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論述物權法體系的內容(即論述我國的物權法規定了哪些物權)
一,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二條的相關規定,物權法規定的物權包括:動產和不動專產;所稱的物權,包括所屬有權,用益權和擔保物權。
二,請看中華人民共合同物權法的相關內容:
1,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2,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3,本法所稱物權,是指合法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B. 我國物權法規定物權取得方式有哪幾種請詳解!
所有權:
(1)動產:法律行為+交付取得所有權(輪船汽車飛機這類也是交付生效,不登記不能對抗)
(2)不動產:法律行為+登記,登記後才有所有權
聯繫到一個區分原則:區分原則是單向的,就是合同生效不以交付or登記為要件,但是動產or不動產取得所有權是必須要法律行為有效的,如果法律行為無效,即使交付也是無權佔有,有權佔有人能要求返還原物請求權。
繼續聯想,是善意取得是例外,善意取得是無權處分人訂立合同,一般有權處分人都不會追認,可即使是合同無效,善意取得人也憑借法律規定的善意取得取得所有權,有權佔有了,就不用返還原物了,所以有些所有權取得是非基於法律行為的。
非基於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特殊的哇,生效時間不太一樣要記,會考)
(1)法律文書:作出時生效
(2)繼承or遺囑:繼承or遺囑開始時就發生所有權變動了
(3)建造、拆除房屋的: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4)善意取得:上面略說了一下,細看也會考的
(5)先佔、添附、取得孳息
他物權:
用益物權:
幾個特殊的:土地經營承包 合同生效,登記對抗(中國特色)
建設用地:要式合同+登記生效(地隨房走房隨地走,結合經濟法看)
地役權:合同生效+不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不得單獨轉讓,不可分性
擔保物權:
抵押權:一樣上面那個動產不動產不詳說了,也可以動產的喲..
聯系「買賣不破租賃」,但是租賃前抵押且登記的不約束
質權:動產質權:交付
權利質權:書面合同+交付,沒有權利憑證的:登記
留置權:合法佔有,基於同一法律關系,企業除外
保證:不屬於物權的
說了一遍,又小捋了一遍物權,物權還有很多的哇...同司考同加油
C. 我國《物權法》對不動產登記制度有何規定如何理解
《物權法》以18個條文(第九條至第二十六條)的篇幅,確立了我國不動產登記的基本結構,為將來不動產登記法的制定,提供了整體的框架和結構。
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登記;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此條規定不動產登記的法律效力。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法律效力,世界各國民法有以下幾種不同的立法例:
一是登記對抗主義。
認為不動產物登記並非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必須程序。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依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發生法律效力,但非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日本國采此立法例。
二是登記要件主義。
認為登記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要件,不動產物權變動除了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外,還要進行登記,非經登記不僅不能對抗第三人,而且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發生法律效力。德國、瑞士采此立法例。
三是地券交付主義。
又稱托倫斯登記制,該制度采任意登記制,不強制一切土地都必須申請所有權他項權利登記。
但如申請不動產物權登記,則登記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
(3)我國現行法定物權擴展閱讀:
第一章基本原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三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第四條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D. 指出物權法定原則在我國物權法中的具體體現
《物權法》第5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該條即是關於物權法定原則的規定。
物權法定原則的具體內容如下:
1、物權的種類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創設,學說稱為「類型強制」 根據物權法定主義,當事人設定的物權必須符合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物權種類時,除我國《物權法》規定的物權種類外,法律不允許當事人自由設定,法律禁止當事人創設此種物權。
2、物權的內容法定,禁止當事人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悖的物權,學說稱為「類型固定」。 當事人不得逾越法律規定的物權內容的界限,改變法律明文規定的物權內容。
3、物權的效力法定,當事人不得協議變更。 物權的效力是指法律賦予物權的強制性作用力,是合法行為發生物權法上效果的保障力。物權為絕對權、對世權,具有對抗一般人的效力,關涉國家、社會和第三人的利益,影響物權的流轉和交易安全。因此物權具有的排他、優先及追及效力,都應當由法律明確規定,不容當事人通過協議隨意改變。例如,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抵押權人有權就抵押物優先受償,如果當事人通過協議設定不具有優先受償性的抵押權,這種約定應歸於無效。
4、物權的公示方式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確定。 關於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世界各國的通例為:動產公示以交付(佔有)為原則,以登記為例外;不動產均以登記為公示方法。法律對物權變動時的公示方式均有明確規定,非以法定方式予以公示,物權的變動或者無效,或者不得對抗第三人,當事人不得協商不經公示的所有權轉移。例如,當事人在房屋買賣合同中,約定房屋不通過登記而發生所有權的轉移,這一約定,因為違反了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要件而無效。如果該房屋在未交付前又出賣給第三人,並且第三人已經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則第三人取得房屋所有權。
對著上面說的在物權法里找一找法條附在後面即可,自己動動手也是有收獲的。字數應該差不多了,如果不夠你自己再隨便添加幾句。
E. 論物權法定主義及我國現行法定物權體系
物權法定主義涵義
所謂「物權法定」是指物權的類型以及各類型的內容由法律規定,而不許當事人自行創設。關於該原則的內涵,歷來有兩種觀點。狹義說認為僅指物權種類法定、內容法定,即法有明文規定的物權外,當事人不得任意創設物權形態和內容。廣義說認為包括物權種類、內容、效力、變動要件、保護方式等只能法定,不容自由創設。
物權法定主義體現於物權關系的創設上,無論狹義說亦或廣義說均表贊同,這表明立法者意志對當事人意志在物權種類和內容上發揮創造進行的排斥,否定當事人自由創設。但法律對物權設立、變動、行使方式、效力及公示方式上的限制是否是物權法定主義原則涵義是值得探討的。
任何權利的設立方式均有法律明文規定,而不單就物權;例如不當得利須因損人利己的事實發生才成立債的關系。對於權利的變動;例如債權讓與,也有法定的 「形式」—通知。權利行使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債權物權概莫能外。至於權利的效力可歸結為強制力、約束力,無論物權債權均來源於法律規定。公示方式是由物權絕對性決定的,物權公示確實是法定的區別於債權相對性的重要方面,但將公示方式的法定性作為物權法定的內容卻欠缺意義。
因而,物權法定主義僅指物權種類與內容,即創設上的法定,狹義說較為可取。創設上的法定包括不得創設法律所不認可的新的物權種類,如不動產質權;也指不得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異的物權,如不轉移佔有的動產質權。
F. 我國物權法規定的物權種類
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
所有權包括:集體與個人所有權,共有,特回別所有權
用益物權包括:建設用地答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海域使用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留置權
此外還規定有佔有
G. 論述我國的物權法規定了哪些物權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包括物權法定原則、一物一權原則和公示公信原則。
第一、物權法定原則
眾所周知,物權法與合同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物權法主要貫徹的是物權法定原則。物權之所以要法定,對此學者的解釋各不相同:有的學者認為物權法定的原因在於其防止合同自由原則的濫用;有的認為,物權法定主義是為了保護交易安全。這些觀點都是有道理的,但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物權具有強烈的排他性,能夠對抗第三人(例如物權人可以行使追擊權,而債權人不能向第三人追奪),物權具有優先權(物權與債權並存時優先於債權),因此直接關繫到第三人的利益,而合同只是發生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第三人並不知道,如果允許當事人僅提高其合意便創設物權,必然會損害第三人的利益。不僅是物權具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就是具有物權性質的債權也具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舉個抵押權的例子,抵押權必須有法律承認,才能成為物權,成為物權後,不允許當事人通過合同創設抵押權。當事人訂立抵押合同後,必須辦理抵押登記後才能成立抵押權,如果當事人訂立抵押合同,抵押權就成立,而無需法律規定,這樣就非常麻煩。假如我有一套房產,價值一百萬,欠了很多人的錢,我只想把這一百萬給張三,不給李四、王五,我就可能和張三之間訂立一個抵押合同,如果通過合同就可以隨意創設物權的話,張三就享有物權了,它可以優先於其他債權人受償,其他人什麼都得不到,這樣的話交易就沒有秩序。抵押權是財產的負擔,如果不符合規定條件,可能產生欺詐。物權法定是各國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物權法定主義的內容包括:第一,物權必須由法律設定;所謂物權不得由當事人隨意創設,是指當事人在其協議中不得明確規定其通過合同設定的權利為物權,也不得設定與法定的物權不相符合的物權。例如,法律規定以動產設立質押必須移轉佔有,當事人不得設立不移轉佔有的動產質權,否則與現行法律規定不符。第二,物權的內容由法律規定,而不能由當事人通過協議設定。第三,物權的效力必須由法律規定,而不能由當事人通過協議加以設定。這三點是傳統的物權法定主義的內容,我認為物權法定主義還包括,物權的公示方法必須由法律規定,不得由當事人隨意確定,一定的公示方法對應一定的物權。
我們現在究竟應該規定哪些物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想簡單的談幾點:
1、國有企業財產權是否有必要加以規定?關於物權法是否應當規定經營權,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鑒於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化改組後,國家與企業之間的財產關系屬於公司法調整的范圍,依公司法原理,國家享有股東權而企業享有法人財產權。且企業財產權中包括各種不同性質的權利,如對土地的基地使用權屬於用益物權,對廠房及其他建築物的權利屬於不動產所有權,對機器設備、車輛等屬於動產所有權,對企業名稱屬於人格權,應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規定,不宜在物權法上作出規定。例如,有人就認為,國有企業財產權是一個集合概念,其中涉及知識產權、人格權、物權等,因此在物權法上沒辦法加以規定。,但我認為,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是很漫長的,大量的國有企業在沒有被改制之前,如果物權法迴避國有企業財產權這個問題,則非常不合適。如果不用物權法將確認國有企業的財產權,則國有企業的改革的方向難以確定,不知道往哪去。就國有企業財產權的內容,人們爭議也很大,物權法需要回答這個問題。企業經營權是物權法中;最重要的一種他物權,應當在物權法中作出規定,企業經營權的客體是指企業佔有的國有資產。它是一項集合財產,可以在物權法對集合財產的權利歸屬作出規定。此外,集合財產也不是完全不能由物權法加以規定,例如抵押中的財團抵押、浮動擔保都涉及到集合財產。
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到底這是個什麼權利,司法實踐都是將之作為債權對待的,依據合同法律制度加以解決,合同法制定的時候就這個問題就有爭論。我想應區分承包關系與轉包關系,轉包關系可以作為單純的合同關系,而承包關系則不能作為單純的債權關系,應該作為物權。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物權對待可以穩定農村土地上的權利義務關系,維護農民的利益,防止耕地的大量流失以及地方政府隨意調整土地上的關系,如果單純看成債權則對承包人非常不利,債權具有不確定的效力。將承包經營權稱為一種長期穩定的財產權,使得能夠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一旦成為了物權之後,任何人侵害承包經營權,權利人都可以在法院提起侵權之訴,也可以根據物權法行使物上請求權。由於承包經營權物權化了,它就可以流轉了。比如可以抵押、轉讓。當然在法律上要由流轉的條件進行限制,不能改變承包經營土地的用途。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化之後,發包人都要充分尊重承包人的權利,比如在涉及到土地徵收徵用的時候,不能由村長一人說了算,承包人也有發言權。只有將廣大承包者的利益與土地利益掛鉤才能真正調動承包者的積極性,更有效更充分的利用土地。
3、水面承包經營權的性質,目前爭議主要為,該種權利究竟是行政特許權抑或物權。如果將之全部看為行政特許權,則政府可以隨意調整,養殖者的投資沒有保障。我認為,一般來應將水面養殖的權利確立為一種物權,只有少數可能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水面,才由政府特許經營。將水面承包經營權確立為物權可以為權利受到侵害者提供充分的保護。
4、動產讓與擔保,簡單地說將所有權一次性地移轉給債權人,由債務人通過逐步清償債務而收回所有權。其實,這種方式早就有了。目前許多學者認為我國應採取動產讓與擔保制度。我認為物權法不應規定動產擔保制度,實踐中可以用,但不宜規定在法律中,原因是:動產讓與擔保是一種變相的流質,擔保法是嚴格禁止流質或流押的,主要是防止對債務人的損害。如果一方面禁止流質,另一方面卻鼓勵當事人事先移轉所有權。當事人在實踐中摸索可以,可在法律上規定後就會鼓勵人們採用之。另外,有人認為按揭就是動產讓與擔保。據我的了解按揭並非動產讓與擔保,通常按揭是由銀行為普通的購房人提供貸款,只有在貸款還清後銀行才將產權轉讓給購房人,有時房屋尚未建成銀行就為開發商提供了貸款。開發商將房屋的產權證押在銀行,這樣可以形成銀行、購房人與開發商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
二、一物一權原則
(一)一物一權原則的內容
我認為,一物一權主義主要具有以下幾項內容:
(一)從客體上看,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而不能是多重所有,一個所有權的客體僅為一個特定物。當然,這並不是說一個特定物之上的所有人不能為多人,事實上,數人對一物享有所有權,並不指所有權本身也成為多重所有權,所有權仍然是一個,只不過主體存在多人而已。 一物只能設定一個所有權,從根本上說,是出於產權界定、定紛止爭的需要。產權界定就是要明確某個特定物的最終歸屬;某物歸某人所有,就不能歸他人所有,即使是所有權權能發生分離,最終也要回復到所有權人手中。所有權是一種最終的支配權,決定了所有權的規則只能是一物一權,即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而不能是多重所有。如果一物之上可以並存多項所有權,則難以確定物的真正歸屬 ,而且容易發生各種產權糾紛。
就物權的客體,具體來說:1、所有權客體僅為有體物,無體物不能成為所有權的客體,但在例外情況下,可以成為他物權的客體。2、一個所有權的客體僅為一個獨立物,根據一物一權,只有在作為物權的客體的物具有獨立性和特定性的情況下,才能明確物權的支配范圍,使物權人在客體之上形成物權並排斥他人的干涉。一個所有權的客體也必須僅為一個獨立物,集合物原則上不能成為一個所有權的客體,而只能成為多個所有權的客體。但是,構成集合物的各個部分如果能夠獨立存在,具有獨立的經濟價值,相對於其他物而言,也可以成為獨立物,在此情況下,集合物也能成為一個所有權的客體。3、物權的客體必須是特定的物。4、一物的某一部分不能成立單個的所有權。這就是說,按照一物一權原則,物只能在整體上成立一個所有權,而一物的某一部分如尚未與該物完全分離,則不能成為單獨所有權的客體、例如在建工程,不能登記,不能與土地獨立。尤其是對於那些附屬於主物的從物而言,只能是主物的一部分,如房屋的牆壁和門窗等只能是房屋的一部分,不能與主物分離。在交易上,主物的所有權發生移轉,從物也隨之移轉。5、貨幣是一種特殊的種類物,在交易上可以互相替換。貨幣的佔有與所有是同一的。這就是說,貨幣一旦交付,將會發生所有權的移轉。由此我們需要討論在儲蓄合同中,貨幣所有權的移轉問題。有這樣一個實際發生的案件很能說明問題,即某銀行與某公司訂立儲蓄合同,該公司在銀行存款3000萬元,銀行向該公司出具了一分單位定期存款開戶證實書(以下簡稱證實書),該公司又要在銀行借款2000萬元,銀行提出公司首先應當以證實書在銀行質押,然後又要求雙方簽定一份以存款為質押標的的合同。後來由於該公司欠他人的債務,債權人要求劃撥該公司在銀行的存款,,銀行認為自己享有兩項質押權,因此予以拒絕。那麼,銀行享有的質權真的有效嗎?
首先,我認為,證實書不是有價證券,不能用於質押。理由主要有:第一,證實書不同於存單。中國人民銀行於1997年4月2 日發布的《關於暫停存單質押貸款業務就進一步加強定期存款管理的通知》第二條規定"各金融機構不再給存款單位開具存單,改為出具單位定期存款開戶證實書",可見證實書與存單是兩種不同的文書。在人總行1997年11月15日發布的《人民幣單位存款管理辦法》第10條規定"證實書僅對存款單位開戶證實,不得作為質押的權利憑證"。第11條規定"存款單位支取定期存款只能以轉帳方式將存款轉入其基本帳戶,不得將定期存款用於結算或從定期存款帳戶中提取現金"。證實書和存單的區別表現在:前者是一種開戶證明,而不是一種有價證券,後者則是一種有價證券;前者是一種債權證明,不能轉讓,後者則是一種證券化的權利證書,因此可以轉讓。正是因為上述區別,所以存單可以質押,而證實書不能質押。擔保法第77條提到的可以質押的存款單,僅指存單,而不包括開戶證明書。
第二,中國人民銀行先後發布了三個文件(即1997年4月2 日發布的《關於暫停存單質押貸款業務和進一步加強定期存款管理的通知》第2條、1997年11月15日發布的《人民幣單位存款管理辦法》第10條、1999年9月3日發布的《單位定期存單質押貸款管理規定》第3條)都規定證實書僅對存款單位開戶證實,不得作為質押的權利憑證。該規定對各個商業銀行都有拘束力,該規定也屬於銀行內部的業務操作規程,本案銀行在從事業務活動中理應遵循這一規定,不得違反銀行內部的業務操作規程將禁止質押的證實書用於質押.
第三,中國人民銀行關於禁止將證實書用於質押的規定已經印製在開戶證實書上.開戶證實書上也明確載明:"本證實書僅對存款人開戶證實,不得作為質押的權利憑證."由於證實書也是一種存款合同的憑證,因此在證實書上載明上述條款,表明當事人雙方都同意不得將開戶證實書用於質押.該條款不僅對本案銀行有拘束力,並且對本案公司也有拘束力.
既然證實書不能用於質押,所以當事人的這種質押行為是無效的.
其次,存款本身不能作為質押的標的。存款合同的標的是貨幣,而貨幣在法律上是一種特殊的種類物,在交易中可以互相替代.存款人將存款交付後,該存款的所有權已經移轉於銀行,銀行有權支配該筆存款,而存款人只是享有合同債權,即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到來後請求銀行支付本息,所以存款的貨幣是不能用於質押的。我國《擔保法》第63條規定"本法所稱動產質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佔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既然存款人將其存款交付銀行以後,所有權已經發生移轉,因此本案中,公司已經不再對其存款享有所有權,該存款也不是其動產,因此不能以該存款設定質押。由於存款人將其存款交付銀行以後,所有權已經發生移轉,因此存款人不可能將該存款取出再次交付,不可能發生質押所需要的交付, 也不符合擔保法所規定的質押的條件。
(二)從權利的形態來看,由於物權具有排他性,因此,同一物之上可以並存數個互相並不矛盾的物權,但同一物之上不得成立兩個所有權或兩個在內容上相互矛盾的物權。
具體來說表現在:第一,同一物之上不得存在兩個所有權,即俗話說的"一物不容二主"。如果某人對某物依法取得所有權,即使另一人事實上佔有該物也不能享有法律上的所有權。某物之上雖存在法律上的所有權,但他人因佔有時效或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對該物的所有權時,先前的所有權將因此而消滅,並不得對抗後一個所有權。我國法律雖未明確規定佔有時效的概念,但也有學者認為《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實際上從反面規定了佔有時效。當然,有關佔有時效的問題尚有待立法作出進一步明確的規定。第二,同一物之上不得成立兩個所有權或成立兩個在內容上相互矛盾的物權。物權的排他效力並不否認在同一物之上並存數個內容並不矛盾的物權,所有權與其他物權可以同時並序。同一物之上也可以設定數個擔保物權,我國《擔保法》並不禁止在同一物之上設定數個擔保物權。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也可以同時並存。例如所有人可將其房屋租賃給他人使用,從而在此基礎上產生租賃權,同時也可在該物之上設置抵押權。不過,由於質權要移轉佔有,因此與移轉佔有的用益物權不能並存。物權法中有所謂"先來後到"的規則,也有人將其稱為"時間在先,權利在先"規則。物權相互間的權利也擴大適用並產主另一項規則、即後成立的物權不得妨礙先成立的物權,先物權的實現可導致後物權的消滅或自然排除後物權。例如所有權可以與其他任何一種物權在同一物之上並存,所有權人也可以在一物之上設工數個擔保物權。同一物之上不得設定相互矛盾的兩個物權。如將某房屋出租給他人,在其之上設定租賃權以後,不得再在該物之上設立典權。因為租賃權與典權都要移轉佔有,即由出租人或出典人移轉佔有給承租人或典權人,如果承租人佔有了該房屋,則典權人不能再佔有該房屋,所以租賃權和典權是相互矛盾的。
H.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是法定的那麼具體的含義是什麼
這是物權法定原則的基本內涵之一。
1、物權的種類法定是指:
當事人設定的物權必須符合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即「只允許當事人按照法律規定的物權秩序確定他們之間的關系」。
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物權種類時,則不能解釋為法律允許當事人自由設定,只可解釋為法律禁止當事人創設此種物權。
2、物權的內容法定是指:
禁止當事人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悖的物權,當事人不得逾越法律規定的物權內容的界限,改變法律明文規定的物權內容,如約定永久性地限制所有人對其所有物的處分權,亦即取消所有權中的處分權能。
由於所有權是所有人對其所有物於法令限制范圍內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除法律規定的限制外,無論設定用益物權還是擔保物權,都不能對物權人處分權設定永久的期限限制,否則將使所有權有名無實。
(8)我國現行法定物權擴展閱讀:
我國《物權法》中的物權基本原則:
第四條 平等保護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 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 物權公示原則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第七條 取得和行使物權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原則
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I. 從物權法定原則談談我國的物權法體系
物權法定原則的具體內容如下:1、物權的種類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創設,學說稱為「類型強制」(Typenzwang)。根據物權法定主義,當事人設定的物權必須符合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即「只允許當事人按照法律規定的物權秩序確定他們之間的關系」。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物權種類時,則不能解釋為法律允許當事人自由設定,只可解釋為法律禁止當事人創設此種物權,例如,設定不移轉佔有的動產質權;約定租賃權為用益性質的他物權等,都因缺乏法律依據,違反了物權種類法定的強制性規定而無效。2、物權的內容法定,禁止當事人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悖的物權,學說稱為「類型固定」(Typenfixierung)。當事人不得逾越法律規定的物權內容的界限,改變法律明文規定的物權內容,如約定永久性地限制所有人對其所有物的處分權,亦即取消所有權中的處分權能。由於所有權是所有人對其所有物於法令限制范圍內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除法律規定的限制外,無論設定用益物權還是擔保物權,都不能對物權人處分權設定永久的期限限制,否則將使所有權有名無實。3、物權的效力法定,當事人不得協議變更。物權的效力是指法律賦予物權的強制性作用力,是合法行為發生物權法上效果的保障力。物權為絕對權、對世權,具有對抗一般人的效力,關涉國家、社會和第三人的利益,影響物權的流轉和交易安全。因此物權具有的排他、優先及追及效力,都應當由法律明確規定,不容當事人通過協議隨意改變。例如,根據中國《擔保法》的規定,抵押權人有權就抵押物優先受償,如果當事人通過協議設定不具有優先受償性的抵押權,這種約定應歸於無效。4、物權的公示方式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確定。關於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世界各國的通例為:動產公示以交付(佔有)為原則,以登記為例外;不動產均以登記為公示方法。法律對物權變動時的公示方式均有明確規定,非以法定方式予以公示,物權的變動或者無效,或者不得對抗第三人,當事人不得協商不經公示的所有權轉移。例如,當事人在房屋買賣合同中,約定房屋不通過登記而發生所有權的轉移,這一約定,因為違反了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要件而無效。如果該房屋在未交付前又出賣給第三人,並且第三人已經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則第三人取得房屋所有權。
J. 我國物權法規定的物權種類
物權來法規定的物權種類如自下:
所有權。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用益物權。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國家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以及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單位、個人依法可以佔有、使用和收益。
擔保物權。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債權人在借貸、買賣等民事活動中,為保障實現其債權,需要擔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設立擔保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