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已經加入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主要有哪些
我國已加入了大部分知識產權的國際多邊條約,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Convention Establishing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簡稱WIPO公約)與TRIPS。
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管理的國際多邊條約為例,WIPO宣布其管理著26個國際多邊條約(其中包括WIPO公約)。
除WIPO公約之外,這些公約按其作用又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關於各類知識產權具體保護標準的條約,共15個;第二類是關於知識產權國際注冊管理的條約,共6個;第三類是關於對發明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予以分類的條約,共4個。
第一類條約包括:(以條約通過日期的次序排列)
1、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strial Property《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簡稱《巴黎公約》,於1883年締結,適用於最廣義的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實用新型 、服務商標、廠商名稱、地理標志(產地標記和原產地名稱)以及制止不正當競爭。
我國於1985年3月19日正式成為巴黎聯盟成員國,是該聯盟第96個成員國。
2、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簡稱《伯爾尼公約》,1886年通過。
公約為作者、音樂家、詩人以及畫家等創作者提供了控制其作品依什麼條件由誰使用的手段。
1992年10月15日,我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3、Madrid Agreement for the Repression of False or Deceptive Indications of Source on Goods《制止商品來源虛假或欺騙性標記馬德里協定》,簡稱《(產地標記)馬德里協定》,1891年締結。
根據本協定,凡帶有虛假或欺騙性產地標記、直接或間接把締約國之一或該締約國的一個地方標為原產國或原產地的商品,必須在進口時予以扣押或禁止其進口,或對其進口採取其他行動和制裁手段。
4、Rom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rformers, Procers of Phonograms and Broadcasting Organizations《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廣播組織羅馬公約》,簡稱《羅馬公約》,1961年締結,確保對表演者的表演、錄音製品製作者的錄音製品和廣播組織的廣播節目予以保護。
5、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Procers of Phonograms Against Unauthorized Duplication of Their Phonograms《保護錄音製品製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製品公約》,簡稱《錄音製品公約》或《唱片公約》,1971年通過。
公約規定,每一締約國均有義務為屬於另一締約國國民的錄音製品製作者提供保護,以禁止未經製作者同意而進行復制,禁止進口此類復製品(如果這種復制或進口以向公眾發行為目的),並禁止此類復製品向公眾發行。
我國於1993年1月5日加入該公約,1993年4月30日公約對我國生效。
6、Brussels 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rogramme-Carry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atellite《發送衛星傳輸節目信號布魯塞爾公約》,簡稱《布魯塞爾公約》或《衛星公約》,1974簽訂。
公約規定,每一締約國均有義務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未經許可向其領土或從其領土發送衛星傳輸的節目信號。
7、Nairobi Treaty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Olympic Symbol《保護奧林匹克會徽內羅畢條約》,簡稱《內羅畢條約》,1981年通過。
參加《內羅畢條約》的所有國家均有義務保護奧林匹克會徽,制止未經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許可將其用於商業目的(如廣告中、商品上、作為商標等)的行為。
8、Washington Treaty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Respect of Integrated Circuits《關於集成電路知識產權的華盛頓條約》,簡稱《華盛頓條約》或《集成電路條約》,1989年5月26日訂於華盛頓,未生效,但TRIPS規定其成員必須遵守該條約的第2條至第7條、第12條以及第16條中的部分規定。
我國於1990年5月1日簽署了該條約。
9、Trademark Law Treaty (TLT)《商標法條約》(TLT),1994年締結,宗旨是統一和簡化國家和地區商標注冊的程序。
我國於1994年10月28日簽署了該條約。
10、WIPO Copyright Treaty《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WCT),1996年締結,屬於《伯爾尼公約》所稱的特別協議,涉及數字環境中對作品和作品作者的保護。
我國於2007年3月9日加入該公約,2007年6月9日公約對我國生效。
11、WIPO Performances and Phonograms Treaty《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WPPT),1996年締結,涉及表演者和錄音製品製作者的知識產權,特別是數字環境中的知識產權。
我國於2007年3月9日加入該公約,2007年6月9日公約對我國生效。
12、Patent Law Treaty《專利法條約》(PLT),2000年通過,宗旨是協調並簡化國家和地區專利申請和專利的形式程序,使這些程序更加方便用戶使用。
13、Singapore Treaty on the Law of Trademarks《商標法新加坡條約》,簡稱《新加坡條約》,2006年締結。《新加坡條約》以1994年《商標法條約》為基礎,但適用范圍更廣,而且還處理通信技術領域近期出現的一些問題。
我國於2007年1月29日簽署了該條約。
14、Beijing Treaty on Audiovisual Performances《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由2012年6月20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的保護音像表演外交會議通過,涉及表演者對視聽表演的知識產權。
我國於2012年6月26日簽署了該條約,2014年7月9日批准加入。
15、Marrakesh Treaty to Facilitate Access to Published Works for Persons Who Are Blind, Visually Impaired or Otherwise Print Disabled (MVT)《關於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MVT),簡稱《馬拉喀什條約》,2013年6月27日通過,2016年9月30日該條約生效。
《馬拉喀什條約》為締約方設定了為視障者和其他閱讀障礙者規定強制性限制與例外的義務,並有相應的靈活性。
我國於2013年6月28日簽署了該條約,但尚未批准。
第二類條約共6個。這些條約是關於發明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等知識產權國際注冊或國際申請的契約。
依據這些契約,所有的締約方尋求這些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時,能極大地降低投入的人力與物力,降低其各項國際申請和國際文件呈報時的成本與時間,從而極大地促進這些知識產權的開發與保護。這些條約包括:(以條約生效日期的次序排列)
1、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簡稱《(商標)馬德里協定》,1891年簽訂。
我國於1989年7月4日加入該協定,1989年10月4日協定對我國生效。
2、Hague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Instrial Designs《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簡稱《海牙協定》,目前有兩個文本有效——1999年文本和1960年文本。
3、Lisbon Agree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Appellations of Origin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保護原產地名稱及其國際注冊里斯本協定》,簡稱《里斯本協定》,1958年於葡萄牙里斯本簽訂。
4、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專利合作條約》(PCT),1970年締結。
我國於1993年10月1日加入該條約,1994年1月1日條約對我國生效。
5、Budapest Treaty on th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the Deposit of Microorganisms for the Purposes of Patent Procere《國際承認用於專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達佩斯條約》,簡稱《布達佩斯條約》,1977年締結。
我國於1995年4月1日加入該條約,1995年7月1日條約對我國生效。
6、Protocol relating to the 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簡稱《馬德里議定書》,1989年簽訂。
我國於2000年5月4日加入該議定書,2000年8月4日議定書對我國生效。
第三類條約共4個,這些條約確定了專利、商標或工業品外觀設計各自下屬類別的分類,並以此確定了易於檢索的索引。
這些分類標准能夠將專利、商標或工業品外觀設計的信息,整理為更易於管理的形式。 這些條約包括:
1、Nice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Registration of Marks《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尼斯協定》,簡稱《尼斯協定》,1961年生效。
我國於1994年5月5日加入該協定日內瓦文本,1994年8月9日協定對我國生效。
2、Locarno Agreement Establishing a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Instrial Designs《建立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分類洛迦諾協定》,簡稱《洛迦諾協定》,1971年生效。
我國於1996年6月17日加入該協定,1996年9月19日協定對我國生效。
3、Strasbourg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國際專利分類斯特拉斯堡協定》,簡稱《斯特拉堡協定》,1975年生效。
我國於1996年6月17日加入該協定,1997年6月19日協定對我國生效。
4、Vienna Agreement Establishing a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Figurative Elements of Marks《建立商標圖形要素國際分類維也納協定》,簡稱《維也納協定》,1985年生效。
㈡ 國際互聯網條約的組成
《WIPO版權條約》由25條組成,第1-14條系實體條款,15-25條系行政管理條款。此外還附有「議定聲明」9條,對條約中一些可能發生歧義的問題作進一步解釋。《WIPO版權條約》第1條規定,該條約是《伯爾尼公約》第20條意義下的專門協定,締約各方應適用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實體條款。其中,第2條有關版權保護范圍、第4條計算機程序保護、第5條數據匯編(資料庫)的保護以及第10條有關限制與例外,基本與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規定相一致。《WIPO版權條約》是對《伯爾尼公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發展與補充,主要內容有:
⒈關於保護客體。《WIPO版權條約》版權保護的客體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計算機程序;二是數據或資料庫編程。
⒉關於權利。《WIPO版權條約》新增加了向公眾傳播的權利,作者有權許可將其作品以有線或無線方式向公眾傳播,包括將其作品向公眾提供,使公眾中的成員在其個人選定的地點和時間可獲得這些作品。
⒊關於技術措施的義務。《WIPO版權條約》要求締約各方應在法律中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或法律准許,規避(包括破解)由權利人為實現版權保護而採取的技術措施為侵權行為。
⒋關於權利管理信息的義務。《WIPO版權條約》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去除權利管理的電子信息屬侵權行為;未經許可發行、廣播、向公眾傳播明知已被未經許可去除或改變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作品或復製品也屬於侵權行為。「權利管理信息」包括:識別作品、作品的作者、權利所有人信息、作品使用條件以及相應數字或代碼等。條約規定必須對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加以保護。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WIPO Performances and Phonograms Treaty,WPPT)簡稱《WIPO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是1996年12月20日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主持,有120多個國家代表參加的外交會議上締結的,主要為解決國際互聯網路環境下應用數字技術而產生的版權保護新問題,實際是「鄰接權」條約。截止2004年12月31日,《WIPO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的締約方總數為48個國家。
《WIPO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共分五章,由33條組成。其中有總則、有分別適用的條款、有共同條款。第1-23條(除第21條外)系實體條款,24-33條及第21條系行政管理條款。此外還附有「議定聲明」10條。該條約涉及兩種受益人的知識產權問題:一是表演者(演員、歌唱家、音樂家等);二是錄音製品製作者(對將聲音錄制下來提出動議並負有責任的自然人或法人)。該條約之所以同時涉及該兩種受益人,是因為它給予表演者的大部分權利都是與其已經錄制的、純聲音的表演相關的權利。
《WIPO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第18條、第19條規定了與《WIPO版權條約》相一致的保護「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的義務。《WIPO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第5條規定了與《伯爾尼公約》第6條之二的相似的「表演者的精神權利」。《WIPO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還規定了與《WIPO版權條約》相一致的「發行權」、「出租權」和「限制與例外」,對錄音製品的出租權可以規定表演者和錄音製品製作者實行 「非自願許可」。《WIPO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第15條規定了表演者和錄音製品製作者的廣播權,錄音製品用於廣
播或向公眾傳播,表演者和錄音製品製作者應享有獲得一次性合理報酬的權利,但締約各方可以對該項權利進行保留(即不適用該項權利)。
㈢ 知識產權最早訂立的公約是
知識產權最早訂立的公約是《巴黎公約》
《巴黎公約》是世界上最早簽訂的有關商標、專利等工業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於1883年3月24日在法國巴黎簽訂,《巴黎公約》是保護工業產權最重要的國際公約。
在《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之前,已有一些國際公約對知識產權進行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制度的國際協調興起於19世紀80年代,1883年制傢具的《保護工業產權馬黎公約》(通稱《巴黎公約》)是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開端。
此後,國際社會又於1886年締結了《保護文字藝術作口伯爾尼公約》(通稱《伯爾尼公約》)。
1967年《成立世界知識放權組織公約》在瑞典斯哥爾摩簽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於1970年4月成立,1974年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主管工業產權、著作權及商標注冊的國際合作。該組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單純以知識產權保護為目標的全球性國際組織,它的成立標志著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從最初的分散狀態走向了統一。目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管理的國際條約有20多個,除了前面提到的的歷史達100多年的《巴黎公約》和《伯爾尼公約》外,不家新締結的《WIPO版權公約》和《WIPO表演與錄音製品公約》(1996年)。其他比較重要的還有《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通稱〈馬德里協定)、〈專利合作條約〉、〈保護植物新品種國際條約〉、〈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都與廣播組織公約〉(通稱〈羅馬公約〉)、〈集成電路知識產權條約〉等。
㈣ 我國參加了哪些知識產權的法律公約或條約
知識產權法律: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知識產權行政法規:著作權法實回施條例、計算機答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知識產權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我國參加的知識產權國際條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專利合作條約等。
㈤ 知識產權國際公約有哪些形式
與知抄識產權有關的國際公約:
《與貿易(包括假冒商品貿易在內)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1994)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883)
《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971)
《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廣播組織的國際公約》(即《羅馬公約》1961)
《關於集成電路的知識產權條約》(1989)
《專利法條約》(2000)
《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日內瓦文本1999)
《國際承認用於專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達佩斯條約》(1977)
《專利合作條約》(1970)。
㈥ 為什麼《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又被稱為"互聯網版權條約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Copyright Treaty,WCT),簡稱《WIPO版權條約》,是1996年12月20日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主持,有120多個國家代表參加的外交會議上締結的,主要為解決國際互聯網路環境下應用數字技術而產生的版權保護新問題。截至2006年10月13日,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的國家已達60個
《WIPO版權條約》由25條組成,第1-14條系實體條款,15-25條系行政管理條款。此外還附有"議定聲明"9條,對條約中一些可能發生歧義的問題作進一步解釋。《WIPO版權條約》第1條規定,該條約是《伯爾尼公約》第20條意義下的專門協定,締約各方應適用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實體條款。其中,第2條有關版權保護范圍、第4條計算機程序保護、第5條數據匯編(資料庫)的保護以及第10條有關限制與例外,基本與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規定相一致。《WIPO版權條約》是對《伯爾尼公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發展與補充。
主要內容
1、關於保護客體。《WIPO版權條約》版權保護的客體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計算機程序;二是數據或資料庫編程。
2、關於權利。《WIPO版權條約》新增加了向公眾傳播的權利,作者有權許可將其作品以有線或無線方式向公眾傳播,包括將其作品向公眾提供,使公眾中的成員在其個人選定的地點和時間可獲得這些作品。
3、關於技術措施的義務。《WIPO版權條約》要求締約各方應在法律中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或法律准許,規避(包括破解)由權利人為實現版權保護而採取的技術措施為侵權行為。
4、關於權利管理信息的義務。《WIPO版權條約》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去除權利管理的電子信息屬侵權行為;未經許可發行、廣播、向公眾傳播明知已被未經許可去除或改變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作品或復製品也屬於侵權行為。"權利管理信息"包括:識別作品、作品的作者、權利所有人信息、作品使用條件以及相應數字或代碼等。條約規定必須對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加以保護。
版權條約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決定: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於1996年12月20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關於版權和鄰接權若干問題的外交會議上通過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同時聲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另行通知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不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2007年3月6日,中國政府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正式遞交加入書。同年6月9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在我國正式生效。
㈦ 哪個國家簽署了《wipo版權條約》
您好,《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簡稱「《WIPO版權條約》」,是1996年12月20日由世界知識內產權組容織主持,有120多個國家代表參加的外交會議上締結的,主要為解決國際互聯網路環境下應用數字技術而產生的版權保護新問題,於2002年3月6日生效。截止2004年12月31日,《WIPO版權條約》的締約方總數為50個國家;截至2006年5月30日,已有59個國家批准或加入了《WIPO版權條約》;截至2006年10月13日,加入《WIPO版權條約》的國家已達60個。
㈧ 作品的版權保護是作者死後50年嗎
著作權的保護期為50年,從作者死後開始計算,到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為止。作者生前著作權受合法保護。
在我國,著作權是從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的,人身權利中除了發表權外沒有期限限制,發表權一經行使即窮竭,如果在作者死後50年內不發表,就不再保護。財產權利的保護期限是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50年,如果作品創作完成後50年未發表的,不再保護;
另外,法人和其他組織視為作者的作品以及電影、電視、錄像作品和攝影作品和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保護期都是作品首次發表之日起50年,創作完成50年內不發表就不再保護。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限為25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25年的12月31日。保護期滿前,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申請續展25年,但保護期最長不超過50年。
(8)wipo版權公約擴展閱讀:
版權保護期限的分類:
(1)一般作品,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50年。共同作品應以共同作者中最後去世的作者為准。
(2)電影作品,自公映後50年。如攝制完成後50年內未公映,自作品攝制完成後50年期滿。
(3)匿名或假名作品,為其合法向公眾發表之日起50年。如公眾知道作者身份,適用一般作品。
(4)攝影作品及實用藝術品,為自該作品完成時算起25年。
上述保護期限,是各國應保護的最短期限。可規定更長的保護期限。
㈨ 美國版權法的對美國有效的國際協定
對美國有效的國際協定包括以下:
The Berne Convention(《伯爾尼公約》,由WIPO管理),美國於1988年11月16日加入,1989年3月1日公約對美國生效[1];
The 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世界版權公約》(聯合國教育、科學和文化組織UNESCO管理),美國於1971年7月24日簽署,1972年9月18日批准 ,1974年7月10日 生效[2];
The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RIP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由世界貿易組織WTO管理),美國於1995年1月1日開始實施該協定[3];
The WIPO Copyright Treaty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美國於1999年9月14日批准了該條約,2002年3月6日該條約對美國生效[4]。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屬於《伯爾尼公約》所稱的特別協議,涉及數字環境中對作品和及其作者權利的保護。除了《伯爾尼公約》承認的權利之外,作品和作者還被授予某些經濟權利。條約還涉及受版權保護的兩個客體:(i)計算機程序,無論其表達方式或表達形式如何;和 (ii)數據或其他資料的匯編(「資料庫」)。
㈩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的簡介
《來WIPO版權條約》由25條組成源,第1-14條系實體條款,15-25條系行政管理條款。此外還附有「議定聲明」9條,對條約中一些可能發生歧義的問題作進一步解釋。《WIPO版權條約》第1條規定,該條約是《伯爾尼公約》第20條意義下的專門協定,締約各方應適用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實體條款。其中,第2條有關版權保護范圍、第4條計算機程序保護、第5條數據匯編(資料庫)的保護以及第10條有關限制與例外,基本與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規定相一致。《WIPO版權條約》是對《伯爾尼公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發展與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