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私法中動產物權問題適用哪一國法律
「法別區別說」的集大成者巴托魯斯提出的不動產物權應適用物之所在地法,內他認為動容產物權應當適用當事人屬人法。
最高院1988年《民法通則》意見(試行)186條規定:不動產的所有權、買賣、租賃、抵押、使用等民事關系,均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
物之所在地法適用的例外:運送中物品和運輸工具及外國法人終止或者解散時有關物權關系的情況,具體對待。
2. 8. 在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則不適用於( )
在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則不適用於船舶物權、飛機的物權、在途貨版物的物權、權外國國家財產的物權。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第三十六條不動產物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七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動產物權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法律事實發生時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運輸中動產物權發生變更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運輸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條有價證券,適用有價證券權利實現地法律或者其他與該有價證券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第四十條權利質權,適用質權設立地法律。
3. 國際私法學,在《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中,找十個雙邊沖突規范。 求助~~~~
雙邊沖突規范:是只其系屬既不明確規定適用內國法,也不明確規定適用外國法,而是提供一個以某種標志(即連結點)為導向的法律適用原則。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第十一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適用經常居所地法律。
第十二條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適用經常居所地法律。
第十三條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適用自然人經常居所地法律。
第十五條人格權的內容,適用權利人經常居所地法律。
第十六條代理適用代理行為地法律,但被代理人與代理人的民事關系,適用代理關系發生地法律。
第三十一條法定繼承,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經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動產法定繼承,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四條遺產管理等事項,適用遺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五條無人繼承遺產的歸屬,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六條不動產物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四十條權利質權,適用質權設立地法律。
4. 國際破產的法律適用
國際破產的法律適用
破產涉及到多方面的問題,既廣泛又復雜,爭議也頗 多。原因之一在於各國破產法律制度存在差異。有學 者將世界各國的破產法劃分為三類:支持債權人利益的類型、支持債務人利益的類型和折衷類型。「『當債務人破產時,支持債權人利益的國家,如英國,允許債權人或通過擔保或通過抵銷。
這里只介紹破產程序、破產管理、破產財團、破產債權的法律適用。
國際破產程序的法律適用。
1)法律沖突 破產程序是指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時法院依破產法的規定強制處理債務人的財產 並公平償付給各債權人的一種法定程序。從各國立法來看關於破產程序特別是破產開始的規定不同。一般來說普通法系國家多採取受理開始原則即破產程序以法院受理破產申請為開始為標志。因此破產程序一般包括受理、審理、宣告和清算四個主要階段這其中可能包含和解程序。我國破產法即採取受理開始主義 大陸法系各國多採取宣告開始原則。即破產程序以法院宣告債務人破產為標志沒有破產宣告就沒有破產程序。因此破產程序僅由破產宣告程序和破產清算程序構成其中也可能有和解程序。我國台灣地區破產法即採用此項原則。 在破產宣告方面有的國家採取破產宣告申請主義如我國現行破產法少數國家採取破產宣告職權主義而多數國家則以申請主義為主以職權主義為補充。
2)法律適用規則 一般認為程序問題依法院地法所以破產程序應適用法院地法即破產開始地法或破產宣告地法
國際破產財團的法律適用。
一般認為是適用破產宣告國法,亦即法院地法。而對破產財產是動產還是不動產的定性或識別,則應以物之所在地法。至於有關債權人對破產財團的物權,如取回權、識別權等,依物之所在地法;而債務人對抗債權人的抵消權和否認權,一般依破產宣告國法。
四破產債權的法律適用。
破產債權是指破產宣告前成立的、依破產程序申報並被確認的、只能從破產財產中得到清償的財產請求權。其實破產財產仍為基於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或者其他法律事實而發生的債權僅僅由於債權的受償以特定的破產財產為責任財產債權的行使必須通過破產程序方才被稱為破產債權。
1)、法律沖突 各國立法對破產債權的范圍、確定及清償順序的規定不同因而法律沖突在所難免。就破產債權的范圍而言各國立法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破產債權是指破產宣告前成立對破產人享有的無財產擔保的一切財產請求權包括優先權和普通債權等。 根據《日本破產法》第15條、39條和第46條的規定破產債權不僅包括無財產擔保的普通債權而且包括具有先取特權或者其他優先權性質的請求權等。 狹義的破產債權則僅指破產前成立的對破產人享有的非優先的普通債權。 6 我國《破產法》規定破產債權為成立於破產宣告前的財產請求權。但是「破產企業所欠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破產企業所欠稅款」請求權則不屬於破產債權的范疇。故這里的破產債權系狹義的。另外在破產債權的確定、清償順序等方面各國立法也有較大差異。
2)、法律適用規則 國際私法對破產債權的法律適用主要有兩項原則 1適用破產宣告地法亦即法院地法。戴西、莫里斯、戚希爾、諾思和沃爾夫等人都持這種觀點認為對於某項債權是否存在盡管需要適用原債權自身的准據法如權利的獲得是依合同產生則與該權利有關的問題應適用合同准據法但關於債權人對破產財產的分配及債權間的清償順序如系在英國宣告破產應適用英國法破產宣告地法的有關規定。1995年歐盟《關於破產程序的公約》第4條第2款有類似規定。 適用破產宣告時財產所在地法。因為破產問題涉及破產宣告時財產所在地的經濟利益甚至公共政策。
五破產管理的法律適用。
破產管理一般包括破產管理人的任命或指定債權的申報債權人會議的成立及其權力對破產財產的佔有、清理、登記、估價、變賣、處理和分配參與有關破產財產的訴訟、和解或者仲裁以及辦理破產企業的注銷登記等方面其內容比較龐雜既涉及實體問題也涉及程序問題。
5. 我國現行法律對於涉外物權的訴訟有哪些規定
樓主你好,主要有:
一,關於所適用的法律選擇:
1、《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條 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2、《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第三十六條 不動產物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七條 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動產物權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法律事實發生時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條 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運輸中動產物權發生變更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運輸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條 有價證券,適用有價證券權利實現地法律或者其他與該有價證券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3、《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四十七條 不當得利、無因管理,適用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當事人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沒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
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發生地法律。
第四十條 權利質權,適用質權設立地法律。
4、《海商法》第二百七十條 船舶所有權的取得、轉讓和消滅,適用船旗國法律。
5、《民用航空器法》第一百八十五條 民用航空器所有權的取得、轉讓和消滅,適用民用 航空器國籍登記國法律。
二,關於訴訟程序: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二百四十一條 因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簽訂或者履行,或者訴訟標的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有可供扣押的財產,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有代表機構,可以由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訴訟標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財產所在地、侵權行為地或者代表機構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百四十二條 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用書面協議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法院管轄。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管轄的,不得違反本法關於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二百四十三條 涉外民事訴訟的被告對人民法院管轄不提出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承認該人民法院為有管轄權的法院。
第二百四十四條 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履行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管轄。
6. 國際私法中關於動產物權法律適用的規定
動產沒什麼特殊的,一般就是適用動產所在地法,當然特殊動產有特殊規定的除外。涉及婚姻和繼承的則適用相關規定
7. 國際私法中債權和物權法律關系的適用
你好,不知道你問的是什麼?法律法規嗎?如果是直接找法條就行了。無需求助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第五章物權
第三十六條不動產物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七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動產物權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法律事實發生時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運輸中動產物權發生變更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運輸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條有價證券,適用有價證券權利實現地法律或者其他與該有價證券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第四十條權利質權,適用質權設立地法律。
第六章債權
第四十一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履行義務最能體現該合同特徵的一方當事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與該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第四十二條消費者合同,適用消費者經常居所地法律;消費者選擇適用商品、服務提供地法律或者經營者在消費者經常居所地沒有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適用商品、服務提供地法律。
第四十三條勞動合同,適用勞動者工作地法律;難以確定勞動者工作地的,適用用人單位主營業地法律。勞務派遣,可以適用勞務派出地法律。
第四十四條侵權責任,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但當事人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侵權行為發生後,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法律的,按照其協議。
第四十五條產品責任,適用被侵權人經常居所地法律;被侵權人選擇適用侵權人主營業地法律、損害發生地法律的,或者侵權人在被侵權人經常居所地沒有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適用侵權人主營業地法律或者損害發生地法律。
第四十六條通過網路或者採用其他方式侵害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的,適用被侵權人經常居所地法律。
第四十七條不當得利、無因管理,適用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當事人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沒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發生地法律。
8. 國際法是不是國際物權法
國際法不是國際物權法
現在國際法的概念一般是指國際公法,也就是說國家之間的法律,國際法調整國際法主體之間(主要是指國家,也包括某些政府間國際組織例如歐盟,WTO等等)、主要是國家之間關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體。
物權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關於物的關系的法律。而且現在國際社會調整涉外的物權法律關系時,大部分是通過沖突法來解決的,並沒有國際通用的國際物權法。
所以簡而言之,國際法是調整國家之間的關系的法律,例如關於12海里為領海這個規定,就是屬於國際法的;而你所說的國際物權法,首先我並沒有接觸過這個概念,其次,物權法肯定是調整平等主體間的物的關系的,所以國際法肯定不是國際物權法。
有網友反映說給沒有法學基礎的人看會有點難懂,那我換種方式說吧。
國際法,是國家和國家之間(以政府的形式)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際組織與國際組織之間的法律。也就是說,規定國家和國際組織該怎麼辦事的法律,比如說,國家之間要互相派遣外交官的話, 應當怎麼派遣這一類的問題。
而國際物權法,首先你應該知道什麼叫做物權法。物權法簡單點說,就是規定物品問題的法律,比如說,你買東西啊,這個東西在什麼情況下你才真正的擁有了它的這一類問題。那麼國際物權法,便很容易理解了,就是說在國際貿易中,這個東西的權利的相關問題,例如說,國內的公司把東西賣給國外的公司中,這個東西在什麼情況下是屬於誰的這一類問題。
所以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國際物權法和國際法所規定的對象都不是一類概念,物權法是規定和物品相關聯的問題,而國際法則是規定國家和國際組織相關聯的問題。就好像英語老師和數學老師,他們都是老師,可是教的科目不一樣。
希望這個可以幫助沒有法律基礎的網友了解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9. 物權法只對中國人有效嗎
可以對外國人有效,比如外國人在我國買房子時因為房屋買賣糾紛到我國法院起訴,可以適用我國物權法。又如中國人到國外租房子,產生糾紛,外國籍房東跑到中國法院起訴要求支付租金,可能適用外國法律也可能適用中國的物權法。再如,中國人用自己的轎車為外國人的借款作抵押擔保,外國人在外國法院起訴要求還款,關於抵押問題,外國法院也是可能適用中國的物權法的。「國際私法」又稱為「法律適用法」,就是關於涉外的民事糾紛,應當適用哪一國法律的規定的法律,每一個國家都有制定一些「法律適用法」。我國有一部專門的《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10.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有哪些要求
由於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很大,涉外的民事和刑事糾紛也越來越多,在涉外的民事中有婚姻、財產和知識產權等等。那麼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有哪些要求?下面由華律網為大家就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一、什麼是涉外民事關系
涉外民事關系,是指:在民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權利義務據以發生的法律事實諸因素中至少有一個外國因素的民事關系。
涉外因素包括兩層含義,有三個判斷標准,分別是:
兩層含義:
(1)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
(2)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同一主權國家內部有獨立法律體系的法域。
三個標准:
(1)主體:凡民事關系的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是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法人的;
(2)民事關系的標的物在外國領域內產生的;
(3)產生、變更或者消滅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事實發生在外國的,均為涉外民事關系。
在國際私法上所稱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從廣義上來講的,實際上是指民商事關系。它包括國際物權關系、國際破產關系、國際信託關系、發生在國際民商事領域的各種債權關系、國際知識產權關系、國際婚姻家庭關系、國際財產關系以及國際勞動關系等等。
二、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的界定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是規范涉外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基本法律,調整在國際民事交往中產生的包括涉外物權關系、涉外知識產權關系、涉外合同關系、涉外侵權關系、涉外婚姻家庭關系、涉外繼承關系等各類涉外民事關系,主要解決上述各類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是指通過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規定的法律適用規范(又稱為沖突規范、法律選擇規范,有的國際公約稱之為「國際私法規范」),來援引、確定某一涉外民事關系應當適用的某一特定國家或地區的實體法或統一實體法,並將確定的法律應用於實際案件,從而規范涉外民事關系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解決其爭議。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是一國國際私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國際私法最主要和最核心的一部分。當然,也有少數國家和學者認為,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就是國際私法。從世界各國國際私法立法實踐來看,國際私法主要規定外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和國際民事爭議的解決。其立法模式大致有三種:一是就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作專門的規定,如奧地利1978年《關於國際私法的聯邦法》、日本2006年《法律適用通則法》;二是將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和國際民事訴訟程序問題規定在一個法律之中,如1982年《土耳其國際私法和國際訴訟程序法》;三是將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國際民事訴訟程序和國際商事仲裁問題規定在一個法律之中,如瑞士1987年《關於國際私法的聯邦法》。
三、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有哪些要求
(一)國家主權獨立原則
國家主權獨立,主權平等,主權協調和合作,彼此應相互尊重,這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也是國際私法的基本原則,是國家之間發展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文化、民事關系的前提。
該法第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對涉外民事關系有強制性規定的,應當直接適用。第六條規定,適用外國法律將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二)平等互利原則
平等互利原則是國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反映在主權國家之間,國家不分大小、強弱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經濟關系中相互有利。在訂立和履行經濟合同時, 要平等地、充分地協商, 反映出雙方的意志, 不允許任何一方有欺騙、訛詐之舉, 而且還要注意使經濟實力較弱的一方得到切實的利益。在法律適用上要在尊重國家主權的基礎上, 相互對等地給於方便在訴訟程序上要平等地相互地給予協助和配合。
本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沒有協議選擇的,適用履行義務最能體現該合同特徵的一方當事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合同履行地法律。第四十四條規定,消費合同,適用消費者經常居所地法律;消費者選擇適用商品提供地法律或者經營者在消費者經常居所地沒有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適用商品提供地法律。
(三)保護弱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原則
人類社會雖已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貧富的差距,每個國家的人口中富人和窮人的差距,僱主與被僱傭者的差距,以及生產者與消費者、男人與婦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利益的一切對立都還存在,因此,在國際私法處理上述種種跨國性的私法問題時,強調保護弱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原則,應該被視為一個重要的問題。事實上,許多新近的國際私法的國內和國際立法,都力求在有關制度中貫徹這一原則。在當今世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資本和技術輸出國與輸入國、富人與窮人、僱主與勞動者、企業與消費者、男人與婦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差距與對立依然存在,保護弱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原則要求各國在國內和國際立法、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注意保護這些弱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適用法》規定了在沒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情形下,父母子女關系「適用一方當事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國籍國法律中有利於保護弱者權益的法律」(第25條);扶養「適用一方當事人經常居所地法律、國籍國法律或者主要財產所在地法律中有利於保護被扶養人權益的法律」(第29條);監護「適用一方當事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國籍國法律中有利於保護被監護人權益的法律」(第30條)。此外,第42條的「消費者經常居所地法律」、第43條的「勞動者工作地法律」、第45條和第46條的「被侵權人經常居所地法律」通常有利於保護較弱方當事人的權益,因為經常居所地法律往往是他們最熟悉、也最便於他們據以主張其權利的法律。
(四)維護和促進國際民商事交往發展的原則
《法律適用法》在總結我國司法實踐的基礎上,並借鑒國外的通行做法,規定:「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沒有協議選擇的,適用履行義務最能體現該合同特徵的一方當事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合同履行地法律。」這一條規定中的「一方當事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合同履行地法律」,還可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性質的合同、不同的履行情形,通過司法解釋作出具體規定。為了切實保護消費者、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本法規定:「消費合同,適用消費者經常居所地法律;消費者選擇適用商品提供地法律或者經營者在消費者經常居所地沒有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適用商品提供地法律。」 「勞動合同,適用勞動者工作地法律;難以確定勞動者工作地的,適用用人單位主營業地法律。勞務派遣,可以適用勞務派出地法律。」
該法明確知識產權的法律適用有利於知識產權的應用和保護。草案針對實踐中發生較多的知識產權確權、轉讓、侵權等三類糾紛,分別規定:「知識產權,適用權利保護地法律,也可以適用權利來源地法律。」 「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知識產權轉讓和許可使用適用的法律;沒有協議選擇的,適用本法對合同的有關規定。」 「知識產權的侵權責任,適用權利保護地法律,當事人也可以協議選擇適用法院地法律。」
(五)最密切聯系原則
《法律適用法》第2條第2款規定:「本法或者其他法律對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沒有規定的,適用與該涉外民事關系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該法沒有像奧地利國際私法法典那樣將最密切聯系原則上升為一般條款,也沒有像瑞士國際私法法典那樣採取例外條款的形式,而是將該原則作為一項補充性原則。在合同領域,該法以最密切聯系原則為僅次於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法律適用准則,並採用了「特徵性給付說」。第41條規定在當事人沒有協議選擇合同准據法的情形下,合同「適用履行義務最能體現該合同特徵的一方當事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與該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