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太陽被遮擋住很多年,物種會大滅絕嗎
日全食是令人震驚的天文現象事件,尤其是今年8月21日的日食的路徑上大量的人可以看到,可以產生持續數月的「日食熱」。
2011年1月4日由日出衛星捕捉到日環食的圖像。當時月球與地球的距離略高於平均水平留下了一個熾熱的環,在太陽遮擋的輪廓周圍仍然可見。圖片版權:NASA/Hinode/XRT
然而日食本身的速度太快了,整個日食過程大約為2分鍾。即將到來的美國大日全食的總體長度會因地點而異,地球的自轉速度和其表面的曲率,連同地球和月球的軌道速度決定了在任何給定的點上能觀測到的全食的時間。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數據伊利諾伊州卡本代爾市的人們將在當地時間下午1點20分開始享受持續時間最長的「黑暗」持續2分40秒。
日食的轉瞬即逝是一件好事,雖然月球不會長期遮擋太陽的光線,但地球上其他的一些事件卻會在數周、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里阻擋太陽,這將對地球上的生命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大約六千六百萬年前,白堊紀第三紀(白堊紀-第三紀)滅絕的大滅絕事件,使地球上80%的物種滅絕,許多研究人員將這種死亡與地質記錄中保存下來的重大事件聯系在一起,一顆巨大的彗星或小行星撞上了地球,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直徑112英里(180公里)位於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
藝術家構想的一顆直徑6英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情景。科學家們現在有了新的證據,證明這種宇宙的影響終結了恐龍時代。圖片版權:Don Davis
錫拉丘茲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Linda Ivany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Live Science,被炸到上層大氣和遠處的碎片將能夠迅速環繞地球或者至少有一個半球並阻擋太陽(遮住太陽光)。
暗淡,不黑暗
LindaIvany說小行星和粉碎的地表岩石的碎片很可能很快就在大氣中加入了由野火引起的火山灰的數量,這是由於在撞擊後燒焦的植被引起的熱脈沖造成的。這些顆粒可以在大氣中停留更長時間,在事件發生後的一段時間里,它們可能會持續不斷地產生。
這是一種獸腳類動物的插畫,圖片版權:Nicolle Rager Fuller,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由於這個灰色的覆蓋在地球的大氣層中,它不會像日全食那樣完全擋住太陽。但它會使太陽的光線變得暗淡,足以讓植物和吃它們的動物發出死亡的信號。數月或數年減少的太陽能輸入會損害這些生物體的生長和繁殖能力,就像你在一個黑暗的角落裡放置的植物一樣。遲早它會消失和死亡即使在你的房子里不是「黑暗」的。減少陽光也意味著更冷(表面溫度持續下降)
有一些來自白堊紀滅絕的數據表明,在物種滅絕後,短期的冷卻很快就會發生,這可能是由於大氣的不透明造成的。陸地上的脊椎動物要麼吃植物,要麼捕獵食草動物,比如非鳥類恐龍也被扼殺了
遙遠的災害
小行星撞擊並不是唯一能夠部分阻擋太陽的事件——火山也會在全球范圍內使天空變暗。1815年4月5日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時,它噴出約36立方英里(150立方千米)的岩石和火山灰到18英里(29公里)的高度,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噴發。
1815年4月10日塔博拉火山噴發,歷史上最大的火山噴發之一,是由宇航員拍攝的照片。圖片版權:NASA
爆炸發生後不久該地區的火山灰雲團覆蓋了大約澳大利亞大小的一個地區,那裡的氣溫下降了20華氏度(11攝氏度)。火山灰在地球的大氣層中徘徊,被人嘲笑著散布在地球上的細絲。根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報道,在接下來的三年裡,火山灰遮擋了陽光,降低了世界各地的氣溫,導致人們在1816年的「一年沒有夏天」。
地球能夠產生更大的噴發,從所謂的「超級火山」——巨大的破火山口,直徑可達31英里(50公里),能產生近1100立方英里(超過450立方千米)的岩漿。(根據俄勒岡州立大學的數據,1980年著名的聖海倫火山噴發僅釋放了0.1立方千米的岩漿。)
幸運的是超級火山通常每10萬年會爆發一次。最近的一次超級火山噴發是在印度尼西亞的托巴火山,大約74000年前產生了大約700立方英里(2800立方千米)的岩漿。地質學家已經在地球上發現了7個活躍的超級火山區域,盡管目前沒有一個是構成威脅的。
相比之下在今年8月21日的日食期間,黑暗的幾分鍾不會導致任何影響全球氣溫的長期變化。然而可能會有一個明顯對美國部分地區的太陽能電網有影響,在加州公用事業工人預計太陽能生產減少75%在日食中,潛在的影響了600萬戶家庭。
地球
想像一下,假如全球性的「塵土飛揚」持續很多年,幾乎阻擋太陽90%左右的陽光到達地表,白天溫度驟降,晚上則更低…持續N天,N月,N年…食物鏈或許就已經崩潰了…等到再一次黎明時,或許都已經萬古不復了!
那麼人類自詡作為地球上的智慧生命,擁有和製造強大的工具的能力,是否有能力在這種設想下的情況挽救億萬生命甚至拯救自己呢?上文也有想過數據例如超級火山每10萬年發生一波,相信在下一個10萬年的危機來臨之時,遙遠未來的子孫們已經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這些自然災害!
⑵ 外星文明可能通過行星凌日建立「銀河互聯網」與我們聯系
幾十年前恩里科?費米的名言「他們都在哪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悖論(費米悖論)仍然困擾著我們。盡管很多年無數次試圖定位宇宙空間發來的無線電(我們聯系的)外星信號,SETI是搜尋遙遠星系外星文明的顯著標志,但搜尋外星智慧(SETI)尚未有任何實質性的結果與發現。
⑶ NASA辟謠:我們還不想搞超光速曲率飛行器
盡管前一陣媒體報道的熱火朝天,不過宇航局的官員強調,NASA現在還沒有到達能開發一個無燃油、超光速的推進系統的程度。
為什麼這個消息如此引人注目呢?因為這個神奇的新型推進器主要依靠的是微波相對論引擎(EmDrive),英國的發明者聲稱該引擎可以不適用任何推進器就產生推力,依靠的是引擎內部腔室內跳動的微波。如果這個引擎真能使用,將會顛覆航天界,並且顯然違反了物理定律。
“雖然NASA的休斯頓約翰遜航天中心關於新型推進方法的理論研究已經創造了一大波新聞頭條,但這只是一次很小的嘗試,並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切實可行的結果出現,”NASA的官員在采訪中說到。“NASA沒有在‘曲率推進器’上下功夫。”
這種新型推進器似乎能產生比它所擁有的更多的能量,這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在羅切斯特技術學院研究廣義相對論和計算天體物理學的天體物理學家Brian Koberlein說:“(這個概念)之所以飽受爭議,是因為它違反了牛頓第三定律。”後來Koberlein又提到,也許引擎內部腔室的電磁泄漏或與地球磁場的耦合能夠為其提供可能的解釋。不過最近在真空環境中進行的測試倒是至少排除了一點——推進器不是通過推動地球的大氣在運動。
其他相關科學家當然非常渴望知道約翰遜航天中心Eagleworks的 Paul March到底成功得到了什麼以及怎麼做到的,但研究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開放給同行評審(peer review),他們也無法做出更具體的評估。
(蝌蚪君編譯自SPACE,轉載請註明蝌蚪五線譜)
凡來源署名為「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本網發布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如有侵權,文責自負。
作者:蝌蚪君
⑷ 採用nasa照片有沒有版權問題
當然有版權問題,只要是作品,都具有版權,版權是與生俱來的,並不是你申請了才有,如果您只是出於自己娛樂這些目的,那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您是用作商業用途,那這就是侵權行為,容易被告侵權。
⑸ 整個宇宙哪些地方存在著暗物質
來看看宇宙中這些地方的暗物質
No.1:子彈狀星系團
在星系團碰撞過程中的熱氣體被看作是包含大部分正常物質的兩個粉紅色團塊。右邊的子彈狀的團塊是來自一個星系團的熱氣體,它通過另一個星系團的熱氣團。用望遠鏡來探測星系團中的大部分物質,這些物質原來是暗物質(藍色突出顯示)。
圖片版權:猶他大學
(這樣的照片還有很多或者說是無數的)這挑選看經典的19張圖片以各種情景為我們展示了暗物質的存在情況。
⑹ 宇宙有138億年的歷史怎麼算出來的
毫無疑問,宇宙自宇宙大爆炸以來已經存在了138億年,而且科學家們對這個數字非常有信心。事實上這個數字的不確定性(誤差)不到估計年齡的1%。但在過去一直是錯誤的(過去有很多宇宙年齡的數據,如200億歲,150億歲,137億歲,30億歲等等),現在最精確的138.17億歲可能又錯了嗎?
測量宇宙膨脹歷史的一種方法是,回到我們能看到的第一束光,那時宇宙只有38萬年。另一種方法不會倒退到很遠的地方,但也有可能被系統錯誤所污染。圖片: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然而不太可能的是,這個138億年前的數字將會有一個重大的修正。即使有比我們所知道的力、粒子和相互作用更基礎的物理,它們也不太可能改變恆星如何運作的物理學,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運作,宇宙如何膨脹,以及輻射/物質/暗能量如何構成我們的宇宙。這些事情都是有差異的,受約束的,而且正如人們所理解的那樣,即使暗能量演化,像G、c或h等基本常數隨著時間變化,或者標准模型粒子可以進一步分解,宇宙的年齡也不會從大爆炸到現在的改變。
⑺ NASA WORLD WIND怎麼下載啊
中文名稱:NASA World Wind
版本:1.3.3.1 自由軟體
發行時間:2005年
製作發行:NASA
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已通過安全測試]
已通過殺毒軟體檢測:Norton Antivirus企業版 掃描引擎10.0.0.359,病毒庫 2006-2-3
[已通過安裝測試]
作業系統:Windows XP SP2 簡體中文版
[共享環境]
共享伺服器:Razorback 2.0
共享時間:AM 07:00 ~ PM 23:00
軟體版權歸原作者軟體公司,如果你喜歡,請購買正版軟體
NASA World Wind是NASA出的免費的地球天氣查看軟體,它包括:
1、3D Engine可以使用電腦3D硬體加速,它的系統需求為:
Windows 2000, XP Home, or XP Professional
Intel Pentium 3, 1 GHz, or AMD Athlon or higher
256 MB of RAM
3D Graphics Card nVidia GeForce 2 Ultra ATI Radeon 7500 Intel Extreme Graphics 2
DSL / Cable connection or faster
2 GB of disk space
2、Blue Marble 技術使World Wind的最高解析度可以達到每像素代表15公尺;
3、Land Sat 7技術可以查看過去的影像資料;
4、SRTM技術可以以地面飛行的狀態查看;
5、MODIS災害性事件監視;
6、GLOBE查看全球氣溫變化;
7、Country & State Borders邊界線查看;
8、Place names地名查看(個人感覺中國的地名已經精確到村了)
下面是用戶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裝eMule後,您可以點擊這些文件名進行下載
[NASA.World.Wind].NASA.World.Wind.v1.3.3.1.exe 54.1MB
eMule主頁 下載eMule
http://lib.verycd.com/2006/02/04/0000088190.html
⑻ NASA發布驚艷的星雲圖片:明亮又祥和
這是一個雙極型行星狀星雲,灼熱的氣體向兩側噴射擴散。目前的研究認為它是在1200年前形成的。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⑼ NASA新視野團隊在阿根廷有何發現
太陽系的原始物體在超過四十億英里(65億公里)從一個遙遠的恆星前面經過時從地球上看到。 東部時間周日午夜(當地時間7月17日中午12點),幾個望遠鏡部署新視野號團隊在一個偏遠的一部分阿根廷在精確的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方捕捉轉瞬即逝的影子——稱為掩星事件。
Horizons行星科學家Marc Buie伸開五個手指來代表在阿根廷的望遠鏡數量。圖片版權:NASA / JHUAPL / SwRI / Adriana Ocampo
“這次六個月的飛行時間,三艘航天器,24台攜帶型地面望遠鏡和美國航空航天局的SOFIA機載天文台是天文歷史上最具挑戰性的恆星掩星天文學,但是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新視界主要研究員艾倫·斯特恩美國西南研究院。“我們首次窺視了2014年MU69的形狀和規模,這是一個Kuiper Belt科學寶庫,我們將在17個月內探索。
⑽ 你是西雅圖我是北京是什麼意思
WTF: The Story of the Strangest Star We'veKnown
什麼鬼:我們已知的最怪異恆星的故事
BY SANDHYA RAMESH ON 20/09/2017
There's clearly something mysterious goingon. We don't know what it is or how it works and we're as close to figuring itout as we were in 2009.
很明顯有什麼神秘的事正在發生。我們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或者它是如何發生的,但是我們與真相之間的距離跟我們在2009年時的一樣。
An artist's impression of Tabby's star.Credit: NASA/Wikimedia Commons
藝術家想像中的塔比星。圖片版權:NASA/Wikimedia Commons
Sandhya Ramesh is a science writer focusingon astronomy and earth science.
Sandhya Ramesh是一名關注天文學和地球科學的科普作者。
In May of 2009, several hundred peoplearound the world noticed a star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 It looked likenothing they'd ever seen before. They thronged to discussion forums on the webfor the citizen science project called Planet Hunters and frantically discussedwhat they were seeing. They'd all been working on data obtained by the KeplerSpace Telescope. The star, later called KIC 8462852, was blinking in a verystrange way.
在2009年5月,世界上有幾百名觀察者發現了一顆處在非常非常遙遠星系的恆星。這顆恆星看起來跟他們之前看過的沒什麼不同。這幾百人聚集在一個名叫行星獵手的網路論壇——該論壇是公民科學計劃的一部分——狂熱地討論著他們的發現。他們都在研究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獲得的數據。這顆後來被叫做KIC8462852的恆星正在以一種非常怪異的方式閃爍著。
Hunting for planets outside the SolarSystem is an active field of astronomy today. The first exoplanet wasdiscovered in 1992. Only 25 years later, there are more than 3,500 confirmedplanets orbiting stars other than our own. NASA's Kepler Space Telescope alonewas responsible for finding over 2,000. It did so by watching the stars in apatch of the sky for weeks, months or even years at a time. When a planet thatgoes around one of these stars crosses against the face of its star, it casts asmall but definite shadow in the starlight. These shadows are recorded and can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size of the planet. The larger the planet, the morelight it blocks.
在今天,尋找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是天文學中的一個活躍領域。第一顆系外行星於1992年被發現。僅僅25年後,已經有超過3500顆系外行星被確認。其中,NASA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獨自發現了超過2000顆。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工作方式是對宇宙某一部分持續觀察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當有行星掠過這些恆星表面時,對恆星亮度會產生微小但明確的干擾。這些干擾會被記錄下來,用來計算行星的尺寸。越大的行星遮擋的光越多。
The resulting database is hundreds ofterabytes large, so astronomers use finely tuned computer-programs to siftthrough it looking for the telltale signs of an exoplanet. The programs aremore efficient and can process information much faster than a team ofastronomers ever could. But they aren't perfect either. Sometimes, the programsmiss things that they haven't been taught to look for. So enter citizenscience.
這些記錄數據有幾百TB之多,所以天文學家使用精確設定好的電腦程序來篩選這些信息,以尋找系外行星的蹤跡。這些程序非常有效率,比以往任何天文學家團隊處理信息的速度都要快得多。但是它們也並不完美。有時候,這些程序會忽略掉它們沒有被規定尋找的東西。這時就需要公民科學了。
學生、家庭主婦、藝術家、老爺爺老奶奶都能夠以不計其數的方式對公民科學項目做出貢獻。有的計劃是幫助識別由隱蔽相機拍下來的動物。有些項目是讓你我通過查看火星表面的照片來確認風型,有些是掃描手稿製作電子版文檔,甚至還有建立野生動物數據的項目。人類大腦非常善於識別圖案——以至於有時候我們甚至能看到本不存在的圖案。
行星獵手就是這樣一個公民科學項目,旨在幫助科學家識別被電腦遺漏的恆星亮度干擾。截止到2017年8月,已有超過30萬公民科學工作者參與其中,每天都在梳理著開普勒太空望遠
在2009年6月,天文學家Tabetha Boyajian收到一群公民科學工作者的警報,稱有一顆大概1500光年以外的獨特恆星一直在被用戶們貼上「有趣」或者「怪異」的標簽。作為耶魯大學的博士後,Boyajian和她的同事Debra Fischer——行星獵手項目的發起人——被這個情況吸引住了。這顆恆星的確看起來十分不同。它的亮度一開始減弱了微小的0.5%——這很平常——但整整持續了四天,這就完全不平常了。一般來說,行星掠過類似恆星的表面形成的亮度干擾大概只會持續幾個小時。
這就是在2009年早些時候他們注意到的第一次亮度干擾。在幾個星期之後,KIC8462852的亮度減弱持續了幾乎整整一周。Boyajian和Fischer花了幾天時間研究數據瀏覽數字,但仍不能解釋KIC8462852的表現。儀器工作正常,計算機工作正常,數據清楚。亮度減弱的確存在——但無法解釋。不僅亮度減弱的超長周期顯得非常奇怪,亮度減弱的方式也非常奇怪。
當一顆行星掠過恆星表面時,其類似球形的形狀會引起對稱的亮度變化。在統計圖上顯示的亮度減弱模式應該跟亮度恢復模式一致(參見下圖)。
但是開普勒望遠鏡觀察到8462852的亮度減弱模式卻是不對稱的。
行星以固定周期圍繞恆星旋轉,它們引起的亮度干擾之間的時間間隔非常精確。但是圍繞著KIC8462852旋轉的物體引起的亮度干擾卻無法預測,非常隨機。
公民科學工作者和天文學家持續研究這顆恆星,現在它已經恢復了正常亮度。
兩年後,在2011年3月,開普勒望遠鏡捕捉到了KIC8462852新的亮度干擾,讓天文學家再度緊張起來。一顆像木星那麼大的行星最多能夠引起恆星亮度減少1%,而KIC8462852的亮度減少了近15%。就像在2009年一樣,亮度干擾不對稱,持續了一個星期才恢復正常亮度。這個模式重復了幾天,之後這顆恆星又「安靜」了。
在2013年2月和4月,KIC8462852再次蘇醒。這次的一系列亮度干擾完全無規律可循。之前的亮度干擾僅僅是一些隨機時間間隔的亮度減弱,新的數據顯示它的亮度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都在變化。干擾模式也非常復雜。天文學家在大的干擾中觀測到了小的干擾,在小干擾里甚至還有更小的干擾。其碎片化的亮度變遷在一些天內不斷重復,同時還伴有不規則的亮度恢復,讓亮度干擾變得極其復雜。在某一時刻,該恆星亮度令人震驚地減少了22%。
在2015年10月,Boyajian和她的團隊一起發表了一篇論文,標題是《光通量都去哪了》(Where'sThe Flux)。這篇論文引起了媒體的瘋狂追捧,並讓這顆恆星成為天文學界的焦點。從那以後,KIC8462852被稱為塔比星、Boyajian星或者——非常形象——什麼鬼星(WTF star)。
對恆星亮度造成干擾的物體通常會因其物理屬性產生具體的特徵。這種數據通常可以在恆星本身發出的光亮中找到。如果是一團雲或煙塵擋住了恆星,大部分藍光會被阻擋。如果遮擋物更加密實且數量眾多,所有波長的光都會被阻擋。密實物體也會被加熱,在紅外數據中非常明顯。另一種加熱——姑且這么講——可以顯示該物體的構成。一些元素會吸收相應頻率的星光,因此在數據中會顯示該波段光線缺失。這種條碼可以用來測定元素群。
天文學家使用光譜分析設備可以推斷出,塔比星是一顆中年恆星,年齡跟我們45億歲的太陽差不多(用專業術語來說,屬於F型主序列恆星)。
鑒於此,Boyajian和她的團隊在2015年提出了一系列假說來解釋神秘干擾的成因。
排名最靠前——也不出乎大家意料——的解釋是存在一個原始行星盤。恆星系的產生源於一片巨大氣體雲因其本身質量而坍縮並開始自轉。這時,所有物質組成了一個圓盤,加速旋轉。在圓盤中心部分密度最大,恆星也會最終在這里產生,而小質量物質——氣體和一些岩石——會被甩到外側。這就是原始行星盤。這是行星的出生之地。一團團的物質到處碰撞,形成更大的團塊,像滾雪球一樣變成微行星。氣體被拋出星盤,形成絢麗且深不見底的巨大氣體雲。
原始行星盤會圍繞恆星旋轉上百萬年,最終產生穩定的行星系。在這段時間,原始行星盤會對恆星亮度產生不規則干擾(在遠距離觀察者眼中)。
但這個理論存在一個巨大的漏洞:原始行星盤,之所以被「原始」修飾,就是因為它只存在於新生恆星周圍。塔比星不是新生恆星。
另外,灰塵會吸收熱量。當它稍微有點熱,比如說,跟人類體溫一樣時,紅外望遠鏡會捕捉到它的光芒。但是NASA的斯皮策望遠鏡沒有此類發現。另外一種解釋——即兩顆行星碰撞導致它們的軌道上布滿碎片,或者一顆行星在星際大戰中被擊碎——也被排除了。事實上,在塔比星的軌道上似乎並不存在碎片。
下一個說法:或許這顆恆星的尺寸和亮度會自行增加和減少?目前我們知道的確有一些恆星是這樣的。天文學家稱這些恆星為變星。在可觀測宇宙中發現的最大恆星UY Scuti就是這樣的星星。它們通常會在原始行星盤中大量物質被吸入年輕恆星導致亮度和體積突然激增時被發現。但這個說法也被同樣的矛攻破了:這顆恆星並不年輕,周圍沒有原始行星盤。
Boyajian及其團隊的論文總結出了可能最容易被接受的說法:一大隊彗星經過恆星表面。但這也不太可能:如果要引起天文學家觀察到的塔比星級別的亮度干擾,這隊大彗星必須得像蝗蟲群一樣密集。如果這樣的彗星群存在,那它們必須得是一顆100公里直徑的岩石一次性爆裂形成的。彗星在紅外照片中也不會發光,因為熱量會被其中的冰塊吸收並揮發到宇宙中。就像聽起來那麼奇怪,這個說法是最不會被馬上駁倒的。
然而,這些說法中沒有一個——像它們試圖從自然角度解釋的說服力一樣——比Boyajian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名天文學家在一次談話中提及的一個詞那樣引起公眾注意。
當我們尋找地外文明時,我們要注意的一個證據就是他們存在的綜合徵兆。我們尋找他們可能建造的物體,或者他們的機器可能發射出的信號。我們假設,如果有外星人存在,他們會比我們存在得更久,並且有更復雜的生活方式。我們設想他們可能耗盡了母星上的所有燃料並開始到別處尋找資源。對於這樣一個胃口巨大的文明,有什麼能量來源比得上一整顆恆星?
在1960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物理學家FreemanDyson描述了一種巨型構築物,在之後被稱為戴森球。這是一種將恆星包在裡面的巨大結構,其內部布滿了太陽能板和其他設備。恆星產生的所有能量都會被這個球吸收。在不同建設階段,這個結構可能會看起來像一個帶有居住區和能源站的圓環,然後演變成一個由多個環組成的「泡泡」,最後變成一個球。
在2014年,賓州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JohnWright被一個可能是先進文明建造的吸收能量的巨大結構吸引住了。他建議在塔比星附近尋找戴森球。這也是為什麼這顆星被叫做「外星巨構」星。
跟原始行星盤和變星說法一樣,這個解釋也存在一個漏洞。一個吸收F型恆星能量的戴森球應該會發生溫度上升的情況。但在數據中找不到相應的熱特徵。
Wright正在寫一篇關於用開普勒望遠鏡尋找外星能量輸送巨構的論文。他推斷道,這個望遠鏡足夠強大到能分辨類似巨型太陽能板、環世界、為尋找其他外星文明建造的大型空間天線等人造結構和系外行星。他在2013年發表了一篇關於此理論的博文。當他正在把這篇博文修改成期刊文章時,Boyajian訪問了賓州州立大學並發表演講,她跟Wright分享了當時尚未發表的亮度干擾數據。
在接下來的一年,Wright被奇怪的數據迷得神魂顛倒,他向伯克利SETI研究中心運行的綠壩望遠鏡預訂了使用時間以觀測塔比星。(SETI即地外智慧生命搜索, the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同時,媒體因Wright及其團隊在2015年12月發表的一篇論文興奮得歇斯底里。這篇論文是關於巨型結構可能的樣式,並引用塔比星作為例子。
沒有經過多長時間,Wright精心准備過的評論就引起了轟動。在2016年,每隔兩到三個星期,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就會出現一條頭條新聞驚呼「外星巨構」。但盡管外星巨構能夠存在於理論中,天文學家們卻並不買賬。他們要看到觀測證據——這也是他們的權利。
他們仍然沒有得到任何觀測證據。
在Wright給出了他的建議的時候,他的同輩們在發展另一個理論——感謝上天,這個理論更自然。瓦倫西亞大學和坎塔布里亞大學——兩所西班牙大學——的天文學家們問道:塔比星的亮度干擾是否可能是一個巨型行星及其被稱為「木馬」的夥伴引起的?
「木馬」是一些跟行星處於同一軌道上圍繞恆星旋轉的岩石體,但意義並不同。對於每顆行星來說,其衛星軌道有兩個區域(前區和後區)可以供衛星停留。在這兩個區域的一些地方,恆星和行星的引力互相抵消,造成在此處的衛星幾乎不沿著衛星軌道運行,反而是隨著衛星軌道運行。總之,這種物體——「木馬」——在恆星或行星上觀測到的相對位置總是不變的。
西班牙人建立了有環行星和木馬模型。「我們旨在提供一種相對自然的解釋,只援用之前觀測到的現象,盡管可能以一種更大的形式出現,」他們在一篇發表於2017年6月的預印本論文中寫道。
如果真的存在一顆比木星大五倍而且被眾多木馬環繞的行星呢?根據科學家建立的模型,首批木馬經過恆星和我們之間,造成間斷和不規則的干擾。之後,當行星經過恆星表面時,我們首先看到行星環模糊地遮擋了星光,隨後是行星,造成恆星亮度的顯著下降,然後是另一部分行星環經過。再過大概700天,我們看到了後續的木馬。科學家們說,這就可以解釋由行星造成的相對平滑的干擾和由木馬造成的一系列波動起伏且互相嵌套的干擾。
如果這個模型能夠成立,那麼這顆巨型行星的軌道周期應該是12年。根據現有的假說,人們應該能在2021年觀測到木馬(如果它們存在的話)對塔比星亮度產生的干擾,再過兩年將能夠看到行星產生的干擾。
看起來這個有環行星的概念格外吸引科學家。另一篇本月初刊登的預發表論文給出了相同的論斷:或許一個有環行星可以解釋這種現象……
然而,即使一顆有環行星仍然可以提供一種穩定的干擾模式——但是我們並未觀測到這一模式。
從2015年末開始,SETI研究所開始在塔比星方向搜尋地外智慧生命的跡象。該研究所特別使用位於加州的艾倫望遠鏡陣列指向該恆星的大致方位,希望能夠捕捉到外星智慧生命手中泄露出來的包含信息的無線電波。但是捕獲類似信號的機會微乎其微。塔比星位於1500光年以外。我們現在探測到的任何信息都是許多年前發送出來的。另外,如果塔比星人真的是某種智慧生命,他們也不大會隨便對著天空某個部分發射電波。他們應該會先發現我們,然後專門對我們發送出什麼消息——無線電波走一個來回的時間是3000年。
3000年前——比如公元前985年,孔雀王朝正統治著大部分印度領土,儒家思想和希臘化剛剛開始發展。如果這些外星人發現我們的星球上有智慧生命,他們應該會發現我們還處在鐵器時代。首先,他們應該會計算出還有多久我們才能學會探測無線電信號,然後他們會持續好幾年對著我們發送無線電波,這樣到某一天我們開啟天線對著他們的方向時,我們就能收到信號了。說實話,這種機會少到不能再少了。
艾倫望遠鏡陣列沒有觀察到任何東西。SETI的天文學家們也在尋找無線電信號。還有個更小的努力是從那顆恆星的區域尋找激光的閃耀。
一無所獲。
塔比星正在持續變暗,而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沒發現有什麼東西遮擋住了它。它在逐漸淡出,我們並不知道原因。
如果只是因為天文學家能夠捕捉到最小的線索,那麼24小時不間斷觀測是很重要的。但是這經常導致政府運行的望遠鏡被超額預定。即使有空缺,望遠鏡的管理者們也不願意進行長期觀測。所以Boyajian和她的團隊轉向了私人天文台——例如拉斯卡姆博斯天文台全球望遠鏡(LCOGT)網路。它的望遠鏡戰略性地布滿全球,使得天文學家可以用它們全時觀測一個物體(在天上的,不是馬路對面的)。為了支付一年的使用金,Boyajian在2016年5月舉辦的一次起步者大會上籌得了107421美元。
時間很快到了2017年。
集合了一群業余和專業天文學家。他們一直在觀察、研究和思索塔比星之謎。最微小的亮度波動都會被仔細記錄下來並分享。
在4月24日,亞利桑那州的費爾鮑恩天文台的一台機器人望遠鏡發出警報,它觀測到塔比星出現亮度干擾。這是一次完美的正常波動,其亮度在一周後恢復正常。但是天文學家們沒有自滿。永遠保持警醒是他們的行業底線。
在5月14日,西班牙的梅爾卡特望遠鏡觀測到了一次類似事件。西班牙科學家馬上聯系了Boyajian,但是她收到的數據跟另一次統計變更相同。「到最後,這件事可能是人造的——比如,假的,」她在接受《線路》采訪時說。
但僅僅在四天之後,費爾伯恩天文台和LCOGT發現了另一次干擾,一次預料之中的變暗事件。在隨後的一天警報發出。「費爾伯恩和LCO觀測到了相同的邊線減退,」Boyajian說。「我們在那一晚嚴密監視這顆恆星,並且在兩個不同天文台都確認了變暗事件之後取消了警報。」
她如此興奮,以至於在5月19日凌晨4點給Wright打電話告知這一事件。費爾伯恩的消息說恆星亮度減弱了2%。為以防萬一,Wright也發了推特:「警報:【塔比星】發生干擾。這不是演習。天文學粉絲在未來48小時堅守望遠鏡:請進行光譜分析!」在幾小時內,一小隊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都在專心注視著這個遙遠的星體——它的亮度又減少了1%。
眾多望遠鏡——例如大迦納利望遠鏡——在幾周甚至幾個月之前就已經提前預定好觀測塔比星。重量級選手也加入進來,包括凱克天文台(夏威夷)的兩座望遠鏡,LCOGT和多鏡望遠鏡天文台(亞利桑那)。綠壩望遠鏡持續觀測塔比星。即使主要研究宇宙中紫外線輻射的斯威夫特望遠鏡也開始追蹤「什麼鬼星」。
這一點都不出乎意料。一篇發表於2015年關於塔比星的論文已經論斷該干擾的發生:「一個更有力的預測是未來的變暗事件應該每隔約750天發生一次,一次在2015年4月發生」——因開普勒望遠鏡發生故障而沒有觀測到——「另一次在2017年5月。」
但真正讓人始料未及的是該星的亮度在幾天後恢復正常,然後在6月13日和14日又減弱了大概2%,在之後幾天內再次恢復正常。在7月4日,該星亮度減少了0.5%,隨後恢復正常。在本文發表的時間,該星亮度又減少了3%。
下一次亮度干擾時間預計在2019年中期。希望這段時間足夠天文學家思考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讓情況更加復雜的是,塔比星已顯示出長期變暗的跡象。它正在逐漸淡去。BradleySchaefer,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一名天文學家,決定在天空研究中深挖塔比星的舊資料。他發現在1890年到1989年間塔比星被拍攝超過1200次。在這100年間的資料中,他發現該恆星的整體亮度已經減弱了將近20%。更多對此現象的研究似乎都證實了這一點。塔比星的長期變暗並不穩定。在再次變暗前,曾經有段時間它的亮度增加過。
亞利桑那大學的天文學家Huan Meng最近正與Boyajian聯合帶領一項研究,依靠兩座最新加入塔比星觀測的望遠鏡:斯威夫特望遠鏡(主要觀測X射線和紫外線)和斯皮策望遠鏡(紅外線)。他們發現所有波長的電磁波都發生了持續的減弱。然而,不同波長的電磁波減弱的程度也不同。Meng總結說,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有微小粒子圍繞該星旋轉(例如星周圓盤)。這些微小粒子造成了該星的長期變暗和急劇變暗事件——但是得出更有說服力的結論仍需要進行更多研究、准確預測和對當前發生事件的觀測。只有那時我們才能完全理解這顆特異的恆星。
很明顯有什麼神秘的事正在發生。我們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或者它是如何發生的,但是我們與真相之間的距離跟我們在2009年時的一樣。但是當我們開始做——就像我們認為我們會開始做——的時候我們就一定學到了新的東西。人類從來沒有遇到過像塔比星這樣令人困惑的恆星。正如Boyajian所說的一樣,「如果我們發現另一顆類似的恆星,那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再也沒有類似發現,那又意味著什麼?」
------
在生產特製粉中提取10%-20%的次粉,做飼料粉,也可食用。提取次粉,是為了提高小麥粉的經濟價值,減少加工副產品-麩皮的比例。
為了保護農民利益,避免出現賣糧難問題,滁州市糧食部門積極與當地加工企業、飼料企業進行協調,組織企業收購農民手中達不到托市收購標準的小麥。在安徽省全椒未來飼料有限責任公司院內,記者看到有四五輛糧車正等候賣糧。「早在小麥收割前,全椒縣糧食部門就與我們協商不達標小麥收購事宜。我們計劃收購3萬噸,每天收購量不低於100噸,截至今天上午已收購1萬多噸。」未來飼料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小麥價格一天一個價,剛開始收購時容重730克/升以上價格為0.85元/斤,現在漲到了0.93元~0.95元/斤。當前農民賣糧基本是先打電話協商價格,價格合適才把糧食拉來,存在惜售心理。(來源:糧油市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