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與德國的實用新型專利制度有什麼不同
北京五一國際知識產權解答,德國專利制度(申請和審批階段)與中國專利制度主要區別:
(1)
德國就同一發明創造可同時申請專利和實用新型,並且同時取得專利保護,中國專利也可就同意發明專利同時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不同之處在於,申請人可以先獲取實用新型專利保護,但當發明專利即將授權時,必須放棄實用新型專利權,否則不得授予發明專利權;
(2)
德國專利提實審期限為申請日起7年,中國發明專利為3年;
(3)
德國實用新型的新穎性標准為相對新穎性(口頭公開、在德國外的公開使用、優先權日前6個月的寬限期申請人的自行公開,均不喪失新穎性),中國為絕對新穎性。
德國專利制度(授權後階段)與中國專利制度主要區別:
(1)
德國發明從申請日起第3年需要繳納維持費/年費,無論專利是否授權,中國發明只有授權了,才需要繳納年費;
(2)
德國實用新型從申請日起第3年、第6年、第8年繳納延展費維持實用新型的有效性,而中國實用新型是從授權起每年都必須繳納年費來維持實用新型的有效性
(3)
外觀專利保護期限不同,德國外觀專利保護期限是5年,此後每5年續展一次,直至滿25年為止,中國外觀專利保護期限是固定的,即申請日起10年。
Ⅱ 德國實用新型專利保護期限是多久
德國實用新型專利保護期限:
申請日起最長 25 年,第 6 年、第 11 年、第 16 年、第 21 年需繳納續展費續展保護,如果推遲公開則在 30 個月內、第 6 年、第 11 年、第 16 年、第 21 年需繳納續展費續展。
Ⅲ 世界各國為什麼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首先,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有利於調動人們從事科技研究和文藝創作版的積極性。知識產權權保護制度致力於保護權利人在科技和文化領域的智力成果。只有對權利人的智力成果及其合法權利給予及時全面的保護,才能調動人們的創造主動性,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其次,加強保護知識產權,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增強經濟實力。知識產權的專有性決定了企業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時技術、品牌、商業秘密等無形財產的巨大作用,而如何讓這些無形資產逐步增值,有賴於對知識產權的合理保護。
最後,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有利於促進對外貿易,引進外商和外資投資。
Ⅳ 怎麼比較中國知識產權與德國知識產權的異同
您好,可以分為來兩個方面比較中國與德自國知識產權法的異同。第一,可以從大框架上比較兩國立法的差別,如立法淵源,立法體例;
第二,我國的知識產權主要分為著作權,商標權以及專利權,可以進一步從這些較為細節的地方進行比較德國在每一類的異同點。
如能提供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Ⅳ 德國知識產權侵權判決在中國生效嗎
看情況,因為知識產權保護存在地域性。
如果在德國被判定侵犯知識產權,即表內示侵犯了權利容人在德國的知識產權;
如果權利人沒有在中國就該知識產權進行申請並獲得授權,則他的知識產權在中國是不受保護的,
如果權利人已經在中國就該知識產權進行申請並獲得授權,那麼德國的侵權判決具有參考作用,並不直接適用,還是要經過中國法院裁判的,一般來說也會判侵權。
Ⅵ 德國新風技術來中國推廣有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防範嗎
技術在中國的推廣,知識產權防範方面應該做好品牌認證,企業都會提前做好防範准備的。
Ⅶ 如何應對德國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臨時禁令
這個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最基本的是遇到境外知識產權問題時,要積極應對。
Ⅷ 德國專利的保護期限是多久
德國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3大類型,它們的保護期限不太一樣:
①德國發明專利:自申請日起20年
②德國實用新型:自申請日起10年
③德國外設設計:自申請日起20年
Ⅸ 德國知識產權中警告信的形式
眾所周知的是,我國專利制度的發展過程中有些部分借鑒了德國專利制度,因此有關專利的基本概念,保護客體,以及專利(發明)的三性等方面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我國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而在德國專利制度中,發明這個概念沒有明確的定義,基本將發明視同於專利。至於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這兩類則是完全獨立出來的,不屬於專利的范圍。在專利權的授予方面,我國專利法規定,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但是,同一申請人同日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又申請發明專利,先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權尚未終止,且申請人聲明放棄該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可以授予發明專利權。簡單來說就是,我國專利法不允許申請人同時擁有相同主題和技術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一旦申請其中一個,另一個就必須放棄。而在德國專利法的規定中,同時擁有一項技術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是被允許的。
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流程以及獲取時間較發明專利來說要短很多,快速注冊並公布後,可以更早用於維權。由此不難看出,這種規定或許正是德國專利制度中重視知識創新,同時提供有效保護的一種體現。另外在德國專利制度中,發明技術從公開到授權之間的這個階段,雖然申請人無法獲得專利保護,但是可以申請臨時保護,能夠向侵權人主張一些合理的賠償。而在我國,若他人實施專利申請人公開的技術方案,申請人只有等到其專利授權後才能對侵權人提起訴訟並要求賠償。
德國高效的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
那麼德國是如何處理知識產權糾紛的?據了解,德國是接收歐洲專利侵權訴訟案件最多的國家,其原因並非是因為德國境內的侵權案件最多,而是因為歐洲專利在產生糾紛時可以任意在歐洲專利公約成員國中提起訴訟,德國則是所有成員國中收取費用最低,法官口碑較好,時間相對最短(德國1到1.5年左右,法國、義大利是2年左右)的國家,這依賴於德國的專利訴訟程序中採用了確權與侵權分離原則,即侵權訴訟中只審理侵權是否發生,不審理專利是否有效,而無效抗辯是由聯邦專利法院進行受理和審查。只有當被告能夠充分舉證原告專利權無效的情況下,才會停止侵權審判,等待聯邦專利法院的審判結果。但是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對於德國的侵權訴訟法官來說,專利只要被授權即認可其有效性。