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權和用益物權的區別
1、含義不同
物權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沒有限制條件版。
而用益物權,是指以一定權范圍內的使用、收益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定限物權。
2、范圍不同
物權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具體可分為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用益物權是他物權,屬於物權的一部分,因此,用益物權的范圍小於物權。
3、分類不同
物權可分為自物權與他物權、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主物權與從物權、所有權與限制物權、有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民法上的物權(普通物權)與特別法上的物權、意定物權和法定物權等。
用益物權可分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等。
『貳』 民法典規定的用益物權包括哪些
用益物權包括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居住權、抵押權。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包括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居住權、抵押權。
『叄』 用益物權具體指什麼
用益物權就是使用別人的地來使自己的土地增加收入或保證自己土地使用的便利。物權很回重答要的一個原則就是物權法定,就是只有法律規定的才能用,用益物權也是物權,在法律規定的前提下才有效。在我國用益物權有建設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就是在城市裡,經過批准後國家賣給你的土地上建房的權利。地役權是為了使用自己土地的便利而使用別人土地的權利。具體表現為你家周圍都是別人家的地,你花錢取得從他的土地上通行的權利。跟相鄰權比較相似。但是地役權要經過登記,否則不能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肆』 動產作為用益物權標的會面臨什麼法律問題
由於社會物質財富存在一定的差異,並且對物進行利用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所有權人在一定情況下並不需要直接利用所有物,而非所有權人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急需利用該物,同時又不願或者不能取得該物的所有權。基於此有了《物權法》動產用益物權的規定。
《物權法》第四十條規定:「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同時第一百一十七條又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針對這兩個法律條文,筆者想談談自己對動產用益物權的理解與適用:
一、對動產用益物權的理解。
與財產所有權、擔保物權相比較,用益物權具有自己的一些獨特的法律屬性,表現在:
(一)用益物權以對標的物的使用、收益為其主要內容,並以對物的佔有為前提。
用益物權之「用益」,顧名思義,就是對物的使用、收益,以取得物的使用價值。在這一點上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不同,也由此決定了用益物權的設立,以對標的物的佔有為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必須將標的物的佔有(直接佔有)移轉給用益物權人,由其在實體上支配標的物。否則,用益物權的目的就無法實現。
(二)用益物權是他物權、限制物權和有期限物權。
用益物權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設定的物權,是非所有人根據法律的規定或當事人的約定對他人所有之物享有的使用、收益的權利。因而從其法律性質上講,用益物權屬於他物權。用益物權作為他物權,其客體是他人所有的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它是所有人為了充分發揮物的效用,將所有權與其部分權能相分離,由用益物權人享有和行使對物的一定范圍的使用、收益權能的結果。因此,用益物權是由所有權派生的權利。但是,用益物權的這種派生性並不影響用益物權作為一種獨立的財產權的存在。用益物權一旦產生,其權利人就在設定的范圍內獨立地直接支配其標的物,進行使用和收益。用益物權人不僅可以排除一般的人對於其行使用益物權的干涉,而且用益物權人在其權利范圍內可以依據用益物權直接對抗物的所有人對其權利的非法妨害。用益物權之所以附有一定的存續期限,是因為用益物權是在他人之物上設定的權利,起著限制所有權的作用。如果允許設定永久無期限的用益物權,則所有權會處於一種有名無實的境地,有損所有權的本質。
?
(三)用益物權具有獨立性。
用益物權不以用益物權人對所有權人享有其他財產權利為其存在的前提。用益物權的獨立性表明了用益物權不具有擔保物權所具有的從屬性和不可分性的屬性。也可以這樣說,用益物權不以其他權利的成立為其成立的前提,也不隨其他權利的讓與而讓與,亦不隨其他權利的消滅而消滅。此外,用益物發生變化,比如部分滅失或者價值減少等,用益物權將會隨之發生變化。
(四)用益物權的客體為不動產或者動產。
用益物權是在他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成立的物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首先,用益物權只能存在於他人之物上。其次,用益物權的客體可以是不動產也可以是動產。一般而言,用益物權的標的主要是不動產。《物權法》制定以前都將用益物限定為不動產,主要因不動產(尤其是土地)價值較高,擁有不容易。而動產通常價值較低,獲得也比較容易,將其利用價值與所有權分離而由不同的人來支配,並沒有多大社會意義。而隨著時代的不同,社會物質財富的不均衡,只規定不動產才可以設定用益物權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故《物權法》在第四十條增加了用益物權的適用范圍,把動產也可以設定用益物權用法律加以規定。
二、動產用益物權是不違反「物權法定」的。
《物權法》出台前,我國任何一部涉及到用益物權的法律都只規定了不動產的幾種形態。所以大多數人只要提到用益物權就會說:「物權法定」是鐵打不動的,動產是不享有用益物權的,只有法律列出的不動產那幾種形態才是用益物權。而筆者卻有不同的看法,動產用益物權是不違反「物權法定」的。大多數人認為動產不能設定用益物權是對「物權法定」的理解錯誤。《物權法》第五條明文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這應該是人們所說的「物權法定」,是指物權的種類及其內容是由法律規定的,當事人只能依法律規定的種類和內容設定物權。眾所周知物權的種類分自物權和他物權。自物權,即指權利人對自己所有的標的物依法進行全面支配的物權。「全面支配」意味著支配范圍的全面性和支配時間的無限性。只有所有權符合這一特徵,故自物權即所有權。他物權,是指權利人在他人所有的標的物享有的被限定於某一特定方面或某一特定期間的物權。它是由非所有權人對物享有的一定程度的支配權。從設立目的的角度對他物權進一步分類,可將其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是指以標的物的使用和收益為目的而設立的他物權,是「物權法定」中的種類法定的一種。用益物權人可以根據不同種類的用益物權所限定的范圍依自己的意思對物進行利用,並排除他人包括所有權人的干涉,享有物上的利益。物之所有權人通過設定用益物權,將其所有物交給他人使用、收益,以取得一定的利益,從而可以不必親自使用其所有物而獲得收益。物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都取得了各自的利益,說明了物的使用價值得到了最大的實現。用益物權不僅是要確認和維護用益物權人的利益,同時也反映物之所有權人的利益要求,從而達到所有權人與利用權人之間的利益的平衡。
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是「物權的內容」?錢明星在《物權法理論》一書是這樣寫的:「物權的內容,就因對標的物的利益的不同,而有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動產用益物權是「物權法定」中種類法定中的他物權,是內容法定中的用益物權。《物權法》只是在法條中提了一下,所有權人可以在自己的動產上設定用益物權,為什麼不像不動產那樣把每種形式列舉出來呢?筆者認為要把動產用益物權列舉出來不現實也沒有必要。不動產用益物權可以列舉窮盡,動產不計其數,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列舉出來的。《物權法》把動產用益物權設定的權利賦予給了所有權人,這在第四十條中已經充分說明了。也就是說動產用益物權根據不同的動產需要設定的用益物權的范圍、期限的不同而由所有權人跟用益物權人自己約定。
三、動產用益物權適用的法律依據。
目前在我國動產用益物權是以《物權法》為唯一依據。《物權法》第四十條規定:「所有權人可以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第一百一十七條又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這兩個法律條文就是動產用益物權設立和行使的法律依據。因以前各種法律並不承認動產可以設立用益物權,所以因動產用益物權發生糾紛,只有在《物權法》中才有規定,就變成了《物權法》是動產用益物權的唯一法律依據。
談到用益物權就不可避免地要談到天然孳息收取權的問題,《物權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基於此法條,筆者談談動產用益物天然孳息收取權應該由誰取得的問題。
筆者舉一個例子,張三租了李四一頭母牛耕種,在租期內母牛產下一頭小牛,小牛應該歸誰呢?大數人會說當然歸所有權人。其實並不必然歸所有權人,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如果張三和李四之間簽定的是動產用益物權合同,那麼根據《物權法》第一百一十六條的規定,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的應該歸用益物權人所有。對於此例小牛當然歸張三所有。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只有在物之所有人沒有設定用益物權時才享有天然孳息收取權。這就給所有權人提了個醒,如果要設定用益物權就應簽定書面合同,並在合同中約定好天然孳息收取權歸誰?否則所有權人可能因沒有約定而喪失了收取天然孳息的權利。
有人看到筆者舉的例子就會說租賃合同產生的不是債權關系嗎?筆者的回答是:如果是一般的租賃關系當然產生的是債權關系,如果在租賃期間為所有權人設定了一些限制,對租賃人設立了一定許可權那就是動產用益物權了。因動產用益物權人是對他人所有的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就很容易讓人聯想這會不會發生債權和用益物權的競合呢?筆者認為此時是不會發生債權和動產用益物權競合的。因《物權法》第四十條明確規定:「所有權人可以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也就是說動產用益物權必須要所有權人和用益物權人設定,既然提前設定了,那麼發生糾紛時法律依據自然是《物權法》。到目前為此,我國除了《物權法》對動產用益物權有規定外,其他法律並沒有涉及,所以動產用益物權人與所有權人發生糾紛時的法律依據只能是《物權法》。
『伍』 物權法用益物權
哈哈,這個和用益物權沒有關系啊。居住權是憲法權利。物權法定,不是僅有這四種還有海域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養殖權、捕撈權。
記得採納啊
『陸』 用益物權是不是只能成立於不動產
物權法
第一百一十七條 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內使用和收益的容權利。
根據這條解釋,用益物權也可成立於動產,只是常見於不動產。
如果舉例的話,我理解計程車司機對於自己開的計程車就應該是享有用益物權。
『柒』 《物權法》中「用益物權人」是怎麼界定
用益物權是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版的權利。包括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用益物權的自然人即為用益物權人。
『捌』 民法典的用益物權規定在
用益物權人只能在一定范圍內對標的物佔有、使用、收益。另外,用益物權的存內在,對所有權也構成一定容的限制。即所有權人不得妨礙用益物權人行使其用益物權。
用益物權是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限定物權。 用益物權的享有和行使通常以對物之佔有為前提。用益物權是一種獨立的物權。
(8)用益物權是法定的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條「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規定。所有權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二條「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受法律保護」。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三條「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國家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玖』 用益物權 他物權 有什麼關系
物權包括:所有權,佔有,他物權
他物權包括:用益物權(包括地役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點權);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
所以,用益物權是他物權的一種,他物權是不享有物的所有權而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而用益物權是指對他人的物在一定范圍內,加以佔有、使用、收益的物權,與擔保物權相比,主要是獲取物的使用價值,擔保物權還會獲取物的交換價值,用益物權可以獨立存在,擔保物權從屬於主債權存在。
(9)用益物權是法定的擴展閱讀:
一、用益物權具體特性:
1、目的的用益性。用益物權是他物權,是對所有物的利用。從物權的分類來看,他物權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與擔保物權相對應,設立用益物權的目的就是對他人所有的財產進行使用、收益,即為了追求物的使用價值而對他人的物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支配。與此相應,用益物權的內容也主要是行使使用、收益的權能。
2、地位的獨立性。用益物權為獨立物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用益物權是非所有人對所有人的物在法律規定的限度內獨立支配的排他性權利,是一種獨立的權利。用益物權人在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某種權利的具體支配范圍內,可以對抗一切人,包括所有權人,從而形成對所有權的限制。例如,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享有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自主利用該土地建造並經營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3、客體的限制性。用益物權客體的限制性有三個方面:一是用益物權的客體必須具有使用價值,客體的存在形態或使用形態發生變化,會對用益物權人的利益產生直接影響,甚至喪失。
二、他物權具體特性:
1、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設定的物權。
這是他物權與自物權的最本質區別。他物權不能在自己所有之物上設定,因為自己所有之物,是所有權的客體,而所有權是最完備的物權,所有人享有最完全的支配權,勿需也不能為自己設定他物權。離開他人所有之物,他物權無從設定。
/2、他物權是派生於所有權而又與所有權相分離的物權。
他物權是所有權的派生之權,並非是完全獨立的民事權利。它是根據對所有權所設定的債權而形成的,而且來源於所有權,因而將所有權稱之為母權,而將他物權稱之為子權。他物權雖然與所有權具有如此密切的關系,但它是在所有權權能與所有權發生分離的基礎上產生的民事權利,即指非所有人在所有人的財產上享有佔有、使用或收益權,以及在特殊情況下依法享有一定的處分權。因而,這種物權具有相對獨立的性質。
3、他物權是受限制的物權。
所有權是最完備的物權,不受任何限制。他物權則屬於限制物權。他物權的受限制,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他物權受所有權的限制。在一般情況下,他物權只是以所有權的一定權能為內容,因而仍受所有權的支配,不能完全任意行使;即使是以所有權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權能為內容的他物權,也必須受所有權的支配;
二是,他物權也限制所有權的行使。在所有權的客體物上又設置他物權,其結果是使所有權的行使受到限制,不再是完全不受限制的自物權。依所有權的權能分離的內容不同,亦即他物權的內容不同,所有權所受限制的程度也不相同。
4、他物權是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而發生的物權。
他物權並非自由發生。其發生的途徑或稱方法有兩種:
一是依照法律規定,如留置權等他物權;
二是由合同約定,如抵押權、典權等他物權。
他物權無論是由法律規定還是合同約定,其具體內容均由法律所規定,並為強制性規定,因而他物權是法定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