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前是集體企業,改制後是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以前的固定資產(如房產|機器 )公司負責人有權處理固定資產
如果改制後是國有企業,按規定國有企業核銷資產是需要履行申報手續,如果改製成私企,那麼就是股東說了算,按道理,這些日常的正常的資產報廢處理只要負責人履行相關的集體討論決策程序就可以,如果一個人說了算有點欠妥當,除非是個人獨資企業老闆自己說了算。
selenus
B. 集體企業產權改制與改革的文件
一般,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國家應該沒有統一條例(條例一般是國務院頒布),即使有,全國統一的條例,一般規定也很宏觀,我想你遇到的問題,一定有你們地方特色。建議:到你當地政府機關,尋找就你所在企業的文件規定,一般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屬於很大的事情,都會由所在地基層政府相關部門向上一級申請,獲批後才能啟動程序。所以,一般都是一事一方案,就你所在企業的文件最關鍵。
C. 集體企業改制後的資產如何處置
集體企業改制後的剩餘資產由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已按政策參加改制並獲得補償的職工無權主張企業的剩餘資產。
D. 集體企業改制政策後,職工怎麼安置(辦法或者規定)我會加分的
集體企業改制以後,對職工的安置基本上是兩種情況:
一種是給予工齡買斷,一次性發放經濟補償金,解除勞動關系。
另一種就是繼續上班,原來集體企業中的職工成為新企業的正式工人,重新簽訂勞動合同,享受企業工齡和社會保險保障。
參考勞動部關於印發《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勞部發〔1994〕481號)
第八條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改制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的,改制企業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4)集體企業改制後的房產使用權擴展閱讀:
集體企業改制途徑
1、對於大型集體企業,可根據國有資產多,企業資產比重較大的實際情況,通過清產核資、資產評估,明確產權。
把國有股資產部分或全部轉化為國有股份,企業集體資產部分或全部轉化為職工集體股,組成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可以把其中的國家股出售或租賃給企業職工,實行租股結合,國有民營。
2、對於中型集體企業,可把國有資產和企業集體資產部分或全部出售給企業職工,改組成由國家股分資產、企業職工集體股份資產和本企業職工個人股份組成的股份合作制公司。
或全部由本企業職工股份資產組建的股份合作制公司。
3、對小型集體企業可通過清產核資、資產評估,明確產權,把企業資產轉化為企業職工集體股份,把企業職工個人資產轉化為職工個人股份,改組改造為股份合作制公司。
對資產構成單一的純集體資產的小型集體企業,可全部出售給本企業職工,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也可公開拍賣出售給個人,改為私人經營。
E. 共同購買改制企業集體所有的房屋,因但另一方沒有產權證,請問她們他們之間寫的購房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協議有效,只是沒有房產證風險比較大,拆遷征地的話不是補償的主體。
F. 集體企業整體改制包括土地所有權嗎
1、集體企業改制不包括土地所有權。
2、集體企業改制,改制的是企業資產和員工,涉及土地權屬方面的,是關於企業資產方面的改制。
3、我國土地所有權有兩種,一種是國家所有,另一種是集體所有。對於企業來說,對土地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企業改制過程在應當對企業的資產進行評估,在涉及土地方面,評估的只能是土地使用權而不可能是土地所有權。所以,集體企業改制不包括土地所有權。
G. 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後,處置資產安置職工剩下的錢如何分配
我國的集體所有制企業情況比較復雜,如果單純按法律規定」集體所有制企業是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組織「,但實踐中,大多集體企業的投資人不是所謂的勞動群眾,有國有企業或國有單位,也有個人投資,更有很多集體企業是名義集體,實際個人掛靠,俗稱」紅帽子企業「。因此,集體企業改制中要清產核資和產權界定,確認投資人和權屬。那麼,最終剩餘財產的當然歸投資人所有。
H. 集體企業改制需要先做產權界定嗎
您好!集體企業改制時,必須先做產權界定。集體企業改制時,應當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按照「誰投資歸誰所有,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劃分歸屬,界定產權。根據這一原則,可依據下列辦法進行:
1、凡是國家投資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國所有。
2、集體經濟組織投資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3、社區經濟組織投資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社區經濟組織集體所有。
4、其他法人投資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投資的法人所有。
5、職工個人投資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權益能夠明確投資主體的其產權歸職工個人所有;難以明確投資主體的其產權歸企業勞動者集體所有。
6、企業用公益金購建的集體福利設施而相應增加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企業勞動者集體所有。
7、投資主體不清的所有者權益以及接受無償資助和捐贈所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勞動者集體所有。
8、企業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規定享受的優惠,包括稅前還貸和各種減免稅所形成的所有者權益,除事先明確約定作為投資的外,其產權歸企業原出資者所有(或歸企業勞動者集體所有)。
9、企業按照地方政府或者原主管部門規定享受的優惠,包括稅前還
貸和各種減免稅所形成的所有者權益,除事先明確約定作為投資的外,其產權歸企業原出資者所有(或歸企業勞動者集體所有)。
10、企業組織研製的科技成果、專利、商標等無形資產。改制後,
其產權歸企業勞動者集體所有。
謝謝閱讀!
I. 集體企業改制的產權界定
集體企業改制時,應當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按照「誰投資歸誰所有,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劃分歸屬,界定產權。根據這一原則,可依據下列辦法進行:
1、凡是國家投資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國所有。
2、集體經濟組織投資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3、社區經濟組織投資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社區經濟組織集體所有。
4、其他法人投資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投資的法人所有。
5、職工個人投資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權益能夠明確投資主體的其產權歸職工個人所有;難以明確投資主體的其產權歸企業勞動者集體所有。
6、企業用公益金購建的集體福利設施而相應增加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企業勞動者集體所有。
7、投資主體不清的所有者權益以及接受無償資助和捐贈所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勞動者集體所有。
8、企業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規定享受的優惠,包括稅前還貸和各種減免稅所形成的所有者權益,除事先明確約定作為投資的外,其產權歸企業原出資者所有(或歸企業勞動者集體所有)。
9、企業按照地方政府或者原主管部門規定享受的優惠,包括稅前還
貸和各種減免稅所形成的所有者權益,除事先明確約定作為投資的外,其產權歸企業原出資者所有(或歸企業勞動者集體所有)。
10、企業組織研製的科技成果、專利、商標等無形資產。改制後,
其產權歸企業勞動者集體所有。
J. 集體企業改制的方式,不僅僅限於產權出售,是否還有其他的方式
1、對能夠重組改制的廠辦大集體,可按照公司法和原國家經貿委等八部委《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實施辦法》(國經貿企改〔2002〕859號)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通過合資、合作、出售等多種方式,改制為產權清晰、面向市場、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實體。
2、對不具備重組改制條件或虧損嚴重、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廠辦大集體,可實施關閉或依法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