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中方可以用場地使用權出資,請問場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權有什麼區別
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概念提出要比場地使用權晚一些,實際上,國有土地使用權才具有一回定的法律和經濟上答的意義。
因此,中外合營企業的場地使用權與國有土地使用權是存在區別的,主要的區別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含義不同:由於合營企業的場地使用權使用用途受到嚴格的限制,因此其不具備所謂市場上的價值,而國有土地使用權由於具備轉讓性,且可申請土地用途變更,因此其具備市場的轉讓價值,且依據市場行情的變化而變化。
(2)轉讓性不同:合營企業的場地使用權不具有可轉讓性,而有償受讓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依法定條件可以進行自由轉讓的出讓價格則是由政府制定,在實行出讓招標和拍賣後,則由市場確定。
(3)使用期限不同:場地使用權的使用期限與合營期限一致,而有償受讓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則依照土地用途的不同由法定自40-70年不等。
② 以集體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可以嗎
下列建設經依法批准可以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 (1)興辦鄉鎮企業。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鄉鎮企業; (2)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包括鄉村級行政辦公、文化科學、生產服務、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公益事業建設。此類項目可以使用本集體,也可以使用其他集體所有的土地; (3)農村村民建住宅。包括回鄉定居且戶口已遷入或者有一方是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建住宅。除上述情況外,其他建設都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申請使用現有國有建設用地或未利用地。這種情況,建設用地申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後,可以採用有償使用方式,或者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 (2)申請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這種情況,須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用手續後,以有償使用方式或者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 集體所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需過戶轉讓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屋所有權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已經依法登記並取得房地產權證書。 2、住房屋轉讓的受讓人為房屋所在地鄉(鎮)范圍內具備居住房屋建設申請條件的個人;非居住房屋轉讓的受讓人為房屋所在地鄉(鎮)范圍內的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個體經營者。 3、住房屋轉讓的申請,已經房屋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集體所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需轉讓給前款第2項規定以外的受讓人的,應當在依法辦理集體所有土地的徵用手續後,方可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轉讓手續
③ 能否以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資合資合作企業求解
能否以劃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合資合作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法》規定,中國合營者的投資可包括為合營企業經營期間提供的場地使用權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
法》規定,中外合作者的投資或者提供的合作條件可以是現金、實物、土地使用權、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和其他財產權利。根據上述法律規定,中國企業與外國投資者進行合作時,可以以土地使用權或場地使用權作價出資。
但是,《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並沒有明確規定劃撥土地使用權能否作價出資問題。按照現行法律規定,中方企業不能直接以劃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與外國投資者進行合資、合作經營。以劃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可以通過三種途徑來實現。
第一種,進行國有企業改制,國家以劃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投入到國有企業中,此時的土地使用權應視為出讓性質,這樣,國有企業就可以對其進行轉讓、出租或抵押。根據《公司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國有企業可以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
第二種,國有企業以建築物、廠房等作價出資,該建築物、廠房佔用范圍內的劃撥建設用地同時「被動」地作價出資,但是國有企業應補交或抵交土地出讓金。
第三種,如果符合《劃撥用地目錄》,
外商投資企業
可以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但按照有關規定,應繳納場地使用費。這種情況下,應當允許國有企業以劃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但應由國有企業繳納場地使用費,國有企業和外國投資者也可以約定由外商投資企業繳納。這樣,新成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就取得了劃撥土地使用權。因為外商投資企業要繳納場地使用費,所以對於此種用地是否為劃撥,有人存在疑問,認為場地使用費具有土地租金性質,這種看法不無道理。
對於劃撥土地使用權能否直接作價出資,也有人持肯定態度,認為中方企業經批准,可將其原使用的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或作為合作條件,與外商組成合資、合作企業。具體做法為:中方企業入股的土地為出讓方式取得的,入股或合作前中方企業應已取得出讓土地使用證,並按出讓合同約定完成相應的開發建設投資;入股土地為行政劃撥方式取得的,應由中方企業補辦國有土地出讓手續,或按規定交納場地使用費。
我們認為,如果把《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的「土地使用權」或「場地使用權」理解為包括劃撥土地使用權,則上述認識並無不可之處,因為相對於《合同法》、《土地管理法》和國務院55號令,《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是特別法。但是,中國加入WTO以後,按照非歧視待遇等原則,國內企業、外國企業在適用法律等方面應該沒有差別。另外,從國家對於收取場地使用費以及劃撥土地使用方面對外商投資企業的政策變化,以及劃撥土地使用權的性質來看,應該理解為,任何企業都不能直接以劃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
當然,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對國務院55號令實施前,中方合資、合作者以依法取得的劃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的,也應予以承認。
④ 土地使用權屬不屬於用益物權他到底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什麼關系請詳細說說,謝謝!
土地使用權屬於用益物權,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必須符合益物權的規定。
土地使用權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
用益物權作為物權之一種,著眼於財產的使用價值。在現代民法上,各國物權法貫徹效益原則,已經逐漸放棄了傳統民法注重對物的實際支配、財產歸屬的做法,轉而注重財產價值形態的支配和利用。
這種立法趨勢反映到理論研究上即是學者越來越注重對用益物權的研究,然而,對用益物權的法律性質則有不同的闡述。
(4)合作經營可以以土地使用權擴展閱讀:
從各國物權法的規定來看,由於各國的國情不同,因而物權法規定的用益物權的種類亦不盡相同。
在羅馬法中,用益物權包括役權、永佃權、地上權。其中役權分為地役權和人役權,人役權又包括用益權、使用權、居住權和奴畜使用權;《法國民法典》規定了用益權、使用權和居住權、地役權。
這種規定沿襲了羅馬法中的用益物權的分類,即把役權分為人役權和地役權,前三種用益物權都屬於人役權的范圍;《德國民法典》規定的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先買權、土地負擔、役權。其中役權包括地役權、用益權和人的限制役權;
《日本民法典》規定了地上權、永佃權和地役權三種用益物權;《瑞士民法典》只規定了役權及土地負擔,役權的具體種類包括地役權、用益權、居住權、建築權、對泉水的權利。
從這些規定中,我們可以得出兩點認識:一是用益物權大多是以土地為標的的不動產物權,二是地役權、地上權、用益權是用益物權的最基本形態。
⑤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方以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出資,合營期間屆滿後,土地使用權出資部分如何處置
中方以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出資後,土地使用權人應及時變更為合資企業,也專就是說土地使用權這時候已經不屬是中方的了。如果不變更為合資企業,則不能認定中方進行了注資。
合營期間屆滿後,土地使用權作為企業的資產進行清算。
⑥ 國家授權經營土地使用權如轉讓給集團公司以外的單位或個人需經哪些政府審批
有土地使用證嗎?土地使用證寫得什麼公司,那麼該公司應有權對外轉讓。當回時,如果答當時土地是劃撥取得的,轉讓時要補交政府出讓金的。不明白你這里所說的處置是什麼意思,如果你公司有土地使用證,那麼只有你公司有處置權,如果政府要徵用,應該給你補償
⑦ 一方已取得土地使用權,想要建廠房缺少資金,如果和投資公司合作,可以採取什麼形式且不違反法律規定
是新建的廠房吧,也就是說沒有東西可作抵押了是吧?這樣的話很難貸到款的。
如果你是正在經營中的企業,要擴建廠房,提供貴公司的相關資料一般的話只要真實,大部分都可以貸到款的。(指投資公司)
可以放款的單位除銀行外,投資公司,金融公司都可以款的
如果在河南的話可以聯系我
⑧ 怎樣才能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權
農民如果想要流轉土地,必須經過國家規定的合法程序。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
3、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
4、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
5、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根據《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記辦法》的相關規定,土地使用類型只有土地劃撥和土地出讓兩種形式。
土地使用權分類:
1、劃撥土地使用權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後無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由此可見,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種基本形式。
(1)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這種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
(2)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後,土地使用者無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這種劃撥土地使用權也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是無償的,也就是說無須繳納任何費用、支付任何經濟上的代價。
2、出讓土地使用權
出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 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後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有以下幾個特徵:
(1)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有償的。土地使用者取得一定年限內的土地使用權應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國家憑借土地所有權取得的土地經濟效益,表現為一定年期內的地租,一般以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一定數額的貨幣為表現形式。
(2)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有期限的。 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權的期限以出讓年限為限。出讓年限由出讓合同約定,但不得超過法律限定的最高年限。
(3)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一種物權。土地使用權出讓是以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分離為基礎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後,在出讓期限內受讓人實際享有對土地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其使用權在使用年限內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或者用於其他經濟活動,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形式有三種,即協議出讓、招標出讓和拍賣出讓。
土地徵收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批准許可權,並依法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農民補償後,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變為國有土地的行為。土地徵收指國家依據公共利益的理由,強製取得民事主體土地所有權的行為。我國土地徵收的前提是為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