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我國網路著作權的發展

我國網路著作權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1-10-19 13:12:36

㈠ 目前我國網路版權發展規模有多大

對於知識產權來,很多人都不陌生,通源常而言,傳統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和著作權。而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路知識產權也開始引起關注,它的內涵更為廣泛,還包括資料庫、計算機軟體、多媒體、數字化作品以及電子版權等。

據國家版權局日前發布的《中國網路版權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去年我國的網路版權產業的市場規模為6365億元,較2016年增長27.2%。網路視頻用戶付費市場規模同比增長翻番,網路游戲市場規模達2355億元,網路直播異軍突起,網路音樂、網路新聞資訊、數字閱讀等產值都有所增長。來源:人民網

㈡ 網路技術的普及和完善對著作權保護是否有利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普及應用和迅速發展,與網路有關的著作權糾紛逐漸增多,由於網路在技術上、管理上的特點,使傳統法律在網路環境下的適用性受到了制約,新技術革命對傳統法律提出了挑戰。與網路有關的著作權案件屬於新類型案件,沒有先例可參考,又多涉及社會知名作家和跨國大公司,案件的處理結果不僅將在司法上確立網上保護著作權的基本原則,也將給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前帶來較大影響。在網路著作權糾紛中,多為因未經許可在互聯網上傳播他人作品導致的侵權糾紛,以著作權人狀告網路公司侵權居多。網路著作權案件中對網路服務商的侵權責任通常有如下認定:網路服務商通過網路直接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網路服務商通過網路幫助、教唆用戶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作為著作權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民事責任。將作品上載到互聯網上的行為是著作法規定的使用方式,未經許可將他人作品在互聯網上傳播的行為構成侵權。因此,在互聯網上使用作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筆者認為,參照國內現有的法律、法規,通過現行的司法程序採用訴訟手段追究網路商的侵權責任是完全可行的。

㈢ 我國現在有哪些法律對於網路環境下的著作權進行了明文規定

2006年11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該案件時涉及著作權糾紛電腦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二)
</ (2006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06次會議通過)

根據人民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58條,「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在第一個1406會議的司法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決定的適用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情況下解釋涉及對計算機的某些問題著作權糾紛」進行修訂如下:
刪去「最高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涉及計算機應用法律解釋的著作權糾紛。
相應的調整,按照規定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該案件時所適用的法律的決定涉及著作權糾紛的電腦」命令,重新發布。
BR />最高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涉及計算機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著作權糾紛解釋

司法解釋第11號[2006]

(2000年司法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於11月22日,1144會議在適用法律下的1302次會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委員會於2003年12月23日上,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情況下涉及著作權糾紛以上的計算機解釋的決定「的第一個1406會議的司法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年11月20,2006年」上,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情況下涉及著作權糾紛案件超過計算機應用法律的第一修正案的解釋決定(b)第二次修訂本)

為了正確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根據公務員法「,」著作權法「和」民事訴訟法「,該法的一般原則這種情況下,一定適用法律的解釋如下:
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下的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實施侵權起訴侵犯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難以確定侵權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設備的位置可以被視為侵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類型的作品的數字化形式。網路環境下無法歸於第三條著作權法所列舉的作品范圍,但中的原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和可以被復制在一些有形形式其他知識產權的創造,人民法院應當是保護。
網路服務提供者通過網路參與侵犯版權的行為,或者通過網路教唆他人實施侵犯版權的行為,人民法院應當根據通則「第130條的規定,民法,進行調查和其他演員,或者直接實施侵權行為人的共同侵權責任。
文章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版權的行為,或確實有證據版權擁有者的警告,但不採取刪除的侵權內容的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條130的一般原則民法的規定,舉行他們的共同侵權責任的網路用戶。
第五條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商,版權持有人提供侵權行為人在其網路注冊資料以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如果他拒絕提供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法第106條的一般原則,依法追究相應的侵權責任。
第六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專門用於故意避開或者破壞任何版權技術保護措施,設備或材料,上載,傳播,提供,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具體的法院,按照「著作權法」第47條(f)款的規定,被調查的網路服務提供商侵權責任。
文章著作權人發現侵權信息向網路服務提供者發出警告,要求侵權行為人網路注冊信息,不能出示身份證明文件,證明侵犯版權的所有權證明,應視為未發出警告或提出請求請求
版權的網路服務供應商產生的證明,不採取措施的,著作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按照「著作權法」第49條規定,第50條的規定,在訴訟前作出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證據確定,保存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一裁定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人民法院應當允許。
第八網路服務供應商,版權擁有人的證據的警告,並採取措施刪除涉嫌侵權的內容,被控侵權人要求網路服務供應商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不得支持。
版權擁有者被控侵權虛假的指控侵權人請求補償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措施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的法令,警告人們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㈣ 我國著作權法修改釆取了單獨規定作者對於作品的網路傳播權的意見這話對嗎

實來際上,之所以出現「網路著自作權」這個概念,是因為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作品的復制、傳播等方式發生了改變,為更好地保護權利人的權利,各國將傳統著作權的相關規則延伸到網路環境下,比如說「復制權」,傳統的復制權僅控制印刷、復印等方式的復制行為,但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出現,使得數字化的復制方式也成了「復制權」控制的方式。
再比如說「信息網路傳播權」,在計算機網路技術出現以前,權利人並不享有這項權利,但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權利人的作品可以以數字化形式上傳到互聯網上去,這樣就使得他人能夠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權利人該作品,這樣就達到了傳統意義上出版發行一樣的結果,即廣泛傳播開去。為此,各國法律都規定,為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這種行為應當得到法律的規制,因此我國《著作權法》就特別賦予了權利人「信息網路傳播權」。

㈤ 在自媒體時代如何保護網路著作權

在自媒體時代如何保護網路著作權?21世紀以來互聯網一直在不停的飛速發展,這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便利但信息化時代使得各類信息泄露提供了助力這為著作權的保護帶來了諸多困擾。雖然我國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來對網路著作權進行保護但是該體系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那麼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該怎麼保護網路著作權呢?在自媒體時代如何保護網路著作權?我國網路著作權保護法律體系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1、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過錯責任。《網路著作權解釋》第四條規定,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或者經著作權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但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其與該網路用戶的共同侵權責任。2、通知與刪除與反通知與恢復程序。《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第五條規定,著作權人發現互聯網傳播的內容侵犯其著作權,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或者其委託的其他機構(以下統稱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出通知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立即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並保留著作權人的通知6個月。該辦法第七條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根據著作權人的通知移除相關內容的,互聯網內容提供者可以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和著作權人一並發出說明被移除內容不侵犯著作權的反通知。反通知發出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即可恢復被移除的內容,且對該恢復行為不承擔行政法律責任。3、授權許可制度。《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條規定,權利人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受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保護。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並支付報酬。4、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制度。合理使用指非著作權人基於合理的理由,以合理的方式使用作品而不需要取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並可以不向其支付報酬。《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六條、第七條填補了我國著作權法體系中關於作品在網路環境下合理使用的空白。法定許可是指根據法律的直接規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人許可,但應當向其支付報酬的制度。《著作權法》確立了該制度,《網路著作權解釋》中第三條也規定:已在報刊上刊登或者網路上傳播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報刊、期刊社、網路服務提供者受著作權人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在網路進行轉載、摘編並支付報酬、註明出處的,不構成侵權。但轉載、摘編作品超過有關報刊轉載作品范圍的,應當認定為侵權。5、技術保護措施及例外。《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四條規定,為了保護信息網路傳播權,權利人可以採取技術措施。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不得故意製造、進口或者向公眾提供主要用於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的裝置或者部件,不得故意為他人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提供技術服務。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避開的除外。該條例第十二條則明確了可以避開技術措施的四種情形。關於在自媒體時代如何保護網路著作權?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㈥ 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

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21世紀以來互聯網一直在不停的飛速發展,這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便利但信息化時代使得各類信息泄露提供了助力這為著作權的保護帶來了諸多困擾。雖然我國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來對網路著作權進行保護但是該體系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那麼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1、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過錯責任。《網路著作權解釋》第四條規定,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或者經著作權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但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其與該網路用戶的共同侵權責任。2、通知與刪除與反通知與恢復程序。《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第五條規定,著作權人發現互聯網傳播的內容侵犯其著作權,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或者其委託的其他機構(以下統稱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出通知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立即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並保留著作權人的通知6個月。該辦法第七條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根據著作權人的通知移除相關內容的,互聯網內容提供者可以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和著作權人一並發出說明被移除內容不侵犯著作權的反通知。反通知發出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即可恢復被移除的內容,且對該恢復行為不承擔行政法律責任。3、授權許可制度。《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條規定,權利人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受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保護。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並支付報酬。4、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制度。合理使用指非著作權人基於合理的理由,以合理的方式使用作品而不需要取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並可以不向其支付報酬。《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六條、第七條填補了我國著作權法體系中關於作品在網路環境下合理使用的空白。法定許可是指根據法律的直接規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人許可,但應當向其支付報酬的制度。《著作權法》確立了該制度,《網路著作權解釋》中第三條也規定:已在報刊上刊登或者網路上傳播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報刊、期刊社、網路服務提供者受著作權人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在網路進行轉載、摘編並支付報酬、註明出處的,不構成侵權。但轉載、摘編作品超過有關報刊轉載作品范圍的,應當認定為侵權。5、技術保護措施及例外。《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四條規定,為了保護信息網路傳播權,權利人可以採取技術措施。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不得故意製造、進口或者向公眾提供主要用於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的裝置或者部件,不得故意為他人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提供技術服務。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避開的除外。該條例第十二條則明確了可以避開技術措施的四種情形。

㈦ 求網路著作權本科論文

這一個絕對可以,正文太長。網路著作權問題探討

http://tieba..com/f?kz=108675271

目 錄
一、提綱……………………………………………….第4頁
二、內容摘要………………………………………….第5頁
三、正文……………………………………………….第6至16頁
1、網路著作權與傳統著作權不同之處…………..第6頁
2、關於網路著作權的一些法律規定………………第12頁
3、結語………………………………………………第15頁
四、注釋……………………………………………….第17頁
五、參考文獻………………………………………….第18頁

提 綱
一、網路著作權與傳統著作權有以下不同:
一著作權范圍方面的不同
1.從著作權的客體
2.從著作權的主體
3.從網路著作權的內容
二網路著作權結傳統著作權一些特徵、原則的異化
三網路著作權在權利保護上的變化
二、關於網路著作權的一些法律規定
一著作權糾紛案件的管轄
二作品數字化和網路傳播後的著作權歸屬
三侵權行為的規定
四網路環境下的作品轉載的問題
五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
六網路環境下侵犯著作權行為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七2005年5月30日實施《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
三、結語

內容摘要

作為「朝陽產業」的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是迅猛的。為適應數字技術下網路環境對著作權的挑戰,我國已先後出台了若干法律規范、司法解釋和行政規章。這些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等在各自的適用領域內均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相對於日新月異的網路技術發展而言,我國現有的網路環境下著作權保護法律體系仍然存在諸多不足。網路著作權相對於傳統著作權而言,在法定性、專有性、地域性等方面有其獨特的特徵。著作權規定合理使用制度,是出於利益平衡的需要,即作者利益與使用者利益,作者利益與社會公眾利益之間平衡的需要。但由於科學技術的不斷進行,數字技術和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版權保護體系面臨著調整與變革,新的作品使用方式的不斷產生,傳統著作權受網路技術挑戰的程度越來越深。本文僅就網路 著作權合理使用問題作一探討。

㈧ 網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對版權保護有何影響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普及應用和迅速發展,與網路有關的著作權糾紛逐漸增多,由於版網權絡在技術上、管理上的特點,使傳統法律在網路環境下的適用性受到了制約,新技術革命對傳統法律提出了挑戰。與網路有關的著作權案件屬於新類型案件,沒有先例可參考,又多涉及社會知名作家和跨國大公司,案件的處理結果不僅將在司法上確立網上保護著作權的基本原則,也將給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前帶來較大影響。在網路著作權糾紛中,多為因未經許可在互聯網上傳播他人作品導致的侵權糾紛,以著作權人狀告網路公司侵權居多。網路著作權案件中對網路服務商的侵權責任通常有如下認定:網路服務商通過網路直接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網路服務商通過網路幫助、教唆用戶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作為著作權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民事責任。將作品上載到互聯網上的行為是著作法規定的使用方式,未經許可將他人作品在互聯網上傳播的行為構成侵權。因此,在互聯網上使用作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筆者認為,參照國內現有的法律、法規,通過現行的司法程序採用訴訟手段追究網路商的侵權責任是完全可行的。

㈨ 網路著作權法律上如何保護

網路著作權法律上如何保護? 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已經是對人們必不可少的東西了,但是網路為自己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出現很多弊端,比如出現網路侵權的行為也是越來越多,那對於網路著作權法律上如何保護的就看看下面了。網路著作權法律上如何保護關於網路著作權的法律保護需要考慮網路著作權保護與社會公眾利益的平衡問題。任何法律的制定都必須兼顧社會各方面的利益,必須在權利人的利益和社會公眾的利益之間尋找平衡點。一方面我國網路事業剛剛起步,絕大多數網站是虧損的,在這種情況下,強調著作權保護,無異於雪上加霜,因此,保護網路上的著作權,會起到限制網路事業發展的作用,有些圖書館將館藏圖書數字化,然後上網傳播,如果要求圖書館也必須取得著作權人許可,網路上的著作權保護會妨礙數字圖書館的發展,限制了公眾獲取知識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網路環境下,著作權人的權利一旦受到損害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同時,著作權保護是為了創作的繁榮,只有創作源旺盛了,才有作品在網上傳播,才有作品豐富圖書館的館藏,這時,社會公眾的利益才真正能夠實現。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同任何智力勞動一樣,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著作權保護正是為了保證為創作的投入能夠收回。這種投入如果不能收回,創作源就會逐漸枯竭,他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因此,此時著作權的保護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強。因為電子商務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上的,互聯網技術發展極為迅速,對傳統法律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原有的法律無法滿足在電子商務中對著作權的保護,於是我國近幾年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以期彌補原有法律的不足。最高人民法院於2000年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並於2003年底對此解釋進行了修改完善,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該決定於2004年1月起實施。然而,這些司法解釋只規定了對網上著作權案件審理時的適應措施,無法在更大范圍內保護廣大著作權人的實體權利。目前,我國對網上著作權的法律存在很大盲區,對傳統的著作權保護的辦法無法完全適用於網路。盡管2001年10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將信息網路傳播權規定為著作權人的權利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但並沒有規定相應的保護辦法,對網上相關主體在著作權保護方面的權利義務規定得不明確,難以適應行政執法的需要。於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58條的授權,國家版權局和信息產業部制定了《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填補了在網路信息傳播權行政保護方面規范的空白,其規定的通知和反通知等新內容完善了原有的司法解釋。

閱讀全文

與我國網路著作權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