國專利法屬聯邦法,由國會制定。專利法實施細則和審查指南由專利商標局制定。專利法的規定比較寬泛而涉及具體內容(包括專利保護的范圍)往往在細則中予以規定。專利商標局通常根據美國經濟、科技發展的需要,草擬實施細則並在網際網路上公布,以便征詢公眾、專業律師、代理人的意見,從而確定實施細則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這在較大程度上使美國專利制度具有靈活性和可操作性。
2.強調把專利頒給第一個專利發明人
強調把專利頒給第一個專利發明人,而不是給第一個專利申請人,也就是說即使你專利搶注的時間在先,也不能保證你能得到專利權,充分體現了公平的原則。美國對專利的保護范圍不斷拓寬。例如,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與地區還在就基因技術能否申請專利進行激烈爭論的情況下,美國已進入了怎樣才能授予專利權的階段,提出對網路商業方法、基因技術給予充分的專利保護。美國專利訴訟費昂貴,但對專利侵權者的處罰力度也非常大。嚴格的法律規定與嚴格的司法制度有效地保護了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也充分體現了專利制度的本質是激勵創新,促進技術進步。
3.強調專利與標準的結合
標准本來屬於技術的標准化領域范疇,但是美國將專利制度與技術標准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其利用其技術優勢進而占居知識產權的有力地位。誰掌握了技術標準的制定權,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因此,美國一些高技術公司常常先把規則性的東西做成國際標准,然後把這種標准性的路徑全部設定成專利進行注冊,最終佔領市場。不僅如此,由於專利與標準的聯系日益密切,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都在力求將專利變為標准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因此,標准化成為專利技術追求的最高形式。而且,發達國家通過控制國際化標准為他國產品的進入設置技術貿易壁壘。
4.將專利與貿易掛鉤
專利貿易在美國的對外貿易中占的比重相當大,而且在阻礙他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專利保護范圍實際上是壟斷市場的問題。現在許多發達國家的公司正在取得專利的優勢地位,給新的公司與研究者的進入造成困難,尤其扼制了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創新空間。為此,美國大力發展專利貿易,並以此戰略來阻礙他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並為美國商品佔領國外市場提供方便。據美國專利商標局統計,專利轉讓收入一直是IBM公司增長最快的利潤來源之一。2000年IBM的總利潤為81億美元,而專利轉讓就佔了17億美元。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專利已經作為一種商品開始出現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特別是某些發達國家近年來極力推行專利審查的國際化,打破專利審查的地域性限制,由少數幾個國家負責專利審查並授予專利權,其他國家只需承認審查結果即可。這種狀況將極大扼制發展中國家的創新能力,甚至由於過度依賴外國專利技術而對其國家經濟安全構成威脅。
5.採取誰投資誰受益原則
美國允許為遺傳信息和企業軟體申請專利,以前不被專利保護的領域如數學題解法、計算機軟體、密碼和破譯人的遺傳基因等正在陸續成為專利。知識產權管理有助於鼓勵私營企業增加對研究與開發和創新的投入,但負面影響同樣存在。短期看,研究與開發可能被用於社會效益較低的項目,從而降低其生產力影響研發的投資效率;長期看,即使強化知識產權管理不會降低研究與開發的生產力,但過於廣泛的知識產權可能扼殺下一個商業創新潮。例如基因技術專利權基本屬於基礎科學知識專利權,雖然這一知識也許能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但是最初專利持有者的權利將阻礙對這一技術的進一步使用。
美國的專利制度強調激勵創新和促進技術進步,認為過度的專利保護會產生壟斷,所以美國在設立保護制度的時候,在立法上就給予了限制。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就規定「國會有權利通過賦予作者在有限期間內對其作品和發明以專有權利,以此來促進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這說明美國憲法在起草時就考慮到了保護知識產權的問題,但其目的不是為保護而保護,而是為了促進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而且這種趨勢在知識經濟時代被不斷強化著。對專利的保護也出現了一種現象:一方面知識被侵權的現象比較嚴重,另外一方面壟斷的趨勢越來越快、越來越嚴重,壟斷專利就像壟斷商品一樣。比如微軟公司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形成了壟斷地位,這個現象表明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沖突在知識領域激化了。美國在強調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也強調對濫用專利戰略的限制。1998年5月,美國政府將微軟告到了被告席上就是一個範例。美國政府認為:如果一個成功者濫用其權利,國家的法律就應當介入,捍衛公共的、社會的、消費者的利益。
❾ 有關美國知識產權保護的
在美復國,對知識產權的法律制保護由來已久。1789年開始實施的《憲法》第一章第八條第八款指出,國會有權「保障著作家和發明人對各自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的期限內的專有權利,以促進科學和實用藝術的進步」。此後,美國又先後制訂了《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互聯網法》和《軟體專利》。為了全面執行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規定的各項義務,1994年12月8日美國政府制訂了《烏拉圭回合協議法》,對知識產權法律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