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我們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和方法
我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歷史很短,還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這些問題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將會給我國的知識產權發展帶來非常負面的後果。具體分為立法及司法、國際保護、企業亟須的支持三個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立法及司法
1、國家應盡快制定知識產權戰略規劃。
我國一方面由於知識產權發展歷史過短,另一方面目前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過於分散(專利管理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管理在國家工商總局、著作權管理在新聞出版署),使得我國缺乏一個較為整體的、可行的、宏觀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而這一戰略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整個國家對於知識產權的實質漠視,同時也缺乏一個上到中央政府、下到每個企業的一貫的、統一的、協調的知識產權發展機制。目前我國正在制訂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應抓緊時間盡快出台討論稿,向專家以及企業界人士徵求意見。
2、健全、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建設。
雖然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已經建立,但是存在的問題較多:(1)法律制定的參與機制尚不健全,大部分法律在制定中僅僅是政府部門與法學專家參與,而法律的受眾則很少有機會直接參加,由於政府部門的部門利益以及專家過於理論化的意見,使得法律制定缺乏更好的社會真實基礎。(2)法律執行系統不完善,很多知識產權法律看似全面,實則無可執行,僅僅是一些過於原則的內容,而在實際執行中,大量依靠法官、行政部門的自由理解,而執法者的水平高低、見地傾向則很大的影響了案件的後果。(3)知識產權法律過於強調填平原則,贏了官司輸了市場的現象屢見不鮮,對於權利人的保護力度還很大提升空間。
3、加強對大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已經較為完善,隨著中國企業規模和業務的不斷擴大,對於政府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種情況在我國較大規模的企業比較普遍。建議政府對大型企業在知識產權、包括商業秘密的保護方面開通綠色通道,在經濟偵察、預審、司法等各個環節給予特別支持,最好成立包括各個環節涉及單位的專案組,針對大型企業在法律保護方面的需求開展工作,在專案組中設立介面人,並加快反映速度、及時偵破,同時建議在警力方面進一步加強。
二、國際保護
1、政府開展國際知識產權公關。
我國政府對於涉外知識產權事務日益關注,但是從目前看來,我國的知識產權外交政策缺乏足夠的策略性和統一性,往往在外國政府的壓力下做了讓步;而且對於企業而言,其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也缺乏政府的明確支持,導致企業在發達國家屢屢遭受知識產權打擊而無力還擊。在國際間知識產權談判和合作中,也基本上沒有聽取企業的意見,而是單憑政府自身的理解去參與,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不能盡如人意。
2、保護中國企業國際化拓展。
中國的企業有著強烈的國際化擴張的需求和努力。「中國總部、全球擴張」的模式已經日益出現,如何保護中國企業國際化拓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作為目前最主要的國際性壁壘,知識產權壁壘已經非常突出的擺在我們的面前,所以,我們需要非常熟悉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全球各個重要國家的知識產權法律環境,這是中國知識產權戰略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一方面,通過資源整合,降低企業重復研究;同時,通過政府的努力,能夠為企業搭建一個非常有效的國際環境咨詢和支持平台。分析不僅僅是法律法規的調查和了解,還包括了國際專利預警、專利分布分析以及國際拓展中的國內企業機會挖掘。
三、企業亟須的支持:
1、出台扶持重點企業知識產權政策。
國內重點企業和重點行業所面臨的知識產權問題較多,如家電業、計算機業、通訊業等等,而這些行業企業所具備的技術實力也往往是十分強大的,所面臨的知識產權機遇也相對較多。在我國目前的現狀下,對這些行業和重點企業,給予知識產權方面的一些適當支持,開辟一些綠色通道,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一方面可以起到推動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深入進展,另一方面也為國內探索知識產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示範效應。同時,對於那些對產業有著重大影響的技術領域和產品,政府方面應該和企業一道,認真分析、高瞻遠矚、周密部署,形成對於這些產業的卓有成效的國際化競爭方略,並在各類資源上給予全面而深入的支持,這樣才能在多點突破的情況下進一步實現整體的突破。
2、建立國家知識產權信息資源。
知識產權信息資源一方面能夠增強我國企業運用知識產權資源提高研發起點,從而增強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也為我國企業在海內外市場拓展中採取有效措施、避免知識產權風險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目前在我國沒有一個有價值的、完整的知識產權信息資源供國內企業使用。比如專利文獻檢索系統,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官方網站也使用很不方便,而企業自己建立知識產權信息庫一方面資源耗費甚巨,導致重復投入現象;另一方面由於企業作為市場個體,很難獲得全面的、完整的信息,無法為企業提供准確的決策支持。在這一點上,希望國家和政府給予足夠的關注。
3、強化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服務能力。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政府和行業協會是企業的服務機構,這兩個組織實際上起到了任何其他類型組織都無法替代的宏觀指導、業務協調和政策代表的職能,所以其職能對應的服務能力的高低,決定了能否切實提供良好服務。建議在提高知識產權戰略指導、對於企業知識產權客觀需求的認定、協調知識產權糾紛和政策制定的企業意見征詢等方面提高能力。
4、建立知識產權激勵機制。
企業的知識產權業務雖然是從企業發展和利益角度出發而開展,但是作為政府部門,給予必要的宏觀激勵,是促進企業加強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動力。在具體措施方面,建議致力於創新源頭的培育,不斷激發和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定期評出突出成就發明人,政府重獎、個人職稱評定的加分、戶口等的優待,留住優勢人才。
5、政府推進知識產權人才體系的建設。
這是一個全國范圍的問題,知識產權對企業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作為利益創造的載體,企業的任何工作必須圍繞價值創造開展,知識產權同樣不例外。擁有能夠深刻理解企業知識產權業務的人才,是政府提供任何支持的重要基礎。人才可以分為幾個方向,包括綜合管理、戰略策劃、專利布局、專利分析、商標發展、軟體IP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政府有責任推進整個知識產權人才體系的建設,形成各類型的知識產權專才,惟其如此,才能形成更大范圍對於知識產權制度的運營和發展能力。
6、企業應成為制定技術標準的主體。
從國家整體技術創新和技術標准戰略來看,企業層面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標准戰略是國家、行業創新和技術標准戰略的基礎,沒有企業的支撐,國家、行業的創新和技術標准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企業應成為技術創新和技術標准制定的主體。
(1)一個技術標准影響整個產業
如果說一項專利影響的只是一個企業,那麼一個技術標准影響的則是整個產業。技術標準的實質是制定競爭規則,把握對市場的控制權,誰掌握了標准、誰就有主動權;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優勢,依靠專利和標准佔領市場,並設置森嚴的技術壁壘來封鎖其他國家,從而達到保護本國的產業與市場目的,在高技術領域尤其明顯。
(2)國家制定技術標準的准則
國家制定技術標准,一是應該是在國內重視技術標準的反壟斷政策,保護公眾利益;二是在國際上支持技術標準的國際化,積極支持和維護目前的國際技術標準的游戲規則;三是技術標准政策既維護了公眾利益,又維護了本國製造業的利益。
(3)政府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標准戰略機制
政府不應以公共利益的犧牲為代價,排斥性地代表特定利益集團的利益制定標准,應該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制定技術標准,分別針對技術領先的企業和技術追隨性企業給予不同的扶持政策,真正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和標准戰略主體的機制,作為對中國企業保護性的非關稅壁壘;同時將知識產權策略和技術標准進行有效的結合,增強中國企業全球范圍的競爭能力。
7、扶持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
我國的中小企業中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今天,他們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民營企業應成為知識產權戰略和保護的重要主體。
(1)進一步完善對企業申請馳名商標和國際專利的激勵機制
相關政府部門要對中小企業申請中國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給予支持和獎勵,對申請國外專利的企業給予經費補貼,增強企業的積極性;政府部門對中小企業給予必要的激勵,是促進企業加強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動力。
(2)為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建設提供金融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
資金緊缺是中小企業知識開展產權戰略的主要瓶頸,國家要為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建設提供資金(專項貸款、融資等)、爭取優惠政策(稅收、激勵機制、專利費用減免)、科技開發支持(專家技術指導、協助創新和推廣)、協助制定戰略策劃;要積極推進中小企業專利轉化為成果,目前有關部門的資金扶持基本上是撒胡椒面式的,應按照企業專利的技術含量結合數量進行資金扶持,僅按照數量分配資金可能導致專利數量增加但對經濟的拉動有限。
(3)縮短發明專利和商標審查時間
目前我國發明專利和商標審查過程非常繁復,待審時間很長,發明專利批審時間最短3年最長達到7-8年,商標審查期(所有有關商標的案件審查的時間都過長)原來約1年多的時間,現在要2-3年,異議案件等案件的審查期也要3年左右;一些產品的經歷成長期、成熟期到衰存期也就2-3年,等到商標審批下來市場已經充斥假冒仿冒品,商標專有權無法起到應有的保護作用;國家已經有相應的資料庫,有關部門應盡量縮短審批時間,公開每個環節具體的工作日,提高工作效率。
(4)解決知識產權評估評價難
知識產權評估評價不同於有形資產,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作,需要對其成熟度、可行性等情況進行分析,因此需要多個專業、高水平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參與並作客觀評價; 建議有關政府部門組織力量加強對知識產權評估技術和方法的研究,盡快出台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加快評估機構的建設,努力解決知識產權評估評價難的問題。
⑵ 如何降低企業知識產權侵權風險以及對幾個問題的探析
1、 機構建設
企業要有效防範各類知識產權風險,首先要建立符合企業管理需求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體系,使企業的各類知識產權風險處於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有效規制之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應當包括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風險防範部門、法律及專利律師部門等關聯執行機構,明確各部門職權,完善各部門工作人員的配備,形成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風險防範系統。
2、 制度建設
企業除要有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風險防範機構外,應當有科學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企業所有關於知識產權的活動都應當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規制下運行,使企業知識產權活動更加規范化,並且使企業員工都謹慎行使知識產權活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企業損失。
3、 實施知識產權風險預警
知識產權風險大多數時候是由於企業運營管理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造成的,因此實施知識產權風險預警是降低企業知識產權風險的有效方法。在企業的運營管理過程中,技術研發、專利申請、專利運營、商標申請、管理、運營及其他有關知識產權的活動都應有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保護,避免造成對他人知識產權的侵犯和及時有效的對他人的侵犯做出回應。同時還應當加強對競爭對手的監控,及時對企業知識產權活動做出正確的預警。
4、 建立健全企業知識產權檔案
建立健全企業知識產權檔案,進一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進行管理登記,對知識產權進行縱向管理。具體的知識產權管理檔案應根據不用的知識產權活動的特點進行歸納整理,保證各個過程的資料文件完備齊全,可用作產權糾紛中的重要法律證據,可有效的應對侵權訴訟,以更好的防範和應對企業知識產權風險。
5、 加強維權力度及重視知識產權人員的吸收及培養
企業只有加強自身知識產權的維權力度,才能有效的防止別人的侵害,不能對他人的侵權視而不見或是得過且過,企業應當加大力度打擊侵權者,對他人造成一定的威懾,能有效的防止一些侵權活動,並且對企業今後的發展也大有益處。其次企業應當重視對知識產權人員的吸收及培養,企業知識產權應由專門的學習或從事知識產權的人員進行管理,而不是由技術人員或高級管理人員兼職管理,真正做到分工明確,各盡其職,為企業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等。
知識產權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知識產權糾紛也在日益增多,企業一定要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內部建立健全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保護機制,外部加強企業知識產權維權力量,才能有效的發揮知識產權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及防範企業知識產權風險,使企業在今後穩步發展。
⑶ 知識產權體系為什麼需要領導重視
第一個,經濟上有價值,成本低,來錢快。從1998到2000年,我們追蹤美國調整經濟結構以後的數據看出來,它由於調整壓縮製造業的規模,因此每年會減少500億美金的製造業收入,但是同時知識產權意識的加強和服務貿易比重的提高,卻使美國每年增加了900億美金的收入。還有我們現在經常看到侵權盜版,在我們面前出現的僅是中關村的一個抱著租來的小孩、賣盜版盤的中年婦女跟著你屁股後面推銷,各地都有這個情況。可能有人覺得這個區區小可,跟大家說一個數字,據2000年美國統計,僅是2000年美國版權交易收入一項,已經佔到美國全國GDP的12%到13%,光版權的交易,就是通過建立和保護知識產權並促進其交易之後的經營額,總和已經超過了食品、紡織、飛機、煙草、石油、煤炭等產業的總和,區區小可的一個東西,價值在哪裡,價值有多大,為什麼國外在經濟上重視這個?值錢呀!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統計,在歐美發達國家,版權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一般是3-5%,最多可達6%。例如美國國際知識產權聯盟發布的《美國經濟中的版權產業:1999年度報告》,提供了美國版權產業在 1997 年的數據。據報告,1997年美國版權產業所創造的價值達3484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3%;在版權產業中就業的人數達380萬,占總就業人數的2.9%;美國版權產業在1996年的對外銷售和出口額達601.8億美元,第一次超過汽車業、農業和飛機製造業等部類,成為美國出品份額最大的經濟部類。到2002年,美國版權相關產業的產值總計12540億美元,佔GDP的12%,創造就業機會1147萬個,佔全國就業人口的8.41%,出口總額超過892.6億美元,超過了食品、紡織、飛機、煙草、石油、煤炭等產業的總和。在英國,2002年以版權為基礎的產業產值已超過530億英鎊,佔GDP的8%,提供崗位超過180萬個。在紐西蘭,版權相關產業佔GDP的3.1%,總就業人數的3.6%。胡總書記在十七大政治報告中告戒全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我們國內的實際情況卻是連對知識產權的經濟價值都沒有起碼的感覺,都抓不著,更甭提什麼預防風險及對抗國際壓力的問題了。
第二,法律上可以達到它獨斷專行、稱雄世界的目的。外國已經通過200年左右的時候建立了一整套逐漸越來越完善和豐富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這些以法律形式出現的規則,使之幾乎可以說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處在世界知識產權領域的主導地位。而中國至今沒有知識產權法,我們的法律缺失造成我們廣大企業在這個問題的意識低下。我曾經跟全國人大法工委領導同志提過多次,法工委主任胡康生同志也表態為知識產權立法確實很重要,但是在新的民法典的制訂過程中,依然仿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葉頒布的《民法通則》,將知識產權作為與債權、物權、婚姻權、繼承權等並列的五大自然人的民事權利之一。現在中央十分強調知識產權的問題,但是由於知識產權作為一種重要的民事權利,至今歸並於《民法通則》之中,而沒有象有的國家那樣將知識產權問題單獨立法與民法典平起平坐,從而在企業和全社會中總是找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在現代化經濟建設中的應有的地位。日本在2006年初有人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為「中國的未來取決於日本」,講的內容中心就是中國由於沒有大批自己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只能尾隨日本蹣跚前行。這樣的論調對於中華民族而言確實是極大的侮辱,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它也確實說出了我國市場和企業的某些實際情況。中國某家電代表團到日本訪問結束時,日本方面送給團員的禮品竟然是一張通過調查記錄著中國市場中侵犯日本商標的大量案例。
這樣,由於沒有在法律一級的規范中將知識產權問題突出地單獨擺出來,也是造成我國民眾、特別是廣大企業不能重視知識產權問題的原因之一,我國整體上建立與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與工作跟國外的情況差距比較大。比如美國最著名的知識產權保護條款337條款,底下有空咱們再具體說一說,還有像日本小泉在擔任首相時,曾於2002年宣布全國是知識產權建日本,知識產權建國,這已經成為日本的國策。而縱觀我國各地,用「什麼什麼立省」,定「什麼什麼立市」,就是沒有一家提出過「以知識產權立省立市」的口號。據報道,國家知識產權局最近命名武漢市、成都市為「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城市「,但我擔心,這種行政行為能否真正轉化為當地政府、企業和群眾發自內心的需求和行動。
第三個,強調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將使得西方大國家在政治上始終成為制訂國際社會規則尤其是國際市場規則領軍的龍頭。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看到,由於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快速前進,他們在生產製造業方面已經鉗制不住中國等國家的發展,怎麼辦?由於西方國家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對知識產權建設的投入,並且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大量的成果。又由於國際法律界和經濟界已經取得了知識產權屬於私權利的范疇的基本共識,因此,知識產權對於它們來說絕對是個鉗制點,就是能捏治其他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的命門要害。何為私權利?直白了說就是知識產權不是水都可以隨便拿來就用的東西,它是一種新的商品,屬於知識產權權利人自己的私有物,其他人其他企業想發財,就必須向他買這個可以快速擴大市場的東西。你中國發展得再快再好,核心的技術必須化大筆的錢買我的,這大筆的金錢也許買的僅是對它們擁有的知識產權的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如果你不聽它的,以創新精神自己研製出來,它就想當然地污衊發展中國家「盜竊」、「剽竊」了它們的知識產權。我們中國企業自力更生研製出來的一些關鍵產品和技術,不都是被美國等國家扣上過、扣上了「侵權」的大帽子嗎?!當然,對於一些真正由我們自己創造發明出來的知識產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也有辦法,就是利用它們操縱國際市場規則與經濟全球化規則的優勢,象修改乒乓球、羽毛球規則一樣,逐漸把國際市場的規則、把知識產權的規則修改得對它們有利。中國人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厲害,外國人打不過,就聯合起來壓中國改變這兩個小球的比賽規則;他們擅長、或者說長期會占優勢的體育項目的規則就總是不修改。這就是西方鼓吹經濟所謂「一體化」的真實動機。最近聽王世成會長介紹,我國輕工業中的液晶等核心部件的研製已經有重大突破,但從前些年像四通、聯想最初起家的計算機晶元全部都是進口的情況看,西方一直捏著我們這個命門,它就可以不管別的了。還有一例,那年到河南開會,河南同志說:張司長你要早來幾天就可以參加安陽剛剛建好的薄殼廠的剪綵了。你以市場司司長的身份一去,我們也蓬蓽生輝,增加點光彩。我說如果當時我在河南,我也拒絕去。我問他們,知道為什麼國外會把這個顯象管廠給你嗎?今天來開會的都是長期搞輕工業的,老部長都在,我們回想一下當年江青用「蝸牛事件」阻礙了中國彩電事業的發展,那個年代確實是需要偏轉線圈、顯象管、玻殼這些非常關鍵的技術和設備。但是經過這幾十年,美國這些國家已經看到了,什麼薄殼、偏轉線圈、顯象管,區區小可,都可以甩給中國,我只要捏住彩電的晶元,你中國將來怎麼發展彩電就得聽我的。因此安陽的玻殼廠實際上是人家甩包袱的「成果」。這就是他們在政治上鉗制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不足的弱點,有意識地引誘我們拚命在搞製造、低著頭搞生產,利用這個差期,它們在國際經濟戰略上已經形成了遙遙領先的勢頭。後來當地有關部門還化錢在《經濟日報》上做了長篇有償正面報道,但這根本不能改變基本的事實。
⑷ 知識產權所面對的風險有哪些
知識產權法抄律風險指企業經營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對他人知識產權構成侵害的風險,以及內部職工、交易對方及競爭對手因各種原因給本企業造成的知識產權侵權風險。
在工商管理機關核准企業名稱時,行政區劃、行業、組織形式一般都已經確定,只有字型大小需要選擇確定,並經核准。企業名稱如同人的名字,一般人都希望通過好的名字引起相關公眾的注意,在使用中形成自己的品牌,並且企業名稱(字型大小部分)本身就是受法律保護的權利。但使用不當,則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風險,特別是,有些企業在設立過程中出於「搭他人便車」的動機,有意無意地讓自己的企業字型大小與他人的企業字型大小、商標等相似甚至相同,這往往會給自己的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侵權風險。
⑸ 在知識經濟時代如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進行知識產權的風險防範
分析一些老字型大小商標被侵權的情況,還有專利對一個產業的巨大作用,有很多可說的,搜一下四川力久,上面有很多資料
⑹ 如何加強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中的風險控制
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中國企業遭遇的專利糾紛呈愈演愈烈之勢,企業間的競爭已從傳統的經營、銷售、市場手段延伸到專利訴訟。
傳統企業知識產權風險一般存在下面幾個問題: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
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制度環境不完善;
知識產權風險把控專業能力不足;
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體系不健全。
六大步驟,全面控制消除潛在的知識產權風險:
1、系統分解產品
對產品結構和所採用的技術層層分解至最小單位,形成產品分解樹。
2、充分檢索專利
針對產品的銷售區域,對產品所採用的技術進行全面的專利檢索。
企業專利檢索由於缺乏戰略性、持續性,檢索人員素質不高等局限性的存在,會導致了企業專利風險的發生。
3、評估專利風險
對檢索所得出專利文獻進行詳細分析,挑選可能構成侵權的專利,並評估其風險。
4、設計規避方案
針對具備侵權可能性的專利進行相應的規避方案指導設計,全力化解潛在威脅。
5、部署防控預案
針對無法規避的專利從商務、法律、市場、生產、銷售等各個領域、環節,部署系統性的防控預案,將專利風險降至最低。
6、生成專利風險地圖
將分析所得專利標記於產品分解樹上,全面把控產品面臨的專利風險。
我們已經為多家企業提供了創新產品的專利風險分析和預警服務,為這些企業顯著減少了產品侵權的可能性,促進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
⑺ 知識產權評估具有法律上的風險風險包括哪些
1、知識產權法律風險主要有:商標法律風險、專利法律風險、商業秘密法律風險。
2、商標法律風險防範:您的企業在培育商業標識過程中,請注意及時進行商標注冊,否則不能取得商標專用權,他人使用相同的商業標識不構成侵權,以避免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金培育的商業標識輕松為他人所使用。您的企業在申請注冊商標時,應當盡量避免使用地名、產品通用名稱等作為商標的文字。商標的設計應當具有顯著性特徵且便於識別,臆造性文字是比較好的選擇。同時您在申請注冊商標或登記企業字型大小前,請務必注意對在先商標注冊信息以及同行業企業字型大小進行充分檢索,應充分注意避免權利沖突,切忌「傍名牌」。否則極有可能侵犯他人在先權利,或落入他人馳名商標跨類保護的范圍,企業不僅會遭受損失,還可能會面臨權利人的索賠,或面臨停止侵權特別是停止字型大小的使用。
3、在專利權領域的法律風險主要有申請不當方面的法律風險和未盡許可而使用的法律風險。
(1)專利申請策略不當帶來的法律風險;
(2)專利說明書及權利要求書撰寫不當帶來的法律風險;
(3)專利侵權法律風險;
4、商業秘密法律風險中最根本的就是商業秘密的泄露風險。企業應注意如下環節發生商業秘密泄密的法律風險:
(1)核心人才的流動泄露商業秘密
(2)非法「卧底」導致商業秘密泄密
(3)發表學術論文帶來商業秘密的泄密
(4)接待來訪等原因泄露商業秘密
防範類似風險的方法是,企業建立完善的對外接待政策,注意在接受采訪和參觀過程中商業秘密的保護;組織的參觀應避開核心的敏感區域;與來訪者、參觀者簽訂保密協議;不把最核心的秘密介紹給來訪記者等。
⑻ 怎麼規避知識產權交易的風險
可以從下來面六大方面全面控源制產品中的專利風險:
(1)系統分解產品
對產品結構和所採用的技術層層分解至最小單位,形成產品分解樹。
(2)充分檢索專利
針對產品的銷售區域,對產品所採用的技術進行全面的專利檢索。
(3)評估專利風險
對檢索所得出專利文獻進行詳細分析,挑選可能構成侵權的專利,並評估其風險。
(4)設計規避方案
針對具備侵權可能性的專利進行相應的規避方案指導設計,全力化解潛在威脅。
(5)部署防控預案
針對無法規避的專利從商務、法律、市場、生產、銷售等各個領域、環節,部署系統性的防控預案,將專利風險降至最低。
(6)生成專利風險地圖
將分析所得專利標記於產品分解樹上,全面把控產品面臨的專利風險。
⑼ 企業如何應對知識產權被侵權的風險答題
1、加強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設。
企業首先應當加強知識產權體系建設,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和發展目標,自己或委託專業機構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保證領導重視、全員參與,設立知識產權部門,明確各部門功能權責,並建立完善相應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規范研發成果通過專利申請、技術秘密等方式進行保護,制定知識產權運用、風險管控等程序,形成科學、合理、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2. 實施知識產權風險預警。
知識產權風險的產生是由於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強風險防範是降低風險的主要且有效途徑。
在企業研發活動中,在項目立項階段,應認真進行專利檢索和分析評判;研發活動完成後,通過健全的評審程序確定有效的保護形式,及時採取申請專利等不同的形式對研發成果進行保護;在采購階段評價供應商知識產權狀況,通過合同的方式約束供應商,以避免由於供應商對他人知識產權的侵權給企業造成知識產權侵權風險;新產品銷售前,加強專利預警、商標、營銷方案、廣告語等相關知識產權查詢,規避侵權風險,同時還應當加強對競爭對手的定期監控,防止他人侵犯本企業的知識產權。此外,若企業採用委託研發或委託製造的方式與他人合作,在合同中需對知識產權相關權利的歸屬、使用和收益進行明確的規定,簽訂保密協議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條約,以防止他人侵佔本企業的知識產權。
3.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檔案。
知識產權檔案是侵權糾紛中的重要法律證據,健全完備的知識產權檔案可有效地應對侵權訴訟。健全完整的知識產權檔案包括研發活動的研發記錄、知識產品評審資料、專利申請文件交底書等與研發成果相關的所有資料和文件,其中專利內容不僅包括技術研發相關文件、申請專利原始文件、專利證書等,還應包括專利申請修改過程文件、專利年費繳費票據、專利變更文件等,具體的企業知識產權檔案應根據知識產權活動的特點進行整理歸納,保證各類資料文件的完整完備,以更好地防範和應對知識產權風險。
4.採取合同約束防範措施。
合同是市場經濟活動中重要且基本的法律文件,企業在知識產權風險管理中應積極地利用合同的法律效力來防範風險。在采購環節中要求供貨商在合同中明確確保所提供的產品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一旦侵權,供應商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自主研發後委託他人製造時,企業與指定廠家簽署合同時,應在合同條款中約定對方對未申請保護的知識產權進行保密;對於合作開發的技術,應明確合作中各方對研發成果的所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
為防範企業員工不當行為給企業帶來的知識產權風險,尤其是企業核心管理和技術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可能會重復以往的設計方案、技術解決方案等,若此類人員跳槽到其他企業,易引起法律糾紛,給企業帶來知識產權風險。因此企業還應當加強對企業人員的合同約束,與企業員工簽訂職務發明歸屬、競業禁止等協議,明確員工應保守商業機密、技術機密,從而防範內部用工流失給企業造成的知識產權風險。
5. 利用專利信息進行技術方案規避設計以防範侵權風險。
企業在產品投放市場時,對前期未進行充分檢索或針對意外出現的侵權風險進行預警、FTO分析,以避免投放市場後的侵權訴訟。如果發現存在侵權風險時,可以利用專利信息,例如專利權人為獲得專利而放棄的技術、現有技術中描述的技術、省略部分要素及相應性能的技術、說明書及附圖中記載,但未反映在權利要求書中的技術方案來有效規避侵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