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谷歌數字圖書館版權

谷歌數字圖書館版權

發布時間:2021-10-29 00:12:54

⑴ google數字圖書館的簡介

谷歌數字圖書館是一種館藏以數字化格式存儲可以利用計算機訪問的圖書館,而傳統圖書館的館藏則以印刷、微縮膠片或其他媒體等相對格式為館藏主體。數字化的內容可以被存在本地端或通過計算機網路由遠程訪問。數字圖書館可說是一種信息檢索系統。

⑵ 谷歌侵權門的介紹

谷歌侵權門是指發生在2004年的谷歌公司(google)未經授權非法掃描570位中國作家的17922種作品上網的侵權事件內。谷歌容公司自2004年開始對圖書進行大規模數字化,在沒有獲得授權的情況下,將全球尚存有著作權的近千萬種圖書收入其數字圖書館。2005年,谷歌網上圖書館因涉嫌侵權被美國出版商和美國作家協會告上法庭,經過3年訴訟,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但仍因涉及中國等其他國家版權人的利益,遭到中國文著協及歐洲出版商聯盟等其他國家相關組織的反對。2011年美國紐約法院否決了谷歌的這份和解協議。

⑶ 在網上分享電子書資源會涉及到法律版權問題嗎

無形的顛覆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為6.18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45.8%。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直接帶動了數字化出版的發展,2012年國內數字出版總產出達到1935.49億元,比2011年整體增長40.47%,其中電子書(含數字化報紙)均保持了高速增長勢頭,增長幅度均超過30%以上。傳統的紙質圖書正在逐漸演變為各種形式的電子書,閱讀方式也不斷推陳出新,包括kindle閱讀器、iPad、iPhone或是其他形式的電子書,當當網也相繼發布了「都看」閱讀器。
電子書商們還在不斷創新電子書的閱讀體現,當用戶看到好看的書籍,只需要用閱讀器掃描書籍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直接下載電子書,這一過程中甚至省略了電子商務中的「物流」環節。
在電子書產業持續升級的過程中,電子書的版權問題一直困擾著電子書商們。谷歌公司自2004年開始對圖書進行大規模數字化,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將全球尚存著作權的近千萬種圖書收入其數字圖書館。2005年,谷歌因涉嫌侵權被美國出版商和美國作家協會告上法庭,經過3年訴訟,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但仍因涉及中國等其他國家版權人的利益,遭到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及歐洲出版商聯盟等其他國家相關組織的反對,2011年美國紐約法院否決了谷歌的這份和解協議。在中國,2010年6月,中華書局和漢王科技因版權之爭對簿公堂,中華書局指責漢王電紙書(國學版)預裝的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侵權。漢王科技則稱,自己通過國學公司獲得作品授權,並已經為這些內容支付了版權使用費。因此,如何有效解決電子書的版權問題,也成為電子書運營商們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電子書產業的產生以及持續升級,顛覆了傳統的「書籍」概念,信息在「無形」被閱讀、傳播。傳統版權法的各種法律模型在電子書時代一次又一次被重新塑造,「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互聯網路傳播權」這些對於普通公眾相對生疏的版權法概念,一次又一次走入人們的視野。留給我們思索的是,電子書產業升級給版權制度到底帶來了什麼?
版權授權現新模式
與傳統紙質圖書不同,電子書「以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用戶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這在著作權法上被稱為「信息網路傳播權」。傳統的版權法並沒有這一項權利,它完全是基於網路技術的發展而催生的版權法內容。我國是在2001年10月修訂版權法時才增加關於「信息網路傳播權」內容。雖然傳統紙質圖書的出版、發行一般不涉及「信息網路傳播權」,但出版商在與作者的協議中往往會約定,「信息網路傳播權」歸出版社所有,之後出版商就可以合法對外銷售「信息網路傳播權」,這也成為電子書商們獲取「信息網路傳播權」的重要方式。
電子書商們總是試圖提升電子書版權授權的效率,然而他們在與出版商或者與作者「一對一」的談判中,總是感到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於是,他們在想盡辦法試圖提高授權的效率。「自助版權協議」模式、「授權要約」模式以及「稿酬通知」模式應運而生。
其中,「稿酬通知」模式最具爭議,按照我國著作權法規定,未經作者授權對作品進行網路傳播,即使事後向作者支付報酬也屬於侵權。為了在版權法上為「稿酬通知」模式找到合法的依據,有學者支持用「法定許可制度」來解釋此種模式,即電子書運營商「先使用後付費」的行為,屬於「法定許可」,即法律所規定的許可方式,而不屬於侵權行為。然而,這種「法定許可」情形又純屬於學者們杜撰出來的一種情況,在各國著作權法找不到現成的規定。當然,未來社會著作權法是否會吸收這種觀點,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會受到來自作者方面的強烈反對,因為「法定許可」的補償標准系法律強行規定,是「一刀切」的範式,這等於在根本上剝奪了作者與書商們討價還價的自由。
「自助版權協議」模式是由國家數字版權研究基地推出的,該種協議模式構造了多種可供選擇的數字版權授權模式,旨在為互聯網版權保護和版權交易提供範本。其本質是將授權協議格式化,它的本質是「格式合同」,即事先制定規范版權,盡可能減少簽約各方的談判空間。事實上,格式合同只會在簽約時減少談判成本,但它仍需要「一對一」談判環節,因此無法從根本上提升電子書授權效率的問題。
相比之下,「授權要約」模式更受推崇,著作權人在圖書出版的同時,根據其意願,隨書刊發出一個「授權聲明」,明確該書的著作權授權范圍、授權費用及其支付方式等。「授權要約」本身就屬於批量授權,但它需要出版者的積極參與才能完成。對於普通作者,由於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很難在出版時獨立設計出「授權要約」模式,因此就需要出版者的積極推動,問題在於「授權要約」模式下最終受益者又是作者或電子書運營商,如何讓出版者也從中「分一杯羹」,這是推動「授權要約」模式走向成功的關鍵。
「發行權」將被重新詮釋
我國著作權法對「發行權」的界定強調採用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原件」或「復製件」。然而,對於電子書而言,從一開始就完全是以數字化的方式出現的,完全不存在「有形載體」,何為原件,何為復製件,在電子書的世界裡並沒有清晰的界定,那麼又如何來詮釋電子書的發行權呢?
之所以要討論電子書的發行權問題,還主要是基於「發行權」所奉行的「一次用盡原則」,紙質圖書在首次合法銷售後,針對該書的發行權便已用盡,即針對該書的二次及再次銷售行為均無需再徵得作者的授權。
我國著作權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但司法實踐中卻奉行該原則。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18條還專門規定,「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行了作品的復製件後,著作權人對該批作品復製件的出售權便一次用盡,不能再行使了。他人購買著作權人許可發行的作品復製件後再次出售的,不用經著作權人同意。」這里涉及到問題是,用戶購買電子書後,是否有權依據「一次用盡原則」而將作品再次轉發給其他用戶呢?基於對利益的考量,針對這一問題,電子書運營商與用戶形成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用戶一方會堅決捍衛「一次用盡原則」,而爭取轉發的自由;然而,電子書商則會想盡辦法阻止這種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轉發。
縱觀世界各國電子書「發行權」的立法,主要有兩種立法例: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立法例,擴大了發行權的解釋,將電子書這樣的無形載體也納入發行權的范疇,但同時規定「如果將來出現一種控制技術,可以保證作品復製件的原始所有人在傳輸作品後無法保有復製件,而且接收方也無法擅自製作復製件時,那麼發行權用盡原則也可以適用」。二是以歐盟為代表的立法例主張,發行權僅指「有形載體」(原件或復製件)的發行,像電子書的發行則由其他版權內容來規范,不適應「一次用盡原則」。顯然,各國立法大都站在電子書商的立場,不允許電子書的發行權「一次用盡」。
新業務模式重喚「出租權」
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電子書的業務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傳統的書籍租賃業務也在這一過程中被重新喚醒。亞馬遜公司Ki″d1「電子書繼在教科書領域推出租賃服務後又將這一服務擴展到一般書籍,如《有效思維的5個習慣》在Ki″d1「的銷售價為9.99美元,而該書的Ki″d1「租書服務底價為5.5美元,每過一天就增加幾美分,直至租價升至與銷售價相同。
電子書讓「租賃」變得更加容易而且「特別」。「租書」與「買書」不同,在租賃的情況下,用戶只是根據其租賃的時間支付費用,而非永久閱讀;電子書商也會通過技術手段在「租期」屆滿時收回電子書。這里要關注的是,電子租書服務與作者版權之間的關系,或者說,書籍租賃是否也屬於作者版權范疇?如果說在「買書」的情況下,電子書商及作者收費的依據是「復制權」、「信息網路傳播權」,那麼在「租書」的情況下,電子書商及作者收費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確認作者出租權的首個國際條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即TRIPS協議)第11條規定,對於計算機軟體和電影作品,成員應授予作者享有出租權。關於「出租權」的立法例,大致也可以分為兩類:第一種立法例主張「出租權」僅適用於電影作品、計算機軟體作品等特定作品。美國1976年《版權法》及其1990年修正案規定的出租權只支持計算機軟體和錄音製品。法國1992年《知識產權法典》將計算軟體、錄音製品、錄像製品、傳播企業節目作為出租權客體。我國著作權法也奉行這一立法例。第二種立法例則主張「出租權」適用於所有作品,德國、日本、俄羅斯以及我國台灣地區著作權法採用此種立法例。
其實,採用哪一種立法例,完全是利益平衡的結果。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著作權法之所以關注電影、計算機軟體等作品的出租權,是由於上述作品出租產業大發展所導致,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出租電影、音像製品一度成為電影、音像產業的主流形式。為充分保護電影、音像製品作者的利益,相關國家才在著作權法上特別針對電影、計算機軟體、音像製品規定了出租權。隨著閱讀器的推出,電子書籍的租賃業務勢必成為一種新的業務形式,那麼,電子書產業升級是否會重喚版權法上關於「出租權」的擴張呢?
而到底是採用「出租權」還是「互聯網路傳播權」來調整「電子出租」行為,核心還在於在作者與電子書運營商之間建立利益平衡機制。若是將「電子租賃」納入「租賃權」的范疇,作者自然有權基於「租賃權」向電子書運營商主張報酬;即便是未將「電子租賃」納入「租賃權」的范疇,作者同樣也可以基於「互聯網路傳播權」向電子書運營商主張報酬。我國著作權法所規定的「出租權」不適用於圖書作品,作者只能基於「互聯網路傳播權」向電子書運營商主張報酬。至於未來社會是否專門針對圖書的「電子租賃」設立專門的「出租權」,還完全取決於產業發展的需要。
不可迴避的挑戰
我國著作權法正面臨第三次修訂,電子書產業升級勢必會對法律修訂產生重要影響,與此相伴隨的是作者、出版商、讀者之間利益格局的重大變化。電子書產業升級對信息網路傳播權、發行權、出租權等制度帶來了嚴峻挑戰,其實,還遠不止這些。

⑷ 谷歌數字圖書館

我在美國,我天天用GOOGLE BOOK,從沒看過有版權的文章被貼上的。
而且Google Book 在國內是被屏蔽的,如專果沒問題,為什麼屬要屏蔽?大家只要上去試試就知道真偽了。
可以用代理上去看看。查查張抗抗女士的作品到底是全文,還是片段上傳。

⑸ 谷歌數字圖書館的侵權表現在哪些方面

谷歌數字圖書館並不侵權,它在各國的服務都是遵守當地法律的。

⑹ 谷歌侵權門的其他相關

數字圖書館本身的確是一個令人激動的項目:數字圖書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能上網,就可以方便地查找相關信息,幫助人們在更大范圍內共建共享信息資源。試想,當人們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台電腦上輕松查閱大英圖書館的孤本印刷版《聖經》,或翻看美國國會圖書館中的中國古代地方誌,將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文明的交流起到多大促進作用?說它是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工程,一點不為過。
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文化大同」,對作者與出版商的著作權和版權的保護,絕對不能輕易繞過。谷歌要想將數字圖書館項目做成功,就必須尊重、維護作者與出版商的著作權和版權。而且無法預知,谷歌建立數字圖書館最終是為公益還是為利益?如兩者兼有,誰占的比重更大?會不會因壟斷而高收費?但有一點,在網路時代的今天,數字圖書館絕對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正因此,有專家建議中國作家不必動輒上升到民族尊嚴的宏大層面,坐下來與谷歌心平氣和地談一談:利益的問題,不妨彼此協商、討價還價;法律的問題,不妨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最終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基礎上繼續推動數字圖書館計劃,而不是令其半路夭折。
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已經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法律應該順應這個潮流而不是逆潮流。版權法的發展也是這樣,總是技術先行法律跟進。谷歌和解協議需要修改的部分可能包括:谷歌競爭對手在與出版商達成類似協議時不能享受到更有利的條件,以及規定谷歌如何使用網民閱讀習慣信息的條款。

⑺ 谷歌侵權門的事件進展

權威渠道消息表示中國政府代表將在2009年10月於美國召開的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上,就谷歌數字圖書館引發的版權保護問題與美方進行深入磋商。
與此同時,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組織了「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及和解協議研討會」,參與維權的專家組正式成立,5名成員都是業內的權威專家、律師。該小組的維權工作將在2009年「十一」後啟動。
美國方面有關谷歌數字化圖書計劃的聽證會推遲到了2009年11月6日舉行。
國家版權局已經明確表示支持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在法律范圍內維權。據悉,中國內地很多出版社如北大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等已經明確授權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為其主張權利,出面與谷歌交涉,維護合法權益。
面對討伐聲谷歌選擇了沉默。谷歌方面仍似乎沒有改變擴張在線圖書館的意思,並且稱2008年由美國作家協會與美國出版商協會曾就谷歌未經授權即對圖書進行數字化一事達成的和解協議只在美國有效。也就是說,美國本土以外的著作權人接下來想要維權將更加不容易。
2009年12月29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稱谷歌就數字圖書館版權糾紛一事向該協會提供了一份初步清單。根據這份清單,谷歌數字圖書館共涉及中國圖書8萬余種。谷歌此次公布的數據是按照國際統一標准書號(ISBN)中國號段為「7」檢索的數據,由於1987年以前中國沒有採用ISBN,所以未包括在內。 真正完整的名單肯定比這份長,因為1987年以前中國出版的圖書並未包含在此次谷歌提交的清單中。據了解,谷歌應該沒有任何技術障礙搜索1987年前的相關數據,並提供給我們一份完整的名單。
截至2009年,中國文著協共有超過兩千作家會員。希望更多中國作家加入文著協,通過共同協商維權,發出更大的聲音。 .

⑻ 谷歌數字圖書館可以免費從上面看書嗎

什麼也沒有就馬上要被扼殺在搖籃中了,

谷歌要不搞這個圖書館也不會有人說起版權的問題!

⑼ 谷歌版權門詳細事件經過

早在2001年,谷歌的兩位創始人布林與佩里就認為,互聯網的訊息只佔人類訊息的一小部分,更多知識以紙質的形式分散於世界各處,應該將它們搬到網上去。這是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最初構想。
2004年,谷歌覺得自己已有足夠力量發布這一被稱為網路「阿波羅」的數字圖書館計劃。圖書館內的圖書分為全書預覽、有限預覽、摘錄視圖,用戶可以免費搜索到裡面的書籍,如果感興趣,可以選擇付費下載或者購買。
2004年,谷歌公司開始大量掃描圖書,准備打造全球最大的數字圖書館。過去5年,谷歌已收錄全球近千萬種圖書。
2005年,這一計劃遭到美國出版商協會及多個出版商和組織的阻擊,走上訴訟的道路。出版社稱,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掃描一部完整的著作,並將其存儲在Google的伺服器上,已經侵犯版權,美國作家協會以及出版商協會對谷歌提起了集體訴訟。2006年,這一計劃在歐洲也引起官司。法國的出版商將谷歌告上法庭,另外,多個圖書館也反對谷歌的掃描計劃。2008年,美國作家協會與美國出版商協會就谷歌未經授權即對圖書進行數字化一事達成和解協議。
據國外媒體報道,紐約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法官陳卓光日前宣布,已初步批准谷歌同兩家美國出版機構提交的修訂版數字圖書和解協議。法院將於2010年2月18日就此舉行所謂的「公平聽證會」,屆時該修訂協議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將陳述各自觀點。
「和解協議最大修訂部分,是適用范圍的縮小」,谷歌全球研發總監丹尼爾表示,此次谷歌提交的修訂版和解協議主要針對美英澳加四國。不過,在美國進行版權登記的中國書籍,也將適用於和解協議。
2009年6月,中國文著協收到美國版權人協會等機構的通知,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涉及部分中國作者。
10月13日,央視《朝聞天下》欄目報道稱,谷歌數字圖書館涉嫌大范圍侵權中文圖書,從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獲悉,570位權利人17922部作品在未經授權下已被谷歌掃描上網。
10月16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通過中國作家網發出《就谷歌侵權致著作權人》,呼籲中國作家堅決維護合法權益。
2009年10月29日,谷歌公司方面代表抵達北京協商。
2009年11月2日,谷歌、文著協雙方首次正面會談,建立正常溝通渠道。據報道,在第一次會談中,谷歌承認「圖書館掃描計劃未經包括中國作家在內的任何人授權」。
11月20日,雙方舉行第二次會談並取得一定進展。據介紹,谷歌方面代表同意在12月前提供所收錄中國作家圖書清單。但在是否侵權這一核心問題上,雙方仍然存在分歧。據悉,雙方將於12月進行第三次會談。
據文著協常務副總幹事張洪波介紹,在會談中,谷歌公司的代表不承認「侵權」,而是認為掃描圖書本身是種復制行為。谷歌方面表示,雙方在認識上的分歧或許是由於法律制度的不同。谷歌負責圖書事宜的全球研發總監丹尼爾此前也表示,所有圖書的掃描只是用於搜索,且只顯示摘要,不存在版權問題。

⑽ 谷歌數字圖書館被關閉了嗎

http://books.google.cn/

一直可上,從未被封過,從心裡佩服谷歌的偉大~

閱讀全文

與谷歌數字圖書館版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