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只有使用權的房子拆遷了怎麼辦
1、房屋拆遷是由徵收人對被徵收人進行補償安置。被徵收人是房屋的所有專權人,只有使用權的屬第三方不直接與徵收人有法律主體關系。
2、房屋拆遷會造成使用權滅失,造成一定的損失,這是使用權人與房屋所有權人之間的民事行為,雙方可以協商解決,可以按原合同約定履行義務,合同中未明確表明的事宜通過協商解決爭議,協商不成的可以通過人民法院訴訟解決。
Ⅱ 購買的使用權房如果拆遷我會獲得補償嗎
不會只要你是把抄這房的使用權襲買斷了。即使是沒有房產證也會得到相應的補償。具體那得看開發商是如何指定此方案的。我們公司的方案可能和其他方案可能在細節上和其他公司有區別但是大致的走輾不會太大。我們是以年限來作補償的。比如說你這房的租金是在800一個月的話,開發商就根據你的租金情況來給予你多少年的租金。假如開發商給你20年就應該是補償你192000不知道我這樣說你明白嗎?現有的方法都是這樣的。但是你如果是買這房我想房價也會很便宜的吧。
Ⅲ 使用權房屋動遷款分割
1.承租人已故,但租賃證上的名字一直未改
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產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依據是合同法229條
如果租賃人死亡,在租賃期內該戶共同居住人有權要求繼續按原租約履行。依據是民通意見119條第1款
因此在承租人已故情況下是可以由共同居住人繼續承租的
2.使用權非個人財產所以不能繼承
使用權不能繼承,但是因為使用權帶來的收益是可以繼承的
3.本質上是否可以理解為將使用權房屋出售給開發商從而將現金變為承租人遺產
可以那樣理解,從結果上看是一樣的。如果從法律上理解,就是因為在租賃關系存續期間租賃物發生了產權變更從而危及了承租人的租賃利益,因此對侵犯承租人的這部分利益給予補償或者賠償。換到房屋拆遷就是因為侵犯了租房者的承租權利而依法給予拆遷補償或者安置回遷補償
4.按照繼承法第13條提出的可以平均分配
因為租賃證上的名字一直未改所以法律上的承租人依然是沒有變化的,在這個情況下雖然其戶口上的共同居住人有權繼續在租賃期內承租,但是在拆遷時租賃的房屋依然是屬於承租人的租賃物,所以拆遷補償是對承租人的合法補償而不是對共同居住人的補償
因此即使拆遷補償是在承租人故去後才取得,但是是對其生前權利所置換出來的利益,依法可以按照遺產進行處理,也就是說可以適用繼承法處理
5.請懂得相關法律的人士給予詳盡的解答
這里是購房版塊,如果可以的話能不能請你把這個提問重新分類到法律版塊呢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祝順利!
Ⅳ 動遷時,使用權房和房改房政策有什麼不同
這是一次在拆遷中收益好機會,是政府對住使用權房屋的居民的一專個相當大的政策優屬惠! 1、使用權的房子沒有所有權,也就是不是你家的財產; 2、使用權的房子房改後,自己買下來,就是自己的財產,而購買價比市場上的商品房便宜很多; 3、房改房拆遷補償中,如果是貨幣補償,補償價是按市場價補償,大大高於房改房的價格,只要扣你補償價的1%的土地出讓金,這補償價和房改房的差價就是你們家在拆遷過程中取得的收益; 如果是產權對換,你家只要補1%的土地出讓金,新安置你家的房子就是你們家的了,和商品房完全一樣。
Ⅳ 房屋使用權動遷如何補償
一般不會,看你的房子是哪的了,有房管所的,有單位的,得看產權單位怎麼處理
Ⅵ 什麼是使用權房屋 及其動遷補償求答案
1、使用權房屋:
使用權房按產權歸屬可以分為兩種:單位產權的使用權房和房管所產權的使用權房。前者大都是原產權單位按照過去的政策,以福利分房的形式分給職工居住使用。
因此對於單位產權的使用權房,買方應當詢問原產權單位的意見。對於使用權房房主來說,使用權房為單位或房管所所有,與使用權房主是長期租賃關系,在遇到房屋拆遷時,使用權的房屋在變成產權房後,能獲得補償款。
2、動遷補償:
根據《大連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住宅房屋拆遷時,貨幣補償金的20%支付給被拆遷人,80%和增加的建築面積補貼支付給房屋承租人,除承租人外其他人無權主張拆遷補償,房屋的承租人以租賃證記載為准與戶籍登記無關。
由於使用權房的產權不屬於個人,產權狀況通常比較復雜,辦理手續時,一定要查清房屋的權屬情況,看看是否有抵押或者同住人,以免未來出現麻煩。
由於使用權房的特殊性,外地戶口是不能購買使用權房的,更無法通過使用權房實現落戶的目的。同時,由於購買使用權房的購房者並不擁有房子的全部權屬,所以購買使用權房是無法辦理銀行貸款的,這也要求購房者必須在買房之前准備好全額房款。
(6)使用權房產動遷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購買使用權房時一定要問清產權歸屬,在過戶時應當要求公房的原承租人親自到房地局交易大廳辦理相關過戶手續,修改戶主姓名,不得委託辦理。另外由於使用權房的「房本」沒有防偽標志,即使正規租賃合同的蓋章也特別簡單,因此購房者應與原單位確認,以防「房本」造假。
2、房屋置換合同簽訂以後,現任房主將擁有原房主對使用權房擁有的權利,意味著如果房產置換後使用權房拆遷,新房主將成為補償款的受益人。因此房產置換前,新老房主、尤其是老房主要考慮清楚是否已經放棄未來獲得拆遷補償款的權利,以防日後追悔莫及。
3、使用權的房子按使用面積計算,客戶一定要對照房本的面積來計算。一般房屋產權證上的面積為建築面積,但是使用權的房子一般按照使用面積計算,在具體交易的時候可以進行實際測量。
4、不論購買還是置換使用權房,都一定要核實清楚之前的各項費用,如房租(物業費)、供暖費等是否繳交清楚,以免日後出現糾紛。
5、購買使用權房要更加註意防範資金風險。因為產權關系相比更復雜,權屬能否轉移也留有更多的潛在風險。
Ⅶ 如果拆遷,使用權的房子和有產權的房子會有什麼區別
使用權房是指房子的產權屬於單位、集體或者市區,居住人是租用房產,內有居住權,但沒有所有權—容—只能住,不能抵押、不能出賣;居住人要每個月向房子的產權單位繳納每平米3.05的房費;這種房子的房本是一個租賃合同。
Ⅷ 使用權房動遷問題之上海市最新動遷政策
導語:使用權房是計劃經濟和住房分配體制下的產物,也就是我們平時所稱的公房。隨著社會的發展,原建築物拆除或翻建而遷移到別處的情況時有發生,相應的也產生了因使用權房動遷而產生的法律問題。動遷政策是關於房屋拆遷各項內容的有關規定,不同地區對於動遷政策的規定不盡相同。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上海市的最新動遷政策法規。
1.政府在哪些情形下可以決定進行動拆遷?
答:目前,按照國務院《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相關規定,市、級人民政府在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確需徵收房屋的,可以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其主要情形有:為了國防和外交的需要、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與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設施等相關的公共事業建設、安居房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以及舊區改造,以及其它法律、法規規定的為公共利益需要而進行的建設項目。因此,關於房屋徵收要遵守以下三個原則:一是政府主導,即建設項目的組織與實施,以及房屋徵收的實施都是由政府組織;二是房屋徵收公共利益優先;三是禁止為經濟利益集團、個人利益進行拆遷。
2什麼是「二輪征詢」?
答:第一次征詢主要徵求居民改造意願,如果居民同意改造的比例達到規定要求的,列入改造計劃。第二次征詢主要徵求居民對改造方案的意見,與居民簽訂附生效條件的《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在一定期限內,居民簽約戶數超過規定比例的,協議正式生效並履行,並啟動改造工作。
3.如何理解「數磚頭+托底保障」?
答:「數磚頭+套型保底」,是上海舊區改造一種新機制,如果「數磚頭」也不能解決居民的住房困難,就要進行「套型保底」,也就是說起碼要給居民確定一個居住面積底線。這在以前的動遷政策里是沒有的。所謂「套型保底」,指針對舊改地塊的房屋普遍不獨立成套的現狀,按照滿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原則,以被拆除房屋為基本單位,套型面積補貼標准一般不超過建築面積15平方米(具體由動遷新政試點區人民政府確定)。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滿足被拆除房屋基本使用功能,改善被拆遷居民的居住現狀和生活水平。
4.結果公開如何理解?
答:結果公開應當包括:(1)各種依據公開,包括拆除房屋的權證、建築面積、評估價格、居住困難認定等。(2)操作過程公開,包括被拆除房屋的權屬、人口調查,建築面積、居住困難的認定,拆遷評估、簽約、裁決等各環節。(3)簽約內容公開,包括貨幣補償總額、安置房源(套數、地址、面積、價格)及其他補償費用。
使用權房的產權屬於國家或集體,但這項使用權是從所有權分離出來的一項獨立的財產權,允許使用權人在一定范圍內通過一定方式轉讓或交換房屋使用權,所獲收益扣除應繳稅費後歸使用權人所有。以上是小編從各方面為您解讀有關上海使用權房動遷政策的不同規定。希望對您進一步了解上海的動遷政策有幫助,在遇到拆遷時可以及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Ⅸ 永久使用權的房子拆遷問題
如果原產權單位已不存在,對該房屋的拆遷只能按照拆遷產權不明確的房屋對待。但回是如果該答房屋使用人只有這一套房屋用於居住,一般為保障其基本居住需要,拆遷人應為其安排住處或將建好後的安置房供原使用人繼續租住,但是使用人要支付相應租金的。
永久使用權,在法律法規上並無規定,和土地使用證不一樣,不存在房屋使用權證這一說。
房屋拆遷補償是針對房屋產權也就是所有權進行的補償。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沒有自己是合法房屋所有權人的證明文件(一般是房屋所有權證),從法律意義上說也就不是拆遷當事人,自然不能得到補償。
實踐中也有拆遷人願意對使用人進行補償的,只要雙方達成一致簽訂協議,任何法律法規也不會干涉。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拆遷人不願意,的主張和要求也沒有法律上的支持依據,因為畢竟不是合法的被拆遷人,不具備拆遷補償安置的主體資格。
Ⅹ 拆遷時,房屋產權與房屋使用權的補償有什麼不同
1、定義不同:產權房是指依法擁有房屋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的房屋。業主對房屋享有佔有、使用、處分、收益的權利,並且,業主還可以將該房屋進行抵押貸款。在房地產登記機關,業主是房屋的所有權人和土地使用人。業主的房屋可以自行出租、出售,也可以繼承、贈與。
使用權的房屋是指公房的承租人使用的房屋,使用權人就是承租人。承租人不得擅自轉讓承租權,也不得拖欠租金,也不得出租、出售房屋。但是,國家為了保護承租人的合法權益,承租人享有優先購買權,如果房屋拆遷,則業主應當合理安置承租人,給予承租人安置同樣面積的房屋承租。當然,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給予相應的貨幣補償。
一種是單位的福利房,這樣的房屋的產權是單位的,個人只有居住權,單位可以隨時收回,還有就是小產權房,多數是由舊村改造或還建的,大產權是村子裡的,個人手上只有使用權和居住權。
2、期限不同: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房屋產權與土地使用權的期限一致。分別對住宅用地和非住宅用地作了區別性規定。即:住宅用地到期後,自動續期;非住宅用地到期後,按當時的法律規定處理。
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使用權房俗稱租賃公房,沒有產權,只有使用權,相當於跟政府簽了長租協議。政府對使用權房不能隨便收回,即使有必要收回也會對使用權房主進行補償。
租賃公房以前都是房管所管理,向租住戶收取房租,承擔幫助修理房屋的義務。後來,房管所轉制,改稱「物業公司」。這個物業公司不同於尋常物業公司,實際上是承擔了大部分以前「房管所」的職責。
通常情況下,使用權房都屬於小戶型,面積不大,而同地段中使用權房比產權房的市場價要低,因此使用權房的總價相對不高,這對經濟條件有限但又不得不買房的剛需客群而言,能緩解相當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