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識產權都有哪些國際保護協定啊
關於最低保護標准原則。最低保護標准為締約國提供了保護知識產權的一致性標准,其功用在於克服締約國之間權利義務的失衡,以保證知識產權國際協調的有效性。國際公約所規定的最低保護標准原則是知識產權制度國際化、一體化產生的基礎。所謂國際化、一體化,實際上寓意著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標准在全球范圍內的普適性。從19世紀下半葉的《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到20世紀來的《知識產權協定》、《互聯網條約》20都提供了各締約國普遍適用的最低保護標准,從而導致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現象的發生。但是,當代法律的一體化潮流有著自己的顯著特徵:其一,國際法高於國內法,是適用最低保護標準的基本要求。19世紀下半葉簽訂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標准,並在強調國民待遇的基礎上承認國內法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優先地位。在這一時期,法律的一體化主要表現為國家間法律(國際法)的形成以及國際法與國內法的相互影響。而在當代,國際公約特別是《知識產權協定》擬定了新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標准,並以此作為各締約國國內立法的原則和依據。這一時期法律的一體化,則表現為國內法遵從國際法,以及國內法與國內法之間的一致性;其二,從實體規則到程序規則,是現今最低保護標準的嶄新內容。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管理的《巴黎公約》和《伯爾尼公約》,主要規定了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實體內容,較少涉及知識產權實施程序的規定,尤其是缺乏必要的執法措施和爭端解決機制,以至於一些條約成為沒有足夠法律約束力的「軟法」。 在知識產權實施方面,上述公約並無統一的國際規則可供遵循,主要是由各締約方通過國內立法採取種種不同措施,制裁侵權行為。這就使得知識產權往往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護,而且因國而異即不是一體的保護。與上述情形不同,世界貿易組織作為「經濟聯合國」的國際組織,超越各國立法者的主權管轄,成為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新的主導者和制訂者。其管轄的《知識產權協定》改變了以往國際公約注重協調的傳統,從實體到程序實現了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一體化。在實體性規范方面,《知識產權協定》規定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標准,主要表現為(1)拓展權利范圍;(2)延長保護期限;(3)對權利限制進行限制。在程序性規范方面,《知識產權協定》強化了知識產權的執法程序和保護措施,主要內容有:(1)司法復審制度;(2)民事程序;(3)損害賠償;(4)臨時措施;(5)邊境措施。21總之,《知識產權協定》首次將原來屬於國內立法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程序,轉化成為公約規定的國際規則,從而使它們與實體規范一起成為各締約國必須嚴格遵循的國際標准。其三,知識產權保護的高水平,是當代最低保護標準的顯著特點。國際公約所規定的最低保護標准,其實質意義在於各締約國在保護標准上的一致性,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高低並無絕對的關聯性。由於國際公約的類型不同,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同,在一致性標準的基礎上,有的保護水平較低,有的保護水平很高。例如,1886年歐洲國家倡導的《伯爾尼公約》與1952年美國主導的《世界版權公約》都規定有最低保護標准,但就著作權保護水平而言,前者明顯高於後者。與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草創階段不同,現有的國際公約包括《知識產權協定》以及《網際網路條約》等所確認的最低保護標准,體現了權利范圍的高度擴張和權利內容的高水平保護,更多地顧及和參照了發達國家的要求和做法。換言之,現今的最低保護標准即一致性標准,決不是低水平,它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階段。從國際保護領域來看,現代知識產權制度的一體化,即最低保護標準的制度設計,實際上是由發達國家積極主導、發展中國家被動接受的制度安排。
2. 銷售合同中關於知識產權協議怎麼寫
知識產權作為一項無形資產,在實際的交易過程當中需要注意包含以下部分:
1.當事人名稱或姓名及住所,合同主體如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其名稱、地址應為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登記的企業名稱和經營場所。
2.專利的名稱和內容,應按專利證書所記載的專利名稱來表述,同時用簡潔的專業術語描述專利的內容、實質特徵和所屬專業技術領域。
3.實施許可的范圍,應明確實施專利的期限、地區和方式,以及該項專利實施許可是普通實施許可、排他實施許可還是獨占實施許可。
5.技術情報和資料及其保密事項。
6.技術服務的內容,應載明許可人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服務和技術指導的項目、內容、工作期限和有關事項。
7.技術資料的交付與驗收標准和方式。
8.使用費及其支付方式。
9.違約金或者損失賠償的計算方法。
10.後續改進成果的歸屬和使用,在合同有效期內,雙方都有可能對所轉讓的技術做出改進,因此,應在合同中約定後續改進成果的歸屬和使用。
11.爭議的解決方式。
12.名詞與術語的解釋。
13.其他條款。
(2)知識產權保證協議擴展閱讀:
訂立知識產權許可合同的注意事項
(一)被許可的知識產權應當有效
知識產權是有法定期限的,如發明專利為20年,商標為10年等,當期限屆滿後,知識產權將為社會共有,任何人在使用時都可以不再支付使用費。
因此在訂立知識產權許可合同時,必須首先調查被許可知識產權的法律狀態;此外,合同的有效期限不要超過權利保護期限,如存在超過權利保護期的情況時,則可約定權利期限屆滿時合同即終止。
(二)許可人應當保證其許可的知識產權無瑕疵
許可人應當保證自己是被許可知識產權的合法所有者,或者是經所有者授權可以向他人許可的人。所以被許可人在簽訂合同前,必須充分調查許可人的權利狀況。
獲取證據的途徑有:到國家有關知識產權的主管部門查詢,向同一標的的其他被許可人了解,或者請求查閱許可人以前訂立的關於本標的的許可合同等。
(三)被許可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由許可人提供相關的資料和指導
由於被許可人對被許可知識產權的了解比較有限,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合同目的,被許可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由許可人交付與實施知識產權有關的技術、資料,並提供必要的指導。
(四)在合同中應約定知識產權的許可方式
知識產權許可主要有普通許可、獨家許可、獨占許可、交叉許可和分許可五種。針對合同中約定的不同許可方式,雙方在權利、義務的分配上有很大不同。
普通許可是最基本的方式,許可人將知識產權許可被許可人後,仍然能夠自己實施或者許可第三人實施該項知識產權。
排他許可時,許可人不得就該項知識產權再許可第三人實施,但許可人自己保留實施權利;獨占許可時,只有被許可人才能實施該項知識產權,許可人不能實施,也不能許可第三人實施。
參考資料:網路-知識產權許可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