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不服市國土資源局的土地確權的行政復議申請書怎麼寫
查詢法律文書,或請人代寫
B. 土地確權行政復議被申請人書面答復應怎樣寫
建議委託律師協助撰寫
C. 土地糾紛行政復議書怎麼寫
xx縣xx鄉xx村第1、2、4、11、12村民小組(下統稱第三人)與xx縣xx鄉人民政府、xx鄉xx村民委員會、xx村第3、5、6、7、8、9、10村民小組(下統稱申請人)爭議的「xx林場」土地權屬,xx縣人民政府(下稱被申請人)於2011年8月2日作出黎府處[2011] 6號《xx縣人民政府行政處理決定書》(下稱《決定書》),該《決定書》將爭議的「xx林場」土地權屬劃歸第三人所有,並於2011年8月29日送達申請人。
申請人認為,《決定書》認定事實部分錯誤,其處理決定採信證據錯誤,適用法律錯誤,應依法予以撤銷。
一、《決定書》採信爭議山林土地權屬依據錯誤,違反法律規定
1、被申請人「查明事實」,屬自行編造。
被申請人在其《決定書》第5頁倒數第5行至第6頁第5行「查明事實」:申請人(指復議案第三人)提交的1983年10月3日制定的《鄉規民約》,是在林業「三定」期間xx公社管委會經召開大隊幹部、生產隊幹部、黨員和群眾代表會議討論通過的(有證人證言和時任xx公社幹部的調查筆錄佐證)。因此,該《鄉規民約》應作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有效證據。
被申請人的上述「查明事實」純屬子虛烏有,自行編造。1983年時期的xx公社作為最基層的人民政府,其所召開的任何會議,毫無疑問會有《會議記錄》,如果就其管轄內的涉及農村集體權利義務的事項制定《鄉規民約》,必先在該次會議上首先形成《會議紀要》,這是常識,也是政府機構的工作程序。同樣作為一級政府的被申請人,基層政府的工作程序不可能不知道,對1983年時期xx公社召開會議並討論通過制定的《鄉規民約》,用「證人證言」及自行「調查筆錄」形式來加以證實,而不是拿出當時的《會議紀錄》或《會議紀要》來進行證明,實在是荒唐之舉,其編造事實顯而易見。
被申請人之所以會自行編造這個《鄉規民約》出台的過程,無非是想說明《鄉規民約》程序合法,可被申請人用以佐證《鄉規民約》程序合法的「證據」(即證人證言和調查筆錄),根本就不具有證明效力。政府機構的某一次重要會議並討論通過關系「民生民權」事項的決議,用「證人證言」和「調查筆錄」形式來證明,這是被申請人在行政管理工作上的「獨創」,這種「獨創」性不具有任何法律依據。
2、《鄉規民約》有違反法律規定內容,該部分內容屬無效約定。
被申請人確認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有效證據——《鄉規民約》,如前所述既無證據證實其制定程序合法,同時該《鄉規民約》就爭議土地權屬進行確權的內容是無效的,該內容違反了法律之規定:⑴《土地管理法》第11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⑵《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第8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林業行政部門對國家和集體所有、單位和個人使用的林地進行登記,頒發林權證,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
上述《土地管理法》和《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相關條文之規定,非常明確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集體所有、單位和個人使用的林地),其所有權的確認權為縣級人民政府,鄉級人民政府無權確認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權屬。《鄉規民約》性質上屬於鄉(鎮)村農民集體自行管理內部事務的約定,豈能對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確權劃分。被申請人不是不懂法,但偏偏要將《鄉規民約》違法內容部分認定為處理爭議土地權屬的有效證據,這說明有兩種可能:一是被申請人徇私枉法;一是被申請人不依法行政是其常規。
3、被申請人採信《鄉規民約》作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有效證據,違反法律規定。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11條、第13條和《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第8條規定可知,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林地權屬管理實行登記發證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林業行政部門對國家和集體所有、單位和個人使用的林地進行登記,頒發林權證,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上述法條之規定說明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縣級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所有權證、山林權證書等,是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確認權屬的合法依據。被申請人無視法律規定,將具有違法內容的《鄉規民約》認定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有效證據,顯然違反法律規定。
二、《決定書》適用法律錯誤
被申請人《決定書》依據《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下稱《條例》)第十八條第(二)項和第十九條第(六)項的規定作出處理決定。申請人認為被申請人對本案「土地權屬爭議」的實體處理,適用法律錯誤。
1、《條例》第十八條第(二)項,是屬於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程序方面的法律規定,《決定書》適用該法條並無不當。
2、《決定書》適用《條例》第十九條第(六)項的規定是適用法律錯誤。
《條例》第十九條的適用前提條件是「尚未取得林權證或者對林權證有爭議的」,而申請人與第三人就本宗土地(即xx林場)權屬爭議,並非是沒有任何一方取得林權證,申請人之一的xx鄉人民政府已經取得林權證,即1983年10月28日黎林權字第1號《xx縣山林權所有證》(下稱《山林權證》)。只要申請人的《山林權證》沒有被依法撤銷,依據《條例》第十九條第(一)項之規定,該山林權證書就是首先應當作為各級人民政府處理林地權屬爭議的證明材料。
本案申請人與第三人對申請人(xx鄉人民政府)持有的由被申請人頒發的《山林權證》並不存在爭議,是被申請人沒有經過合法程序而單方面在個案中認定《山林權證》為無效證據,進而認定不能作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證據。被申請人將《山林權證》排除為合法有效的證明材料,其行為結果——《決定書》則必然是違反法律規定。被申請人其將自己頒發的《山林權證》,認定為系「擅自填發本府事先蓋好章的所有權證」(見《決定書》第6頁第14行)實在荒唐,這種不按法律程序、毫無根據地否定自己頒發的《山林權證》行為,當然是一種違法具體行政行為,而違法具體行政行為,適用法律則必然錯誤。
3、被申請人認定《山林權證》,不能作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證據,導致《決定書》適用法律的錯誤。
《決定書》第6頁認定《山林權證》只能證明「xx林場」的林木所有權歸xx公社集體所有,不能證明「xx林場」的土地權屬歸xx村集體所有。同時《決定書》還利用若干「證人證言」形式說明填發《山林權證》,不是為了明確土地權屬問題,目的是發展林業,保護森林及造林成果,保護集體財產不受侵犯。
申請人認為,作為一級政府的被申請人,處理土地權屬爭議對事實的認定,居然無視法律規定而信口雌黃。不論是土地管理法,森林法以及《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無不規定《山林權證》就是土地權屬的證明材料和確權依據。申請人xx鄉人民政府持有「xx林場」的《山林權證》,在該山林權證書沒有被依法撤銷之前,「xx林場」林木林地的所有權人就是xx鄉(僅包含xx村和九龍村)集體所有,申請人xx鄉xx村民委員會系xx公社下轄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全體村民是「xx林場」土地權屬人乃名正言順理所當然。而被申請人頒發的《山林權證》,依照法律規定就是土地權屬依據,而非如被申請人所聲稱的填發該證書的目的。由此可見,正是被申請人多處表現違法認定事實,才導致其對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處理決定適用法律錯誤。
綜上所述,《決定書》認定事實有誤,採信證據錯誤,適用法律不當。申請人請求復議機關審慎審理,依法撤銷該決定,而不是簡單的維持了事,或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項規定決定變更,重新正確認定爭議的「xx林場」土地權屬歸屬xx縣xx鄉xx村民委員會全體村民集體所有。
此致
xx人民政府
D. 請問,國土局因要收回土地使用權,按行政復議法第30條,應當先復議再訴訟,故我公司提交了行政復議申請
市法制來辦處理並無不自當。
當事人對市國土局收回土地使用權決定不服,向市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因為市國土局的決定實際上是市政府文件的決定,需要向省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市法制辦收到當事人行政復議申請之後,口頭告知當事人向省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符合《行政復議法》第十七條規定(法律只是規定了告知即可,並未規定需要書面告知)。
《行政復議法》
第十七條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後,應當在五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本法規定,但是不屬於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
除前款規定外,行政復議申請自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
E. 土地權屬不清行政復議申請書怎麼寫
土地確權行政復議申請書
範文已上傳,請參考,望採納
F. 對農村土地確權決定不服,按照行政訴訟法12條第一款直接到法院起訴,被駁回。讓去行政復議。
最高法院的批復與《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的有關規定並不沖突。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行政復議法》
第三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徵用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
G. 什麼是土地行政復議申請書
土地行政復議申請書 指土地行政復議申請人向土地行政復議機關申請復議的書面文書。
H. 土地確權案件必須經過行政復議才能訴訟嗎
土地確權案件不一定要經過行政復議才能訴訟,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這不用經過行政復議就能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
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這要經過行政復議才能訴訟。
土地確權案件經過的行政復議的特徵主要有:
1、行政復議以行政爭議和部分民事爭議為處理對象;
2、行政復議直接以具體行政行為為審查對象;
3、行政復議以合法性和合理性為審查標准;
4、行政復議以書面審理為主要方式;
5、行政復議以行政相對人為申請人,以行政主體為被申請人;
6、行政復議以行政機關為處理機關。
土地確權案件經過的行政復議的基本原則:
1、獨立復議原則。獨立復議原則是通過《行政復議法》第三條所確立的原則,指復議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不受其他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
2、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合法原則是通過《行政復議法》第四條所確立的原則。
合法是指要求復議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職責許可權,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對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按法定程序進行審查,並根據審查的不同情況,依法作出不同的復議決定。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公正原則,是指行政復議要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公開原則,是要求行政復議的依據、程序及其結果都要公開,復議參加人有獲得相關情報資料的權利。
及時原則,是要求行政復議機關對復議申請的受理、復議的審查、復議決定的作出都應在法律、法規規定的時限內及時作出,不得拖延。
便民原則,是要求行政復議機關在具體的復議工作中,要盡可能為復議申請人提供便利條件,讓復議申請人少耗費時間、財力和精力來解決問題。
3、一級復議原則。一級復議原則是《行政復議法》第五條所規定的原則,指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以外,行政復議實行一級終結復議制。
4、復議不停止執行原則。行政復議不停止執行原則是《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一條所規定的原則,是指除:①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②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③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④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四種情況之外,行政復議中,當事人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因復議而停止執行。
5、書面審理為主原則。書面審理為主原則是《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二條所規定的原則,行政復議原則上採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情況,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