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權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物權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1-10-26 12:00:49

1. 合同法和物權法在調整市場經濟運行中作用的不同

第一,將進一步鞏固改革開放成果,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已發生了深刻變化。變化之一,就是確立了市場經濟對資源配置的基礎地位。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財產交換。財產交換的前提是該財產在法律上必須有明確的歸屬。完善的所有權制度,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條件之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立了土地承包經營制。體現在法律上,物權法通過用益物權制度,固定發包方與承包方之間的農地使用關系,從而鞏固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即「土地承包經營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民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依賴企業的穩定發展。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對資金的大量需求。企業獲利資金最主要的方式是向金融機構融資,融資的關鍵問題是風險。《物權法》在總結《擔保法》實施以來的經驗基礎上,參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立法,規定了較為完善的擔保物權制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和降低金融機構的融資風險,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主要採用行政法規形式(即1990年《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制度。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性質和內容,不甚明朗。有鑒於此,《物權法》確定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性質是用益物權,內容是用於經濟建設,稱為「建設用地使用權」。

《物權法》正是通過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等法律制度,進一步鞏固改革開放成果,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第二,將進一步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物權法》通過第45-69條規定,規定了國家、集體和私人財產所有權,進一步明確了物的歸屬。財產歸屬只有涇渭分明,所有權人才能通過設立用益物權,將自己的財產交給他人利用;或者通過設立擔保物權,予以融通資金,進一步促進「物盡其用」。

物權法實施,將進一步保護私人的財產權。盡管我國新修訂的《憲法》第13條第1款和第3款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但公民的財產權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護。究其原因,憲法上的權利,不是可訴性權利,公民的財產權利即使受到不法侵害,也不能依據憲法提起訴訟,法院也不能援引憲法進行判案。《物權法》就是將憲法上有關公民財產權保護的原則性規定,予以細化、具體化,使憲法上的權利,成為在物權法中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可訴性的權利。

第三,進一步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完善我國財產權的法律保障體系。物權法第2條第3款明確規定物權是排他性權利。物權「排他性」,不僅排除一般人的干涉,而且排除國家的干涉,同時劃分了「公權力」與「私權利」之間的界限。「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行政行為時,不僅行政行為在職權范圍內,而且行政程序必須依法。「依法行政」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要求,更是法治理念體現。

物權法頒布實施之前,我國的財產權的法律保障體系,除憲法外,主要還包括保護動態財產權的合同法,保護靜態無形財產權的知識產權法,以及保護財產權的民法通則。保護靜態有形財產權的法律顯然缺失。物權法實施,將進一步完善我國財產權的法律

2. 為什麼說物權法是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產權經濟,沒有清晰產權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本身是不完善的市場經濟~
而物權法的作用就是完善產權,清晰產權~
中國目前的市場經濟只能說開放了,但國內的市場經濟制度體系仍不完善,從產權不清晰就是一例~

3. 論述物權與債權的聯系與區別

試論物權與債權的聯系和區別 【摘要】物權與債權是近代大陸法系民法中的兩大財產權。本文對物權與債權的概念、聯系以及區別作了一定的歸納和闡述。 【關鍵詞】物權;債權;物權債券化;債權物權化;物權與債權的區別 一、物權與債權 (一)物權 物權在本質上是一種支配權,即是指權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權利。 (二)債權 債權是請求權,是指權利人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二、物權與債權的聯系 在現代社會盡管物權與債權的基本區分仍被肯定,物權為支配權,債權為請求權。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有些權利盡管從性質上屬於債權,但是他們卻具有了為普通債權所不具備的物權的效力;也有一些權利盡管從性質上屬於物權,但是卻具有了為普通物權所不具備的債權的效力。基於此種現象,近現代民法上出現了物權債權化與債權物權化的理論,其主要描述的是物權與債權相互滲透、相互轉化或者相互混合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法律現象。 (一)、物權債權化 所謂的物權債權化,是指個別物權出現了不再恪守物權絕對、債權相對,物權法定、債權約定的分野,而呈現債券化的傾向。主要表現在: 1、物權的證券化,是指將物權及其收益體現在一定的政權中,通過證券的流通實現物權的價值。 2、動產善意第三人中的所有權債權化,在此情況下,物權的對抗效力、追及效力被阻斷,原物權人的物權請求權變為無權處分人的債權請求權。 3、所有權的觀念化,即物權的外部動態性,是指物權與債權、股權的相互運動。 4、未公示而無對抗力的物權債權化,在採行登記對抗主義的國家,因未登記而不具有對抗要件的物權,如未辦理所有權登記的所有權,沒有排他性和對抗力,與債權幾乎沒有實質的差別。 (二)、債權物權化 所謂的債權物權化,是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法律為了強化對一些特殊債權的保護,賦予了這些債權某些物權的效力,這就使這些債權具有物權化的傾向。主要表現在: 1、租賃權的物權化,該效力集中表現為"買賣不擊破租賃"原則,即房屋承租人得在出租人轉讓房屋時繼續享有承租權,該租賃權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 2、優先購買權的確認,優先購買權是指公民、法人在特定買賣關系中,依
2014年中考沖刺綜合復習指導
北京地區試題 廣東地區試題 江蘇地區試題
法享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於其他人購買出賣人的財產。 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化,《物權法》和《債權法》頒布之後,基本上實現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化。承包經營權的內容由法律進行了詳盡具體的規定。 4、有擔保的債權物權化,債權通過與擔保物權的結合,實質上取得了物權的排他效力。 5、合同保全制度,是法律為防止因債務人的財產不當減少而給債權人的債權帶來危害,允許債權人代債務人之位向第三人行使債務人的權利,或者請求法院撤銷債務人與第三人的法律行為的法律制度。 在我們如今生活的這個社會中,雖然物權與債權二者的結合十分緊密,甚至於在某些領域或者場合發生了轉化。但是我們仍然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些現象都只是說明了物權和債權的區分具有相對性,物權和債權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但是有聯系並不影響我們認識物權與債權本質上的不同,我們更應該清楚的認識到,物權就是物權,債權就是債權。 三、物權與債權的區別 (一)物權與債權的主體、客體不同 物權反映的財產關系是物質資料佔有人與社會一般人之間的關系,故物權的權利主體為特定的人,義務主體為權利主體以外的不特定的任何人;債權反映的財產關系是特定當事人間的財產流轉關系,故債權的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均為特定的人,稱為債權人和債務人。 物權的客體由其性質所決定,只能是物,只有在可以管理的范圍內,才能作為物權的客體;權利只有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才能作為物權的客體,如抵押權。債權的客體既不是物,也不是債務人的人身,而是債務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 (二)物權與債權的性質不同 物權與債權是對財產權的基本區分,二者性質不同。物權為支配權,債權為請求權;物權為絕對權,債權為相對權。 (三)物權與債權的效力不同 物權的效力為對標的物的支配力,債權的效力為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請求力。物權具有追及效力、排他效力、優先效力,但債權沒有這些效力。債權實行平等原則,同一標的物上可以成立數個債權,均不具有排他效力、優先效力,債權也無追及效力,當債務人的責任財產被第三人佔有時,無論該第三人的佔有是否合法,債權人均不能請求該第三人返還。 (四)物權與債權的無期限性不同 相對於債權來說,物權是一種長期穩定的財產權。所有權是一種無期限限制的物權。而債權是相對短暫的權利。一般而言,物權對應著較為穩定、牢固的財產結合關系,而債權則對應著較為鬆散的財產結合關系。 (五)物權與債權的變更不同
物權的變動採取法定主義和公示主體,債權的變動則不是。所謂物權法定,是指物權的種類、內容、效力以及公示方法由法律規定,原則上不能由法律之外的規范性文件進行規定,也不能允許當事人自由創設物權的種類以及確定物權的內容、效力和公示方法。只有物權合意與法定的公示形式——交付或登記結合起來,才能產生物權變動的效果。 (六)物權與債權的保護方法不同 針對物權的保護,各國物權法都設立了專門的物權請求權制度,賦予物權人具有請求他人返還原物、排除妨礙、恢復原狀的權利,以保障物權人對其物的支配權;而合同債權主要受合同法保護,侵害合同債權也主要適用於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 四、一些感受 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出現了物權債權化合債權物權化的理論,但這些理論所反映的並非對物權和債權概念的全面否定。無論當今物權與債權的聯系多麼緊密,物權就是物權,債權就是債權。明確區分這兩個概念,仍具有重要意義。 望採納額

4. 運用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說明物權法的實施對於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意義

市場經濟要求參與主體在法制環境中公開公平的自由競爭,要求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物權法明晰產權,有利於降低交易費用,保障公平競爭

5. 物權法為什麼不屬於經濟法

你理解上存在問題,物權法最核心的是規定所有權。經濟法 主要是國家對市場的干涉。前者是私法 ,通俗說就是 解決物的歸屬,而後者則是公法性質,如規定了 宏觀調控,市場主體的准入制度。完全是兩碼事。
物權不是劃分進民法,而是他本身就是平等主體的物權歸屬平等主體間的關系,沒有物權法的時候,在民法通則 裡面就有物權歸屬的規定,只是沒有系統的法規,希望你能理解

6.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所有權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因此,制定物權法有利於鞏固和發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上層建築對物權加以規范和保護,因此人們產生了相應的法律思想並制定了物權法,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權制度。
(2)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物權法的制定,有利於更好的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以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7. 物權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物權立法為國富民強、社會和諧奠定堅實法律基石

國家、集體、個人;住房、車位、存款……物權法,與十三億人的利益息息相關。歷經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審議的物權法草案8日將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

「制定物權法是國家法制建設的一件大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胡康生說,這對於維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順應改革大潮服務現代化建設大局

追溯到13年前,我國物權法起草工作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2002年12月,物權法草案作為民法草案的一編,與其他部分一起提請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初次審議。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發展,我國進入了發展機遇期與矛盾凸顯期相互交織的關鍵階段。我們的身邊不難發現,在城市,房主和物業公司為樓梯、車庫等空間的所有權爭吵已不鮮見;在農村,有農民為宅基地權屬不明起紛爭結下怨仇;全國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逐年上升……

根據2001年的統計,全國各級法院當年受理的刑事案件50萬件左右,行政訴訟不到10萬件,而民事案件大約500萬件,占各類案件的80%以上。新的形勢下,加快制定綜合調整民事法律關系的民法典已成為各方共識。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進一步加大對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研究……切實化解不安定因素,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

2004年10月,物權法草案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進行再次審議。這表明,中國民法典草案將以分編方式審議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胡康生說:「考慮到民法涉及面廣、內容復雜,一並研究修改歷時較長,以分編審議通過為宜,應抓緊制定修改物權法。」

「我國的民法通則、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法律對物權作了不少規定。」民法學家王家福說:「但對涉及物權制度的共性問題和現實生活中迫切需要規范的問題亟需作出規定,從而進一步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因此有必要依據憲法,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物權法。」

制定物權法總的原則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從我國的國情和實際出發,全面准確地體現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對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給予平等保護;加大對國有財產的保護力度,防止國有財產流失;全面准確地體現現階段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維護農民利益;針對現實生活中迫切需要規范的問題,統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促進社會和諧。

彰顯憲法精神體現憲法原則

物權是一種重要的財產權。在草案制定過程中,保護公、私財產的對立成為主要爭議之一。有人認為,物權法是私法,應以保護私有財產為主,有人則認為應突出對公有財產的保護。

公私財產對應的是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許多常委會委員和法律專家都指出,制定物權法應當把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兩個「毫不動搖」作為物權法的基本原則,貫穿並體現在整部草案的始終。

物權法草案第一條開宗明義,將「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置於立法宗旨的最前面。草案還規定,「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勝明認為,物權法通過明確國有財產和集體財產的范圍、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的行使、加大對國有財產的保護力度等規定,以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通過明確私有財產的范圍、依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等規定,以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胡康生曾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匯報時指出:「堅持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對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和私有財產給予平等保護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

憲法規定,「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尹田說,制定物權法是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物權法草案規定平等保護原則,是由市場經濟的特點決定的,符合憲法精神。公平競爭、平等保護、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市場經濟要求市場主體享有相同的權利、遵循相同的規則、承擔相同的責任。如果市場主體不平等,我國的市場經濟肯定就沒法搞下去。

「實行平等保護,有助於完善我國平等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只有實行平等保護,才能堅持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利明說,「如果國家的財產和私人的財產受到同樣的侵害,而保護不同,老百姓也不會答應。至於非法的財產,當然不受法律保護。」

8. 物權與國家基本經濟制度有什麼關系

一下引自陳維國的博客
一、《物權法》的立法目的是「維護社會主義國家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物權法》第一條 規定「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我國《憲法》第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根據《憲法》的這一規定,可以看出,《物權法》的立法宗旨就是要維護「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是國家的經濟主體,在國家經濟制度中起主導作用。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國家基本經濟制度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維護社會主義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的發展。 國家在堅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同時,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也極大的促進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發展。這種關系就象一棵大樹,如果只有樹桿沒有枝葉,則大樹無法正常生長。反之,如果沒有樹桿和樹根,則枝葉也無法成活。公有制經濟就是樹桿,而多種所有制經濟就是枝葉。二者相輔相承,不可割裂。
國家在維護「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下,「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和保護權利人的物權」就可以更好地維護社會主義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的健康發展。因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市場經濟,「在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下,通過法律實現物權的合法性,才能維護社會主義國家基本經濟制度不受破壞。所以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必須適用物權法,通過《物權法》進行調整,才可以建立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
二、《物權法》堅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生產力並不十分發達,市場經濟發展也並不充分。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必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才可以實現相對的公平。《憲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市場經濟是以等價交換為原則的,只要有市場經濟存在,就會有不同的市場主體參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建設,就會有不同價值的物權參與到市場經濟之中。而發展市場經濟必須遵循的等價交換原則,必須保證一切市場主體法律地位的平等和發展權利的平等,也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獲得健康發展。所以,《物權法》規定的第二項原則就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三、《物權法》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原則。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必然要產生不同所有制的具體物權,也就是「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在其他法律規定中這種不同的物權要體現為具體的財產價值。《憲法》第十二條規定「 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第十三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從憲法的這一規定來看,《物權法》強調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不得侵犯。」是《憲法》這一規定的具體闡釋。法律保護的是各種所有制的合法物權,而合法物權具有不可侵犯性。只有在為了公共利益需要的特殊條件下,國家才可以對公民的財產予以徵收或徵用,但應該給予補償。 「補償」恰恰是體現了合法物權不受侵犯的原則。
四、《物權法》確立「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的原則。
確立「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的原則是非常重要的,在發展社會主義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的過程中,必然要涉及不同的物權法律保護,而不同的物權則是由具體內容所體現的,物權的概念、種類、內容不能因人而異,也不能由物權所有人進行解釋,只能由法律規定。確立法律規定原則,可以保證對物權的理解及保護在同一法律標准和法律原則下進行。
確立法律規定的原則,不是指專門的單一法律,而是不同的法律。因為物權的種類不同,內容不同,只能由不同的專門法律來規定。如《憲法》對物權的規定是財產權、所有權、土地權。而《民法通則》規定的是財產權、債權、土地權、所有權、收入權、著作權發明權以及由人身權利派生的財產權利等。而這些不同的物權都在具體的專門法律中有專門的規定和保護程序。
五、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法登記原則。
不動產物權必須依法登記,這是《物權法》區別於其他涉及物權的法律的一個重要特點。我國長期以來對不動產物權是否必須登記,並沒有強制性規定,而大都是一些原則性規定,對沒有依法登記的不動產,則以是否交付和是否實際轉讓來判斷其是否擁有所有權。《物權法》規定的「應當依法登記」則明確的一個重要的物權確認原則,即沒有登記的不動產物權,應該視為物權沒有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這一規定對於人們長期以來的形成的「實際佔有」觀念應該是一個較大的沖擊。另外,這一規定也對過去那種為了避免交納稅收而故意對實際已經轉移的不動產物權長期不予登記的違法行為是一個強制性限制。
六、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的原則。
對於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過去的法律沒有明確的具體規定,不同主體之間的動產物權設立及轉讓,往往會按照習慣性原則處理。動產具有易流動性,動產如果沒有統一規定的交付原則,一旦發生動產物權爭議或動產物權涉及第三人權利損害賠償時,將會造成法律裁判上的盲區。而法律的自由裁量權在同一類動產物權的確認上,往往會因為裁判人員的素質不同、所在地域的不同而發生根本性質不同的裁判。因此「依照法律規定交付」原則將對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後的實際歸屬及法律關系的確認,提供了有效執行的法律依據。
七、物權的取得和行使合法性和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原則
判斷物權的取得和行使的合法性,必須堅持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是十分重要的。物權往往涉及的是私權、公權和他人權利的沖突,如果只強調保護了物權所體現的私權及排他權,而忽視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的權利,將可能導致私物權的侵權行為的合法化。同樣道理,公有物權的取得和行使的合法性也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而他人的合法權益的行使和主張也不能侵害物權和公共利益及他人的合法權益。《物權法》作出的這一規定,則有效地解決了物權的合法性與公共利益和他人權益同步保護的沖突。
八、其他相關法律對物權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他法律規定的原則
《物權法》的這一規定與我國其他有關物權的法律規定是一致的,因為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是龐大而復雜的,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能把涉及物權的各種法律關系都規定得十分詳細,因此就需要不同的專門法律來進行調整。《物權法》作出這一規定的目的就是要解決法律規范沖突的問題。在我國任何一部法律規定的物權,都不能與《憲法》沖突,如果發生了與《憲法》沖突的情況,則必須適用《憲法》。而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的地位僅次於《憲法》,布景同於其他法律,如《民法通則》《合同法》等。《物權法》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它的地位低於《民法通則》而高於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所以根據法律級別的不同解決法律規范的沖突,可以保證國家法律規范的統一性,這是我國立法系統的一個共同規定。這種規定,既強化了法律的嚴肅性,又保障了必要的靈活性。
從以上八項原則,我們可以明確,《物權法》的立法目的就是保護我國特有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並堅持物權的取得和消滅必須遵循法律和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只有在這個原則下主張的物權才具有合法性,只有在這些原則下行使的物權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當然,這些原則還需要通過具體的法律條款進行闡釋和規定,才可以被人們有效地執行。

9. 《物權法》的實施對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意義

第一,將進一步鞏固改革開放成果,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已發生了深刻變化。變化之一,就是確立了市場經濟對資源配置的基礎地位。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財產交換。財產交換的前提是該財產在法律上必須有明確的歸屬。完善的所有權制度,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條件之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立了土地承包經營制。體現在法律上,物權法通過用益物權制度,固定發包方與承包方之間的農地使用關系,從而鞏固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即「土地承包經營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民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依賴企業的穩定發展。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對資金的大量需求。企業獲利資金最主要的方式是向金融機構融資,融資的關鍵問題是風險。《物權法》在總結《擔保法》實施以來的經驗基礎上,參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立法,規定了較為完善的擔保物權制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和降低金融機構的融資風險,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主要採用行政法規形式(即1990年《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制度。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性質和內容,不甚明朗。有鑒於此,《物權法》確定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性質是用益物權,內容是用於經濟建設,稱為「建設用地使用權」。

《物權法》正是通過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等法律制度,進一步鞏固改革開放成果,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第二,將進一步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物權法》通過第45-69條規定,規定了國家、集體和私人財產所有權,進一步明確了物的歸屬。財產歸屬只有涇渭分明,所有權人才能通過設立用益物權,將自己的財產交給他人利用;或者通過設立擔保物權,予以融通資金,進一步促進「物盡其用」。

物權法實施,將進一步保護私人的財產權。盡管我國新修訂的《憲法》第13條第1款和第3款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但公民的財產權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護。究其原因,憲法上的權利,不是可訴性權利,公民的財產權利即使受到不法侵害,也不能依據憲法提起訴訟,法院也不能援引憲法進行判案。《物權法》就是將憲法上有關公民財產權保護的原則性規定,予以細化、具體化,使憲法上的權利,成為在物權法中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可訴性的權利。

第三,進一步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完善我國財產權的法律保障體系。物權法第2條第3款明確規定物權是排他性權利。物權「排他性」,不僅排除一般人的干涉,而且排除國家的干涉,同時劃分了「公權力」與「私權利」之間的界限。「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行政行為時,不僅行政行為在職權范圍內,而且行政程序必須依法。「依法行政」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要求,更是法治理念體現。

物權法頒布實施之前,我國的財產權的法律保障體系,除憲法外,主要還包括保護動態財產權的合同法,保護靜態無形財產權的知識產權法,以及保護財產權的民法通則。保護靜態有形財產權的法律顯然缺失。物權法實施,將進一步完善我國財產權的法律保障體系。

與物權與市場經濟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