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又一個小夥伴被起訴了,新媒體內容版權究竟應該怎麼做
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作品刊登(在報社、期刊)後,除著作權人聲明內不得轉載容、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也就是說,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之外,其他媒體使用或者轉載這些作品的,應該向報社、期刊社以及作者等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2015年4月22日,國家版權局發布的《關於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又進一步限制了聚合類新聞客戶端等互聯網媒體使用報社、期刊作品,「報刊單位與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媒體之間相互轉載已經發表的作品,不適用前款規定,應當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時事新聞不適用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對時事新聞做出了界定,「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
也就是說,單純的事實消息不適用著作權法,未經授權使用、轉載不算侵權。
『貳』 信息法的目錄
第一編 總 論
第一章 信息法的概念與形成
第一節 信息法的概念與調整對象
一、信息法的概念
二、信息法的調整對象:信息關系
第二節 信息法的地位與淵源
一、信息法的地位
二、信息法的淵源
第三節 信息法與相鄰部門法和政策的關系
一、信息法和電子商務法、網路法
二、信息法和媒體法
三、信息法和信息政策
第二章 社會形態更迭與信息法的形成
第一節 社會形態更迭與法律的變化
一、農業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核心法則——土地法
二、工業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核心法則——動產法
三、信息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核心法則——信息法
第二節 國家信息化戰略與我國信息立法概述
一、社會信息化概述
二、國家信息化戰略概述
三、我國信息立法概述
第三章 信息法的宗旨、原則與體系
第一節 我國信息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則
一、信息法的宗旨
二、信息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信息法的體系
一、信息基本法
二、個人信息保護法
三、政府信息公開法
四、信息財產法
五、信息安全法
第四章 信息
第一節 信息的概念與界定
一、界定信息的方法論
二、信息的定義
第二節 信息的法律特徵和基本類別
一、信息的法律特徵
二、信息的基本類別
第二編 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一章 個人信息概述
第一節 個人信息的概念
一、個人信息的概念稱謂
二、個人信息的概念界定
三、個人信息的法律性質
第二節 個人信息的類別劃分
一、個人信息類別的行政劃分
二、個人信息類別的學理劃分
第二章 個人信息保護法概述
第一節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一、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概念
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調整對象
三、 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關系
第二節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體系和分類
一、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體系
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分類
第三節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地位、屬性、宗旨和功能
一、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地位
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屬性
三、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宗旨
四、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功能
第四節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一、目的明確原則
二、知情同意原則
三、目的限制原則
四、信息品質原則
五、安全原則
六、政策公開原則
七、禁止泄漏原則
八、保存時限原則
九、自由流通與合理限制原則
第三章 個人信息權與個人信息處理行為
第一節 個人信息權的概念與性質
一、個人信息權的概念
二、個人信息權的性質
第二節個人信息權的體系
一、信息決定權
二、信息查詢權
三、信息更正權
四、信息封鎖權
五、信息刪除權
六、信息保密權
七、報酬請求權
第三節個人信息處理行為
一、收集
二、處理
三、利用
第四章 國家機關處理個人信息的要件
第一節 國家機關的收集和處理要件
一、特定目的要件
二、三大選擇性要件
第二節 國家機關的利用要件
一、一般利用要件
二、國家機關目的外利用之八大要件
第三節計算機比對的法律要件
一、個人信息計算機比對的概念與范圍
二、計算機比對的目標和目的
三、受規范的比對:比對項目
四、比對的前提:比對協議
五、比對的監管:信息統一委員會
六、個人權利的救濟:正當程序
第五章 非國家機關處理個人信息的要件
第一節 非國家機關的收集和處理要件
一、資格要件
二、特定目的要件
三、五大選擇性要件
第二節 非國家機關的利用要件
一、非國家機關利用個人信息的法律要件
二、主管機關的限制與四大限制性要件
三、非國家機關目的外利用的六大要件
第六章 個人信息的跨國傳輸
第一節 個人信息的跨國傳輸概述
一、個人信息跨國傳輸
二、個人信息跨國傳輸的分類
第二節 個人信息跨國傳輸的基本原則
一、自由流通和合理限制原則
二、對等原則
三、個人信息跨國傳輸的監管
第七章 侵害個人信息的法律責任
第一節 侵害個人信息的行為與責任概述
一、侵害個人信息行為的概念和分類
二、個人信息侵權行為與責任
第二節 國家機關個人信息侵權行為與責任
一、國家機關個人信息侵權行為
二、國家機關個人信息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三、責任承擔
四、責任形式
第三編 政府信息公開法
第一章 政府信息公開法概述
第一節 政府信息公開法概念和性質
一、政府信息公開法的概念
二、政府信息公開法的性質
三、政府信息公開法律關系
第二節 政府信息公開法的宗旨和意義
一、政府信息公開法的宗旨
二、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法的意義
第三節 政府信息公開法的基本原則
一、政府信息公開法基本原則的概念和特徵
二、政府信息公開法的基本原則體系
第四節 權利主體、義務主體和監督機關
一、權利主體
二、義務主體
三、監督機關
第二章 政府信息
第一節 政府信息的概念和標准
一、政府信息的概念
二、確定政府信息范圍的綜合標准
第二節 政府信息的分類和例外信息
一、政府信息的分類
二、例外信息
第三章 知情權
第一節 知情權的概念、特徵和性質
一、知情權的概念
二、知情權的特徵
三、知情權的性質
第二節 知情權的確立與內容
一、知情權確立的理論基礎
二、知情權確立的憲法和國際法依據
三、知情權的內容
第四章 政府信息公開的基本程序與救濟
第一節 政府信息公開的基本程序
一、主動公開程序
二、依申請的公開程序
第二節 政府信息公開的監督保障機制
一、監督機關
二、監督和保障制度
第三節 電子化政府的信息公開
一、電子化政府的信息公開及其影響
二、電子化政府信息公開與行政程序電子化
第四節 行政爭議與救濟
一、行政爭議與救濟概述
二、國外的救濟制度
三、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爭議救濟制度
第四編 信息財產法
第一章 信息財產的概念與分類
第一節 法律意義上的信息財產概念
一、美國UNCITA與信息財產的概念
二、數字商品、虛擬財產、電磁記錄與信息財產
三、信息財產的概念界定
四、信息財產的法律特徵
第二節 信息財產的分類
一、有物質載體的信息財產和無物質載體的信息財產
二、標准信息財產與定製信息財產
第二章 信息財產的法律屬性與保護模式
第一節 信息財產的物理和經濟特性與權利客體理論
一、信息財產的物理和經濟特性
二、權利客體理論
第二節 信息財產和「物」
一、民法上的物
二、信息財產不是物
第三節 信息財產和「知識財產」
一、知識產權客體的稱謂
二、知識財產的范圍
三、知識財產的本質
四、信息財產不是知識財產
第四節 信息財產現行保護模式
一、信息財產與物權法
二、信息財產與知識產權法
三、信息財產與債權法
第三章 信息財產權
第一節 信息財產權概念的提出
一、俄羅斯信息基本法確立的所有權
二、美國UCITA確立的信息產權
三、信息財產權概念的提出
第二節 信息財產權的概念、特徵與內容
一、信息財產權的概念
二、信息財產權的特徵
三、信息財產權的內容
第三節 大陸法系財產權體系之完善
一、大陸法系財產權的體系
二、信息財產權和物權、知識產權的區別與聯系
第四章 信息財產交易的概念和類型
第一節 信息財產交易的概念及其特徵
一、信息財產交易的概念
二、信息財產交易概念的特徵
三、信息財產交易和網上知識產權許可的區分
第二節 信息財產在線銷售
一、信息財產在線銷售的概念
二、信息財產在線銷售的分類
第三節 信息財產在線服務
一、信息財產在線服務的概念
二、信息財產在線服務與在線銷售的區分
三、信息財產在線服務的分類
第五章 信息財產交易的法律性質
第一節 信息財產交易的法律性質概述
一、確定信息財產交易的法律性質的意義
二、信息財產交易「許可使用說」簡介
三、美國UNCITA的立法思想之確立
四、美國UNCITA立法選擇的錯誤與批判
五、信息財產交易法律性質之確定
第二節 「知識產權許可說」批判
一、「權利保留說」及其批判
二、「權利限制說」及其批判
三、「復制許可說」及其批判
第三節 標准信息財產銷售的法律性質
一、標准信息財產銷售與有形產品買賣
二、標准信息財產銷售與知識產權許可的性質差異
三、標准信息財產銷售的法律性質
第四節 定製信息財產銷售的法律性質
一、現有理論及其批判
二、定製信息財產銷售的法律性質分析
第五節 信息財產在線服務的法律性質
一、信息財產在線服務的法律性質界定
二、信息財產的租賃
三、信息財產在線服務的分類
第六章 信息財產交易之規則
第一節 信息財產交易的訂立
一、信息財產交易合同的成立與生效要件概述
二、大眾市場交易合同
第二節 信息財產的交付與電子支付
一、信息財產的交付
二、信息財產的驗收
三、電子支付
第三節 供應商的瑕疵擔保責任
一、信息財產權瑕疵擔保責任
二、信息財產瑕疵擔保責任
第四節 信息財產交易合同的消滅
一、信息財產交易合同的解除
二、信息財產交易合同的終止
第五編 信息安全法
第一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一節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特徵
一、信息安全的概念
二、信息安全概念的特徵
三、信息安全的法律屬性和重要意義
第二節 信息安全的觀念演進與制度更迭
一、早期的信息安全觀念
二、20世紀90年代的信息安全觀念
三、成熟的信息安全觀念
第三節 威脅信息安全的法律事實
一、威脅信息安全的行為
二、威脅信息安全的事件
第四節 信息安全的目標和保護機制
一、信息安全的目標
二、信息安全保護機制概述
三、技術和技術設施
四、技術規范
五、倫理規范
六、法律規范
第二章 信息安全法概述
第一節 信息安全法的概念和性質
一、信息安全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二、信息安全法的性質
三、信息安全法的特徵
四、我國制定信息安全法的必要性
第二節 信息安全法的立法模式、宗旨與立法目的
一、信息安全法的立法模式
二、信息安全立法的根本宗旨和立法目的
第三章 信息犯罪概述
第一節 信息犯罪的概念、特徵和分類
一、信息犯罪的概念
二、信息犯罪的特徵
三、信息犯罪的基本分類
第二節 全球反信息犯罪立法概況
一、美國
二、英國
三、法國
四、德國
五、日本
六、澳大利亞
七、阿根廷
八、歐盟
第三節 我國信息安全立法的現狀、不足與完善
一、我國信息安全立法現狀與不足
二、我國信息安全立法的完善
第四章 針對信息系統實施的犯罪
第一節 非法侵入信息系統罪
一、非法侵入信息系統罪的概念
二、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犯罪構成
三、非法入侵後續行為的認定
四、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立法完善
第二節 破壞信息系統功能罪
一、破壞信息系統功能罪的概念
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罪的犯罪構成
三、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立法完善
第三節 破壞計算機應用程序罪
一、破壞計算機應用程序罪的概念
二、破壞計算機應用程序罪的犯罪構成
三、破壞計算機應用程序罪的刑罰適用
四、破壞計算機應用程序罪與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罪
第四節 違反信息系統安全罪
一、違反系統安全罪的概念
二、違反系統安全罪的犯罪構成
三、違反系統安全罪的刑罰設定
第五節 製作、傳播破壞性程序罪
一、製作、傳播破壞性程序罪的概念
二、製作、傳播破壞性程序罪的犯罪構成
三、製作、傳播破壞性程序罪的認定標准和立法完善
第五章 針對信息本身實施的犯罪
第一節 非法截獲信息罪
一、非法截獲信息罪的概念
二、非法截獲信息罪的犯罪構成
三、非法截獲信息罪的刑罰設定
第二節 盜竊信息財產罪
一、盜竊信息財產罪的概念
二、行為結構:目的行為與手段行為之分
三、盜竊信息財產罪的犯罪構成
第三節 破壞電子信息罪
一、破壞電子信息罪概述
二、破壞電子信息罪的犯罪構成
三、破壞電子信息罪的刑罰適用
四、破壞電子信息罪與非法截獲信息罪的區別
第六章 製作、傳播破壞性程序罪
第一節製作、傳播破壞性程序罪的概念和犯罪構成
一、製作、傳播破壞性程序罪的概念
二、製作、傳播破壞性程序罪的犯罪構成
第二節 製作、傳播破壞性程序罪的認定標准和立法完善
一、製作、傳播破壞性程序罪的認定標准
二、製作、傳播破壞性程序罪的立法完善
第四節 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罪
一、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罪的概念
二、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罪的犯罪構成
三、行為的結果是嚴重擾亂社會公共秩序
四、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罪的刑罰設定
第七章 擴充關於網路轉載版權秩序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報刊單位和互聯網媒體合法、誠信經營,推動建立健全版權合作機制,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現就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互聯網媒體轉載他人作品,應當遵守著作權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必須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並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作品來源。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互聯網媒體依照前款規定轉載他人作品,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益。
二、報刊單位之間相互轉載已經刊登的作品,適用《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即作品刊登後,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報刊單位與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媒體之間相互轉載已經發表的作品,不適用前款規定,應當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三、互聯網媒體轉載他人作品,不得對作品內容進行實質性修改;對標題和內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刪節的,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和作品的原意。
四、《著作權法》第五條所稱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該單純事實消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凡包含了著作權人獨創性勞動的消息、通訊、特寫、報道等作品均不屬於單純事實消息,互聯網媒體進行轉載時,必須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五、報刊單位可以就通過約稿、投稿等方式獲得的作品與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明確約定許可使用的權利種類、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或者非專有使用權、許可使用的地域范圍和期間、付酬標准和辦法、違約責任以及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雙方約定權利由報刊單位行使的,互聯網媒體轉載該作品,應當經過報刊單位許可並支付報酬。
六、報刊單位可以與其職工通過合同就職工為完成報刊單位工作任務所創作作品的著作權歸屬進行約定。合同約定著作權由報刊單位享有的,報刊單位可以通過發布版權聲明的方式,明確報刊單位刊登作品的權屬關系,互聯網媒體轉載此類作品,應當經過報刊單位許可並支付報酬。
七、報刊單位和互聯網媒體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版權管理制度。建立本單位及本單位職工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信息庫,載明作品權屬信息,對許可他人使用的作品應載明授權方式、授權期限等相關信息。建立經許可使用的他人作品信息庫,載明權利來源、授權方式、授權期限等相關信息。
八、報刊單位與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媒體之間應當通過簽訂版權許可協議等方式建立網路轉載版權合作機制,加強對轉載作品的版權審核,共同探索合理的授權價格體系,進一步完善作品的授權交易機制。
九、各級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大對互聯網媒體的版權監管力度,支持行業組織在推動版權保護、版權交易、自律維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嚴厲打擊未經許可轉載、非法傳播他人作品的侵權盜版行為。
『叄』 哪四部門就網路轉載短視頻等展開版權專項整治
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今天聯合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啟動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劍網2018」專項行動有關情況。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於慈珂介紹說,「劍網2018」將以網路侵權多發領域為重點目標,以查辦案件為重要抓手,通過集中整治和引導規范,有效運用分類監管、約談整改、行政處罰、刑事打擊等多種措施,集中整治網路轉載、短視頻、動漫等領域侵權盜版多發態勢,重點規范網路直播、知識分享、有聲讀物等平台版權傳播秩序,深入鞏固網路影視、網路音樂、電子商務平台、應用商店、網路雲存儲空間等領域專項整治成果,維護清朗的網路空間秩序,營造良好的網路版權環境。
於慈珂強調說,專項行動期間,各地版權執法部門將集中力量、快速查辦各類網路侵權盜版案件,對人民群眾意見強烈、社會危害大的侵權盜版網站,將從嚴查處並提請相關管理部門依法吊銷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注銷ICP備案、停止提供網站接入服務等;對涉嫌構成犯罪的,將根據「兩法銜接」機制及時移交公安機關立案查處。各互聯網企業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完善企業舉報受理和快速處理機制,加強內部版權監控管理,實施侵權盜版信息巡查清理及記錄留存,積極履行企業違法犯罪線索報告、配合調查義務和「通知—刪除」等法定處置責任。專項行動鼓勵社會各界向版權執法部門投訴舉報,對經核實線索查處案件的舉報人將予以獎勵,同時將加大對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宣傳力度,堅決曝光不履行主體責任的互聯網企業。
『肆』 網路轉載涉及的法律問題分析
請提供具體的問題,主要的相關內容以國家規定為准,見下文,
關於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
國版辦發【2015】3號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報刊單位和互聯網媒體合法、誠信經營,推動建立健全版權合作機制,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現就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互聯網媒體轉載他人作品,應當遵守著作權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必須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並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作品來源。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互聯網媒體依照前款規定轉載他人作品,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益。
二、報刊單位之間相互轉載已經刊登的作品,適用《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即作品刊登後,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報刊單位與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媒體之間相互轉載已經發表的作品,不適用前款規定,應當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三、互聯網媒體轉載他人作品,不得對作品內容進行實質性修改;對標題和內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刪節的,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和作品的原意。
四、《著作權法》第五條所稱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該單純事實消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凡包含了著作權人獨創性勞動的消息、通訊、特寫、報道等作品均不屬於單純事實消息,互聯網媒體進行轉載時,必須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五、報刊單位可以就通過約稿、投稿等方式獲得的作品與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明確約定許可使用的權利種類、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或者非專有使用權、許可使用的地域范圍和期間、付酬標准和辦法、違約責任以及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雙方約定權利由報刊單位行使的,互聯網媒體轉載該作品,應當經過報刊單位許可並支付報酬。
六、報刊單位可以與其職工通過合同就職工為完成報刊單位工作任務所創作作品的著作權歸屬進行約定。合同約定著作權由報刊單位享有的,報刊單位可以通過發布版權聲明的方式,明確報刊單位刊登作品的權屬關系,互聯網媒體轉載此類作品,應當經過報刊單位許可並支付報酬。
七、報刊單位和互聯網媒體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版權管理制度。建立本單位及本單位職工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信息庫,載明作品權屬信息,對許可他人使用的作品應載明授權方式、授權期限等相關信息。建立經許可使用的他人作品信息庫,載明權利來源、授權方式、授權期限等相關信息。
八、報刊單位與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媒體之間應當通過簽訂版權許可協議等方式建立網路轉載版權合作機制,加強對轉載作品的版權審核,共同探索合理的授權價格體系,進一步完善作品的授權交易機制。
九、各級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大對互聯網媒體的版權監管力度,支持行業組織在推動版權保護、版權交易、自律維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嚴厲打擊未經許可轉載、非法傳播他人作品的侵權盜版行為。
國家版權局辦公廳
2015年4月17日
『伍』 網路轉載內容受不受到知識產權保護呢
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
一、互聯網媒體轉載他人作品,應當遵守著作權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必須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並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作品來源。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互聯網媒體依照前款規定轉載他人作品,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益。
二、報刊單位之間相互轉載已經刊登的作品,適用《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即作品刊登後,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報刊單位與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媒體之間相互轉載已經發表的作品,不適用前款規定,應當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三、互聯網媒體轉載他人作品,不得對作品內容進行實質性修改;對標題和內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刪節的,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和作品的原意。
四、《著作權法》第五條所稱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該單純事實消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凡包含了著作權人獨創性勞動的消息、通訊、特寫、報道等作品均不屬於單純事實消息,互聯網媒體進行轉載時,必須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五、報刊單位可以就通過約稿、投稿等方式獲得的作品與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明確約定許可使用的權利種類、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或者非專有使用權、許可使用的地域范圍和期間、付酬標准和辦法、違約責任以及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雙方約定權利由報刊單位行使的,互聯網媒體轉載該作品,應當經過報刊單位許可並支付報酬。
六、報刊單位可以與其職工通過合同就職工為完成報刊單位工作任務所創作作品的著作權歸屬進行約定。合同約定著作權由報刊單位享有的,報刊單位可以通過發布版權聲明的方式,明確報刊單位刊登作品的權屬關系,互聯網媒體轉載此類作品,應當經過報刊單位許可並支付報酬。
七、報刊單位和互聯網媒體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版權管理制度。建立本單位及本單位職工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信息庫,載明作品權屬信息,對許可他人使用的作品應載明授權方式、授權期限等相關信息。建立經許可使用的他人作品信息庫,載明權利來源、授權方式、授權期限等相關信息。
八、報刊單位與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媒體之間應當通過簽訂版權許可協議等方式建立網路轉載版權合作機制,加強對轉載作品的版權審核,共同探索合理的授權價格體系,進一步完善作品的授權交易機制。
九、各級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大對互聯網媒體的版權監管力度,支持行業組織在推動版權保護、版權交易、自律維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嚴厲打擊未經許可轉載、非法傳播他人作品的侵權盜版行為。
『陸』 微信公眾號可能存在哪些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您好,可能存在以下侵權行為:
1、轉載未取得作者的許可
不少公眾號為了吸引用戶,看到一些「爆炸性」消息、「聳人聽聞性」消息以及涉及公眾人物的消息都會轉載到自己的公眾號中,但是任何一篇文章都一定存在一個原創者,未經原創者的允許就轉載,被原創者發現後,輕則只是刪除文章發佈道歉聲明,重則賠償。
2、簡單修改後標為「原創」
也有一部分公眾號,擔心原文轉載要作者同意,還要支付稿酬,就把文章拿過來做一些簡單的修改,比如換個標題,改個名字,刪掉一些內容,作為自己的原創發表到公眾號上,但實際上這種做法侵犯了作權人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
3、摘抄後加感悟
一些公眾號看到一篇文章後,摘取了一段文字而後配以自己的想法,認為這是原創。但實際上,未經作者許可摘選、匯編或改編等,可能侵權著作權人的改編權、匯編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
4、聲明不許轉載依然轉載
相關依據:《關於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規定:
1、互聯網媒體轉載他人作品,應當遵守著作權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必須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並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作品來源。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2、互聯網媒體轉載他人作品,不得對作品內容進行實質性修改;對標題和內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刪節的,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和作品的原意。
3、報刊單位與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媒體之間相互轉載已經發表的作品,應當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柒』 我國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有哪些
知識產權的保護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87年)中規定了6種知識產權類型,並規定了知識產權的民法保護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八條的篇幅,確定了知識產權犯罪的有關內容,從而確定了中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經歷三次修訂,於2014年5月1日實施最新修訂版,《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規比較全面地保護了商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經歷三次修訂,於2009年10月1日頒布實施修訂版;《專利法實施細則》、《企業專利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法釋[2001]20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9〕21號)》、《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等配套法律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經歷兩次修訂,於2010年4月1日實施最新修訂版,正在進行相關修訂過程中;最新的《著作權法實施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6修正)》等司法解釋均在司法層面對著作權、網路著作權等做出了法治保護。《關於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規定,互聯網媒體轉載他人作品作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經過兩次修訂,對計算機軟體及先相關提供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對植物品種進行立法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在促進知識產權向社會生產方面的轉化提供了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規范了不正當競爭行為,其中在包裝、裝潢、商業秘密等方面對知識產權進行補充性立法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其中規范了民事侵權的類型以及相應的侵權責任。
《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網上開店正式開始進入「實名制」時代。
產品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是通過其他具體知識產權進行保護。
『捌』 法定許可的使用情況
法律明文規定,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特定的方式有償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的行為,並且這種使用應當尊重著作權人的其他各項人身利和財產權。
如果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則排除在法定可以使用的范圍之外,即法定許可使用一般受到著作權人聲明的限制。此外,在使用作品時,不得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的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
《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規定:「已在報刊上刊登或者網路上傳播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上載該作品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受著作權人的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網站予以轉載、摘編並按有關規定支付報酬、註明出處的,不構成侵權。但網站轉載、摘編作品超過有關報刊轉載作品范圍的,應當認定為侵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二)(2006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06次會議通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八條及《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06次會議決定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作如下修改:刪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也就是說網站不再享有法定許可的權利,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轉載的行為將被認為侵權。
2015年4月17日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於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其中第一條第一款和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網路媒體的轉載不適用法定許可制度。這是我國首次明文規定拒絕網路轉載法定許可制度。從立法歷史的發展進程上看立法者最終拋棄了網路媒體轉載的法定許可制度。
『玖』 如果未經允許私自轉載他人漫畫或小說等作品,並且顛倒黑白說是自己原
答案是:侵權!違法!
在國務院最新發布的《關於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中,有對網路媒體轉載行為有了明文約束,其中
一、互聯網媒體轉載他人作品,應當遵守著作權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必須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並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作品來源。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互聯網媒體依照前規定轉載他人作品,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益。
三、互聯網媒體轉載他人作品,不得對作品內容進行實質性修改;對標題和內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刪節的,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和作品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