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沖突 前者是指非法佔有 後者是指合法的土地買賣
❷ 什麼是建設用地使用權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因建築物或其他構築物而使用國家所有的土地的權利。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概念體系中,沒有使用地上權這一概念。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內容就是地上權人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權利
1.佔有和使用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就是為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土地的權利,因此使用土地是土地使用權人的最主要權利。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對土地的使用權,應當在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所限定的范圍內進行。例如,限定房屋的高度、限制房屋的用途,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使用土地時不得超出該項范圍。由於建設用地使用權為使用土地的物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為實現其權利,自然以佔有土地為前提;同時,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也可以准用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規定。
2.權利處分。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處分其權利。這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權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既然建設用地使用權是以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為目的,則其必須與建築物共命運,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附著於該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一並處分。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該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是,在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時如果當事人對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轉讓做了限制,則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不得轉讓其建設用地使用權。
(2)抵押。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為抵押權的標的物,此時,其地上的建築或其他工作物也隨之抵押。另外,當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抵押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也隨之抵押。
(3)出租。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作為出租人將建設用地使用權連同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租賃給他人使用並收取租金。在建設用地使用權出租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出租人)仍須向土地所有人履行義務。
但是,通過土地劃撥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只有在下列幾種情況下,才可以轉讓、抵押、出租:①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②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③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④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在其他情況下,通過劃撥土地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出租、抵押。
3.附屬行為。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在其地基范圍內進行非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的附屬行為,如修築圍牆、種植花木、養殖等。
4.取得地上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的補償。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在土地上建造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以及其他附著物,其所有權應當屬於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立法例上有認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對於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有取回權。但取回難免會使物受到毀損,而且即使取回後恢復土地的原狀,也往往對土地不利,從社會的利益上看是有害的。因此,立法例上又往往確認土地所有人對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以購買權補救之,即土地所有人以時價購買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時,地上權人不得拒絕。這種購買權是否行使,由土地所有人決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不得勉強;而且該項購買權一旦行使,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即不得再行使其取回權。我國物權法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該土地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對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給予補償,並退還相應的土地出讓金。另一方面,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義務
1.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以及合同約定支付出讓金等費用。
2.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在建設用地使用權消滅時,應當將士地返還給所有權人,原則上應恢復土地的原狀。因此,如果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以取回地上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及附著物為恢復原狀的手段時,則取回不但是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權利,也是他的義務。
3.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合理利用土地,不得改變土地用途;需要改變土地用途的,應當依法經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不懂請追問,滿意請採納,謝謝!
❸ 為什麼用益物權不包括處分功能呢建設用地使用權不是可以轉讓嗎謝謝。
用益物權人可依法將其享有的用益物權轉讓、抵押等,但不具有對財產的所有權進行處分的權利。所以依你所述,應明確處分的定義,應該是所有權的處理,其他的權利不限制。
❹ 建設用地使用權屬於益物權,怎麼還可以轉讓處分
用益物權是權利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內益的權利。用益物權包括土容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
而此處權利人行使的土地使用權是屬於用益物權,但其行使的對土地使用權進行的轉讓則屬於處分權。
❺ 關於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
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第 15 號
《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已經2007年12月5日監察部第11次部長辦公會議、2007年12月4日原人事部第5次部務會
議、2007年11月2日國土資源部第12次部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2008年5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現予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2000年3月2日監察部、國土資源部第9號令發布的《關於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行政處分暫行辦法》同時廢止。
監察部部長: 馬 馬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尹蔚民
國土資源部部長: 徐紹史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土地管理,懲處違反土地管理規定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
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有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單位,其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以及有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個人,應
當承擔紀律責任,屬於下列人員的(以下統稱有關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依法給予處分:
(一)行政機關公務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經批准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
(三)行政機關依法委託的組織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
(四)企業、事業單位中由行政機關任命的人員。
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和國務院監察機關、國務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制定的處分規章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
處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員和其他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
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一)土地管理秩序混亂,致使一年度內本行政區域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達到15%以上
或者雖然未達到15%,但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二)發生土地違法案件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不制止、不組織查處的;
(四)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隱瞞不報、壓案不查的。
第四條 行政機關在土地審批和供應過程中不執行或者違反國家土地調控政策,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
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對國務院明確要求暫停土地審批仍不停止審批的;
(二)對國務院明確禁止供地的項目提供建設用地的。
第五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違反土地管理規定,濫用職權,非法批准徵收、佔用土地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
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有前款規定行為,且有徇私舞弊情節的,從重處分。
第六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
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
(二)通過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改變基本農田位置,規避建設佔用基本農田由國務院審批規定的;
(三)沒有土地利用計劃指標擅自批准用地的;
(四)沒有新增建設佔用農用地計劃指標擅自批准農用地轉用的;
(五)批准以「以租代征」等方式擅自佔用農用地進行非農業建設的。
第七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
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一)違反法定條件,進行土地登記、頒發或者更換土地證書的;
(二)明知建設項目用地涉嫌違反土地管理規定,尚未依法處理,仍為其辦理用地審批、頒發土地證書的;
(三)在未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足額收繳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前,下發用地批准文件的;
(四)對符合規定的建設用地申請或者土地登記申請,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或者超過規定期限未予辦理的;
(五)違反法定程序批准徵收、佔用土地的。
第八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違反土地管理規定,濫用職權,非法低價或者無償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對有關責任人員
,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有前款規定行為,且有徇私舞弊情節的,從重處分。
第九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
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一)應當採取出讓方式而採用劃撥方式或者應當招標拍賣掛牌出讓而協議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
(二)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中,採取與投標人、競買人惡意串通,故意設置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或者排斥潛
在的投標人、競買人等方式,操縱中標人、競得人的確定或者出讓結果的;
(三)違反規定減免或者變相減免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金的;
(四)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簽訂後,擅自批准調整土地用途、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的;
(五)其他違反規定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
第十條 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
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一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
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二條 行政機關侵佔、截留、挪用被徵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
;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三條 行政機關在徵收土地過程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
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一)批准低於法定標準的征地補償方案的;
(二)未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障費用而批准征地的;
(三)未按期足額支付征地補償費用的。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未按期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的,對有關責任
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五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在辦理農用地轉用或者土地徵收申報、報批等過程中,有謊報、瞞報用地位置、地類、面積等
弄虛作假行為,造成不良後果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
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六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
,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按規定應報告而不報告的;
(二)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不制止、不依法查處的;
(三)在土地供應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國家利益遭受損失的。
第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分:
(一)致使土地遭受嚴重破壞的;
(二)造成財產嚴重損失的;
(三)影響群眾生產、生活,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輕處分:
(一)主動交代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
(二)保持或者恢復土地原貌的;
(三)主動糾正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積極落實有關部門整改意見的;
(四)主動退還違法違紀所得或者侵佔、挪用的征地補償安置費等有關費用的;
(五)檢舉他人重大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經查證屬實的。
主動交代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並主動採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損失的,應當減輕處分。
第十九條 任免機關、監察機關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案件移送制度。
任免機關、監察機關查處的土地違法違紀案件,依法應當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及時查處,並將處理結果書面告知任免機關、監察機關。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查處的土地違法案件,依法應當給予處分,且本部門無權處理的,應當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者其他處
理決定後10日內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查處,並將處理結果書面
告知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條 任免機關、監察機關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移送案件時要做到事實清楚、證據齊全、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移送的案件材料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本單位有關領導或者主管單位同意移送的意見;
(二)案件的來源及立案材料;
(三)案件調查報告;
(四)有關證據材料;
(五)其他需要移送的材料。
第二十一條 任免機關、監察機關或者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移送而不移送案件的,由其上一級機關責令其移送。
第二十二條 有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應當給予黨紀處分的,移送黨的紀律檢查機關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
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由監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監察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五部門聯合出台《江蘇省黨政領導幹部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的行為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全問責。現將該辦法全文轉發,供各地參考借鑒。
第一條 為嚴格土地管理,增強黨政領導幹部依法用地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嚴肅追究黨政領導幹部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以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市、縣(市、 區)、鄉(鎮)黨委、政府,省、市、縣(市、區)黨政機關工作部門及其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縣級以上地方黨委、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以及其他依法行使行政職能的組織中的黨政領導幹部,因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致使土地管理秩序混亂,造成嚴重後果的情形。前款所稱不履行法定職責,包括拒絕、放棄、推諉、不完全履行;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包括無合法依據以及不依照規定的程序、許可權和時限履行職責的情形。
第三條 責任追究堅持實事求是、權責統一,教育與懲戒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 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同時需要追究紀律責 任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黨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 法機關依法處理。不得用本辦法所規定的責任追究代替黨 政紀處分或者刑事處罰。
第五條 市、縣(市、區)、鄉(鎮)黨委、政府,縣級以上地方黨委、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以及其他依法行使行政職能的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黨政主要領導及負有責任的領導幹部實行責任追究:
(一)土地管理秩序混亂,致使一年度內本行政區域違 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達 到15%以上或者雖然未達到15% ,但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二)以文件、會議紀要等形式出台違反土地管理法律 法規規章的政策、規定、決定等,致使本地區土地管理秩序 混亂,造成惡劣影響的;
(三)因組織領導不力,對違法用地未能及時有效制止,造成違法用地既成事實的,或者妨礙、干預違法案件查處工作,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不履行耕地保護職責,致使本行政區域耕地保護目標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基本農田遭到嚴重破壞的;
(五)違反征地補償有關規定,擅自降低征地補償標准, 或者征地補償不落實,侵佔、截留、挪用征地補償款,或者先保後征、即征即保工作不到位,社會保障費用不落實,影響社會穩定的;
(六)應當實行責任追究的其他情形。
第六條 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不履行或者不正 確履行法定職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其主要領導及負有 責任的領導幹部實行責任追究:
(一)土地管理秩序混亂,致使一年度內本行政區域違 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達 到15%以上或者雖然未達到15% ,但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二)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的行為,未能在省級國土資 源行政主管部門規定期限內發現、制止、查處,並報告同級 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
(三)不認真履行本部門耕地保護責任,致使本級行政 區域耕地保護目標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基本農田遭到嚴 重破壞的;
(四)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採取欺騙手段騙取規劃調整、 建設用地審批的;
(五)明知建設項目用地違法,仍然辦理該項目土地登 記申請的;
(六)應當實行責任追究的其他情形。
第七條 各有關部門應建立執法監管共同責任機制。 建設項目未依法履行用地審批等相應手續,發展改革部門 為其辦理項目審批、核准手續,規劃部門為其辦理建設規劃 許可,建設部門為其發放施工許可證,電力和市政公用企業 為其通水、通電、通氣,房產部門為其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 手續,工商部門為其辦理工商登記,為違法用地提供便利條 件的,應當依照本辦法實行責任追究。
第八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國土資源等部門違反 有關規定,報送審批《被征地農民保障實施方案》、《被征地 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情況審核表》的,依照本辦法實行責任追 究。
第九條 責任追究的方式主要為: (一)責令作出書面檢查;(二)責令公開道歉;(三)通報批評;(四)停職檢查;(五)引咎辭職;(六)責令辭職;
(七)免職。
前款規定的方式,可以單處或並處。
第十條 縣級以上黨委、政府或者紀檢監察機關、組織 人事部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通過下列途徑,發現本級 黨委、政府工作部門或者下級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有本 辦法第五、六、七、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啟動責任追究程序:(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附有證據材料的 舉報、控告並經調查屬實;(二)新聞媒體曝光並經查實;(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的議案、提案並已查實; (四)司法機關的司法建議; (五)工作檢查、幹部考核、巡視工作結果; (六)上級黨委、政府或者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責任追究要求。
第十一條 對黨政領導幹部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實 行責任追究,應當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進行。責任追究機關可以根據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建議作出責任追究決定。對於事實清楚、不需要進行責任追究調查的,責任追究機關可以直接作出責任追究決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中,認為應當實行責任追究但本部門無權處理的,應向紀檢監察機關或者組織人事部門提出責任追究的建議。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履行相關職責。
第十二條 責任追究程序啟動後,應當在30日內完成。情況復雜的,經決定啟動責任追究程序機關批准可以延長15 日。責任追究決定作出後15日內,應當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將責任追究決定送有關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被責任追究的黨政領導幹部對責任追究決 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責任追究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責任追究機關提出書面申訴。責任追究機關應當在接到書面申訴後30日內作出申訴處理決定。申訴處理決定應當以書面形式告知申訴人及其所在單位。申訴期間,不停止責任追究決定的執行。
第十四條 被責任追究的黨政領導幹部,取消其個人 及所在單位本年度評優、評先資格;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的黨政領導幹部,一年內不得重新擔任與其原職務相當 的領導職務;一年後如果重新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的領導職務,除應當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履行審批手續外,還應當徵求上一級黨委組織部門的意見。
第十五條 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黨政領導幹部在接受責任追究調查的同時,應當主動配合並採取積極措施,糾正違法違規行為,盡量挽回損失,減少不良影響,其配合調查及整改情況作為從重或者從輕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
第十六條 本辦法由中共江蘇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江 蘇省委組織部、江蘇省監察廳、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廳、江蘇省國土資源廳負責解釋。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❻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應給予何種處分
行政機關及抄其公務員在國襲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1)應當採取出讓方式而採用劃撥方式或者應當招標拍賣掛牌出讓而協議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
(2)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中,採取與投標人、競買人惡意串通,故意設置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或者排斥潛在的投標人、競買人等方式,操縱中標人、競得人的確定或者出讓結果的。
(3)違反規定減免或者變相減免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金的。
(4)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簽訂後,擅自批准調整土地用途、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的。
(5)其他違反規定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
❼ 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符合什麼的要求
什麼是建設用地使用權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因建築物或其他構築物而使用國家所有的土地的權利。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概念體系中,沒有使用地上權這一概念。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內容就是地上權人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權利
1.佔有和使用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就是為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土地的權利,因此使用土地是土地使用權人的最主要權利。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對土地的使用權,應當在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所限定的范圍內進行。例如,限定房屋的高度、限制房屋的用途,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使用土地時不得超出該項范圍。由於建設用地使用權為使用土地的物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為實現其權利,自然以佔有土地為前提;同時,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也可以准用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規定。
2.權利處分。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處分其權利。這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權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既然建設用地使用權是以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為目的,則其必須與建築物共命運,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附著於該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一並處分。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該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是,在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時如果當事人對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轉讓做了限制,則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不得轉讓其建設用地使用權。
(2)抵押。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為抵押權的標的物,此時,其地上的建築或其他工作物也隨之抵押。另外,當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抵押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也隨之抵押。
(3)出租。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作為出租人將建設用地使用權連同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租賃給他人使用並收取租金。在建設用地使用權出租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出租人)仍須向土地所有人履行義務。
但是,通過土地劃撥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只有在下列幾種情況下,才可以轉讓、抵押、出租:①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②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③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④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在其他情況下,通過劃撥土地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出租、抵押。
3.附屬行為。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在其地基范圍內進行非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的附屬行為,如修築圍牆、種植花木、養殖等。
4.取得地上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的補償。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在土地上建造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以及其他附著物,其所有權應當屬於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立法例上有認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對於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有取回權。但取回難免會使物受到毀損,而且即使取回後恢復土地的原狀,也往往對土地不利,從社會的利益上看是有害的。因此,立法例上又往往確認土地所有人對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以購買權補救之,即土地所有人以時價購買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時,地上權人不得拒絕。這種購買權是否行使,由土地所有人決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不得勉強;而且該項購買權一旦行使,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即不得再行使其取回權。我國物權法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該土地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對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給予補償,並退還相應的土地出讓金。另一方面,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義務
1.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以及合同約定支付出讓金等費用。
2.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在建設用地使用權消滅時,應當將士地返還給所有權人,原則上應恢復土地的原狀。因此,如果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以取回地上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及附著物為恢復原狀的手段時,則取回不但是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權利,也是他的義務。
3.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合理利用土地,不得改變土地用途;需要改變土地用途的,應當依法經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❽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無處分權
這個別深究,就這么回事。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出租、轉讓、抵押、繼承,其實跟所有權十分接近的。
❾ 通過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後,為什麼不可以處分該宗土地
土地使用權獲取方式主要有出讓、劃撥、轉讓三種方式。一、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1、內涵: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無償收回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其地上建築物和其他附著物歸國家所有,但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補償。3、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情形: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下列建設用地的土地使用權,確屬必需的,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劃撥:(1)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2)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3)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項目用地;(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經主管部門登記、核實,由同級人民政府頒發土地使用權證。4、轉讓、出租、抵押的限制性規定:劃撥土地使用權一般不得轉讓、出租、抵押,但符合法定條件的也可以轉讓、出租、抵押:即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領有土地使用權證,地上建築物有合法產權證明,經當地政府批准其出讓並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出讓金。未經批准擅自轉讓、出租、抵押劃撥土地使用權的,沒收其非法收入,並根據其情節處以相應罰款。
❿ 房產證寫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是什麼意思
建設用地使用權:指利用土地營造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的權利。建設用地使用權同農用地使用權相區別,是對土地進行非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而從事建設的權利。
(10)建設用地使用權處分擴展閱讀
1、建設用地使用權注意事項
1)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的,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相應的合同。使用期限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剩餘期限。
2)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變更登記。
3)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附著於該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一並處分。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該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這就是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中的「房隨地走」「地隨房走」原則。
4)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該土地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對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給予補償,並退還相應的出讓金。
2、房屋所有權特點
1)房屋所有權的客體是具有一定結構、可供利用的房屋,而不是單指組成房屋的材料。未形成房屋或已拆毀的房屋的材料,不能成其為房屋所有權的客體。
2)房屋所有權與其所依附的土地的使用權的分離。房屋的所有權發生變更,土地的使用權也隨之發生變更,反之亦然。
3)國家所有的房屋廣泛實行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國家享有所有權、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享有使用權。
4)房屋所有權可以轉讓,但受到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制約。由於房屋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不可分離,因而,凡不可轉讓使用權的土地上的房屋,其所有權不能轉讓;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會導致土地上房屋的轉讓的無效。
5)房屋所有權的設立與移轉,需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和變更登記手續。不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或變更登記手續,不發生確定房屋所有權或移轉房屋所有權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